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在「一帶一路」的前提下,中國應該「走出去」』?
如題,這是我們辯論賽的題目。我方的觀點是『在「一帶一路」的前提下,中國應該「引進來」』。
不謝邀,個人對辯論較為反感,為了平衡性非要把相輔相成的兩方面硬掰扯成二元對立的兩方面,實在是精神分裂。
一帶一路本身就是「走出去」戰略的延伸,雖然國內還有廣大的農村市場等待開發,中亞局勢又非常混亂,但在大環境下目前只有走出去是較優選擇。強行辯論的話論據可以從台灣媒體,多維新聞,自由之聲等媒體上找,但我建議如果你不想又輸比賽又弄個政治不正確的話,趕快認輸,然後想想是不是之前得罪了組織者.
好吧,既然是辯論,懟才是硬道理
你要考慮到對手能打的好牌1。產能過剩 懟點在於中國的產能過剩不是沒有消耗的,直接消耗就是勞動力資源,用工人的勞動製作產品換取外匯。同時消耗了資源污染了環境,還引來了霸權主義者對中國豐富物資的覬覦,準備尋釁打代理人戰爭。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內部整合結構,應對挑戰,而不是繼續走對外經濟擴張,對內消耗人力的老路。共產主義事業前途艱巨,對外擴張時候未到,保留物資以及增強凝聚力有效果2美國對世界的控制力下降 美國自大選以後,內部分裂嚴重,金融危機餘波遲遲未消,奉行孤立主義更新國內基礎設施和產業結構,中國外貿經濟的支柱 中國製造對美國製造的優勢建立在美國人力資源昂貴,且結構體系失衡不如中國穩健,在美國收縮產業完成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後,中國製造將因距離南美及非洲這兩個低價原料產地以及跟歐洲這一重要市場的距離無法跟美國競爭,中國會因不合時機的外擴失去升級產業的黃金時間
3對外輸出革命理念 美國經濟危機後進入了周期式的對外吸血過程,華爾街迫切地需要一個崩潰的他國經濟體為自身輸血。美國的復甦有四個對手,能源是中東,軍事上是俄羅斯,貨幣霸權的對手是歐盟,製造業的對手是中國和德國。掌握美元標的物也就是石油的中東被美國輸出革命打亂了,軍事上美國施行北約東擴。美國於奧巴馬任期提出了與中國簽訂G2協議,協議可能存在的內容包括承認中國在亞洲及遠東的勢力範圍,對中國的企業進行約束,限制政府影響匯率的手段,簡單說就是讓中國破財免災,因為美國當時的主要敵人是歐盟經濟體以及伊斯蘭教。在中國拒絕G2後,美國回歸民粹以及孤立主義,向北約國家收取軍費,而歐盟國家答應了這一要求,也就是說,因為中國走出去的態度,破財免災的角色換成了歐盟,而歐盟樂見中國與美國發生劇烈衝突。而本來美歐有極高可能會因經濟問題發生糾紛,中國漁翁得利,中國只要不輸得像廣場協議一樣慘,獲得的就是一個屬於中國的亞洲以及未來推倒某霸權主義國家的機會。現在中國失去了戰略空間轉換優勢
寫了這麼多,觀點不一定絕對正確,但是可以用的。大學辯論嘛,必要的時候,偷換概念,對有利關鍵點重複要求對方舉例,己方再義正言辭一點,你們基本贏一半了。一帶一路之前的發展計劃多了去了,之所以一帶一路最火除了因為他是最新的發展計劃之外,也是中國第一次對海洋實力和陸地實力的整合,使中國真正成為海陸兼備的國家。主要手段是通過橫跨歐亞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開發進行整合。
除此之外一帶一路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新一輪的改革與開放,通過西部地區的開放和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西南地區與東盟的經濟一體化來「倒逼」體制改革,這也是與上一點海陸整合呼應的。
無論是海陸整合還是新一輪改革開發,「引進來」都大有可為。譬如在中國在於基礎設施建設上優勢明顯,但基礎設施的融資管理(尤其PPP),長期規劃和運營的能力都不能成為全球最佳實踐。同理,西部地區和西南地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肯定不能是單方向的企業走出去。
事實上無法反駁,此論點不成立
推薦閱讀:
※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的機遇與挑戰有什麼關係嗎?
※如何看待印日推出『自由走廊』計劃?
※銀川的未來發展潛力有多大?
※如何看待巴基斯坦邀請印度加入中巴經濟走廊?
※從地緣政治科普角度解釋下美國重返亞太、中國「一帶一路」以及中美對抗的內在邏輯?
TAG:政治 | 中國 | 國家戰略 |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