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出國留學家長集體聯誼的現象?

兩年前留學新加坡,才發現了家長聯誼這個奇葩現象的存在。來自全國的基於同一個項目出國的孩子的家長們大規模聯誼,數千家長的論壇,無數個百人QQ群,動輒分享論壇,交流會議,聯誼會。家長們一個個正襟危坐在下面聽著某成功畢業生的家長在台上做著分享,還時不時記筆記。

好吧,我不得不承認上述語言反映出我對這群家長有很大的偏見,這也正是我來此提問的原因。我總覺得面對這些家長,由於我的閱歷有限,我的某些態度是錯誤的,某些思想是錯誤的,或者說不夠成熟、不夠全面的,希望有相似經歷的留學生給一些自己的看法,讓我能夠正確看待這件事情。

不知怎麼的,他們的這些行為總給我一種他們恨不得替子女考試,替他們的活的感覺。

好吧,看來不說清楚我好像還有點嫉妒的意思。SM1是新加坡教育部與國內高校合作將近十年的全額獎學金項目,這個是我所說的項目。我提問時心中最大的疑惑是,家長們在這裡忙來忙去,但是有多少真的能幫到我們?這次聲明,這不是什麼精英團體,無非就是個論壇,我媽媽也可以加,只是沒時間罷了。所以我這裡討論的東西gen錢沒什麼關係,主要是和父母的關係,雖然我父母並不怎麼管我在新加坡怎麼生活。

他們的這些活動,總給我一種即使跑到新加坡也逃不出家長的控制範圍的感覺。本人今年18,重度叛逆發生在自己16時左右,認為現在已經好多了。

如果大家有興趣,百度 寶貝在獅城。

更多相關經歷:答主完全是憑自己努力考取的全額獎學金,準備的一年裡無數心酸。答主有的同學,家長替他們聽課,學習英語學習方法,各種成功經驗,然後回去教答主的某些同為獎學金生的同學,可是答主觀察來看,覺得這些同學都不怎麼喜歡聽他們父母的。

截取自某家長博客:

「 6月12日從廈門參加「三大」歸來,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奈何學校有一個講座要做,回來後幾天一直忙著準備資料,今天工作告一段落,終於可以有時間上來發一下「三大」感慨了。

此處省略3000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75b99010185nt.html


我廢話多,先點一下中心:並不是父母手眼通天,相反,是我們在新加坡的發展讓他們覺得幫不上我們了。他們想盡自己所有的努力來幫上我們(with a good intention but may not in a good way)

這個組織的形成自然是有自己獨特的原因的。sm1這個項目每年都有二三百人,每年都有,孩子們出去的時候年齡又都還小(15、16),而且沒有父母陪同完全是自己照顧自己。sm1的範圍廣,但是遇到的問題相似,經歷相像,父母們自然是希望有一個組織可以交流信息,互相照應一下。舉個例子,我似乎記得某個家長在群里說孩子生病了沒藥,然後另一個家長說自己孩子有,就給送過去了。我們可能覺得很傻,可能兩邊的當事人也覺得很傻(這個就得看臉了。。。),但是家長看來就完全不一樣。一是這個事解決了,生病孩子的家長通過另一方得知了自己孩子的消息,會比自己孩子彙報的安心(家長們也知道孩子們習慣報喜不報憂啦);二是其他家長知道了如果真的在坡上有事,可以達到八方支援的效果哦。

你覺得父母們在這方面下的功夫遠超國內同齡學生的父母么?

當然啦,十幾歲的孩子就算是住宿生,有點什麼事父母打個車甚至坐個火車一天還不到么?

一般孩子生個病就回家養著了啊父母給找葯躺床上父母給熬粥啊(咳咳難道真的是我父母對我太好了普通家庭生病了就擱家裡晾著?)。實在不行父母直接就給送到醫院去了帶著挂號門診守著輸液。

同樣的心情,你讓這些父母們怎麼辦?

我個人認為,這些父母們中以我父母為例的大多數的教育理念跟國內望子成龍的教育理念並無不同。難道在國內上學的孩子們父母就不抱團么?為什麼我上一個不錯的補習班之後不久,我的小夥伴們也會過來。。。為什麼我父母跟我朋友的父母們明明本來沒有交集,可時間長了還是變成了可以一起出去聚餐的關係。。。

sm1的特殊只是這二三百人的情況太相似,父母要擔心的又太多。所以弄成現在這樣父母們花了無數的心思好像很多孩子們還不買賬的樣子。

父母經常給我分享的信息我只是偶爾看,看了之後真的用上的也不多。但是發給我了他們就會很安心。

說句家長們可能不開心的,如果他們分享給你的信息你不想看,他們讓你參加的活動你不想去,他們就是能力再大,又能把你怎麼樣呢?

可是話又說回來,信息就是再沒用(which is actually not true,很多信息本身都是有用的只是孩子們不一定用得上),活動就是再奇葩,你去看了去參加了,又能對你有多大的傷害?

但是父母們會很安心啊。

他們會很開心啊。

我父母沒去過也不會去「X大」,但是如果他們要求我去,我是會去的。好吧我可能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畢竟我是有女朋友的 @李曉航,不用被相親。

話又說回來,國內上了大學的孩子也會被父母催著找女朋友嘛~

綜上,這些父母的心情跟國內普通的父母並沒什麼太大不同,沒有什麼家庭教育水平格外突出一說,在我看來跟國內著急給孩子報輔導班選好學校的家長們性質是一樣的。只是因為條件所限,又有了機會和平台,才形成了寶貝在獅城的現狀。

我自己的態度呢,群中的父母們跟我們看到的人和事都不在一個角度,想法又不同,必然出現分歧,再說我們這個年齡也正是叛逆的時候嘛。而不管家庭本身條件如何,絕大多數家庭對新加坡的教育系統、日常生活、辦事流程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不了解的;另一方面自己在這邊混的我們或多或少通過自己經歷或者朋友學長學姐描述了解了一些,就會覺得家長的信息是過時的或者沒用的。

但是從父母的角度來講,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15、16歲的孩子突然就遠赴南洋,父母的生活真的改變很大。像我這種家庭以我我重心的,我能想像我父母心裡就突然空了一塊,剛走的時候可能覺得家裡也是空空的少了個人。他們能通過另一種途徑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我是開心的。偶爾覺得煩了也沒辦法。

畢竟我是把父母孤零零的扔在家自己跑出來圖發展了。

--------------------------------------------------題外話的分割線------------------------------------------------------

我之前寫新加坡留學圈的答案的時候,略略提了一下這個存在。你問我喜歡么?我當然是不喜歡。就像題主說的,我來了新加坡以為是天高任鳥飛的狀態,哪想到突然出了這麼個群。隔壁學校考試了我父母知道問我考沒考成績怎麼樣,我校自己人有談戀愛的了我父母知道跟我八卦幾句其實是想看看我有沒有情況,今天新加坡什麼天氣我父母知道告訴我加衣服減衣服好像對小學生,我剛上JC的時候我爸會比我對各種combination還了解經常打電話指導我選課的事。

你問我什麼心態?

我不是被你們放出來留學了么我以為你們放我出來留學是對我放心了為什麼反而變本加厲感覺好像回到我小學時期的教育方式了!

我當然會煩,但是我理解的啊。父母那種想用力卻用不上力的感覺。上面有答案說的我sm1項目都出身精英家庭,簡直就是未來社會精英的搖籃。其實並不是的啊,至少並不完全是的。

就說我自己家裡,就算是工薪階級吧,二三線小城市唐山,我爸藍領我媽家屬工你感受下。我自己嘛有點小聰明但是懶,考慮到我大河北的現狀,我估計著我留在國內高考的話能保一本,985的話就真的要拼拼拼還要看運氣了(絕不算謙虛)。這種家庭在sm1裡面絕不佔多數,我知道。但是我這樣的也不是個例。

我父母倒沒有特別積極的參與在群的各種活動,估計也就是互相看看然後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但是我爸在坡上留學的情報工作做的簡直是讓人無話可說,我回家一上網,收藏夾里全都是我爸收藏的各種日誌博客。

我們家的家庭教育水平?舉個小栗子。

我O lvl沒考好,回家之後爸爸恨鐵不成鋼的,給了我一個有名學姐的三篇博客讓我去背。是的去背,而且不是明白中心思想講了什麼,而是背下來,包括學姐的閨蜜終於有空了她們隔天要去吃飯。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雖然我知道我爸當時是在氣頭上【其實我並不知道我爸有多認真然而結果是我當時真的背下來了】但是我真的被氣哭了哦。。。

圈外人對sm1圈子的狀況,尤其是家庭狀況,並不了解。 @劉亦凡

外人一聽留學,還是公費留學,就不自覺的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不吝以最大惡意推測的人,可能會想這都是一些託了關係的「二代」;即使是懷著善意的,也會想這些孩子們一定是出身及其優秀的家庭,初中前就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雖然沒有不公正但還是跟其他人站在了不一樣的起跑線上。

其實sm1(包括同系列的sm2)並不是那麼一個高大上的項目。比起精英家庭給孩子的一個選項,我覺得他更多的體現在給像我這種出身一般的優秀學生(我給自己貼個金,我可沒說是精英)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然而我並沒有珍惜哈哈哈)

我完全不否認sm1的家長在國內算是很優秀的,我以我父母為榮。也知道sm1裡面很多家庭環境還是很優越的,我這個例子可能只是少數。但是這些家庭的條件,離 @劉亦凡答案中說的那樣社會精英的搖籃,我覺得還是差的挺遠的。

相反的,這個情況並不是因為這些父母太厲害,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能力夠不到。所以要抱團,所以要交流。時間長了,就像上面匿名用戶說的,也就成了一種生活的方式了吧。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父母就這麼點愛好,也沒傷到你什麼,不喜歡就在自己圈子吐吐槽就好了,何必苦大仇深的滿世界喊呢。


誰誰誰家孩子和我們家孩子一屆,這次CA1考了6分,那這6分是多是少啊,不行我得問問我家孩子是多少,什麼?你們不算分?不可能!少騙我!我都問了「寶貝在獅城」里誰誰誰家長了,人家說了6分最好了,更多A1才能上RJ,你這孩子怎麼能騙我呢?!家裡送你出國讀書容易么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上進?

………………………………………………

可是你讀的是NUSH啊。

……………………………………………………

學生都需要去那搞network....混的也不怎麼樣嘛(微笑

………………………………

戾氣太重戾氣太重...就不能勇敢點接受一下不同聲音么,求同存異求同存異,刪號保平安


不邀自來

我看題主和下面諸多答主皆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心中自有不平。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個活動辦得這麼大這麼好,反而還能招到那麼多不友善的評價,可見古人所言不虛。既然題主要評價,那我就從三個方面來評價這樣的活動。

提綱挈領,這樣的聯誼活動很好。原因有三。

首先,很多家長並不能從自己孩子那裡得到完整的信息,孩子遠在千里之外,心中不說要對他行蹤完全掌握,至少要了解個大概。而可惜他們的孩子由於某些原因,或不耐煩,或懶得理,或敷衍了事,或表達能力有限,往往不能給自己父母一個很好的溝通。此路不通,必求旁道,必然就要找有相同經歷的人來了解一下。比如我和我媽媽就經常打電話,基本兩三天就會彙報一下自己的情況,不長,也就5-10分鐘。而我媽媽就成了大家問問題的對象,很多時候還會反過來問我,比如在我大二的時候,我媽第一次問我:兒啊,啥是SAT?你考過嗎?

而聯誼則是把家長關心的共通問題集中起來給大家做一個回答。同時也讓一些學生直接到會場,代他們的孩子給家長做一些回答。這不僅僅是讓家長對自己所生所養卻完全不知的孩子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或許以後還能幫上忙,而且就算知道了這些信息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至少也算有個心理安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幹什麼。

所以有些孩子平時不和家長交流,又不要家長從別人那了解信息,那你們想讓家長幹嘛…逼死他們嗎?所以其實這個大會很大時候是代替了孩子應盡的職責,讓家長了解信息,有個心理安慰,心裡有個底,幫助一些忙於學業而無暇顧及家長的同學能繼續忙於學業而無暇應付家長。

其次,這本身就是一個見網友的活動,大家興緻勃勃的不挺好?大家在網上天天聊,談的風生水起,自然而然就會想在現實中聚一聚。而這樣的聯誼活動就能讓大家走到現實中,面對面吃個飯,一起玩一玩,結交新朋友,加深友誼。這本就是人之常情。聯誼大會規模那麼大(這次揚州五大有300多人參加,來自全國50多個城市,最遠的烏魯木齊的家長都會來),家長興緻那麼高,不正說明大家認可這樣一個活動,希望能多參加類似的聯誼嗎?

多了這麼多朋友,還有很實際的好處。第一就是在網上再聊天,會更有談資,更聊得來。第二就是一下子全國多了很多朋友。我自從參加這個大會,認識了很多朋友,已經玩了九江,廈門,長春等等城市,還有武漢,重慶,西安,瀋陽等等地方排隊以後去……全國都有朋友,能到處玩,何樂而不為?

最後,我覺得很多SM1對這個大會的認知過於膚淺和短視。只看到家長聚會,或者調侃為相親大會,而忽視了,家長最終都是為了孩子。家長之間互相溝通,還不是為了他們的孩子能藉此認識學長學姐,或者認識其他優秀的同學?下次幫忙的時候能因為之前打過照面而更好開口?這些礙於面子的事情,中間的尷尬與功利感,很多正因為這樣的聯誼而冰釋了。這是短期的好處。

長期來看,你真的以為這樣的聯誼會是家長們玩玩的party?最終是為了SM1成為一個圈子,在裡面的人能有你們追求的「人脈,人脈,人脈」,圈子,圈子,圈子,NETWORK,NETWORK,NETWORK,CONNECTION,CONNECTION,CONNECTION(重要的地方要大寫,而且要說三遍)平時中國學生苦於沒有這樣的同鄉會,沒人提攜,看著別人校友網路強大而望洋興嘆,如今有人在白手起家開始做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們應支持和積極投入,不僅為自己,更為後來人,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爾。再不行,也請袖手旁觀,到時坐享其成,而不應該冷嘲熱諷,挖苦諷刺。

以上三點基本就是聯誼活動的初衷和中長期目標,至少是我的理解。

最後說下「相親大會」。

首先,許多說這話的人都帶有一種優越感,暗指不去參加這樣的一個活動是因為,這個活動無外乎相親大會,而自己不屑參加。這個assumption,則是自己去了,相親大會就會與自己有關係,也就是自己會被相親。而這個assumption,對於那些人來說,其實是錯的。其次,即使相親大會,SM1群體那麼優秀,動輒IVY,動輒Oxbridge,相親一下又有何妨?到底是他們配不上你還是你配不上他們?

希望各位答主和題主能毋固毋意地看這個事情。少些先入為主,多些中長期眼光,多些體諒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或許只有我們當了爸媽才知道留守父母是種怎樣的心情。到時候回頭看自己當時的言論,也許只會羞愧難當了吧。


論「只生一個好」政策下空巢家長該何去何從。

「寶貝在獅城」本來是給家長們交流信息的地方。畢竟獨生子女少年時代遠渡重洋這種事還是令父母擔心的。可場子大了,這種「聯誼活動」難道不是成了一個中年人們互相攀比的地方?我家孩子剛考上X大,你說吼不吼啊?我家孩子拿了XXX獎學金,吼啊!你們吶naive!我孩子prelim 10A1s,以後考O考A比你們不曉得高到哪裡去了!

調笑而已,諸位莫當真。

家長的慈父慈母心當然是無可指摘。那什麼是可笑的呢?可笑的是他們互相攀比的樣子?可笑的是他們希望能夠幫我們完成一切的心情?可笑的是他們煞有其事的「傳銷式」聚會與一篇篇「小論文」?可笑的是父母為我們一步一步規劃好了我們的未來?可笑的是我們的父母聽風就是雨,信別人多過了信自己的孩子?可笑的是他們提前跳起了「網路廣場舞」?可笑的是擔憂之情?是自豪之心?還是什麼?

那我們可不可笑。十四五歲離開父母可不可笑?考試忙起來,疏於聯繫家人可不可笑?不對父母參與的活動加以了解,就直接送上幾個「腦殘」「傻逼」「無聊」的大字,可不可笑?

語文太差,排比學得不好。

搞得我都要不認識「可笑」這兩個字了。

父母在,不遠遊。

遊必有方

遊必有方。我們算得上是「有方」么?也許是我們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擔心吧。

「能忙就好,總比我整天一個人在『空巢』里呆著強……」

sigh。

哦對了本文不是給寶貝在獅城洗地的。我覺得家長們boliao,但是大部分家長boliao的情有可原。希望大家都多陪陪父母,多打打電話發發微信,他們哪兒來那麼多美國時間鬧這個玩兒:)

哦對了,分享一則不知真假的新(ba)聞(gua),聽別人講這個群現在能被做商業用途了。呀,說好的吃大鍋飯,炒大鍋菜呢!說好的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呢!階級分化如此之明顯!貴寶等級制度如此之森嚴!各位高層大人,你們,自由地,賺錢吧!希望財主老爺們能賞小的一口飯吃!答應我好嘛!【媚眼!我是認真的!看著我的眼睛!

另外,提出反對的 @劉亦凡同學,我們這個項目的家庭並非您想像中的「早就超過一般的小康社會」。SM1各位來自中國的各個省市,家庭環境天差地別。而且家長給我們鋪路,我們還不一定走呢。十七八歲小孩兒也有辨識能力了吧。

利益相關: 母上大人總被忽悠著參加他們的活動。心累的同時只好給予理解。

困了,先不說了。愛聽大爺我扯淡的加微信咱慢聊。

誒熟人太多,匿。


「寶貝在獅城」這個名字在sm1中可以說是振聾發聵了。從一個QQ群,到有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一個正規組織,有時候我也挺佩服這群家長的。

家長一開始肯定是為了給孩子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才會參與的。我媽經常給我分享一些亂七八糟的鏈接,涵蓋各個方面。我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用吧……當然對於家長來說意義更大。我們初中畢業就離家千里,家長們的擔憂牽掛自不必說,然而他們卻沒什麼可做的。所以他們肯定會想盡辦法關心我們,想讓我們過得更舒服一些。同時他們也想儘可能的多了解關於我們的事情,更能理解我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這都無可厚非,我比較能夠理解。

然而呢那些活躍的家長,則是完全把這件事當成一個事業來做了,搜集信息組織活動編輯文章管理網站什麼的。我覺得這也算是他們這歲數的人的一種社交方式吧,本質上和去跳廣場舞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一項投入了很多心血的日常活動。這個時候之前所說的一心為了孩子的目的已經弱化了,他們已經對這個過程樂在其中,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最近他們已經組織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好像三百多人出席吧。然後順便游游山玩玩水,也挺好的。

怎麼看待?他們開心就好嘛。

【然後也有一些孩子特別活躍的……這種我比較有點不能理解咳咳,也許是為了怒刷存在感吧】


我們這屆的青島的家長沒有QQ群,也沒微信群,但是孩子要好的家長通常也比較關係好。

像我和我基友兩家的家長偶爾過節會互相打個電話什麼的。

每次回去兩家人會一起吃飯。

有些關係沒那麼近的可能只有需要幫忙的時候才聯繫。

如今十年過去了,我們幾個人的家長都保持了很不錯的關係。

我下一屆青島的家長們我實在是無力吐槽,

其實大多數人還不錯,但是真是一兩個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一開始的時候她們就建了家長群,然後約著每周打一次羽毛球,

打完羽毛球還不行,還得包包子。

聊起來還嘲笑我們這屆的家長們不團結。

但是很快,這個組織就分離崩析了,現在應該是互相之間都不聯繫的狀態了。

主要是因為家長的各種攀比心理和為了各自孩子利益的勾心鬥角。

於是開始有人不參加活動,有人暗自撕逼。

幾個比較有水平的家長看到這個情況就直接不跟他們玩兒了。

記得下屆剛來的那年,他們的家長來看,幾個家長說好了不給老師送禮。

結果某個S學妹的家長還是偷偷的去給老師送禮了,

這事兒後來讓別的家長知道了以後,那家人還跟沒事兒一樣的繼續跟人嘻嘻哈哈。

然後他們的孩子排擠另外一個比較愛學習的女生,於是他們家長也不帶人家玩。

不過最後那個學妹倒是很爭氣的去了美國,男票是他們那屆的大神,在斯坦福的學弟。

反正我是看出來了,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下屆幾個名聲最差的,家長也是素質最低的。

拋開學習不說,耍心眼兒,利用別人,背後詆毀別人,愛攀比,吹牛逼這些惡劣的毛病,真是跟她們的家長一模一樣的。其實SM1圈子就這麼大,我不用點名大家應該也大概知道是哪幾個。

我覺得這種毫無意義的抱團只是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度保護,不讓孩子斷奶,什麼都想管。

牛逼的家長誰閑著沒事兒跟你比孩子或者叨逼叨。


首先說一下 我是SM1 13屆的 這次第一次參加寶貝在獅城的大會 也就是五大 放張圖來表現我的收穫吧

沒錯 我放了張菜的照片 這是我第一次品嘗到揚州的菜 感到很開心

-------------以上是題外話---------------

我覺得題主既然從未參加過這類活動 為什麼就能簡單的assume它的性質? 一群有興緻的人 一群關心孩子的家長 一群放假回家想要出去玩的孩子 一群想聽前輩分享經驗的學生 正好有這個機會 聚在一起 有何不可? 三百人的大會 沒錯 難道題主不覺得這個龐大的人數正好證明了這樣的大會的存在的必要性嗎?

我來說說我參加這次大會都做了什麼吧 我負責了一個暖場表演 為此同學們排練了很久 最後能夠完美的展示 實在很高興 還參與了一個合唱 聽分享的時候磕瓜子 最後一天去吃了頓大餐 和小夥伴們打牌……(這個走向…

總之 我很開心 我的朋友們很開心 我的父母也很開心 我也有收穫 就醬

另:感謝組委會哈哈 不理解不贊同的人一定會有 但大多數還是支持的! 有些回答說的很好 我只是想來發表下意見


題目中項目的學生來回答,很多小朋友心智和行為上都不成熟,家長不放心兒女孤身在外,所有想盡量了解他們的情況來幫助他們成長。

-----------------------------------------------------------------------------------

首先,家長「聯誼」的原因。由於出國年齡小,很多人沒有良好的自控能力,獨自處理問題經驗不足,讓家長擔心。我身邊有人出國之後沉迷遊戲,小說以至於厭學,有人則有人際交往甚至心理方面的問題。這些本是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由於出國孤身一人而被放大,畢竟一沒有家裡人管,二也沒有相交多年的朋友陪伴。曾經在自己眼皮底下成長的孩子現在要獨自面對這麼多問題,家長當然擔心。於是他們想盡辦法來了解你的環境,為你出謀劃策,為的是讓你少吃點苦。

其次,樓主擔心「他們恨不得替子女考試,替他們的活」。家長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對子女的擔憂。原因和之前說的一樣,就是你們還不成熟,他們恨鐵不成鋼。要是你們一個個都讓家長放心了,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憂慮?

最後,樓主知足吧,這輩子能真正這麼關心你的人除了父母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三個人了。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覺得家長事事都要插手自己的生活,我可以理解,畢竟是過來人。畢竟不是家長認為是對的那就是對的,我們都有自己的看法,求同存異吧。自己走的路必須自己做選擇,因為負責的人是你自己,家長永遠不能代替兒女生活的。

------------------------------------------------------------------------------------

對劉亦凡知友的回復:

首先感謝你的回答,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觀點。但是對於這些觀點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想在這討論一下。引用的部分基本都加粗了。

樓上那個匿名用戶的答案(也就是第一個答案)擺出一副教訓題主的姿勢」。這裡我澄清一下,我沒有說題主哪裡有錯,何談教訓題主?相反,我有過和題主類似的疑問,所以才會回答這個問題。

「讓題主真正驚訝的根本不是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用了多大的心思、費了多大的力氣。匿名用戶的答案可以套到任何家庭事務上,但具體到這個問題上,我想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動機和心情是不言而喻的:這些家庭在培養下一代上的所具備的能力和願意花費的精力,超過了題主——可能也包括知乎上大多數朋友——所能想像的範圍 我重複一遍,真正讓題主感到困惑甚至可怕的事情是:這些家庭在培養下一代上的所具備的能力和願意花費的精力,超過了題主——可能也包括知乎上大多數朋友——所能想像的範圍。」從這裡開始,你的答案就把重點放在了參加聯誼會家庭的教育水平上,認為這些家庭在財力和對教育的態度上「超出中國絕大多數家庭所能負擔的水平了」,並且認為這些孩子對家庭的安排完全沒有反抗之心,而且他們自身的人生規劃和家庭的教育完全走在一條軌道上(且不論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旁友,你知道這最後一條意味著啥?這意味假如沒有不可抗力,這些家庭的孩子最後全都會成為這個社會的精英,延續這個家庭的榮耀和輝煌「。

第一,我認為題主的關注點並不是這些家庭教水平「超過了題主——可能也包括知乎上大多數朋友——所能想像的範圍」。原因很簡單,題主來自於這些或教育水平更高的家庭。你應該注意到題主」兩年前留學新加坡「的事實。題主並沒有直接說自己是不是通過這個項目來新加坡的,如果是,那題主便是這些家庭中的一員,如果不是,那肯定出自比這些家庭中一部分的更有財力和教育水平的家庭。不管哪一種可能性,都不會出現家庭教水平「超過了題主——可能也包括知乎上大多數朋友——所能想像的範圍」的情況。「

第二,我並不認為這些家庭在財力和對教育的態度上「超出中國絕大多數家庭所能負擔的水平了」。我不否認其中有富二代,但是更多的家庭則是普通小康。組織和參與一些聚會並不能有效說明這些家庭普遍的財力狀況。這樣大規模的聚會據我所知多少年來也只有5次,而且每次去的人都不多,相比總人數的來講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還是在論壇,在QQ群里互相討論,實在看不出這裡怎麼能體現出這些家庭在財力上「超出中國絕大多數家庭所能負擔的水平了」。教育的態度方面,這些家長關心孩子的生活,健康,升學。知友也說了」這些話放在任何家庭事務中都是適用的,比如父母讓我吃蔬菜、父母讓我好好寫作業、父母幫我選擇好學校」。因此,我也看不出這些家長如何在家庭教育方面遠超大多數家庭。

第三,這些孩子對家庭的安排完全沒有反抗之心,而且他們自身的人生規劃和家庭的教育完全走在一條軌道上(且不論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旁友,你知道這最後一條意味著啥?這意味假如沒有不可抗力,這些家庭的孩子最後全都會成為這個社會的精英,延續這個家庭的榮耀和輝煌「。這部分實在不敢苟同。首先完全沒有反抗之心的結論不知道是從何處得到的。據我所知,大部分家庭都是按照孩子的想法來,除非家庭條件跟不上。不過就算家庭條件一般(例如不能自費去美帝讀書),但是還是有一些人通過自身努力考取美帝全獎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簡單聽從家庭的安排。其次,「這些家庭的孩子最後都會成為社會精英,延續家庭榮耀和輝煌」的結論似乎也站不住腳。我們姑且按照知友的假設------沒有不可抗力,來進行討論。這些孩子要延續家庭榮耀和輝煌,前提是他們的家庭現在是榮耀和輝煌的。不懂知友對榮耀和輝煌的家庭定義是什麼。為社會創造遠超普通家庭所能提供的價值的家庭?抗日英雄家庭?還是先進?勞模?學科帶頭人?還是創造了很多經濟價值的富商?可惜大部分參加這個項目的家庭都只是普通家庭而言。為什麼這麼說,很多家裡有錢的朋友高中自費去英國或者北美,根本不會浪費兩年時間參加這個項目來新加坡。大部分讓孩子參加這個項目的家庭都是普通工薪或者小康階層。我不否認這些家庭的孩子參加項目以後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從而成為社會精英,但這是由於項目本身,和他們的家庭是否榮耀和輝煌以及他們是否要去延續所謂的榮耀和輝煌沒有任何關係。

以上

---------------------------------------------------------------------------------------------

以下是私貨,個人的assertion,不喜勿噴。某答主就是對別人的教育資源羨慕,以為都是注重教育的有錢人又送孩子出國又在國內費大力氣舉辦聚會。其實自己都沒搞清楚項目是什麼,以為看了一篇博客內容就了解一切了。


樓上那個匿名用戶的答案(也就是第一個答案)擺出一副教訓題主的姿勢,但我要說你「題目中項目的學生」的身份對你回答這道題毫無幫助,可能只有副作用。

讓題主真正驚訝的根本不是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用了多大的心思、費了多大的力氣。匿名用戶的答案可以套到任何家庭事務上,但具體到這個問題上,我想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動機和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這些家庭在培養下一代上的所具備的能力和願意花費的精力,超過了題主——可能也包括知乎上大多數朋友——所能想像的範圍

我重複一遍,真正讓題主感到困惑甚至可怕的事情是:

這些家庭在培養下一代上的所具備的能力和願意花費的精力,超過了題主——可能也包括知乎上大多數朋友——所能想像的範圍。

匿名答案里說到的「他們想盡辦法來了解你的環境,為你出謀劃策,為的是讓你少吃點苦」、「家長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對子女的擔憂」、「這輩子能真正這麼關心你的人除了父母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三個人了」……這些話放在任何家庭事務中都是適用的,比如父母讓我吃蔬菜、父母讓我好好寫作業、父母幫我選擇好學校。在這些事務上,如果孩子過度反抗家長,大多數通情達理的人都會認為這是孩子的錯,並且拿出你所提到的觀點來勸說孩子,聽從家長的安排。

但是啊朋友,我認真閱讀了題主給出的博客中的文章,我認為這種家庭教育的水平,早就超出中國絕大多數家庭所能負擔的水平了。

從財力上講,看看這些活動和租用的場地,能組織或參與這樣一場家長聚會的家庭,早就超過一般的小康家庭了吧。

從這些家長的角度看,拋開什麼知識水平、眼光視界這些東西不說,光說他們對家庭教育的態度來講,也早就超出中國絕大多數的家長了吧。

最後,最恐怖的一件事情,我估計也是題主最害怕的一件事:這些孩子對家庭的安排完全沒有反抗之心,而且他們自身的人生規劃和家庭的教育完全走在一條軌道上(且不論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旁友,你知道這最後一條意味著啥?這意味假如沒有不可抗力,這些家庭的孩子最後全都會成為這個社會的精英,延續這個家庭的榮耀和輝煌。

對於那位做出回答的匿名用戶,我要強調的是我完全沒有批評之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價值觀念或成長路徑,作為一個右狗我可能還會選擇向你的家庭致敬。但我需要提醒你的是,你生活的圈子還不夠大,你完全沒有意識到你所處的階層在中國是多麼的特殊。因此你沒有理解題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

我見證了許多同學的出國經歷,以我身邊人的經歷來看,且不說出國這件事,可以說只要孩子想通過自身努力進入更高的層次,大多數家庭都是成心想拖孩子後腿的,理由也很多:沒錢、覺得沒必要、年紀大了希望孩子陪在身邊、怕孩子出門危險出事……像那篇博客文章中的家庭那樣,既能夠對孩子付出絕對多的資源、又能秉持相對理性的教育方法的家庭,在中國簡直是萬中選一。

說白了題主提這個問題的心情,大致上類似於我們看到了別人開蘭博基尼時(不管我們有沒有買這個車的能力)發出的疑問:有必要開這麼好的車嗎?

而匿名用戶所擺出的態度,已經很好地詮釋了題主的疑問:在這些家長和學生看來,做到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任何超乎常人的努力和能力,只是普通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而已。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上,我並不認為這件事情有什麼值得特別看待之處,隨著你閱歷的增長,你見識到的、超過自己所能想像範圍之外的事情會更多。反過來說你很幸運,你見證了這樣一批註定成為社會精英的人的成長,這件事情應該能很好地激勵你,讓你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就我自己來說,我也要感謝題主和匿名用戶,你們真的讓我長見識了。


我的觀點估計也是不成熟的_(:3」∠)_

剛剛才從五大回來沒幾天,覺得有評論里的有些觀點還是過於激動了一點orz 的確就實用性來說,家長聽了很多各種分享啊生活經驗啊什麼的,也認認真真地去做了筆記——然而去辛苦生活的是我們,去考試的是我們,最後不管怎麼說我們都得自己靠自己,自己作出決定,家長也最多只是提出建議以及一直支持。對於他們來說,我們了解的東西已經漸漸地比他們多了。所以,如果他們只是想更多了解我們所學習生活的環境有何不可?如果像題主說的話這就是限制了,稍稍有些誇張了點……【家長如果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幹嘛也不安心吧。。

而且每個活動組織起來都很不容易,何況人這麼多,花銷也很大,組委會的成員大多數都是普通爸爸媽媽, 能拉到贊助什麼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上來一陣批判略嚴重了……本身這個活動也就是因為家長關心孩子才會有的,為什麼什麼事情都要往別的東西上扯呢。。。

對於我個人而言……和前面發言的某位(/▽\=)一樣 一起參加了暖場活動來著,當初讓我抽時間排練還有些抵觸情緒,後來覺得大家在一起排練的日子還是很歡樂的。在揚州的幾天我們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了【重點好像全在這了www】包括和瘋子一樣上去唱歌什麼的。。還有家庭和家庭之間通過這次一起出來也有了很強的bonding,有種大家庭的感覺【quoted from my mom】

本來就沒有那麼嚴肅和緊張,大家開開心心的也挺好


可能分享是由頭,相親大會才是本質。

從公園擺塊牌到租場地有主題不得不說是時代在進步。


secondary第一次知道這個論壇開始,就覺得有點像邪教,沒想到現在都發展的這麼壯大了。資源經驗分享我覺得都還挺好的,就跟新加坡這邊偶爾有學長學姐介紹O Alvl SEP經驗一樣,倒是那個非誠勿擾的版塊太嚇人了......幸好我這屆的同學和家長也都不熱衷於這個,倒是聽說下一屆一些學弟學妹家長玩的很起勁。

題外話:題主博客鏈接的照片里倒是看到了幾個認識的人lol


這能被邀請。謝德克邀。

一定要理性看問題啊。

就這個問題來看吧,題目問家長集體聯誼現象。大部分答案主要還是集中在寶貝在獅城這樣的大型活動,其實同一城市內聚會也算的。

我們來的地方就是九江,我們這屆家長每周打打球,同學們打打桌游啥的。這樣子的聚會,我放假回家的時候是每周都嚮往的,因為自己本身也比較宅能出去的也就這一天。這樣的聚會我覺得是良性的,因為本身沒什麼壓力,題主說的攀比現象肯定有,但最主要的因為人少(十幾個人),人際關係更容易被維護。

然後既然大家都在,那就說回到這個大型聚會吧。我前幾天才參加了,直觀感受和題主是非常相似的。

我參加過第一屆,我第一屆的時候上台表了演,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那時候,只有我周圍的那些同學和學弟學妹,家長們也都見過一些,還有一些外省的同學來,還是十分融洽的。

到今日,因為人數的增長,導致整個活動的靈活性越來越差。300多個人的龐大團體,幹啥都不利索嘛。所以例如自我介紹這種東西。。我覺得可以省略了,因為參與的家長們並不是互相都是認識,那麼多人一個個介紹過來,不說學生早就失去興趣,家長也會的(問過一些家長,大多是潛水的)。

所以就看待下題主的考慮吧,題主覺得自己的努力與家長沒太大關係,所以很顯然對於這種家長集體式活動也認為是無用功,也有答案認為這是家長在滿足自己的社交需要。

我覺得這些,說到底,其實都對。根本原因是家長想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吧。

我們這批人,走的路家長不可能親身走過,我們考o lvl,a lvl和中考高考完全不一樣,我們複習的方法和國內複習方法也不一樣。所以家長能給予我們的幫助,只有心理上的,還有生活中的。學習上的東西,的確多是我們摸索的。所以題主的那種感覺是很正常的。

可能會有人提到家長的學習上的建議,這個我個人來說我是不聽的因為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做出更好的選擇,這個主要看學生是怎樣的性格,平常比較尊重父母意見的話肯定還是會父母意見的。然而這和題主的想法並不矛盾吧。

然後說下是否是無用功的問題。具體的分享會,完全無用肯定是錯的。但我認為效率上來說比某學姐學長寫博客介紹效率要高,因為畢竟面對面而且有問答環節,但跟單獨問自己學長學姐的效率肯定是不如的。還是那個問題,家長的信息來源很有限其實,若想積極有效率的參與,就得信息分享。對於這方面的事情我覺得學生如果認為在交流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是值得花時間的,那就是值得的。我相信題主肯定覺得不值得,其實我也覺得不值得。這是主觀上的看法嘛,其實不用太計較。我倒是覺得安排幾個人的討論比較有針對性和有效率一點。

家長的社交需要是存在的,這是滿足需要的一種方式沒錯。但我不信家長就真的沒其他活動了,在家長看來,大量投入時間精力的行為,是參與到孩子生活的一種方式。並不一定是自己孩子,但這不會讓他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被排除在外。當然你說家長之間的攀比心啊啥的那種肯定有,但是我覺得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早晨起來腦子不太清醒,加上語文只有初中畢業水平就湊合。。對吧。

最後我想說一句,其實我們這些人,沒考上過高中,沒高考過,在新加坡從根源上還是屬於外來者。跟國內同學的關係不免越來越淡(我說整體來說),感覺還是十分尷尬的一個位置啊,所以同為sm1,多互相理解下,不同人三觀不一樣,答案也不一樣。都看看自己心中有自己的答案就好。

我的答案,有人說過了其實。。

怎麼看待?他們開心就好嘛。

補一句,我們也開心就好。去的話開心就去,不開心就不去了。世界上其實本沒那麼多麻煩不是。


昨晚比較遲,思維比較混亂,睡覺的時候整理了一下思路,這新的一版就算是寫給自己看的吧(雖然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一個贊也沒有)

--------------------------------------------------------------------------------------------------------------------------------------

對於題主的問題,作為一個「寶貝在獅城」活躍成員的兒子,我是這麼看的:

1、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家長參與聯誼群及其活動對我們有沒有害處。我認為家長參與這方面的活動,對我們的害處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反正家長的意見與信息我們可以愛聽就聽不聽拉倒,沒人來強迫你接受你家長從聯誼會上得到的信息與思想。有人覺得這種像五大一樣的聯誼會是一種無聊的作秀@AssylumElinzbern,那你完全可以不參加呀,但是你要想阻止你爸媽參加那就沒道理了。你覺得學長們分享的都是垃圾那你完全可以閉起耳朵不聽或自己回賓館學習去,以一種嘲笑諷刺的口吻來分析和看待這次活動是對此次活動組織者極大地不尊重,畢竟他們組織活動都是公益性質的,耗費了很多時間與精力,作為一個參與者對他們報以感謝才是應當的。

2、然後我們在看一看我們的家長聯誼群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 首先從大的方面,從責任和義務的角度講。家長參與聯誼會一般是為了想更多地幫助我們,給我們搜集更多地信息與學習經驗,以期我們能在坡上過得更好。作為孩子在新加坡的家長們我想他們對我們的關心、擔心與焦慮肯定要勝於孩子在國內的家長,因為他們的孩子也就是我們現在生活在了一個他們完全不懂的異鄉,他們急迫地想幫到我們卻有一些無能為力,於是聯誼群就成了他們交流信息、得到經驗以期給他們在國外的孩子一份微薄的幫助的平台。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我們做孩子的如果再以一種消極、抵觸的心理對待家長們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有點恩將仇報的意思呢?我覺得先不說怎樣付諸行動,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家長們的這種行為是必須的。說難聽的,就是純是演戲也得演給家長看。
  • 然後我再談談家長們的抱團取暖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實際利益。首先家長聯誼會給我們創造了一個交友的平台,讓我們可以交到更多的同是SM系列的朋友。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門在外總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大家有個照應對誰都有好處。然後就這次五大來說,某些同學把他比喻成傳銷。。。這我也真是沒有辦法。。。但就我的經驗來說,學長們介紹的經驗真的都是他們認真準備過的,並且他們憑藉這些經驗也得到了很不錯的成績,這對我們有志於通過SM計劃打拚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有志青年「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循著學長們的腳步我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朝著正確的方向走我們可以更快、更穩地走好人生的下一步。同時,反正假期也沒事幹,和大家一起鬧一鬧玩一玩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是吧。。。

總結一下:對於家長們」抱團取暖「的行為,我認為題主應該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抱著」我能得到什麼「」我能學到什麼「」我能交到多少朋友「而不是」誒呀爸媽又在無聊了「」誒呀又開始作秀了「的消極心態去對付,對於有用的信息和建議積極吸收,如果覺得沒用就當耳邊風吹過裝模作樣答應幾聲(其實也可以嘗試和父母溝通一下,相信家長們應該能理解的)這樣充實了自己,高興了家人。最後祝所有在新加坡苦讀奮鬥的學子們都能學業有成,藉助SM系列的計划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巔峰。

--------------------------------------------------------------------------------------------------------------------------------------------


SM1。不才曾受邀在「三大」發表演講,介紹A考經驗。竊以為這種活動本身的意義是加強SM1學生之間的熟絡度,互相介紹經驗,但活動往往偏離了原目的。學生之間的社交,往往都在學校自然發生。刻意的社交,和相親有什麼區別?

像介紹經驗這種事情,竊以為作用也不大。經驗都是自己的,非是可以傳授的。有些路,你走過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這種傳授,更大的意義是在於抹平一些信息不對稱,讓大家有更更加平等的機會。然而同樣的,如今網路如此發達,學生之間交流如此頻繁,信息不均等的現象很少了。這種活動的意義也被削弱了。

所以最終,最主要的就是家長之間的交流。我們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子女在外,家長在家總得有個寄託。各個有相同經歷的家長湊在一起,聊聊孩子,心裡也有個慰借。也可以知道一些孩子不願意與家長溝通的心事。

父母不容易。雖然我也對這種活動不感冒,但這種為了父母開心的活動,它的存在還是很有意義的。


父母也是會寂寞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