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女生壓力大,成績下滑嚴重,對家人情緒抵觸,該怎麼辦?

姐姐比弟弟大5歲,姐姐對人懂事貼心,成績中等,弟弟聰明伶俐,深受父母認可。姐姐2014年沒考上重點初中,在一所排名第二的中學上學,據說每天做作業到半夜12點,早上又得6點多起床。昨天聽說入學時候是班裡的前幾名,這次考試落到了40多名。他們的媽媽對姐姐很失望,而且發現姐姐對他們有敵意,說話聽不進去,總覺得父母對弟弟好。

我們是覺得姐姐內心因為長久以來自以為不被父母重視產生了不自信,所以也建議他們父母多鼓勵。

也許孩子的問題可以通過父母的態度得以改變,現在的問題是, 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要是這個孩子我也有敵意!每天做作業做到12點,還要6點多起床,我已經夠努力了,成績不好我也不想,我已經很痛苦了你們還對我很失望,我能怎麼辦?! 首先我想說做作業做到12點是不可取的,睡眠不足太影響第二天的上課效果了,寧願作業做不完都好。一般做作業不要超過10點。 做為家長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現在一些家長只想著要孩子全部時間花在學習上提高成績,其實這只是打著對孩子好的名義對自己好而已!你自己願意不要休閑娛樂全部時間花在工作上賺錢上提升自己上嗎?學習一定程度上是要勞逸結合的,單純逼迫孩子學習其實效率是非常非常差的。 具體建議家長好好和孩子聊下天,注意不要擺大人架子,不要帶著批評她的想法,而是要在雙方平等一起溝通協商解決問題的氛圍上去談,要表現對孩子的愛,但不要道德綁架(如我花了多少多少錢費了多少多少力氣所以你要努力,可以通過電腦給她看看流水線女工人和女白領不同的工作環境,自身氣質讓她自己感受差別)。其次條件可以的話可以找一個培訓機構一對一補下課,基礎不補回來的話,會越學越吃力的(前提是孩子自己想學,同時也要保證孩子一定的休息娛樂時間)。 當然,成績不好可能有很多原因,上面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確管用,但我從沒見過只通過批評指責和強迫會使學生成績變好的,最好既有棒子,也有棗子。


我覺得,不要再對孩子擺出失望的表情。要關注她努力的一面,對她的付出做出肯定。家長要懂得成績不是一切。孩子健康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關心、肯定、理解,不要批評和職責。語言上的,行為上的關心和認可很重要。一定要發自內心,孩子特別能察覺到大人到底是不是真心的。


不邀自來。

有三年與初中孩子相處經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很強的個人意識和自我保護心理。最重要的是敏感脆弱,口是心非。

請不要過分重視她的成績,成績只是一個表象,家長得引導她,讓她有安全感。作為一個曾經優秀的孩子,她會自然而然追求好成績兒努力學習。

怎麼去做呢?走進她的內心。爸爸媽媽不要總拿她的成績說事,不要因為她的成績責備她。找個時間,媽媽單獨帶著她出門逛街,去個咖啡廳好好喝杯咖啡,告訴孩子:媽媽內心裡最愛她,因為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

切記媽媽一定要真誠,有錯誤承認錯誤。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有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參與到一些家務事的決策上來。例如要不要買某樣東西,爸爸媽媽故意各持觀點,讓她當裁判,進行抉擇。

女孩子大多敏感,尤其是青春期。

說個我的個人經歷。

我上初中時以很高的入學成績進去,期中考試時比較爛,期末考試進入了年級第五,之後就又下滑了。初二時,成績下降至班級中等水平。每天只知道曠課、玩,還不服老師管教。曾經被老師攆出課堂。我記恨了他一學期。萬幸的是,我的老師們都沒有找我爸媽告狀,而且我爸媽從來不care我的成績,所以比較自由。初三時,突然意識到得學習了。成績也是忽上忽下,好的時候全校前十,不好的時候,沒譜了。即便這樣,還是考了個很好的高中。

現在想想,很感謝爸媽在那段時期沒因為成績罵過我。那段時光太叛逆,總是逆著來,如果他們每天在意我的成績,估計我不會以輕鬆的心態考上那所高中了吧。


大一時,我帶過兩個學生,一個從數學倒數第二到正數第二,一個從天天和爸爸對著干到爸爸因為女兒自己主動寫作業給我打電話哭。

總結一下方法。

前提:找一個大學生。

優秀但是成績一般的,也就是說綜合素質高的。最好是異性(有女朋友的更好,省的你不放心)把你的想法和願望告訴他,然後告訴他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性格。

第一步:吸引。

讓這個大學生和孩子認識,認識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告訴孩子說這個人是給他找的家教。讓他上課時不要講課,要「不經意間」提到孩子的愛好,然後以討論這個愛好為主,講課為輔,一點兒不講太假了。目的:讓孩子覺得「好牛逼」。

第二步:樹立自信

讓大學生幫助他找到自己擅長的事兒,(不一定非要和學習有關,很多家長覺得這樣會耽誤學習,那就想一下得了重病是願意打一針還是願意一直病下去。)不斷鼓勵,不斷讓他覺得自己比別人強。

第三步:做朋友

這個也不需要太多了,都是孩子,過節過生日啥的送個小禮物,加上之前的合作,絕對搞定了,無話不談。

第四步:裝可憐

「我來的任務是讓你好好學習,但是每次我們都在玩,學的並不多,成績如果再這樣你媽媽就不能用我了,blablabla」自由發揮,點到為止

第五步:求合作

認識這麼久了,該出成績了,考不好就是不給我面子,我覺得很不爽,沒法做朋友了,希望孩子配合。

一般小孩到這步基本搞定了。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點偏題的東西,本市最強高中實力強勁,中考前100名有80人在此高中,其中中考前十名即本校前十名,可是第一次月考,這前十名沒有一個在前十;第一次期中考試,中考第一的那個學生居然掉到了五十名開外,並且此後三年一直到高考,此人都沒有再進過前五十,包括中考前十名的其他人,都在級部一百名以後。

初中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導致一部分人獲得了遠超其他人的優勢,可是到了同一所學校同一起跑線,反而是差校考進來的學生終於獲得了公平,展現實力,突飛猛進,導致好學校的人被瘋狂碾壓。

或許是因為你姐姐的小學太好了吧


我感覺從兩個方面可以緩解這個問題,第一呢,我認為父母如果真的不是偏心的話,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們關心你,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女兒和兒子,這與你們的學習和智商沒有關係,如果我們表現出來對弟弟關心多一點兒的話,那只是因為他還比較年幼,需要我們操更多的心。我們是一家人,是在最艱難的時候也能夠相互依靠和絕對信任的人,不僅是父母,就連姐姐也應當對弟弟多一點兒關心呢......從這個方面入手解決女兒由於感覺父母偏心帶來的不公平的感覺。第二呢,我認為父母應當幫女兒樹立這樣一個思想,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我們的學習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從而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也更有意義,所以,學習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只需要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不斷的學習,增長見識和知識,至於成績什麼的,想一想也不是那麼的重要。如果父母能幫助女兒建立這種思想,我感覺女兒的壓力會減小很多 。


我自己就有一個小妹妹,我非常能理解作為姐姐有的時候覺得父母不重視自己的感受。我已經20歲了仍然有這種感覺,更何況是初中的孩子?尤其是,現在大多數家庭仍然是獨生子女,孩子有了這樣的委屈,很難得到同伴的理解和開導。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主動的去理解孩子,體諒孩子,千萬不能簡單粗暴地用「不懂事」、「不孝順」這種「下定義」性質的詞去斥責孩子。這樣必定會激起逆反心理。孩子還小,父母對於其不夠完美的地方要以引導和鼓勵的態度來修正,而不是斥責。

第二,初中的知識還沒有到要拼智商的程度,投入的精力和回報不成正比,說明做了一些無用功。父母可以請老師幫孩子看看學習方法上的問題,避免大量的低效重複勞動,比如在已經掌握的知識點上反覆練習而忽略了未掌握的知識點,等等。

總之,記住幾個詞:耐心、理解、寬容、引導。避免斥責、嚴厲以及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無謂的比較。


自己親生閨女,成績和女兒哪個重要,先把這個心態擺正,然後再去面對女兒

青春期有點小叛逆,這個時間的孩子在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本來就有點小彆扭,所以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但相當一部分家長並不知道怎麼去引導,嗯~我也不知道,我還小

但個人感覺吧,讓她真真切切感覺到你們對她的愛,聊天溝通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但有一點,不要把自己放在長輩甚至連前輩都不要,聽聽她怎麼想的,不要覺得自己都對,及時自己是對的,也不要說教一樣去指出,換個自己家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這個就看做父母的對自己孩子的了解了


唉. 自問一下, 是不是想要自己的女兒找個好工作?是不是想讓她以後能過上好點的生活, 至少比自己好點? 是不是想讓這個家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 請聽我一句話. 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 人只有自己往高處走了, 他/她才能叫做順勢而為. 一個人如果自己是被逼著去做, 非常非常難出好結果.

總說好好學習. 學什麼? 什麼才叫好好? 成績可是白紙一張, 真正考驗你的是社會, 你個GPA4.0有什麼用? (當然這話有點偏激, GPA4.0的人腦子肯定不笨, 工作自然也不差) 想要讓孩子學習好, 必須先讓他/她做人, 富有責任感, 自尊自愛, 願意刨根問底, 嚴謹科學, 具備了這些能力, 難道你還愁她不會好好學習嗎? 而幫助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父母必須做到以身作則, 必須以身作則, 必須以身作則,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覺得,如果女兒感覺父母偏心,那麼很有可能這就是事實。作為父母,如果想要解決問題,應該首先檢討自身。

其實作為父母有偏愛也許是難免的,但是如果察覺自己有偏愛之情,則更應該努力在行為上平衡兩個孩子,盡量不要流露出來。女兒處在叛逆期,已經對這個點非常敏感,那麼在這個時期可以適當的更加照顧她的情緒,但是切忌表現出「這是為了照顧她才這樣做」,這樣反而容易激起逆反心。而是要裝作無意,潤物細無聲式的增加對女兒的關注和正面激勵。用鼓勵和認可來讓女兒卸下心防,慢慢消除敵意。這個時期千萬不要隨意打擊她,尤其是為了成績這樣的東西,很容易讓她覺得「你們對我好只是因為我學習好,而不是因為我本人」。成績不是靠時間堆出來的,正面情緒的培養事實上也會為她的學習掃除障礙,減少她對抗負能量的無謂消耗,並且改善了和父母關係也會更願意拿出好成績來回報父母,進入良性循環。


推薦閱讀:

跟父母相處特別壓抑,好想能離他們多遠就多遠,我要怎麼辦?
在母親略強勢,父親很軟弱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男孩該如何與強勢的男性相處?
初一的孩子不想讀書。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
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兄弟姐妹間的問題有哪些?
解讀一下中國的「喪偶式家庭」存在的原因?

TAG:心理學 | 親子 | 家庭教育 | 家庭關係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