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待現在的醫院建築設計?對醫院設計有哪些建議?

我是一名建築設計師,你懂得!


現在醫院建築體量都比較大。門診、醫技部由於面積大,往往都是大進深建築,有許多的暗房間、暗走廊,增加能耗和院感風險是其一,另外的問題就是缺少方位標誌,人進去了之後容易迷路或是因為困惑感降智商。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沿主軸線設置「醫院街」這樣的通高大廳或天井,採取多側翼布局或是多個內天井的方式,一來把光線和風帶到建築內部,二來增加方位標誌。

另外就是流線要凝練,動線之間不要打架。各類指向標誌牌要明顯,建議採用明快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醫技科室的內部多有套圖,設計時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處理好流線的安排,處理好院感的需要。住院病區建議規模適度,護理距離控制在30米以內。

垂直交通是反應比較突出的問題。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設幾層到十幾層的中高層建築群,減輕垂直交通壓力。有的設計方案,門診醫技部攤大餅攤出好大一片,然後豎一根幾十層高的柱子,土地容積並不高,不知道可不可以均勻一下。大醫院的病房的朝向和景觀可以適度犧牲,床外景色差一點不如讓病人有條件到花園裡散步,長期住院的慢性病病人今後可能會分流到康復醫院。

門診部和住院部有條件還是分離開。一是兩個功能你放在一個樓里,增加設計難度。二是不利於門禁管理。有條件的話,在入口預留增設安檢的條件。


瀉藥。但是這個問題我真的沒有太多想法。因為醫院是個特殊的存在。很多去醫院就醫的患者都面臨著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需要繞一大圈,有可能門診在一個樓,影像檢查在另一樓,化學檢驗又在另外一個樓,但是這個很多時候都是歷史問題。而且有的需要防護,需要單獨放置。


剛做了個三甲醫院擴初到施工圖,來聊聊。

好的醫院設計不是設計師做的,而是醫院基建處和各科室主任共同完成的。設計師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則,主要的流線組織,總體規劃的策略。但是因為醫院整體,特別在設備和流程上過於複雜,很多時候是需要妥協的。舉幾個建築師控制的例子:

1.門診部分,到底做暗房間+醫生獨立流線,還是做亮房間+中庭+醫患共用流線?這是一種取捨的問題。

2.醫療街雖然好,但是也大大延長了患者步行的距離,到底是讓患者走的少,還是讓等候空間變得舒服點,這都是需要討論的點。

3.總體規划上,不僅要考慮功能流線上的合理,也要考慮設備的合理。比如能源和部分污染物排放(醫技,傳染)要布置在下風處,污水要布置在場地最低點。所以傳統醫技樓為中心的布局其實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次推敲的。

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或者因為技術發展問題,或者因為實際操作問題,不僅沒有現成案例,而且需要不斷和各科室討論:

1.醫院目前的物流設置,在引進軌道物流和自動駕駛車輛後,到底還需不需要備份一套完整傳統的供應和污物流線,能多少層面上代替上述流線,還是一個問題。

2.不同醫院的操作流程,特別是醫技部分的操作流程,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到了地方上,有很多不規範,但是很實用的操作流程,設計時應該充分和當地醫院接觸參觀,盡量設計出符合當地醫院操作流程的建築。

規範上,新的綜合醫院規範,使得老的案例基本過時,而且在具體操作上,規範不太清晰的規定,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間。最大的就是同層排水的使用範圍,其實是根據設計師自身的理解來的。這塊因為會嚴重限制房間上下的關係,建議在規劃層面先想清楚。


不邀自來。

如真有實際需要,請實地體驗

如真有實際需要,請實地體驗

如真有實際需要,請實地體驗

1、現在國內的醫院正在向國際一流靠攏,但迫於實際使用方的要求,並沒有完全的實現或達到理想的水平。

舉兩個小栗子,加拿大病童醫院(The hospital for the sick children),全球兒童醫院排名第二,這個博客里有幾張圖片,僅供參考Toronto Sick Kids Hospital - 感受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

再來看個美國的醫院

http://mp.weixin.qq.com/s/ssMvD0rcHYtYAv8sPddRnA

南京鼓樓醫院,復旦版醫院排名榜(2016)排名54,2012年新院區投入使用透過南京鼓樓醫院,思考醫療建築文化內核

筆者曾與加拿大病童醫院的流程改造團隊交流過(整個團隊僅有4人,由商學院、工程專業、信息專業和心理專業的碩博士組成,醫院的其他數據可以看我在這個問題里的回答柯扉:怎麼看待鄭大一附院年收益七十多億這件事?)

對比之下,發現一個問題:

加拿大病童醫院有兩個特點:家的感覺,患病與他人無異

南京鼓樓醫院也有兩個特點:大,現代化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點:加拿大病童醫院從院長、醫生、護士到志願者團隊都認為醫院只是社區的一部分,患者來到醫院就想回到家一樣,醫院不僅需要從生理上治療疾病,還要從心理上撫慰每一個病人

國內醫院不做評論,請任意挑選一所新建大型醫院體驗。

我理想中的醫院應該是,外表看上來並不是醫院,應該想商場一樣,明亮,乾淨,方便患者。

幾處細節:

1、路線。最重要的也是路線。好的醫院非常主動流程設計。從入院到出院,患者經過的流程應該是安全並最短的。

2、識別。不同科室、不同樓層、不同建築之間應該採用顏色識別體系進行區分,並有人性化的線路指引。

3、避免交叉感染。這點應該包含在路線設計里,但單列出來的原因是中國的醫院目前都存在體量太大的問題,大量的人員在醫院裡穿梭,簡單的路線設計已經不能避免交叉感染。

4、情趣。別想歪了,此情趣非彼情趣。也不是建築設計能夠解決的。比如國外許多醫院留有空間展示患者的繪畫作品,演奏鋼琴等,有個建築設計之初就有類似的考慮就再好不過。

以上僅是個人之見,歡迎噴。

說個題外話,之前在深圳市人民醫院看見過一個新建大樓電梯之慢逼得醫生走樓梯,我想醫院建築這個事還是有許多可以聊的。


建議多加電梯 扶梯直升梯都要


謝邀。醫院現在建的很高,從外表看和一般的高樓大廈區別不大,所以解決人口上下的問題很重要。

就舉廣西南寧某三甲醫院來說吧,樓層高達25+(忘記具體多高了,反正很高),前五層是樓梯加扶手電筒梯的門診部,後面樓層就是專科和住院部,所以人多是肯定的。

大樓有4個電梯,3個普通人員都可以進入的,1個員工轉梯(我沒見到手術用的),除員工專用的外,其他都是採用分層到達的方式,雖然已經三個電梯,但上下一次還是特別慢而且很擠,電梯已經算大的了。

因此解決人員上下的效率是現在醫院建築的一大問題,這個很重要。


能加多少電梯加多少,另外最好能給安保部門留可以裝備一個師的空間


設計不懂,只知道每換個院領導就這動動那動動,大前年門診大廳翻新一下,前年裝個觀光電梯,這兩年把每個科室換個位置,這是為什麼呢?你懂得


入口處增加安檢裝置,別無奢求


線路規劃線路規劃線路規劃!!!

來自一天被病人問路800遍的怨念


主要做到「以人為本」吧,不僅僅是病人還有醫護人員都要考慮到。


個人看法,醫院設計應該「關愛病人、關愛醫護人員」,人性化,設計要注重營造利於醫患和諧的就醫場所。另一方面,醫院又是耗能大戶,醫院設計在關愛「人」本體的同時需要關注「環境」,關注營造生態、建築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空間環境所需要的能源耗費量!

如果說住宅建築是為了使人們擁有幸福舒適的生活空間,那麼醫院建築則對人們的生理、心理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醫院建築的總體規劃及周圍空間環境層面上。醫院建築應該體現對環境的尊重,與周邊建築「和諧共處」。同時,還應該有對歷史文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尊重。

醫院建築設計應該要有合理的功能分區和清晰的流線設計。在設計上充分把握各個不同科室的關係,比如門診部、住院部、急診部、醫技部的關係,如何將這四大功能區域合理分布,盡量縮短相互之間的空間距離,達到資源共享,優化配置,需要醫院設計者充分熟悉醫院內部流程和關係。

在醫院內部空間環境層面上,內部空間環境設計應更注重細節。在滿足醫院建築最基本的功能要求的基礎上,醫院建築還需進一步注重對人的精神層面上的關懷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隱私、歸屬感、渴望被承認等等。醫院建築要創造一個溫馨、輕鬆、愉快的環境,給病人更多的呵護與關懷,如可以在輔助性空間內為患者及陪護者、醫務人員等相關人群,提供電話亭、飲水台、吸煙室、談話交流室、咖啡冷飲室等「人性化空間」,還可以提供商店、銀行、郵政、書店等商業化空間。在非診療區內為人們提供一定的休閑場所,如中庭共享空間、醫院街、休息廳、屋頂花園等,以起到緩解人們緊張情緒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醫院建築的設計應更深入細節,把空間形式藝術化、細部處理精緻化,讓聲光背景、色彩的運用更適合於人們生理與心理的需要。

在醫院建築材料的選材上。醫院建築設計必須選擇質量合格並且能夠滿足醫院潔凈要求和特殊功能空間要求的建築材料,材料的抗菌性能必須完全殺滅各種致病菌從而保持醫院的潔凈衛生環境,為醫患人員創造了穩定、可靠的衛生環境空間。

醫院建築「智能化」「人性化」,讓醫務人員和病患人群參與日常醫療活動從繁雜變為簡化,把醫務人員及醫院管理者從簡單重複的機械勞作中解放出來,讓患者及其家屬從無謂的勞頓奔波中解脫出來,從而顯著提高醫療流程的效率,這也是從根本上解決病人看病難、看病煩的人性化舉措。


推薦閱讀:

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播放歌曲嗎?一般都是什麼風格的?
如何看待醫院重複收費問題?
社保卡借給別人拿去醫院用就不能打折報銷了么?
有沒有割雙眼皮後比割之前丑了的例子?哪種眼形割了比較容易不理想?
為什麼皮膚病和性病會分在一個科室?是國內醫院的通常做法嗎?

TAG:醫院 | 醫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