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小龍怎麼會對武術這麼著迷呢?

查看了關於李小龍的一些資料報道,從小到大痴迷武術,真的不可思議……這背後是有什麼淵源嗎?


李小龍是時代選擇改變時代的人

著迷的原因很難定義,喜歡?非常喜歡。但凡成大事者,皆在其領域取得了讓自己滿意的成就。

李小龍對武術的著迷也是如此:喜歡、取得了成就

一、學武經歷

1、李小龍的武術基礎

惟達進發育年齡時,身材不算高大的小龍,開始發覺情況有變了。於對陣交鋒之際,小龍已不像過往般得心應手。還頻頻為勝利付出入流牙血、鼻血、眼睛腫脹、扭傷等代價。而最令他迷惑的,張敬鋼、張卓慶兄弟的身手,竟然進步良多。——《神話再現》

窮文富武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定論,李小龍也是如此。李小龍作為李海泉的次子,從小頑劣不堪,好街頭惡戰,為「龍城七虎」成員。李小龍此前僅跟隨父親學過很短時間的太極拳,以及耳聞目染戲班子的武師功夫,李小龍正式學武——詠春,是發現師兄張卓慶實戰能力上升的結果。

李小龍學武術是為了打架

李小龍的師父是葉問宗師

雖說葉問形象已經被影視作品炒作成庸俗惡搞的神棍,但葉問宗師的教拳理念也影響頗深

1963年3月,在華人武術圈嶄露頭角的李小龍打算出第二本著作(《中國功夫之道》),此次回家,李小龍帶上白人徒弟得·巴馬,為了防止詠春門人質疑,李小龍多次囑咐千萬不要透露自己教外國人詠春拳。但是葉問宗師一眼就看出,並且對李小龍融合武術的想法頗為讚賞,甚至親自在攝影機鏡頭前示範了詠春練功和木人樁法,並拍攝一百餘張照片給李小龍出書所用——《神話再現》

葉問開明的風格對家境富裕、闖蕩美國的李小龍有著不小的影響,使得李小龍決心融合武術,於1967年全美空手道大賽上提出混合武術思想

2、陰差陽錯

李小龍1958年在學校廁所和同學打架,被德籍老師發現並為其報名參加校際拳賽,最後擊敗三屆冠軍。逝世40年紀念 李小龍與同學打架廁所成景點

上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武術逐漸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而迅速投入殘酷商業化的武術僅有拳擊。

李小龍在其成年前後被愛德華修士發現,僅僅臨時突擊了數月就三回合KO三屆冠軍查理歐文,極大的增強了李小龍的信心。在此之前,詠春參加台灣省舉辦的「國術交流大賽」,全軍覆沒。讓少年李小龍就明白了訓練和實戰的差距。而此次廁所打架,不但讓他接觸了擂台搏擊,也明白了自己確實是個練武奇才,同時,詠春是不是最適合實戰的武術?

3、離港赴美

我一直認為,李小龍不去美國,是成就不了大事的。

李小龍或因為毆打英國警察兒子、或因為父母一片苦心,李小龍1958年被李海泉強制送去美國讀書。臨走之際,李小龍只懷揣100美元,作為一個富家公子哥、看見數學就困的學渣,李小龍洗盤子端碗、報考華盛頓大學,可謂吃盡苦頭。

缺乏吃苦經歷的李小龍需要自己掙錢

只會打架的李小龍自然而然選擇了開武館,而他最初開武館的想法也很簡單:多掙點錢、教你們打架。

李小龍的首批弟子,大多是這類「刺頭」

因為種族歧視被拒絕練武的傑西

西雅圖空軍退役的詹姆斯德邁爾

街頭混混艾德哈特......

此後的事就和興趣無關了,李小龍由此確定自己一生的職業是武術

二、成就

1、返璞歸真

1·2中提到了當年的武術格局,這裡再著重談一下————武術淪為假想對抗的訓練方式

由現在的眼光來看,當年美國武術發展畸形(如同現在的中國),由於戰後主流的和平思想以及美國武術大交流,這種落後的格鬥方式大行其道,並且必然被淘汰。除商業化成熟的拳擊外,佔據主流的空手道對抗方式滑稽不堪。

作為一個設計師,李小龍的成就也和我的職業有相似的地方。現在主流的設計理念為極簡設計,實際上就是功能至上、邏輯設計思想。而李小龍提出,武術就是打鬥的藝術,這些意淫的勝利如同「碰了就跑」遊戲,武術應該對打、應該流血。

這個局限的時代必然會被改變,李小龍改變了這個時代

李小龍為了報答艾德帕克的知遇之恩,於1967年國際空手道表演並預言了今後流行的「全接觸格鬥」

2、MMA之父

這方面手頭資料零碎,有時間再寫

3、民族大義

李小龍活躍的60年代正值二戰結束,中國逐步強大,結束了數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而當時的中國人卻是刻板猥瑣的形象。

 No Chinaman must figure in the story(不準有中國人出現在故事裡) 

  在其餘九條嚴肅而具體的告誡襯托下,這一條有些無厘頭色彩的告誡顯得格外惹眼。而事實上,它正是那時世界對中國偏見的縮影。西方人對這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充滿好奇,卻又根本不可能利用有限的信息掌握中國文化的精髓。藝術此時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創作者們爭相通過一些口耳相傳的概念碎片構建出自己腦中的中國人形象:蠟黃的皮膚、狡詐的計謀,留著晚清的長辮、說著天書般的語言,並且時常成為神秘主義與異教的載體。「諾克斯十誡」中「封殺」中國人的一條,正是當時東方邏輯與西方藝術形態格格不入的縮影。這是一種對固有理念無奈的妥協,更是一種短視。 

李小龍的背景下是黃種人的習慣性羞辱,中國人多為邪惡首領、勞動人民、奴僕或丑角

沒有什麼形象是比一個性感豪放、魅力四射的格鬥家更令各民族欣賞的了,尤其是武術水平落後的60年代

李小龍雖為中美雙重籍貫,但李本人聲明,我是一個中國人

對於李小龍來說,輸出中國文化、改善黃種人形象,他也只能選擇武術了

1973年7月26日,《龍爭虎鬥》上映,李小龍家喻戶曉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逝世

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成功了沒有

李小龍是一個普通人,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勢也。李的成就,其背景均是矛盾激化、迫切需要誰去改變,這些必然會有一群人完成。

也許

興趣使然吧,他並不知道自己的預言和努力變成了什麼樣,不知道後輩為他加了哪些他喜不喜歡的榮譽

不知其可為而為之,多麼有魅力的男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最新發布的李小龍1967年和兩個徒弟的對練彩色錄像?
李小龍赤手空拳能打贏一隻成年老虎嗎?
為什麼李小龍的大學專業是哲學?
為什麼中國黑李小龍的人那麼多,而且那麼熱衷?
李小龍被神話了嗎?

TAG:李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