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有什麼關係和區別?


我是看到朋友圈有轉那個高票才來的,裡面其實有不少誤導性的東西,首先說下,這幾個宗教包括伊斯蘭教還有一個總稱叫做「亞伯拉罕宗教」,好了我們開始。(不要盜圖)。

我們先從最早的猶太教開始說——

1.新月沃土的流動。(他們勸我以後寫東西弄小標題,增加了分割線優化閱讀體驗。)

很久很久以前,大約多久呢,反正是我們傳說的「五帝」(新石器龍山文化)還要往前時代吧(早期仰韶文化)。在美索不達米亞也就是所謂的兩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一帶就已經有了比較發達的農業城邦文明了,這個地方的土著蘇美爾人有著極其發達的曆法、建築以及農業技術,可以說算是世界上的第一批高度發達的文明了,而不遠的埃及一帶也因為尼羅河的不斷泛濫加上旁邊這位厲害的鄰居的影響,也產生了國家的雛形,我們一般叫這個區域「新月沃土」,我們看一下圖。

圖 新月沃土。

如果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說,這個區域被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控制,所以總的來說是一個很乾旱的區域,但是5000年前的那裡還算是相對濕潤,而尼羅河、兩河加上地中海東岸的區域(地中海氣候)就是一片肥沃的沃土,這個連起來的形狀正好類似一個新月的形狀,這個地方也被看成是人類第一世代文明的搖籃。

當然了,這裡比較早期生活的族群,大約是這麼幾個,我們下面繼續說一下。

圖 新月沃土的早期族群分布。

蘇美爾人本來是這裡最發達的一個存在,也奠定了這個區域的文化基調,但是不久後這群哥們就被閃米特人裡面的一波叫做「阿卡德人」的游牧民給入侵了,雖然阿卡德沒挺了多久,最後又一波閃米特人「阿摩利人」給了蘇美爾人最後一擊,阿摩利人建立的王國就是著名的「古巴比倫」。可以說古巴比倫是全面山寨蘇美爾人的文化的,其中他們就根據蘇美爾人的傳說搞出了一個叫做「吉爾伽美什」的史詩。

這個吉爾伽美什吧,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下,概括點說也有點像很久之後的和荷馬史詩,就是一個英雄吉爾伽美什到處殺怪練級的故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聽到了很多NPC給他講了一堆神奇的故事,其中就有水神「伊亞」阻止眾神之王「恩尼爾」用洪水毀滅人類,並建立方舟載運動物和人的故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蘇美爾人肯定是經歷過一個很大的洪水,然後被這麼一個拯救世人的哥們給幫助繁衍下來了,所以慢慢也就變成了傳說。而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也有獨特的,按照天上的金木水火土日月這七個星星來記載日期的——七日計數法,這也就成了後來被希伯來人寫成六天造萬物一天休息的源泉了,當然再往後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星期的來源。

但是閃米特本來就是個游牧民族,這個名字其實就是從希伯來人嘴裡說出來的,希伯來人本來是閃米特的一個小部落,按照他們的傳說,他們的祖宗叫做諾亞(?????,Noah),後來這哥們生了仨兒子,一個叫做,一個叫做,一個叫做雅弗。按照他們的傳說這就是他們所在的亞洲、西南的非洲、西北的歐洲的祖先,所以這三個洲的概念最早也是閃米特的概念,本來僅僅類似省一樣,後來被擴大化了而已,我們知道現在亞非歐的交界也是在這個地方。

希伯來之所以叫這名字,是因為他們說自己的祖先是閃的子孫「希伯」(????,Eber)的後人,所以隨著巴比倫的崛起,他們開始不斷遷移到迦南也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一帶(上圖有),也就是在這個期間,希伯來人裡面出現了個神人叫——「亞伯拉罕」(??????????,Abraham),亞伯拉罕早些年就是身經百戰了,無論是亞述和埃及,可以說西方的哪個國家人家都去過,他發現法老統治下的埃及不知道比自己這群人高到哪裡去了,所以見的多了的他很希望凝結一盤散沙的希伯來部落。

其實前面就說過,在蘇美爾人的傳說里,就有著水神「伊亞」阻止眾神之王「恩尼爾」用洪水毀滅人類,並建立方舟載運動物和人的故事,巴比倫人很多都繼承了這個蘇美爾人對於一場大洪水的回憶的傳說,而希伯來這種弱小的存在肯定是要受到巴比倫的影響的,按照希伯來的傳說,這個拯救人類的不是什麼水神,而是他們的祖先諾亞,這個時候亞伯拉罕就說,我們希伯來人人可是諾亞的後人,是神選中的孩子們。那麼我呢,就是神的經紀人,是神讓我來啟示你們的,你們啊,不同的部族信不同的神,A部落信牛B部落信駱駝,其實這些神都不存在,這世界上就一個神,這個神就是個「真神」,你們好愚昧啊。

可以說亞伯拉罕奠定了一神論宗教的基礎,甚至這種思維在早期以泛神論為主體的早期信仰中也是很少見的。

族人一看,這老頭不是有病么。結果亞伯拉罕一不做二不休,舉起刀對著自己的小兒子,說神為了證明你們的愚蠢,讓我殺了我的小兒子以撒獻祭。當然了,後來的記述里,記載了神為了考驗亞伯拉罕讓以撒獻祭的故事。或許族人這麼一來就半信半疑了,就開始聽亞伯拉罕繼續說了。很可能是亞伯拉罕的時代,塑造了真神造人,並因為人的所作所為導致了神的降罪,發下大洪水,只有造了方舟的他們的祖宗諾亞順利生還這樣的說法。而因為人類的原罪,所以耶和華需要派先知來啟示眾人,總之亞伯拉罕還是做實事的,他利用這個學說,讓一盤散沙這個閃米特分支部落逐漸的凝固起來。

不過這個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誰也說不準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希伯來人在強敵環繞,資源缺乏的環境下,是有著很強的危機意識和原罪意識的,他們對智慧這個東西也是又愛又恨,更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一些什麼。

在他們的傳說中,亞伯拉罕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做以實瑪利,一個就是那個要殺了的兒子以撒。以撒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做雅各,一個叫以掃

按照同樣作為閃米特人的阿拉伯人的說法,其中以實瑪利的後人就是他們的祖先,不過阿拉伯叔叔一般叫亞伯拉罕「易卜拉欣」。而雅各可以說是繼承了他爺爺亞伯拉罕的忽悠傳統,自稱自己和神角鬥勝利,被稱作「與神角力者」,也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就成了閃米特希伯來部落的始祖,傳說以色列生了12個兒子,最後成為了以色列的12個支派,而其中最著名的兩個支派就是3兒子利未的利未派,還有4兒子猶大的猶大派。而雅各的兄弟以掃的後代被稱為以東人,一直算是個以色列人的兄弟民族了。

以色列人從亞伯拉罕開始,成為了個頗有凝聚力的,生活在迦南一帶的民族,可是不久後,以色列人突然發現,埃及內亂了,本來和周邊部族進行著繁榮貿易往來的中王國,卻發生了皇室內部的激烈鬥爭,甚至法老的兒子都被趕到了敘利亞一帶,而一直壓榨底層以及外族導致了中王國爆發了奴隸以及平民的起義,在埃及的歷史上,出現了一波由外族建立的神奇王朝——喜克索斯王朝開始了,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群趁著埃及內亂從敘利亞跑過去的閃米特入侵者,而根據希伯來傳說的話,我們推測這群閃米特人為了能讓自己好好管理這個繁榮的埃及,也就邀請了自己的兄弟民族希伯來人進入埃及擔任要務,而一直活在夾縫的希伯來人,也就當然愉快的跑到埃及去了,據說12支派裡面的約瑟還擔任了埃及的宰相,所以也是家大業大的分裂成了兩個支派,而地位崇高的利未派成為了祭司派,不參與分配土地,但是卻安插在各個派裡面,所以總的來說還是12個支派。

總之前14世紀到前13世紀這100年,就是亞洲閃米特人佔領埃及的——第二中間期。(大約是商代剛建立的時間,總的來說東方文明還是很年輕的。)

可是喜克索斯王朝在埃及立足一直十分不穩,沒有民眾基礎的侵略者本來就非常艱難,而北邊的強權亞述(現伊拉克北部、敘利亞等)、赫梯王國(現土耳其)繼續崛起,赫梯王國又一次摧毀了喜克索斯王朝的北方據點,可以說這個曇花一現的入侵者王朝很快就要滅亡了。

不久後,埃及底比斯貴族給了喜克索斯王朝最後一擊,這個王朝滅亡,那麼趁亂混進來的希伯來人,就要出事了。

  • 公元前1555年,埃及底比斯的軍隊終於強大到可以挑戰閃米特的喜克索斯王朝。法老卡摩斯、雅赫摩斯一世等在一系列戰役中徹底的驅逐了閃米特人。

那些曾經在埃及的閃米特希伯來人,也就沒有舒服日子了。但是法老也想不到,這麼一個小小的部落,竟然最後改變了整個世界。希伯來人在埃及的統治下生存,頑強的經商為生,埃及人必然越來越看不慣這群閃米特人,終於發生了——屠殺嬰孩事件。

埃及統治者讓希伯來接生婆殺掉所有的希伯來男孩,最後一個產生了惻隱之心的接生婆放走了一個孩子,讓他順江漂流,最後被埃及的公主撿到,起了個名字,叫摩西(水裡拉出來的意思,要在中國就叫江流兒了),當然了,這個版本的神話全世界基本都有包括我們的唐僧,所以,誰也不知道原始版本到底哪裡來的了。

  • 當然不管摩西是哪裡拉出來的,我們關注的重點當然在這個人的神聖,摩西在埃及的皇宮長大,受到了良好教育,由於天資過人,於是很快的成為了外戚貴族,但是突然有一天法老令他消滅希伯來部落,並封其高官。那帶著主角光環的摩西怎麼可能幹這種事情呢,於是,反了。

摩西繼承了他祖宗亞伯拉罕和以色列忽悠的傳統,在以色列部族裡,他屬於「利未」這個支派的,他和他的族人說,我的弟兄們,我們都是「神」的子孫,卻被這群埃及異教徒欺負,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只能帶著小姨子跑啦。我昨天做了個夢,上帝說我是他的第二個經紀人,只有我才能帶領大家走出埃及尋找新生活。

於是星星之火就點著了所有的希伯來人,他們迎來了第二次大遷徙,摩西帶著他們走出埃及,定居在亞非歐交界(現在巴勒斯坦地區)。其實距離也就等於從北京走到濟南。但是這個在希伯來的傳說中,想像力之豐富簡直嘆為觀止。

於是成功的摩西合理的成為第二個先知,一般認為——「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這幾個典籍,也就是後來被稱為摩西五經的聖書大致記載的都是摩西的觀點和想法就這樣希伯來宗教的體系正式產生,上帝七天造萬物、光和黑暗的對立、大洪荒時代由亞當夏娃的「性」產生的人類原罪等等可能都是出自摩西的總結,而在「出埃及記」里,摩西首次利用出埃及這個事件論述神的救贖,其中對於埃及的多神信仰更是表現出了深惡痛絕,這個「神」或者說上帝,一直在用各種方式懲罰法老的多神信仰,最終給法老降下全國長子都要死去這樣的災禍,才迫使法老放走了希伯來人。

所以可以看出,這種一神教信仰不僅僅有著強烈的排外性質,很多時候和我們比較中庸內斂的思想也是截然不同的,可能摩西也想不到,自己親手塑造的這個宗教,最終會改變整個世界。

那麼順著西奈半島回到迦南的希伯來人,在摩西通過「神」的啟示下,給子民授予「十誡」,並且不得讓人妄稱神的名字,所以最後流傳下來的神名只有出埃及記里一個保留了四個輔音的YHWH(希伯來字母不標母音),所以後來就連希伯來人都不知道神到底叫什麼,只能通過硬是加上「我的主」(adonay)的母音拼出來——YaHoWaH,也就是後來流傳的最廣的「耶和華」了。

後來就是一般認為是摩西執筆的《利未記》,這個算是摩西的利未支派中祭司的行為準則一樣的存在,但是隨後也成為了一個經典,在這裡面明確規定了對於這個宗教極其重要的戒律,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豬、兔子、無翅無鱗的水生動物都不可以食用,這些都是不潔凈的,而駱駝也是唯一一種兩瓣蹄子還倒嚼的動物中被禁止食用的,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來,這些禁令往往和沙漠中的習俗息息相關,而禁止食用豬肉現在一般認為,和那個時代豬肉的寄生蟲以及傳染病問題關係很大。

這三本書,加上不確定是不是摩西寫的《民數記》(出埃及時候的人口普查)《申命記》(摩西對出埃及後眾人的訓命)合稱的摩西五經,被希伯來人奉為最高的先知指示,並很可能由一代代首領進行了添加,形成了至高無上的經典。

走出埃及,在西奈半島12個支派擰成一股勁並回到迦南的以色列人,也即將建立一個強盛的王國了,信仰到底帶給這個民族的是福報還是災難呢?

2.從猶大王國到巴勒斯坦。

這中間的一些東西和宗教關係比較少,我就簡單點帶過,回到迦南的以色列人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他們這地方雖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西邊是埃及,和地中海,東邊是亞述巴比倫,北邊是赫梯王國,他們可以在這裡中轉發大財,所以越來越強大的以色列人終於完成了建國大業,但是以色列內部的支派還是鬥爭不斷的,這群人就算有了個唯一神的信仰但是還是不團結,隨著掃羅的經營,人們大力的貫徹摩西的基本法,慢慢的穩定了下來,而隨著猶大支派出身的神人大衛的出現,以色列人的國家開始越來越開掛,甚至成了亞述都要讓它三分的存在了,所以這個國家後來慢慢的被叫成了「猶太王國」,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我們知道在這個區塊裡面,歐洲的印歐人發展屬於最滯後的,就算是大名鼎鼎的克里特文明,一般認為也算是埃及文化的一個次生文明,包括後來的邁錫尼希臘甚至古典希臘,歐洲才算出現這麼一個在埃及、赫梯影響下的文明之光,可以說整個歐洲的文明都是來源於希臘的,甚至也可以說是來自於新月沃土的。

圖 新月沃土和東南歐洲的關係。(希臘半島學名叫伯羅奔尼撒半島。)

印歐人本來是個游牧民族,希臘人算是最早「開化」的印歐人了,而希臘人的信仰也是滿滿的泛神論,認為天地萬物都有各自的神,希臘人也崇拜生育和性,所以我們也能看見希臘神話中的阿芙洛狄忒女神和吉爾伽美什裡面的伊師塔女神非常類似,就算在《神譜》的記載里這個愛與美的女神也是從兩河跑到塞普勒斯(克里特東邊的小島)又跑到克里特的。

希臘創造出來的輝煌文明大家也就都知道了,人本和哲♂學圍繞著這個城邦聯盟,而東邊更是奇葩,猶太王國在最後一代國王所羅門的治理下盛極而衰,這哥們還搞了個「第一聖殿」來存放摩西的書信,結果最後搞不清自己的地位和內部的矛盾,最後分裂成了「北部以色列」和「南部猶太」兩個王國,最後北部以色列王國被亞述吊打,以色列人又一次開始漂泊。而在南邊苦苦支撐的猶太王國最終被新興勢力新巴比倫滅掉(也滅了亞述)。

新巴比倫還沒笑多久,正為自己統一兩河手舞足蹈,他們還順便把這群很討人厭的猶太人弄過來關到監獄裡,給人家埋下了怨恨的種子。沒想到東邊高原異軍突起的雅利安人居魯士一路向西邊殺了過來,就這樣,一個由中亞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組成的叫做波斯的國家出現在這群人的眼裡,這是一個閃米特人全線潰敗的時代,其實雅利安人和歐洲人都屬於印歐人,這群人幾乎霸佔了這片大陸,也徹底滅掉了埃及變成了行省,不過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他們還是把這群猶太人放回了老家。

在這之後就是大家熟知的希波戰爭,埃及被滅了之後希臘人迎來了黃金期,但是波斯一路佔領了小亞細亞(現土耳其)眼看著就跨過愛琴海直接撲向小國寡民的希臘城邦們了,結果一個馬拉松戰役、溫泉關戰役我們波斯的偉大君主大流士大帝和他兒子薛西斯一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不過好不容易打敗了波斯,歐洲人愛撕的本質又暴露出來,斯巴達領著個伯羅奔尼撒同盟和雅典的提洛同盟打個不可開交,不過人家斯巴達比較兄♂貴,雅典大敗,反正從此之後的希臘也是在內亂里渡過的。

  • 然後到了中國戰國末期的時候,一個真正的洗牌出現了,希臘北部的一個雅典和斯巴達都看不起的村炮城邦馬其頓在腓力二世的帶領下突然橫掃了整個希臘,他兒子就是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這哥們把我前面說到過的所有文明全部收入囊中,高加米拉戰役把波斯皇帝大流士打成了狗,一直打到了現在中國的新疆地區,不過這哥們英年早逝,後來國土就被三個小弟平分成了三個希臘化的帝國——亞洲部分(塞琉古帝國)、埃及部分(托勒密王朝)、希臘部分(卡山德的安提柯王朝)

圖 瓜分後得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

  • 結果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個到處充滿希臘殖民地的亞平寧半島(義大利半島)裡面的另一波印歐人——拉丁人,被一群流氓組成的城邦羅馬給迅速統一起來,然後瘋狂的山寨這個半島上希臘殖民地的文化,最終反倒幹掉了這群希臘人,最後反倒佔領了整個希臘,而北非,來自黎巴嫩(以色列北邊)的閃米特族群的腓尼基人建立的海洋帝國迦太基也同時被羅馬滅掉,埃及托勒密王朝一直和亞洲塞琉古王朝撕來撕去,最終塞琉古內部的雅利安人重新崛起,重新復國,這也就是歷史上的帕提亞帝國,中國史書叫他們「安息」

  • 羅馬土地越來越大,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貴族慢慢成為了執政官和公民的共同敵人,最終羅馬出現了一個個希望削弱元老院貴族的獨裁者,到了龐培、凱撒、克拉蘇「三巨頭同盟」的時候,這個龐大國家就有了點帝國的雛形了。

龐培是給了苟延殘喘的亞歷山大帝國殘留——塞琉古王朝最後一刀的將軍(因為安息的獨立塞琉古只剩下敘利亞了),他一直排擠最弱小的凱撒,沒想到人家凱撒一氣之下去北邊征服了歐洲大陸的主體民族凱爾特人(高盧、比利時)們,而商人出身的克拉蘇非要學龐培去打仗,想要征服安息,沒想到被人家安息打了個大敗虧輸身死異鄉,最後的故事就是征服了凱爾特人的凱撒大戰龐培最終成為了唯一的獨裁者,羅馬共和國的「帝國」雛形就被奠定了。

雖然後來凱撒被共和派貴族給刺殺了,但是基本統一歐洲(除了北歐、現在德國的日耳曼人區域)的羅馬已經真的不適合共和制度了,所以凱撒小弟安東尼重新上位,最後又被凱撒欽定的繼承人屋大維給搞了下去,屋大維開始瘋狂誅殺元老,並順便吞併了托勒密王朝(埃及),改稱奧古斯都,羅馬成了地中海「帝國」。但是東邊的安息一直是羅馬的眼中釘,羅馬總想完成亞歷山大征服亞洲的夢想,但是直到羅馬滅亡他們也沒幹成這事。

所以之後的歷史就很簡單了,猶太人的區域作為羅馬和安息衝突的最前線,一直也是多災多難,但是猶太人為了自保,肯定是要討好羅馬的,以色列成了羅馬的「猶大行省」,羅馬也搞了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讓他們老大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進行管理,主要目的也是盯著安息。

圖 公元1世紀左右的羅馬帝國和安息帝國。

這個時候就已經進入到我們熟知的公元時代了,那就是眾所周知的,耶穌誕生了。

耶穌就是誕生在希律王所管理下的猶大行省,而且他和大衛王還是老鄉,都是伯利恆出生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時候的以色列,希律王作為羅馬的代言人,在位期間雖然殺了不少「拉比」來控制權利(按照我們來說就類似大學士一樣),但是隨後他讓人大修第二聖殿(第一聖殿被巴比倫拆了)不說,據說還因為給希臘賑災,被選成了奧委會主席(霧)。

但是後來按照基督教的言論,據說他知道拿撒勒地區的「伯利恆」有個「聖人」要誕生,下令將伯利恆及其周圍境內兩歲以下的所有男嬰殺死,前4年大希律王死掉希律二世繼位,耶穌一家才回到拿撒勒。當然了除了聖經裡面沒有任何東西記載這玩意,不排除基督教抹黑希律王的可能性。

希律二世繼位4年後,耶穌誕生,當然了,按照基督教的說法就是他媽瑪利亞生完他還是個處女,這一年也就是最後被全世界認定的公元元年,比較神奇的是這也是穿越少年王莽制定的「元始1年」。

當然了耶穌雖然出身底層,但是作為猶太人還是要努力貫徹亞伯拉罕思想,落實《摩西五經》精神,認真學習《塔納赫》(Tanakh)發展觀的,這個時候的猶太教已經分成很多派別了,其中最大的派別主要還是這麼幾個。(塔納赫就是以摩西五經為主體,加上很多以色列經典的一個總集,屬於猶太人的最高典籍。)

  • 法利賽派(Pharisees),這個教派的意思本來就是「分離派」的意思,我們知道猶大王國自從被新巴比倫幹掉而且拆了第一聖殿之後,就算是徹底滅國了,等到巴比倫被波斯滅掉「巴比倫之囚」回到迦南建國之後,也一直都是波斯和亞歷山大希臘帝國的小弟,這群法利塞派的教徒是很不願意和希臘羅馬合作,算是猶太教最大的一個保守派,不僅僅以《摩西五經》——創世紀(Bereshit)出埃及記(Shemot)利未記(Vayyiqra)民數記(Bammidbar)申命記(Devarim)為基礎,還加上了很多他們從巴比倫回來之後寫的很多啟示啊,詩歌啊,這些東西也就是《先知書》和《文集》,這所有加在一起的就是前面說的《塔納赫》,一般這個教派的老大也就是前面說的那些「拉比」。

  • 而另一個就是撒都該派(Sadducess),這個教派就屬於是革新派,他們比較崇尚希臘羅馬的東西,對於猶太教本身他們也僅僅接受《摩西五經》,這些人覺得自己可以自主解釋之前訂下來的律法,否認很多權威的存在,其實在羅馬時代大多數的猶太人祭司和貴族都屬於這個教派,所以這才有了前面說的大希律王殺拉比,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階級和教派之間共生的矛盾。

  • 而還有一個非常小型的教派,一般人認為是一些撒都該派祭司建立的——艾塞尼派(Essenes),這個教派絕對算的上相對與世無爭,他們注重神秘主義,注重苦修,他們希望能對之前的律法和上帝的原罪有一個解決的辦法,他們相信會有一個「彌賽亞」(?????????)」的降臨。

——「彌賽亞」這個詞的意思本來是「受膏者」,意思其實就是一種首領繼位的儀式,要有先知來把一種聖膏塗在腦袋上來證明這人是首領(西亞太干,貴族腦袋才可以塗油。),當年大衛也是接受這種儀式才能繼位以色列王的。等到後來,彌賽亞的含義就越來越豐富了,以色列人相信他們會迎來「彌賽亞的國度」,所有流浪的以色列人都會回到耶路撒冷,全世界都將使用亞伯拉罕、摩西的律法。

所以艾塞尼派就非常推崇這種說法,甚至他們認為自己從亞當夏娃時的原罪,都會經過彌賽亞而得到拯救,這個彌賽亞會讓自己的光明衝破一些罪, 成為上帝和人最近的一個紐帶。

  • 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耶穌多半是被這個思想給影響了,我們看到後來耶穌提出的很多約束中,也都充滿禁慾、苦修等理念,這些東西都可能和艾賽尼派息息相關,當然了不出意外,耶穌開始宣傳自己是彌賽亞了。

耶穌認為自己和其他任何先知都不同,包括猶太人最敬仰的亞伯拉罕和摩西,他認為這些人充其量是個經紀人,而《摩西五經》的創世紀里第一句就是——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神認為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所以耶穌認為,這個光不是一般的光,而是衝出混沌的「真光」,這個光和上帝是一體的,他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光,也就是說,上帝、真光、耶穌是「同出異門」的,這也就為後來「聖父、聖子、聖靈」的說法打下了基礎,但是也成了後來這個宗教分裂的導火索,從這之後耶穌以彌賽亞的身份開始各種宣傳,核心思想也是自己是彌賽亞,來拯救世界了,你們信我就得到拯救,你們按我說的辦就回歸上帝懷抱。

當然了這個過程中耶穌還收了一堆徒弟,這裡就很重要了,這個大家應該也都聽說過點。因為耶穌本身就是社會底層,所以受的門徒也都是這樣,比如打漁的兄弟倆安德烈(Andrew)和伯多祿(Peter),當然了這個伯多祿後來還有了個新名字就是「彼得」,這也就是後來公認的天主教第一任教宗(教皇)。(後面還會提到這兩位。)

當然啦這個到了後來的新約聖經里就變得很神聖了。

當伯多祿把船借給耶穌用,並順服主的指示下網,圈住許多魚時,雅各被招呼前去幫助,把魚裝滿了兩條船...............跟從主耶穌,作得人的漁夫。——《路加福音》

所以耶穌就收了自己的兩個表弟,瑪利亞妹妹的兩個兒子——雅各(James)、約翰(John)當門徒,後來還有多馬(Thomas),當然這些人也想不到自己的名字500年後成了風靡歐洲的李剛王強。

然後的徒弟就是一對普通市民的好朋友——腓力(Philippos)和巴羅多買(Bartholomew),然後比較有趣的就是這個巴羅多買原名叫耶穌,後來才改了名「囧」。

然後的門徒就是著名的馬太(Matthew),這人是希律王手底下收稅的官員,也絕對是耶穌門徒里最富裕的一個,當年耶穌在傳道的時候也沒少在他那裡蹭吃蹭喝,搞的體制內的法利賽派還挺煩的,總之馬太后來也為宣揚耶穌精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畢竟趙家的)。

然後的門徒還是耶穌的弟弟,但是具體是什麼樣的表弟也搞不清楚了,一個是猶達(jude)還有另外一個雅各。

還有一個門徒西門(Simon),這人本來是猶太人里最激進的一個組織——「奮銳黨」的人,他們的宗旨就是和統治自己的帝國做對,當然了耶穌本來也不多待見羅馬,而奮銳黨也想有個「彌賽亞」來拯救猶太人,所以就也加入了組織。

  • 最後一個大家就都知道了,出賣耶穌的猶大(Judas),其實這名字在當時的以色列比50年代中國的王建國還常見。

所以到了這裡大家就都感覺得到了,耶穌一介平民本來就沒什麼勢力,卻公然自稱自己是神的兒子,上帝的真光,到處散播對傳統猶太教不利的理論不說還真的聚集了不少追隨者,那樣的話法利賽派的大師們和撒都該派的權貴們自然就討厭死耶穌了,當然這些人除掉耶穌也太容易了,後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30個銀幣收買猶大,猶大以親吻耶穌為暗號埋伏親兵,把耶穌拘捕,據說彼得(後來被叫做聖彼得了)還拔刀和祭司搏鬥了一番,最後被耶穌制止,自願伏法。

耶穌的罪名也很簡單——「自稱神的兒子褻瀆神」,最後耶穌被釘十字架,據說3個小時才死。

當然了,後來按照新約,耶穌周五死去,就在人們在安息日周六之後的周日去開耶穌棺材的時候,棺材就空了,這也就是「復活節「了。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人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耶穌受難的時候據說除了她老媽瑪利亞和門徒約翰在場,其他大多都逃命去了,當然了約翰畢竟是表弟,就連彼得都因為害怕,在審問的時候直接表示自己不認識耶穌。

後來門徒畢竟是黑五類啊,所以也都如履薄冰,甚至很多就以傳教的名義跑到國外去了。

在耶穌「復活」之後,不知道彼得是因為害怕還是重拾信心了,他和約翰以及雅各繼續傳播這個宗教,約翰主要負責記錄耶穌生前的東西,這也就有了後來著名的——《約翰福音》,這個同那個稅官門徒馬太寫的《馬太福音》也就是後來《聖經·新約》——《福音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彼得主要負責傳教,但是他這個時候不敢公然說自己是個不一樣的宗教,所以一般稱自己「拿撒勒教派」,也可以說是「拿撒勒猶太教」,耶穌一生都沒有否認猶太教的經典《塔納赫》,尤其不否定《摩西五經》裡面的內容,所以一般稱呼《塔納赫》——《聖經·舊約》,當然了猶太人肯定是不承認這說法的。

當然前面說的耶穌和門徒活動的區域,基本就沒出猶太行省,耶穌也想不到,我一個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怎麼幾百年後給我調到歐洲去了?(霧)

直到一個人找到了彼得。

  • 保羅(Paulus,原名掃羅),本來當年也是法利賽派的猶太教徒,這人和他爸都是極其光榮的「羅馬公民」,這樣就可以看出來他最起碼是個猶太人貴族,否則羅馬公民的稱號是輕易不給外族人的,所以他也參與過迫害耶穌教派的運動,這個時候拿撒勒猶太教已經擴散到敘利亞,據說他在大馬士革迫害拿撒勒教派的時候,突然一股金光籠罩了他,他感知到了耶穌的召喚,於是開始皈依拿撒勒派。

這人按理說是很難被耶穌的門徒所接受的,但是彼得卻一直力挺他,他很快就成了教派的領導班子,這人畢竟是貴族,又通曉希臘語,所以他基本一輩子就在希臘地區瘋狂的傳教,也正是在希臘的時候,希臘稱呼受膏者彌賽亞為「Χριστ??(christos)」,這才有了後來大家熟知的名字「基督教」,耶穌一般也就被稱作「基督」了。

圖 聖保羅的傳教路線,基督教開始進入希臘地區,這樣一來一部分底層群眾開始接觸並接受基督教,而聖保羅的小弟路加也以這個過程書寫了《使徒行傳》和《路加福音》,這樣一來《聖經·新約》最重要的另一個組成部分也就出現了,而希臘語也就成了書寫基督教書籍的一種重要語言。

  • 所以把基督教傳播出去的重任就落在聖保羅的身上了,當然了這個時候羅馬還沒怎麼注意到基督教。

同時期的羅馬主要還是征服運動,就比如之後不久的羅馬皇帝克勞狄就征服了凱撒一輩子想打都沒打下來的不列顛尼亞(最後的凱爾特人——布列吞的聚居地,也就是現在的英國),可是面對一群比凱爾特人更野蠻的存在——日耳曼人的時候,羅馬真是麻爪了,當年凱撒政府高盧的凱爾特人時就領略過這群金髮碧眼和豬住在一起的人的野蠻,羅馬一個「條頓森林堡」戰役輸給了日耳曼人,從這之後羅馬和這群蠻族的拉鋸戰就開始了。

等到和日耳曼人以萊茵河、多瑙河為界限後,羅馬才發現,這有一個什麼奇奇怪怪的宗教在我的希臘地區傳播起來了。

羅馬的信仰,可以說基本就是山寨的希臘神話,畢竟希臘太發達,所以羅馬基本就是把自己的神朱庇特、朱諾、尼普頓等等安到希臘的宙斯、赫拉、波塞冬的身上,所以羅馬也是多神信仰中透著濃重的人文色彩,按著希臘那套玩意玩的羅馬也是挺淫亂的,羅馬有著各種各樣的神廟建築來歌頌神,包括比較厲害的皇帝死了之後也可以被稱作神。

所以羅馬看到這群猶太人跑到羅馬宣傳這個宗教,是極其不爽的,羅馬迫害這群教徒最嚴重的時候,就是後來被稱作「暴君尼祿」的皇帝的時候,這哥們也是凱撒屋大維的「尤里烏斯王朝」最後一個皇帝,他這一輩子其實主要就幹了三件事,對內加強建設但是得罪了一群權貴,對外攻打安息碰了一鼻子灰,最後就是把迫害基督教寫進了羅馬的章程。

  • 也正是這麼幾點,本來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就被包裝成了徹徹底底的昏君暴君,因為不巧的是耶穌的大弟子那個打漁的彼得和傳教的聖保羅都是被他搞死的,聖保羅是猶太貴族好歹就是砍了腦袋,但是可憐的彼得和耶穌一個下場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了。

這之後的羅馬,基督教還是以希臘、埃及這兩個區域為中心迅速的傳播,這兩個地方畢竟不是羅馬的核心區域,所以也就享受不到羅馬的公民待遇,很多不舒坦的底層都想靠這麼個宗教來求得來世的解脫,而羅馬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會對基督教徒大殺特殺,你們天天給我宣傳什麼一神論,你讓我死後怎麼當神?

我們回到猶太地區,這群人就更是招人煩了,且不說他們也是一神論信徒本來就和羅馬貌合神離,而且這群人把持著安息和羅馬的交界賺的盆滿缽滿,每次羅馬想利用一下他們的時候,這群人就很不配合,動不動就暴亂,這可把羅馬給煩死了,所以在羅馬人看來,猶太人和基督教都是一回事,而且這個基督教還是猶太人都討厭的一個玩意,總之都該除掉。

尼祿在位期間,又一次發動對安息的戰爭,猶太行省總督弗洛魯斯因為橫徵暴斂弄得本來就不爽羅馬的猶太人又開始造反,66年,猶太羅馬爆發全面戰爭,但是這真的就是螳臂當車,耶路撒冷被徹底攻佔,希律王造的那個第二聖殿被毀,猶太人又一次四散奔逃,這也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羅馬——猶太全面戰爭」,剩餘的猶太人看著只剩下斷壁殘垣的,曾經放著摩西書信的「第二聖殿」,或許欲哭無淚吧。

圖 第二聖殿遺址,也就是以色列著名的「哭牆」。

不過這一次還不是以色列人的最後一次劫難,尼祿因為得罪人太多身死人手,最後當年他手下攻打猶太人的將軍維斯帕先上台,羅馬在這位軍人以及他兩個兒子的統治下算是蒸蒸日上的,羅馬除了沒事發展下自己,偶爾打一下猶太人解解悶,也就比較安定了,隨後的羅馬進入了最著名的「五賢帝」時代。

五賢帝非常有名——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奧勒留。可以說這五位是羅馬最鼎盛時期的幾個皇帝了,尤其是圖拉真完成了整個羅馬歷史上唯一一次對安息的勝利。等到哈德良的時代那更是沒的說,不過哈德良這哥們是個GAY,他很喜歡小帥哥安提諾烏斯,沒想到這個小美人最後在尼羅河裡淹死了,哈德良皇帝悲痛欲絕,在全國各地到處搞他的雕像,學亞歷山大直接宣布安提諾烏斯是神,是電、是光(霧),哈德良最後喪心病狂的在他男友溺死的地方直接修了個叫安提諾烏斯的城市,這地方現在還在埃及。

所以猶太人好死不死非要在這個時候鬧事,猶太人巴爾科赫巴在猶太行省建了個以色列國,本來羅馬皇帝就是放棄什麼都不會放棄收拾猶太人的,再加上哈德良剛死了老公也是性情大變,這次起義就等於撞槍口上了,據說50多萬的猶太人被屠殺後哈德良還覺得不解氣,他直接把猶太行省改名叫了巴勒斯坦行省,巴勒斯坦(Palestine)其實和中亞那些斯坦沒關係,這名字本來來源於古希臘時代一直騷擾猶太地區的「海上民族(這群人當年滅掉了赫梯)」的一支「非利士人」(Philistines),所以這麼一來就連猶太這個名字都從地圖上消失了,從這之後,這地方再被稱作以色列,就是20世紀了。

總之說到這裡,猶太教基本上就在耶路撒冷失去影響力了,猶太人跑到世界各個地方居住,但是這群人還是改不了自己那一套作風——做生意、排外、結社等等,所以就這一點這群人就不要想好過了,他們仍然奉摩西五經為最高指示,擁有極多的禁忌,當然也就包括他們首創的「不吃豬肉」的禁忌了。

但是基督教不太一樣,基督教首先是一定把猶太教的經典奉為至高無上的,這一點耶穌也是表示肯定的,按照馬太福音的說法——基督表示「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但是在《使徒行傳》里,這裡面耶穌又僅僅規定不吃血、勒死的食物等等,沒有說不讓吃豬肉、不反芻動物等。所以從某種程度看起來就是矛盾的,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宗教的一些特性了,宗教本來就源於早期的一些經典對人進行約束和教化,而後世的人也一定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宗教進行符合自己條件的解釋,所以按照後來基督教的說法——耶穌在死的時候已經完成了「舊約」階段所需要贖的罪,而之後所需要遵守的,更多是耶穌降臨之後的新的啟示,所以豬肉等的禁忌,就逐漸的不被遵守了。

當然了,如果客觀點講,以希臘和埃及為大本營的基督教,還能像沙漠里的閃米特人一樣不吃豬肉么?

3.從君士坦丁到狄奧多西。

五賢帝裡面最後一位的奧勒留在任期間,羅馬就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了,階級固化、內亂等苗頭就已經顯露了,而奧勒留在對付越來越文明的日耳曼蠻族的時候,已經感受到不小的壓力了,奧勒留征戰一生,最後病死在對日耳曼人的作戰中,留給後人的只有一個很著名的哲學著作「沉思錄」(推薦看下)。

等到奧勒留後沒多久,一個奇葩皇帝卡拉卡拉就上台了,這哥們在建築史上也很有名,修建了個卡拉卡拉浴場。不過相比這個,他為了去打安息搞了個允許全民成為公民的政策,一下子把國家帶向了萬劫不復。

羅馬賴以生存的基本制度就是以義大利的拉丁人為羅馬公民為基礎,對周邊民族進行「榮譽」性質的公民發放來進行龐大國土的統治,卡拉卡拉這麼一弄,地方勢力開始騷動,尤其是那些好不容易混上公民待遇的蠻族首領們,心裡肯定也是一萬個不爽,這基本就給羅馬滅亡埋下了伏筆了。

這之後的羅馬果不其然,打安息打不過人家,日耳曼人從北邊肆無忌憚的騷擾,因為連年的戰亂導致國庫越來越空虛,軍閥勢力掌權,貴族剝削平民,階級越來越固化,導致越來越多絕望的人們開始把希望寄託於這個能給自己「來世」一個交代,倡導救贖的基督教,而羅馬皇帝對於基督教的擴散也是屢禁不止,羅馬進入到了徹底的崩潰——三世紀危機,羅馬分裂成了三個部分,很巧合的是這個也正好和我們的三國時期是同一個時代。

  • 羅馬在混戰多年後,皇帝戴克里先終於統一了羅馬,但是這位皇帝想重振羅馬權威的時候,他總感覺這個大國家統治起來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就制定了個看起來很聰明的制度——四帝共和制。

他把國家元首搞成兩個「奧古斯都」和兩個「凱撒」,然後把帝國的拉丁語區域(西部)和希臘語區域(東部)給拆開,把兩個奧古斯都安排到東部和西部,然後「凱撒」作為副手,等到奧古斯都掛了之後,直接連任。

圖 東西羅馬帝國。

看起來很好的一個基本法,沒想到剛一運行起來,倆奧古斯都和倆凱撒就混戰起來了,最後鬧得東邊想給西邊欽點凱撒,西邊覺得自己該兼任東邊的奧古斯都,最後還是西邊凱撒——君士坦提烏斯的兒子君士坦丁一步一步的統一了整個羅馬,這個人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君士坦丁大帝

我們現在都不知道君士坦丁很多早期的經歷,甚至很多都是從基督教的歷史裡看到的,他是西部凱撒的兒子,而西部奧古斯都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也號稱自己應該繼承皇帝,結果兩位就這麼打起來了,據說——

君士坦丁和他的軍隊正在行軍中向太陽望去,他看到一輪光圈環繞著太陽,旁邊是一行希臘文「Εν Το?τ? Ν?κα」,意思就是「你必以此而勝。」到了這天晚上,耶穌在夢裡解釋給他說:他應當在和敵人作戰時使用這個標誌。

按照基督教的說法,也就是這時候的君士坦丁受到了上帝的啟示皈依了耶穌,而這場戰爭也很戲劇性,歷史上叫做米爾維安大橋戰役,君士坦丁的部隊在把馬克森提烏斯的大軍逼到台伯河的米爾維安大橋的時候,橋,塌了。

  • 所以他的對手馬克森提烏斯就淹死了。

統一了西部的君士坦丁成了西羅馬唯一的皇帝,第2年也就是313年,君士坦丁面對著已經階級矛盾尖銳,全國上下一片十字尋求救贖的羅馬社會,和東部的李錫尼在米蘭會晤,終於頒布了影響世界的——米蘭敕令

  • 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了。

皈依了基督教之後的君士坦丁大帝也真是勢如破竹,很快的打敗了東部皇帝李錫尼,又一次統一了整個羅馬,但是他覺得東邊實在是太不好控制了,直接就把羅馬帝國的首都遷到了希臘區的拜占庭,這也就是後來的「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布爾),而希臘區的基督教氛圍本來就比較濃厚,所以君士坦丁大帝之後的羅馬皇帝基本都皈依了基督教,但是也正是這個遷都,造成了後來羅馬教會的分裂。

當然了,羅馬的頹敗已經到了骨子裡了,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很可能是自己加上社會環境的共同作用,這個時候肚餓羅馬不僅中下層人民,上層人士也人人自危開始迅速皈依基督教,米蘭敕令就像一把鑰匙,基督教開始瘋狂的蔓延開,大量的羅馬神像被砸壞,神廟被拆毀,原來的公民大堂「巴西利卡」被改造成了基督教堂。

而原來一直處於非法地位的,那個當年耶穌打漁的徒弟聖彼得開始傳承的「羅馬教宗」也浮出了水面,在羅馬皇帝的支持下,教宗開始不斷壯大,聖彼得成了他們共同推崇的使徒,他們成為了羅馬西部精神世界的統治者。

而和一直活動在西邊的聖彼得不同,彼得那個打漁的弟弟安德烈主要活動區域是東部的小亞細亞,所以東部區域很多更為推崇安德烈的使徒身份,從這時候開始,其實就能看出來東西基督教分裂的苗頭了。

當然了,其實在基督教的世界裡,不僅僅有上面說的這個,我們知道埃及也是基督教的一個大本營,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人們更推崇亞歷山大教會長老的被稱為「阿里烏派」的基督教,也就是從這裡,所謂「聖父、聖子、聖靈」這三個概念的爭論就沒有停下來過。

阿里烏派基督教推崇耶穌並不是所謂和上帝一體的存在,而是一個類似媒介的「半神」,這一點是整個基督教世界很難接受的,但是卻被想要入侵羅馬的日耳曼人「哥特部」吸收了,這群人大量的皈依了這個教派,然後也總是對越來越慘的羅馬進行騷擾。

不久後,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狄奧多西敕令,基督教正式成為了羅馬國教,所有的羅馬傳統信仰被看做異教,而舉辦了千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也被看成是異教的象徵而被取締,而羅馬帝國面對著四面八方的日耳曼人也很難維持統一,最終狄奧多西一世把帝國分給了兩個兒子阿卡狄奧斯、霍諾里烏斯分別為東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羅馬帝國永久分裂。

4.東西教會的分歧和伊斯蘭教的誕生。

(我真的寫累了)羅馬分裂後,西羅馬帝國突然遇到了一次慘無人道的西哥特人的入侵,就當西羅馬還沒搞明白什麼情況的時候,他們發現不可一世的哥特人好像嚇得失魂落魄。

一個東方來的,個子矮小鼻子塌的人組成的部落「(Hun)」,飛快的征服了東、西哥特兩個日耳曼部落,隨後倫巴底、勃艮第,甚至越來越強大的法蘭克等日耳曼部落都被這個蠻族征服,羅馬連日耳曼人都打不過,更別說打這群哥們了,東羅馬和西羅馬被匈人暴打,而日耳曼人雖然臣服於匈人,但是卻很愉快的跟著大哥一起搶錢。可是西羅馬抵抗不住,只能不斷地僱傭日耳曼僱傭軍來抵抗匈人,不願意和匈人混的日耳曼汪達爾部老大蓋薩里克卻繞道去了北非,取得了羅馬的迦太基地區,羅馬越來越慘。

不過就當匈人最厲害的一個老大阿提拉即將徹底攻陷西羅馬的時候,這位漢子娶了個日耳曼公主,當晚鼻血爆噴而死,隨後的匈人就陷入了阿提拉幾個兒子的內亂里,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當然了,在基督教的說法中,是當時已經有很大號召力的羅馬教皇利奧一世親自出面,才免於羅馬被匈人滅亡,不過至少這個時候我們能看出來,教宗已經在羅馬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了。

可是日耳曼人就愉快了,反正他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經過這麼一次洗禮,西羅馬算是徹底完蛋了,但日耳曼人不僅越來越強,還有不少的僱傭兵在人家羅馬里,所以羅馬的滅亡計劃也就排上日程了。

489年,東哥特統帥狄奧多里克佔領義大利,西羅馬帝國就算是徹底的滅亡了,這個時候距離耶穌出生已經489年了。

蠻族入侵羅馬,但是卻沒法讓羅馬人真正的心悅誠服,畢竟是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所以哥特人其實是被大量同化的,而除了哥特之外的法蘭克人等,又不是那麼想完全被羅馬人同化,那麼宗教又變成了一個最好的武器,其實大約同時期的東方也是這樣,中國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

但是東哥特的這個狄奧多里克是個阿里烏派的信徒,他的主張就一直和羅馬教宗不一樣,這就導致羅馬教宗若望一世跑去東羅馬希望尋求皇帝查士丁的幫助,最後回到羅馬還落得個牢獄之災,可以看出來這個時候的東西羅馬有阿里烏派基督教這個共同的敵人,還是比較同仇敵愾的。

可是這個時候的東羅馬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 早在當年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時候,拜占庭的主教就從一個地方性的主教一躍而成了天子身邊的大國師,但是在君士坦丁時代,就因為存在的阿里烏派的問題,曾經開過一個在基督教歷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尼西亞大公會議

這個會議邀請了幾乎所有曾經在基督教不合法時代的主教們,主要的目的就是確定以哪裡的主教為基本,並且抓喲討論的問題就是耶穌是否與天父同質還是類似,這場會議開了非常久,最終採用了——「聖子與聖父同質」的說法,而且確立了以羅馬教宗為首席主教的基本法。

但是隨著西羅馬的滅亡和東羅馬作為羅馬唯一「正統」象徵的存在,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越來越看不上這群在蠻族手裡的教宗,而且那邊的教宗也是按照實際情況不停地改變教義,他們無限的提高耶穌的地位強調救贖,而矛盾點就在於那個前面說的「聖父聖子聖靈」的問題,羅馬教廷認為——聖靈從父和子出來,但是君士坦丁堡仍然維持「聖靈從聖父出來」,其實按理說這個問題並不是多嚴重的問題,但是卻成了東西分裂的又一次導火索。

在歐洲,北邊的日耳曼法蘭克部出現了個很厲害的大酋長——克洛維,他不斷地統一法蘭克內部以及外部的日耳曼部落,並表示自己也要做個文明人,逐漸從日耳曼地區遷入高盧(現法國),全民開始使用拉丁語並皈依羅馬的基督教,而克洛維也成了第一個皈依羅馬教宗的蠻族國王。

圖 法蘭克王克洛維受洗。

在這個期間,前面說的那個東羅馬皇帝的侄子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大帝」,他不僅僅提高了東部基督教的地位,還以羅馬正統的身份一度收回了義大利,但是最終還是抵不過日耳曼倫巴底部的入侵,從此東羅馬就再也不能控制西部地區了。隨後西歐就變成了倫巴底、法蘭克人的時代了,法蘭克開始作為最發達的日耳曼人國家進行了對歐洲的統一活動。

593年倫巴底佔領羅馬,教宗額我略一世出面勸說,才讓羅馬逃過一劫,所以這個時候的羅馬教宗對東羅馬也是姿態很低的,他不斷和東羅馬皇帝福卡斯搞好關係,並且授予了福卡斯——普世牧首——頭銜,他也為了自保,和倫巴第以及法蘭克的墨格溫王朝搞好關係。

所以從這之後,東羅馬的皇帝以及他控制下德「普世牧首」就越來越看不上羅馬教宗了,他們甚至都不滿足於利奧一世時代「僅次於羅馬教宗」的規定,就想爬到人家頭上去。羅馬教宗這時候也覺得,你和我平起平坐也可以啊,你非要顯得比我高么。

但是人家拜占庭說了,中央已經決定了,就讓我來管理基督教世界。但是人家羅馬那邊,剛才說的那個額我略一世開創了「教宗國」,不同於東方的普世牧首和皇帝的合一,羅馬教廷超脫世俗的勢力越來越龐大,逐漸成為了蠻族們都不敢觸碰的一個存在,更何況蠻族對羅馬世界一直保有敬畏之心,也同樣想繼承羅馬的法統再造羅馬。

也就是這個時候,法蘭克人不斷的強大起來,他們一直和教宗保持著極為緊密的合作來對抗他們的敵人倫巴第人,最終法蘭克人成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勢力,最終在教宗的支持下,法蘭克墨格溫王朝的末代皇帝被大臣丕平廢除,法蘭克進入到了丕平開創的——加洛林王朝。

所以把持著世俗以及教宗的丕平越戰越勇,終於擊敗了義大利的倫巴第人勢力,為了感謝教宗對自己的幫助,他把義大利大量的土地獻給了教宗司提反二世,我們一般認為這個時代是「教皇國」正式開始的時代,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謂的梵蒂岡,教宗(Papa)也終於成為了「皇」。這個在歷史上也被稱作「丕平獻土」。

圖 早期教皇國。

所以這麼一來東部普世牧首和西部教皇的人生理想相差越來越遠,更何況自認為自己是正統的東羅馬怎麼也不能接受羅馬教宗和蠻族沆瀣一氣。

所以這麼一來,兩邊的矛盾越來越大,很多不是問題的問題也被搬了上來。比如東方的聖禮中使用發酵餅,認為代表耶穌的復活。而西方認為應該用死麵餅,他們認為發酵代表罪惡。西部齋日不唱哈利路亞,東邊卻唱等等o(╯□╰)o。這一切加上兩邊對於偶像崇拜、「三位一體」定義等的不同,兩邊矛盾越來越多。

當然了,這個時候又一個奇葩出現了。

時間走到了7世紀,東亞中亞被新興帝國唐控制,而東羅馬和西歐的法蘭克王國互相亂搞,教會勢力龐大,這是名副其實的「中世紀」,但是東西方卻完全不是一個光景。

而這個時候,本來屬於閃米特人里最落後的存在的阿拉伯人竟然崛起了。

這裡就簡單的介紹下,穆罕默德本來是阿拉伯城邦麥加的一個貴族,按照歷史上的說法我們一般叫他們「伍麥葉貴族」,阿拉伯人屬於閃米特人里還保留著大量游牧習慣的商業民族,信仰也是原始的泛神論。可是麥加貴族有個規定,就是小貴族出生後,必須要在沙漠中歷練,才能返回麥加,正是穆罕默德年輕時候在耶路撒冷地區接受到了東羅馬的基督教,使得他開始對這種神奇的東西產生了興趣,他開始接受基督教中只有一個真神上帝的思想,於是,一個神奇的想法在他腦海中誕生了。

回到麥加的穆罕默德,自稱受到了大天使的啟示,說上帝已經決定了,就讓你來當大先知。穆罕默德推出的口號很簡單,大家也可以學一句保命用——

  • 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la ilaha illallah, muhammadun rasulullah。

讀出來大約就是,拉一拉哈一拉拉,穆哈馬頓拉蘇魯拉。

在穆罕默德所創的伊斯蘭教理論中,上帝還是那個上帝,只不過在阿拉伯語中被稱作安拉(allah)也就是真的神的意思,他排斥阿拉伯人的泛神論,推崇一神教。他也承認諾亞、雅各、亞伯拉罕、摩西、耶穌都是大先知,他們說過的話也是宗教教法「沙里亞法」的啟示,但是他對自己的定義是——我是最後的先知,是封印的先知,從此之後無法更改。而伊斯蘭教的禁忌其實和舊約《聖經》的記載是差不多的,不吃豬肉和血等等,可以說亞伯拉罕宗教原則上都挺「清真」的,只是近些年這些忌諱被極端分子給放大了。

  • 所以穆罕默德的主張雖然看起來沒有耶穌自稱彌賽亞那麼邪乎,但是仔細想想,這個最後先知的理論從某種程度斷絕了這個宗教改革的道路,但是我們要知道,早期的伊斯蘭教從其性質也能看出來,相比於基督教、猶太教等一神教,伊斯蘭教是相對包容的,它承認多種思想的並存,並可以合理看待和吸收不同的文化,甚至當年在被麥加貴族排擠的時候,信仰基督教的衣索比亞也是大量收留了逃來的穆斯林。

一神教在穆罕默德手裡運用的爐火純青,他既是一個宗教家也更是一個軍事家,在麥地那和麥加貴族的爭鬥中,麥加的伍麥葉貴族打敗,最終全部皈依了伊斯蘭教,從此之後,在伍麥葉貴族的傳教和統一之下,阿拉伯半島迅速被統一,甚至那個讓羅馬蒙羞的不可一世的波斯薩珊王朝(從安息里獨立出來的波斯王朝),也被阿拉伯帝國征服,這個也就是阿拉伯歷史上的「伍麥葉(倭馬亞)王朝」。

阿拉伯帝國的征服完全不比唐帝國差,在東線,唐和阿拉伯帝國一個怛羅斯之戰被打了個大敗,唐朝勢力不斷退出中亞,中亞從佛教、波斯、漢文化並存的區域變成了伊斯蘭化區域,而東羅馬帝國同樣也要面對強大的阿拉伯帝國的巨大壓力,後來的穆斯林又入侵了北非,基督化的埃及也被伊斯蘭化,隨後迦太基也被伊斯蘭化,最終隨著穆斯林摩爾人入侵西班牙,歐洲也開始了自己的伊斯蘭化。

我們不得不說,伊斯蘭教在那個時代真的太成功了。

所以法蘭克王國和東羅馬面對穆斯林的壓力,更是人人自危,教會勢力也越來越龐大。

  • 東羅馬軍官利奧三世更是公然的和阿拉伯帝國妥協並讓阿拉伯帝國支持自己篡權,篡權成功為東羅馬皇帝的利奧三世又翻臉不認人的和阿拉伯打了一仗,但是西羅馬那邊是完全以這個不齒的,而阿拉伯人因為佔領了大量基督徒的領土,東邊的基督徒大量進入東羅馬帝國,導致這群修士一直在專權干擾內政,琳琅滿目的教會大興偶像崇拜來搜刮財產,所以利奧三世在726年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破壞聖像運動。

破壞聖像運動中,特別像我們的三武一宗滅佛,他讓修士還俗然後剝奪教會土地,這本來對於東羅馬是個好事,結果羅馬教皇聖格里高列二世表示非常不滿,這次可以說是造成東西方教會最大一次傷痕的事情,教皇表示想直接開除利奧三世的教籍。

後來,西羅馬的教皇利奧三世(對,一個名字)公然的宣稱法蘭克國王查理為——羅馬帝國皇帝(Karol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Imperator Romanum),教皇認為法統已經不在你們東羅馬了,你個偏安朝廷成天說我們日耳曼人是賊,你要臉么,這一下更是加深了拜占庭和西歐的矛盾。

1053年,東羅馬普世牧首賽魯拉留斯(Michael Cerularius)以我前面說的發麵餅、哈利路亞等問題向羅馬教會問責。

1054年,羅馬教皇利奧九世還希望最後挽救一下這個不服自己的東羅馬教廷,隨後雙方沒有意外的談判失敗,教皇派去的小弟亨拜直接取出教皇的敕令表示把東羅馬普世牧首賽魯拉留斯逐出教會。賽魯拉留斯想了下我怕你?當眾把教皇送來的敕令燒了,以普世牧首的身份宣布把教皇逐出教會。

  • 這個也就是所謂的——「東西教會分裂」,矛盾許久的兩方教派終於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拉丁語:Catholicismus)和希臘正教(東正教,希臘語:Ορθ?δοξη Εκκλησ?α)。

5.新教以及俄羅斯東正教。

後來的事情,我就更簡短點寫了,歐洲的法蘭克帝國按照日耳曼人的規矩分裂,歐洲再次陷入混亂,而教會的控制可是一天比一天強。結果最可怕的是,這群已經羅馬化的日耳曼人竟然遇到了從他們老家北歐過來的野蠻日耳曼人,這也就是所謂的諾曼人(Norman),也就是那個維京人。這群人在歐洲燒殺搶掠,最後還是被法蘭克的主體法蘭西王國給招安了一部分,這還造成了後來的英法百年戰爭,不過這裡實在是不能展開說了。

可是在北歐日耳曼人里,有一波跑到了東邊寒冷的斯拉夫人地盤,斯拉夫人一直活動在現在的波蘭一代,後來因為蠻族的入侵(雖然他們自己也被看成是奴隸,英語奴隸slave就來源於斯拉夫。)他們開始分散成波蘭的西斯拉夫人,東羅馬境內的南斯拉夫人還有烏克蘭境內的東斯拉夫人。

這群北歐人(瑞典)就跑到這個底盤控制了斯拉夫人,建立了這個地區最早的一個王朝——基輔羅斯(一般認為羅斯就是瑞典一個部族的名稱),這個國號看起來又基又腐,實際上這國家也確實沒有現在的戰鬥民族強悍,後來統治了歐洲大量國家的北歐人也看到了基督教的好處,英國、丹麥等北歐人控制的國家基本都皈依了天主教,但是唯獨這個基輔羅斯是受到大量的東正教影響的,就包括現在俄羅斯使用的西里爾字母,也是東羅馬傳教士西里爾根據希臘文改的。

圖 早期的西里爾字母,能明顯的看到Aα、Bβ、Γγ、Δδ的樣子。

所以基輔羅斯一直是服從東正教以及認同東羅馬的正統地位的,當然了,這個時候的基督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傳播的遠,在中國北方草原上的克烈部、乃蠻部、汪古部都是信仰基督教聶斯脫里派(希臘正教的一個分支)的,不過也就是這個時候戰爭史的BUG成吉思汗出現了,人家把這些基督教部落全部統一,並且一路殺到了歐洲,成吉思汗的小弟速不台和哲別以及後來他大孫子拔都把基輔羅斯虐待的非常的慘,基輔羅斯變身「金帳汗國」,成為大汗汗國(元)的附屬國(當然了,實際是獨立的。)。

其實在蒙古西征之前,在現在的哈薩克中就脫離出一群皈依了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塞爾柱」,他們一路打到了東羅馬,基本上把東羅馬打的底褲都不剩了,要不是後來遼國被完顏阿骨打滅了,導致貴族耶律大石西遷西域,一個卡特萬大戰打殘了塞爾柱國王桑賈爾,可能東羅馬就被滅了。

圖 鼎盛時期的突厥塞爾柱帝國,最西基本滅了東羅馬,東邊控制了中亞新疆強國喀喇汗國。所以當耶律大石打敗塞爾柱王桑賈爾德時候,十字軍都認為東方出現了個消滅異教徒的「祭司王約翰」,實際上耶律大石是在北京長大的,信的是漢傳佛教。

但也就是這段時間,歐洲因為內部混亂加上宗教控制,爆發了聳人聽聞的十字軍東征,因為塞爾柱穆斯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歐洲人打了雞血一樣的去攻打塞爾柱,但是基本就沒怎麼贏,但是這群十字軍最讓人咋舌的事情就是,他們在東征的時候,竟然還吊打了一次東羅馬。

  • 這一下東西教會的梁子就算是結大了。

當然,無論是塞爾柱還是西遼(喀喇契丹),他們都因為成吉思汗以及他兒子拖雷還有孫子旭烈兀的西征,大量的文化被破壞,這也導致了塞爾柱的東羅馬佔領地中——奧斯曼突厥勢力的崛起,之後的事情大家就都清楚了,苟延殘喘的東羅馬被滅國,君士坦丁堡變成了伊斯坦布爾,曾經代表歐洲最大教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就這樣被改成了清真寺(以後好好講講這個建築)。

圖 現在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直到中世紀結束這個教堂一直都是歐洲最大的教堂,後來被土耳其人改成了清真寺,普世牧首也就搬出去了。而這個建築獨特的帆拱建造技術也成為了後來影響歐洲建築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足以看出拜占庭文明的發達。

可是從金帳汗國獨立出來後的羅斯們,可就鳥槍換炮了,這群人和打了雞血一樣的開始在東歐平原上擴張,他們發現東羅馬已經被滅了,那麼我這麼純正的東正教國家,是不是就可以繼承東羅馬的羅馬法統了,當然俄羅斯也是這麼做的,這個被稱作「第三羅馬」的國家開始迅速擴張,比歐洲那個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不知道強了多少。

圖 俄羅斯從羅馬山寨的雙頭鷹國徽,一頭面向歐洲一頭看向亞洲,這也被看作是羅馬的精神。

雖然東羅馬的地盤被伊斯蘭化,但是畢竟這麼多年的東正教基礎,所以各種各樣的基督教組織仍然存在,但是俄羅斯的東正教中心地位卻等於是確立了,在東正教的概念里,牧首並不一定像教皇一樣只有一個,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牧首,而且我們也能看出來當時的穆斯林是相對包容的,土耳其蘇丹沒有取消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只不過這群人必須從聖索菲亞教堂搬出去而已。

現在除了俄羅斯、伊斯坦布爾的牧首,也有亞歷山大(埃及)的東正教教會、耶路撒冷正教會等等,但是俄羅斯的東正教教會無疑是統治地位的,分支也最多。(這裡補充下俄羅斯的還不叫普世牧首,只有現在伊斯坦布爾白光塔的牧首才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但是普世牧首相對於其他15個東正教分支的牧首是基本沒有特權的。)

最後的問題就是新教的內容了,這裡其實也就更好說了,因為東羅馬的滅亡,大量東方人才和典籍甚至穆斯林翻譯的希臘書籍進入歐洲,從某種程度為歐洲帶來了文藝復興的曙光,而教會的統治性地位也就是這個時候出現動搖的。

因為羅馬教皇在義大利勢力極其龐大,加上這群人可以運用宗教勢力操控各國國王,所以第一不滿的就是英國這個島國,英國因為和法國的百年戰爭讓自己徹底失去了歐洲大陸的領土,從此變得越來越奉行孤立主義,而這個時候教皇又跑過來對娶了無數個老婆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離婚問題指手畫腳,給亨利八世氣的直接順便也脫離了羅馬教廷,他安插坎特博雷大主教作為英國國教的老大,並且後來確立了「三十九條信綱」表示不受羅馬的支配,英國國王成為教派的最高領袖,這個教派根據英國的主體民族「盎格魯(Anglican)」為名字又被稱為安立甘宗,但是安立甘宗很多地方還是類似於羅馬教廷的制度的,並不能算是個徹底的新教,存在一定的保守主義。

而真正帶來宗教改革的,就是比較有名的馬丁·路德了,這哥們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德國)人,那個時代的德語、英語這種日耳曼系的語言是沒什麼地位的,歐洲的真正的宗教、學術語言仍然一直是拉丁文,就包括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也是拉丁文寫的。馬丁路德第一個貢獻就是給日耳曼語言區域帶來的德語的《聖經》,直接降低了普通人接觸經典的門檻。我們都知道那個時代教皇權力已經極其之大,這群人可能早就忘了他們第一代的聖彼得被釘死的事情了,他們利用人們的愚昧來進行隨意的宗教解釋以及發售大量的「贖罪券」,馬丁路德越發的忍受不了教宗的行為,隨著一個《九十五條論綱》的頒布,馬丁路德大量的論述了贖罪券其實沒什麼鳥用,告訴大家應該「因信稱義」,這個也是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信徒不需要什麼教皇、普世牧首,只要你閱讀聖經,渴望救贖,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上帝是真神,那麼你就可以得救。

可以說馬丁路德的新教又一次動搖了傳統宗教勢力,也直接的導致了後來的啟蒙思想、民族主義等一系列的運動的產生,用中國的話就叫解放思想吧。同樣還有活動在法國的加爾文所創立的加爾文宗,但是這個派別相對中庸,他推崇一定程度的政教合一,認為絕對的自由是有害的,總的來說,比較著名的就是這兩個派別了,我們中國現在一般所說的「基督教」,往往指的是新教,而天主教和東正教在中國都是單獨被稱呼的,新教在除了德國之外的舊大陸影響一開始並不是非常的大,但是隨著新興移民國家美國的產生,新教終於在那裡紮下了根,成為了基督教世界裡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於中國來講,我們的天主教最早來源於湯若望(若望其實就是約翰JOHN)、利瑪竇等的傳教,名字來源於儒家的「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但是因為教皇總是亂插手中國的天主教信仰,還不想讓中國人拜祖宗,這中國人就不樂意了,當然利瑪竇也表示很無奈,他是很支持天主教的中國化的,對於中國人來說,早上拜佛祖中午進道觀晚上去教堂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這民族非常實用主義,你能給我帶來好處我管你是什麼。

而在西方,隨著工業革命的浪潮,德國也被普魯士統一,義大利多年的一盤散沙也被撒丁島的撒丁王國給統一了,撒丁王國自然第一個開刀的就是教皇國,教皇的地盤被削弱到了現在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岡城國,基本就剩下個聖彼得大教堂了。

等到建國之後,中國政府明確表示你信天主教可以,但是梵蒂岡不許插手,可是梵蒂岡表示你不讓插手我就不承認你那個是天主教。中國說不承認就不承認。梵蒂岡說不承認我就一直和台灣建交。

所以直到現在,中國的天主教也是全世界天主教里比較特殊的一個存在,梵蒂岡也是少有的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和台灣地區建交的國家。

不過據說現在,教皇方濟各還是,挺希望和中國有話好好說的。而就是在1964年,教皇寶祿六世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雅典娜哥拉一世在耶路撒冷達成了會面,表示撤銷對對方的處分,這場千年的恩怨才算是在面子上畫上了句號。

當然,我們要知道,從一開始,東西教會的分裂也是「停止共融」,而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完全不承認。但是在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眼裡,新教的教徒,壓根就不是教徒,洗禮根本就是白洗禮。

雖說當年東正教看見新教大戰天主教,還表示支持一個來的,所以說宗教啊,有時候也是這樣。

說到這裡,基本上把這幾個宗教的關係和相關歷史說完了,其實還有很多很好玩的內容,比如天主教的建築怎麼變化的,東正教建築是什麼樣子的,建築中「拉丁十字」和「希臘十字」的區別,俄羅斯東正教建築的「洋蔥頂」是怎麼回事。

關於這方面的建築史,我應該會在專欄或者其他問題去寫。

以上。(發現每次長時間不答題的結果都是熬夜寫個長答案。)

順便說下,經過,算是,大家,這樣,熱情吧。我由華文天下出版社策划出版的關於人類變遷以及區域歷史的圖書——《祖先》很快就要出版了,也在這裡簡單的預告一下,當然,也可以加我的微信號takeSaku,如果需要預訂或者簽名版的,可以說一下。

當然了,還是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專欄。


從微信公眾號上看到這張圖,大體介紹了他們的不同。


首先需要明確,題目中的「基督教」是指廣義的基督教(Christianity),還是中國習慣用的狹義的基督教,即新教(Protestantism),或更正教(Reformed Church)。下面我會根據情況加註釋。

先從年代上來看,最早出現的是猶太教,真正算作一種宗教,有了制度化的規定,個人以為當從摩西拿到上帝給的十誡開始,但形成成熟完整的宗教體系,可能從所羅門建了第一聖殿開始。

基督教史學家一般認為最初的基督教是從猶太教脫離出來的教派。從公元初年,早期使徒(都是猶太人)開始傳福音建立教會,這時是廣義基督教的雛形。早期基督教曾在教義上有過分歧,因此先後舉行過一些重要的大公會議(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85%AC%E6%9C%83%E8%AD%B0),頭三次是各個主要教派都承認的,但從第四次,就是迦克墩公會議(或稱卡爾西頓會議)(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A6%E5%85%8B%E5%A2%A9%E5%85%AC%E6%9C%83%E8%AD%B0)起,就不是大家都承認了。尤其是這第四次大會公議,否定了「基督一性論」,此後有些持「一性論」的教派(Miaphysitism)就脫離了基督教,其中主要為北非和近東的教會(埃及、利比亞、衣索比亞、敘利亞等,是的,這些地方曾經都是基督教發源地)。此時已經有兩個教牧中心,即西面的羅馬,和東面的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7世紀時教會內部曾發生過因聖像產生的分歧,差點兒鬧到分裂,但到1054年,東西兩方的牧首互相開除對方的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成了以羅馬為首的公教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主教Roman Catholic Church),和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正教會(因在東面,故亦稱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不過現在我們也習慣於把北非和中東的那些一性論教會也都歸到東正教里去。

到16世紀,馬丁·路德從德國、約翰·加爾文從日內瓦(還有蘇黎世的慈運理,不過作為隨軍牧師,他死得比較早)開始了宗教改革,新的教派被稱為新教。確切的說該是更正教,但英文習慣上稱為Protestant,因為當時羅馬教宗不但開除馬丁·路德教籍,還驅逐他,保護他的一些王子跑去抗議,留下了抗議宗這個名字。需要注意,英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產生的英國公教(Anglican Church)普遍被納入新教,但實際上這不能看作宗教改革的產物。

現在的區別主要在接受的經典教義上。猶太教只接受舊約天主教東正教除了新、舊約,還多一些次經新教則沒有那些次經。教義上的重要區別,在於猶太教不接受耶穌作為彌賽亞天主教除了聖經,還有教宗、主教等一套等級制度和教規,並推崇聖徒崇拜等(具體細節,請查考維基);新教教派非常多,很難一下概況,但基本上宣揚因信稱義,也反對聖徒崇拜、聖像等;東正教特彆強調儀式,但我了解不多,很難講清,也請查考維基。


聖誕節也快到了,雖然大多數中國人不信耶穌,也沒什麼原罪,但是鑒於歐美勢力太過強大,再加上商家的推波助瀾,搞得神州大地也處處「鈴兒響叮噹」了。移風易俗,西風東漸,其實沒啥不好,不用求全責備。不過既然要過節,就要過得有檔次、有深度、有文化,簡單了解一下基督教是有助於過節滴。

周杰倫有首歌唱道:「經過蘇美女神身邊,我以女神之名許願……」蘇美女神就是蘇美爾人的女神,台灣叫「蘇美」,我們叫「蘇美爾」,他們生活在今天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的草原上,是已知最早建立國家的種族。就在他們旁邊,有一群少數民族,過著「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游牧生活。距今大概4000年前吧,也不知道怎麼了,這群人離開故土,來到了今天巴勒斯坦境內,當時叫「迦南地」。當地的原住民把他們叫做「希伯來人」,就是「河對岸來的人」,「河」可能是指「約旦河」。到了距今3500年的時候,希伯來人遇上了饑荒,沒吃的,只好逃荒,就來到了埃及。埃及當時由少數民族「希索克人」控制,對希伯來人挺好的。後來希索克人被埃及人趕跑了,結果希伯來人的地位一落千丈,變成了奴隸。到了大概3200年前,希伯來人覺得這麼長期寄人籬下也不是個事兒啊,於是他們中間的一位智者就說,我們的「神」將指引我們離開埃及。這個智者叫「摩西」。如果放在現在看,這似乎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在當時,所有的民族都信奉「多神教」,吃飯有一個神,上廁所就有另外一個神,但是希伯來人只有一個神,一專多能,他們的教就是「單神教」,這使得希伯來人異常團結。在逃離了埃及人的追殺後,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回到了迦南地。希伯來人就是今天以色列人的祖先,因為他們歷史上建立過猶太王國,所以又叫猶太人,這個教現在就叫「猶太教」。

至於希伯來人的這個神的名字,因為它極其尊貴,所以是不能隨便讀出來的,人們平時說話時用「我的主」來替代。而文獻上的記載也只寫四個輔音。因此這個神到底叫什麼名字,早已失傳。

猶太教一直在發展,不過它很傲嬌,只保佑猶太人,不向其他種族傳教。距今2000年左右,摩西死了1200多年後,一個叫「耶穌」的猶太人改良了猶太教,他自稱神之子,並宣稱,神不只保佑猶太人,也可以保佑所有的人。「耶穌」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神的拯救」,是當時希伯來人中常見的一個名字,類似於我們的「李建國」、「王建軍」之類的。猶太教中,有一個概念叫「彌賽亞」,意思是「受膏者」,指被聖膏塗在頭上的人,他是神選中的人,將引領一個和諧社會的到來,引申為救世主。耶穌的信徒認為,耶穌就是彌賽亞。希臘語意譯了「受膏者」這個詞,拉丁語又意譯了希臘語,漢語音譯為「基督」。所以耶穌創立的這個教就叫「基督教」。基督教迅速傳遍了歐洲,歐洲人在讀他們的「神」的時候,把希伯來文獻中的四個輔音拉丁化了,既YHWH,但沒有母音依舊讀不出來,所以就把希伯來語中「我的主」這個詞的母音借來,讀成了類似YaHoWaH,既「耶和華」。利瑪竇來中國傳教時,以中國特色的詞語「上帝」來翻譯耶和華,可能他覺得這樣比較接地氣,利於傳教。所以中國人稱基督教的耶和華為「上帝」。耶穌信奉的這個神,保佑所有人,這與傳統的猶太教教義衝突太大,於是他的教就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了。耶穌離經叛道,猶太不待見他,給他打小報告,上報給羅馬統治者,說他是怪力亂神。羅馬是個法制社會,但是耶穌在猶太地區引起的民怨很深,於是羅馬統治者草草的把耶穌殺死了。

基督教的迅速發展,還要歸功於耶穌的弟子,聖保羅,此人也是一個猶太人,猶太名字是掃羅。他有一個巨大的傳教優勢——羅馬公民權。作為羅馬公民,保羅有兩大法寶,一是「全球免簽」,二是「免死金牌」。作為羅馬公民,羅馬統治地區他可以隨便走動,而除了「叛國罪」外,羅馬公民不可被判死刑。

基督教脫胎於猶太教,但是又有不同。說白了,世上沒有神,只有先知,名義上,先知傳達神的旨意,實際上,先知塑造神。先知想說什麼,神當然就說什麼,所以,先知的地位就是人的利益。

我們來看看猶太教和基督教先知的不同。

猶太教《聖經》的說法:

YHWH創造了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他們的後代逐漸墮落,於是YHWH要掀起滔天洪水以懲罰他們。但它挑選了善良的「諾亞」一家保存世間生物,於是就有了諾亞方舟。諾亞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閃」、「含」和「雅弗」,含是非洲人的祖先(指埃及人和其他北非民族,非黑人,估計編這個故事的人當時還沒怎麼見過黑人,更別提黃種人了),雅弗是歐洲人的祖先,所以歐洲白人又叫雅利安人。我們主要來說說閃——閃的子孫中,有一個人叫「亞伯拉罕」,他的妻子不孕,於是他納了一名埃及女子為妾,生了一個兒子叫「以實瑪利」。而後,YHWH顯靈,亞伯拉罕在100歲的時候與正妻生了一個兒子,叫「以撒」。因為繼承權的問題,亞伯拉罕把以實瑪利和他的埃及媽媽趕到了東方去,而後以實瑪利獨自發展,終成一個龐大的民族。而以撒生下一對雙胞胎,叫「以掃」和「雅各」。以掃是「以東人」的祖先,大概就是今天以色列東面的許多民族。而雅各在與天使摔跤後,被神賜名為「以色列」,意思是「與天使搏鬥的人」。雅各,也就是以色列,就是希伯來人的祖先,也就是今天猶太人的祖先。摩西,是雅各的直系後裔,他率領希伯來人出埃及,把YHWH的教誨帶給希伯來人。如今,猶太教徒等待著救世主「彌賽亞」的來臨以及最後的末日審判。

基督教《聖經》的說法:

在耶穌誕生以前,基督教的說法和猶太教的說法是一樣的。所以基督教《聖經》中的《舊約》和猶太教的聖經是一樣的。耶穌之後的事,基督教《聖經》中就是《新約》記載的內容,猶太教是不承認的。猶太教認為耶穌是一個「褻瀆者」,他居然自稱神之子,離經叛道,連先知都算不上,更不是「彌賽亞」。但基督教認為耶穌就是「彌賽亞」,彌賽亞都出現了,猶太人居然不認賬!而且,猶太人「猶大」還出賣了耶穌,所以基督徒不喜歡猶太人。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吐槽一句,別說猶大了,耶穌也是猶太人啊!別說耶穌了,處死耶穌的也是猶太人啊!這個事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叫耶穌的猶太人自稱是神的兒子,猶太人覺得他太離譜,然後把他給殺了,這完全是猶太人自己的事情。沒想到耶穌積累了一大群外國粉絲,最後猶太人自己遭殃了。基督教逐漸發展,最後形成了一個三位一體的理論,既「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這個理論玄乎又玄,其實沒什麼道理可講。之所以出現這種說法,是因為人們對耶和華的崇拜已經分化,有人崇拜耶穌,既聖子;有人覺得耶穌是耶和華之子,那麼耶和華就是耶穌的父親,所以崇拜聖父;有人覺得耶和華是無形無相的存在,崇拜聖靈……這樣下去就亂套了。所以基督教領袖們開了很多次會議,最後定下來,「聖父聖子聖靈」都是耶和華的一面,他們互相不同,但都是耶和華。簡單的說,就是胡編亂造,前後矛盾,實在編不下去了,乾脆就都統一起來吧。歷史上,曾經有很多信徒因為反對三位一體而被教會殺害。

對待神:猶太教稱YHWH;基督教稱耶和華(其中天主教稱為雅威)。

對待摩西:猶太教認為摩西是最偉大的先知,而基督教認為摩西是偉大的先知,但地位遠沒有之後的耶穌高。

對待耶穌:猶太教認為耶穌是一個褻瀆神靈者,死有餘辜;而基督教認為耶穌是最偉大的先知,是聖子,是耶和華的一個「位格」,崇拜耶穌既相當於崇拜耶和華。

對待三位一體:猶太教認為神是唯一的,不承認有什麼三位一體。基督教認為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

基督教迅速發展,成燎原之勢,到了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簽署《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而後基督教逐漸成為羅馬國教,並發展成世界宗教。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基督教也隨政治而逐漸產生了裂痕。終於,在公元1045年,基督教徹底分裂為公教和正教。公教是指聖座設在梵蒂岡的羅馬公教,因稱「上帝」為「天主」,又叫「天主教」;正教是指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因為東羅馬帝國地處傳統羅馬之東,所以又叫「東正教」。天主教有教皇,身在梵蒂岡;東正教不承認統一的教皇,但在各個教區有教長。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信徒為了紀念耶穌,而設立了「聖誕節」。但是由於人們不知道耶穌具體的生日時間,於是就把羅馬的太陽神節,也就是每年的12月25日定為聖誕節。當時的羅馬人使用「儒略曆」,這是凱撒根據埃及曆法而設立的,但是不太精確。到了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革了這個曆法,設立了今天我們所使用的陽曆,也叫「格里曆」。當時基督教已經分裂,所以東正教徒並不使用格里曆,而仍然使用儒略曆,後來他們才逐漸接受格里曆,不過宗教上仍然使用儒略曆。正因如此,東正教的聖誕節是1月7日,而且這個日子是會變化的,不過我們活著的時間裡應該不會變——從1901年到2099年,東正教的聖誕節都是1月7日。

天主教在西方的發展越來越世俗,終於變成了貴族的統治工具,甚至開始與金錢掛鉤,花錢就能買「贖罪券」去贖罪,人民深受其苦,終於在16世紀20年代,德意志人「馬丁路德」開展了宗教改革,改善了天主教的繁文縟節和森嚴等級,於是天主教又分裂出一個「基督新教」,簡稱「新教」。

所以基督教的發展脈絡是這樣的: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

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拉丁美洲國家基本都是天主教;英國及其殖民地、北歐諸國基本都是新教;俄羅斯、烏克蘭、希臘、塞爾維亞等是東正教。中國的基督教主要指新教。

下面我們來講講怎麼分辨三種基督教堂,這可是裝B利器:

第一,看建築外觀。有高聳的塔樓,看起來黑暗陰森充滿哥特氣質的,肯定是天主教堂;色彩艷麗,頂部設計成圓形甚至有點兒像冰淇淋的,總之看起來很可愛的,那就是東正教堂;結構簡單,規模很小,看起來非常環保低碳的,就是新教教堂。

第二,看十字架。十字架上釘著一個耶穌的,是天主或東正;只有一個光禿禿的十字架的,是新教。

第三,看室內裝潢。有很多雕像的是天主教堂;沒有雕像但是有很多壁畫或其他繪畫的,是東正教堂;裝潢非常簡單幾乎啥也沒有的是新教教堂。

第四,問看門大爺。大爺說是天主教堂的,是天主教堂;大爺說是東正教堂的,是東正教堂;大爺說是新教教堂的,是新教教堂。

舉例說明:北京宣武門教堂是天主教堂,哈爾濱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東正教堂,西城區的瓦缸市教堂是新教教堂。

最後說說聖誕老人,他是生活在今天土耳其境內的一位基督教徒,被稱為「聖尼古拉」,喜歡給孩子們送禮物,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和許多不同民族的神話結合,成為了今天的聖誕老人。

在中國,基督教除了天主、東正和新教以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分支叫「神經病派」,以著名演員孫海英為代表。


這麼解釋吧。如果把猶太教比作馬列主義,那基督教(新教、天主、東正)就是XX東思想。《聖經·舊約》是《資本論》,《新約》是《XX東語錄》。上帝是馬克思,XX東就是耶穌。所以猶太教不信耶穌~~跟蘇共不認XX東是老大,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基督教是從猶太教衍生而來,卻互相看不起對方呢?請參考冷戰中後期我國多麼瞧不起蘇共,都覺著自己才是正統。

至於基督教內部,新教、天主教、東正教這三個教派的關係....就像是黨內的三股勢力集團。經常內鬥,就分家了~~~


我來給安神補充一些東西

基督教在中國是個極端混亂的概念,

有人認為基督教是單指基督新教;有人認為基督教是對基督宗教的統稱

而中國法律所規定的那個「基督教」既不是單指新教,也不是指所有基督宗教的統稱,而是指「除天主教和東正教以外的基督教」。漢語語境下基督教,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外文可以對應

重要的話說三遍,

漢語基督教既不是指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也不是指新教(protestantism)!

漢語基督教既不是指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也不是指新教(protestantism)!

漢語基督教既不是指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也不是指新教(protestantism)!

有人問,除天主教和東正教外,不就是新教嗎?

錯了

基督教最早,有五大教會,即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亞歷山大城和耶路撒冷。由於基督教本身發源於中東,所以這五大教會其中的後三個,尤其是後兩個教會由於位於中東,被認為是古代中東基督教的直接繼承者,代表了基督教的歷史本位和歷史傳承。而歐洲那兩個,代表基督教的政權本位,羅馬嘛。

最開始他們都位於羅馬帝國境內,但由於羅馬和君堡的權利高高在上,他們也就開始分道揚鑣。(與其說分道揚鑣,不如說他們的意見從未統一過)

基督教歷史上的幾次會議,使得基督教分裂了好幾次。

第一次分裂,叫做以弗所大公會議

第二次分裂,叫做迦克墩大公會議,

第三次分裂,才是「東西教會」大分裂

也就是說,其一,「東方亞述教會」最先脫離主流基督教,安條克主教聶氏自創聶斯脫利派,提倡二性說,但這個學說和羅馬、君堡的學說有著很多微妙的不同,不承認聖母,雖然同樣認為耶穌既是神也是人,但是被認為「割裂了人神二性」,於以弗所公會議被判為異端,聶斯脫利派轉向兩河流域(當時屬於薩珊波斯的亞述斯坦,也是首都泰西封所在地)傳教,得到波斯皇帝支持,稱東方亞述教會。東方亞述教會也使用阿拉米語。

其二,「東方正統教會」隨後脫離主流基督教。迦克墩公會議確定了後來天主教東正教的最基本信義,即三位一體,耶穌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信奉一性論的「東方正統教會」被判為異端。五大教會中的安條克、亞歷山大里亞都相繼分裂出了自己的「東方正統教會」,使用阿拉米語和科普特語。(但他們中也有一部分加入了天主教和東正教,比如東儀天主教會馬龍派、亞歷山大東正教牧首區都是從安條克教會和亞歷山大教會所衍生)

其三,才是中世紀的東西教會的大分裂,狹義的以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堡牧首為首的「東正教」和以教皇為首的「天主教」分家

重要的話說三遍:

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y)不是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y)不是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y)不是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也不是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也不是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也不是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漢語語境下基督教的定義,也就是從一到一百,單單將33-66這個區間摳出來,將剩下的兩個區間合稱為一個什麼什麼,相當不合理,相當無意義。也就加深了對吃瓜群眾的誤導。


本文寫的很不正經,如有褻瀆,敬請容忍……

我們先從基督教和猶太教這兩個大概念說起。

基督教和猶太教、伊斯蘭教一起,合稱為「三大天啟宗教」。在我的《名畫故事》第8章里,我曾經寫過「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一樣,都是給猶太教寫的續集,劇情差不多,但是角色名字不一樣。」雖然看著像胡說八道,但基本是這個關係。

因此可以說基督教是從猶太教的體系中發展出來的,《聖經·舊約》就是猶太教的「教科書」,而《聖經·新約》則是基督教自己寫的「續集」。雖然他們都信上帝,但猶太教不承認耶穌是「上帝派來的救兵」——救世主彌賽亞(Messiah),認為他是個「水貨」,所以最開始迫害耶穌的主要是猶太教徒。

那麼基督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內部矛盾」的?「內部矛盾」導致了哪些主要的派系呢?

基督教在公元4世紀被古羅馬當局認可,並且成為了帝國的官方宗教。在最開始,基督教是沒有分家的,他們認為所有教徒都屬於「唯一的、神聖的、普世的、使徒的教會」(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

不過隨著羅馬帝國被一分為二,教會也漸漸形成了東西兩個大的派系,西邊以帝國首都羅馬為「總部」,東邊則以君士坦丁堡為「總部」。同時兩個地區的文化差異也越來越大,「西方教會」以拉丁文為官方用語,「東方教會」則以希臘語為官方用語。兩邊都看不懂對方的「教材」,當面交流也特別費勁,經常因為詞不達意搞得急頭白臉。

東正教藝術作品《弗拉基米爾的聖母》,從聖母衣著中那華麗的刺繡和流蘇裝飾里可以看出明顯的東方風情,與天主教藝術作品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詳細介紹在《名畫故事》第5章。

終於在1054年,東西兩個教會正式翻臉,互相罵對方是「非法邪教組織」,史稱這一事件為「東西教會大分裂」(East–West Schism)

隨著分裂的加深,教會的名稱也發生了調整。「Catholic」這個詞原本是兩個教會統一使用的稱呼,意思是「普世的、世界的」,後來也被翻譯為「天主的」。然而東方教會在「Catholic」這個規定辭彙前面又加上了一個詞——「Orthodox」,它由兩個希臘語辭彙拼合而成,意思是「正確的榮耀」。

這樣一來,東方教會就成了「Orthodox Catholic Church」——「正統的天主教會」。為了和西邊的「羅馬天主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區別開,人們就把他簡稱為「東正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這就是基督教最大的兩個分支「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由來。

那麼天主教和東正教主要的區別在哪裡呢?

除了長期文化差異導致的各種繁文縟節上的不同,二者之間最大的矛盾是以下這兩點:

1. 領導問題

我們都知道羅馬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人是「教皇」(Pope),也稱「教宗」,他在教會中擁有實際的最高領導權和司法權,相當於公司里的「董事長兼CEO兼COO兼CFO兼各種O」。

然而東正教非常反對這麼搞,他們認為最高領導人應該只是榮譽頭銜。因此,東正教的最高領導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但他只是一個精神領袖,相當於公司里的「名譽董事長」。具體的職權分屬於各個地方的主教,權力比較分散。

「三先師」之一佩魯吉諾的名畫《交付天國鑰匙》,耶穌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了第一任教皇彼得,象徵著教皇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誰能上天堂由他說了算。詳細介紹在《名畫故事》第17章。

2. 父子問題

除了組織架構問題之外,兩個教派在宗教思想上也有比較大的分歧。基督教有一個核心的概念叫作「三位一體」,也就是說上帝具有三個不同的位格,分別是「聖父(Father)、聖子(Son)、聖靈(Holy Spirit)」。

如果理解不了什麼叫上帝的位格,就粗放地把他理解成一種變形金剛,只不過他不是變形成「飛機坦克和大炮」,而是變形成「老子、兒子和鴿子」。

文藝復興早期畫家、「天妒之才」馬薩喬的透視神作《聖三位一體》。十字架上的是聖子耶穌,他背後的是聖父,聖父胸口飛出的鴿子代表聖靈,變形金剛的三種形態展示完畢。具體介紹在《名畫故事》第14章。

記錄「三位一體」思想的官方「教材」叫作《尼西亞信經》,但其中有一句話引起了兩個教派的巨大爭論,這就是「和子句」問題。

這句話是這樣的,

「I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the Lord, the giver of life, who proceeds from the Father(and the Son).」

「我相信聖靈,主和生命的給予者,是從聖父(和聖子)發出的。」

問題就在於,有沒有這個括弧里的內容。羅馬天主教會認為有,所以聖子(耶穌)的地位就很高;但是東正教會不認同,覺得這樣降低了聖父的地位。

說白了,就是一方認為「上帝這個變形金剛在老子和兒子的狀態下都能變形成鴿子」,另一方認為「只有老子能變形成鴿子,兒子不行」……

以上只是天主教和東正教最重要的不同和分歧,其他階段性的和習俗性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偶像的圖像問題、教士能不能結婚等等。

既然天主教和東正教是東西文化差異導致的,那麼「新教」又是從哪蹦出來的?

「新教」其實是從天主教里蹦出來的,而且蹦出來的不是一小隻,而是一大群,所以「新教」很像一大堆小公司聯合組成的「集團公司」。這些「小公司」就是不同的宗派,包括「路德宗」(Lutheranism)、「加爾文宗」(Calvinism)、「英國聖公會」(Anglicanism)、「浸禮宗」(Baptists)、「循道宗」(Methodism)等等,它們的細小差別這裡暫且不討論。

「新教」(Protestantism)始於16世紀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運動,發起於德國境內,首倡者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Protestant」源於德語(Protestanten),意思是「抗議者」,可見這個教派是對當局非常不滿而創立起來的。

「德意志三元老」之一老盧卡斯·克拉納赫所畫的《馬丁·路德肖像》,《名畫故事》第28章介紹了畫家和路德之間閨蜜一樣親昵的關係。

1517年,馬丁·路德對於天主教的腐敗問題深惡痛絕,因此在維滕貝格城堡教堂的門口張貼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並表示「不服來辯」。後來路德被天主教開除教籍,但深受壓迫的人民紛紛響應路德思想的號召,建立起了「新教」組織。

那麼天主教有哪些「腐敗行為」,新教又在哪些思想上與天主教不同?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兩點。

1. 中介問題

天主教當時大肆兜售「贖罪券」(Indulgences),意思是「不管你犯了什麼罪,只要給教會拿點錢我們就能幫你擺平,將來不用去煉獄裡遭罪」。這種「福利券」需求量大、流通性好、便捷性強,除了沒有實際效果之外,看上去是個很好的商業促銷方案。

但是路德非常討厭教會在人們和上帝之間強行收「中介費」的行為,他提出了「因信稱義」(Sola fide)的理論,意思大概就是「你只要信上帝就可以自稱正義的人,不用花錢去教會打點關係」。

因此,新教不承認教皇的權力,也不承認「煉獄滌罪」(Purgatory)的說法,他們不設置擁有實權的高級領導人,甚至經常是「民主自治」。在新教看來,擁有至高無上權威的是《聖經》這本書,大家自己在家好好念書就可以得救了。

克拉納赫的經典作品《法律和恩典的寓言》,這是畫家為路德創作的「宣傳海報」,表現了信天主教的悲催下場(左邊)和信新教的美好結局(右邊),詳細介紹在《名畫故事》第28章。

2. 吃喝問題

除了「管理扁平化」、「辦事透明化」以外,新教在一些重要的教義解釋上也和天主教有區別,最典型的就是聖餐儀式的問題。

「聖餐」(Eucharist)是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教徒們在儀式上通過吃麵包(發酵或不發酵)、喝葡萄酒(或葡萄汁)來紀念耶穌,因為「領導」曾經指示過麵包是我的身體,葡萄酒是我的血。

為了解釋麵包和酒為什麼是耶穌的身體和血,天主教認為在儀式當中,這兩樣食物的本質會變化成聖體,只是我們看不出來而已,這種說法叫「聖餐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

而新教反對「變質」這種說法,路德認為耶穌的身體和血是真實存在於麵包和酒的形式之中的,這種說法叫「聖禮聯合」(Sacramental Union)。

粗暴一些理解就是,對於聖餐和耶穌的關係,天主教認為「麵包吃著吃著就變成老大的肉了」,新教則認為「老大的肉在麵包裡面像肉夾饃一樣被就著吃了」……

「大神」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就不用多說了,就是在那個晚上,耶穌表示麵包和葡萄酒是自己的身體和血,大家以後多吃點別客氣。詳細介紹在《名畫故事》第19章。

以上就是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的緣由和差異,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更小的甚至被視為異端的教派存在,但影響力不大。

最後給大家列出三大教派現如今的發展情況,以便大家對他們有更清晰的認識。

1. 天主教

總部位置:羅馬

主教座堂: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最高領導:教皇(教宗)

信眾人數:約11億

主要分布:西歐、拉丁美洲

2. 東正教

總部位置:伊斯坦布爾

主教座堂:聖喬治大教堂

最高領導: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大公宗長)

信眾人數:約3億

主要分布:東歐、中亞

3. 新教

總部位置:沒有!

主教座堂:不需要!

最高領導:怎麼可能!

信眾人數:約8億

主要分布:北美洲、北歐、撒哈拉以南非洲

以上就是基督教三大教派的關係和區別。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中國由於歷史翻譯的問題,人們常把「新教」說成「基督教」,造成了一種「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對立概念的誤解。

所以下次聽到有人說自己信的是「基督教」而不是「天主教」,你只要知道其實他的意思是自己信「新教」就可以了,也不用怒髮衝冠上去撕個沒完。

P.S 文章節選自公眾號「申思囈語」(ID:ShenSays),其中《名畫故事》專欄是史上最精彩的名畫講解長篇連載,可以一次看懂所有世界名畫和背後的歷史走向,歡迎大家關注。


西方哲學史同學贊助


在中國都擁護共產黨,都設有黨支部。


還得再加一個伊斯蘭教(請跟我唱:其實他們沒有什麼不同,天黑時他們仰望同一個神明~ )

世界三大天啟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

這三個宗教同根同源,都是起源於猶太教,信奉的是同一個上帝(沒錯,安拉和耶和華其實是一個人)。不過猶太教有個天然的巨大缺陷,就是只能猶太人信,所謂上帝的選民,其實指的是猶太人。猶太人相信,只要猶太人誠心侍奉上帝,就會有彌賽亞(即救世主)降臨,帶領全體猶太人進入極樂世界(霧)。

後來,有個叫瑪利亞的猶太女人,未婚先孕,這事在當時可是大罪,於是她告訴別人,她懷的是上帝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耶穌。耶穌長大後開始宣稱自己就是彌賽亞,而且是上帝之子,只要大家都聽他的,就能得到解脫。但是猶太教權貴認為他是個大騙子,就把他抓起來綁在十字架上弔死了。耶穌有個信徒叫保羅,西方油畫里經常出現的禿子就是他,本來這貨也因為信奉邪教被抓起來了,但是人家是羅馬人,當時以色列是羅馬屬國,不能處罰羅馬公民,就把他遣送回羅馬了。結果人保羅在羅馬混得風生水起,到處跟別人說信耶穌就可以上天堂,不管你是不是猶太人,然後好多人追隨,然後基督教就成了羅馬國教。

再後來,羅馬帝國覆滅,一部分羅馬人在東歐建立了東羅馬帝國。但此時基督教的教皇還在梵蒂岡,東羅馬帝國為了獲取宗教領導地位,就又自立了一個教會,叫做「正統大公教會」,也就是我們熟稱的東正教,東羅馬人說我們的教會才是正版,現在梵蒂岡的那群傢伙是冒牌貨!基督教自此就分成了以羅馬教皇為核心的天主教,和以東羅馬帝國為核心的東正教。

由於王權的弱勢和神權的強勢,基督教成了歐洲大陸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各國國王在教皇面前簡直如同螻蟻。一旦有哪個國王不聽話,教皇就會以開除教籍作為懲罰,而被開除教籍的國王往往會受到國民和麾下領主們的抵制,最終不得不棄械投降。其中,德皇亨利四世被開除教籍後,冒著寒風跪求教皇原諒的卡諾莎之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事件。基督教的強勢,最終造成了教會對民眾的極度壓迫,神職人員利用人民的信仰橫徵暴斂,為了剷除異己他們更是無所不用其極,臭名昭著的「女巫審判」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歐洲長達數百年黑暗愚昧的中世紀,可以說是教會一手造成的。教會的種種暴行引發了群眾越來越多的不滿,不少進步人士開始反對現有教會,以馬丁·路德(不是馬丁·路德·金)為代表的一批開明宗教人士發動了宗教改革運動,並建立了脫離天主教管轄的教會,他們主張人民對上帝的供奉不必通過教皇,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向上帝懺悔,這就是新教。在國內,很多人將新教稱為基督教,這麼稱呼是不嚴謹的。(雖然新教在當時是非常具有先進性的,但不受管制的教會卻又造成了後來邪教泛濫的局面,可以說是有利必有弊吧)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類似,也是從猶太教衍生出來的分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看到了四分五裂、戰爭不斷、貧富懸殊、人民疾苦的阿拉伯,並決心改變這一現狀,他受到西方一神教信仰的啟發,聲稱自己是繼奴哈(諾亞)、易布拉辛(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薩(耶穌)後的最後一位先知,並編撰了古蘭經,最終統一阿拉伯,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當然,對於穆罕默德自稱先知的行為,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是拒絕的,這就造成了本是同根生的三大一神教長達上千年的互相征伐。

廣告時間:想獲取更多宗教逸聞,可關注區區不才的公共號[某文藝范兒花樣作死君]


作為一名持有證書的羅馬天主教徒,我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澄清幾個誤區。首先是宗教和信仰的關係。在國內由於歷史原因,人們沒有特別可靠的途徑來了解信仰的內容,往往把信仰等同於宗教。但事實上,宗教只是傳播信仰的組織,並不等同於信仰本身,宗教所崇拜的神才是信仰。在這一點上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東正教,乃至伊斯蘭教都是一樣的,在整個信仰體系中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神--上帝或是安拉,宇宙、一切生命的產生都源於這個神(雖然這並不等同於說神就親手用泥土所代表的物質創造了世界)。而在佛教和道教中,通常有許多不同的神,這些神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但並沒有任何一個能夠解釋世界的起源問題。

其次是關於基督教這一統稱。必須要說的是基督教泛指信仰耶穌基督的教會組織,並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擁有統一組織機構的教會。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合法的基督教組織超過200個,既有以路德教為代表的大宗,也有以福音堂、浸信會為代表的小宗。為了簡化討論的細節,在此就以路德宗代指基督教。

再次是上帝的身份問題。在英語中有個詞叫Trinity,指的是上帝已經顯現的身份是三位一體:the Father, the sun, and the holy spirit. 在舊約中,上帝以father耶和華的身份顯現,通過先知預言了他將化身並派遣聖子基督到人間救贖背棄信仰的罪人(註:教會中,原罪的正解指的是人忘記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源自於上帝的恩賜,背叛了信仰,而非世俗社會所認為的因為亞當夏娃違背了上帝的旨意偷吃了伊甸園的蘋果)。在新約中,上帝化身並派遣聖神holy spirit進入瑪利亞體內,讓聖子謙卑的如凡人一樣降生。在聖子30歲那一年,在洗者若翰施洗過程中,上帝正式將聖神賦予基督,讓他完成救贖的使命。此後,耶穌開始傳教,並被當時的猶太信徒法利賽人當做了異端,遭到酷刑,然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死後第三天,從墳墓中復活,升入天堂,坐在了天父的左邊(右邊坐的是聖神)。耶穌升天前召集了追隨他的十二個信徒(the twelve apostles) ,將聖神賦予他們,讓他們前往各地傳播神旨。後來這些聖徒在各地被當做異端處死,完成了如耶穌本人一樣的使命。他們所傳播的神旨被當時的東西方世界所知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為耶穌的信徒。

由於耶穌以自己的死為人類求得了上帝的寬恕,只要追隨他並存心悔改的人都能得到上帝的赦免進入天堂,他又被天主、基督、東正教稱為救主。對於耶穌的認知構成了四大教的信仰基石。如果沒有耶穌的出現,便沒有天主教的產生,也就沒有了後來從天主教中分立出來的東正教和基督教。

下面進入正題:

第一,信仰不同。猶太教不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化身,也不相信上帝已經通過耶穌完成了救贖。對於他們而言,耶穌是人類導師中的一個,他們的救主還未到來。其他三大教都是耶穌的追隨者,相信三位一體,也相信耶穌就是救主,即神本身。

第二,組織機構不同。眾所周知,天主教是有全球統一領導的,最高領導機構位於梵蒂岡,最高領導人為Pope。梵蒂岡的St.Peter"s Basilica 即是以第一任Pope ,也是十二門徒之一的名字Peter命名(他是耶穌的堅定追隨者。但在耶穌被捕後,他曾三次背棄耶穌,每一次背棄都有一次雞叫提醒他。耶穌復活後他懺悔,得到了寬免,也被賦予了聖神)。所以,雖然是神職人員的最高領導人,但是Pope仍然是凡人,並且仍然是需要懺悔和寬恕的罪人,而並非某些世俗人士所認為的Pope就代表了神。

由於對Pope的領導權有分歧,東正教產生了,自命為Orthodox。而後,由於對教義的解釋產生分歧,路德教也產生了,成為新教,被天主教稱為背教者,即Protestant 。後面產生的這兩隻教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不承認教皇的領導,也都沒有全世界統一的領導人,他們的最高領導人以國劃分,為各國的大主教。

第三,聖事不同。天主教和東正教有七件聖事:baptism, confirmation, communion, confession, holy order, marrige, annoting of the sick. 路德教只有兩件:baptism 和communion. 沒有聖婚、懺悔。

第四,禮儀略有不同。在彌撒流程上,天主、東正、路德基本一致。唯一區別是天主和路德劃十字是上→左→右,東正教是上→右→左,同時東正教的十字架會多一條斜杠。由於近年來梵蒂岡和各國東正教的關係修好,東正教也被稱為天主教的東方禮。不過由於東正教以國為區分,在服飾和聖品上會有一些國家特色。對於復活節的日期演算法,東正教也和其他兩個教不一樣。

第五,對聖經的解釋許可權不一樣。為保證教義能正確傳達神的旨意,天主教對經文的解釋是有嚴格把控的,神職人員沒有解釋聖經的許可權,所有對經文的詮釋都必須以梵蒂岡的官方解釋為依據。任何對於經文解釋的修訂,都必須經過主教團的討論,不能擅自更改。而在這一點上,基督教則要寬鬆很多。特別是一些後來興起的福音堂、浸信會,對聖經的解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牧師個人。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小型教會的基督徒有時會給人一種跑偏的感覺。

第六,聖經不一樣。猶太教聖經以舊約為指導,沒有新約部分,其他教的聖經包含新約和舊約。對於舊約,天主教通常只把它作為參考,新約才是重點。新約中的馬可福音被教會認為是對耶穌傳教最客觀最真實的記錄,因而對於耶穌的事迹也以它為基準。

第七,聖經收錄的經書不一樣。天主教的聖經共有72本經書,核心為馬可福音。基督教據我所知通常為64本。刪節的經書我沒有仔細對照過,有興趣的童鞋可自行考證。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有新的再補充。



關於地獄的概念,猶太教很有趣,和耶教各派都有很大區別:


新教(Protestantism), 是由馬丁路德中世紀宗教改革後興起的一種基督教流派。

從它的名字中可以看出,Protest-一定程度上是與天主教派教義相剋的。

新教主張信,而不是一定要通過參加禮拜,彌撒等形式來得救贖。新教相對思想較開明,所以目前在美國、英國等國家佔主導地位。

天主教是比較傳統的,源起羅馬帝國,在教會統治歐洲時尤其盛行,頗有權威感,貫穿了整個歐洲中世紀史,是研究歐洲文化和發展的必要元素。教宗地在梵蒂岡。目前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佔主導地位。

在全世界的基督信徒中,天主教徒差不多過半。

在美國的基督信徒中,新教徒佔2/3。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歷史上天主教是對猶太教徒進行迫害的,並視為異教徒。

始由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在拿破崙時期,推行人權、理性的拿大帝使 猶太徒首次得到了解放;

當今的美國,對阿拉伯世界和猶太世界的態度上也是明顯偏向猶太的。此傾向可從巴以衝突及美國對阿拉伯世界(伊斯蘭世界)的態度略知一二。總體而言,新教徒偏重於人權、自由。

其他主要教義的區別如對聖經的態度,對教皇的態度、聖事等 都可以在百度或wiki上搜到,就不詳術,只是點出比較重要的區別以供參考。


簡單地說:

美國的基督教神父可以結婚。

美國的天主教承認教皇(教宗)的地位。

天主教徒認為「教皇」這個中文翻譯非常錯誤,因為他是投票選舉出來的,不是「皇」。

天主教 :神父不能結婚,不可以有女性紅衣主教。德國、義大利、法國大部分是天主教。教堂的風格也是天主教的,承認這些教堂是梵蒂岡的教宗管轄範圍 。

希臘:東正教,是天主教的分支。可以有女性紅衣主教。

天主教和東正教似乎還有一個分歧:耶穌,是上帝自己來到人間,還是把兒子送到人間。

猶太教只讀《聖經》的舊約部分,不讀新約,因為新約不是上帝口述的。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舊約和新約都讀。


「我見現世人們在法和宗教的名義之下,不情願地去按被教導的方式區分對錯和罪惡,打著宗教的旗號卻行使分裂、歧視、分歧、甚至殺戮,墮入黑暗與不明,遠離真實。眾生來到世界上的意義是通過躬身去實踐以區分真正的法與罪惡」——菩薩Palden Dorje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