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種國家對公民的優待,會不會導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層問題呢?

近日在新加坡旅遊,感覺這裡收入高 花銷低。年輕人自己可承擔房款及結婚全部費用,根本不用父母操心。政府對低收入人群(低於800新幣)可給廉價租房每月50新幣,裡面電視電話配備齊全。越是社會低層人民國家政府給予救濟越多而越是有錢人國家徵收稅也隨之增加。也就是說保護弱小。不惜重金保護弱小。我認為這與國內許多經濟學家、地產大亨所謂的"救國經濟發展政策"背道而馳。如果他們認為富人不能養窮人。而來經濟才得以發展。那麼新加坡呢?這樣的優待他們的經濟又是如何發展的呢?因為條件實在太好,許多老年人晚年也不會幫忙看孩子 就會在賭場娛樂。這樣的享樂主義,是好還是壞呢?


看到樓上說了那麼多新加坡養老福利沒國內不好的是有多不了解新加坡啊!!!!

後來我就寫了一長篇關於新加坡最窮,最底層的養老。發現離題了,並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

(社會篇)新加坡窮人的養老 - 小蕎子看坡島 - 知乎專欄

想要科普的自己點進去,貼上結論

新加坡,老人不會餓死,不會留宿街頭,只會窮死/大病病死。新加坡政府不會讓窮人很體面的老去,但是會照顧你們最基本的生活權益。身為老煙鬼,和老酒鬼,就算再窮,還是該抽煙的抽煙,喝酒的喝酒。買不起就買走私煙半價吧,酒類沒辦法,只能少喝點。

新加坡的窮人,真的窮得很沒有尊嚴。政府只會給你足夠的資源活著,真的只是活著,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

大家有會開始噴,新加坡政府沒人性,中國多麼多麼的好,大家退休都抱孫子,待在家裡。請問你知道新加坡的稅多低嗎?世界上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你省下的稅錢已經足夠給你買很好的養老保險了。新加坡不是一個福利國家。請記住,以上是窮人的養老。就是新加坡社會的最底層。

你要是有錢,在哪個國家發達的養老機制都比新加坡的好。前提是有錢。因為新加坡養老只提供最基本的福利,只有窮人有資格享受。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有錢人來新加坡呢?因為新加坡稅低啊。低稅和福利是負相關的,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享受著低稅,代價就是養老。

PS:你以為那些福利機構沒有政府撥款嗎??!!Too young too naive啊!!新加坡捐款到NGO是有扣稅的,而且福利機構每年都會受到政府的資助。政府只是把這些應該自己提供的服務』外包『而已。

PPS:不要拿中國的大城市的普通老人來對比新加坡的最底層。然後噴新加坡的不好。

-----------------------------------------------------------------------------------------------

接著我寫寫競爭力.....

實名制反對 @劉易傑的答案。

簡單來說政府太過遷就本地居民,而新加坡人相當多數沒有大局觀和國際視野,總是以眼前小利維衡量標準。

新加坡人相當多數沒有大局觀和國際視野,請問哪個國家大多數人有?50年前的新加坡人有嗎?沒有,但是沒關係,李光耀和他的內閣有就好。

深究其原因,現在老李的光環漸漸退去,小李威信不足,反對黨做大,前年大選PAP贏得很慘,於是乎開始討好選民,其結果就是造成新加坡這個看全世界臉色吃飯的彈丸小國,制定政策要看自己四百萬人口的喜好。

首先,李光耀的影響力是有退下來,李顯龍沒有他爸有威信也是事實。但是也沒到』威信不足『!反對黨做大的原因不是因為反對黨很好,其實還是一樣爛,只是PAP自己有很多誤判!2011年大選確實歷史新低,原因很多!!一小部分是因為PAP的移民政策不受歡迎,還有就是越來越不接地氣兒。另一部分是反對黨,都離開自己的選區,剛好WP有史以來推出來一直還可以看得過去的團隊來競選GRC。為了check and balance,確保至少還有反對黨,為了讓PAP更接地氣兒,所以才投給反對黨。這是所有選舉國家必須要做的事情-——討好選民。新加坡人的利益和新加坡的利益重疊率是很高噠。

比如最近屢屢出手,新政策限制外來移民,表面上是保障本地居民就業無壓力,以及限制房價,實際上造成了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下降。

你身為外來者,自然不喜歡新加坡政府收緊移民政策,但是真的對新加坡不好嘛??

首先,新加坡的新移民和PR篩選標準更高了,這代表現在的新移民平均質量更高。但是這也導致一大部分沒這麼優秀的人無法取得居留權而離開。這部分很優秀,但沒那麼優秀的人離開會降低整體新加坡的競爭力,這點沒錯。但是,請了解清楚。新加坡政府只是砍能力中上的人,真正的top還是張開雙手歡迎的。

國內中小企業生存狀況愈發艱辛,人力成本高企,人才素質下降,新加坡的薪資水平找國內一線城市已經沒什麼競爭力了,再者本地人才也在不斷向歐美外流。

這個就不得不說Foriegn Quota了。這個政策導致很多外國人畢業後,本地找不到工作,必須離開。薪水成本增加,特別是低技能的員工,例如服務員,清潔工等人力工作。名額限制也有效的增加了本地員工的薪水。但是政府也有其他措施應對。新加坡的長期發展目標是轉型去產值更高的產業。而廉價的外勞和移民,然很多企業不願意去花錢提高productivity,新加坡的productivity很多年沒提高了。因為花錢提升productivity和多請一個人的相比起來,多情一個人更實惠(cost-efficient)。但是新加坡是個彈丸小國,可以引進的人有限。投資在capital裡面來增加產能才是長遠發展的最佳選擇。而foriegn quota就是一個逼迫企業去做這個轉型。短期肯定會有陣痛,但是長期來看,未免不好。

長此以往,按照呆丸某部長的話:新加坡會重演台灣的故事。

新加坡的薪水和所有國家不一樣哦。新加坡沒有工會罷工求漲薪,薪水的定製都是由NTUC,政府和企業協商完成的。所有的起薪,都會有相應的productivity increase哦。

新加坡的享樂主義其實不是由於樓主所說的高福利造成的,而是低競爭壓力。奈何,沒有一個國家喪失了血性和拼勁之後還能長盛不衰,所以,會!

同意最後一句話,但是不同意低競爭壓力。個人不覺得新加坡競爭壓力低。Global competitive report2014-2015 新加坡排世界第二。距離2011也都好幾年了,沒見競爭力下降的趨勢。。。。

------------------------------------------------------------------------------------------------------------------------------

最後簡單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1.新加坡的享樂主義不是高福利養的,因為新加坡更本沒有高福利。你說的高福利是最底層才有的享受的,而絕大部分不在這個福利範圍。

2.新加坡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它不是一個Welfare state。也就是說不是一個福利國家。人家只給你最基本的福利,給你活著。你要體面的活著還是要努力去賺錢和去爭取。

3.還有,新加坡的未來很大程度上不在自己的手中。它真的太小了,而且還有點脆弱。真的要掛也不是享樂主義掛掉的。

4.新加坡的稅很低,而且不搞budget deficit。收多少,花多少。低稅是新加坡生存之本,不可能變,所以高福利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以後想要高福利也就別想了。


哎... 樓上的回答...

太把政策當會事兒而不是細緻入微地理解新加坡新加坡人民的生活,從微觀到宏觀來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一個相對準確的圖來的。你可以看到法律的嚴謹,也可以法律的效力。For instance,前一段時間規定垃圾簡訊罰款10K新幣,現在還不是一樣有。問題是,為什麼坡島設立這樣的regulation?

從層級上說,重要的人有能力承擔責任,所以大部分普通公民沒有也不需要有Global Prospecty(也沒見到過哪個國家的大部分公民非常國際化的...) 。新加坡人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生活的愉快,而這種生活的愉快源於新加坡伊始於幼兒園、小學、中學的circumference,整個社會又能夠具有使人愉悅的人文環境以及氛圍,給予公民生活保障,也沒有拖累到新加坡的經濟,難道不好么?新加坡發展到今天,人才問題雖然存在,但並不是如上世紀7、80年代那般了,她對本國人和外國人的吸引力都很強,因為它是那樣的獨一無二,即使是因為各種原因離開,情感卻一直留在這片土地上。想起來SM1的一個學姐笑說「新加坡給外國人獎學金讀書的機會,是為了以後做生意的時候來投資新加坡--好大的一盤棋啊...」,我個人經歷有限,卻對此話感同深受;本國人,那些隨著老李經歷新加坡發展的社會中流砥柱們,對比於其他鄰國,其實是對新加坡非常自豪的,感情很深。畢竟,人本逐利,即便如此,也不能拆掉整個社會的pillar。

每一個中學生都會在social study課程內都會被教育新加坡所面臨的危機,根植於新加坡人的心中。經濟上國民也肯本不需要平民操心,政府reduce risk做得已經夠好了。當地工業,金融業,旅遊業發達,又是遠東的backyard。新加坡當地的的就業環境屬於典型的買方市場,有的新加坡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招不到人啊!員工短時間內跳槽的現象嚴重。另外提一點,你能想像到當時我一個初中沒畢業的在Engineering公司做全職工作么?

至於薪金水平.. 和香港差不多,大學畢業生15000RMB起薪,比英帝少點兒(花費也少),升職空間暫不封頂(前提至少有本科學位),只要你努力肯干!說當地創意環境不好的...

我懷疑根在新加坡工作過,對新加坡當地的商業環境還不夠透徹。新加坡創業的國際排名非常之高,在於新加坡當地透徹穩定的政治環境,較高的公民素質(obey rules/regulation)。

我自己的個人角度觀察: 小事不靠關係,大事靠關係。當地人會按照規則做事,基本上只要按照規則沒人敢於並會攔著你。除此之外,當地企業和個人聲譽很重要,你的事迹可以在幾天之內刮便全島相關領域的人的耳朵里。

LZ提到被人詬病的養老問題,其實不然。政府要求將個人收入放到CPF內,企業也會幫你繳一部分,老的時候(65+)或者特定情況下使用(譬如買房),它類似於國內的五險一金,區別是它完全是自己的錢。這個制度使公民為自己負責(as the government claims that no one owns Singapore a living),政府減輕自身壓力;問題是新加坡沒有working skill的人年老問題是非常大的挑戰。

但是,「人本懶」,對於新加坡自身嚴重依賴人才的國家而言,逼迫國人具有working skill,是符合新加坡國情的。

好在努力工作可能產生的健康問題,因政府強制公民購買醫療保險,若沒有錢買的政府購買給公民的前提下,新加坡公民的backup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小屁孩兒視角

待續


優待個P,這是我今天看到最好笑的問題了。


這個設定就是錯的。。。新加坡娛樂生活很匱乏,玩的地方都是給富豪和遊客,普通人想休閑都會去泰國,上班族平時吃飯都去食閣,買東西喜歡去便宜的路邊小鋪,周圍同學工作狂很多,浪子卻很少。。。其實跟制度有一定關係吧,很多人收入很高卻很節儉,因為這裡沒有養老保險,而且買車要交20萬擁車稅哦:)


新加坡工資真心不高,消費真心不低,福利一般。資源匱乏,氣候也太熱了點兒。

總之如果說投胎在中國是Hard模式的話,投胎新加坡大概也就是Normal模式,你不必擔心他們太安樂的


看到這句話「因為條件實在太好,許多老年人晚年也不會幫忙看孩子 就會在賭場娛樂」,有點覺得好笑,估計你是僅僅在新加坡旅遊了幾天。

事實上,很多新加坡人覺得養老這部分是沒做好的。

賭場我沒進去過,不知道裡面的情況;

如果你多到幾個這邊普通人吃飯的 foodcourt 這種地方去,你可以看看很多年齡很大的老人還在打工,送飲料之類的活。

至於競爭力的問題,看與什麼國家和地區進行對比;與馬來西亞進行對比的話,競爭力是沒問題的,與北上廣進行對比,恐怕有的地方競爭得不夠


WTF不帶孩子就在賭場享樂,樓主你的晚年生活就這兩樣嗎,什麼鬼問題。


專欄 | 她眼裡的新加坡比新聞報道真實的多

達人專欄海那邊社區有個達人專欄,駐足著許多海外華人,他們移民海外多年,對海外了如指掌。想知道這些專欄作者嗎?也許你有興趣了解他們移民後的狀態。今天我們首先介紹新加坡移民Prisca1966。

------------割了-----------

海叔說:昵稱Prisca1966,新加坡移民,海那邊社區的專欄作者。她是曾經的建築師,現在的全職太太,愛旅行、愛時尚,能寫會畫。

Prisca一家生活在新加坡十多年了,很享受那裡的生活。成為社區專欄作者後,她分享了許多移民後的故事,關於她生活的點滴。當然也少不了誇讚新加坡,因為新加坡確實好。

喜歡新加坡 因為它值得

(一)環境和交通

也許新加坡沒有風吹草動日落而息的安寧生活,但是高樓大廈並不影響它的生活環境。由於新加坡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加上高額的駕車成本,所以新加坡空氣還很好。

Prisca是環保人士,沒有買車,日常代步也就是公交和地鐵。當然,也因為新加坡有秩的交通,就算是早高峰你也完全不會有人山人海的擁擠感。

(二)住房與租房

「居者有其屋」,除了完善的交通體系,新加坡的住房體系也非常完善。在新加坡老百姓一般住在兩大類型的住房:政府組屋(80%)和私人住宅。

政府組屋,是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簡稱HDB)開發建造的,價格相對低廉,大多數的老百姓都能接受,只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才能購買。私人住宅是由私人開發商開發建造的住宅,價格比政府租屋高出一兩倍。

當然,在新加坡也有無房人士,他們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和低收入者,但他們可以向政府申請廉租屋,這些廉租屋多為一室一廳,租金非常低,每月只要六十新元。

還有教育、飲食很多方面的分享,Prisca一邊分享一邊與網友互動,全力介紹她眼中的新加坡。

在教會當義工

現在的Prisca退休已久,享受著美好時光的同時,也不忘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

從去年8月開始,每周二上午是她與她先生在教會做義工的時間:新加坡花菲衛理公會中國工傷事工,即招聚一些在工作時受傷的中國工友,每周二前來教會接受幫助。

「中國工友,尤其是他們這些受了工傷的人,有的老闆不管他們,不能工作,沒錢寄回家裡,案子不結也不能回國,自己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 這些受傷的共有來教會後,可以吃教會供應的早餐和午餐,還能領取二十新元,聽牧師講道,接受慈善機構和律師事務所人的幫助,讓他們感到一絲溫暖和安慰。

她喜歡新加坡,看到一些不好的地方,她會寫信給早報反應,給環境局打電話投訴,最重要的是,相關部門會給予反饋。漸漸的她的公民意識也越來越強……

愛旅遊的他們一家,時常一起全世界旅遊,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享受別樣樂趣。當然,也在分享這種樂趣。

專欄作者分享的意義在於,傳遞與陶染,讓每位閱讀他們文章的網友們,在更廣闊的世界去安放生命與生活。如果你對她的故事感興趣,可關注公眾號「海那邊社區」看她的分享。


暫時還不會影響競爭力,新加坡目前限制的是外國人的工作簽證處於收下下限這類,比如普通外國勞工到中等技術工種(大概相當於中專-大專之類的層次),收入1000-3000塊這種,這個範圍主要是為了保護普通新加坡人,他們受衝擊相對大一點.但問題在於,這裡面很多的工作是新加坡人不願意做的,比如工廠的小組長,某些專業技工,比如做傢具的,修電器的.所以這個政策要求新加坡人長遠都進化到高端人才.

對於比較高端的職位,目前基本不受限制,目的也是想吸引人才.收入基本在4500+朝上,當然你要說一個月4500也幹不了什麼事這也是實話.


沒有生於憂患死於憂患就不錯了


只是來旅遊幾天就不要隨便發這種言論了。任何一個都要長期住下來,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去評價。


主要大部分國人還不理解高福利社會的意義。知乎的風氣,我可以說是偽精英主義吧,因為絕大多數人也不是精英,但總喜歡把自己定義為精英,立場大致偏向主張低福利社會,比如大肆批判國外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質量低劣等等。

適當的高福利社會是很有好處的,比如廉價或免費的醫療,廉租房等,免費的教育等等。最大意義在於解決了新三座大山——醫療,住房,教育的後顧之憂,這三樣對於普通人來說花銷都是天文數字。雖然很多批判國家提供的醫療,住房,教育質量低劣,但我認為這都可以用茅於軾的廁所那個經典回答解決一部分人困惑。

國人的儲蓄習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不確定萬一生病會不會花錢,給孩子結婚買房要花錢,上大學要花錢等等。於是每分錢都要省著,高儲蓄率並不是什麼東亞國家的傳統,純粹是缺乏福利而形成的一種個人自我保險,都是為了有備無患。於是限制了消費,限制了內需。

這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是有好處的,然而當社會發展到嚴重產能過剩,內需不足的時候,則必須擴大內需,刺激消費。

這個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抽象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奮鬥的意義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當然有人抱著崇高的心態,為國為人類奉獻終身。不過就我生活中來看,恐怕不足1%吧。中國文化里總是提倡無私奉獻,但在自由市場下凡是都有回報,大家都是利益交換,光奉獻無人消費怎麼行?這種文化本質還在於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災年荒年不確定,儘可能地多生產糧食,存著有備無患。然而在當今社會,這種光奉獻不求享受的精神,恐怕只會造成經濟問題。

更重要的是,高福利社會對於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中產階級花錢買平安,人何必把人逼上絕路呢?


任何制度下都有利有弊,看國民的意願了,相信現在一大部分國民,如果把它們拉出去到別的國家生活,還不習慣嘞


本地人理工學院畢業,平均起薪2200-2400新幣,本地大學畢業,平均起薪3300-3500新幣。

就算每天只吃大排檔,也要10-20塊一天。

新加坡公民結婚買的第一套房,可以是新的政府組屋,但是抽籤+排隊,房子到手已經是兩三年後了。二手組屋從現屋主手上買,請先準備5-10萬現金。貸款額度據說是薪水的66倍或者80%(具體數據不記得了,可以自己上網查)。公寓就更貴了。

所以自己出錢買房的「年輕人」結婚一般在30歲以上。

65歲的清潔工可不少,一天干8-9個小時掃地拖地洗廁所也就掙不到800。在中國,大城市裡65歲的老頭老太太在幹嘛?

新加坡普通老年人要麼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給我們這種外國搬磚黨掙生活費,要麼就在外面端盤子洗廁所了。

老年人不幫忙看孩子,是因為連自己都養活不了。

賭場娛樂的老人,是55歲生日當天,政府會寄給你一封信,上面說,生日快樂,然後把你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公積金,取了一部分給你。再告訴你,從今往後你沒公積金進賬了。就剩這麼點錢,你是想一次全拿出來呢,還是每個月給你個1000來塊一直到你死?

然後這些老頭老太太就帶著錢進賭場了,第二天再空著手出來找工作,第三天去端盤子洗廁所了。

新加坡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不養閑人,只要你還沒死,就給我工作,別想偷一天的懶。


推薦閱讀:

TAG:新加坡人 | 新加坡 | 新加坡移民 | 新加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