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腦里CPU的工作溫度要限制在90攝氏度(左右)以下?
01-22
在CPU生產過程中,經歷過更為嚴苛的高溫考驗,在出廠測試時有的步驟也是在高溫下進行測試的,那為什麼實際使用時要把溫度上限設置為90攝氏度(左右)以下呢?
另:如果是從晶體管的角度考慮,低溫和高溫對晶體管的影響都不小,但是在某些極端超頻的環境中,發燒友使用液氮作為冷卻劑,在零下90度的環境進行工作。零下90度尚可,為什麼零上90度就down了呢?
別的有人答了,科普一下高溫為啥更危險吧。
半導體中載流子遵循費米-狄拉克分布(圖片from wiki)
很明顯,溫度越高高能載流子的數量越多,高能載流子在電場驅動下發生雪崩擊穿的概率也越大。一旦晶體管被擊穿短路,就會大量發熱,溫度進一步上升導致更多管子被擊穿,連鎖反應的結果就是把整個晶元都燒糊報廢了……其他閾值啊遷移率啊也會變化,一般來講溫度升高遷移率下降,會導致晶元速度變慢,有可能使晶元無法正常工作在標定頻率下(timing變得糟糕,錯誤率上升)。這是為什麼超頻愛好者會冷卻到超低溫——因為這樣速度更快。但是這些相對於整個晶元報廢顯然是小問題了。。。
第一,消費累電子產品本身要求就是-40℃到+90℃的樣子。沒有哪個廠家吃飽了沒事幹去支持更高的溫度。更高的溫度帶來的時序問題越多,研發成本也更高。第二,如果廠家的目標是90℃,那麼測試溫度就是90℃,通過的就是良品,沒通過就是廢品。你所說的更嚴苛的測試根本不存在。你以為廠家會在產品通過100℃測試的時候會只標90℃嗎?傻逼才會這麼干。而且測試是有損壞的,測試的溫度越高,產品損壞就越嚴重,良品率就越低,沒人這麼無聊超標準測試。測試也是需要成本的,成本以秒計算。一個產品只會測試一次。第三,你在更高溫度下能用,那是僥倖。因為廠家的出廠測試就是90℃,100℃興許能用,但是不保證能用。一時沒出問題,不代表多用幾個月沒問題。第四,高溫和低溫不是等價的,高溫更容易出問題。太基礎,不解釋。
更高的溫度範圍,帶來更多問題:時序收斂、面積增大、功耗增加、溫循複雜、器件可靠性複雜、良率受影響等等。軍用範圍要大些,貴,不僅僅因為量少,成本顯而易見的。
除了上面的答案,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過高的溫度會讓焊接材料變軟或者融化,PCB也會融化。
半導體為什麼能導電,是因為進行了摻雜,純凈的半導體在常溫下不導電。
正常工作的半導體晶元,靠的是雜質電離的載流子導電。如果溫度很高,就會使得本徵激發的載流子濃度發生很大變化,甚至超過雜質電離出來的濃度,使得晶元被擊穿。至於原理,就和能級有關。而製造過程中晶元並不通電。
本徵激發的載流子和溫度有很大關係。半導體的工作條件就是本徵載流子遠小於雜質電離的載流子,所以有一定的工作溫度限制。如果燒壞不算質量問題的話我覺得他們還是很願意標高一點的
推薦閱讀:
※AMD和英特爾現在的CPU工藝都是14nm應該不是同等級的吧?
※cpu製作時都是一樣的,完美的做I7,一般的做I5,有點次的做I3,這是真的嗎?
※至強E5大概能媲美酷睿i幾?
※蘋果A10處理器那麼強,怎麼Macbook還在用Intel?
※如何評價Intel即將在2017年底推出的Coffee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