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貓是如何被馴化成寵物的?


貓不是馴養動物的理想候選者。大多數馴養動物的祖先都是群居生活的,群體有明顯階級性(人類無意中利用了動物群體的這種階級結構,取代了它們中「領頭羊」的地位,從而對整個有凝聚力的群體實行更有效的控制)。這些群居動物早已對「摩肩接踵」的處境習以為常了,所以只要食物充足有地方可呆,它們就很容易適應狹小的空間。

相反,貓是個獨來獨往的獵手,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地,對同性同胞很不客氣(獅子卻是個例外)。另外,大多數馴養動物都以分布廣泛的植物為食,貓則是專性肉食動物,很難消化肉類以外的任何東西——實際上,貓已經完全喪失了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無法品嘗甜味了,而肉在人類為馴養動物準備的食譜中相當罕見。至於貓對人類有什麼用,我們只能說,貓都是些不聽話的小東西。貓的這些特點說明,與其他被人類列入馴養名單、被迫執行特殊任務的動物不同,貓很可能是自願與人生活在一起的,因為它們在人類這裡看到了機遇。

人類最早的野生穀物窖藏(約10,000年前)中,就能找到這種起源於印度次大陸的嚙齒動物的殘留物。雖然它們在野外敵不過本地的野生鼠類,但當它們把窩挪到人類的家中和糧庫里時,卻發展壯大起來 。對貓來說,家鼠是個很大的誘惑;城郊的垃圾堆也對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那裡資源豐富,這些貓科動物全年都能在此覓食。這兩種食物來源都促使貓去適應與人為伴的生活。用進化生物學的術語來說,自然選擇更偏愛那些能與人共存的貓,因為它們擁有垃圾和老鼠這樣穩定的食物來源。

久而久之,與人類主導環境融合得越好的野貓,就越「貓」丁興旺。總的來說,在貓的馴化中,這個新生態位的選擇機制佔主要作用,但貓與貓之間的生存競爭仍左右著它們的進化,並限制著它們的順從度。當然,由於這些原始家貓基本上得自謀生路,所以它們捕捉獵物和翻揀殘渣的技巧依舊嫻熟。時至今日,大多數家貓還是「自由公民」 。

考慮到小貓造不成大破壞,人們也就不去計較貓的如影相隨。當人們發現貓能夠消除鼠患和蛇患時,他們還可能鼓勵貓的這種行為。另外,貓身上恐怕還有其他動人之處。一些專家認為,某些野貓可能正好擁有一些特徵,使它們能夠與人發展出親密關係,並適應這種生活。相較於其他貓,這類貓有著大眼睛、扁平臉和高而圓的前額——伶俐可愛的相貌能吸引人去餵養它們。所以,一些人十之八九只是看小貓咪可愛就把它們抱回家馴養,讓貓開始在人類的火爐邊佔據一席之地。

狗的大小形狀和性格千差萬別,但家貓卻沒有這些差異。早在史前時代,狗就被人們以看家護院、協助打獵、放牧等不同目的馴養著,與狗不同,野貓就沒有承受這麼大的人為選擇壓力。只要具備與人為善的品性,它們就能在人類家庭中佔有一席之地。

那麼,貓真的已經被馴化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它們的馴化可能僅僅只是個開始。儘管與人合得來,大多數家貓卻仍不馴服,也不指望人類幫忙尋找食物和配偶。其他馴養動物(如狗)與野生先祖的外貌已經完全不同,一般的家貓卻依然保持著野貓的體態。當然,家貓確實有一些不同於野貓的形態學特徵,如略短的四肢、稍小的腦容量,以及達爾文注意到的、為消化廚房食物殘渣而進化出的更長的腸道。

家貓的進化還在繼續——可以說,它們的進化之路還長著呢。以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等技術為支撐,貓的培育者正將貓的遺傳學研究推向一片從未開墾過的處女地:將家貓與其他種的貓科動物雜交,創造出千奇百怪的新品種。孟加拉貓和卡拉貓就是這方面的例子,它們分別是家貓與亞洲豹貓和金貓的混血兒。因此,現在的家貓可能即將跨越前所未有的演化變革門檻,成為一個多物種的複合體,它們的未來不可估量。


幫你維基一下:

狗的馴化方面資料很多,我也看過很多資料、紀錄片,但貓的相關資料很少,參考維基百科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C%AB

人類從古代就有養貓的紀錄,並在5000年前便已完全馴化貓,古埃及人會飼養貓來捕捉老鼠及其他嚙齒目動物等,以防止它們吃掉穀物,現在,貓成為了全世界家庭中極為廣泛的寵物,飼養率僅次於犬,更有不少人作此動物扮演。壽命平均為12年。

貓的馴化起源研究不多。一般以家貓從古到今都保存著的畏寒特點,推測其家貓的祖先產於溫暖地帶。故非洲野貓及沙漠貓有極大可能為家貓的直接近親。

在古代人住過的洞穴中曾發現貓骨頭,雖然古代人可能僅是將吃貓果腹,但也有可能同時馴化、飼養貓,控制有害動物如鼠。前30世紀時,埃及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當時就有養貓保護穀倉、防鼠害,故埃及人將貓奉為神明,而非純種家貓就是這些貓的後代。據說埃及由於將貓視為神明看待,殺貓者將被處以死刑。

前9世紀,埃及人將這種馴化過的貓傳入義大利,義大利在4世紀時將這種短毛貓傳入歐洲內陸,並培育出純種的短毛貓,還在17世紀傳入美洲。長毛貓則是在16世紀才由土耳其傳入歐洲並培育出純種長毛貓。而許多貓則在中世紀時被基督教視為惡魔遭到屠殺,也間接造成黑死病蔓延,直到約18世紀前後才結束這一行為。

文獻記載

貓咬老鼠

世界最早對貓類的記載及文獻是中國西周時代的《詩經·大雅·韓奕》,當中內容寫到:「有熊有羆,有有虎。」但詩句中將貓與熊、棕熊等並列在一起,似乎不是指家貓。戰國時《莊子·秋水》中提到「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狸狌在古代中國多指野貓,但若把貓和良馬對比,則很有可能是指家貓。直到西漢初,據《禮記·郊特牲》中才真正明確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為其食田鼠也。」已肯定貓為家畜,馴化了(說法有待證明,因同文亦提到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故在此有斷章取義之嫌)。埃及在大約3000年前出現被馴化的貓,最早是由尼羅河上游住民馴養,幫助捕獵小動物。其後埃及的農業發展,讓食物有了剩,鼠患爆發,養貓滅鼠這件事才終於日益突出,乃至制訂法律規章加以保護貓,殺貓者將處以死刑。貴族所飼養的貓死後將塗上香油,達到防腐目的,並葬以石棺。

在中世紀的歐洲,貓曾被認為是女巫和魔鬼的夥伴而廣泛捕殺,後雖因貓能捕鼠的作用而被豢養、馴化,但時至今日,還有在街道上遇見黑貓是不吉利的迷信。在亞洲的日本則把一種雙眼分別為藍色及黃色(虹膜異色症)的陰陽眼波斯貓作為守護商業繁榮的吉祥物。


家貓與老虎的DNA相似度達95.6%,但不論它們多麼相似,大多數人都不想把後者作為寵物。雖然老虎與貓主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們最主要的區別是,N多年前,人類成功馴服了喵星人,但這個過程是怎樣的呢?

想要了解喵星人如何變為寵物,就必須了解被馴化對一個物種來說意味著什麼。1997年,科學家兼作家Jared Diamond在他的書Guns, Germs, and Steel里提到了幾次失敗的動物馴化實驗,這些動物包括19世紀南非的斑馬、新月沃土的瞪羚、日本的灰熊幼崽和印度的獵豹。Diamond寫道,「在人們想要馴化的148種陸地野生食草動物中,只有14種被成功馴化。」

Diamond稱,動物成功被馴化的標準有6個:1. 這種動物必須非常容易接受餵養;2. 它們成長及成熟的速度必須能夠帶來經濟效益; 3. 它們必須能夠在圈養環境中健康生長,保持物種數目增長;4. 它們必須是通常比較溫和的;5. 它們不能夠輕易歇斯底里;6. 這種物種的社會結構必須足夠強大。幾千年前,喵星人在這6個方面都完美達標,但它們被馴化的時間點仍有很大爭議。

對喵星人的屍體解剖也無法清晰解釋它們是什麼時候被馴化的,因為家貓和野貓的骨骼結構基本相似。考古學家發現,塞普勒斯(地中海東部島嶼)的人們早在約9500年前就馴化了喵星人,比古埃及人還要早得多。也有科學家通過對喵星人的基因分析提出,這種動物是在大約12000年前被馴化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Stephen O"Brien在他提出的喵星人祖先理論中稱,喵星人是自己馴化了自己。他說,有一種喵星人由於基因不同,更傾向於與人類接觸,而其它喵星人則更喜歡抓捕老鼠或田間其它害蟲。

可惜,由於喵星人被馴化的歷史非常久遠,人們並沒有記錄下它們被馴化的每個步驟。為了讓喵星人幫忙捕捉老鼠,早期的人們或許為它們提供了某種便利(如禦寒的地方和食物等),試圖讓它們留下來。隨著時間漸漸過去,這種共生關係讓一些喵星人漸漸與它們野外的親戚區分開來。不過,有人認為家貓其實並沒有完全馴化。

考古學家Melinda Zeder稱,這種共生關係最終馴化了喵星人的,但喵星人並沒有從此成了人類的附庸。Zeder說道,「我覺得真正讓人們感到疑惑的是,喵星人仍然帶有它們祖先骨子裡的清高,有時候它們理都不理你,但你卻缺少不了它們。我們什麼都為它們做。我們給它們鏟屎、愛撫它們、欣賞它們,但它們不像狗一樣會時時刻刻滿足我們的需要。」所以究竟是誰馴化了誰?

歡迎關注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6DqdhRXEa0gUrVHm92-6 (二維碼自動識別)


瀉藥。

我不知道唉,因為我是他的寵物,他把我馴化了。。。


天天快報:大話貓咪:一組漫畫看懂喵星人進化史


據說早在石器時代,貓與人類的主僕關係便已經開始確立。迄今發現最早與人類有關的貓,是9500年前在塞普勒斯墓葬中與主人合葬的一隻野貓。而家貓的出現則被認為發生在4000年前的古埃及。即便貓進入人類文明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但是我們仍然被貓所具有的神秘氣息所吸引。

第一個貓奴王國——古埃及

最早養貓的是尼羅河畔的埃及人,在農業文明時代,鼠患對糧食是個極大的威脅,當古埃及人發現野貓是老鼠的天敵時,便將非洲野貓馴化成為了埃及家庭的一員。

除了功利性的目的以外,貓還因宗教的原因備受寵愛,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女神巴斯特就被描繪成貓頭人身的女人,被當做豐產和康復之神加以崇拜。後來,貓被認為不只是女神的化身,它們本身也成了神,被奉為神靈的貓還禁止偷運出國。貓在一開始就以「高人一等」的姿態進入了人類文化中。

在古埃及,即便是無意中殺死了貓也會被處以死刑。如果一隻家養的貓意外死亡,全家都要把眉毛剃掉以示哀悼。據說,辛勞的埃及「貓奴」們為貓建造寺廟,還有專門的「貓奴」用牛奶、麵包和尼羅河魚餵養,「貓奴」的社會地位都很高。人類「貓奴」的命運就此開始......即使在貓死後,人類對貓星人的崇拜也沒有消失,古埃及「貓奴」將貓身上塗上香料,掏空內臟,加以各種防腐原料和技術,做成木乃伊,以期待貓靈魂重生,有的甚至還奉上老鼠或者毛球的陪葬品,一些貓木乃伊,至今還保存在埃及博物館裡。由於古埃及的衰落,貓的地位隨之動搖,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喵星人開始作為普通小動物存在。

女巫的伴侶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衰亡,歐洲進入了暗黑的中世紀,戰爭、天災、疾病等痛苦讓人從宗教中尋找安慰,作為「正統宗教」,基督教也通過各種手段排除異己,「獵巫」就是常見的手段。《舊約·出埃及記》中昭示:「行邪術的女人,不可讓她存活」。當時的基督教給貓冠以很多罪名:怪貓趁夜溜進民舍攻擊嬰兒或悶死睡夢中人等,說貓是異教徒的象徵、女巫的伴侶、地獄使者等。在男權社會的主導下,女性受到迫害,有大量婦女因為飼養貓而被當作女巫,與貓一起受刑,甚至在瑞士,上百名小孩被弔死因為曾接觸過貓,被認為受到了貓的原型——惡魔的唆使。基督教對貓的迫害,不僅把貓逼得走投無路,也將人類自己推向絕路——由於生物鏈的破壞,鼠疫猖獗,也是歐洲爆發黑死病的重要原因,愚蠢的人類啊!

穆罕默德的寵物

而在伊斯蘭文化中,貓不僅捕吃老鼠、毒蛇等有害動物,還愛乾淨,因此被認為是善獸。並且,伊斯蘭教中的先知穆罕默德也是位知名「貓奴」,他的寵物貓叫米埃扎,對它寵愛有加。一天,他正準備去做祈禱,發現米埃扎正在他的長袍袖上睡得正香。為了不打擾米埃扎的美夢,穆罕默德二話沒說,剪掉衣袖,穿上長袍去做祈禱。穆罕默德回來後,米埃扎隆起脊椎,翹起尾巴,以示對他的感謝和尊敬,而穆罕默德則關愛地撫摸了米埃扎三次。阿拉伯人還相信,貓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了救災救難的偉大功績。十七世紀航海業發達,但那時的船也帶來了鼠患,歐洲的黑死病從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傳至地中海、塞普勒斯和阿拉伯半島。但阿拉伯世界的波斯貓,作為寵物,已經失捕捉老鼠的能力。所以當地人只好引進埃及貓來平息鼠患。在貓的幫助下,黑死病終於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控制。於是,作為阿拉伯世界的「救世主」,貓在伊斯蘭教徒中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中式貓奴

寵物貓被認為在東漢時期從歐洲傳入的,距今不到兩千年。所以無論是《禮記》中出現的山貓,還是《詩經》豹貓,都是野貓。

不過貓的姍姍來遲並沒有減少中國人對於這種充滿魅力的動物的狂熱。 跟古埃及人一樣,中國宮廷中也有專門的「貓奴」,太監劉若愚在《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中記載:「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聖心所鍾愛者,亦加升管事職銜。」貓兒房是「宮貓」的管理機構,它的職責不僅是管理好大量的「宮貓」,還要在眾多的「宮貓」中選拔佼佼者,獻給皇帝。皇帝喜歡的自己留下,其他則賞賜於皇親國戚。古代人親昵地把貓稱為「小狸奴」 。而在民間,把接貓回家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像娶妾一樣,要給出「聘禮」——當然,不必像娶妾一樣給什麼珍珠翡翠白玉鎖,但是給一定數量的鹽或者魚卻是必須的。 並且由文徵明的詩可見,用鹽或小魚來「聘狸奴」的風俗,一直延續到明朝依然存在。

數千年來,與其說貓進入了人類的生活,不如說貓在旁觀貓奴的自我救贖之路。主人這樣評價貓奴:「他們是鐵杆忠誠的好奴隸。」

歡迎大家關注專註喵星人微信訂閱號 「喵喵嗚」,每周提供2篇優質原創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二維碼稍後補上~


什麼時候馴化的


推薦閱讀:

撿到一隻小貓,身上有跳蚤,小地方沒有寵物店,該怎麼辦?
學校里的流浪貓?
餵了一個月多的流浪貓 還不讓摸 還要喂嗎?
喂流浪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流浪貓對城市環境造成了哪些危害?

TAG:寵物飼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