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朝貢體系中除了朝鮮國王以外,其他的藩屬國王薨後中國給賜予謚號嗎?如果有的話,哪裡能查到嗎?

朝鮮國王從明到清每位都有中國賜予的謚號,比如庄憲王李祹,康獻王李成桂。那麼對於越南,琉球,甚至於暹羅等國的國王薨後賜予謚號嗎?如果賜的話,哪裡能夠查到?百度,維基均無。


@逐風天地 談了一個特例,我再來談一個更為特殊的特例吧,元文宗賜陳益稷謚「忠懿」。之所以更為特殊,是因為這位安南國王並非陳朝的實際君主,而是元廷在湖廣僑置的。

元軍第二次發兵征討越南,陳太宗之子昭國王陳益稷降元,被元廷立為安南國王。元軍在越南接連失利後,陳益稷無奈寓居鄂州,還擔任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陳益稷同他的這套班子,相當於僑置了一個安南國。元廷對陳朝君主的地位堅持不予承認,不理會其請封要求,官方僅稱其為安南世子。對於陳益稷,則給予優厚待遇和堅定支持,以其作為宗藩關係的象徵,是唯一合法的安南國王。

陳益稷去世後,謚忠懿王,這也是元代對安南國王賜謚的唯一例子。

陳朝相關:

暴飲暴食:古代皇帝的避諱名如果是一個姓,難道全天下姓這個的都要改嗎?

暴飲暴食:惠慈太后為什麼非要立楊日禮?


只有朝鮮國王去世後,明清皇帝會按照慣例賜予謚號。除此之外,越南西山朝的阮惠去世後,清廷曾特賜謚號「忠純」,不過這只是一個特例。

明清給朝鮮國王賜予謚號,是沿襲元朝給高麗國王賜予謚號的舊例。高麗做遼、宋、金的藩屬國時,高麗國王的謚號均是自擬,而且同時使用廟號。成為元朝附屬國之後,元朝對高麗的控制力度非常大,高麗與一般內藩無異。高麗在禮制、官制上模仿、「僭越」中州的制度先後均被廢止。比如,「後」被認為是皇后專用,所以高麗王后被改為高麗王妃;高麗六部改稱六曹,六部尚書改稱六曹判書。同樣地,高麗實同內藩,謚號應該由朝廷賜予,而不能自擬,廟號也是天子才能使用的稱號,高麗國王同樣不能使用。所以,忠宣王即位後,上書元廷,以「漢之諸侯皆從漢得謚」為由,請求元廷賜予先王謚號,同時請求追謚曾祖、祖父二王。從此,高麗國王不再自擬謚號和使用廟號,而是使用元廷賜予的謚號。直到元順帝時期,才重新允許高麗國自擬謚號,與元廷賜予的謚號並用。

明朝建立後,延續了賜謚制度,曾給高麗恭愍王賜謚「恭愍」。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後,又恢復了廟號制度,從此,形成了國王薨逝,朝鮮先自擬謚號廟號,待中朝賜謚之後,再將賜謚冠於自擬謚號之前的謚號制度。

至於越南西山朝阮惠,獲得賜謚「忠純」,則是一個特例。阮惠起於西山起義,1789年擊潰前來為後黎朝興滅繼絕的清軍,隨後遣使稱降,獲乾隆帝冊封為安南國王。其後阮惠更在乾隆八十大壽時,親自(越史認為是派人冒充)到熱河為乾隆祝壽,極大地滿足了乾隆的虛榮心。1792年,阮惠去世。次年,消息傳到清廷,清廷循例派遣廣西按察使成林前往祭奠和冊封新國王。結果西山朝在北城(今河內)西湖造了一座假墳,新國王阮光纘向成林聲稱,阮惠彌留之際,要求不要返葬故鄉乂安,而是「就近」葬在西湖,因為西湖比乂安離鎮南關更近,這樣可以離「帝闕」更近一些。廣西按察使成林將此事上報乾隆,乾隆十分感動,下令賜謚「忠純」,並賜御制詩一首。西山朝二世而亡,阮朝建立後,清廷並未再向越南國王賜謚。


補充一下樓上幾位

莎車忠武王 延,宣成王 康

南秦忠王 楊難當(失國終老北魏獲贈諡,算特例罷)

河西武宣王 沮渠蒙遜(子沮渠牧犍先私諡其武宣,然後奏請劉宋朝廷賜謚其武宣,特例)

前涼底幾位君主

西秦惠王 吐谷渾慕璝 ,還有吐谷渾末期內附唐及武周底幾位君主

百濟紹王 扶餘義慈(失國終老於唐,特例)

高麗康王 長壽王高巨連


有。比如日本國王源道義(足利義滿),明成祖賜謚恭獻;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明成祖賜謚恭順;蘇祿國王巴都葛叭答剌,明成祖賜謚恭定;古麻剌朗國王斡剌義亦敦奔,明成祖賜謚康靖(除日本外都死在中國)。只是這些國家並未像朝鮮那樣形成告訃-請謚的制度,而且都不是漢文化圈國家(日本不用中國謚法),所以其謚號也未得到重視。


西漢時期的南越國貌似除了最後造反的趙建德之外其他都有謚號

第一代趙佗是武王

第二代趙昩是文王

第三代趙嬰齊是明王

第四代親漢,死於呂嘉之亂的趙興是哀王

除了趙佗的武王可能是南越自己給的,其他幾個應該都是漢朝給的謚號


推薦閱讀:

為什麼琉球人會對日本有那麼強的認同感,而中國港澳台卻有那麼多人要獨立?
琉球的發展歷史是怎樣一回事呢?
沖繩(琉球),有獨立復國的可能嗎?
日本、朝鮮、越南的古代漢文史書相比中國史書而言寫作水平如何?能否舉例說明?

TAG:中國古代歷史 | 琉球 | 朝鮮王朝李王朝歷史 | 宗主國 | 越南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