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末年足夠強大,這些藩屬國會不會被併入國土?
不會。簡單來說,清朝極盛期的疆域,實際上已經是農業經濟為主導的專制統治所能控制疆域的極限。凡是突破了這個疆域的中原王朝或者是外國的專制王朝(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帝國等等,俄羅斯帝國由於亞洲部分人口稀少統治壓力小,故屬於特例),都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擴張懲罰而不得不放棄領土的擴張。建立藩屬國,是當時控制邊疆,變相擴張領土最有效的手段。即使假設清朝末年不會出現外國入侵的場景,軍隊依然保有較強的戰力,經濟依然良好運轉,我的答案依舊是不會。清朝的中國保守主義已經達到了頂峰,即使是在康熙乾隆年間國力相對強盛,軍隊尚有戰力之時,也未曾進行大規模的對外擴張。這並不是清朝統治者不思進取的結果,而是千百年來中原王朝統治者接受教訓所得出的必然結論。專制國家所能統治的最大疆域是有限制的。盧梭曾經在社會契約論里曾用啞鈴做比喻,槓桿越長,兩端的鐵塊就越不穩定,舉起來顯得格外費力。疆土越大,遠離首都的地方就會顯得非常難以控制。這一點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里也提到過。
首先是軍事上。疆域越大,實際上邊境線越長。邊境線越長,也就意味著駐軍的需求越大。駐軍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負擔,大量從事社會生產的青壯年不得不脫離生產去戍邊或者是維護當地治安防止叛亂,而國家又不得不加大軍費支出去供養這些軍人。這實際上是一個惡性循環。一旦這些軍隊長時間不能返鄉,或是軍餉出了問題,則極有可能產生嘩變,這一點北魏皇帝表示淚流滿面。
更何況,如果邊疆地區屬於不產糧食的窮山惡水,軍糧的供應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耗過程,「天下蜚芻挽粟,起於黃、腄、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正所謂千里不運糧,疆域越大,運糧的起點到目的地的路程越長,如果又趕上路況不好,很可能運的糧食還不夠牲畜和運夫的口糧。我們單從軍事上去看,當時中國的附屬國主要是朝鮮和中南半島這些國家。朝鮮暫且不論,如果是吞併中南半島,中國則不得不派出大量軍隊跑到地形複雜的原始森林裡去跟文化與中原迥異的土著們或者是獨立主義者們打持久戰和游擊戰,而我們的糧食則不得不通過地無三里平的喀斯特地貌進行陸上運輸,即使是全盛時期的清朝也絕對撐不住幾年。政治上看,專制君主的控制力實際上是從首都到邊疆依次遞減的。即使將這些地方吞併掉,並且不考慮民族抵抗的問題,疆域過大,邊疆地區也會出現管不過來的情況。所謂山高皇帝遠,這些區域很容易脫離控制,最好的例子就是越南。直到今天,西邊那幾個大省依然不太平,而距離北京不遠的內蒙古卻是從來沒出過麻煩。這種情況下專制君主就不得不考慮如何有效控制這些遠離首都的區域。在交通設施、通訊設施有限的古代,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在首都之外的邊疆再建立一個權力中心,例如周朝的分封制,漢朝的安西都護府,羅馬的總督制,唐代的節度使制。然而這第二權力中心往往會威脅中央集權,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同學就不說了,羅馬後期的總督們以及五代十國的節度使造反簡直比換衣服還勤。因而自宋朝開始逐步廢除節度使後,中國實際上再也不敢嘗試建立一個長期的第二權力中心。即使是袁崇煥曾國藩這些臨危受命,一時掌握著大權的地方大員,國家始終也對他們進行著嚴密的防範。由於沒有找到除此之外管理邊區更有效的方法,版圖擴張的步伐,實際上隨著宋朝開始逐步廢除節度使制度之後就陷入停滯了。其次,統治這些異民族所需要付出的政治經濟成本完全是一個無底洞。其國民是否對清朝擁有強烈的認同感,從而喜大普奔放棄自己的國籍擁護一個外來的政權?如果不是,清朝要消耗多少財力物力進行安撫和鎮壓?以少數民族聚居的雲貴為例,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要的只是一個承諾而絕非統治權,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看到了蜀國沒有那個實力和精力去統治這群異族人。唐朝唐玄宗遠征雲南,慘敗而歸,直接揭開了中原大亂的序幕。而宋朝則比較極端,在建國之初就直接放棄了對雲南地區的統治(斧畫之地)。明朝則長時間對盤踞在貴州作威作福的楊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實際上都是專制國家管理邊疆手段匱乏的體現。最後談經濟上的。清朝是農業國家,對於農業國家,耕地是唯一吸引政權擴張的理由。先秦時期的政權,擴張不可謂不快,不可謂不積極,等到秦朝統一,將東亞大陸良好耕地基本上全部佔有之後,除了少數皇帝的個人野心以及特殊時期的戰略之外,大部分政權對佔地盤,吞併周圍附屬國這件事是趨於保守的。正如朱元璋所說的,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羅(今泰國)等15國,「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實在是沒有吞併的必要。清朝疆域我大致分為三類。
1.漢地十八省+西域(新疆):這些是中原王朝統治的核心區域,我為什麼把西域新疆算進來,因為新疆在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府之後,也算作是中原王朝重要的一部分。
2.西藏,青海: 這個是作為承認清朝作為統治者而併入的清朝版圖。
3.內外蒙古及東北: 這個算作是女真人帶來的嫁妝。
那麼,清朝的這些藩屬國符合上述的,主要是越南,朝鮮,緬甸和琉球,這些藩屬國在歷史上跟我國朝貢時間比較早,關係較密切,並且歷史上還曾經臣屬於中原王朝。這些藩屬國有可能併入國土。
至於暹羅(泰國),浩罕,南掌(寮國)等等這些國家,本來歷史上跟我們淵源就不多,何況跟清朝還只是簡單的朝貢關係,基本不可能併入國土。
謝邀,這個問題提的其實不符合客觀現實。清朝不強大嗎?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幾個億的人口,世界第八的海軍(呵呵 )…但他這種強大是基於中國傳統的封建集權王朝模式上,當面對先進位度時必敗無疑(你可以想像日本沒有搞明治維新的情況下跟清朝開戰是什麼結果)。最後我就用遊戲帝國時代打個比方,如果你是城堡時代,你有100個騎士也不夠對方30個帝王駱駝砍的。
會,尤其是朝鮮建省,很遺憾。
會,當年袁世凱就建議在朝鮮設省可惜甲午戰敗。同理可以在越南設省。而且朝鮮與越南文字相通,其實與南方方言無異。設省很快融合進來。
陸上基本不可能了。不過如果清朝足夠強大,強大到趕上列強末班車,替代現實中日本的角色。那麼將會在蒙疆藏跟俄國,西藏到印度區域跟英國,東南亞跟英美等展開戰略競爭。如果一直都順利的話,我自己意境開疆下。
現實中丟失的原清朝三北邊疆領土應該會在俄國革命的時候收回。
海上琉球可能併入,也可能成為清朝高度控制下的附庸國殖民地。東南亞會有若干港口或者據點。比如蘭芳共和國,新加坡。
藏邊,清朝可能加強對尼泊爾錫金不丹的滲透控制。但也有可能忙不過來,扼守西藏,西藏建立特殊行省,加強控制。
不過全是白扯。大清早亡了。還要靠我們當代的努力,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戰略環境。
我覺得應該是不會,清朝說實話對本國的統治也是有些薄弱的,更別提西藏新疆蒙古這些地方,國立足夠強大能夠緩和通過一系列措施緩和滿漢為主的民族矛盾的話倒是有可能續幾十年的命。
會。你的意思是:清朝末年足夠強大。就是說清朝已經完成君主立憲制和近代化了,也打贏日本了,躋身列強行列了。清朝完成君主立憲制,說明滿漢已經融為一體了,清朝已經找到了一個很成功的民族融合的方法 ,這意味著兼并融合周邊藩屬國對於清朝來說,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
當然這些事情幻想一下就行了,因為清朝把滿漢分的太清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亞洲民族主義逐漸興起的時代,即便清朝擁有歐洲列強一樣的實力,最終也很難保留周邊事實上長期獨立的國家。儘管清朝與一些藩屬國例如朝鮮,越南建立了長期穩定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朝貢關係,但是如果直接統治治理這些地區依然會缺乏在這地區長期統治的政治基礎和當地民族的認同,在民族主義興起的背景下吞併這些地方後維持在這些國家維持直接統治的代價會非常高昂,一個理性的政府最後不會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舊大陸國家在世界史進入近代後的領土擴張大部分都是吃力不討好最後都得吐出來。俄羅斯在暴飲暴食四百年後蘇聯解體基本上回到了十七世紀初的國境線,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更是碎的一地都是。中國在一百多年的衰落混亂里還能保有在清朝前一百五十年擴張的大部分成果已經相當幸運了。
不會,一直以來的朝貢體系習慣沒那麼容易改掉。
如果強大到足夠統一世界還不激起反叛的話。我認為是可以的。你又沒說強大到什麼程度。。。
改土歸流一直都在進行中。
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就得假設幾種情況回答。
第一,如果所說的強大仍然是類似於漢唐那樣的農業社會下的國力強盛,那麼答案是不會納入。因為在科學與管理技術低下的情況下,即便不出現反抗,統治巨型國家也是極難的。中國過去的經驗往往是在核心統治區實現郡縣,外圍則對部落首領封王封官,再外圍就是緊密藩屬國,建立固定朝貢關係,最外圍的關係就不固定了。所以中國古代往往核心區疆域穩定,外圍區隨著國家盛衰,時大時小。而且對於地廣人稀的地方極難統御,從來建立不了穩定控制。第二如果所說的強大是像歐洲那樣的工業化國家的強大,那就另當別論了。現代技術的進步使得交通極大的便利了,農業社會一支軍隊要遠征邊疆或外國,道路良好的情況下,可以用馬車運糧,可一旦有山路,只能人扛,帶不了多少,走不遠,打贏了,也守不久。而工業化後有鐵路,一切就不同了。事實上,甲午戰爭之前,曾因為與日本在朝鮮交惡,朝廷內就有兩派講法,一派主張吞併朝鮮,斷日本野心,一派主張讓朝鮮與中國脫離關係,各顧各活。這裡可以做個假設:如果中國的工業化國力與同時的俄國差不多,那麼周邊的藩屬國,乃至中亞,中南半島、朝鮮,甚至日本,都可能被納入版圖。中華帝國最強盛的時候,這些番邦國被吞併了嗎?帝國與現代國家的概念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估計思維還是中世紀的思維,以為領土越大越好。
藩屬國之所以作為藩屬,而不是中央管轄。
本身就處於一個中央直接管轄之於當地難以為繼,管理成本太高的無奈前提上。
越南朝鮮等這些昔日郡縣搖身一變變作獨立王國,也是中國歷代的大陸擴張主義逐漸向後撤退的結果。
清朝想要在朝鮮與越南與尼泊爾等地攫取到什麼呢?當地的市場能夠消化本土國內龐大的人口嗎。
倘若不能,則征服這些土地純屬徒增政府開支的賠本買賣。
不會。近代之前控制力不足,近代之後民族主義興起。
唯一能保持這麼大的只有俄國,因為西伯利亞沒人。
會
本來以為這是個很簡單直接的問題,沒想到還有爭議。我再解釋一下。
雖然中國已處於東亞朝貢體系的領主地位,但藩屬國未併入國土,邊疆地區未建省設府都是因為國力不逮或者成本難以接受。設想國力足夠的情況下,越南有什麼理由不併入國土?事實上,在甲午戰前,清廷曾有意將朝鮮併入國土,以阻止日本對朝鮮的滲透。但是國力達不到。
近代後,新的國際秩序形成,舊有的朝貢體系解體,中國要想保有原先的地位,直接將藩屬國併入國土(成立聯邦)是最好的選項,如果國力達到的話。東亞共榮嘛。
推薦閱讀:
※現在世界上還有沒有哪些國家,遭受著我國清末民初時遭受過的那種屈辱?
※清朝偌大的疆域,除了滿洲(東三省)之外的地方可不可以看做是滿洲的殖民地?
※亞洲人的平均身高在未來有沒有可能超過歐洲?
※以下真實的穿越證據,是否真實?。?
※日本不再殖民統治台灣,台灣人真的是純粹的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