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讀量和獨立思考哪個更重要?兩者有什麼聯繫?


一定的閱讀量是獨立思考的前提和基礎,獨立思考是將閱讀吸收萃取的必備過程。

讀史使人明智,讀小說開拓視野,讀傳記有前車之鑒,讀哲學領悟萬物宗源變通…如果沒有知識量的儲備,所謂思考其實很容易陷入狹隘和偏激。

同樣思考十五分鐘,你想的是中午吃什麼,別人已經構思出一部小說。

你思考死亡,要先見識生命的燦爛。不然,思考只會歸於無限的恐懼。

你思考政治,要搞明白機制的優劣。不然就容易成為被煽動的變相作惡者。

你思考人生,要先閱盡千帆,不然你以為世界就是面前這三畝地。

用閱讀量打通思考的任督二脈,才能信馬由韁。

不過盡信書不如無書,思考讓我們在閱讀中進步,而不是日復一日向書獃子狂奔。

在我看來,閱讀就像一日三餐,吃飽了才能幹別的。但我們活著,並不僅僅為了吃飽。


這個知識循環體系中的閱讀也可以進行世俗化的解釋,也就是閱人無數的那個層面的閱讀。

也可以看出,沒有獨立思考,那麼只能是在鸚鵡學舌。沒有閱讀量,則很難充分全面去理解事物。

到底還是都很重要的,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缺一不可。


對立統一,相輔相成。


我的看法是,不讀書顯然不行,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思考顯然也不行,因為沒有思考就不可能將知識消化。

我認為思考比讀書重要,原因如下:

1.只有經過思考,才能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直接閱讀而沒有思考所獲得的知識,用叔本華的話來講,是「義肢」,沒有辦法運用自如。

2.思考才能解決問題,越多的思考就能解決越多的問題,解決越多的問題,生活才可以更幸福。讀書本身不能直接解決問題,只會讀書的人「手無縛雞之力」。勤于思考、主動思考,就會對生活獲得更大的控制力。

3.讀書可以很少,但思考不可以。趙普能夠「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如果讀對書,讀書少並不是什麼問題。甚至要有意識地少讀書,這樣才能讀得更透,才能學以致用。古人只考四書五經其實很有道理,因為書並不是讀得越多越好。

4.思考能力只能通過思考獲得,讀書主要提高閱讀能力或有限地提高思考力。而思考能力比閱讀能力重要得多。強大的思考力來自於勤奮的思考和適度的閱讀。

5.巨大的成就往往建立在大量思考的基礎上,愛因斯坦主要是通過大量思考而不是大量閱讀去實現物理學的突破。

6.生活之書比有字的書更重要。生活之書本身就需要時間去閱讀和思考,讀生活之書,不光有智力上的收穫,還更有實用價值,因此建議先保證足夠的時間讀好生活之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樣重要吧,相輔相成的。


推薦閱讀:

你經常買的國內的財經雜誌有哪些?它的什麼吸引了你?
媽媽不讓我看佛經,怎麼辦?
如何從零開始,培養一個人的閱讀習慣?
你閱讀過的書中,最難理解的書是哪本?
如果你一生只允許讀一本書,你會選擇哪本?

TAG:閱讀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