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爸爸去哪兒》裡面爸爸們誘導孩子們吃糖?

在《爸爸去哪兒》裡面,有一期就是爸爸村長李銳請求孩子們看好糖果,爸爸們在鏡頭後面觀察,這種行為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真的有必要嗎?是否正確?感覺就像釣魚執法。。


我覺得任何人為增加的「考驗」,都是不必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果曾經教育過孩子,「要聽大人的話」,不讓吃糖的是大人,要聽,要吃糖的也是大人,也要聽,孩子很容易不知所措。兩個孩子還為此受到了懲罰,思維是會混亂的吧……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裡,就全都壞了。」

補充一句,看到大俊第一反應是躲起來,真的感到無比心痛,不是恨鐵不成鋼,而是直接聯想到他平時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教育讓孩子畏懼到如此地步?還有夏天躲到胡軍後面吃糖,這種自欺欺人的反應,我相信都不是孩子天生的,和所受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犧牲孩子,娛樂大眾。

雖然我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能通過幾對父子(女)的反應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但我依然認為這對幾個孩子是一種傷害。當幾個孩子知道了真實情況會是什麼想法?所有參與的人都是他們認為值得信任的人,可正是這些他們信任的人卻聯合起來哄騙他們,只為了做齣節目給觀眾看。這會對他們造成怎樣的影響?

千萬不要人為的設置考驗來證明任何東西,就像情侶間千萬不要想著法的去考驗另一半是否忠誠。


這個遊戲的初衷應該是考驗孩子的自制力,然而在干擾因素設置上我認為很不合理。信息釋放源是村長和其他孩子的父親,對孩子們來說,則可統稱為「大人」,而在那個特定的遊戲場景中,村長則代表的是更有權威性的大人。如果孩子不能意識到這一點,那麼他就極有可能去吃糖,因為他的意識里,這兩個信息,「你去吃糖」和「你不要吃糖」都是一樣的性質,他選擇的話,則更可能傾向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吃糖」。(我不知道節目組這樣設置是不是為了節目效果,這樣孩子犯錯了,家長去處理,引出矛盾衝突才有看點,可憐了家長和孩子,受益了節目組)而如果他選擇不吃糖,要麼是像康總一樣有了較高的情商,已經可以明白什麼叫權威,或者就是肉軒,盲從。如果單單考驗孩子的自制力,則應該參考你現在不吃,待會兒給你吃更多,這樣的誘惑設置。


我認為讓一個大人,並且還是孩子們熟悉的大人去「誘導犯罪」,是個孩子都會上鉤的好嗎。他們的叔叔都「勸」他們吃冰淇淋和糖果了,吃了也是情有可原的,反而如果仍然堅持不吃就是有些死板了,又該說這個孩子不機靈,不懂得隨機應變什麼的,因為電視機前不缺各種批判的人。

但我覺得有一個好處,就是當他們知道真相後,多少會覺得有些尷尬難為情吧,這種心態也許會讓他們今後成為一個嚴謹謹慎的人。起碼再有這種情況,也會多加思考一下,哪怕是顧慮到「會不會這還有一個攝像機對著我呢」,也會做出更正確的判斷吧。

個人經歷,個人觀點


《爸》有想法,無情懷


推薦閱讀:

女兒從特別老實聽話變得品德不好怎麼辦?
初一女生壓力大,成績下滑嚴重,對家人情緒抵觸,該怎麼辦?
跟父母相處特別壓抑,好想能離他們多遠就多遠,我要怎麼辦?
在母親略強勢,父親很軟弱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男孩該如何與強勢的男性相處?
初一的孩子不想讀書。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育哲學 | 爸爸去哪兒湖南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