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倒塌之後,一個具有社會主義理想的東德人,怎樣適應資本主義國家的生活?
01-22
提問是這樣來的:
我有一個學歷史的朋友,她們最近留了一個寫「反應柏林牆倒塌之後東德社會變遷」的劇本的作業,她想以小人物反應社會,我們就討論開了,我認為她塑造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不會存在,然而她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並且兩個人無法互相說服。貼出她的初步構思:一個曾經的斯塔西密探,原來在警察學校被教導而形成了關於社會主義的信仰,在監聽一戶平凡人家的過程中產生了懷疑進而否定,然後企圖越過柏林牆失敗淪落社會底層之後社會主義理想徹底崩潰,開始渴望資本主義,在開計程車的過程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又逐漸發現社會主義並非他所想的那樣非黑即白,最後柏林牆終於倒塌,他融入資本主義的社會後無法適應,他開始懷念原來的平靜的慢節奏的時光,然後他選擇了自殺,然後他的眼前浮現出他年輕的時候在警察學校時老師教授的內容,繼而昏迷了過去。第二天他在陽光中醒來,達到了一個豁然的狀態,他明白東德的社會主義制度也許有萬般不好但是社會主義的理想是偉大的,他決定努力地適應資本主義生活。然而我認為一個具有社會主義理想的人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有資本主義信仰或社會主義信仰的人,對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的反應也是不同的,生活的方式和選擇都不同。而且一個具有獨立經濟能力,步入社會的自然人,也是對政治生活有訴求的,這種心裡一套,行動一套的人,我覺得在現實中無法普遍存在。從塑造一個典型人物的角度講,我認為她這個筆下人物,要麼徹底放棄社會主義信仰接受資本主義信仰,要麼成為資本主義的反對派,照她這種寫法,人物只能渾渾噩噩地生活下去,就與她的構思相悖了。
為了證明她的人物沒有現實基礎,求一個有可能存在的例子,給她做對比。我們糾結了一個小時,最後她明天還有課先睡了,我覺得不解決心裡痒痒,特來提問。請指教!
你說的這個人,她叫默克爾。
去朝鮮
首先想到的是神劇德國83年竊聽風暴我覺得立意不在信仰,而在人性
想起一部電影:再見列寧
悟道老和尚 該吃吃喝喝 該工作工作 管他東與西 自性我不離 風來我不迷 大力出奇蹟 就這
推薦閱讀:
※柏林有什麼鮮為人知卻值得去玩的地方?
※請問歐洲有什麼值得一看的自然景觀?
※法德瑞比奧五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電視節目?
※國內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推崇德國納粹並引以為豪?
※這張美國一戰宣傳海報里的「Hun」為什麼指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