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己的系統思維?有哪些書可以可以推薦?
自己做事總是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也不知道怎麼改進,求大家支招
這裡推薦一個作者:Gerald M.Weinberg
搞軟體工程的童鞋們可能對這位大大比較熟悉,他寫過一些很著名的專業書籍如:系統化思維導論,成為技術領導者 等等。
嚴肅的他還寫過一本面向非專業大眾的系統思維暢銷書:
你的燈亮著嗎? (這本書我總在給別人推薦,這裡主推這本作為系統思維入門讀物)如果想從事諮詢工作,這位大大的諮詢的奧秘 也非常值得一讀。
產品經理(尤其是做大型商業軟體的)強裂推薦探索需求。他的其它書單:Gerald M.Weinberg
【其它書籍】
金字塔原理麥肯錫經典關於如何系統思維寫作的書。思考的技術
高級雞湯廚子大前研一教你如何系統的思考。系統思考
這本書寫得比較重,看著有點累,但全是乾貨。@waterwu 補充:系統之美
附:
哪些書讓你覺得真正跳出了思維框架,觀點新穎深刻,對你造成了影響? ————————————————————進化論 - 知乎專欄微信:hibetterme光偷偷收藏不點贊不太好吧。所謂真正的學習高手,他一定自我意識非常非常強大,能夠不斷去自我實現的人。這樣的人通過系統思維給自己構建80%的秩序和20%的混亂,這樣一個學習系統是幫助我們去創造,幫助我們去自我實現,幫助我們找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所以,真正的學習高手,是有系統思維的人。如果我們想真正做到自我實現,你需要的不是目標管理,而是系統思維。
先推薦兩本關於系統思維非常非常好的書。(下面會分別具體介紹)
- 《用系統來工作》(Work the System)
- 《原則》(Principles)(作者Ray Dalio是華爾街的怪胎卻又是超級大神,也是蘋果公司的大股東 )
##系統思維 vs 目標管理,兩者究竟有何區別?
首先,什麼叫目標管理?
實際上就是圍繞個人的,特別明確的,清楚定義的量化的目標,比如學習的時候,你可以說我這個月想學什麼東西,想學CPA、想學編程、想學英語、想學畫畫。然後,你對這個目標進行分解,自己像打卡一樣按部就班的去做。
目標管理,從原則層面來講,首先我們做人不是一個又一個接著去完成各種目標。像剛剛那種讀書的目標,你可能會覺得確實很有幫助。但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一直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人生永遠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感覺人就是在進行機械的長跑,很難有動力不斷堅持。
用這種方式,你會用到一個具體的技術或方法,但是缺乏一個整體、系統性的認識。
但系統思維有何不同?
從系統性思維看的話,我會認為學習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它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完整的閉環,需要你從信息收集環節再到知識加工整理,再到建立個人體系內化,創造性的應用解決具體的問題。除了方法這一塊,還包括個人自我管理,怎麼樣去克服拖延和懈怠的情緒,怎麼樣在碎片時間進行高效的學習。
所以,你構建一個學習系統的話,它是要比目標管理要更加的全面,要考慮地更多。目標管理對內沒有辦法解決人性極度複雜的問題,例如我確實現在就是有時間,但是我確實就是特別想娛樂、想放鬆,就是學不下去。這怎麼辦?而學習系統就可以包容人性的複雜情緒。
比如,學習系統肯定得考慮到人想去拖延懈怠的時候,怎麼樣去克服自己的拖延懈怠。它能夠提供具體落地的可解決的方法。例如小能熊(我的創業項目)three things系統,通過一系列底層的心理學原理給自己建立的監督機制,給自己用番茄的方法(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十分有節奏的高效學習/工作方法,在使用番茄的25分鐘內避免一切娛樂,集中一切精神)去給自己設置規則,每天給自己立flag。
總之,這種方法可以包容人性的拖延、懈怠的本能,同時能夠去幫助人克服自己,走出舒適區。
所以,
簡單來說目標管理就是一個演算法,if... then… 如果… 那麼… 它就是一個APP,是一個演算法,它不斷用各種KPI、用各種指標、各種數據量化的方式來考核你,讓你不斷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但是你最終還是會疲乏,還是會累,但你最終總會發現他落地實踐的效果沒那麼好。
但當你去構建一個學習系統的時候,它就像蘋果手機裡面的一個最底層的那個IOS系統一樣,它是非常非常強大非常有包容性的、非常穩固的。它針對任何一個特定的需求都有特彆強大的一個應用性的APP來幫助它解決問題。
##什麼是系統?
什麼是系統?遵循費曼的原則,我不講枯燥、沒用的定義和道理,就舉兩個例子。
這裡推薦一本書,叫《用系統來工作》(work the system)。
作者卡彭特本來大學輟學、混沌頹廢、陷入艱難絕望當中無法自拔,後來,他的自我救贖,只因為他做好了最重要的1件事:
設計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統。
他成功創業,辦了個自己的電信公司,並且在眾多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他看來:
- 宇宙、大自然、飛機、公司、人體、大腦,都是精妙的機器,是精確度高達99.9%的系統
- 所有系統中,其實包含無數個子系統
- 但要這所有的子系統有效運轉,服務於主系統(也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必不可少的就是設計一套系統。
我們必須成為自己人生項目的總工程師,要設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戰略目標、基本原則、工作流程。既然工作、個人生活、健康、人際關係,這一切皆是系統,那麼我們必須為之精心設計,使其有效運轉,從而有條不紊地駕駛這艘生命之船抵達我們的理想目的地。
##Ray Dalio的系統思維
Ray Dalio其實是橋水資本(Bridge Waters)的創始人,這個私募基金管理上千億美元資產,還是蘋果公司的大股東。
Dalio特立獨行,在華爾街被視為怪胎。他寫過一本書,叫《原則》(Principles)。書裡面,就是就講他在各個的做人做事原則,待人待物、公司管理、投資等等,所有方面的原則。
在他看來:
- 一切都是機器。(Everything Is A Machine)
- 人也是一個機器。
他設計了一個自我機器,「兩我」系統,來規劃、衡量、管理自己。
你是不是也了解過很多時間管理、目標管理、戰勝拖延症的方法和技巧,最終效果卻不理想?在他看來,人性是懶惰的,是逃避改變的,很難直面自己的真實情況,害怕走出舒適區。
拖延久治不愈?因為我們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在「自我監督」,「自我管理」,這樣的管理是不科學的。所有這些拖延和執行力不夠,都是因為你在自我訓練的長跑中,一直以來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自己給自己頒獎,需要自己懲罰自己。
如果說學習和自我提升就是大腦的健身鍛煉,那你自己,既是一個健身教練,又是一個辦了健身房年卡的會員。作為健身教練,你不專業;作為健康房年卡會員,人的本性懶惰。
- 為了改變這種必然低效的管理方式,他設計了包含兩個我的自我系統。
- 兩個我,「我一」是監督者,「我二」是執行者。
這就創造了一個和公司一樣、但是比公司管理更簡潔、更有效的自我管理機制,把個人行為,從過去的將執行者和監督者混為一談,將運動員和裁判混為一談,變成了一個有監督、有執行、有分工的情況。做好行為的量化和獎懲反饋機制,這對拖延症、對自我改變,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他如此看重「系統」,以至於,他把自己所有的理念做成了一套AI系統來管理自己的公司。公司所有員工的績效考核、晉陞提拔、甚至開除,全靠這個系統!這樣,他再找了一個人來輔助這個AI管理運營公司,自己就辭職不做CEO了。
所以,
Ray Dalio,給我創業項目的貢獻,就是關於自我管理的全新視角,關於「系統」高屋建瓴的認知。作為我們小能熊(我的創業項目)的四大學神之一,他跟像費曼、查理·芒格和Elon Musk這三個人的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才真正構成一套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小能熊學習OS,我的創業項目內容之一)。
這個學習系統搭建起來之後,它幫助你建立一套完整的從輸入到輸出的一個閉環。它一直運轉,隨時迭代,可以像App Store裝App一樣,有效根據現實環境和現實問題來延展,獲得解決現實生活中現實問題的個人能力。
##用這個系統,會有什麼好處?
有了這樣一個系統,你就可以培養出專業、效率和秩序。
當你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無時無刻不在運轉,你的努力,更豐富成效。甚至可以抓住靈感火花,納入自己全面而紮實的個人知識體系和輸出流程,形成實實在在的個人作品。
##用好「系統思維」,寫作可以非常快,且不怕沒靈感、沒素材
比如,我今天工作累了,休息的時候翻翻書,我看到書裡面有一個觀點特別有意思,我過去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的觀點,各有特色,這種觀點的碰撞,往往是靈感火花迸射的時刻。
如何抓住靈感火花,變成具體的知識產出?
第一步,
- 我打開自己的個人知識庫、外腦、私人Google(管你怎麼稱呼,其實官方名字叫Evernote)。我的Evernote裡面有9000+筆記,都是我過去8年一篇篇積累下來的。作為我唯一的知識管理工具,這些高質量信息完成了從收集、加工整理、梳理體系一直到知識內化、輸出的「學習閉環」,也留下了一個可檢索、可迭代、可快速調用的私人Google。
第二步,
- 我在Evernote中輸入關鍵詞,與此相關的我過去收集、整理、輸出過的內容立刻展現在我的面前,包括收集並費曼過的微信乾貨、讀過的書籍全文、書摘和讀後感、發過的朋友圈微博Twitter和Pinterest、手截屏收藏的內容、自己寫的思考片段、寫過的知乎回答和公眾號文章、整理過的課程文字稿,等等等等。
是的,我的大腦是可搜索的。我會快速回顧過去的內容,站在過去學習思考的基礎上,和作者更深入對話。讀書就是思想的碰撞,是和作者對話。打開印象筆記就是在自己過去的努力上迭代,更進一步。然後,我就要開始一篇文章了。
第三步,
- 我打開XMind這個思維導圖軟體,使用我自己設計的主題樣式和思考框架(小能熊費曼模型),5分鐘時間搭建了一篇文章的骨架。有Why(場景引入,你為什麼要聽我說),有What(我說的是什麼,明確概念和主題,一句話總結自己的觀點),有How(我認為要怎麼做),有How Good(做了之後效果有多好)
第四步,
- 我打開了「錄音寶」,對著這個XMind文件,口述文章,講了10分鐘。「錄音寶」是科大訊飛出品的語音轉文字工具,對我這種普通話很渣的人,竟然識別效果也不錯。我把錄音和轉好的文字稿發給小助手,進行下一輪校對。
第五步,
- 我會打開Forest做番茄,這篇文章屬於我今天「3 things」中的一項,計劃投入4個番茄。我用小能熊(我的創業項目)3 things系統來管理任務執行,每完成一個番茄叉掉一個框。
最後一步,也是最終補充細節的一步,
- 用OmniOutliner搭框架(直接在XMind的文章思考框架上精簡),每一段都是費曼技巧,用Markdown語法來寫作。
另外,為了保證寫作環境的純凈,我用簡潔到一塵不染的iA Writer來寫每一個段落。
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修飾,要加入案例,加入數據、他人觀點、故事等素材,要精鍊語言。如何快速而準確地引用這些素材?這又得靠Evernote這個外腦加上脖子上的這個內腦了。
關於文章後期和排版,整個團隊的圖片素材都用Eagle管理(每個人都付費,不便宜),在Google Drive裡面同步。
並且,所有圖片素材,都用Keynote製作,由於已經整理好了模板,幾秒鐘就做出我想要的圖片。
用自動上傳工具iPic+七牛雲圖床,實現圖片一鍵上傳,以Markdown語法的形式粘貼為圖片鏈接。有了圖床工具,按兩個快捷鍵就得到一個微信公眾號里直接能用的圖片鏈接。
最後的排版,是@阿禪分享給我的一套Python腳本,一鍵自動完成,粘貼到公眾號後台或知乎上。
用系統思維的方式,寫作變成一個極其系統的流程,一環緊扣一環,就像生產線上的產品,只要確定做好了每一步,就保證了文章整體的質量,就像打造一個精密的系統一樣。
用系統的好處是什麼呢?既保證我了可以迅速寫出一篇高質量的乾貨文章,又讓我不再害怕以後寫文章沒素材、沒靈感(因為我擁有了一台龐大且精密的系統,但要成功構建這個系統,就必須不斷錘鍊自己的「系統思維」,不斷打磨每個流程,使系統的操作變得越來越高效且順暢)
而且,用系統思維的好處可不止寫作這一件事。
很多工作流程都可以用「系統思維」來打造成生產力爆表的流水線。所以,只有用「系統思維」這種底層的思維方式,才能獲取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動力,而不是像目標管理那樣,一旦一個目標達成,靈感和動力就會隨時枯竭。
更多的例子,可以看我之前的這個回答,哪些思維方式是你刻意訓練過的?- Serious Howie的回答
必須是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鍊》
這作者來頭挺大,然後還跑來中國跟南懷瑾取經。
我發現好多人推薦書都是自己都沒看過就給人羅列一大堆,點贊的小白還挺多。不動筆墨不讀書,想當年我還專門為這本書做了50多頁的ppt作為講義讀書分享,全是心血和精血!
想看么?挺晚的了今天,先點著贊,明天看大家意向把我精華貼上來!
========================================
更了更了每張圖都仔細品,尤其是我放的插圖,很有說明性,還有幾個曲線圖,一張圖你得花幾分鐘領會才行,不然看的快了等於沒看,先貼一小部分。
小半年不上知乎,發現這個回答多了不少贊,也有挺多朋友收藏了,謝謝大家的認可。最近半年恰好也在系統地進行思維訓練,今天中午特地找了2個小時空擋再補充更新下內容。
---------------------------------------
評論里有小夥伴問起《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這本書,謝謝 @蕭書恆 的補充,這本書是王世民編著,電子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貌似有不少看過的知友,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
系統思維方面推薦這本書《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我看過的對系統思維講述得最清楚的),與之相關的看過《批判性思維》(幫你重新認識眾多概念)、《金字塔原理》(吐槽下金字塔,MECE很好,但是完全按照明托的寫法去做,你會練到想死的。其實,按照咱們小學語文學的說明文的幾種格式練就行),《你的燈還亮著嗎》(佩服作者對問題本質的探究)。
一、 先說什麼是系統思維?
人類最底層的思維方式其實只有4種:發散思維、水平思維、收斂思維和系統思維。其它各種什麼互聯網思維、營銷思維、產品思維等,其實都是具體的策略方法而已,就如同36計一樣。
第一種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天馬行空,四處發散的一種思維模式,你胡思亂想時的狀態基本就是發散思維。所謂思維導圖、創新思維、發散聯想等等都屬於發散思維。
第二種水平思維,是指從多個方面看待同一個事物的思維方式,一件事情,我們既要看到好的地方,又要看到不好的地方,這就是水平思維的一種典型方式。6頂思考帽、批判性思維、逆向思考等等其實都屬於水平思維。
第三種收斂思維,是一種類似漩渦,將四周零散的點聚焦的思維方式,歸納和演繹是收斂思考僅有的兩種思考方式。提及比較多的金字塔原理、結構化思維等等就屬於收斂思維。
第四種是系統思維。前3種思維都有挺大的使用局限,而系統思維以系統論為基礎,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掌握的最高級思維模式,也是我們最值得花時間去掌握的。真正掌握系統思維後,你可以輕鬆地看到問題的本質、更有效率地完成手上的工作、也更容易思考清楚。
系統思維是將認識對象作為系統來思考的,框架是對系統的一種簡化。在一定範圍內,用框架代替系統作為思考對象,既能發揮系統思維的優點,又大大降低了思考難度。《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自認為是對系統思維講述得最清楚的一本書)這本書上這麼說:簡化後的系統思維,就是通過選擇、改善或構建「框架」,從而更快速、全面、深入地系統思考問題。
所以,「如何培養自己的系統思維」,在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換成「如何更好地運用框架」?
那麼,框架是怎麼形成的呢?
二、 如何構建框架?
(1) 積累經典框架,用別人的。其實這就是自上而下地選擇框架。
人類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針對萬事萬物的系統積累了豐富的認知框架(各種理論模型、思考工具),例如用於宏觀環境分析的PEST模型、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的杜邦分析法、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等。
雖然,受限於客觀環境和人類發展水平的限制,任何的理論模型都有其一定的局限和應用前提。即便如此,站在巨人的肩膀基於已有框架進行改善大多數時候都好於重新發明車輪。
所以,自上而下地選擇框架,最重要的是日常多積累框架。
(2) 自力更生,自己構建框架。其實這就是自下而上地構建框架。
構建框架的要求就是滿足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所以,培養系統思維需要做的是在分析問題中刻意保持MECE的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選用已有的經典框架會越快越好,但事實是每個框架都會有應用邊界,所以在運用框架前首先對自己問題進行界定,並且了解清楚框架的應用範疇,進行有效的匹配。
三、 培養系統思維的幾個小技巧
個人做得較多的是閱讀畫框架。不建議全部嘗試,選擇某一項堅持下去就行。
1、閱讀一本書,構建閱讀框架(用思維導圖,建議分級3層)
人在閱讀總結中心思想時通常有兩種模式:一是尋找關鍵句,二是檢視閱讀完後進行自我總結,你可以對號入座下自己是哪種模式。
系統思維力相對較弱的人,往往會忽略大局,陷入細節中,而通過給自己限定時間(建議1小時內)來閱讀, 把握主次,構建一本20萬字的書籍的框架,能夠鍛煉你的總結歸納能力,加強全局觀。(我本人是在如此閱讀30本書後,才有感覺的)。
有知友問為什麼分3層,其實因為我個人在練習中發現,做到2層MECE就可以了,第3層就可以畫知識點了。
2、寫作,方法論相關
放棄一切「我有一個故事」的寫作方式,雞湯文只適用於不能有效管理自己情緒的人低落時打雞血,它以偏概全的文風對於思維力的提升不會有絲毫幫助。
針對方法類的寫作:首先你得確定主題,其次根據主題構建系統框架(符合MECE),最後再逐個分解。主題:框架:內容的寫作時間分配建議是1:2:2。
3、在知乎回答問題
每天回答一個問題,必須按照系統思維的角度分析。如果對於問題實在沒有想法,翻看高贊回答提煉總結也行。比如今天的修訂回答,用的是「what-how-how to"的結構。
練習小技巧:5Why分析法,經過連續5個why的發問之後,99%所有的非哲學問題都會回歸本質,在思維訓練的初期這是非常好處的入門技巧。之前碰到知乎問題,雖然只有一個關注人,但依然回答了,善良如我,(哈哈哈哈):5why 該怎麼正確問 怎麼正確回答?
寫在最後:大量閱讀只能提升自己的思維認知,而我們大多數人除了研究人員外,訓練任何思維模式最終無非是體現在解決問題上,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實戰訓練為主。
一、破題:系統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結構自己的行為模式,繼而為改變提出解決方案
「做事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這是一個對個人行為模式的描述,但是這個描述是模糊的。
我們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行為模式的認識都處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之上,換言之,自我意識極低。
舉個例子,很多人刷朋友圈的次數太多已經影響了工作效率,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模式不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我的答案是,因為我們的世界觀是局部的、靜態的、線性的,這樣一個低級的世界觀讓我們無法解構自己的行為模式,但是系統思維的世界觀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繼而通過對系統槓桿作用點的影響,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二、系統的基本模式與[轉移負擔模式]
系統思維的實踐方法是使用[系統的基本模式]以解構問題。
了解系統論的朋友都知道,系統的基本模式有十二個,所有的模式都是由三個基本元素構成:正反饋:加速成長或衰減,可以理解為我們通常所說的[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
負反饋:穩定於目標或限制條件,可以理解為[平衡狀態]延遲:行為和行為效果在時間上的分離聽起來極玄,我們不妨使用上面朋友圈的例子來實踐一下系統思維的厲害。
[刷社交網路引起的拖延症]這個行為模式,可以使用一個典型的系統基本模式來模擬,那就是[轉移負擔]模式。
[轉移負擔]模式:使用短期緩解辦法,造成對緩解辦法的依賴,導致開發根本解決辦法能力的萎縮。
如圖(摘自答主筆記本),轉移負擔模式由一個[負反饋]和一個[帶有延遲的負反饋]構成。假如我犯了「社交拖延症」,我的典型情景是這樣的:我靠,還有N篇文獻要讀,N本書要複習,下周二就要交論文上考場了,這樣不行啊(現狀)。按道理說我應該專心讀文獻、複習(根本解決辦法),但是一想,就算我老老實實這麼干,離論文寫完,複習完畢還得要一周時間(根本解決辦法的延遲),這也解決不了我這內心莫名的焦慮感啊,已經煩的不行了靠,算了,拿起手機,刷一下朋友圈吧(癥狀緩解法),看到周圍同學各種哀嚎遍地好開心!但是更沒有複習的心情了。。而且一旦焦慮就像刷朋友圈,手機屏幕已經被磨薄了。。。(副作用)
轉移負擔模式的三種副作用:
事實上這個模式可以用來模擬所有跟[「上癮」相關的行為模式],比如藥物依賴,酗酒、吸煙以及其他種類的拖延症(比如答主複習的時候就喜歡吃甜食==)。朋友圈的例子里,就是我上了複習時刷朋友圈的癮。
如果緩解辦法是外部介入的話,這個模式就可以模擬各種[負擔轉移至介入者的行為模式],比如企業依賴諮詢公司和危機公關,經濟依賴政府投資,中學生以來各種家教。朋友圈的例子里,負擔轉移給了手機屏幕——被磨薄了==
[轉移負擔]模式的另外一種變形叫做[目標侵蝕],這種情形下的行為模式依賴的緩解措施是[降低期望和要求],它的副作用是——平庸。目標侵蝕是成功者最終淪為平庸之人的故事原型,他們慢慢地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以至於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輝煌。 朋友圈的例子里這個副作用就是論文沒有按時完成,或者保質保量完成。而我想說的是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答主曾經在大學裡輔修一個叫做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的會計認證課程,聽起來很高大上,當時學校設立了獎學金,在全球通考中拿到學科全球第一的同學有6000塊獎金,答主當時年幼無知血氣方剛,憑著一股要做牛逼的會計精英的雞血立志拿滿分(前兩門課程考試全部是選擇題,只有拿到滿分才可能拿到全球第一),期末的時候每天複習到凌晨兩三點,一直堅持了20多天。上考場的時候發現哈哈,感覺自己跟出題考官一個水平,每道題都知道為什麼這麼出,靠什麼東西,要注意什麼,兩門考試的卷子都做了兩遍,細心檢查。但是,=。=,考試嘛,大家都懂得,總有那麼一兩道題是模模糊糊模稜兩可,那沒辦法,只能撞運氣,結果答主偏偏不走運,兩道題全蒙錯了。兩門考試,每門錯了一道題,一門98,一門96,欲哭無淚啊。於是答主要做牛逼會計精英的目標被嚴重打擊了,我再也不奢望什麼單科第一,其結果可想而知,我與這條牛逼的道路漸行漸遠,最終在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魔鬼項目的摧殘之下不堪重負,辭職了。。。
三、[刷社交網路引起的拖延症]的解決方案
有朋友在喊,答主你別廢話了,[刷社交網路引起的拖延症]的解決辦法在哪裡!?
打蛇要打七寸,系統模式幫助我們結構了行為模式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系統的槓桿作用點。那麼轉移負擔系統的槓桿作用點是什麼呢?
簡單,一方面[弱化緩解措施],另一方面[強化根本解決辦法]。[弱化緩解措施]
1. 不要放棄自己的願景/夢想/標準,學習利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產生的創造性張力,發展現實扭曲力場。
提倡,十分重要,需要踐行《第五項修鍊》中的「自我超越」的修鍊。
2. 操縱衝突(Conflict Manipulation),比如睡前喝一大桶水,逼迫自己早起。
不提倡,容易精神分裂。
3. 通過意志力戒除緩解措施。
不提倡,很少有人有強大的意志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具有槓桿效益,最後會由於對系統的無知而感到無力繼而放棄。
[強化根本解決辦法]
1.改變個人決策機制(改造內系統):
舉個例子——[減少根本解決辦法的延遲]。其實就是把終極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在這樣一個新系統中,我們不會這樣想:就算我老老實實這麼干,離論文寫完,複習完畢還得要一周時間(根本解決辦法的延遲)
而會變成:
這本書一共就是21章嘛,前7章都是廢話,後五章老師說了不考,只剩9章了嘛,我就先專心看三章,這樣三分之一都複習完了嘛,太棒了!迅速開始!
2.改變外部環境(改造外系統):
比如說成立學習小組啊,每天找個人一起去圖書館啊,最好還是女神啊。其實答主努力複習要拿獎學金的原因是想買相機啊。答主目前還在兼職做寫真攝影師,足以證明攝影對答主的吸引力巨大,這是極棒的外系統獎勵機制。3. 勤奮和投入,從理論到實踐,踐行深層學習環路。答主諢名「勤奮」。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本傑明·富蘭克林
4.保持耐心並不斷反思。
為什麼要保持耐心?因為系統有延遲效應。為什麼要不斷反思?因為要更新系統的邏輯,資源要花在具有槓桿效應的地方。四、系統的寵兒和棄嬰
轉移負擔系統的[終極的槓桿作用點]其實就是[防止目標侵蝕]。亞里士多德彷彿說過一句經常被引用的話:一個智者,他的目標不是追求幸福,而是盡其可能地避免不幸。但是這話說了跟廢話沒有太大差別。但是我們再進一步去分析就會發現,要想抑制對緩解癥狀辦法的依賴,不能只是運用意志力去「戒」(並未否定意志力之重要),而是要重新認識[現狀];要想[防止目標侵蝕],就要樹立[一個牢不可破的目標]並用一切去捍衛它。如果我們稍加比對,一定會發現,這才是所有人類傑出人物的根本特點。
其實道理我們都懂,難就難在我們沒有高度的自我意識,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沉浸在一個系統之中,更難使用自己的分析去解構這個系統,難上加難的是動用一起可以發動的資源,在槓桿作用點上精心改造一個系統。
有些人天生就是系統的寵兒,比起精子樂透的贏家,他們更加幸運,但是大眾不懂系統這回事,往往給他們加上天才的帽子。有些人聰明絕頂,自己設計一套成功的系統,自己成就自己。但是要知道,這兩類人並不是面目分明非此即彼的,他們可能是同一個人。這也許就是系統思維給我們的啟示和思考。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巴菲特那句話,不知諸位有何感想:
"Life is like a snowball — all you need is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
2015.06.27於北京
文中基礎材料來自《第五項修鍊》彼得·聖吉,結構化的知識框架來自答主的個人思考和讀書筆記。
另附演講稿:《系統思考——新青年的世界觀》,通過MIT Sloan Management Scholl的「啤酒遊戲」,闡釋系統思考的精神、理念和實踐。
若能略盡微力,我將如願以償。
保留一切權利,轉載聯繫作者。
-----------------分割線----------------
# 系統思考——新青年的世界觀
在快速迭代迅猛發展的當代社會,我們越來越感受到一點——傳統的企業管理和教育體系已經開始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傳統的管理方式是反人性、反自然的,它是線性思維(短期導向、數字導向、注重細節複雜性)、過度競爭、服從和威權式管理的結果。它帶來了經濟增長但是同時也造成了數倍於此的環境和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差距、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心理疾病和生活質量下降。
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時代,我們需要一場變革,我們需要建立更加智慧的學習型組織以應對以上的嚴峻問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 一、互聯網和創業時代的召喚: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是未來最具競爭性的組織形態,它們具有三種核心能力,任何一個組織都可以通過五項修鍊獲得這三種核心能力。
理解複雜事物的能力(Understand Complexity)——系統思考
激發個人和集體熱情的能力(Arouse Aspiration)——自我超越/共同願景開展反思性交流的能力(Reflective Communication)——心智模式/團隊學習以上三種能力已經成為在互聯網時代個人或組織獲得成功的取勝之匙,我們在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實例。在工業社會,一個人只需要了解自己專業領域之內的知識,但是作為一個創業者,這遠遠不夠。如果不具備理解整套商業模式(包括市場、產品、設計、銷售、定價、物流、生產、人力資源、公關、融資等要素)的能力,他何以生存?如果一個創業者,不具備激發個人和集體熱情的能力,他如何應對巨大的個人生活壓力和團隊士氣的問題?如果一個創業者,不具備開展反思性交流的能力,那麼他將會是最後一個知道自己的公司將要倒閉的人。
未來的社會,社會分工的細分程度已經超越了大企業的邊界,我們人人都是創業者。每一個人都必須為此做好準備。未來的社會,跨界交流、整合價值鏈的問題將會是年輕人的舞台,它需要一種創新,使得社會、經濟、生態系統都能保持健康活力。這是前所未有的問題,需要學習型組織來完成這樣的任務。
## 二、線性的世界觀:大膽的預言
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鍊,每一種修鍊都有相應的精神、理念和實踐方法,是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是理解複雜事物的能力,也即系統思考的修鍊。
擁有智慧的世界觀才能做出智慧的選擇。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世界之中,不過我們有時忽略了這一點。通過「啤酒遊戲」我們可以認清世界複雜性的事實,也可以看到生活在這個複雜世界中的我們並不像我們自己想像中那麼「明智」。
傳統的管理和教育體系之下,我們的行為模式和語言特徵:
1. 「一個人要忠於職守」2. 「敵人在外部/一定要有人為此負責」3. 「我們需要掌控一切」4. 「就事論事」5. 「微量盲區」6. 「吃一塹長一智」7. 「成功源自英明的領導」我在此大膽預言,這一套陳舊的理念將會影響到每個人在「啤酒遊戲」中的行為表現。我們下面開始玩「啤酒遊戲」,遊戲結束之後,我們再回頭來分析傳統的線性世界觀如何阻礙了我們的學習實踐。
## 三、**啤酒遊戲**——經過簡化的「生產-分銷系統」
### 3.1 遊戲分組:
(img)1. 遊戲以小組為單位。2. 、每個小組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零售商、批發商、分銷商、生產廠家。3. 每個環節由一到兩名同學扮演。### 3.2 遊戲規則:
1. 一個一角硬幣代表一箱啤酒,白色卡片上的數字代表訂單或客戶需求。
2. 時間以周為單位,每周下游單位向上游單位發出訂單,上游單位向下游單位交付貨物。
3. 訂單處理延遲/交貨時間延遲=4周。
4. 存貨成本=¥0.50/箱/周5. 缺貨成本=¥1.00 /箱/周(代表損失的銷售額和客戶不滿意成本)6. 每個環節自行記錄每周存貨數量(可能是負數,代表缺貨數量),並計算成本。7. 為幫助遊戲者熟悉程序,遊戲開始時,每個環節存貨數量為12箱,開始前四周,客戶需求、每個環節訂貨量都是4箱。第五周開始,每個環節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訂貨。8. 遊戲進行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同學之間不得講話。9. 遊戲結束之後,根據自己記錄的存貨和訂單數製作圖表。10. 請每個環節的同學猜測客戶需求的變化,並針對本組成績進行分析討論。### 3.3 遊戲時間:
1. 遊戲時間為50周,一般進行至36周即可停止。### 3.4 獲勝條件:
1. 成本總和最低的小組獲勝。2. 每個同學捐出一元硬幣匯入獎金池,獲勝團隊獲得獎金。### 3.5 結果預測:
1. 許多同學會感到困惑和無助;2. 許多團隊會發生內訌,互相指責;3. 除了零售商,其他三個環節對市場需求的猜測失准;4. 存貨和訂單數量存在波動,放大,延遲現象。(img)## 四、啤酒遊戲的啟示:
### 4.1 陳舊理念附體下的[反應式管理]——啤酒遊戲中我們的行為模式和語言特徵:
1. 「一個人要忠於職守」:作為採購員,我一定要盡職盡責,有需求一定要採購足夠的存貨才是!2. 「敵人在外部/一定要有人為此負責」:批發商、分銷商、生產廠家抱怨消費者的需求不穩定。3. 「我們需要掌控一切」:看到訂單增加,存貨枯竭,心想商機來了!我一定要積極把握!多下訂單!4. 「就事論事」:下游訂單激增,那我就要增加訂貨量,但是從沒想過為什麼下游會出現這麼多訂單。5. 「微量盲區」:一步一步走向存貨積壓,但是存貨積壓出現之前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6. 「吃一塹長一智」:下次一定不會再這麼魯莽地多下訂單了!但是不好意思,你已經被辭退了。7. 「成功源自英明的領導」:生產車間主任和計劃車間主任之間的權力鬥爭。### 4.2 陳舊的理念來自陳舊的世界觀
1. 世界和人們是相互隔絕的——關注個人的、局部的成果。2. 世界是機械的,所見即所得的——關注短期的成果,偏好確定性和直接效果。### 4.3 系統思考的精神——全新世界觀
1. 世界是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內在連通的複雜整體,它是一個纏繞的多層次的複雜自指結構。舉例,DNA雙螺旋結構以及DNA轉錄翻譯的過程。2. 世界在時間上短期和長期相連通;3. 世界在空間上局部和全局相連通;4. 複雜性:空間上的細節複雜性和時間上的動態複雜性5. 舉例,任何一個人類系統的複雜性包括: 細節複雜性(「內系統」決策機制,「外系統」物質環境) 動態複雜性(延遲)### 4.4 系統思考的理念
1. 系統結構影響決策者行為。&>2. 決策者對系統結構的改變應聚焦在槓桿效益點。&<### 4.5 啤酒遊戲的系統分析:
外系統(分銷物流系統)
反饋環路: 1. 訂單信息反饋環路 2. 物流庫存反饋環路 延遲: 1. 訂單處理延遲 2. 交貨時間延遲內系統(決策機制)
1. 根據當期存貨和訂單數量決定本期訂單數量系統的基本單元:
1. 正反饋:2. 負反饋:3. 延遲:啤酒遊戲中的系統基本模式:
1. 簡單正反饋:訂單增加,存貨減少的時候發出數倍於收到訂單數量的訂單2. 有延遲的負反饋:存貨告急=&>增加訂單=&>存貨積壓=&>減少訂單,存貨上下波動3. 增長極限:行動-增加/減少訂單,現狀-存貨水平,限制條件-存貨庫存能力和心理極限## 五、系統思考實踐:破解啤酒遊戲
### 5.1系統世界觀下的行為模式和語言特徵
1. 昨天的「解決方法」造成了今天的問題。2. 「有時候你越使勁,反彈力越大」。3. 「情況有時暫時很好,但是可能隨後變得急劇惡化」4. 「選擇最容易的辦法有時達不到效果」5. 「短期改善引起長期依賴」6. 「最快的不是最好的」7. 「因果在時空中並不總是緊密相連,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離問題本身很遠。」8. 「高效的槓桿作用點並不容易發現」9.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但不是馬上」10. 「大象切成兩半得到的不是兩頭小象」11. 「無人應被責備」### 5.2系統世界觀下的回應式管理
5.2.1理解層次:系統影響行為模式1. 人們在相似的系統中傾向於作出相似的行為2. 決策者本身是系統的一部分,其行為影響其他部分,也會反過來影響其本身。系統延遲和放大效應造成我們在系統之外的錯覺。3. 都是系統的錯,這是生產分銷模式的天生問題,我們對它無能為力。5.2.2決策和行動
1. 不作為:收到多少訂單就發出多少訂單。可以防止系統放大,但是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造成下游單位存貨積壓,自己也會被競爭淘汰。2. 耐心等待:接受系統的延遲3. 不要驚慌:剋制做出魯莽決定的衝動5.2.3結果:超量訂單,訂單積壓,產能過剩的情況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但是不能被消除。
### 5.3系統思維的生成式管理——重新設計系統
改進後的啤酒遊戲系統
外系統(分銷物流系統)
反饋環路: 1. 訂單信息反饋環路 眾籌/預售模式 2. 物流庫存反饋環路 取消分銷商的B2C模式/3D列印 延遲: 1. 訂單處理延遲 整合上下游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 2. 交貨時間延遲 物流系統和雲物流技術內系統(決策機制)
1. 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大數據)決定訂單和生產數量啤酒遊戲是一個簡單的模擬系統,但是通過這個經典的案例我們可以對線性的世界觀做出反思,開始建立系統思考的思維習慣。關於複雜系統的研究已經涉及細胞模擬機,人工智慧等前沿問題,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閱讀推薦書目。
有人說,90後是分化嚴重的一代,對於00後來說,事實更是如此。互聯網已經打破了信息的藩籬,最聰明的頭腦可以接觸到最新的信息,對於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創造出這個世界上最酷的事物。如果你不想被時代甩在身後,熟練掌握高考範圍內的牛頓物理已經遠遠不夠了,一個機械的,線性的世界觀將會是你前進路上最大的阻礙,而系統思考將會是我們走進未來的鑰匙。
本演講稿參考書目:
第五項修鍊,彼得·聖吉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侯世達 A New Kind of Science,Stephen Wolfram 複雜,梅拉妮·米歇爾 失控,凱文·凱利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如何培養自己的系統思維?有哪些書可以可以推薦?首先你要弄清楚什麼是"系統思維"?系統思考是:
以終為始
落到商業中就是以「目的」為原點。
我有一個超神的朋友·潘爺,美麗說「節日大促」的總操盤手,在她手裡有十幾個億電商銷售額。潘爺每一次接到項目時都會用筆把「目的」寫在紙的最前端,然後把目的依次拆解成「目標」、「關鍵指標」、「具體手段」、「關鍵點」。
打個簡單比方說雙12的美麗說的「目的」是:
是在突顯美麗說的女性獨特定位下,完成銷售額。
目標是:完成十個億。
關鍵指標:流量?轉換率?客單價
具體手段:站外流量、站內流量等等
關鍵點:預售、紅包發放等以上統下,做所有事都是為了做一件事,或者說為了完成一個「關鍵詞」。
像作者之前呆過的360公司,做所有的產品諸如兒童衛士手環、360智能攝像機,360瀏覽器,甚至包括360線下大會都只為了做成「安全」這一件事,但當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思考、做事時,不自覺地想達成多個「關鍵詞」。比如說之前我們自己運營360攝像機官方微博微信時就既想做成「安全」的典範,又想做成「搞笑」結果發了很多搞笑段子。手段和目標不統一。(後期調整了過來)
關於「做所有事都是在做一件事」,推薦一本書--品牌大師華杉著《華與華方法》
思考時要進行歸類分組,且思考的細節要獨立且儘可能窮盡。
思考時能想到儘可能多的可能性。褚時健現在每一次做事前,他說自己已經把所有可能的遇到的困難都想了一遍。但我們自己思考時,這點是非常難做到,我們很容易陷入單一思考方式。在事情開始做之前總是「單純」往好的一面去想。
比如作者之前在創業時總是想著自己要做成一件大事業,未來能夠賺到多少錢。但很少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合伙人利用特殊手段私吞公款,以及合伙人目標不一致。
結果壞情況都出現了,弄得自己在創業中手忙腳亂。
邏輯遞進,做事按照時間、結構性、重要性順序來思考。
這其中按照重要性順序進行思考和行動是非常難的,因為這是反人性的,人的傾向就是做比較容易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重要的事情。
正如,滴滴打車總裁柳青在剛去滴滴公司時,總是有忙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 但後來她要求自己每天先做最重要的三件事,頓時效率就高了很多。
綜上所述,系統化思考時需要做到:
以終為始(最終結論先行,以目的而不是目標為思考基礎)
以上統下(做所有事都是在做一件事)
歸類分組(利用「窮盡且獨立」原則進行分組)
邏輯遞進(按照邏輯思考,以便找出「關鍵點」)
真正的系統化思考是件非常重要且有難度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如何訓練系統思考的習慣呢?
首先你得習慣用筆來進行思考,不要相信你的大腦。
美麗說的操盤手潘爺說她自己用了3~4年訓練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用筆畫思維導圖和商業流程圖,不斷拆解工作「目的」,總算在工作中成為了一個撕逼小能手,無往而不勝。(具體方法可參考《金字塔原理》一書)
習慣把大目標拆解成具體可達成的小目標,用筆訓練自己的拆解的能力。
這就是所謂的執行力的基礎,因為大目標往往是虛且無法實現的。
亞馬遜的CEO貝佐斯的下屬評價bazos說,這傢伙能從最大的概念沉到最小的細節去,考慮的細節數量周到的驚人。事實上很多CEO也被人這樣評價的,他們確實能成事兒,想問題真的往著明天就要做的深度去想。
思考事物全部的可能性,習慣思考事物的對立面,甚至習慣性逆向思考。
馬雲說他就是通過思考事物的對立面來訓練自己的系統化思考能力,無論別人說什麼,就算是普遍常識、真理,他都會去想事物的對立面。比如,最經典之一就是馬雲他說的:要快樂工作,認真生活,而不是認真工作,快樂生活。因為他覺得只有快樂地工作才有創造力,認真地生活才會產生最大的價值。
將思維不斷迭代,真正以測試的數據和事實作為迭代更新基礎。真正做到小步子,快點跑到戰場上。
少放一些嘴炮以及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戰略,多做一些實際的A/B和小規模實戰測試。並且以此為基礎,不斷補充自己的思維繫統性缺陷。
舉個栗子:
我們經常會誤以為用戶需要這款產品,結果發現根本沒人鳥你。
作者自己之前在創業時以為很多人需要各種「年貨」。就一次性進了大批貨,結果發現市場上這種需求基本飽和了,而且進貨的時間太晚了,已經錯過購買高峰。
主題式閱讀+經典閱讀+復盤式閱讀
什麼是主題式+經典閱讀?就是一段時間把一個主題的真正的經典書籍全部看一遍。
比如世界上最偉大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每兩年給自己定一個主題,他一生完成了幾十個主題的閱讀。有「社會學」、「歷史」、「哲學」等。
什麼是復盤式閱讀?就是讀書的時候,不停地問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那樣?我在生活或工作中要如何用這個知識?如果以前就知道這個知識,我會如何做?這就是柳傳志最推崇的思考策略之一。王石說他花了一年多時間閱讀《西方經濟學原理》。
杜蕾斯老金說他已經讀了《營銷管理學》教材n遍。
系統思維的基礎是邏輯,而最直接的外在體現是對自我的認知和待人接物的方式。
如果是從純理論角度來說,那麼閱讀針對邏輯的書(尤其是critical thinking,常被誤譯為「批判思考」,但實際上並不是指對他人觀點的否定和顛覆,更多的是指掌握全局的思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針對認知自我,那麼通過閱讀建立自我意識,培養自信,有意識地做歸納總結,對建立思維繫統非常有幫助。這些很多是來自對日常的觀察和閱讀的整合。也就是說,把理論知識和生活中真正帶來觸動的經歷結合在一起,有意識地歸納自己的特點(接納自我),並評估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果是關於待人接物,那麼非常推薦學習辯論培養思維方法。這對幫助題主做出判斷、迅速分析非常有幫助。但切記,真正與人相處時,最重要的是真誠的態度,而非將系統思維一覽無餘地擺在對方眼皮子底下,這樣容易招致反感,尤其在勸說他人或者產生爭執時,讓對方即使承認你對,內心也是不情不願。總而言之,系統思維來自知識的內化,需要有意識的整合和梳理。但如何運用這樣的思維,又是另一個大話題。希望能幫到題主!:)
推薦書目:Brooke Noel Moore, Richard Parker, Critical Thinking 9th edition (內容不難但例子豐富,栩栩如生,網上很容易找到,但中文版的翻譯兩版水平差距很大。豆瓣上有針對中文版的筆記,內容簡練,值得參考)2016.11.15補充:
...............................................................
以下原文:先提供自己整理自己關於系統思維的架構圖:建立我整個系統思維的基礎學問是:「孫子兵法」與「鬼谷子」二書。這二本書將系統架構及運用方法講得很好,屬於中國傳統的系統思維學問,但是這二本書不好理解與體會。建議可以以下書目及課程來學習:
1.麻省理工學院(MIT)有開「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這門課。2.「系統思考」(「系統之美」)(Thinking in System: A Primer):由Donella H. Meadows著作,國內由邱邵良博士翻譯。這本書將系統思惟的基本架構講得比較簡單清楚,可作為這學問的入門書籍。
引申閱讀是「第五項修鍊」一書。最近看了「本質思考」一書,發現是類似的內容。由日本人平井孝志著作。3.在「增強回饋」部份,我將其區分為「合作增強回饋」與「掠奪增強回饋」。「合作增強回饋」的想法啟發於「平台革命」(「平台戰略」)一書;「掠奪增強回饋」的想法啟發於「引爆趨勢」(「引爆點」)一書。《系統之美》
我在研究系統思維,目前在看除了上述講的兩本書以為,還會看《躍遷》《失敗的邏輯》《第五項修鍊》,這幾本書結合在一起可謂把系統思維講得清清楚楚。各有特點,相互補充,建議都看看。
以下為之前在公司內部分享關於系統思維的基礎知識,供你參考。
如何成為人生解題高手
作者: RickyUp
無處不在的棘手難題
在我們工作生活中,都充滿各種各樣的難題。
像我們這群做廣告的廣告狗,每時每刻都會遇到不同的難題。
以上是我曾經遇到一些坑。以前的我,老是加班,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然後就過去了;對接客戶的時候呢,難免有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在經歷多次被虐後,殺ta的心都有;最後一點,因為我目前是有寫作的習慣,固定會輸出文字,但有時候,坐下來半天憋不出一行字,到底是為什麼呢?
以上幾個問題,都困擾了我很久。
直到後來,我發現了解決的辦法。然後現在,我還知道它背後的原理。這也就是我想分享的核心——系統思維
什麼是系統思維,為什麼要用它來解決問題,怎麼用?我會一步步給大家講解。
什麼是系統
到底什麼是系統,先從基本的概念入手。
簡單來說,6個字就能掌握。系統由3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元素、關係、功能了解了他們,就等於了解了系統。理解不容易,我們直接上例子。
計算機系統大家每天都在用,其實它是一個系統,大家都知道的。更準確的說,它是他組織系統,因為它由人組織成的,固定的輸入帶來固定的輸出。
看看它的組成部分。它的元素有比如說演算法,這是看不見的;輸入的字元,這是可見的等。它的各項元素之間的關係呢?比方說硬體是用來承載系統的,而演算法是負責處理數據的。因為它有這樣的關係,所以它呈現不同的功能,其中就是可以處理一些圖像,進行複雜的計算等等。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例子:
沙丁魚大家都吃過吧,而沙丁魚群在海中是非常非常壯觀的。
我們再套用系統的3個關鍵來看,元素,其實就是魚群中的每一條魚,還有周圍的水等等都是。他們魚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會發現他們會跟隨,會模仿同伴的速度。那最後這種大量的魚群湧現出來的功能之一是,能快速躲避鯊魚的攻擊。
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
那其實公司也是一個系統,我們更多的說它是社會系統。那麼,根據系統的3個部分,能說說他們的元素、關係、功能分別是什麼嗎?
那既然系統這麼複雜,所以它會產生一些非常複雜的問題,大家打開新聞都能看到,比如說經濟、環保、政治等,跟我們切身相關的呢?比如合作、溝通、情緒等等。
而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用系統思維來解決,你可能會在這裡有好奇,為什麼要用它呀?
為什麼要用系統思維來解決問題?
那接下里,那就到了我們的第二部分,我簡述下為什麼要用系統思維來解決?
這裡一個關鍵,系統內的問題不能在系統內被解決。我用個例子來說明下。
比如說,我們經常會遇到,跟客戶的對接當中,經常被客戶吐槽,你們創意不好,balabala。那我們也有埋怨過,說客戶根本不懂什麼是創意,沒有品味,不懂90後等的吐槽。
我們發現,他們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去說。
針對剛才的情況,我們在這裡簡單劃分成兩個小系統。
總的來說,他們在各自的小系統裡面,都是對的,因為是站在各自的立場嘛。但是呢,在較大的系統就會遇到問題。
我們劃分出一個新的系統——S3,把他們放在一起,就會產生問題,就有口水戰,有互相吐槽的矛盾。
為什麼?因為在互相合作的系統里,他們的觀點是相斥的。那這裡問題就大了,在S3這個合作系統裡面,兩人的矛盾無法解決,這個時候呢,我們需要找到更大的系統,跳出原本產生悖論的系統,尋找解決方案。
假設我們再劃定一個更大的系統,基於雙方公司合作的這樣一個大系統。
在這個大系統裡面,就能找到解決的方案了。
這裡是一些解決方案的示例。我們可以在這個大的系統下面,從元素、關係和功能的角度區思考。
比如說元素,我們可以換其他同事來對接客戶;
從關係的角度可以加入內部審核,保證作品輸出質量,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呢,也可以限定客戶修改次數為3;
最後是功能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比如說假定公司目標為全力服務好客戶,那這個時候,無論客戶怎麼修改,都是合理的,就如10086的客服,你和她通話,你不掛電話,她是不能主動掛的。那假定公司的原則是講情懷的,有個性的。那這時就很可能取消和客戶的合作,為了堅守自己的創意理念。
看吧,在更大的系統里,從不同的角度上,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就像《系統之美》的作者說,認識到系統自身恰恰是問題的根源,才可能得以解決。
如何解決常見的難題
那講了這麼多,都是理論,我們現實中,怎麼能用起來,如何用它來解決我們工作生活上那些難題,這裡給大家幾招:
常見的系統原理說了,那在系統中的關係表現形式有常見的兩種:
從時間角度來看,它稱為迴路;從空間角度來看,稱為層級。
我們先聊聊迴路
1、迴路
迴路很好理解,一看就懂,這裡有幾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存錢,然後獲得利息,利息呢又能產生複利,也就是常說的利滾利。
學習也是一樣的,不斷學習,提升了認知,然後認知提升了又更好地區理解更難的東西,不斷學,不斷提升。
最後還有早睡早起也是這個道理。所以這些都是不同的迴路,迴路會產生反饋。這個點非常重要,正因為反饋的存在,才會有迴路。那反饋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好事。
比如說你一天到晚都在忙,越忙越亂,越亂越是忙,導致我們所說的惡性循環。
另外兩個例子也是同樣的,這是迴路都產生了負反饋的效果。
那這裡我們就很容易推斷一個結論就是:
保持和建立正反饋迴路,中斷和轉換負反饋迴路。
這裡說回開篇時我說的3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老在加班,一天到晚不知道忙什麼?那從迴路來看的話,這是一個負反饋迴路。工作很忙,加班來做,越做效率越低下,導致不斷的加班。
那其實,根據上面說的,我們應該打斷和建立這個迴路。這裡是我的解決方法:
1、其實可以把任務重新劃分,根據二八原則,把重點放在20%的任務上就可以了;
2、還可以是提高你的白天工作效率,我個人的做法習慣是,早上來到,找個小房間,讓自己集中精力去寫方案,當然,不要帶手機進去,
3、另外就是早點到公司,可能同部門會發現,每次大家來到公司,還在吃早餐的時候,已經發現我在嗶哩啪啦的打字了。
以上幾點是個人的一些小心得。你會發現,這樣下去,其實沒什麼好加班的。我認為準時下班,跳出系統來說,其實是高效率工作的體現。
另外一個例子,不單單是我經歷過,相信大家也感受過,對客戶不爽,合作起來就暢快,看到客戶信息都不想回復,慢慢延伸更多的矛盾,讓你更加不爽。怎麼解決?
很簡單,第一,發現自己原來在這個情緒中,然後馬上調用ETA脫困4問。
什麼是ETA脫困4問,看這4個單詞就夠了,情緒、事件、目標、行動。那右邊又是個人的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分享給大家:
有一次在家裡,很我女兒在廳里,然後她做了一些事讓我情緒突然爆炸。這個時候如果套用ETA的模型來看,我發現我在這個情緒中,並且自我評分極高,達到8分。我就反問自己,為什麼呢?因為女兒在沙發上亂塗亂畫,把東西都扔到地面,一片狼藉。而再進一步看看但是其實我本來想做什麼的。我當時只想靜靜地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原來,是因為我想做的事情被打攪了,同時感覺女兒增添給我很多收拾的工作。那我就反思,原來我有不對的,沒有很好去陪伴和引導她,所以,最後,我還是靜下心來收拾,然後跟她說不要亂扔東西,雖然,她完全不理睬~
2、層級
再看看另外一個系統類型——層級。
這個也非常好理解。
記住兩個東西即可。
分別是上層決定下層和下層無解,向上求解,我們來看一些例子的說明
這裡想提問一下,假設有個人想去河對岸,你會怎麼幫ta?
這裡我會嵌套黃金思維圈,簡單說就是問Why-Wow-What的過程。
在回答上面那個問題時,其實就是先問一句,他過河想幹什麼呢?如果是想過去看電影,那會怎麼幫忙?租船?找橋? 那如果是想給對面的某人捎個信,嗯,那做法就完全不同了,可以飛鴿傳書,是吧,也可以用微信發信息。你看,當你問清楚why時,知道了目的,自然問題就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還有另外的例子,這是開篇時候提的問題,為什麼有時候我會這樣,聊天打字很順暢,寫起東西就憋不出來?不知道大家有沒這樣的體驗。
這裡我嵌套的寫作的層級關係。寫作的層級是什麼,分別是話題-框架-段落-句子。當你在某個層級無解時,馬上跳出來,往上一層走。這裡是我本次分享的寫作思路,供參考,我圍繞的話題是「系統思考」,然後我的框架應該大家都看得出啦,先講what,再講why,最後講how。每個小部分都先說定義或者原理,然後給出例子和應用。也嘗試用簡單的大白話和自身案例來介紹。
最後,再分享一個非常實用的層級關係,叫做SCQS模型。可以嵌套在日常分析工作中,他們分別是現狀、衝突、問題和解決方案。
這也是我日常洞察分析的重要工具。相信字面上都非常好理解,那我們直接用之前SKII的案例來說,我們都知道SKII一直都在打「改寫命運」對吧。在這個大的理念下,做了非常多的案例,像最近的這個#別讓時間捆綁你的人生#。我們嘗試下用這個模型去分析,看看它是怎麼發展而來的?這就留給大家的小問題啦!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這裡再稍微小結一下,我先講了What,介紹了什麼是系統,系統由元素、關係、功能組成。我也介紹了為什麼要用系統思維來解題,因為在系統內問題不能被解決。然後在HOW層面,說了迴路和層級兩個常見的系統表現形式。還有最後有幾個日常工作非常實用的模型,ETA4問、WHW黃金圈法則、寫作的層級以及SCQS模型。
參考資料
然後這是參考的書目,主要的是古典老師的《躍遷》一書,其實今天我所說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來自這本書的第四章,強烈推薦大家看看。另外是一本講系統原理的,叫做《系統之美》。
最後,你如果買了書,還想有更深入去理解的方式來學習。建議大家可以像我一樣,參加永澄老師的領讀活動。
永澄老師是中信出版社的官方領讀人,中信史上第一個。別的不說,就看我們之間的對話,就能知道為什麼需要跟他學?
當他在群里放出了一些課件,我就驚呼「感覺永澄老師在書籍上二次創作」,然後他直接打了一個「錯」字給我,再說到,他是跳離了書中的系統!
你看嘛,我們在學系統思維時,他已經跳出了系統在思考,用這樣的高度來帶,能學不好嗎?
最後給大家念這樣一句話,是查理芒格曾經說的,他是巴菲特的合伙人,在《窮查理寶典》一書中他說到:「每一次不幸都是良好表現的機會,每一次不幸都是學東西的機會,你的任務就是不要在自憐中淹沒,而是以建設性的方式充分利用可怕的打擊。」
我的分享如上,感謝大家!
建議學習高德拉特博士的邏輯思考步驟:TP思考程序,強大的五個工具。當被有效應用時,這五大工具能讓使用者精確的定位問題,只需要花費最少的時間,精力執行一到兩個集中的變化就能夠獲得最大的改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不要代價高昂的嘗試與錯誤。
一起學思考程序-shaimer-專欄
重塑思維建立在靜的下心去觀察.感知.學習的基礎上.80%的成年人在這個吵雜的社會環境里是靜不下心的.滿腦子固有思維.偏見.慾望.哪裡的問題.前額皮質.自控力和高級邏輯思考的區域.一本《自控力》讓二十一歲的我開始免去麻木人生.也是讀書.運動的開始.斯坦福研究的近十種鍛煉前額皮質的論證方法我選擇了冥想.晃眼三年.和三年前的我生命質量比較的話.一天.一地.
系統思考作為一門科學和彼得·聖吉所稱的「第五項修鍊」,並不是簡單、一蹴而就的。正如《系統思考》一書作者丹尼斯·舍伍德(Dennis Sherwood)所說:系統思考不是那種宣稱「快速見效」的「快餐讀物」。相反,要想掌握這項思維技能,既需要勇於創新,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習慣,又需要大家持續深入地學習、練習並加以應用。
根據我的經驗,最為快捷有效的踏上系統思考修鍊之旅的方式,是參加一次2~3天的「系統思考應用實務」培訓,不僅能通過專家的講解、互動體驗,快速領悟系統思考的原理與精髓,還能夠藉助大量的實際案例,學會系統循環圖等基本方法與工具,進行大量的動手練習,更能現場獲得如何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應用系統思考的「內功心法」。
對於那些沒有機會參加上述培訓的讀者來說,想要通過讀書來學習系統思考,也是有跡可循的。但是,這的確需要費一番功夫。
儘管近年來「思維類」的書籍大受歡迎,包括全球商業暢銷書《第五項修鍊——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關於腦圖、六頂思考帽、水平思考等創新思維類書籍、我翻譯的《系統思考》、日本學者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等,但目前市場上系統思考相關的書籍較少,即使少量的幾本書也偏重於學術化或系統動力學軟體建模,涉及應用實務指南性的書籍更為匱乏,尤其是普通讀者能夠讀得懂、學得會的非學術性讀物。我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大家對系統思考的學習以及應用普及。
基於個人學習心得以及與一些初學者朋友的交流,下面是我整理的「系統思考閱讀地圖」,供大家學習參考。
從入門到精通,我認為大致需要經過三個階段:
一、 入門階段
在入門階段,主要目的是了解系統思考的概念、基本原理,引起學習者深入探究的興趣,為此讀物要寫得通俗易懂,簡單、有趣。綜合上述考慮,我為大家推薦三本基本上是實踐導向的或寓言故事類、通俗易懂的讀物:
1. 彼得·聖吉著,《第五項修鍊——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全新修訂版)》(第5章),中信出版社,2009
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鍊》是實踐導向、面向經理人的商業暢銷書,其中第5章「心靈的轉變」不僅簡明扼要地闡明了系統思考的精髓,介紹了因果循環、正負反饋和延遲的概念,對於系統思考入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順便提一下,很多朋友反映,《第五項修鍊》這本書並不好讀,一口氣把它讀完並讀懂的並不多。因此,我在這裡只是從學習系統思考的角度建議大家可以單獨閱讀其中的第五章,而不是讓大家把整本書都讀完。
2. 洛·瓜特·丁著,《大魚吃小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這是一本很薄的小書,以寓言故事的方式介紹了系統思考的一些基本理念,並涉及捨本逐末、目標侵蝕、惡性競爭、成長上限等「系統基模」。
3. 哈徹斯著,《冰山的一角》,東方出版社,2004
這是與《第五項修鍊》配套的一組寓言類圖書,作者大衛·哈徹斯以有趣的寓言故事、漫畫,生動形象地介紹了系統思考的基本原理、反饋與因果循環的概念,最後總結提煉,讓讀者明白了《第五項修鍊》書中闡述的道理。
二、進階階段
在理解並掌握了系統思考的基本原理、概念之後,在進階階段,主要需要掌握系統思考的基本方法與工具,以實踐應用為主。為此,我向大家推薦面向實踐者、講述系統思考的方法以及應用的書籍。主要包括以下兩本:
1. 丹尼斯·舍伍德著,邱昭良譯,《系統思考(修訂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我自1995年通過《第五項修鍊》接觸到了系統思考,雖能理解書中所講到的系統思考的道理,但沒有掌握這種方法如何在實際中應用,直到2003年,我由於翻譯《系統思考》這本書而掌握了系統思考作為一種方法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的訣竅。因此,以我的親身經驗,我認為舍伍德這本書的確可以作為系統思考進階的首選讀物。
該書以模擬案例引入,帶領讀者一步步學習如何分析問題、定義變數及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連接),逐步繪製出因果循環圖,讓我們看到隱藏在事件(行為)背後的系統結構。該書還包括很多系統循環圖應用方面的指南,尤其是對地球生態(「蓋亞」)的分析非常精彩。
2. 邱昭良著,《系統思考實踐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結合自己作為一個學習者、培訓者的心得、與很多系統思考初學者的交流,我歷時數年寫作完成的《系統思考實踐篇》,分為「基礎篇」、「方法篇」和「應用篇」。
- 基礎篇介紹了系統思考的基本知識、概念與原理;
- 方法篇介紹了三種基本的系統思考方法與工具:系統循環圖、系統基模以及系統動力學軟體建模;
- 應用篇從「修身」(個人)、「齊家」(團隊)、「治國」(組織)、「平天下」(社會)四個層面,探討了系統思考在日常生活與個人發展、團隊與項目管理、企業經營與管理以及社會事務與生態等方面的應用實務問題(大多是中國相關的案例),期望大家「舉一反三」,並通過實際案例分析,理解、揣摩、領悟系統思考的應用之道。
三、深入階段
系統思考的修鍊是一個持續的歷程,隨著你對系統思考原理的理解日漸深入、對工具方法的使用更加熟練,你會有更多的心得和新的發現。為此,系統思考曾指引我去深入研讀《易經》、《中庸》、《孫子兵法》、《荀子》等中國古典哲學,去探索系統動力學建模,去了解系統思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因此,我認為,在深入階段,至少可以分三條途徑進行深入探索:
- 從原理上,可以去閱讀一些較為學術性或有一定深度的經典讀物,包括相關哲學、思維科學;
- 從應用方法上,可以去了解更多關於系統動力學建模、系統基模等方面的專業讀物;
- 從應用領域上,可以去了解系統動力學(系統思考)在教育、環保、經濟、管理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專著。
在這方面,推薦大家閱讀一些系統思考方面的大家的著作,如系統動力學奠基人Jay Forrester教授及其弟子Denella Meadows、John Sterman等人的著作,包括但不限於:
1. 德內拉·梅多斯著,邱昭良譯,《系統之美》,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該書其實是系統思考「從入門到精通」必備的寶典之一,不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系統思考的基礎原理、系統動力學分析方法,而且介紹了它的應用以及實踐原則、行動指南。作者是系統動力學大家,絕對值得強力推薦。
2. 約翰·斯特曼著,《商務動態分析方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該書英文名稱為「Business Dynamics」,是MIT系統動力學專業的指定教材,作者是鼎鼎大名的John Sterman,是研讀系統動力學建模的經典教材。
3.德內拉·梅多斯等著,《增長的極限(30年紀念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我認為這是一部無法被逾越的系統思考應用典範,不僅是我們了解「世界系統」唯一和最好的選擇,對於了解系統思考的應用也非常有價值。
還有其他一些著作,出於篇幅或推薦方面的限制未能提及,並不代表這些著作不好或不重要。
總之,希望讀者朋友們認識到系統思考的價值,結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偏好,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學習並掌握系統思考的原理、應用,並將其付諸應用,獲得睿智,與系統共舞,實現個人、家庭、團隊、組織的成功,達成社會的和諧、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希望我上述推薦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您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交流,我的郵件是:qiuzl@cko.com.cn。
或者關注我個人自媒體:CKO學習型組織網(ID:ChinaCKO),回復「系統思考」,了解更多學習資料
其他的必讀的有《系統之美》、《第五項修鍊》、《改變:問題形成和解決原則》、《系統化思維導論》
建立在入門的基礎上,補充擴展閱讀推薦《複雜》、《混沌與秩序》、《混沌:開創新科學》
最後精深研究和應用方面推薦,《系統論:系統科學哲學》、《商務動態分析方法》、《數據、模型與決策:管理科學基礎》
另外為了加深理解的話,題主可以去閱讀混沌理論,以及分形的知識,可以更加充分的理解到系統的複雜性。
個人首推系統動力學的泰斗,《第五項修鍊》作者的老師,美國的德內拉梅多斯女士所寫的《系統之美》,說這本書是一本入門系統思維的寶典也不為過。因為閱讀一本書比較耗時,我在讀完之後總結了書中的知識,結合了自身的理解,寫了一篇讀後感,希望可以幫助到了題主。
引子
為什麼近年來政府的公信力逐漸下降?互聯網中信息傳遞速度加快所帶來的放大器效應,使最近的「顏色事件」備受矚目,撲面該地的輿論壓力波及美國華爾街;而就算公安重視案情,嚴肅立案調查,公布真實調查結果,輿論仍是一邊倒的不信服(甚至就連筆者本人也持保留意見)。到底為什麼政府的公信力逐年下降?政府到底是要公布真正的調查結果還是承認民眾所認為的「真相」?想要提高政府公信力,真的是建立幾個知乎、微博大V賬號,在網路上澄清謠言、公布信息就能做到的嗎?
為什麼要掌握系統思維
在大千社會中,各種各樣因素的運作往往讓人捉摸不到頭腦。政府有時制定的控制市場行為,往往使市場的波動更大,16年1月1日滬深兩市實施的熔斷機制,本意控制股市交易品價格所產生波動的交易風險,但在真正起作用後反而增加了股市的波動。在機制正式實施不到兩個星期內,股市就經歷兩次因為指數大跌而引起的熔斷,熔斷結束股市反而沒有穩定,仍然不斷下跌,誘發第二次熔斷。其中,1月7日,早盤在短短30分鐘中經歷兩次熔斷,二度熔斷觸及閾值,兩市提前收盤,創造了休市最快記錄。同樣的錯誤,也發生在我們自己的頭上。戒煙患者,每次鄭重其事地戒煙一段時間又會再次復吸,每天吸煙的量還可能變本加厲;減肥人士,節食一段時間後,又繼續暴飲暴食,體重先降後升,最後反而增重了。這些錯誤的根本原因,在於系統思考的缺失,只思考系統中一個要素,或要素與要素之間的簡單聯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是「頭」「腳」出現問題的原因往往跟整個身體系統運作不力有關。而真正的系統思維,關注的是系統中的各個連接中的動態聯繫,思考各個迴路的互相作用,來達到真正透徹地看待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的積累,政府公信力逐年降低;政府自以為自己公布了真正透明的信息,建立了網路大V來進行民意溝通,但民眾依然不滿意政府所做的努力,依然質疑政府包庇罪犯。這其中的原因真的是政府不夠努力,故意欺騙、打壓民眾嗎?這裡的問題,需要用更加全面的系統思維來思考,來分析整個社會信任系統中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差錯。
筆者在閱讀完系統思考界泰斗,美國的德內拉梅多斯女士所寫的《系統之美》後,感慨頗深,此文也意在結合她所寫以及本人自身的理解,分為上下兩部分,來總結、發散並且強調利用系統思維的真正重要性。
系統簡介
系統的構成
系統有三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要素、連接、目標
要素:指一系列在系統存在的事物,大可至國家經濟系統中的一家公司,小可至人體中的一個細胞,在特意劃定的系統中,都可以稱為要素
連接:要素與要素之間是存在連接的,主要分為兩大類的連接類型,第一種是物質流,例如人體吸入氧氣通過肺泡轉化,再通過血液將氧氣輸送到人體全身上下;而另一種信息流,則是例如行業中的新聞傳達到公眾的視野之中,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股價的這種信息傳達對於系統的影響
目標:任何體量的系統都擁有其固定的目標,沒有目標,系統是組建不起來的:龐大到國家,目標是維護整個社會的共同發展,而人體系統的目標則是使人得以生存繁衍下去。
「見樹不見林」——在系統中的迷失
系統可能存在多個目標,數十上百個連接,而對於要素,則可能存在成千上萬個。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犯的錯誤之間,就是見樹不見森林,過於關注眼前的要素,而忽視要素之間的連接;而連接對於系統的影響其實遠大於要素。
單個要素的替換對於系統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大學中的少一個教師或者一個學生照樣可以運作;但是如果將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交換,由學生給老師教課,學生給老師打成績,那麼大學則可能完完全全就亂套了。
在感冒時,多數人會吃感冒藥來達到抑制流感病毒的目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對症下藥」,然而從系統的角度來說,吃感冒藥的行為只關注到了病毒的要素,卻忽視病毒與人體之間的連接,忽視了流感病毒感染人體的真正原因往往是人體狀況恰好給病毒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條件。所以,真正戰勝流感病毒的方法還是日常堅持鍛煉,保持良好的免疫力,讓病毒無法在你的身體上寄生(吃藥只是應急的解決策略,而並不能真正解決系統問題;當然如果你的抵抗力很差,感冒很嚴重,你還是按時吃藥順便多喝熱水吧)
而在連接的更高一級,則是目標:而系統的失調,往往處在子系統的目標和整體系統的目標不一致,例如企業排放未達標的污水來減少生產成本,但對於企業所處的社會總系統中,被污染的水源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而對社會總福利產生消極影響。政府會採取措施懲罰企業(往往是罰款、徵稅等經濟),而企業因為懲罰使得生產費用更大,經濟壓力更大,更沒有資金去處理污水,反而還是會偷偷的排放污水。而一個優秀的系統,系統的整體目標和子系統的目標,往往都是一致的。
系統行為的動態性——存量與流量
系統的複雜性還在於,系統是動態變化的,而動態變化的表現形式,則是存量和流量的變化。這裡引入《系統之美》中對於系統存量的描述:
「在任何時刻都能觀察、感知、計數和測量的系統要素(對系統中變化量的歷史記錄)」
看似很複雜,其實通俗地來說,存量就像是浴缸里的水量,銀行賬戶里的錢一樣,是一段時間流入和流出量的歷史記錄總和。而這一段時間內改變的狀況,即流入和流出的量,則被稱之為流量。
由於本身的一些運作原理,改變流量往往更加容易,比如你可以加大水龍頭的閥門,使水流入浴缸的速度更快,你每個月多花一兩千塊給你心愛的女朋友多買幾隻口紅,讓銀行賬戶里的錢更快用光光。而存量因為其本身的體量,以及流量運作所需要時間的特性,往往改變會比較慢。馬雲爸爸就算年薪只有1塊錢,他手上掌握的阿里的股票和他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等財富,也能讓他自己以及後幾代衣食無憂。然而,存量變化緩慢而產生的時間滯後,則可能是影響系統穩定性的根源。以前用熱水器的家庭往往會有這個問題(現在大多熱水器已經有恆溫功能了),因為有長長的管道,在洗澡的時候,當我們剛打開淋浴噴頭的時候,熱水還沒有通過管道過來,水溫偏低,於是我們調大熱水開關,以期水溫快點升高,因為一開始水溫偏低,我們會過多地調大熱水龍頭,而當熱水通過管道過來的時候,真實得到的水溫又會偏高,我們又會調小熱水龍頭,如此往複來得到合適的水溫。
對於動態變化之間的關注程度,人們也是有偏見的,人們往往最關注存量,其次是流入量,最次是流出量。柯達公司的倒閉,就是固守系統存量,忽視流出量的典型例子。生產膠片相機的柯達公司在上個世界的膠片市場風光一時無二,然而二十一世紀之後數碼相機市場發展迅速,柯達依然只重視存量——傳統膠片市場,巨大的膠片市場存量仍然能夠讓柯達堅持「一段時間」,而忽視從膠片到數碼的流出量,轉型數碼市場過慢之後,柯達渴求吸取膠片市場最後一絲紅利。最後因為市場的萎縮和業務發展過於滯後,導致曾經的膠片相機市場的巨人轟然倒塌。
反饋:系統如何運作
由這麼多複雜的部分構成,系統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呢?當某一個存量的變化影響到了與其相關的流入或流出的量,反饋迴路便形成了!各個要素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所構成的反饋迴路,影響著存量水平,也是真正驅動系統的原因
系統的反饋迴路分為兩種:調節迴路和增強迴路。
「調節迴路具有保持存量穩定、趨向一個目標進行調節或矯正的作用」
顧名思義,調節迴路可以將存量引導至目標狀態:在夏天,打開空調的冷氣,設置指定溫度為26度;當室溫高於26度時,空調冷氣打開,使室溫趨於26度,到達26度後自動關閉;而夏天的室外溫度可達35度甚至往上,室外的熱傳遞將會是室溫升高,當室溫升高後,空調冷氣將會繼續打開,從而使室內降低。
這是一個調節迴路的運作原理,而往往真實的情況是,空調並不能使室內剛好保持在26度。當空調製冷效果很好的時候,冷氣打開後,室內可能一度低於26度,在室溫低於26度後,冷氣關閉;而外界通過熱傳遞使室溫升高,室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後,冷氣再次打開。這樣的調節迴路構成一個存量波動的系統。另外,想必大家在初高中都做過實驗,溫度越高的水在室溫下水溫下降的越快,從中引申出的原理就是,兩個密閉空間的溫差越大,熱交換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些空調的製冷效果較差,室溫降低到26.5的時候,可能外界的持續熱傳遞的加熱效果,已經和冷氣的製冷效果相平衡了,也就是流入量和流出量達成了一致。空調的冷氣會一直打開,但是室溫卻始終不能達到26度。這兩種情況都是調節迴路所形成的動態平衡,雖然作用形式不同,但是最終要實現的目標還是使存量保持一定的水平。
而增強迴路,作用則是強化系統原有的變化態勢。
狹義上說,增強迴路可以是一個複利模型,遵循邊際效應遞增的原則。最典型的就是理財師們鼓吹的利息複利,往銀行里存錢,通過一定利率再經過一段時間後獲得利息。利息的獲得使銀行賬戶里的本金增加,本金增加的使得通過一定利率獲得的利息也增加,利息增加使本金增加,本金增加使利息增加,如此循環,就構建成了一個增強迴路。數字1每天複利增長1%,持續365天,最終的結果接近38!(1.01^365=37.78)
公司的成長也是增強迴路,公司投入一定資本運營,獲得利潤後部分返還股東,剩下部分繼續投入公司,擴大公司規模以期獲得更多利潤。而遠遠不止財富上的複利,生活中充滿無處不在的增強迴路。最著名的增強迴路所產生的社會效應要屬「馬太效應」,也就是俗稱的二八效應,或者可以說是長尾理論,冪率分布,其實都是一個意思。社會中極少部分的人,往往掌握大部分的資源。有人說,這不公平啊!怎麼可以這樣呢!但現實就是這樣,因為這個社會系統的規則,增強迴路的作用,決定了這個系統就是如此運作的(這樣運作情況也被稱為系統基模(基本模型)之一):家庭背景優秀的孩子,從小就有許多見識世界,塑造世界觀的機會,優秀的家庭教育使他們能夠更全面的成長,有一些學霸家長的知識水平可能遠高於學校里的老師,平常在教育孩子時時常夾帶私貨。也知道讓孩子以更好學習方法來學習,所以你看有些人平時也不怎麼認真學習、看書寫作業,但人家考試就是能夠考出好成績來,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長得好看,有氣質,為人熱情,跟人交流時也是一朵交際花。好的教育讓他們上了好的大學,知名大學又能為他的能力進行背書,找到更好的實習,而此時掌握優質資源的家長又能介紹更好的實習,帶領他們更加快速、深入全面地了解各行各業,最終讓他們選擇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行業。一些人在大學快畢業時還為了工作發愁,而這些天生家庭背景優秀的人往往手裡已經有好幾個offer,正在發愁去大摩還是麥肯錫了,去阿里還是騰訊了。接下來往後,除了學習之外發展出來軟實力如豐富的閱歷、廣泛的愛好以及強大家庭資源,又能讓他們在職業發展中如魚得水。而在這些優秀的圈子裡混的,也基本上都是優秀的高富帥、白富美,最後他們強強聯手,又生下一個喊著金湯匙出生小寶寶,往後繼續走他們走過的路,你說「氣不氣」。增強迴路,讓擁有巨大價值存量的人能夠吸納、積累更多價值,更大的價值存量是他們通過價值交換、價值變現使個人價值存量更大。一般人的成長速度可能是線性的,而這些通過增強迴路成長的人的成長往往是指數級成長,更有甚者則階梯式躍遷成長。增強迴路不僅可以正面強化,也可以反面強化。所以在另一方面(並非貶低),客觀來講,社會底層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在偏遠地區的甚至上完九年義務教育就早早進城打工。每日處在滿足溫飽的掙扎邊緣的他們,也不會花更多心思去提升自己,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和生活;在低價值創造的工作之外發泄苦悶的情緒,染上酗酒,賭博等不好的習慣。結識的對象,往往也不會是高水平的人才,他們的後代很有可能會繼續重複他們的命運。而一時的壞習慣,如賭博,甚至是吸毒,將會使整個家庭以及幾代人陷入萬劫不復的痛苦之中。就是如此,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形成了「馬太效應」。所以這也是近期一直批判的「階級固化」所形成的系統性原因,想要打破階級固化,就要打破向下的增強迴路,構建向上的增強迴路。而因為存量的變化緩慢,一個向下迴路的打破和向上迴路的建立,往往需要幾代人的方向一致的共同努力。
兩大系統
存量數量以及所涵蓋的迴路種類以及作用方式,可以讓系統多種多樣。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外部表現可能各不相同,但當兩個系統具有相似反饋結構時,他們實質上是同一個系統,並且會產生相似的動態行為。接下來我會列舉《系統之美》一書中列舉的一些典型系統的例子,來簡單介紹兩種狀態下不同的系統。
單存量系統:只存在一個存量的簡單系統
空調房就是一個典型的單存量系統,其中有兩個調節迴路。一條是室內與設定溫度之間存在差別,打開空調的冷氣使室內降溫,第二條是室內外存在的溫差,讓室外環境能夠通過熱傳遞來對室內進行升溫,兩條調節迴路互相作用來使室溫維持一定水平。在前文中已經提到,迴路所傳遞的信息只能影響未來的行為,不能立即改變系統所帶來的時間延遲,會使這個系統形成動態平衡,或者是振蕩的狀態;而值得注意的是,體會系統變化的方向,往往在於判斷到底是哪條迴路站主導地位。當冷氣更強的時候,室內溫度下降,甚至一度低於設置溫度,此時關閉冷氣,外界熱傳遞使室溫慢慢回升,回升至一定程度後,繼續打開冷氣,此時佔主導地位的是空調製冷這一條迴路;而當外面的氣溫達到40度甚至45度時,外界熱傳遞很強;或者是房門大開,熱傳遞速率同樣很高;而空調的製冷效果則微乎其微。一直打開冷氣,也不一定能降到指定溫度。所以,使室溫舒適有兩種方法,一是加強空調的製冷效果,設定更低的指定溫度,購置更好的空調,而這帶來的則是購置成本上升,而空調的保養也需要持續地資金投入;二是,減少與外界的熱傳遞,比如設置遮光板,避免陽光直射,讓房間的隔熱效果更好;利用特殊的新風系統,盡量使室外進入房間里的熱氣溫度跟室內溫度保持基本一致。關注流入量,增強製冷效果,會帶來持續的空調投入;而控制流出,減少冷氣的散失,減少外界對於室內的影響,往往可以一勞永逸。
另外,再簡單闡述其他單存量但被不同迴路調節的系統。如人口水平,在流入端,每年人口存量的流入量運作,可以簡化為相對恆定的人口出生率係數乘以現有人口水平,每年出生的人口提高了人口存量,今年人口存量的提升使明年的出生人口繼續增多,此時便出現了增強迴路。而流出端,每年的恆定的死亡率使得一定的人口死亡,從而使人口水平保持一定的動態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若增強迴路強於調節迴路,那麼因為增強迴路的複利特性,儘管存在調節迴路,人口水平仍然會呈現指數式上升,例如上世紀前葉的中國人口,因為戰亂和貧窮使得死亡率很高,與出生率所構成的增強迴路達到平衡,並沒有快速的人口增長;而新中國成立後,逐漸發展的經濟使死亡率降低,而出生率也相應提高,此時增強迴路佔主導地位,人口出現爆炸式增長;儘管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在02年開始實施,嚴格控制出生率,但是因為迴路作用的時間延遲以及增強迴路本身具有的慣性仍然巨大,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較2000年比較人口仍然增長了1.3億。
雙存量系統:存量互相約束的系統
石油經濟和漁業經濟就是典型的一個依託不可再生存量,另一個依託可再生存量的系統。
石油經濟系統中,以資本為第一個存量,投資提升資本,而資本帶來的利潤繼續增大資本存量來形成一個增強迴路;而另一方面,如固定資產受限於使用壽命而產生折舊、甚至通貨膨脹都會形成調節迴路來使資本貶值。除了這些,這個系統的複雜性則體現在增強迴路中的利潤,受到另一個存量石油資源的影響。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石油是沒有流入量的,只有流出量。對於石油經濟來說,資本投入越多,對於石油的開採量越大,由於一開始石油儲量豐富,初期單位資本收益大,油價也相對趨於穩定,帶來的利潤越大,則會使資本越來越多,增強迴路開始積累複利效應;但另一方面隨著石油存量會逐漸下降,此時的得到石油的難度加大,單位資本收益開始降低,為了分攤掉成本增加帶來的收益減少的風險,石油的價格就會上升,但利潤仍然下降了,這時就出現了第二條調節迴路,來發揮逐漸削弱「資本-利潤」這條增強迴路的作用。但此時石油經濟仍在賺錢,石油仍在開採,最後隨著石油存量越來越低,增強迴路被削得越來越弱,資本折舊這條調節迴路也開始發揮作用,最終導致開採石油的成本太高,單位資本收益下降到大力提高石油價格也無法分攤(或者是過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時候,這座開採的油井就會被廢棄,這一個由石油經濟所建立起的系統也最後走向消亡。
擁有與石油經濟類似的系統,但不同的是,漁業經濟的另一個存量,魚群資源多了一個與人口增長一樣由一定再生率影響的增強迴路控制的流入量。儘管是一個加強迴路,但是同樣存在的資本投入增強迴路依然會使魚群存量往下降的方向走,所以既有流入和流出,此時的系統就會形成動態平衡。或者是在魚群存量少到一定程度時,尋求魚群變得困難,即使由於稀缺而帶來的價格上漲也無法維持漁民出海捕魚的成本的時候,漁民就會停止捕撈,使魚群再生到出海捕撈再次具有經濟效用的時候。此時的魚群存量就出現了定期振蕩的動態平衡,而資本存量(此時可以說是對於捕撈行業的資本存量,只指捕捉某一特定種類的魚)也同樣會出現定期振蕩的動態平衡。但是,也有一些漁民會通過加強捕撈技術,比如加裝聲納等等先進技術,來捕捉因為稀缺而價格昂貴的魚。此時魚群的再生迴路還是無法發揮主導作用,那麼魚群資源就會逐漸枯竭,漁業經濟系統也會與石油經濟系統一樣走向崩潰。所以許多國家地區設立禁漁期的目的,就在於,停止捕撈,使魚群通過再生的增強迴路來使魚群存量重新回到適合捕撈的程度,從而使系統可以動態存續下去。
小結
看問題,看事件如果從系統角度來看,往往一些看似無解的問題,最終還是會變得有解甚至讓人豁然開朗。本篇文章結合《系統之美》所表述的內容,對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以及一些典型的系統進行了簡單的闡述。下一篇文章將會繼續闡述因為系統中互相作用而產生系統特徵、分析系統時的障礙和誤區,以及最後如何干預系統,在複雜系統之中倖存下來。
後續待補充- -
蘇菲的世界
拿起一本「系統動力學」的入門書籍看吧,在想深入,需要很多知識,並且要求數學要好,離不開數學公式。【複雜性科學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