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的家庭文化方面,尤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有哪些差別?
比如我們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教導人們贍養父母,甚至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
但常聽說,西方文化似乎根本沒這個說法(這難道算腐朽的封建文化嗎?oh,my god!),雖然可能因為經濟問題而讓孩子們有心無力,但聽到的說法似乎是子女一旦成人就跟父母沒關係了? 果真這樣嗎?雖然我們知道西方有非常完善的社會制度,但子女成人後與父母果真感情淡漠甚至冷漠嗎?(其實咱們就有很多事實上冷漠的例子,但畢竟也會遭社會鄙視,請從主流文化傾向方面介紹!) 另一方面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責任,這個也請適當介紹,嚴重的話在美國似乎會強制帶走小孩剝奪父母養育的權利?這裡先向各位國際友人致謝! 很不好意思冒昧邀請打擾了您,但期待看到您的介紹!
謝邀
很有意思的問題啊。我要嘗試回答。首先, 美國人這個事其實有各種民族,各種文化。有黑人,南美人,印第安人,和各式各樣的亞洲人,所有都有不一樣的傾向 / 習慣。有可能性我的看法和另外美國人的看法不一樣。我的家人所有都住在不一樣的地方。妹妹,老媽,外婆,老爸。
我只要說個人的經歷。小的時候,老爸告訴我,「照顧父母不是孩子們的責任」。 他根本不想要依靠孩子生活。但是呢,我知道他有很多的債務。他根本不量入為出。小的時候,他離開我的媽媽,把她的退休儲蓄所有花了,再婚兩次,繼續透支。這應該是我的責任嗎?我說:不是。 我的經歷中,感情這個事不是義務。儘管你是我的親戚,但是 如果你堅持做不好的,我不一定非得愛你。 我很少給他打電話。
外婆告訴我, 「如果我不能照顧好自己的話,我寧可死了。」
她一個人住在老年人公寓大樓。她每天都去游泳,跟朋友一起去吃飯,經常跳舞,賭博。她能開自己的車,做自己的飯,去買自己的雜貨。她不希望被照顧。她的血是日本的,但是她的心裡就是美國的。她有自己的生活,而常常會去看我附近的老媽。她非常開心了。
他一命只省錢,總是量入為出,現在有的錢夠了,能舒服地生活。
我每周都給我的媽媽的個電話。我們比起母子來更像朋友。她有男朋友,教瑜伽,有自己的生活。她根本不期待我照顧她,但是如果她生病的話,當然我會照顧她。但是如果我們都住在一個房子,我們一定會開始打架。我的家人所有都需要個人的獨立。
我認識跟全部家人一起住的人。老實說,有的時候很嫉妒他們的家庭情況,感覺他們的愛情很強大。但是還有很多摩擦。比起所有時間都和家人在一起,我寧可自己單獨以控制和家人相處的程度。
讓我重申這只是我個人的經歷。將來,我希望能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得比父母的家庭更好。互相敬愛照顧並不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因為這是個人選擇。
問題分為養老和扶幼。看到養老問題都會隱隱聽到一句「西方這樣多爽」。過去上過東西文明對比的課,老師講到過很多當今生活的細節都是古代生產力不發達時期的產物。當時大體是這麼講的:
食物種類不那麼豐富,統治階級和農奴吃的東西差別不夠大,只好用刀叉和繁複的餐桌禮儀來標榜自己。(鍛造刀叉技術出現已經不太早了,那時還是沒有很多好菜吃。)很多領主一度不許農奴自己留糧做飯,實行糧全收走再下發麵包制度,所以西方人相當一段歷史上沒有那麼多條件研究做飯。因為物資不足,農民沒有東西分給所有孩子,只能長子繼續住這房種這地,其他人成年就打發出去自謀生路。領主手頭也不寬裕,也被迫實行長子繼承製,所以出現了"一個兒子穿甲,一個兒子出家」、「千萬不要嫁老二」等歷史現象。財富夠多了才能分割,但分割就有減少,就有矛盾,就有愛恨情仇。習慣這東西形成了就不容易變。西方如此,我們也是如此。都是在原來習慣的基礎上求改進。現在全球經濟乏力情況下,西方也出現了很多三十不立的啃老族,不是每個家庭都那麼靠譜。還有,一些國家的老人雖然自己生活,但養老金並不足以支付私立養老院費用,公立養老院也設施很差,所以不是很富的老人也是生活很苦的。養老不完全是錢的事情,西方的老人也很希望兒孫多回家看看。情感上的空缺錢補不上。其實養老這個事情吧,我活這些年的發現就是,在比較融洽、關愛的家庭里長大的人自動很愛父母,一般不會主動去為不養老尋找合理性(父母與祖父母的關係和睦,孩子也不會懼怕面對這種關係。)不想承擔父母責任的大多是因為各種原因不曾得到足夠的溫暖。(微博上看過一個醫生寫的自己的發現:說孩子工作很累不要給孩子添麻煩的老人往往兒孫繞膝;說我養了他們,他們當然得給我養老的老人往往無人理睬。)扶幼的事情必須說西方在制度上健全很多,可以追溯到性本惡論,所以要相信制度不相信人性。
美國的立法之瑣細大家都有所耳聞,幼兒不能單獨在家、爸不能給小學女兒洗澡、離婚父母被舉報有精神問題嫌疑時就不能再去對方家探訪子女…很多事在我們看來都沒什麼大不了的,在西方卻被視作潛藏危機。認真對待人性的每一丁點黑暗的精神值得嘉許,但執行標準是討論不完的話題。其實西方總體上和我們差異沒那麼大,有好家長有壞家長,有成才的也有跑偏的,小時候都尿炕,青春期都叛逆。認識的一個西方女孩碰上了男朋友父母看不上的情況。她說我父母知道我很倔,越不讓我做什麼我偏去做。所以他們只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然後說「我們怕強行把你們分開你會恨我們。」中國父母在這裡想法則是寧願讓女兒恨自己也不能讓她掉渣男手裡。哪個好不容易說清。當然,在麻煩問題上,「我沒有責任」是最省力的解決方法。大家都盡自己努力去做個負責、善良、有愛的人吧。我真沒想熬雞湯。首先題主混淆了一個概念
「沒有關係」是指沒有法律上的義務和責任在中國法律上是要求子女贍養父母的起碼在經濟上要幫助困難的父母
但美國法律沒有這個要求在美國成年人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全責但沒有法律義務並不等於沒有感情
大部分美國人跟父母感情也親著呢感情是靠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維繫的
你和你的朋友沒有任何法律關係你跟他們淡漠么?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難你會因為沒有法律義務就一手不幫一毛不撥么?顯然不會
朋友尚且如此何況父母親人在美國雖然成年子女對父母沒有法律義務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是有法律撫養責任的父母有義務為孩子提供安全、有利身心成長的環境如果政府發現孩子處於不當的家庭環境政府的確是有權利剝奪父母的撫養權的具體的法律條款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孩子在家裡受到虐待父母施虐的一方肯定是要被隔離不許接觸孩子的
或者類似那種吸毒之類把未成年孩子單獨丟在家裡的父母也是會被剝奪撫養權的甚至如果父母把未滿一定年齡的孩子單獨放在家裡自己出去工作、採購什麼這種一旦被發現也是會被警方傳訓的如果父母沒有充足的理由做出合理的解釋並確保再不發生同樣失誤孩子仍然有可能被政府相關部門帶走只保留父母定期探視權在父母沒有表現出充分的「整改」效果前政府不會把孩子交給父母撫養歐美家庭有一種要把兒童的世界和成人世界割裂開的.....執念。
Jay: just tell me where the dog is.
Gloria: it went to a better place. Jay: that"s what people say something is dead!Gloria: ok, it went to a big farm that has plenty space to run around. Jay: that"s another way to say Sth is dead!!!小紅:媽咪,咱家的大公雞呢?媽媽:你剛才吃的是啥?小紅:???!!!TT ORZ。我問過我老公同樣的問題。
他說,英國可能還是比較傳統一些的.
他們會在18歲左右離開家去上大學,然後可以開始支配自己的人生,比如說他就離開了英國去了其他的國家居住.一走就是將近10年,當然中間有回過家.他的哥哥也去了其他的城市,買了自己房子. 他們可以比較隨意的離開父母身邊過自己的日子,因為他們認為父母還年輕可以照顧自己.
但是他說如果等到他們老了的時候,他要回去英國,住在離他們近的地方,方便照顧他們.
事實上我婆婆也是這樣做的,我老公的奶奶3年前去世的,當時已經90多歲了,之前一直都是我婆婆在照顧.還接到了自己的家.
關於對於未成年子女的責任,美國的案例我也聽了不少.我和老公都表示美國瘋了,不理解....
英國會有一些規定包括不能單獨留孩子一個人在家裡,年齡大概是5歲以下的(具體記不清了)說一個最不同的,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中國,家長和孩子是管與被管的關係外國(比較發達的地區),父母與孩子是平等交流。(不過也不排除一些外國父母很那啥)
題主問「但子女成人後與父母果真感情淡漠甚至冷漠嗎?」。我覺得應該不是的,不過作為中國土著,我也只能從看過的影視作品中舉幾個例子。
阿甘正傳里,儘管他全程對珍妮念念不忘,但是當聽說母親生病後,他顧不上把船開回碼頭,直接跳進水裡往家裡趕。
浮生一日中,有一個小伙。他畢業後在外打拚幾年,第一次回老家看望自己老爹。他老爹看見他很高興。兩個人驅車前往一個很郊外的地方,在那裡老爹買了兩個漢堡。兩個人就靠著車子,啃著漢堡聊天,就像兩個多年沒見的老朋友。聊完之後小伙把老爹送到他住的街區,目送老爹離開。
不過,看上去美國的成年人在自己的核心家庭與自己的父母這兩者中,更關心自己的核心家庭:
風雲人物中,喬治經歷變故後第一想到的是回自己的家,在發現物是人非後才想到的是去找自己的母親尋求幫助,最後是為了妻子,才跑去祈求再活一次,而獲得新生之後,第一個也是馬上跑回自己家裡,呼喊著妻子的名字。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外國人更喜歡用 Email 郵件溝通?
※歐美的男生或者女生對中國異性的標準是什麼樣子的?
※為什麼中西方對相貌的審美怎麼差異很大?
※為什麼亞洲人以白為美,西方人(白人)以深色膚色為美?
※為何東西方神話中都有「鳳凰」這種浴火重生的聖鳥形象?這個理念起源於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