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致《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我從前時常擔心害怕你會離開我,但想不到今日,竟是我選擇離開了你。」

鳳凰山下鳳凰村,有美麗愚昧的山裡姑娘小裁縫,來了兩個下山知青,羅明與馬劍鈴,只因他說,我要改造小裁縫,不再是有口音的鄉下妹子,三人的命運開始交集,青春歲月開始變化。

他們的到來讓寧靜的鳳凰山,一點一點,悄然地發生了變化。

他們帶來了鬧鐘,改變了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那是個老被羅明在工作中撥快的鬧鐘;他們帶來了小提琴,把莫扎特和毛澤東扯在一起才能脫掉資產階級的黑衣,那是把能被馬劍鈴拉出《莫扎特想念毛澤東》的小提琴;他們講西方電影,用糠製造雪花,那是能把村裡人聽哭的聲音;他們相信西醫,嘗試給大隊長電鑽拔牙,那是無所畏忌的精神;他們讀巴爾扎克、《基督山伯爵》和《包法利夫人》,那是黑暗中悄悄進行的禁忌,小裁縫和爺爺對知識的恐懼與渴望,讓這些小說顯得越發迷人和難以抗拒。

然而他離開,她去墮胎,他在她疼痛萬分的時刻拉《天鵝湖》,他為她賣掉他心愛的提琴,她說,巴爾扎克改變了我,他說,我好愛你,你卻一聲不說就走了,他只是看著他和她。多年後,他和他重逢,他有了家庭,他成了國外知名的小提琴手,他們談論著她和舊事,仍不禁有淚,箇中滋味,百轉千回,唯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說不清,究竟是誰辜負了誰,但是至少,他們沒有,沒有辜負那段苦難的青春。

最後一個鏡頭是因為三峽工程水下沉沒的小村莊,屋裡是三人,他拉琴,他讀書,她在聽,好像一切都回到了過去,可是我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時代、夢想、愛情、友誼、三峽移民、下山知青等等,特殊年代的特殊故事,總是令人觸動。

關於演員,小裁縫周迅精緻得像洋娃娃,減掉長辮子後,利落的短髮顯得決定去大城市闖蕩的她更勇敢,知青陳坤和劉燁很青澀卻陽光,十分傳神地演出了兩種愛小裁縫的方式,一種是直接的轟轟烈烈,一種細水長流的陪伴,都很感人。本以為是要返回城市的他們拋棄她,沒想到竟然是她拋棄了他們,拋棄了生她養她的大山,果然女人一旦決絕起來,比男人還狠。不得不感慨巴爾扎克對小裁縫的影響,在那個時代,知識就是力量,你永遠都想不到一本書、一個作家、一種思想能對一個人產生多大的影響。儘管最後沒有完美結局,但他們的故事仍然美好,美好得讓路過他們人生的旁觀者都淚凝於睫。


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今日雲,女子讀太多書不好嫁人。其實是因為女孩子讀書太多不好控制,一言不合就上天給你看。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就是一個女孩子讀了小說之後內心覺醒、毅然跑路的故事。

▼2002年的老片子啦,IMDb評分7.3。

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中國湘西,一位農村姑娘離開家鄉,要去大城市尋找自我,拐帶她的居然是一個法國男人,那個男人就是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說大妹子你誰啊?我不認識你啊啊……很遺憾,真的是你拐的。

故事的主人公有三位,下鄉知青羅明、馬劍鈴,以及鄉下當地的小裁縫(哦,女的)。

羅明和馬劍鈴給鄉村帶來了來自城裡的活力,而天真爛漫的小裁縫,則安撫了兩位知青背井離鄉的苦悶。

▲從左至右分別是陳坤扮演的羅明、周迅扮演的小裁縫和劉燁扮演的馬劍鈴。

沒錯,你們沒有看錯!有cos遊戲人物讓島國迷妹尖叫的廠花,有片酬逆天、童顏貧乳的迅哥兒,還有國家一級段子手火華社社長。

這三個人在顏值巔峰時期合作了一部好電影,這才是給影迷們最大的福利。估計短時間內這三人是不會再合作了,堪稱世紀同框。

回到電影上來。影片中這三個人天天膩歪一塊,一起辛苦做工,遊山玩水,還一起偷了另一位知青的一箱「禁書」。

他們把這些外國小說藏在山裡,小裁縫不識字,羅明和馬劍鈴天天給她念書,而念的第一本就是巴爾扎克的作品。

俗話說,三人行不一定出老師,出三角戀的機會更大些。羅明和馬劍鈴同時喜歡上了小裁縫,而羅明快人一步,不僅和小裁縫進行了精神上的交流,還進行了身體上的負距離接觸。

羅明和小裁縫在天池裡魚水交融,馬劍鈴在岸邊埋頭拉琴。羅明看小裁縫的眼神是充滿了進攻性的佔有,而馬劍鈴則是退居身後溫柔的守候。

馬劍鈴曾經問過小裁縫,哪天換我給你讀魯迅吧,魯迅的書寫的比巴爾扎克還厲害!小裁縫說,我就喜歡巴爾扎克,我就是想聽巴爾扎克。

可憐我魯迅先生出師未捷身先死,戰死情場淚滿襟。不過這才是拎得清的愛情,不怕你們旗鼓相當,我只偏愛一人,不辜負巴爾扎克的苦心,也不枉費魯迅一毛錢的心意。

但是和諧的三角戀終於被打破,並不是巴爾扎克和魯迅幹起來了,而是小裁縫書讀多了,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剪掉頭髮背上行囊撒丫子跑了。

兩位文青帥哥拜拜了您嘞,我要去尋找更美好的生活了!

在那個只能唱紅歌的年代裡,「禁書」的標籤為閱讀巴爾扎克的作品帶來了快感,小裁縫固然追求身體上的愉悅,更看重精神上的高潮。

羅明為她念的書滿足不了她,因為有些知識和經歷必須自己去體會。在這場情愛關係的博弈中,羅明和馬劍鈴都輸了,輸給了大胖子巴爾扎克。

當男性的學識處於女性之上時,有的人選擇了控制,有的人選擇了改造。羅明不止一次說想要改造她,最終目的是想讓一個羅明製造版的小裁縫留在他身邊。

改造後的小裁縫卻拋棄了兩位盛世美男,追求外面的世界去了,這反轉,這勇氣,老佩服了,給人生導師巴爾扎克點贊!

拋開女性意識不談,本片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文藝電影,由旅法華人導演戴思傑執導,改編自導演撰寫的同名暢銷書,提名過第60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因本片主投資方是法國,所以本片代表法國入圍了美國金球獎。而當年獲得提名的中國影片是《英雄》。

因此,在本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法式情懷,象徵愛情的小提琴,三角戀愛的視角,中式傳統和法式思維相結合,有些似曾相識,又有些陌生新奇。

20歲出頭的劉燁、陳坤和周迅,他們搖曳生姿,眼神清澈,鬼馬精靈。

你看不到他們本人,你只能看到馬劍鈴、羅明和小裁縫,還有散落山坡的青春殘酷物語。

▲媽媽!這三個人的眼睛裡面有星辰大海!

說到這裡小十君要提下另一部著名的「三人行」電影,1962年的老片《祖與占》。

如果說《巴爾扎克與小裁縫》是與法國思維強行沾了個邊,那麼《祖與占》就是原汁原味法國菜。

本片也是兩男一女三角戀,作為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作品,本片中的矛盾衝突更為激烈。

祖與占是好朋友,祖老實木訥,占活潑風流,夾在中間的女主凱瑟琳則是天真爛漫,是不是和小裁縫的情況很相似?

▲從左至右分別是占、祖和凱瑟琳。

不同的是,凱瑟琳選擇了木訥的祖,但是婚後平淡的生活讓凱瑟琳不安,她需要別人時刻關注她跳躍的神經,最後她劈腿了最好的朋友占。

困住凱瑟琳的是拎不清的三觀,她不像小裁縫選擇去更寬廣的世界,她選擇了互相傷害。最後她帶著佔一起自殺,留祖一個人暗自神傷。

有人說這不是綠茶婊么?凱瑟琳的生活方式小十君也不認同,只是從本質上而言,凱瑟琳和小裁縫是同一類人:任性,堅強,有理想。

她們的選擇無關對錯,因為她們追求的不是愛情,而是如何在生活中保持獨立性。她們用一種殘忍的方式與過去告別,大膽往前走,只不過凱瑟琳走的路不太對。

所以要像小裁縫學習,多讀書,讀好書,關鍵時刻才能幫你拎得清,走正確的路,啪更帥的男孩子,比如陳坤和劉燁。


自己提問了,自己也來寫一個吧O(∩_∩)O~

——————————————————————————

看完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大部分的細節我都忘了,只有兩個鏡頭很深的留在腦海里。一個,是羅明父親病危,羅明告訴小裁縫他必須回家探病時,小裁縫一個鷂子翻身入水捉鱉想要給他爸補身體。她的腰很軟,她翻身的樣子很利落,入水的樣子很好看,那裡大概是一處溪水塘子吧,湘西鄂西那一帶有很多這樣的小溪,小瀑布墜下來,就會在下遊行成一個這樣的水塘子。

還有一個鏡頭,是羅明和馬建明說,他要改造小裁縫,讓她不再是一個愚昧無知的鄉下少女。我真的是被那一刻他眼睛裡面發出的光照射到了,他是那樣的洋洋得意,那麼的志得意滿,那一刻他不再是一個下放到農村對前路充滿未知的知青,那一刻,知識和愛情,讓他整個人都好像在發光。

說實話這部電影於我而言是很有親切感的。聽名字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部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個類型的電影,可結果卻出人意料,它甚至讓我想到了很多過去的日子。他們剛到那兒不久,就要背王漿水去澆地,那個年代嘛,人吃不好,王漿水自然很稀薄,於是這倆初涉農事的小夥子晃蕩著晃蕩著,晃蕩了自己滿身。我想起來小的時候,外公也會挑茅坑裡面的大糞澆菜園子,那個時候我還是個滿山跑的皮猴子,每次跑到路過他的時候,卻也知道嫌臟,山路上會有撒出來的大糞,我也會小心的避開,免得粘上我的新鞋子。可是吃菜的時候就完全不會客氣了,園子里的茄子,個頂個的又紫又大,四季豆一串串的要把插了繞藤的竹杆子壓彎,辣椒結的密密的,經過外婆巧手烹制,每次簡直是吃到停不下來。後來,也去過很多大飯店,龍蝦鮑魚都嘗過,可覺得最好吃的,還是當年的園子菜...

小時候也常常去小溪里洗衣服,就和小裁縫游水的小溪一樣,只是沒有那麼深。山裡吃水不易,所以夏天的時候,每家每戶的大姑娘隔一段時間會收集全家的衣服,然後挑一個晴朗的日子,背簍背著衣服,帶著錘衣服的棒子,相約一起去小溪。我人小,啥也不背,啥也不帶,就在隊伍里一會兒前一會兒後的亂串,她們洗衣服的時候,我就在旁邊搗亂,要麼抓魚要麼拍水,等到太陽快下山的時候,鋪在石頭上晾曬的衣服也快乾了,大家便又結伴往回走,一路往山上爬,路邊有青悠悠的玉米苗子,山間有升起的炊煙,有一種叫做人間煙火氣的東西便會充盈在整個人的心裡。當然啦,那個時候我不懂,玩累的小屁孩子只會回家把肚子吃的飽飽的,便可以洗刷洗刷,進入甜夢鄉了。

故事的最後,長江水淹沒了小村莊,時代淹沒了馬劍鈴和羅明的過去,也遣散了家鄉的園子菜,吹淡了傍晚的炊煙。羅明的巴爾扎克,終於成功的改造了曾經單純懵懂的小裁縫,而改變後的小裁縫,也終於離他而去。

除了回憶,什麼也沒有留下。

可當時,當時只道是尋常。


周迅,陳坤,劉燁,這三個個人特色十分鮮明的電影演員,在他們懵懂質樸的年紀,合作了

這樣一部電影,碰撞出的火花,是讓人驚嘆的。演員本身的性格特點和棋演繹的電影人物高度重合,淡化了電影中表演的痕迹,好像周迅就是那個倔強而又聰明的小裁縫,陳坤就是那個的羅明,而劉燁,就是那個憂鬱痴情得讓我心疼的馬劍鈴。

所以說,我們的小裁縫,最後長成了怎樣的模樣?來到大城市的她,有沒有感受到文明人的情感與思想呢?懵懵懂懂的她已然那麼美,那麼讓人迷醉,那知曉了女人的美是無價之寶的她,又會釋放出生么樣的光彩呢?真的好奇。鳳凰山裡的小裁縫,起初的她單純質樸,聽過巴爾扎克之後的她,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渴望,那滿滿的求知慾啊,使得她做出了鳳凰山第一件胸罩,使得她孤身一人踏上了去大城市的路。直到很久很久的以後,我們才直到,小裁縫從縣城去到深圳,從深圳去到了香港,這一路必然充滿了坎坷,城裡人的生活必然不是小裁縫一直在感慨的那樣安逸,不過沒關係,我們的小裁縫啊,一定不只是小裁縫了,她不再僅僅是一副美妙但一覽無遺的畫,她必然是一本厚重又引人入勝的書,讓人忍不住騰出時間泡上茶,捧在手心裡,仔細地品味著,反覆翻看,一讀再讀。

直到電影的最後,小裁縫的名字我們都不得而知。時隔多年,馬劍鈴來到鳳凰山找尋小裁縫的時候,好像所有的人都忘記了這個人的存在。直到另一個小裁縫被指認出來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那個時代應該有許許多多的小裁縫吧,每一個意識到女性的美是無價之寶的人兒,都是我們的小裁縫。

以上的文字,來自一個看了一整天顯微鏡數了一整天細胞的人,滿眼睛滿腦子都是紅紅綠綠的小點,睜著眼是,閉上眼也躲不過。腦子裡都是混亂的,寫下的東西也沒有任何的主題。

可是還是想寫。這大概就是一部好電影的魅力所在吧,主旨不是單一的,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豐滿的,累了的時候不想深究其中的奧義,那就揪出其中的一條線兒,順著我們迅哥兒的表演放飛一下。

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有很多很多,女性意識的覺醒,兩種截然不同的愛,爺爺猛一回頭的violin,看似囂張霸道卻總能透露出些許人情味兒的隊長,以及因為一部羊皮襖上的小說涉險救人的婦科醫生。今兒個就到這兒吧,等哪天心裡再亂了,再來品品羅明和馬劍鈴吧。

看看她倔強的嘴,他猶豫的眼,還有他上挑的眉


這部電影幾天內看了三遍。總感覺想說點什麼。。。

整部電影從開始至結束,情緒並沒有特彆強烈的起伏,卻貫穿著一種揮不掉的說不上是哀愁還是傷感。結尾三峽水湮沒的鳳凰村無法重現,而我們的那段時光和愛情也一樣永遠的逝去了。

故事情節不落俗套。兩個城裡男孩下鄉改造同,時遇到並愛上了漂亮的村野姑娘小裁縫,也許是出於對美麗姑娘受累于山村而造成的土的這份同情,或是出於想要通過改造一個村野土妞兒來獲取成就感,巴爾扎克的小說成全了他們,也讓小裁縫的改變失控於他們。

詳細的幾個情節有:1.羅明回家看老爹時讓馬劍鈴幫忙看著小裁縫,馬劍鈴此時並沒有趁機奪愛,而且此期間小裁縫做手術也是最脆弱的時候。我猜羅明早就知道馬對小裁縫的感情,但對兄弟完全信任。2.小裁縫無所畏懼的走出大山,放棄了愛情和親情,決絕又勇敢可敬。3.三人至結尾都不曾再見。

也有些情節個人不滿,比如說小裁縫走的時候爺爺都一大把年紀了,如果按照小說來,老裁縫是小裁縫的父親就可以理解了。還有,小說中在羅明生病打擺子時候有個情節,小裁縫請神婆給他看病,馬劍鈴費勁的講電影給老婆子們提神,關鍵時候羅明清醒的憑藉自己的天賦講了句台詞終於感動了所有聽眾,此時小裁縫趁著燈熄滅的瞬間親吻了羅明。這一情節被過於簡短的改編了,因為小裁縫對羅明的感情同對馬劍鈴的不一樣,加上這些小細節的少女崇拜情懷,戀愛的感覺更飽滿。

關於演員,劉燁扮演的馬劍鈴的確憨實納言,默默陪伴的感情演繹到位,只是這方言講的太過生澀。陳坤的眼神透著機靈。周迅在劇中的兩次跳水情節都很美,以及她在水中嬉戲的場景都特別棒。

此片看完我翻閱了小說,也打算讀完影片中提及的名著,希望能多些這樣好的片子。


一個鬧鐘改變的日出日落

「我們是毛主席的紅衛兵,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影片的一開始,就選用了這樣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謠,通過這首歌,就可以知道這是個發生在毛主席說的都是對的那個年代的故事。與歌聲相呼應的是原始的場景,大山,崎嶇、陡峭、狹窄的山路,以及一隊穿著簡樸的人。然後便以自白的形式簡述了那個年代,以及自己來到那得原因。

影片幾乎全片都是用的方言,不看字幕的話只能看個大概,因為影片中的地方是個偏僻的山裡面,普通話大概還沒普及。有一天來了兩個下放的年輕人,不到二十歲的年紀。我不能理解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這個「貧下中農」的地方。第一天便被查看了所有的物品,沒有知識的一群人圍著兩人,沒見過的就說是資產階級的雞,資產階級狗崽子的玩具,只不分青紅皂白的毀掉,伴著那個隊長兇狠眼神的特寫,讓人感覺到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可怕。但當琴聲響起後,它的優美吸引著人們靜靜地聽著,畫面由拉著琴的劉燁轉換到了山川河流,一下子又讓人覺得無比的安逸。

山裡人都是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然而這一自然規律被他們帶來的小小鬧鐘打破了。新鮮感促使隊長每天早上守著鬧鐘響,便叫所有的人出來幹活。信奉鬧鐘超過了他們的規律,就像對毛主席的崇拜一樣,深信不疑。從這也可以看出為什麼老裁縫的地位那麼高了。他除了給所有人做衣服之外,也是所有人之中最有見識的長者,年紀很大,卻願意接受新鮮的事物,一點不古板。唯毛主席是從的年代不狂熱,不盲從,卻也不強烈反對,足以見識到它的能屈能伸和他的智慧。連他的孫女都透著一股靈氣。

影片中的小裁縫很喜歡巴爾扎克,一定要羅明讀給她聽,甚至最後離開了大山離開羅明和她爺爺去了未知的城市。我沒有讀過巴爾扎克的書,不知道為什麼在那個年代巴爾扎克會對他們的世界造成那麼大的改變。但從情感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山村裡兩個小夥子同時愛上了一個姑娘,卻用不同的愛的方式的故事,但那個小姑娘卻有著自己的理想,不或者說思想,巴爾扎克帶給他的新思想。然而影片的最後並沒有寫出小裁縫到了那裡做了什麼,以及現在過得如何,或許那並不重要了,在那樣一個年代曾經有一段純真的感情就足夠了。而那些年的小裁縫就留給讀者的腦洞了吧。

在我的理解中,或許小裁縫離開的時候是愛著羅明和馬劍鈴的,她對兩個人的感情都是如此的真摯,以至於她在那個年代有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她選擇了離開,而巴爾扎克剛好給了她一個離開的理由。或許這只是我的美好願望吧。然而在文革、破四舊的大時代背景下,幾個微小的人物過著自己的精彩生活,可在時間的長河中也不過是幾句話可以概括的故事而已。


《巴爾扎克和小裁縫》怎樣的變化算成長,怎樣的內心算成熟?

寫在最前:

去年一部《尋龍訣》看的我興緻盎然,沉浸在坤哥迷之氣質之中,繼而想起來翻看他的舊作品。除了伴隨我成長耳熟能詳的影視劇之外,居然發現還有一部陣容如此逆天,題材如此有韻味的影片未曾涉獵,遂興趣滿滿一觀到底,當時感觸良多,沒想到大半年後會跑來碼字……

(幾乎無劇透,可放心觀看)

這是一部有點難下筆的影片,底蘊太厚,人性太濃,拍得太美。

我這點閱歷寫不出那個上山下鄉的時代背景,縱然父輩時常提起,縱然影劇時有回顧,但那一代人心中的回憶是我不可企及、也不願妄自揣測的。但不得不承認,當片中喊出那一句句扭曲的口號時,縱然不辨真假,足矣讓人一聲嘆息。

我這點文化讀不透這究竟算一部法國文藝片還是一部知青回憶錄,沒讀過原著,沒看過幾部法國片,甚至記不清課本里的巴爾扎克。但是當鏡頭推進到閣樓上、燭火旁,羅明和馬劍鈴清醒的講述著,我們依舊明明白白看得出眾人沉醉暢想的心緒。

我甚至沒怎麼在山間鄉野生活過,看不懂有些偏執固守的的風俗,猜不出那個彈唱世代相傳的謎語。但當艾蒿條一下下打在皮肉上,那些大山裡恪守的信條呈現的如此深刻,善意的、故意的,淳樸的、無知的,每個人都沒有落下。

其實初看完影片,在網上大約瀏覽後,發現大量文章都在訴說著小裁縫的轉變,甚至嘲笑著她的人生軌跡,彷彿故事的結局就源於此。但於我而言,她的初心從未改變,她的自由人生才是開始!現實中,相識多年的老友唏噓並質疑著彼此,守舊的你和變化的我,然而歲月流淌,也許你認為執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是成長,但我拚命追逐心中的渴望又何嘗不是成熟。影片從巴爾扎克的開始,一步一步就已經揭示了,三人的初心各自如是,如果你覺得突如其來,也許是因為影片太真實,生活不就經常是在我們不可思議中繼續著。

我欣賞小裁縫的驕傲,我無奈羅明的輕狂,我珍惜馬劍鈴的本分。

也許,換個角度,

你會質疑她的魯莽,你會心疼羅明的真心,你會埋怨馬劍鈴的懦弱。

這是我喜歡的影片風格,只是敘述,誰都無以反駁。

關於演員:

此三人的組合確實經典,十五年前的他們說不上演技有多精湛,但靈氣已現,人如其角,片方選角的功力值得稱讚。因為是連著《尋龍訣》看的,忍不住多說兩句陳坤。如果說2002年的陳坤散發著羅明的氣息是天賦,那麼2015年的坤哥還能演出知青的懵懂真心是功力。

關於推薦:

力薦!時間倒回,我絕對願意走進影院,甚至不止一次的觀看。雖然三位主演確實為影片加分不少,但影片本身,足以看見歷史變遷,看到地域文化,看透愛情和人性最真的追求。


一直比較抗拒文革題材的東西,不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壓抑著,絕望著,一個令人無法理解的年代。精神上的奴役時常比肉體上的桎梏來得殘忍得多。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對我這樣抗拒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倒是容易接受得多的一部作品。電影的主調是帶著溫情趨入光明的。不論是要改造別人的貧農,還是待改造的下山知青,階級鬥爭的旗幟飄揚得再高,人們骨子裡對於美的追求是不會輕易消融的。對於一群四川大山裡一輩子面朝黃土的農民們來說,下放知青羅明與馬劍玲就是這樣一種存在。小提琴,莫扎特保衛毛主席,賣花姑娘,這樣那樣帶著遙遠國度地名人名叩動心弦的故事……這些時髦新鮮,帶著外面世界美好氣息的玩藝兒讓他們體會到了精神層面上的快樂。我很感謝導演沒有給這群應該本性善良的人們套上更多這個時代賦予的血腥殘暴的面具,而是慢慢讓他們的固執愚昧與羅明馬劍玲帶來的變化自然碰撞。我總願意相信,善良是大部分人性格中的主調。

影片中的情感線同樣有出乎意料讓我驚喜的簡單與純粹。沒有亂七八糟的三角戀情,沒有橫道奪愛,沒有算計與背叛。羅明小裁縫間張揚熱烈的愛情,馬劍玲對小裁縫隱忍守護的情愫,羅明與馬劍玲間惺惺相惜同淪天涯的革命情感。我喜歡這樣的從一而終,誰說感情一定要經歷變故才顯得深刻。

以前喜歡過周迅也喜歡過陳坤。同是個性張揚演技顏值不凡的兩人,讓我一度覺得他們倆現實中也應是一對。幾年過去 ,失了當初喜歡兩人時心中的雀躍,再看兩人的表演,覺得正常,還不賴。倒是原本十分無感的劉燁讓我印象更為深刻。青澀懵懂的臉龐,沒有羅明聰明,沒有羅明撩人,對小裁縫的感情來得緩卻綿延得一般深刻。兩人多年後重聚上海,遙想佳人落淚。小裁縫之於羅明馬劍玲,是漫漫暗夜裡的華光,能不挂念?影片到那時還未揭曉女主的歸宿,令人浮想聯翩。最後的結局我確是沒有猜到,一直在想到底是羅明還是馬劍玲背叛了她,幸好導演繞過了這個俗套。巴爾扎克原來才是點金勝手。

喜歡影片中老裁縫受基督山伯爵故事的啟發,給村裡的媳婦姑娘們做出法國水手風情時裝的細節。特別溫柔地直搗人心。

帶著略嫌抗拒的心理開始,倒是十分愉快地看到最後。這是我想給相信不在少數的因厭惡那個年代而不願打開電影的人們的借鑒。影片始於文革,卻處處瀰漫著溫情與光明,不壓抑,小溫馨,可以一看。


如果真的有什麼值得我們活著,值得我們忍受白天的虛偽與夜晚的荒謬,那就應該是詩、音樂、文學、愛、自然……這一切純粹的美。


影片最後, 馬劍鈴說也許我們兩個愛她的方式不一樣。有人說羅明的愛是轟轟烈烈,馬劍鈴的是細水長流。其實,我感覺這種不一樣有更深層次的意思,羅明想要通過給小裁縫讀書讓她明白愛情的美好,把她留在身邊,而馬劍鈴則想要展示給小裁縫更大的世界,給她讀包法利夫人,讀魯迅,給她錢讓她買自己想買的東西,送給她白色球鞋。所以,當羅明問是誰改變了你,我還以為小裁縫會回答馬劍鈴,哈哈。


莫扎特永遠想念毛主席


英國電影節版《狄更斯與小裁縫》

俄羅斯電影節版《托爾斯泰與小裁縫》

西班牙電影節版《塞萬提斯與小裁縫》

德國電影節版《歌德與小裁縫》

美國電影節版《馬克?吐溫與小裁縫》

奧地利電影節版《茨威格與小裁縫》

義大利電影節版《但丁與小裁縫》

波蘭電影節版《顯克威支與小裁縫》

丹麥電影節版《安徒生與小裁縫》

日本電影節版《夏目漱石與小裁縫》

哥倫比亞電影節版《馬爾克斯與小裁縫》

……


因為《風聲》在《演員的誕生》上的重新演繹,我又特地找出了這部電影(《風聲》)重溫。初中時在院線看過一次,但可能是由於不夠專心(專心於躲避過多的暴力鏡頭)以及電影口味的變化,我才更深切的體會到李的精湛和周的靈動。作為專業牆頭草,也就披上迅哥粉的外衣,開始補她的電影,沒想到,隨便點開的一部,就給我如此大的驚喜。

周、陳、劉,於今天來看(2018年初),無疑算是華語影壇壯年層的中流砥柱了,而且,還不是那種老老實實悶頭苦幹的柱子,而是三根有靈性的柱子,敲斷了,可以用來補天的那種。三人齊聚於一電影,絕對算是高配了,再加上本片的劇本不俗(劇本就是由導演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本片是導演的處女作品),讓我又體會了一次在影片結束後心裡空落落又滿噹噹(空是不知何時還能再遇到可以一比的片子,滿是自覺時間沒有浪費,san值大補)。

故事並不複雜,兩個青年下鄉接受改造,機緣與當地最出挑的少女相識相知。片中的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三個人並肩躺在草地上(男-女-男),手拉著手拉這手。是我不純潔了(不知道是本性自帶還是多年接受現今青春小說電影荼毒的後果),第一反應是這三人應是各懷鬼胎,至少一人的帽子掉在草地上是很難找到的。但沒想到鏡頭下三人的臉都是至純,沒有一絲雜念,同樣的悠然如今大概只能在幼兒園的童男童女身上看到。這倒讓觀影的我覺得羞愧難當(導演,我要推鍋給PG1的瓜)。劉與陳那時候都嫩的能掐出水來,雖然因為影片的畫質。。可能是黃漿水。不過畫質不好也有好處呀,至少我們看不到劉臉上的痘坑了,我記得《藍宇》里小劉的臉。。這兩個片子應是他相隔不久拍攝的。然後,陳劉二人的人設很鮮明,前者機敏熱誠,文能Mozart讚美毛主席,武能鳳凰水裡鴛鴦戲水;後者悶騷傻福,琴能天鵝湖和鳳凰磐涅(我這裡指的是鳳凰山小裁縫的流產,可以算得上鳳凰磐涅吧),書能巴爾扎克錯認列寧。所以幾年間里,二人也都是化險為夷,沒有出現其他青年下鄉青春片里的血斗。

我是為迅哥打開的這部片子嘛,所以要另起一段,以表單推之意。迅哥作為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沒有成為雙男主的陪襯。嗯。。我明白,為了襯托迅哥的美貌,理應挑選其他女配角時選不怎麼靚麗的,但沒想到。。都這麼不靚,導演。。你是不是就地取材啊。迅哥的美好之處,一在神,二在聲,三才在形。大家都說周有靈性,40多歲仍保有少女的靈動,演這片時她還未到30,當然是準確傳神。周的聲音,沙而不膩,不過在這片里彆扭的四川話,額。。無功無過吧。迅哥的戲路多被限定在少女角色上也是因為她的形體,單薄,沒有成熟女性的豐乳豐臀。剛好此片她就是演的少女,片中的情慾鏡頭,也不尷尬,不只是露在外的乳臀有性吸引力,少女的白皙的鎖骨,微顫的睫毛,也都是讓人魂牽的利器。在我私心裡,陳和周像是對方的性轉,兩人青春年紀的親昵戲,很好看233。

三個主角的戲份分配得當,就像那個經典的直角三角形(3-4-5)。迅哥是直角,劉是30°,陳為60°。如果沒有迅哥,兩個男生除了一起勞教應該也不會發生過多的故事,所以迅哥是直角,也寓她璞玉;陳赤誠,較早就對周示愛,所以是離她更近的一角;劉則是那個默默在一旁看他們的,稍有距離,佔有的最少,他沒有趁著兄弟探親時趁虛而入,乖巧的守著自己的30°。

接著寫一些覺得有趣的小地方:

1.那個年代外國小說也可以當硬通貨,有趣。

2.陳身發瘧疾,被隊長用土方治療,真是令人心疼。讓我想到現今的中醫得道,哎,殃民。

3.隊長拔牙,很有趣的片段,縫紉機變鑽牙棒,汞合金補牙,一是汞合金有沒有毒呢。。二是感慨下牙醫真是好行當啊,後悔。

4.陳用小說教周識字,讓周念十遍『我愛你』,雖然是老套路了,我還是被甜的石樂志,覺得加個親親就更好了,不過,小劉在旁邊,已經很慘了。。算了算了。

5.資本主義小說無論是《紅與黑》還是《包法利夫人》裡面均有不少對於情慾情節的描繪,我小的時候只是想著看中外名著,卻也意外過早的接觸了這些。。希望家長們給孩子買書時有精力的話最好先泛讀一下。而片中男青年對無知少女講這些,算不算是蓄意誘姦呢。。

小結一下,本片是近半年來我看過的最愉悅的一部。

三位演員肉體美好,演技在線,劉和陳剛科班畢業兩年,周非科班出身,此時已演過不少片子,算是由實踐學習表演。三位年紀尚青,卻已有一定水準的演技,無怪後來成為『演員』。這三人還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的眼睛都會說話,喜歡。

劇本不落俗套。坦白來講,在觀影過程中,我數次的預測都被打破,比如陳探親後就不再回來而是留在城裡;劉會趁虛而入;周流產失血過多死亡;陳周戲水被隊里其他人撞破周被玷污等等,不是我本人戲精,這都是看了多年國產知青愛情劇後的遺毒,那些片子里,當地女性的命運大都悲慘,不是被暴力侵犯,就是被一時不得志的男知青拋棄,雖然她們也各有各的個性魅力,並不是無神識之輩,但卻都因各故成為那個時代的犧牲品。反觀此片,迅哥演的角色,卻是清流,開始時愛上城裡來的會講故事的男青年,魚水之歡(人流之痛)但在通過小說了解更大的世界後,並沒有拘泥在資本主義小說里的男歡女愛中,而是有了更大的野望,喝資本主義的酒,吃資本主義的肉,穿資本主義的小裙裙,睡資本主義的小狼狗。

這是一部由小說作者親自改編拍攝的電影,還是他的處女作品,故事竟如此完整流暢,值得當下一批改變自己作品IP的大大們學習呀。。算了,我知道,即使你們有心,也難找到如他們三個一般優秀的鮮肉來演繹。


只想說看完淚流滿面,純粹的愛情讓人嚮往


一場關於青春的遇見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很早便聽過的一部電影,印象中會是一部鬱鬱寡歡的文藝片,再者就是聽說有大尺度的裸露戲。此次觀後,不得不感嘆,聽說只是聽說,印象也只不過是刻板印象而已。2002年上映的這部電影畫質確實感人,故事講述的是70年代知青上山下鄉的故事,看著色彩濃郁的畫質彷彿真的置身於70年代的鳳凰山裡了。

說起巴爾扎克,從小到大就是文學常識里的必背內容啊,「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代表作《高老頭》,然而這就是我腦中能夠想到關於巴爾扎克的一切,他的小說更是沒有看過,所以為了更好的融入這部電影特別又去百度了一下,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真的是勞模式的作家啊,91部小說,想想自己這篇影評拖拉了一個月才開始寫,真是慚愧啊!

上一段算題外話吧,因為通篇電影看下來也不知是巴爾扎克哪部作品影響了小裁縫,也或許是我看的不仔細吧,(上個月是忙碌的一個月,整個電影我都是分三段看完的,難怪理解不了了)就說說自己一些簡單的感受吧!

電影開片是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一群背著行李、用拐棍支撐前進的青年,高唱著毛主席年代的山歌,我們電影的主人公羅明和馬劍鈴就在這一群上山的人群中。電影旁白居然是方言,聽著是四川重慶那邊的口音,以為只有旁白是方言的我,聽到劉燁、陳坤還有周迅開口說話時,瞬間懵逼了,嚇的我趕緊百度一下,劉燁是吉林的,周迅是浙江的,說的怪怪的也可以理解了,但是陳坤是重慶的啊,為什麼都這麼怪呢,全程看著字幕聽著他們彆扭的方言,感覺就像我奶奶想說普通話的感覺。。。。偶爾冒出幾句普通話我都以為是自己幻聽了,如果說這部電影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槽點就是「渣畫質」和「怪口音」。好了,說回電影,我大概是不吐槽會死星人吧,┑( ̄Д  ̄)┍。

陳坤飾演的羅明和劉燁飾演的馬劍鈴,1971年作為上山知青插隊到了需要走兩天山路才能到的鳳凰山,可以想見這裡的閉塞落後。這裡要誇一下導演的選角能力,群眾隊長還有圍觀的村民看起來就是那個年代的山裡人,尤其是群眾隊長那犀利的眼神,在檢查他們的行李時「倒念菜譜」被嘲笑,霸氣的一句「笑你媽個球」,拿著小提琴說是玩具,O(∩_∩)O哈哈~,隊長承包了我這部電影百分之50的笑點啊。「奏鳴曲是一種山歌」「歌名是莫扎特永遠想念毛主席」羅明和隊長的一問一答簡直機智啊。不過這裡也真看出羅明是馬劍鈴的好基友啊,看到自己的菜譜被燒後,擔心馬劍鈴的「資產階級玩具」小提琴也被損壞,楞是用搶答的方式幫馬劍鈴保住了小提琴,若是沒有羅明的機智反應,或許若干年後馬劍鈴就不會繼續在音樂這條路上深造了吧,也是這把小提琴伴他們度過了山中苦悶的歲月。「檢查」完行李後,兩人坐在破舊的小屋子前,眼神是迷茫而失落的,馬劍鈴說「在山裡過一輩子,想到就脊背發涼」,這時的兩人都沒有想到就是在這座大山裡一場關於青春的遇見正在等著他們,他們會遇上那個讓他們銘記一輩子的姑娘——小裁縫。

周迅飾演的小裁縫沒有出現之前兩人一起肩並肩手拉手接受「勞動教育」的場面也是蠻好看的,劉燁還有一段關於鳳凰山的旁白,我只記住了一句「有一個不愛美女愛少年的皇帝」,還有兩人被隊里選為看電影的代表,一起進城,看一場電影,吃一碗面,一個藍背心,一個紅背心,自古紅藍出CP啊,壓抑不住一顆腐女魂O(∩_∩)O哈哈~,這電影要是現在火起來的話,絕對能組一隊羅馬CP ,yy結束。「耐不住寂寞」的羅明帶著馬劍鈴去偷看女生洗澡了,咳咳,去尋找有關青春的「遇見」了,在如人間仙境般的山泉水裡一群洗澡的美女,小裁縫無疑是其中的山花啊,靈動美妙(這裡又不得不吐槽,那個年代敢去偷看女生洗澡,羅明真是不怕被打死啊,不過也正是他這種冒險主動才贏取了小裁縫的芳心吧)。有了這不同尋常的初次「遇見」後,小裁縫跟著爺爺老裁縫從天眼來到羅馬插隊的村子,穿紅褂扎鞭子的周迅真的是好有靈氣,羅馬二人都看直了眼,這一場有關青春的遇見拉開了帷幕。這裡要介紹兩種不同的泡妞的方式啦,羅明屬於勇往直前主動型,馬劍鈴屬於默默守護暖男型,多部偶像劇經驗告訴我們馬劍鈴這種最後只能是炮灰。羅明主動去和小裁縫認識介紹自己,馬劍鈴就在那兒含羞的微笑;羅明對小裁縫說「我教你認字吧」,馬劍鈴說「我很喜歡你做的小飛機,能不能送我一個」,這也算兩個人不同的表白方式吧。小裁縫坐在破舊的白色床幔里,沉思著,少女的一顆春心悄然懵懂著。

遇見之後,三人行開始了,導演有幾幕的構圖特別棒,三個人一起在大樹下,在勞動人民的壁畫下,三人在一起的畫面,就是青春,明明是一場三角戀,卻看著那麼的和諧,雖然小裁縫和羅明在一起了,我卻覺得三人在一起的畫面才是最和諧的,一起約飯,一起偷書,一起玩耍,居然讓我想到了《天使的性》,(老司機又要開車了(*^__^*) 嘻嘻……)不知我看的是不是刪減版,我看到的大尺度就只有小裁縫和羅明在水裡那一段,挺唯美的,要是加上馬劍鈴……(剎車,剎車,剎車,這可是正經影評)

這部電影的美妙之處就在於用那麼渣的畫質卻營造出了特別美的場景畫面以及一些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小情節。羅馬兩人給村裡人講故事時居然還人造了個下雪的背景,如夢如幻;在山洞裡給小裁縫讀書,肅穆沉黑的山洞裡,怪異的山音,朗讀著「最重要的是將美貌與精神融為一體」,三個年輕人依偎在一起,青春流年;馬劍鈴像一千零一夜一樣給老裁縫講《基督山伯爵》的故事,半夜被隊長抓包,羅明給隊長用縫紉機拔牙為條件救馬劍鈴,背景樂配著縫紉機,小裁縫、羅、馬三人齊心協作,終於將隊長頑固的壞牙給拔了出來,回憶中不會磨滅的趣事;羅明要回家看望父親,讓馬劍鈴幫忙看著小裁縫,小裁縫一個猛子扎進水裡要給抓條魚補補,結果被蛇咬了,羅明勒住小裁縫的胳膊,馬劍鈴吸她手指里的毒,大山,泉水,三人渾然一體,青春、友情、愛情,這似乎是留在印象里三人一起的最後一個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了;羅明走後,小裁縫懷孕了,馬劍鈴找醫生幫小裁縫,將法國小說抄在羊皮襖上,作為賄賂醫生的禮物,震驚到我了,醫生居然也吃這一套,更是讓我驚掉了下巴,那個年代文化已然匱乏到這種程度,也就不難理解小裁縫最後的改變了;醫生在小破屋裡給小裁縫做手術,馬劍鈴在屋外的石頭上拉小提琴,夕陽西下,隊長趕著牛在此處停留,音樂的激昂延宕、婉轉起伏,我的心也跟著提上嗓子眼,好在最後有驚無險的翻過了這一篇。小裁縫經此一事才徹底改變了吧。

有時候一本書,可以改變人的一輩子。「我羅明就用這箱子書徹底改變小裁縫」,其實巴爾扎克只不過是他們偷的眾多禁書里的代表,代表了自由與解放,在那個思想被禁錮的年代,在那座落後閉塞的大山裡,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風吹進了心裡。不僅影響了小裁縫,也影響了老裁縫,影響了鳳凰山裡的許多淳樸村民,老裁縫在每個夜裡聽羅、馬講故事時,斑駁皺紋的眼睛裡放射出的光芒,那是對新鮮世界的渴望,是對自由民主的嚮往。

27年後馬劍鈴重回鳳凰山尋找小裁縫,電影沒有做明確的說明,但我認為此時的他還是單身的,心裡還記掛著對小裁縫的那份愛,想去找回自己青春里那場沒有結果的「遇見」。他四處打聽,衝動下水去尋找帶有小裁縫名字的小船,用錄像記錄下曾經相處過的地方。沒有找到小裁縫,又去找羅明,成為醫生的羅明,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成熟穩重,只在午夜和馬劍鈴一起看鳳凰山錄像時展露自己內心最深處對於青春年少時的心事。羅明說,你也在愛他。馬劍鈴說,我們兩個愛的方式不一樣。鏡頭切回27年前,小裁縫要離開的時候,羅明和馬劍鈴去追,羅明追到了小裁縫面前,馬劍鈴停在了山邊看著她,一如他們三人的初見。小裁縫剪了一頭利落的短髮,像是在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在和養育自己的大山告別,在和三人遇見的青春告別。(這裡小裁縫喊羅明「馬劍鈴」不知是BUG還是有什麼玄機)

電影最後停留在三峽大水淹沒了村莊,在水中小裁縫的縫紉機上放著馬劍鈴從國外帶回來的香水,水裡倒影著三人在一起的畫面。小裁縫說,巴爾扎克改變了她。羅明和馬劍鈴又何嘗沒被改變呢,在這一場關於青春的遇見里,三人相互影響,各自人生的軌跡都有了改變,但變化最大的還是小裁縫,所以電影名才是《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吧!


時光的車輪反覆輾軋,青春舊事,於他人大概只是零星笑聞,於自己,一顰一笑卻記得分明。

故事由馬劍鈴娓娓道來,鏡頭翻過連綿的蔥綠山嶺,像是舊相識,迎你入田家。那時他和羅明趕上知青下鄉的荒唐時代,到鳳凰山接受再教育。那時的鄉下和城市之間鴻溝太深,人與人的思想,和射入水中的光線一般,折射之後,扭了方向。但梵婀玲和鬧鐘逃脫了厄運,在岑冠疊嶂中,還能發出聲響。

羅明和馬劍鈴皆對天真活潑的小裁縫心生愛慕,只是一個熾熱一個寧靜,像煙火與星辰,以不同的方式照亮夜空,改變小裁縫。他們從四眼那裡偷得外國小說後,常給小裁縫讀書,小裁縫喜歡巴爾扎克的作品,並且漸漸發生了變化。恰如馬劍鈴所言「整個世界都變了,天空、星星、聲音、光線,甚至連豬圈的味道都變了」。巴爾扎克說「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小裁縫的思想日益豐盈,她做出了鳳凰山的第一件胸罩,並與三倆姐妹談起文明與思想,進而產生了脫離晨興理荒穢的生活,走向大城市的嚮往。

女子就像一把豎琴,它僅僅向懂得如何彈撥它的藝術師吐露美妙曲調中的奧秘,與總是默默拉琴的馬劍鈴不同,熱烈的羅明很快地走入了小裁縫的心理,三個人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兩個人戲於池水,愛情從不可能允許奇數的存在。很難說這兩個男孩子誰更讓人喜愛,任何一個,都是愛情理想主義者心中的期盼。馬劍鈴為了幫小裁縫墮胎而拿出《約翰.克里斯多夫》還出售了小提琴,背著她走漫長的山路,我年少時,也想像過這樣的肩膀。那時的劉燁,青春正好,濕漉漉的眼睛,透著憂鬱的光。

是誰改變了你呢?巴爾扎克。他將林林總總的故事匯聚人了《人間喜劇》,這部影片雖然描寫文革時代,有略敘諸多痛苦,但卻不讓人悲傷。青春大概就像沉入水底的香氛,香氣卻在腦海里,每個人的青春,都該是喜劇,落淚、卻歡喜。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