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內心真的平靜了,是否要皈依呢?
最近看到,受皈依時,不僅口中念著,身體拜著,心裡還得想著。就在想這是否是個執念呢?有心學佛,希望前輩們能指點一二,推薦易懂的佛經。不說真心,但求隨緣。我也不是為了脫於六道之外才學佛,六道雖苦,但也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並不怕於六道輪迴,我求大智大慧,胸懷大千,如有福緣,我願渡己渡人。我從不去想學佛能讓我少多少苦,是福是劫都有其自然的道理,善與惡是平衡的。我沒談過女朋友,戒不了色,過不了情,忘不了紅塵,所以沒法心甘情願的去皈依,有點遺憾。眾生皆茫然,獨我一人得道何喜焉?
關鍵是內心真能平靜么?如果平靜了,又從哪兒來了一個是否要皈依呢?
真是因為不平靜,所以要皈依,要修行,您說的心平靜了。那是佛。他自然用不著皈依。可惜,佛們是佛們,俺們是俺們理兒上能懂,事兒上做不到的情況,叫見過於行。
就是知見高過了行持。通俗翻譯,就是吹牛逼。嘴裡說一個億,兩個億,實際手上只有一百塊,而且都不給我,好壞好壞的!1、佛經分為性宗和相宗,你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金剛經的,金剛經本就是一本破相的經書。 如果你沒有任何佛教接觸,只看這些佛經的話會落入對破相的執著。所以你會認為既然都是虛妄,那為什麼要皈依呢?同樣的道理,有人會問,既然佛說諸法都是空的,那為什麼要行善呢,為什麼要有因果呢,不是都是空的嗎?你現在的提問和這些問題都是屬於一類。 在這裡,你們就搞混了一個概念,事項上的問題和本體的問題。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話絕對沒錯。諸法實相,都是緣生緣滅,沒有半點是真實的,所以說他是虛妄的。 但佛教對真實虛妄的定義是什麼呢? 在佛教裡面,如果有一樣東西永恆不變的 ,我們會說他是真實的。如果這樣東西無常幻滅的,我們會說他是不真實的,虛妄的。那你想想,現在你身邊的一切事物,有永恆不變的嗎?沒有吧,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錯。 回到我們這個問題上來,那既然都是虛妄的,為什麼要皈依呢?佛教有一句話,叫做理須頓悟,事則漸修。 所謂的皈依,拜佛,念咒都是屬於事項上的修持。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假如你現在在熱戀中,打算結婚。那麼,既然你們是真心相愛的,為什麼還要去領個結婚證辦個結婚的儀式呢? 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反正你們都說是真心相愛,心裡有對方就行了。 婚姻這個程序是神聖的,能讓你們彼此聯繫更緊密,這是對你們這段關係的認可。 同樣的道理,皈依這個儀式也是非常神聖的,是作為佛教徒對自我宗教的認可,對我們導師佛陀的認可,在這個儀式後你會有一種對佛教的歸屬感。而這種歸屬感,能讓你更加精進的去修習佛陀的教言,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皈依是一種形式,亦或是一種文化,他和佛教的本質沒有關係,但他仍然屬於學佛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至於你說易懂的佛經,我可以說任何一本佛經你學佛的不同層次去看所理解的東西都是不同的。 普遍來說,流傳的最廣的就是阿彌陀經 金剛經 心經 地藏經 行願品 普門品,再推薦你看看信心銘 永嘉證道歌 。推薦基本佛教入門書籍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林世敏寫的, 《慧燈之光》慈誠羅珠堪布寫的, 《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寫的。
皈依是宗教層面的一個儀式。是信仰。
學習佛法是知識層面的行為,不一定要成為佛教徒。也就意味著可以不皈依。
比如,一些研究佛法,寫佛教論文的專家、學者並沒有皈依,不是佛教徒,他們對佛法的研究同樣是知識層面的、理論上的。
他們甚至可以辯證地、批判地看待,是沒有宗教情感的。而涉及到修行與證悟,就需要信仰加持啦!
題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決定吧。
我覺得,剛開始學佛,確實不急著皈依。等你對佛法有一定的理解了,想深入了,再皈依也無妨呀。
有相無相,等你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會有體會,這個很難用語言來給你闡述。否則執著於文字也是有相。
沒到言忘慮絕,先借假修真吧。是的,這種又跪又拜,口裡還念念有詞,甚至「鼓樂齊鳴」的宗教儀式,已經有千年歷史,在今天看來不免有點奇怪。特別是成長經歷中對於從來沒有機會接觸過這些的人。特別如我在中學課本中就被反覆告知「宗教是精神鴉片」的人來說,非但不會對這種儀式有親近感,甚至是很難不產生抵觸情緒的。
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咱皈依幹啥?可以說就像拜孔子是咱入學的傳統儀式一樣,皈依是拜佛陀為師,學習認識自己的煩惱,和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一起,在生活中實踐解脫煩惱的方法。
當然不皈依,也一樣可以學習練習。但是,皈依好像入學註冊,現在就是去念個大學還要考試呢,託兒所還收學費呢。學佛啊,不僅不考試、不要錢,還給你機會去和諸佛菩薩做同學,得到他們的鼓勵和支持。這麼大的便宜磕點頭,值!再說做點平時生活中從來不做的事情,也是給自己一個特別體驗,祝福自己學習道路順利。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為啥人家歡喜皈依,咱看到的是執著。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煩惱,讓我們害怕呢?內心平靜的人,無需皈依,該幹啥幹啥,順其自然就好了。
看題主狀態和境界,已然很洒脫了,唯獨缺歷練。機緣到了,自然就明白了,關於佛經,想看就看,不想看就算,無需強求。以上都是廢話,實際上等於我啥都沒說過。順其自然!
學佛的最終目的,其事不是為了追求內心平靜,而是了脫生死,脫離六道輪迴。輪迴三界如火宅,但眾生的根基不同,就像在火宅內玩耍的孩子們,如果跟他們大聲呼喊,這是火宅,要塌掉的,快出來吧,他們未必肯聽,於是孩子們的父親必須呼喊,孩子們,如果你們現在出來,就有你們最喜歡的玩具,好吃的,可以見到小公主,可以和可愛的大狗一起玩耍等等,這樣孩子們才會一一出來,孩子們的父親才能真正安寧。這是《妙法蓮華經》里的例子,孩子們的父親就是佛,孩子們就是眾生,一味平等。火宅就是三界輪迴,向眾生呼喊快出來吧,就是直接宣講解脫,眾生根基不同不會接受,於是佛就用了許多方便法門,佛法九乘次第,其實最終就是要宣揚大乘佛法。再來說這個內心平靜,如果為了內心平靜而修行,皈依,持戒,那這個算有毒的發心,具體參考慧燈之光1。就像用國王去門外掃地一樣,大材小用。明明可以解脫的法門,我們卻迴向今生利益。那麼皈依的好處是什麼呢?(以下為百度答案)
皈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世樂,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槃寂靜的究竟樂。綜合起來,約有八種:
1. 成為佛的弟子。
2. 是受戒的基礎。
3. 減輕業障。
4. 能積廣大的福德。
5. 不墮惡趣。
6. 人與非人均不能亂。
7. 一切好事都會成功。
8. 能成佛道。
如要分別舉例,佛經之中,實在太多,現在選擇五條,用語體文譯述於下:
§ 人若皈依三寶的話,將來所得的福報之大,大得不可窮盡。譬如有一個寶藏,全國人民,搬運七年,搬之不盡,三皈功德,比這還要大到千千萬倍。(《優婆塞戒經》 § 過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完後,身體也變得衰敗不堪,同時壽命也將在七天之後終了。他自己知道,命終之後,將在豬中投胎,所以恐慌極了,於是請教天主(即忉利天之主帝釋天也),但天主也沒有辦法,天主要他去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皈依三寶,死後不唯免墮豬胎,得生人間,並逢舍利弗,請佛說法,因此而證得聖果。(《折伏羅漢經》) § 如果東西南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數都是二乘果位的聖人,有人盡形壽供養,乃至為其一一造塔,那個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計量的,但遠不如皈依三寶功德。(《校量功德經》) § 過去有一位莎斗比丘,專誦三寶之名,經過十年的歲月,便證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木 子經》) 從上面所舉的五例,便可知道皈依三寶是極為難得的事。同時,佛陀也曾說過,只要有人皈依三寶,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並且希望受了三皈以後的弟子,將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寫下來,隨身攜帶,便可辟除邪惡,出入無畏。現在不妨將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照抄如下,以備行者應用: 1. 彌栗頭不羅婆(善光),主疾病。2. 彌栗頭婆呵娑(善明),主頭痛。
3. 彌栗頭婆邏波(善力),主寒熱。 4. 彌栗頭抗陀羅(善月),主腹滿。 5. 彌栗頭陀利奢(善見),主癰腫。 6. 彌栗頭阿婁呵(善供),主顛狅。 7. 彌栗頭伽婆帝(善舍),主愚痴。 8. 彌栗頭悉坻 (善寂),主瞋恚。 9. 彌栗頭菩提薩(善覺),主淫慾。 10. 彌栗頭提波羅(善天),主邪鬼。 11. 彌栗頭呵裟帝(善住),主傷亡。12. 彌栗頭不若羅(善福),主冢墓。
13. 彌栗頭苾闍伽(善術),主四方。 14. 彌栗頭伽隸裟(善帝),主怨家。 15. 彌栗頭羅闍遮(善主),主偷盜。 16. 彌栗頭修乾陀(善香),主債主。 17. 彌栗頭檀那波(善施),主劫賊。 18. 彌栗頭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19. 彌栗頭羅婆那(善吉),主五瘟。 20. 彌栗頭缽婆馱(善山),主蜚屍。 21. 彌栗頭三摩馱(善調),主注連。22. 彌栗頭戾褅馱(善備),主注復。
23. 彌栗頭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24. 彌栗頭波利那(善凈),主惡黨。 25. 彌栗頭虔伽地(善品),主蠱毒。 26. 彌栗頭毗梨駝(善結),主恐怖。 27. 彌栗頭支陀那(善壽),主厄難。 28. 彌栗頭伽林摩(善逝),主產乳。 29. 彌栗頭阿留伽(善願),主縣官。 30. 彌栗頭闍利陀(善固),主口舌。 31. 彌栗頭阿伽頭(善照),主憂惱。32. 彌栗頭阿訶婆(善生),主不安。
33. 彌栗頭娑和邏(善至),主百怪。 34. 彌栗頭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35. 彌栗頭固陀那(善音),主咒咀。 36. 彌栗頭韋馱羅(善妙),主厭禱。 上面所抄的三十六位善神,出於《灌頂三皈五戒帶佩護身咒經》,該經說,凡是受了三皈的人,就有四王天王派遣他們來為之護持,同時,此三十六位神王,各各還有萬憶恆河沙數的鬼神,為其眷屬,輪番護持受了三皈的人。如能書寫神王名字,帶在身上,那是最好。其中第二十四及第三十四的兩音譯名字相同唯其意譯不同,當無妨礙。 理論答案說完了,我們來說說現實感受。皈依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儀式,但又很有加持力。我的上師說,光是皈依的福德,整個虛空就不能容納下。所以一般信佛的人,去求皈依,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些是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對於皈依的學處的具體解釋。曾經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弘法,最重要的就是弘揚皈依法門。有一次大家叫一個年輕人一起去聽課,年輕人說,我不想去,尊者每天都是說皈依皈依,簡直就是皈依上師。阿底峽尊者聽了哈哈大笑,說我就是皈依上師。觀察現在藏地人民的民風,傳統和佛教發展,不得不說,這個法門基礎又效力強大。我的上師還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具體沒考證果。上師說,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皈依以上的佛弟子們,必定要在彌勒佛成佛時和之前解脫。所以上師也要求過我們,如果能讓身邊的朋友親人皈依,那麼是利他利己的大事。雖然我也沒認真做過吧,但是要說已經在考慮皈依的,那就別猶豫了。這個問題只有佛祖和得道高僧的回答是真相,我只是個門外漢,瞎說一通而已。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最近看到,受皈依時,不僅口中念著,身體拜著,心裡還得想著。就在想這是否是個執念呢? 」 這確實是個執念。所思所行都已經執著成這個樣子了,不是執念是什麼?佛本應該是大智大覺,無欲無求,是自在解脫。僧人一心想著成佛,談不上無欲無求,更談不上解脫,因此無法成佛。所以有人笑話僧人,笑話他們所謂的修行和佛法。 由此可見,你的擔心是正常人都會有的。但你的這種擔心和別人的這種笑話卻不一定是正確的。別人之所以會笑話,是因為他們看穿了他們以為的佛的虛假可笑之處;你之所以擔心,是因為你想到了你以為的佛的自相矛盾的地方。我們的嘲笑和擔心全是自己內心的體現而已,內心可是有很多錯誤的。打個比方吧,一個獨自在草原上放羊的牧人,從沒跨出過方圓百里的地界,有一天遠道而來的人告訴他在千里之外有高山,有沙漠,有大海,有繁華的城市。他多半是不信的,懷疑的,甚至覺得很荒謬的。在他的認知里,無論世界多大,都不過和他腳下的這方圓百里的草原別無二致罷了。可這畢竟只是他所想,並不是他親眼見過。沒親眼目睹的東西怎能說其為真,或說其為假呢?若這牧人一輩子不出這草原,真假對他來說也無所謂。但題主你不同,你的草原是你的內心世界,現在要麼在裡面受苦(內心不寧靜),要麼就走出去,找一個不那麼苦的地方。本以為佛是這麼一個所在,但看到要皈依,覺得是執念,並不是自己心中期望的寧靜和解脫。其實真正的佛,沒幾個人見到,你更是連邊都沒摸到,所以你的煩惱是多餘的。 你的問題翻譯成更通俗易懂的問題是「聽說當官可以有榮華富貴,可當官怎麼還要背四書五經,做八股文,考通過率極低的科舉考試?不會這一切都是騙局吧?」幸好你知道古代當官的確實是社會的權貴階層。但碰到學佛這個問題就麻煩了,又要皈依,又要吃齋念佛,又要守清規戒律,誰知道能不能得到寧靜。 學佛有一個成功率,每上一個台階都要淘汰一批人,學佛每上一個台階還有一個過程,有人數天數月,有人數年數十年。看你是哪種人了。 還有知道的和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以為的佛並不一定是真的佛,也不一定存在。寺廟佛像佛經是佛嗎?佛教佛法佛徒是佛嗎?我看都不一定,都只是所謂的佛吧。真佛也有,少。真亦假時假亦真,希望你明辨真偽,去偽存真,借假修真。
樓上說得很好。但既然有萬千方便法門,自然有對自己比較殊勝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卓有成就的中外佛學大家(或稱成就卓著的佛學研究者)自己並非佛教徒?
※教徒會在病人面前禱告,那信仰共產主義的黨員應該怎麼做呢?
※為什麼中國文明在早期沒有形成強大的宗教力量?
※放棄基督教信仰是什麼體驗?
※上帝是那樣強大,人類在他面前如此弱小,上帝為什麼會愛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