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學應該多讀書,那讀什麼樣的書才算有意義?

今年大三了,兼職虛度了兩年時光,覺得不該繼續這樣了,自己是機械專業,當初對這個專業非常的不熟悉,現在熟悉了也覺得非常討厭。覺得不會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可我又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朋友給的建議,多讀書多健身,學點想學的。

Q:買了幾本書現在讀阿讀的,室友有一次過來吐槽一句,你看點專業書不行么,看什麼散文,小說,屁用沒有。

我馬上反駁了過去,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根刺,每次去讀那些書時,它就在我心裡刺阿刺的,最近都不太喜歡看了。

吶,我看散文小說到底有沒有幫助?


謝邀!

  1. 讀那些讀了讓你覺得大開眼界的書。

  2. 怎麼找?自己讀了就知道了。


瀉藥

看那種能給你「哦,是這樣啊,我一直以為是那樣呢」這種感覺的書,以社科類為主吧。最好別看散文小說。


很高興回答這個 題目,謝邀。

又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答題很多角度都是從答主自身出發,個人喜好,僅供參考。

題主還是大學生,我建議用好自己最寶貴的資源,圖書館。我本科學校的圖書館藏書量就有接近300w冊,每天讀一本書,我都需要讀一萬年,一萬年,一萬年。各科各類應有盡有,完全沒必要去書店了。不信去小書店看一下,所有貨架上除了輔導教材,也真沒有別的書可買了。而且圖書館的藏書還是定期增加的。研究生的話更爽,直接可以用申報科研經費去買書,亞馬遜嘛,應有盡有。

說完來源,我們再來看看讀什麼書

國內大學的圖書館大部分用的都是這一套圖書分類原則。

以下言論盡量不包含本人的興趣偏向。並且僅以本校圖書館為參照個例。

挨個看來。

A類。讓你讀明白身在何處。

早些年好奇,為什麼我們建國的時候要選擇如此政體。議會制,君憲制真的都是錯誤嗎?硬著頭皮讀完了《資本論》三大卷,熱血沸騰的都想上山鬧革命。你會瞬間理解1919年以及其70年後那些上街的學生,心裡有著多少團火。好吧,現在不讓上街了,那就耐著性子讀讀潤公的《毛選》五卷吧。好多網路上的五毛爭論,你心中自然會找到答案。

B類,從上帝視角再看一遍大地。

很好奇別人的信仰,為什麼那麼虔誠,從佛經到聖經最後到古蘭經依舊沒有找到答案的時候,遇到了任繼愈老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形而上的用中國人可以接受的視角,重新審視這片大地。只能推薦,不敢點評造次。我能說我校圖書館還擺著看手相的書嗎?

C類,大部頭總結。才疏學淺,根本啃不動。待來年多看點書,再來補充。

D類政治法律,讀完A類後,前半部分基本可以忽略,反正我校圖書館這類的書架上都是比較正統的書,嶄新的,碼的整整齊齊,估計從來沒人翻。關於西方政治的書倒是有幾本很是出彩,但是翻譯的年代不同,水準也就參差不齊了。原著經常被翻譯黑。建議多個譯本對比閱讀。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就是兩個譯本同時讀才熬過了很多坎。

法律就是個大坑了,要想學到東西,要填好久的坑。粗淺的看,法理學應該是必讀的,法律的思維有的時候真的不是「我以為」那麼簡單的。

E類軍事,可能是個例原因,我校圖書館這類書架上基本就沒多少書。只有些圖譜和軍械百科。想找到一些兵法之類的都分類到歷史類書籍去了。

F類經濟。佔了圖書館一整層。大學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這一層度過。門類細分的話,這一層就夠你讀幾十年的。對於門外漢,從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和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兩本書就夠你消化很久了。讀明白了再去細細的找書看。千萬不要看高鴻業!千萬不要看高鴻業!千萬不要看高鴻業!

G類,雜的很,就不是什麼統一學科。教育學書架上也都是各種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體育類上面居然還擺著武林秘籍。散打格鬥,太極,足療。建議中老年讀者多多留意

H類語言文字,四六級,雅思托福。好多書都被翻爛了,看到了整個國家的浮躁。但是真正關於訓詁,語源,詞義,詞典學,文字學之類專業書籍少之又少。也可能這一塊太枯燥了,看到人也就少了。

I類文學,又是整整一層的書。個人覺得,一些大部頭的社會以及自然科學就好比滿漢全席,無盡豐厚。而文學便似一根黃瓜,更如半截西瓜。食之甘甜,卻無以果腹。潤滑一下生活尚可,但於此中得道,難於上青天。床頭會放幾本納蘭性德詞,或者讀兩篇古文觀止。但最好止步以此,因為後面還有那麼多書等著你去讀。

J類藝術,悶騷青年的文藝夢

覺得藝術確實是讀的懂得人才去讀,讀不懂藝術的,最多就是附庸下風雅,很難有所建樹。梗概了解的話,我覺得蘇利文寫的《中國藝術史》比國內的書還要客觀。劍橋的《劍橋藝術史》讓你有更好的大局觀。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應該也是這個門類的,看完之後,國內的好多旅遊景點基本不會眼瞎了就。

K類歷史地理。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學科。

簡單在於一本通史就能讓你搞定基本的歷史框架。但是一本世界通史很難搞定中國人的世界史結構。這裡推薦劍橋插圖世界史 全套。這套書是按照中國人習慣的編年體寫的,每寫幾頁世界史,再寫幾頁同時代的中國史。中外對照,你會發現很多外國名字居然是中國某個朝代時期出現的。整體世界歷史觀瞬間明朗。要說這歷史難,難就難在信息量大,嚴謹和細緻上。想學好這些,二十四史通讀去吧。

這裡的地理基本上講的是地方縣誌之類的,還是偏向歷史性質多一些的。喜歡旅遊的話可以摳出好多縣誌,找到好多新奇的玩法。而真正的地球科學在後面有單獨分類。

自此,社會科學完結,私以為社會科學的重點在於思維,而思維對於基礎知識的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大部分科學門類都是可以無基礎快速入門的。然而自然科學相反,它們是人類幾千年知識的積累,需要循序漸進入門,逐漸積累,比較之下,顯得更為枯燥乏味。而且每個門類從基礎到熟悉,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請想好了再去入門,不要走馬觀花,或者半途而廢。之後的各類學科,我了解甚少,不敢造次,就寫這麼多吧。

以上是對於自己知識面的擴寬。旁徵博引之用。這是個社會分工高度細分的時代,安身立命就要有一技之長。跟題主不是一個學科,也無法提供具體書單,只提供一個思路,與君共勉。我一直覺得,在自己的學科里讀明白三到五本理論著作,就可以達到入門。十本書,就能把整個學科理解通透(本科水平)。30本書,算是專業人才(碩士水平)。50本書就可以做到行業精英(博士水平)。100本基本就是專家了(導師)。500本,就是行業權威,1000本就是行業泰斗。當然,我說的是讀透,必須是把這些書里的思想理解全面後讀清讀透。吸收消化後變成自己的思想。泛泛而讀的話,1w本也只不過是廢紙。

至於具體書單,可以找到這個行業的經典概論,目錄的順序,就是你學習的順序。順著目錄,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分門別類的去找書。然後分支學科也用同樣的辦法。不怕你找不到好書,就怕你不去讀。

最後貼上另一個關於讀書的回答吧,題目誇張了點,但是答案還有幾分乾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有個兩年讀七百本書的計劃,如何安排才好? - 隋利國的回答


如果真的喜歡自然能夠讀下去!

就算有根刺還是可以!

散文、小說基本沒用,甚至你這三年讀的專業課也沒什麼用,不要用是否有用來衡量了!

有用的是對於學習的熱愛和堅持!可是你能做到嗎?


這個問題應該很多人都思考過吧,我也不例外。

我的觀點是,在大學裡,有目的得,為自己的職業目標做學習準備。

思路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你要確定,你想做什麼。

如果你想從事一個與文字和創作有關的職業,那麼多讀散文肯定是沒問題的。

而如果,你想做的是其他職業,那麼,我覺得你需要認真思考一下了。

要知道,

你現在的選擇,將會決定你未來的生活。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你需要慎重做出每個選擇,熟知每個選擇背後的機會成本,反覆修訂。

拿我自己來說吧。

作為一個學習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我非常清楚,在大學裡我的首要任務是學好專業課,專業課學習完了剩下的時間才會交給課餘愛好。

我覺得很少有人會認為一個連專業都學不好的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依靠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到卓越。

術業有專攻,專業是立身之本。

錦上添花也得先有錦才行。

事實上,你之所以會思考這個問題,是因為你還缺少大學生涯的合理規劃。等你做了規劃你就會發現,根本不存在這樣的考慮嘛,每一天都忙到恨不得拆開用哎。

光專業課就學不完,學不深,學不精,學到凌晨一兩點非常之常見。

我不否認廣泛的學習,我覺得那的確對職業發展很有好處。

視野開闊,興趣廣泛的人,總是更容易成功。

不過,再好的選擇也要看時機不是嗎。

也都已經大三了。

專業能力,語言能力,科研能力,需要提升的技能太多了。

我甚至感覺自己因為要學得東西實在太多了,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時間去大範圍培養課餘愛好。

趁著還在學校,從自身出發,努力將自己培養成一個有一技之長的、對社會而言很有價值的人,才是目前最緊迫的事情。

當然主要還是看你想做什麼。

青春很短暫,切忌漫無目的得學習。

我認為你該有目的得去做一些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見效的事情,畢竟你需要權衡你的機會成本和考慮風險收益問題。

不需要困惑啊,對我們來說,好就業、就好業、就業好才是首要的不是嗎。(笑)


我也是一個大學生,現在大三,對於這個問題有過迷茫,看了以上的答案似乎都說看對專業知識沒有用的散文小說沒有用處。然我覺得並非如此,什麼叫讀書,從小到大學的教科書是讀書,還是僅利用課外所讀是讀書,兩者皆可化為廣泛的讀之類,但是我認為能真正啟發你的,讓你以主觀能動的狀態去讀的才是讀書。功利的讀不可否認有其效率性。但是從小到大別人告訴我,讀書是為了什麼,無非是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過程,這恰恰是大部分專業書學科書所缺乏和不予重視的。所以我覺得你讀散文小說完全是沒有任何可以責備的地方,只要你自己感興趣,並且能夠學到東西,或者說能夠對你有一絲正面的影響,即是正確的讀書。


蘇菲的世界


讀你喜歡的書


個人認為重要的不是讀什麼樣的書,而是讀書中的什麼?

注意書中的概念定義,故事比喻,表達方式,牛人的生活習慣,工作方式,思維理念,論證過程

概念定義:

1.學習是透過教授或體驗而獲得知識、技術、態度或價值的過程,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定的行為變化,更準確一點來說是建立新的精神結構或審視過去的精神結構。

2.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解讀品牌中的「品」:人品,產品,品質,品味。

故事比喻:

1.因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書以後會有用,所以只好多看書,並且拋棄那些過於功利的想法。儘管每次網到魚的不過是一個網眼,但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

2.我們的社會就像一個倒扣的圓錐,下層的人削尖了腦袋往上爬。

3.魯迅,略具筆墨而神情畢肖,叭兒狗,蚊子,細腳伶仃的圓規。

表達方式:

1.低智/淺薄/廉價/浮躁/庸俗的社會

2.有人叫她「熟食鋪子」(Charcuterie),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3.減少不確定性而非避免不確定性,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完美。用特點代替缺點,用挑戰代替困難

4.亞里士多德:在做中學,王陽明:知行合一,馬克思:實踐出真知,實事求是。

工作方式:

1.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這個寫出了《洛麗塔》、《微暗的火》和《阿達》這樣的出色小說的作者是站著寫作的,而且都是寫在索引卡片上,這種方法可以讓他不在乎連續性地寫下各種場景,然後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組織整理這些卡片。他的小說《阿達》使用了2000多張這樣的卡片。

2.在瀏覽器的書籤欄上建立一個文件夾,其中包括所有每天必去訪問的新聞站點和論壇。選擇一個集中的時間專門看新聞。滑鼠右鍵點擊這個文件夾,選擇全部在標籤頁中打開。然後瀏覽所有這些站點的標題。看到感興趣的就用滑鼠中鍵點擊,這麼點的好處是點中的文章會在新的標籤頁中打開,這樣我們不必離開當前的主頁面。只點不讀,直到把所有要去的站點都瀏覽一遍,把所有想看的文章都點過為止。

3.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寫《世界是平的》,有一個秘書團隊支持。就連娛樂人物艾爾·弗蘭肯(Al Franken)寫書諷刺美國政治,都有一個哈佛大學的研究生團隊為他工作。牛人負責用20%的時間完成一本書的80%,秘書用80%的時間去完成剩下的20%。

思維理念:

1.均值回歸

2.概論分布

3.家族辦事處

論證過程:

吵架算嗎? 哈哈

寫於 2017.6.8


推薦閱讀:

你的哪些數學課程是開卷考試的?
你是怎麼戒除看片的?
男生如何減脂。主要要減肚子的贅肉…?
如何看待江西財經大學未入選雙一流學科建設?
你覺得的關於大學、青春、成長的最經典名言名句是什麼?為什麼?

TAG:未來 | 大學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