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Intel 在 8 月發布的 Core i9 系列參數及售價?

英特爾計劃在 9 月發售 i9 系列處理器,如何看待 i9 系列的競爭力?

英特爾9月發售18核Core X系列處理器 或用於蘋果Mac


謝邀

我只能說,AMD真的打了Intel一個措手不及,Intel真的亂套了。將近十年沒有真正面對競爭的後果……

Intel本來的產品線規劃、價格體系是相當分明的:既然單核頻率上不去了,CPU的級別就靠核心數和線程數劃分,價格跟著走:

桌面市場:

賽揚、奔騰雙核雙線程;

i3:雙核四線程

i5:四核四線程

i7:四核八線程

HEDT:四核八線程~10核20線程,可以超頻

企業市場(工作站/伺服器):

E3 四核四線程~四核八線程

E5 1XXX 四核八線程~8核16線程

E5 2XXX 四核八線程~22核44線程,然後還可以x2

E5 4XXX 8核16線程~22核44線程,然後還可以x4

E7 8XXX 8核16線程~24核48線程,然後還可以x8

然而和企業市場每一代的頂級型號CPU核心數都會有所增加,性能上漲低則1X%,高則4X%不同(見我的另一個回答:木頭龍:Intel在CPU領域一直擠牙膏,會不會是重心轉移?),桌面市場除了HEDT以外,從第一代i7開始,這個核心數配置就沒有變過。

每一代CPU單核性能上漲幅度有限,核心數又沒增加,自然就是擠牙膏了。當然這和家用領域一直沒有殺手級的應用出來,Intel認為大家不需要這麼強的計算性能有關。至於那5%不到的需要高性能的用戶,有錢的去買工作站就好了啊(沒錢?沒錢你說啥我聽不見?)。軟體開發商也默認接受這種狀況,面向家用市場又需要CPU性能的應用,如果想兼顧市場份額的,主要針對四核四線程i5優化,向上能利用上i7的八線程,向下在i3的雙核心四線程中表現不能太差就好了。再多的核心、線程一般用不上。

回到題目來說,i9什麼規格?最頂級的i9-7980XE不過是18核36線程,上一代的E5 2699/4669 v4已經是22核44線程,E7 8894 v4是24核48線程。18核心36線程的規格最早在14年Q3發布的E5 2699 v3上已經有了。這個規格作為i9的頂級配置,不過是E5提高了頻率,放開了超頻,取消了雙路/四路配置而已。

對於Intel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研發難度,只是推出一款CPU,也沒有簡單到搭積木那麼容易,從確定了規格到正式發布上市還是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當Intel得知AMD的產品規格、性能表現和售價,著急要打破現有產品線規劃、價格體系推出i9、六核12線程i7的時候,各種狀況就出來了,例如X299主板的供電問題。

最後,價格方面,Intel CPU的性價比從來就不如AMD,但是平台的穩定性、軟硬體兼容性、軟體優化都比AMD好不少(個人認為更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市場佔有率的問題,也許什麼時候AMD能佔整體市場份額1/3甚至2/5的時候,也許這些Intel的優勢都不在存在)。對於企業用戶和部分家庭用戶來說,承擔這部分額外成本來避免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或者獲得優化的性能,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不管怎麼說,從i9-7900X的售價來看,Ryzen/TR的性能顯然是對X299平台構成了威脅。


首先要說的是,至尊平台的份額占整個消費級市場份額的不到5%,說白了,這玩意不賺錢,就是把這玩意砍了,AMD和Intel兩家也不會吃很多虧。

單說性價比,很明顯i9鬥不過AMD TR。無論是處理器售價方面,還是主板方面,都比不了。

選擇至尊平台的一般有幾種人。

1.錢多門外漢,懂一點,想配個電腦。

2.想玩遊戲,或者又想買工作站,但預算有限的普通人。

3.DIY發燒友。

所以至尊平台的「信仰」是很嚴重的,不少高端DIY玩家(卡吧,吃喝喝論壇)完全不會在意性價比,買這些玩意就像買Titan X pascal一樣,明知道性價比被1080ti吊打十條街,可是就是偏偏要買。

最後評價i9幾句話,性價比不高(對比TR),沒有什麼誠意,但是門外漢和有信仰的發燒友們會買賬,因為還沒爛到那份上,雖然性價比低,但是旗艦的性能絕對比TR略強。


框價比太低


買i9除了買性能以外,還有信仰,而信仰是不能談性價比的

雖然我用硅脂導致溫度高,功耗大

PCIe比友商少

但我知道我是個好CPU


謝邀,其實TR/i9系列在整個市場份額上的佔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消費者市場。但是這些頂級消費者CPU對AMD還有Intel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布局。高票答案已經說的很好了,TR包括EYPC對intel布局和打擊非常大。至於如何評價i9系列,我認為這完全就是Intel團隊趕工出來的產品,毫無誠意可言,這一點從萬年硅脂就看得出來。其實intel最擔心不是消費者市場,即使Ryzen3/5/7/APU在市場上可以搶走一部分份額,這也沒有EYPC對企業級用戶的威脅大


i9系列的Turbo Boost 2.0睿頻表已經出來了,7980XE的18核最大頻率3.4G,意料之中,並不算高

(Turbo Boost 3.0是用來提升單核頻率的,並不能提升多線程性能)

頻率方面intel還是有保障的,目前已發售的7900X可以不藉助液氮等非常規的散熱方式穩定十核4.5G

但更多核心的cpu就不一定能穩定超頻到全核4.0,尤其是16核心以上的7960X和7980XE

這些CPU內部會不會還像7900X一樣用坑爹的硅脂也不好說

AVX512目前軟體適配少,號稱的「加速深度學習」方面運算效率也不如GPU

從銷售角度來看,i9的定價相比threadripper依然太高,同樣16核心的7960X和1950X,前者1699刀,後者只有999刀

配套的x299主板部分甚至還存在供電問題

在巨大的差價面前,多出來的那點單線程性能並不值得玩家買賬(何況這種多核心cpu本身定位也不是拼單線程性能)

英特爾贏的只有一手推廣力度和渠道廣度,在有錢但不太懂PC的用戶群體(比如一些遊戲主播)中相比AMD佔優勢

綜合起來,今年Core i9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參數上沒有過多驚喜,售價上佔據劣勢,失去了高性能民用計算領域的壟斷地位

預計:英特爾在目前形勢下會著重發力渠道推廣,靠著多年積累的渠道優勢壓榨高預算低認知用戶群的購買力


硅脂U這散熱,能不能跑到標定的turbo boost頻率而不碰功耗牆,這是個問題


硅脂U,不買。

不過Intel這一波良心發現真的要感謝amd。

amd不該把新平台取名叫線程撕裂者,而應該是價格撕裂者。


看一下市場反應。。。


真正需要這種多核大量運算的國內玩家有X99加E5-2696V3 或者2696V4可選了,價格更便宜。那玩意給錢多的土豪玩家用的。


謝邀,說句不太好聽的實話,現在買AMD基本上是政治正確了。


沒什麼好評價的。當作不存在好了,一個笑話。

繼續等8系的消息吧。這代的I9很短命。


我選擇雙路e5


我就一句話,8代U要不要開蓋,日了你狗的牙膏廠


Intel為了保有桌面最高端之名的產品,本身性能沒什麼問題,7960X默認能跑3200+,而且應該不可能是硅脂了。但是AMD的IF架構實在變態,傳聞下代epyc會有48核,按照4個die來算就是每個die12核,下下代銳龍說不定就是12核,外加頻率的提升,那Intel真是要應驗卡三幻了。


啊?牙膏廠還沒倒閉嗎?


論性價比,那肯定是被線程撕裂者吊打

英特爾論性價比啥時候贏得過農企

不過論性能還是要比農企高一些的

前提是,你要把硅脂換成液金

話題又回來了

有人一起合夥做開核換液金的業務嗎?

不管怎麼樣,感謝農企

至少是讓英特爾慌了陣腳

雖然沒能虐殺但也是實現了翻身

至於i9……

如同別的評論來說

這就是要看信仰了


推薦閱讀:

offer比較:Intel和AMD?
G4560配GTX1050TI,算不算畸形配置?
為什麼英特爾移動處理器標準電壓HQ反而比低電壓U還要便宜很多美元?
能詳細描述一下CPU中i3、i5、i7的區別,以及新聞中老提到Haswell是什麼意思嗎?
如何評價Intel的聲明:推18核Core i9並非AMD壓力,一直在提升性能?

TAG:英特爾Intel | 中央處理器C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