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現在 NBA 大前鋒的發展趨勢如何?

斯坦達邁爾、阿爾德里奇、扎克蘭多夫、保羅加索爾、喬什史密斯、布雷克格里芬、克里斯波什、保羅米爾薩普、凱文樂福……這麼多的明星級大前鋒,已經足以和近年蜂擁而至的控衛群相抗衡。那麼大前鋒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


謝邀。


以前和人談過這話題。話說20世紀前期,籃球還是2-2-1的配置,即雙後衛作用身高差不多,雙前鋒作用身高差不多,單中鋒。這套路到50、60年代依然。所以60年代的NBA其實不分大前鋒小前鋒,統是「前鋒」,下快攻時突擊,陣地戰時多在翼側活動。比如貝勒、盧卡斯、康寧漢姆們其實都是3、4號位搖擺。

到70年代後,籃球布陣逐漸從2-2-1變成1-2-2。單組織後衛,雙搖擺人兩翼(得分後衛和小前鋒)、雙內線(大前鋒和中鋒)。4號位就這樣分裂了:


一部分4號位往內線發展,就變成了更苦力更藍領更往籃下打的大前鋒。


一部分4號位依然是3、4號搖擺,就變成靈活流的大前鋒。


近二十年實際上都是大前鋒發展的黃金期。21世紀初鄧肯、KG、韋伯、拉希德算四大大前鋒,鄧肯和KG都足以留名歷史。如果加上90年代巴克利郵差,再往前幾年把麥克海爾拽進來,那意思:史上偉大大前鋒,除了佩蒂,基本都是80年代往後這幾位,如今尤甚。


鄧肯、KG、韋伯和拉希德代表著這麼種趨勢:


現今規則下,純大個子中鋒比較苦逼。防守端笨而慢,進攻端要位深範圍窄。於是:


鄧肯和拉希德顯示:大前鋒也可以在防守端單防內線、保護籃筐。


KG和鄧肯顯示:大前鋒可以成為防守之錨(anchor of defense),用掩阻、輪轉、游弋巡航來保護內線。


鄧肯顯示:大前鋒也可以像大夢們一樣,作為低位軸心展開進攻。

KG和韋伯顯示:大前鋒也可以做高位策應軸,像小前鋒一樣面筐進攻。


拉希德晚年更顯示:讓會遠射的大前鋒去做控衛的高位策應牆真是爽爆啦。


這十年,內線背打日益珍稀,能參與高位策應、面筐打的大前鋒是寶貝。所以:


斯塔德邁爾背身尋常,但能跑能跳外加擋拆順下、面筐攻擊頂尖,所以出色。


阿爾德里奇的背筐單打和擋拆中投都優秀,雖然不壯闊,但移動、身高都好,所以防守端做屏障效果甚好。

蘭多夫和波什都是面筐出色、試探步+中投+面筐突破很棒的攻擊手。


加索爾在湖人三角進攻體系里的策應軸作用很突出。


格里芬的中投還沒練成,但步伐紮實+力量出色+跑跳怪物,深要位、快速劈叉翻身強襲籃筐很是了得。


約什·史密斯基本沒點兒大前鋒技術,但仗著運動能力出色、會策應、能面筐突破、敢(而不是善於)亂投中遠投、無球遊走積極,也能站一站4號位。

米爾薩普籃板嗅覺恐怖,中投在磨練出來,走位好,又敢打,在UCLA體系里也如魚得水。


勒夫籃板不提,長傳和策應早在UCLA就已是大師級了,近兩年中遠投進步也甚大。


基本可以看出,這一代大前鋒,普遍有不錯的掩護+策應+中投(以便於和控位搭檔去耍擋拆),有挺好的面筐突擊能力(因為背身單打實在太奢侈了)。


早1996年萊利就說過,將來的時代,人人都會像魔術師,206公分長短,能跑能跳。按籃球發展趨勢,空間越來越狹窄,球員越來越身高臂長,大體重的內線低位強打必然越來越苦。所以,能跑能跳能面筐進攻能遠射,有體格能做掩護卡位抓抓籃板,人人都朝2004年的KG進化:未來的大前鋒大致會朝這路數走。


自己答一下,請專家指正。


個人的感覺,現在大前鋒有四種主要類型。


第一種是藍領型大前鋒,苦逼地卡位、肉搏、犯規、提供防守,混得好的就像格倫戴維斯、查克海耶斯和伊巴卡,混得不好就是各種板凳坐穿。總之是勞苦大眾。


第二種是背身型大前鋒,其實是中鋒的內涵。比如家嫂、鄧肯、阿爾德里奇、斯科拉這一派。這樣的球員擁有手感、背身技術以及腳步,成長期一般是好幾年,擁有了大量的經驗之後才能真正成熟。雖然內線在NBA越來越難混,但是這一派現在越來越多,因為但凡是喜歡內線打法又不想當中鋒天天被7尺長人擠來擠去的,都蜂擁去大前鋒這個位置了,甚至不惜虛報身高(開山祖師:加內特)。我相信即便中鋒消失了,內線也不可能消失,因為「離框越近越容易得分」這一點是永恆的真理。而且總會有許多天才一不小心長到6『10」以上……所以這一派還有廣闊空間。


第三種是身體素質型大前鋒。這也是自古有之的職業,肖恩坎普可算是頂尖高手,小S和網隊時期的肯揚馬丁則是個中翹楚。現在門派衣缽已經被格里芬傳承。身體勁爆身高充足的都想當一把這樣的球場引爆器。不過,這一派風險較大,混得不好的一般就去藍領階層了,例如喬丹希爾……


第四種比較特殊,一直存在但是從不主流:外圍投射型大前鋒。每隔一陣子,NBA就會出現一個超會投籃的大前鋒(比如拉希德華萊士、蘭比爾和諾維斯基),但是從來沒有變成趨勢。現在的這一派,高一點的代表人物是凱文樂福,喜歡中投和三分球。緊隨其後是艾爾哈靈頓、萊恩安德森和馬特邦納。矮一點的就是搖擺在大前鋒和小前鋒之間的,比如特科格魯、魔術時期的劉易斯,以及其實是身體素質型,但是喜歡把自己當做外圍投射型的喬什史密斯。這是拉里伯德留下的傳統。個人認為,這個類型的大前鋒其實就是「過於高大強壯的後衛」。防守強一點的,就比較像杜馬斯,投籃很強的,就比較像雷阿倫。但是因為他們夠高,就有了很多特殊的戰術意義……


這四種之外還有第五種,就是空前絕後型。這一種由一個球員組成,他就是加內特。


歡迎拍磚。


根據我看球的經驗,我想現在NBA未知的概念已經很模糊了。舉幾個例子

1. 後衛背身單打是必修課。猶記得90年代的馬克傑克遜是後衛中,背身硬吃的代表人物。後來有巴倫 戴維斯。記得有年總決賽,老魚還有身體背吃朗多過。

2. 只會一兩項技術的球員勢必要被淘汰。現代籃球中的中鋒只會卡位、搶籃板、背身單打是完全不行的。高位掩護、補防、拿到後場籃板後的發動快攻、助攻、高位延阻這些都要會。舉個例子,姚明被稱為NBA最不會傳球的大個子和最不會運球的大個子。

3.回到這個問題本身。作為大前鋒,他要有前鋒的投射能力和突破能力。作為二中鋒,他又要具備保護籃筐和搶籃板的能力。這兩點作為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可以延伸開來很多門派、方向,如大本、德克、KG、巴克利、拉希德、馬龍.....

最後補充個我印象最深的段子,當年開拓者為了對付大鯊魚,內線有薩博尼斯(正牌中鋒)和4個肌肉棒子:格蘭特、戴維思、拉希德、小奧尼爾。看看這4個大前鋒,那時的小奧尼爾根本就是板凳坐穿的角色。


推薦閱讀:

克勞福德又獲得了最佳第六人,如果給予球權,他是否能成為一名一線球星?
小喬丹和麥基去打排球會有什麼效果?
馬刺 VS 快船,賽前大家都看好馬刺,為何馬刺輸了?
保羅這個變向是否走步?
格里芬位置和數據變化的內因是什麼?

TAG:NBA | 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