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歷史階段,江南吳越之地,拿什麼來繁榮?

(先給江南下個定義,江南大概指蘇南,浙江,上海一帶,根據歷史條件也可加上江北揚泰通一帶和皖南地區。)

——————————————

江南彷彿是天佑之地。

自從東晉時期「衣冠南渡」,江南進入開發期,這塊土地就開始了繁榮時期。宋以後,經濟上開始雄視華夏,明清時期正式奠定霸主地位。近代以來,無論經濟制度,社會環境如何變化,總體來看江南一直保持繁榮,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經濟水平。

與此同時,華夏大地很多地域實現了興衰交替:東北,廣東崛起,陝西,河南沒落,巴蜀,湖廣,山東的歷史地位也大不如前。

為此我還在知乎上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經濟重心都是古代蠻荒之地?

每每讀史至此,總是心有戚戚:地域興衰不過轉瞬且近在眼前,江南地區憑什麼能一直繁榮下去?

雖然目前很好,但是難保有一天會衰落,而且可能會有更長的衰落期,等待下一個輪迴的崛起。

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盡量維持江南的繁榮。

只是該怎麼做?

————————————————————

@守望老秀城曾給我一個很有意思的答案,他認為,農業時代最重要的是擁有豐腴的良田和內河漕運優勢;工商業時代,需要具有大江大海的交通優勢。

農業時代,江南有太湖平原;工商業時代,江南有長江沿岸港口和浙東的大洋深水港。

所以江南地區不是沒有興衰,諸如蘇州衰而上海興,紹興衰而寧波興(以上相對)。只是幸運地,這些興衰僅僅發生在江南內部,旋即通過輻射再次拉動整個地區崛起。

僅僅從這個角度來看,江南也可算得上是天佑之地。

然而,時代畢竟在前行,農業時代江南或可稱雄,到了工商業時代,廣東,福建,天津這些同樣擁有港口的地域也在崛起,也在稱雄。

順著這個思路下去,在信息時代,具有更多人才和技術的地域將稱雄華夏。江南至少還擁有那麼多優秀的企業和高校,還可維持繁榮。然而霸主地位已然讓位北京和廣東,風光日沒。。。

一路走來,江南其實在衰落。。。

在下一個歷史階段,江南還有什麼資源能用來來維持繁榮?


(感謝作者點名,寫寫我自己的想法,一起探討。另外不歡迎水平很差的口水評論,已經關閉全部刪除。)

註:本文所指長三角,即狹義的江南,以太湖平原即蘇常松杭嘉湖六府為中心,寧鎮揚紹甬五府為外延,不含浙江全部;所指珠三角為舊廣州府。

一、珠三角:唯一性的打破
近代開始,運河時代走向長江、海洋時代的時候,珠三角就成為了後起之秀,開始能與長三角交手。

民國時期,應該說全國有四個經濟中心,長三角(滬寧杭)、珠三角(廣府)、東北(滿洲國)和京津(主要是天津)。

其中東北雖然發達,但長期不為中央控制;京津地區因為華北的亂局,也只能說形成半個中心。

長三、珠三、京津的情況均比較類似,都是依靠海洋發展起來的,輕工業居多。官辦程度則呈現從南往北逐漸濃厚的趨勢。至東北,則已經是純粹大陸式的、官方主導的重工業居多了。

珠三-長三-京津-東北,可以看作一個過渡鏈。

27年-49年,因為南京政府長期未統一北方,基本是長三和珠三相互較量的時代,但是長三全面壓制珠三,上海全面超越廣州,這是經濟體量、地理位置決定的(當然也有政治因素)。

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長三、珠三依然還是走海洋路線,那麼珠三永遠超越不了長三。

珠三沒有威脅,但是註定要分長三一杯羹。這是珠三對長三地位起落的一個意義。

這一時期,長三是全國(實際是南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三位一體的超級中心。

二、毛時代:大陸的勝利
49年是一個大轉折。經濟模式從海洋退回大陸,全面國有化,重工業化,收回的東北開始釋放能量,北京政權完成了京津與東北的整合,並且形成了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三位一體的超級中心。長三、珠三全面衰落。

49-76年的意義在於,它表示了大陸的反擊,這個時代固然已經不是運河的,可也並不都是海洋的。這其實才是來自北京的真正威脅。

當然,這一時期作為港口的天津,就不那麼重要了。

不過北京政權依然給長三留下了口子。

上海轉型為工業城市,聚集眾多官辦工業,在其附近地區,亦有大量輕工業小型國企分布。

所以長三,其實依然分到了一點紅利,並沒有完全衰落。

這點基礎,在改革開放後,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初始資源之一。

更重要的是,它表示長三和北京政權依然有著一定的聯動。

三、今日:北京的威脅
改開後,長三、珠三重回49年的傳統,而東北則急速衰落了。全面國有的重工業時代,結束了。

不過,北京還有兩張因歷史及毛時代留下來的兩張牌。

一張是政治牌,這是長三無法超越的。國企的總部經濟,北京自然獨大,

二則是文教牌。高教資源,人才資源,這也是長三無法超越的。儘管長三在這點上吊打珠三。

文教轉化為經濟,這裡充滿了很多可能和想像,而已經顯現出來的領域,是互聯網。

起碼僅在這個領域看,北京是一城獨大的。

最後還有一張牌,就是深圳。

深圳的發展和珠三沒有多大區別,唯一的不同是,它背後有北京自身資源的積極溢出,兩者關係亦是親密聯動。

長三能搞的,北京也能搞,只不過,它限於條件,無法在本城搞,就在南海邊的飛地搞。

當然,深圳無法形成長三的體量,但憑藉北京的能量,卻足以構建一個和長三龍頭上海處在同一梯隊的一線城市。

這是北京對長三的兩大威脅,全局上都不致命,但較之於近代珠三的挑戰,已經在某些方面呈現了平局乃至超越。

近代的珠三隻是分長三一杯羹,廣州無法和上海比,但到了今天,深圳相對上海,其能量已經遠遠超越當年的廣州了。

至於互聯網,北京已經獨大,完全不需要再比較了。如果再加上同樣發達的深圳,則差距更是明顯。

四、未來:該怎麼看?
按照今天的走向,恐怕會是這樣一個局面。

長三將長期維持經濟第一極的地位,其體量、綜合實力將會是一極獨大,然而在局部的指標中,將被打平乃至超越。

古代江南的全面壟斷地位將一去不復返,這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情現實。

但事情並不都是悲觀的。

重新回到第一部分那個過渡鏈條。

長三的獨特,在於它始終處於南北中國的中點上。

於是北京的官辦體制,和珠三的海洋意識,在長三,呈現著某種融合。

可以想見,北京政權如果衰亡,國家分裂,則京津將迅速衰落(當然天津依然能成為一極,但將弱於長三和珠三);而北京政權一旦強勢,國家統一,珠三就註定被壓制。

長三,無疑是這三極里,將走的最穩妥的。

這也是一種幸運和勝利。

附:[法]白吉爾《上海史:走向現代之路》中也注意到了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在南北中國之間的的「過渡性」。可為本人之觀點背書也。

最後補充一點:

  • 狹義的長三、江南只含浙北而不是浙江全部,因此原文中蘇南上海浙江的表述不恰當。之所以強調,是因為浙北以南的寧波-台州-溫州一線,是典型的海洋文化區,與太湖平原差別較大,其中寧波是過渡區。傳統的農耕文化區、運河文化區,是只集中在太湖平原及其周邊的。因此近代的走向海洋,在地緣上也可以表現為東南化,寧波-廣州沿海一線的發展比以往更加迅速。


題目給出的論據有多處站不住腳。

在題主眼中阿里巴巴不知道算不算互聯網企業...以杭州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異軍突起,江浙滬包郵區眾人皆知。題主大概是看過關於上海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文章才得出此結論的吧。殊不知在浙江,這方面做的已經走在了全國先列。

其次一開頭就給江南冠上了一個農耕文明的稱號,實在是受不起這麼大的帽子。浙江的海洋文明,實際上在千年前早有波瀾。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寧波,葡萄牙人侵佔的舟山雙嶼島。怕是京津冀珠三角找不出一個像舟山群島這樣的深度海洋文明的地方…從近代以來,上海領全國風氣之先,90年代開始更是加速發展。中國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和第二的寧波舟山港,珠三角好像暫時找不到超越的吧。


想太多了,如果答主真的去過這三個中國最富庶的經濟帶,就會發現,江南依舊是全國最富庶地區,沒有之一,並且在海洋經濟的時代里會一直是


知乎真是越來越狹隘,碼農坐井。一個互聯網產業就能決定一切經濟區的興衰?你怎麼不讓谷歌蘋果開到紐約波士頓去?

上回就看到唱衰說上海互聯網產業不強就快落後,今天就來論江南要滑坡。真是滑稽,真要說起來,阿里巴巴不就是浙江的嗎?一個阿里快趕上一半北京的互聯網企業產值了。

信息產業再怎麼發展那也是工業時代的沿伸,歸根結底還是製造是爹,金融是娘。就憑這爹娘,長三就能再牛好一陣子。

「在信息時代,具有更多人才和技術的地域將稱雄華夏。江南至少還擁有那麼多優秀的企業和高校,還可維持繁榮。然而霸主地位已然讓位北京和廣東,風光日沒".

這個題主的一番感慨評論真是可笑,好像是江湖百曉生在排排坐一樣,什麼叫霸主地位讓位於京粵,這三個地區都是舉足輕重之地,各有優勢,什麼時候有霸主老二老三的區分了?真要說起來,論規模,論腹地縱深,論財富分配,論教育醫療,綜合來講,長三角還是板上釘釘的第一呢。真是看不懂這種沒頭沒腦的霸主言論。


雖然有點偏題,但是我想講講我眼中吳地(蘇南浙北滬)的民風。

1.讀書為上

2.規矩要講

3.理性交往

4.不麻煩別人

5.精打細算

6.不遠遊(這個遠是指落後地區)

7.小肚雞腸

8.愛乾淨

9.不甘貧窮,但又小富即安

以上有優點有缺點,吳地人和越人雖然很多方面也很接近,浙江也是吳越融合的產物,但是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先天地形帶來的不遠遊的安逸,缺少越人由於種種原因產生的闖蕩精神和野心,這也是吳地發展的最大掣肘

而浙南越地山區實在多,發展空間有限,能像現在這樣精緻發達已經很不錯了


就憑我們的高考實力 我們還能領先中國100年 我也是很困惑 只要吳越文化存在一天 我們的意志就能讓我們稱霸一天


江南的最大威脅是大量低素質外地人的湧入。

很多地區的人口結構在發生改變。

除此之外,我看不到中國有任何地區能整體壓制江南,取代江南的可能性


有一天長三角衰落了,中國經濟應該也差不多了。。。


我們一直都是中國最強。從來都是。我們(蘇中南上海浙東北)就是中國的新英格蘭-賓夕法尼亞-新澤西-紐約城市群。或者叫中國的美國東海岸城市群,上海是紐約,南京是費城。廣東圈是加州。加州也很強。擁有舊金山(深圳),洛杉磯(廣州)。但加州在北美威脅得了美東城市群的地位么?顯然不能吧。美東城市群是最大產業城市集群,金融中心,商業中心都在這裡。我們長三角也是。


影視行業從業人員從另一個角度來回答。

翻看中國電影史,建國之前上海是當之無愧的電影業中心、娛樂業中心乃至文化中心。而其中電影業的核心資源完全壟斷在江浙人士手中,在建國後由於我黨的宣傳的改變,造成了強行的割裂,從而使得上海的文化中心、電影中心的衰弱,而北京取而代之。

我在2010年來北京從事編劇這個行業,剛介入時浙江人很少,但是到了現在浙江人在快速的增加,同時浙江的資本因為製造業的積累後也開始進入影視行業,可以預見的是,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影視行業的人員會有很大的更替,說不定會有一次行業的大洗牌。

其實我只是想表達的是時代會發展以及變遷,但是人從來都是第一位的,所以請放心,江南拿什麼來繁榮真是一個偽命題。


沿海 有中國第一大都市 平原地帶 沒理由衰落 衰落了 說明中國乃至東亞也衰落了


江南人士無法阻止時代,我們只能保持傳承千年的風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題主還記得八國聯軍嗎?再看看之前的G8峰會。百年過去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在看看國內,蘇州,自古繁華地,百年過去了,依舊繁華地。揚州,題主把老揚州(如今的揚州+泰州)的GDP算算 ,也是前20的存在。西安,成都,武漢,南京等等。這些城市哪一個不是封建時代的佼佼者?都改朝換代好幾次了,地位依舊。


本問題無非是一個嶺南人覺得被壓千年短期內要翻身了的豪言壯語而已。


「江東子弟多才俊」


江浙滬依然繁榮,低調了而已!


那麼樓主認為其他地方靠什麼繁榮呢……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人政治嗅覺異常靈敏,堪稱人精?
英美同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國家典型代表為什麼美國有明確的人權條文而英國沒有明確的具體的相關人權條文?
值得推薦的英國近代史書籍有哪些?
如何看待獨裁者制定的法律,需要制定法律嗎?如果他違反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呢?

TAG:歷史 | 工業 | 江南地理區域概念 | 信息時代 | 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