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了解數學界的人談談現在的數學進展?
起因是看到這篇文章:學友眼中的大神——惲之瑋究竟有多強 http://bbs.hupu.com/9828293.html
很想知道現在數學界的眾神們究竟在做些什麼工作,有哪些eagles,哪些行業可能得到突破,對人類有什麼影響。總感覺這行業前進的太遠,以至於如我這般普通人能看懂一點常識科普就很欣喜若狂了。
搬運一下吧: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is a series of publications that report on the latest mathematical research in a way that both mathematicians and non-mathematicians can appreciate. Volumes 7 and 8 are by Dana Mackenzie; Volume 6 is co-authored by Dana Mackenzie and Barry Cipra; Volumes 1 through 5 were written by Barry Cipra. - See more at: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這應該算是最近"純數學"中最知名也是最喜人的進展了吧.張益唐做出了估計gap的方法以後,以陶哲軒為首的一群數學家瘋狂地刷新著下限....沒過幾天就從40萬刷新到了幾千,現在已經刷新到246了...(雖然離2還很遠)
=============2014/6/29=============
mark,晚上好好答先說一下結論:沒有
=============2014/6/30=============(以下純屬個人觀點,暫時沒有改變自己想法的想法,所以對於某些評論可能會視而不見,見諒)很想知道現在數學界的眾神們究竟在做些什麼工作,有哪些eagles,哪些行業可能得到突破,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老實說,作為本科生,我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幹嘛,可能偶爾老師會提及說某些東西是Open Problem,但是那些是不是主流,有沒有人在做,做了多少,怎麼做的,吾等本科森是不可能有概念的(超神的那種除外),我想起我們系分方向的時候,辦了一場師生交流會,會上有同學就想問問老師們做的工作,結果被鄙視了:我說了你們也不懂的。
至於對人類有什麼影響,有一個笑話,說物理學家搞錯了一個東西,地球爆炸了;生物學家搞錯了一個東西,地球因為病毒毀滅了;化學家搞錯了一個東西,地球被污染的沒有生命可以存活;數學家搞錯了一個東西……數學家們抓狂了,地球繼續照常運轉……
因為數學的理論,「有用的」太少,或者說,很多猜想,在沒有證明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有什麼用,比如費馬大定理,證明出來了,你告訴我它對人類有什麼影響?你要說它推動了數學的發展,那 1 是未解決的費馬大定理推動的而不是解決的 2 數學發展了然後呢?你又說數學的某些理論用到了物理或者計算機里,推動了這些學科的發展……那該是多間接的作用,把它歸到費馬大定理身上也太牽強了。所以還不如老實承認,well,就是沒用。唯一的作用:我們終於知道它了
總感覺這行業前進的太遠,以至於如我這般普通人能看懂一點常識科普就很欣喜若狂了。
每一個學科都前行的很遠了,不僅僅是數學。但是數學有它的特殊性,一它沒有實驗,二它不直觀
這就要談一點數學哲學了,我個人認為的是:數學是一種抽象的客觀存在,數學的理論就是描述這個客觀世界的理論,就像物理理論之於現實世界一樣,那我們怎麼認認識這個世界呢?我認為需要依賴人類自身的抽象能力,這種能力並不是永遠都對的,所以才會有「數學危機」。但是當我們的理論可以實際(一般是通過物理學)應用時,我們可以聲稱我們的理論是對的,就像物理理論只要實驗驗證了就可以(暫時的)聲稱是正確的一樣。
認識物理世界,我們有太多的直觀可以用,比如有一個蘋果,我們可以對著一個蘋果說出它的特點,而數學對象只能抽象認識,就像一個流形,你從來沒見過,你是通過一條條的刻畫(不管是公理、定義還是定理),在腦海中逐漸構建出這麼一個對象來的,就像一個用投影儀投射出來的3D蘋果,它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當你構建出來這個對象後,你也可以對著這個對象說出它的特點,它的性質,你的腦子裡不再是一條條文字表述的內容,而是一個具體的東西。這時候你描述一個數學對象,就像你描述一個蘋果一樣,而不是說你記住了「蘋果是樹上長的」,「一般長成圓形」之類的文字才會描述它。
所以數學之所以難科普,就是因為這個對象,沒有科普的解釋,更沒辦法科普的給你說明,更詳細的可以看我曾經問過的一個問題:數學能被科普到什麼程度? 知友們還是比較意見一致的,數學這玩意兒不是我們不想科普,是沒法兒科普
最後舉個小例子(某人不要打我,不過她最近應該很忙,沒空上知乎#_#),我在給一個(高中數學水平)的孩子講線性代數,然後我就發現了問題,在我看來司空見慣的概念,在她那裡會變得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在我看來很正常的事情在她那裡會覺得非常神奇,我反思自己學習的時候,很多概念其實也一下子就接受了。我覺得每個人對抽象事物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樣的,比如什麼是向量,一個歐式空間的一個坐標可以看做一個向量,一個R上的多項式可以看做向量,一個連續函數是一個向量,受過一定數學訓練的會覺得這很自然,可是沒有接觸過會覺得我在說天方夜譚(或許我應該去問一個簡單點的問題叫做 如何科普的解釋向量……)
anyway,本來想多寫點數學哲學的,後來……懶了,唉,知乎不給我開專欄,不然我一定好好寫點數學哲學的內容,真的很有意思。我提個計算數學的熱點吧,貌似是陶哲軒最先做的,算大神吧!我們學校有老師在做這個,就是壓縮感知。
我的理解就是,對於一個列數大於行數的矩陣A,和一個壓縮後的信號b(為什麼叫壓縮後的信號,因為A的列數大於行數,則b中元素比x中少),求解Ax=b通常有無數個解(聰明的人肯定想到了當A的列數小於行數的時候,可以用最小二乘法)。
為了求解,通常定義解的含義是在稀疏表示下的解,最簡單的就是求零最多的解x,即最小零範數下的解,這本質其實是個約束最優化問題,求解方法一般採用最優化里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意義很大,看到了嗎?我們從一個低維的型號b,反求出高維的信號x,那麼它在圖像壓縮、信號處理、超像素、圖像還原等等方面,就有了很大的實用價值,最簡單的就是超像素,可以利用一個原本像素很低的圖片還原出相當清晰的高像素圖片。
我都想做這方面的研究了呢。以做純數學的人的傲嬌程度,他們是不屑於去對任何外行談論他們的研究的,他們naive地認為你們居心叵測。
不信你們看,幾乎沒有大數學家去寫純數學科普的,都是在講他們以前有多麼牛逼。推薦閱讀:
※"靈修"的理念是唯心還是唯物? 我們應該相信「靈修」的理念嗎?
※如何對【氣功】證偽?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食慾很好?
※可以介紹一下目前電氣工程領域的發展狀況如何?
※為什麼有些接受過自然科學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會接受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