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的電子戰是怎麼進行的?

像很多5代戰機和戰艦上都會配備的電子戰設備,是用什麼原理做到「戰鬥」的?是干擾對方的火控嗎?具體是怎麼進行的?有沒有可能是雙方的程序員互敲代碼?


以上為美國國防部最終的官方解釋

關於su-24的多次飛越美軍艦的事件,並沒有更加詳細且準確的證據以及媒體報道能夠證明當時俄軍使用了電子戰,對此我向之前的言論道歉,並且感謝那些在回復中向我指出錯誤的各位。

在敘利亞以及烏克蘭的戰事中,俄軍的電子對抗部隊均實現了不同程度對戰場的電子壓制和戰場電磁環境控制,讓背後的美軍偵查手段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通信,雷達以及gps制導都收到了干擾,無人機的偵查以及地面部隊的通信全部收到了影響。

這點在不同程度的媒體報道上都可以體現,尤其是

Lt. Gen. Ben Hodges, commander of U.S. Army units in Europe, has described Russian EW capabilities in Ukraine as 「eye-watering.」 Ronald Pontius, deputy to Army Cyber Command』s chief, Lt. Gen. Edward Cardon, told a conference this month that 「you can』t but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re not making progress at the pace the threat demands.」

美國陸軍駐歐洲司令稱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的電子戰能力是眼花繚亂的,以及美軍網路戰司令部副指揮承認美軍與俄羅斯的電子對抗中並不佔據優勢。

別以為那一根根是天線杆子,那是俄羅斯號稱陸基功率最大的摩爾曼斯克電子戰系統,四個天線為一個單位,在克里米亞的一個陣地共布置了4組。

俄軍採取了與美軍空基電子戰不同的以陸基電子戰設備為主,而且美軍陸軍尚未有與其同等的設備能夠實現對抗,美國國防部不得不讓DARPA加速在該方面設備的研製。同時俄羅斯具有成建制的陸軍電子戰部隊,在規模上也原超過美軍。


這是個範圍很大的問題,也是個動態發展的問題。

根據題述主要討論下 雷達電子戰的幾個原理

【先消歧義,電子戰如何定義?】

但就電子戰定義來講:

電子戰舊定義分為

  • 電子支援ESM

  • 電子干擾ECM

  • 電子抗干擾ECCM

在越南戰爭中,航空電子戰最先出現了百舌鳥這種電子硬攻擊手段,舊有的概念發展為新三種

電子戰:

  • 電子支援ES

  • 電子攻擊EA

  • 電子防護EP

電子戰的任務維度是包括 雷達電子戰(或更精確稱為射頻電子戰),光電電子戰,聲學電子戰等。如今的電子戰定義已經不單指雷達電子戰。當然我們要看到,在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宣告舒特系統的網路電子戰的成功,電子戰這個概念還會繼續發展進步。不能靜態理解這個概念。

【雷達電子戰是怎麼進行的?】

1,雷達電子支援是怎麼進行的?

雷達電子支援的任務是對敵方雷達源截獲、識別、分析。

通過電子支援接收機(一個覆蓋多頻段接收機)截獲雷達信號,通過計算機同儲存資料庫特徵數據進行比較,從而進行識別。同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對信號進行積累後,進行綜合計算分析輻射源的位置。

該處目標輻射信號的特徵包括,位置參數,工作體制,信號樣式,工作頻率,調製樣式,調製參數等。

2,雷達電子攻擊是怎麼進行的?

雷達電子攻擊主要分為軟殺傷和硬殺傷。

軟殺傷包括壓制干擾和電子欺騙。

壓制干擾的原理是產生強烈的干擾信號,將敵方有用雷達信號淹沒。

電子欺騙的原理是對敵方輻射源發射虛假信號,或擴大信號信息量,達到欺騙或癱瘓敵方信號處理系統的目標。

硬殺傷主要是通過反輻射武器。無需多言。

3,雷達電子防護是怎麼進行的?

&<略&>

【舉例】

講概念沒什麼意思。。

多謝上艦老司機蕾爺 @袁蕾 的自己拍的一張圖,非常清楚。

紅圈:MP403邊球,機械掃描式大功率干擾機。4對(兩側一對)干擾機覆蓋了4個頻段,用來壓制干擾北約機載艦載雷達和導彈引導。

綠圈:MP404甜酒桶,遠距離電子偵察用途,用來截獲敵方雷達輻射源。

藍圈:摘種,用來截獲並發射欺騙信號。可以看到現代艦載電子戰設備成系統出現,上文提到的幾個層面在應用不是孤立進行。


電子戰的定義是:為確保己方使用電磁頻譜,同時阻止敵方使用電磁頻譜所採用的戰術與技術。電磁頻譜包含從直流DC到光波以及更遠的頻率範圍。因此,電子戰覆蓋了全部射頻頻譜、紅外頻譜、光學頻譜以及紫外頻譜等頻率範圍。

說白了就是一切電磁波的壓制和反壓制。

其中,

ESM為電子支援措施,指電子戰的接收部分;

ECM為電子對抗,利用干擾、箔條和曳光彈來擾亂雷達和熱尋的武器的正常工作;

ECCM電子反對抗,在雷達或通信系統的設計或工作過程中為阻遏ECM的影響所採取的各種措施。現在北約國家公認的電子戰定義為:

電子戰支援ES——即傳統的ESM

電子攻擊EA——包括傳統的ECM和反輻射武器、定向能武器(我一直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把定向能武器也包括在內)

電子防護EP——傳統的ECCM

時至今日,電子戰已經是範圍更大的信息戰的一部分,信息戰大致包括如下內容:

因此題主所說的敲代碼,大多數情況下應該屬於信息戰的措施,如黑客攻擊敵方通信網路、在敵方民用網路中散布謠言、破壞敵政府網路竊取情報等等。而戰鬥中的電子戰大多數情況是通過操作技術兵器來實現的。


電子戰系統主要分成兩塊:

  • 探測(一般意義上的ECM),包括測向與詳細定位;
  • 反制(通常叫ECCM),可以是主動干擾,投放箔條,甚至提供火控信息給反輻射導彈直接杠。

能做到什麼程度,取決於設備的「檔次」。比如輕型戰鬥機的內置設施,很可能只有定位與箔條投放能力,沒有干擾能力;而重型戰鬥機經常內置主動干擾設施,或者「標配」干擾莢艙。大部分戰鬥機的內置設施的精度也不足以有效測距,工作模式、功率也比較小。所以我們才需要專門的電子戰飛機,如EA6、EF111、EF18。

有沒有可能是雙方的程序員互敲代碼?

現代的電子戰系統會依據探測到的信號樣式,猜測對方雷達的型號與當前工作模式,然後進行針對性干擾。比如對抗圓錐掃描雷達可以發送倒相的信號,欺騙測角,讓對方往反方向去(當然現在大概沒人使這麼糙的雷達了)。簡單的白雜訊壓制,即便工作在針對性的頻段,應當也是效率很低的方式。


ECM、ECM脈衝波、躍遷擾斷、躍遷擾頻、感應抑阻、索敵擾斷、目標標記


看到最後一個問題,覺得這個最好回答:至少目前的電子戰不是兩邊程序員對著敲代碼,這個更多出現在不靠譜的影視作品中,這就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電子戰,一個是網路戰。也許有人說網路戰也是電子戰的一種,但目前來說兩者區別還很明顯。

就拿問題中戰鬥機上的電子戰設備來說,它主要功能是對威脅的感知和反制,目前的戰鬥機電子戰設備主要是針對敵方雷達的,它可以感知到敵方雷達的信號,並根據需要釋放干擾信號使敵方雷達無法有效發現載機。飛行員控制電子戰設備只要按按鈕即可,任務前一般需要地勤人員裝訂數據,但不需要程序員敲代碼。

網路戰則是通過一些手段攻擊對方的網路,使其癱瘓或效能降低,常見的就是黑客攻擊,這個可能會做類似敲代碼的事情。

目前裝備網路化發展很快,各種作戰平台也通過網路鏈接起來,這就使網路戰有可能做到過去電子戰所能做的事情,甚至比傳統電子戰發揮更大的效能。比如通過網路入侵敵方戰鬥機的計算機系統,使飛機無法作戰,但至少目前這類武器還沒投入實用。


簡單的說就是壓制對方的所有武器裝備中電子設備使其不能發揮電子效用,使自己在裝備上對對方產生優勢,特別明顯的就是通信設備和雷達


喬治亞人對此有話說


先鎖定 然後ecm 然後炮擾 開推子最大距離環繞 然後吸電毀電


我覺得應該是先飛一波 EMP 炸彈,然後就沒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7年底東亞各國和地區三代機數量分布?
像F-22這樣的隱形戰機是如何防止駕駛員叛逃的?
我們現有的戰機,如果不考慮空氣的影響,是否可以華麗麗的在太空中飛行?和戰鬥?
為什麼中國可以買蘇27改造成殲11而不能買f22改造成殲20?
如何看待台灣幻影-2000戰機失蹤?

TAG:軍事 | 戰爭 | 戰鬥機 | 軍事裝備 | 軍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