如何評價電影《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我很愛你,最終還是選擇自由

——淺析《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自由之於人類,就像亮光之於眼睛空氣之於肺腑愛情之於心靈。——英格索爾

從人類起源以來,從有群體、社會以來,我們追尋自由的腳步就從未停止過。人類從來不安於現狀喜歡單調枯燥的生活,我們渴望看到美麗的世界,渴望與更多的人交流,我們不停地為了自由努力著,儘管在文革那樣的恐怖年代,我們也從未停止過對自由的嚮往。正因為小裁縫和羅明馬劍鈴有著一樣的心理訴求,他們才會發生故事吧。

羅明和馬劍鈴是兩個來自大城市的知青,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清晰的頭腦和獨自的思考。在那個不得已的年代,他們也不停地為自由抗爭著。從初到大山深處的不適應到最後的遊刃有餘,接受改變僅僅是他們的行為,至於思想更應該說是他們改變了那個落後閉塞的山村。

影片中多用對比手法加強主題,自由與封閉的衝突也在對比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影片開頭,羅明為了不讓隊長沒收劍鈴的小提琴,把莫扎特的奏鳴曲硬說成莫扎特想念毛主席。就在他爭取自由時,劍鈴的琴聲已經飄進了村民的內心,他們的審美開始延伸改變。羅馬兩人與四眼的對比,也是驕傲與迂腐的碰撞,他們雖表面不屑與落後為伍,有著自己的清高孤傲,但他們真誠的對待村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四眼雖然被評為先進,但他內心充滿了對貧民的仇視,因為牛頂撞了他,他就一定要吃它的肉喝它的血,最終義無反顧的離開了這片美麗的土地。

其實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小裁縫一角。周迅飾演的小裁縫機靈大膽,倔強驕傲。她水靈清澈的大眼睛為小裁縫更添了幾分嬌俏。在影片中,唯一改變了羅馬知青的大概就是她這個小女人了。影片里小裁縫的形象變化,也預示著她心理的改變,推動著劇情的發展。初見時的淳樸,後來穿上闊腿褲,第一次穿上胸罩,最後換回了黑色中式上衣,臨別時的短髮,無不體現著小裁縫心裡的逐漸成熟。

初見小裁縫,在山澗中與一群少女沐浴嬉戲。在那個封閉落後的年代,她穿的那麼輕薄,笑的正開心,像一朵盛放的花吸引著兩個知青的眼睛。小裁縫跟著爺爺進村,再次見到了羅明,淳樸的小裁縫在兩個同齡人面前像一個剛出世的小娃娃一樣,對他們的一切充滿著好奇。她領著一幫女娃娃研究他們的鬧鐘,被發現後還保持著自己的驕矜。其實小裁縫內心是十分開化的,她的爺爺見過外面的大世界,她的母親是山村唯一的老師,她比其他的山村少女更嚮往外面的世界,所以她的屋子裡面才會有那麼多自己捏的飛機。她會十分羨慕的說「你們城裡人過得好安逸哦,大大小小的事都曉得」。羅明比馬劍鈴更懂得她的渴望,所以他提議給小裁縫講故事,他願意帶她玩,願意改變她,他的追求熱烈而大膽,自然符合小裁縫的心意,兩個年輕而大膽的心就這麼合上了拍。他們感情如同乾柴遇上烈火,在羅明枯燥的下鄉生活中,水靈大膽的小裁縫給了他最原始的快樂。而他的博學他的本領也一次次帶給小裁縫無限的崇拜和滿足。小裁縫大概認為和他在一起就離自由自在的外面世界更近了一步。所以她毫不猶豫的淪陷了,直到我們看到她哭著追車,看到她躺在屋子裡靜靜的淌淚,我們才明白這是愛,這時羅明並不在她身邊。

說說馬劍鈴,他是一個低調內斂的男孩子,相比熱情外向的羅明,他顯然不那麼混得開。他總是默默的看著羅明和小裁縫,看著他們躺在一起說笑,看他們一起玩耍,看他們接吻。相比羅明的枯燥生活,他更有自己的方向,他到村子裡拜訪民謠作家,希望得到指導來豐富自己的創作靈感。他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不停的拉著自己的小提琴。小提琴是他自由的象徵,在落後的山村裡那是他唯一的信念。有人說只有一塊錢都給你花的才是真愛。要是這麼說,真正愛著小裁縫的其實是劍鈴。羅明給小裁縫留下傷痛,劍鈴則是拯救了小裁縫。為了小裁縫重現笑容,他不惜賭上了他下鄉生活中唯一的樂趣。儘管在這麼天時地利的好時候,他依舊沒有說出對小裁縫的愛慕,只是把她想像成自己的包法利夫人就足夠滿足。他愛她,但也許從未想過擁有。當小裁縫穿上古老的黑色上衣,他大概也明白了她的心,只有羅明才是她的巴爾扎克,才能看到她明朗的笑臉。

羅明回來後還不知道一切都變了,直到小裁縫與他告別。這時的小裁縫已經穿上了利落的衣衫,已經剪掉自己的愛戀,她走的義無反顧,眼中的淚遠沒有心中的世界更讓她在乎。原來自由真的比愛情重要的多,因為感覺自由才在一起的人,也因為尋找自由而分開。

多年後羅明成家立業,有著大家閨秀般的妻子,有著和他一樣古靈精怪的兒子。唯一記得鳳凰山記得小裁縫的可能只有劍鈴了,而此時哪裡還有小裁縫呢?

我以為你會等著我,在我看夠了花花世界之後……


留不住的,始終是青春,能夠挽留的,亦只有回憶


萬萬沒有想要書籍的力量如此強大

羅明和馬劍鈴的友情,羅馬與小裁縫的故事,都是那麼可愛,沒有雜念,唯有真誠

對自由的嚮往,對外面的渴望,讓小裁縫拋下一切,親情和愛情,不能說對或者錯,這是追尋自由的力量驅使。


昨天剛看完。

看的因為不是高清版,看了幾分鐘打算棄了,但因為評分貌似不錯,就繼續看了會,並且越看越會融入其中。

看到其中很多場景我都笑了,例如糞水潑到兩人滿身都是,例如羅明三人給「掌權的」拔牙故意「折磨」他。

看到在知識匱乏的那個時代,幾本小說成了三主人公的精神食糧,成了整個村的村民愛聽的「關於革命的故事」,成了老裁縫接受知識洗禮後的做衣靈感,突然感嘆今天的社會,知識如此便捷就可以輕易取得。那個年代知識的匱乏與現在知識大爆炸,那個年代晚上微弱的燭光下徹夜看書和現在明亮的卧室徹夜玩手機,形成鮮明的對比,並且令我慚愧。

小裁縫在羅明的願景下,漸漸改變,她不再像以前那樣愚昧,她從用樹枝抽打羅明幫羅明治病的愚昧村姑,變成一個敢於用現代西醫的方法幫羅明給「掌權者」鑲牙的人。

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像文章(此文章非明星)一樣,相似情景對比,前面的鋪墊沒有一處是無用的,看完還想回想它,有很多韻味,有吃完松子後滿齒留香的感覺。

佩服小裁縫,她敢於放棄那時農村光耀的職業「裁縫」、愛的人和朋友,去追尋自己的夢,她認識了巴爾扎克,她要去珍惜自己的美,因為,女人的美,是無價之寶。

你呢,是否也在珍惜呢?


莫扎特永遠想念毛主席

噗哈哈

而大概大部分不合時宜的愛與得到都是我們人生的經過吧,自由和理想(想要看看外面的更大世界的願望)才是一生真正應該追求的,而非僅僅畫地為牢,窮盡此生,囿於愛,陷於一方囹圄。小裁縫真的獨立,決絕勇敢,敬佩。

女性的美是無價之寶,我理解的美是活出自己,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還有當年少年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淚目:(


對陳坤的表演念念不忘


文革時期在這個特殊的年代,三個年輕人相遇了。鳳凰山裡質樸美麗的小裁縫與文青羅明和馬建鈴。不意外三個人的故事就孕育了三角戀的情節,羅明和馬建玲是新中國文化份子的代表也能看到導演自己的影子,小裁縫因為他們的到來不僅僅經歷了愛情墮胎更重要的是她知道了巴爾扎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文化缺失,生活單一,政治鬥爭殘酷的年代裡導演並沒有把自己的作品變的沉重壓抑,而是用細膩的手法別緻巧妙的故事情節為我們帶來有關於青春成長愛情的故事,在大時代的背景下詮釋了小人物的啟程轉折。同時又詮釋了啟蒙的主題,女性獨立,把一個前進的中國帶給當時的西方。

故事中倆個年輕人都喜歡小裁縫,機靈大膽的羅明討得小裁縫的歡心,而憨厚沉穩的馬建鈴只能默默的愛著小裁縫。三個演員的眼睛似乎都會說話,周迅的水潤透徹,陳坤的機靈活潑,劉燁的憂邃深沉。周迅雖然不是科班出生,但她的表演細膩傳神靈氣逼人把小裁縫的淳樸善良到改變後的堅定無畏展現的淋漓盡致,一個眼睛的詮釋就足夠打動人心。當時嫩的可以掐出水的劉燁和陳坤絕對的討人喜歡。小裁縫雖然生在大山裡但是並不愚昧,她有著對新鮮事物的追求,渴望外邊的世界。在那樣的年代,他們他們探求知識和美的權利被剝奪了。單調乏味的生活中在小裁縫的慫勇下,他們偷看禁書。也開始了小裁縫的啟蒙,這些禁書打開了小裁縫的眼界,讓那顆懵懂又敏感的心豁然開朗。

相比於羅明直接強烈的愛,看到最後最讓人潸然淚下的我覺得是馬建鈴的愛,就像結尾他自己說的那樣我只是用另外一種方式愛著她。也許每個人都會有那種愛會選擇默默的付出,我覺的小裁縫最後是能感受到他的愛的,多年後她一定會知道那是愛,在她說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巴爾扎克的時候,在她經歷墮胎後,在她要去外面的世界時候,她的獨立人格就已經形成了。她走的時候只有和爺爺告別,並沒有告訴羅明和馬建鈴,當羅明追上他的時候她囑託了羅明和馬建玲替自己告別。她的心裡也許已經知道馬建玲是愛她的。也許在她要去看外面世界的時候有因為愛她才會選擇成為更好的自己,去外面的世界,去選擇告別。三個人都有不同的愛不同的表現。影片里一直唱著的那首歌我想謎底不管怎樣一定是關於愛吧。

說道啟蒙從小裁縫身上的表現就是理智和擺脫,是一種捍衛女權的態度自我意識的覺醒。「野蠻人有情感,文明人除了情感外還有思想」。正是這句話小裁縫開始改變,她變了口語,剪了短髮,告別了過去,開始了新生活。小裁縫的下落沒有人知道,只是說了她去的地方一個比一個繁華,她有可能會墮落會迷離也有可能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正是導演的用心之處。影片的走向交給觀眾,你可以找到暗示也可以自己推理,總之電影來源於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

鬧鐘是影片中出場最多的物件了,它代表著文明與進步,見證了鳳凰山的改變,三人之間的成長,在時代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它推動著人的去向。但是小裁縫不管怎樣都是值得被肯定的,敢於改變自己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勇士,就像是當時前進著的新中國。


不爆發,即消亡——自我意識的構建與重塑

1971年,劉燁飾演的馬劍鈴和陳坤飾演的羅明,作為一同下鄉的知青,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卻都因為「出身不好」被發派到四川的小山村裡。兩人一個活潑,一個內斂,卻因為一段3年的共同經歷結下緣分,在自己和周圍環境的衝突下,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兩人同時愛上的小裁縫。

影片多次展示一種對比的衝突,村民和知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四川山歌和小提琴曲……當這些對比放在同一個場景中時,產生一種完美的和諧。鄉民的淳樸和愚昧,知青的孤傲和才華,在隊長拿起小提琴時就可以預見,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隊長口中時常念叨的是「我們要相信毛主席」「我們貧下中農,哪能讓資產階級迷惑咯?」「你們出身不好,要接受農民的再教育,才能……」隊長的存在,就像是維護傳統的衛道士,「四眼」就像是在這種壓迫下服從的俘虜。而兩個青年,卻可以從他們桀驁的眼神,種種對「資產階級」啼笑皆非的調侃行為中,看出他們的反抗和不服。

三個人在藏書洞的小秘密,像是兒時的萬寶箱,在不懂的人眼中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兒,但在自己心裡卻是無價之寶。一箱子禁書,雖然被藏在陰暗的山洞裡,卻代表著新的知識和未來。在二十一世紀,沒有人會否認市場和知識的力量。看著35年前這些拿小提琴當玩具要燒掉、拿柳條抽打治療瘧疾的村民,我不禁慶幸自己活在知識爆發的年代,可以獲取任何想知道的信息。也許我已無法體會馬劍鈴和羅明在費盡千辛萬苦後才能獲得知識,用自己的努力,慢慢改變愚昧而落後的環境和周圍的艱難和痛苦。但馬劍鈴通宵讀完巴爾扎克的書之後,感覺世界和豬圈都不一樣的感覺,我們每天都在體會。

兩個青年愛上小裁縫,是偶然也是個必然,不只是因為她美麗的外表,更多的是她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對未知的求知,與兩個青年不謀而合。當周圍一切人都麻木的活著時,小裁縫不會計較他們偷看她洗澡的越界,看到天上的飛機就會幻想外面世界的樣子,會對他們的電影故事和不了解的巴爾扎克感到好奇,所以,他們愛上她是個必然。然而隨著兩個青年對小裁縫的改變,她打掉了孩子,剪短了頭髮,決定離開這個束縛她的山村,甚至放棄了兩個青年的愛,小裁縫就是他們改造活動中最成功的「產物」。

這個電影,不僅僅是講述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知青下鄉的經歷,更多的是一個獨立人格自我養成的過程。此時,我不得不揣測,電影名稱的小裁縫,也許不只是代表女主角,裁縫是可以將一塊簡單的布料裁剪成衣服的職業。老裁縫與小裁縫相比,他們一個做出的是遮體的衣物,一個設計的是展現自我的載體。而巴爾扎克,對兩個青年的改變是升華,但對小裁縫卻是世界三觀的摧毀與重塑。

影片在立意、情節、細節、演員演技方面都十分出色,而唯一的一點不足,就是小裁縫內心變化的過程沒有過渡,不知道是對情節的失控,還是有導演的深意。


先吐槽一下,電影的畫質實在太感人了,要不是情節細膩吸引人我早就堅持不下去了。我看電影通常都是用來打發時間的,邊看邊做些其他的事情,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十幾年前的老電影了,那時候的社長和陳坤還是滿臉的膠原蛋白,青蔥少年的樣子,現在已經是帥帥的大叔了。

影片中的兩位男主角被下放到四川的大山裡插隊,當中陳坤飾演的羅明和劉燁飾演的馬劍鈴有一段還跑到一線天去偷看女孩兒們洗澡,看到了周迅飾演的山裡最漂亮的姑娘——小裁縫。後來說機緣巧合也會,命中注定也好,總之,兩人同時愛上了美麗的山裡姑娘小裁縫。而小裁縫卻愛上了陳坤飾演的有點痞氣的羅明。

我一直覺得上山下鄉的年代離我太過遙遠了,那應該是屬於存在於歷史書上的近代史部分。有時候也會聽父母提起那段歲月,我都當故事來聽的。其實我很難想像出一個孩子領著一群人挨家挨戶的燒家譜,破四舊的畫面。這樣做能得到什麼呢,又能解決什麼呢?作為沒有經歷過的人,我沒有權利對那段時間時期的事情去進行評價,只能說我真的無法理解那個時期的人們的思想吧。

說回電影,有一段戲是劉燁飾演的馬劍鈴在屋裡透過破舊窗戶看見外面的好友羅明和自己心儀的小裁縫接吻親熱時失落哀傷的神情,配上婉轉凄涼的二胡,劉燁把那個失望無助的馬劍鈴演活了。

陳坤飾演的羅明性格跟馬劍鈴差異很大,羅明言辭和神態里都透著那麼一股子機靈勁兒,馬劍鈴就相對顯得溫和厚實很多(再次感嘆一下陳坤的盛世美顏啊)。

周迅飾演的小裁縫是對外面的世界一直都充滿著嚮往的大山裡姑娘。經常讓羅明和馬劍鈴給她講外國小說里的世界,後來小裁縫喜歡上了巴爾扎克的小說。

影片結尾的地方轉的我有些暈,怎麼就一下子過去了27年啊,小裁縫去哪兒了啊。就因為知道了巴爾扎克?是巴爾扎克讓小裁縫有了獨立女性意識?讓她義無返顧地拋棄家人,愛人和故鄉,走出大山去追尋她的夢想? 我寧願是這樣吧。我還是不願意去想是巴爾扎克教會了她用女人的美去換取物質條件更好的生活...畢竟現實生活已經如此殘酷,我還是希望電影里的世界是美好的。

另外我比較好奇影片里的謎語,謎底到底是什麼呢?性?慾望?還是....


誰人的青春不迷茫,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這部戲反映的是在荒誕不經的歲月,一段浪漫而又苦澀的愛情故事。重溫這部電影,恍如穿越時光,劉燁,陳坤,周迅青澀和洋溢著陽光的臉孔一一展現。幾乎所有作品無不體現作者所經歷的環境,所追求的夢想。這部片所反映的時代均為現代青年人極其陌生時代,文化大革命。導演編劇均為戴思傑,一個旅居法國的華人,在少年時光曾經歷了文革,後赴法國留學。

拉開影片帷幕,首先映入大家的眼中,是偏僻的大山。來自外面的知青進入大山,不得不徒步進入以及用籮筐裝著他們簡單行李。「莫扎特熱愛毛主席」,看起來笑話,更多地是當時環境荒謬和暗示知青們將面臨各種困苦。

馬明和馬劍鈴,有著同齡人所擁有的性格,愛情的渴望和知識的追求。他們一個張放,一個內向,性格不一註定對愛情態度也不一樣。他們初始隱忍以適應環境,但隨著對環境熟悉,躁動的少年心再次萌發,在偶然機會,認識了老裁縫的孫女小裁縫。與其他淳樸少女不一樣,她穿著如火的紅衣服,性格熱烈奔放,他們三個很快彼此熟絡,兩個小夥子開始用不同方式愛著小裁縫。生活雖然苦難和貧瘠,但快樂充滿他們內心。巴爾扎克的書,如同伊甸園的紅蘋果一樣誘惑,當品嘗了一口,再無法停歇。幾本書,向他們展示了全新的世界,而且村裡的人,以及老裁縫也間接在他們影響下發生改變。影響最大的是小裁縫,她渴望追求女人的美麗,她模仿書中製作了一件讓小夥伴羨慕的內衣。而一句「野蠻人只有慾望,文明人除了慾望還有思想」更是暗示了她已經不安現在狀況希望獲得新生。當小裁縫面對著兩個小夥子濃烈的愛情無從選擇,她決定要去城市裡看看。這美麗的如同山區清新的愛情戛然而止。

若干年後,馬劍鳴重溫舊地,人事已非,只有一個斑駁縫紉機細數往事。往事甜蜜卻又苦澀,馬劍鳴留下了一瓶香水。這瓶香水與縫紉機一起沉入滾滾長江,也寓意一切如同流水逝去。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句詩詞應該是這部戲,也是所有青春愛情的最佳注釋。


推薦閱讀:

《最好的我們》提到洛枳和盛淮南是為了什麼?
有哪些觸動你的話?
謠言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你有什麼喜歡聞的奇怪的味道?

TAG:電影 | 青春 | 周迅 | 陳坤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