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到達上千萬後會引發什麼社會問題?

中國光棍危機2020年或全面爆發:光棍男性上千萬


所謂的上千萬光棍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

瀋陽師範大學人口學教授王立波和她的研究生周平梅的研究結論顯示:「3000萬光棍」不存在。
  

人口統計的數據指向出現了偏差
  

「光棍危機」一詞已經列為百度詞條,記者遍查了近些年網上關於「光棍危機」的各種新聞和言論,力求找出「3000萬光棍」一說的源頭。總結起來,大致有兩個跟「3000萬」有關的數字。
  第一個「3000萬」來自於2014年底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最新人口數字:「2014年末中國大陸人口13678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萬人,女性人口66703萬人。 」男性和女性人口數量正好相差約3000萬人。
  

對這個數字,瀋陽師範大學人口學教授王立波的解釋是:從這組數字顯示的中國大陸的性別比為105.66,處於國際通行的103-107的合理區間之內,並不算高。而「光棍危機」的說法當中的「光棍」指的並不是所有年齡段的男性,僅僅是適婚年齡的男性。所以,這個數字沒有參考價值。
  

另一個「3000萬」來自於一個推論,依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中國大陸出生性別比11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出生性別比118,就此推論出 「到2020年,將會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妻可娶」,甚至還有相當多的文章引用外媒的說法,認為中國大陸的性別比早在 1980年就超過了官方公布的數字,所以3000萬「光棍危機」已經出現。
  

對此,王立波認為:根據出生性別比來推論各年齡組人口成年時的性別比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從理論上和邏輯上來說沒有錯,在大多數國家,因為沒有生育的限制,所以出生人口數量統計反映的是人口的真實狀況,以此來推論成年人口的性別比是科學有效的;但中國的現實是,30多年來所實行的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使超生家庭漏報和瞞報新生兒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由此推論成年期的性別比也就存在較大風險了。
  

王立波用一組令人匪夷所思的數據證明這一點:眾所周知,人口數量從出生開始就應該在死亡率的作用下不斷減少,雖然不同年齡段減少的比例不同,但總體上下降的趨勢是必然的。但考察中國大陸同一個年齡組在不同年齡節點上的人口規模,卻會發現,這個數字居然不降反升。例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0至9歲的男性和女性人數分別為11268萬人和10309萬人,到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均有所增加,分別為11822萬和11020萬。而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男性人數下降到11484萬人,考慮到這一年齡組男性的死亡率為每年3‰-4‰這個因素,這一數字尚算合理,而女性人數則繼續不降反升,達到了11358萬人,比出生時憑空多出了1050萬人。這些人,應該就是出生時漏報、瞞報的了。
  

適婚年齡組性別比並未報警
  

既然上述的統計方法不可行,那麼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王立波引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數字進行比較:以中國大陸平均結婚年齡27歲作為參照,將適婚年齡組限在20歲至34歲這個年齡段,通過匯總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前和以後出生的人口性別比相差不大,甚至2000年和2010年的數據還更低些,2010年婚齡期的性別比為四組中最低,只有102。而這個數據,與日本2000年、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相比也是低的。
  2010年,我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兩者只差126萬人,遠沒有3000萬人那麼大的差距。
  

這個結論是驚人的,因為它顛覆了流行許久的一個觀點:在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的管控之下,很多家庭為了生男孩,用B超等手段檢測胎兒性別,使女嬰流產。儘管我國法律禁止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但這種情況仍然存在。
  

按照王立波的研究結果,不僅超高的出生性別比並不真實,而且西方國家用以攻擊中國人權問題的 「大量女嬰被扼殺」的說法也並不符合實際。
  

王立波這樣解釋從出生性別比到適婚期性別比的變化,她認為,中國具有男孩偏好的家長在生出女孩以後,並不是像人們想像得那樣把女嬰溺死或者拋棄,性別選擇性流產也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普遍,在儒家傳統文化熏陶中的中國城鄉,男孩偏好並沒有把中國父母的基本倫理綱常毀滅。更多的人是把出生的女嬰或者超生的男嬰以各種方式隱藏起來,這些被隱藏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最終總會以各種方式出現。
  

中國的父母總體上還是善良溫情的,他們保持著男孩偏好,但也同樣愛惜女孩。
  

「光棍村」和「剩女」一樣是婚姻價值取向所致
  雖然王立波的數據支撐非常具有說服力,但由「光棍危機」引發出的一系列令公眾憂慮能因此消除嗎?
  

從這些年的相關文章中,最集中的憂慮就是「光棍村」的問題。有一篇報道專門講述了記者在貴陽某村的實地調查,2100多人的村莊就有290個光棍。
  

如果3000萬光棍並不存在,光棍村的問題又該如何解釋呢?王立波認為,從社會經濟地位的階梯形婚配模式上看,女性擇偶往往選擇比自己社會地位高的男性,而男性則傾向於選擇比自己地位更低的女性,所以,即使婚齡男女不存在性別失衡的問題,同樣會有被婚姻市場擠出的人——剩女和剩男。 「剩女」主要存在於城市,「剩男」主要存在於偏遠貧困的農村和城市的貧困群體當中,這應該是 「光棍村」產生的主要原因。解決 「光棍危機」,最終還是要靠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素質的提高來實現。
  

採訪中,記者產生了一個疑問:王立波所做的研究依據都是官方公布的數字,為什麼根據同樣的數字所得出的結論會如此大相徑庭呢?王立波對此也有困惑:其實,在人口學研究者當中,持她這種觀點的人有很多,但網路上卻較少見到。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長鄧希泉發表於2014年初的一篇文章認為,近年來,關於剩男剩女或性別比問題的新聞,總是能夠強烈地吸引公眾的注意,這些貌似充滿社會問題意識的新聞報道,似乎並沒有對此問題的解決產生多大裨益。相反,這些缺乏科學分析的結論,往往造成了社會和公眾對性別比問題的一些誤解。
  

鄧先生的這篇文章同樣被網路世界忽視了。 

看來,網路更加偏愛充滿「憂患意識」的標題,「3000萬光棍」顯然更符合傳播學的某些規律,因此形成了一個「沉默的螺旋」,將那些理性冷靜的聲音給淹沒了。


不會引發社會問題。

古代找不到老婆的光棍多的是,尤其是和平年代,大官可以納好幾個妾,底層窮人很多打光棍,可是五千年來從來沒有過因為底層男人找不到老婆而發生暴亂,發生起義的。只有在人窮的吃不上飯的時候才發生暴亂和農民起義的時候。更何況古代為了榮華富貴,為了能有口飯吃,而自宮做太監的男人多得是(都不是被逼的),甚至很多時候朝廷都下令禁止男人自宮,因為想當太監的男人太多了。戰亂年代就更不用說了,男人打仗死傷無數,可是依然不少男人為了逃兵而出家的。


粘貼

如果哪個國家需要犧牲其一半人口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那麼這個國家對那一半人而言早早滅亡才好。

每個人利益相互妥協的結果就是民主,私利是民主的基礎。

一部分人以國家的名義要求另一半人消失,這是誰的國家?

人為什麼需要國家?

ps

順帶著說下,中國社會大概到2020年將有上千萬人打光棍。

這說明中國這個國家已經是赤裸裸的達爾文主義了,那上千萬光棍中的絕大多數人是註定將失去婚姻的權利和擁有後代的權利(正式點的說法那些人是竟爭的失敗者,將從血脈層次被淘汰的人)。

這個國家未來如何基本和他們沒什麼關係,因為他們不會留下後代。

就是現在也不過是只國家制度剪刀下的瘦弱羔羊罷了。

這群人中的極少數極端份子肯定會仇視社會,乃至於通過暴力犯罪來報復社會。

所以,我猜測再過四五年這群人肯定會成為政府的重點監控對象,不穩定因素。

(與性相關的犯罪會明顯上升,報復社會類型的犯罪也一樣)

原回答

確實,知乎上某些「精英群體」認為中國多餘的人太多。

中國農民太多,造成中國人耕地分散,不利於土地利用效率。

且不說,所謂的中國gdp奇蹟。

ps

如果犧牲題主的生命,就能讓中國成為發展速度提高50%,,題主你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加快中國的崛起嗎?

沒人是多餘的,,能上知乎提這種問題的,不是幾個回答就能說服的,很明顯題主所說的中國只是樓主自己的中國了。


什麼問題都不會有,男性法定結婚年齡提高一歲,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主要問的是光棍上千萬後可能會引發啥大問題

我的看法倒是不會有太多大問題,小麻煩確會挺多

往大的方面看,至多就是:都不結婚引起新生人口下降,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小麻煩嘛,主要體現在社會人群的活動中了

不過我覺得要分階層分析這個問題才有意義

如果是稍高階層的光棍,就是指有學歷有穩定收入的光棍,這群人不管男還是女一般都不太會引發太大的社會矛盾,至多成為類似日本御宅族那類人。

而階層稍低的那群光棍,沒學歷沒穩定工作沒有穩定收入,再加上沒成家的約束,可能會惡性循環,生活越來越差。男的光棍在生活頹廢下可能出現較激動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比如聚眾鬧事,搶劫強姦,流串作案等等,基本上是誰遇到誰倒霉。女光棍結局可能會稍好一點,因為一般鬧不出多大的事。

綜上所述,歸根結底還是個經濟的問題,所以國家以前為什麼拚命保GDP,那樣相當於保就業率,正常人能賺到錢,就算光棍也不會鬧事了

===============

至於光棍出現的原因,我的看法是「女性地位的提高,而同時男性地位提升不明顯」

不管是男光棍還是女光棍,我覺得都是這個因素影響最大的


我有個膽大的想法。


有人煽動的話不排除可能性,但是我覺得,考慮到光棍問題比較容易歸咎於自身,光棍認命的概率相比於經濟上的底層人民而言要大得多(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推薦閱讀:

如果新生兒有重大疾病,是否父母只能選擇傾家蕩產救治?
失獨/無子/光棍如何安享晚年/養老?
如何看待「中國人真沒素質」這一「自我批判」?
有哪些看一眼就再也忘不掉的對聯?
到底什麼是真實?

TAG:婚姻 | 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