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軟體的「保存」和「另存為」的圖標依然是3.5英寸軟盤的圖標。這會不會給新一代沒見過軟盤的人造成困惑?


更大的可能是——新一代再也用不上需要手動執行「保存」這個操作的軟體了。

// 發現一個更容易接受的事實

「保存」的本質,其實是——將保存於高速而不持久的存儲介質(內存)的數據,以特定的文件格式寫入低速而持久的存儲介質(軟、硬磁碟)上——即「存檔」,這也是為何使用「軟盤」圖標自然而又貼切的原因。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由於持久存儲介質的性能制約,「存檔」始終是一個相當耗時的操作,甚至大都需要一個特定的對話框界面為用戶提示操作的執行進度(可參考現在的「網路下載」)。而時至今日,持久存儲介質的性能已經有了巨大的飛躍。以大多數情況下的直觀感受,「存檔」的反應速度,和其他僅在內存中處理數據的界面操作也已不相上下。如此一來,「軟盤」圖標所蘊含的「操作耗時注意」,也逐漸變得無足輕重了。

所以,我們會經常發現,許多軟體已經開始將「保存」和「應用更改」划上了等號——比如 Picasa,又比如移動設備上許許多多的應用。

至於「軟盤」圖標,恐怕也快要被「√」徹底取代了吧。


確實會,擬物設計的原意是讓用戶更容易知道這是什麼,但用戶更容易知道這個圖標的前提是用戶對其物理實體很熟悉,很多物品,新生代用戶其實根本就沒有見過其物理實體,物理實體早就淘汰了,因而不顧受眾的認知,盲目進行擬物化設計是錯誤的。

當然,對於存檔這個問題我見過比較新的程序用的一般是硬碟圖標,然後加上箭頭,箭頭從數據指向硬碟,表示數據存儲到硬碟,箭頭從硬碟指向數據,表示從硬碟讀取數據。這在目前來說算是不錯的改變。——當然這種擬物方式,過些年也許要繼續的改變,與時俱進,因為將來人或許可能連硬碟也沒有見過。


未來保存這種行為本身都會和以前不同。在曾經的時代背景下,保存的機制是考慮了時間和空間(存儲)的限制,在人機系統中,由人去分擔了機器的工作,減少機器的負擔。而現在,機器的性能不斷提升,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人可以做更少的事情,將精力集中在更為重要和有創造性的事物中。同意 @鋼盅郭子 的說法。

關於圖標,隱喻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是通過實物來隱喻(典型的例子是垃圾桶),有些是通過借用已有的抽象概念,例如三角形的播放圖標,等等,歸根結底,是利用人們已有的知識,去引導用戶認知新事物。漢子的構建,所謂象形、借代、形聲等等,和這個有相似之處。

類似軟體的隱喻,其實還有挺多,例如電影用膠片(兩邊各有一排小孔)來隱喻,實物現在也很少見了,但是如果在許多產品中一遍遍的強化下去,逐漸有一部分可能會轉化成人們所共有和固有的經驗,即使沒有實物對照,人們也可以認知,因為這個圖形本身已經和概念捆綁在一起了。類似很多漢字,我們現在也許只能通過古書才能找到它們形成的源頭,但是並不妨礙我們的閱讀。


如此說來,沙漏是最該被淘汰掉的圖標了。

軟盤只是個象徵符號,沒用過軟盤不等於不理解其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會,這就是知識的迭代啊,我們現在學習的很多東西都當成理所當然,然後仔細去想又發現似是而非,刨根問底竟然發現大家都不知道,哪怕是有少數考經據典出來誰又能證明這就是歷史的真相呢。

以上完全是胡言亂語。

我認為不會的,因為軟盤的圖標被當成保存的圖標已經很久,就像成語一樣,我們不知道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但是依然用的很快活不是嗎?

約定俗成嘛。


不會。

圖標的設計需要盡量遵循直觀感受其功能,同時兼備大部分用戶使用習慣來進行設計。

這裡就會出現兩個矛盾的問題,沒辦法找到合適的遵循直觀感受的簡約圖標最初使用這個功能的一部分人設計的不合適,但迫於大部分用戶都已經習慣只能延續。

-----例子-----

一下舉一些例子以說明。

設置

  • 扳手,或者扳手+螺絲刀,這還能理解,是修理和修正的意思。

  • 後來變成了齒輪,直觀感受沒有那麼明顯了,但是移動設備上普遍的使用,也讓用戶記憶,噢,這貨是設置。

  • 但是現在,有一些軟體求創新精神,設計了這樣的圖標

    (這是Chrome瀏覽器的設置按鈕,以前也是使用扳手作為標識的。改為三條杠也許並不是想替換設置的圖標,而是整個改變這個按鈕的意思為「菜單」,菜單是一個個條目的樣子)

這樣的想法很具有創新,但是對一個初用或者老用戶來說,都需要時間去適應,甚至一開始都會有疑惑,這貨是什麼?點點看才知道原來是「設置」。沒錯,即便老用戶也還算是把這個菜單當做設置,只是認為圖標變了,記住罷了,不高興就罵一罵然後記住。

-----

下圖是Win8的Metro部分圖標,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大部分的圖標都設計的很好,好的判斷就是讓以前用過的用戶在更換圖標後能夠盡量少的增加新的適應過程

-----

那麼現在我們來思考,保存的圖標是應該還是

現在的保存是軟盤,但是軟盤已經被革命很多年了,為了新生代能夠在直觀視覺上明白,我們要進行替換的嘗試。

  • 替換成硬碟,如何?每天打開計算機就可以看到的圖標,應該很熟悉了吧。

  • 以Word為例,替換一下進行幾次嘗試

  • 最後我又換回了軟盤

因為我不是新生代,對於老用戶,我認為還是希望保留傳統的好,便於習慣。

可以邀請新生代來做評價,這樣的更改會不會讓他們感到更舒適?


圖標主要還是擔任輔助角色,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還是旁邊的菜單文字或滑鼠懸停時的文字提示。這樣,即使用戶不知道軟盤是什麼,使用一兩次後也知道這個圖標代表另存為了。


堅決不同意換掉。

磁碟,你現在還可以看到磁嗎?硬碟也是磁,但你看不到。磁帶、磁碟 這些個經典的東西是永恆的,不應該被遺忘掉。

所有人應該認識磁碟,了解其作用,知道數據是根據磁性、二進位 保存的數據。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天涯三觀正,豆瓣三觀扭曲?
為什麼韓國網頁設計會這麼有借鑒性?
用戶體驗研究用戶招募怎麼做?
如何理解用戶是需要教育的?
Mac 用戶不愛關機,Windows 睡眠啟動也很快,為什麼 Windows 沒培養出這樣的用戶習慣?

TAG:軟體 | 計算機 | 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