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 2016 年北京馬拉松是一種什麼體驗?


時隔三年再跑你——談談北京馬拉松的進步與槽點

三年前,跑了2013年的北馬,那時候我就說,以後我再不會跑北馬了。結果今年陰差陽錯地又跑了。這一次跑北馬的心態,主要是想看看三年來她有沒有進步,有多大的進步。

先說說進步吧:

1、賽前簡訊提醒。很多比賽都開始在賽前簡訊轟炸,來體現對選手的「貼心」。說實話,我並不喜歡上馬那種狂轟濫炸的密集簡訊,北馬的簡訊頻率恰到好處,特別是領物前簡訊提醒桌號,和賽前簡訊通知存包車號,是非常實用和高效的。

(Expo領物很有序)

2、補給。作為一個5小時45分完賽的選手,也能在後半程吃到香蕉、能量膠,全程沒有斷水,只有在10公里和15公里站點斷了運動飲料,這一點比三年前要好多了。後半程補給種類豐富,除了香蕉和能量膠,還有小蛋糕、醬蘿蔔、鹽,香蕉在前幾個站點出現了亂扔香蕉皮的情況後,後面的站點開始幫選手剝香蕉皮,這個反應也是很不錯的。

(後半程的小蛋糕和蘿蔔片)

3、廁所。有人吐槽說起點廁所少,我由於存完包都快起跑了,時間緊,起跑之後才開始找廁所。今年的移動廁所設置在公交車上,設置的也比較密集,我錯過一個後,很快就找到了另一個,也沒怎麼排隊。跑到一半的時候,當然也看到一群跑友排成一排背對著賽道的景象,不過旁邊是小樹林,我覺得回歸自然也沒啥。

4、降溫措施。北馬比賽日提前到9月,主辦方需要應對的就是可能遭遇的高溫天氣。賽道上設置了4-5處噴淋裝置,不過噴淋的力度小了點,從下面穿過沒啥感覺。後半程有冰塊提供,這一點我是超愛的。

5、衣服好看。這個當然是贊助商阿迪達斯的功勞,另外為跑友提供印字服務,讓我們在賽道上有事兒幹了,讀讀大家背後有趣的文字,跑起來不那麼無聊了。

6、指示系統。看得出來,北馬已經在借鑒其他大賽的經驗,試圖把標識做得更清楚一些。入場出發區的位置、廁所補給站的提前預告、補給站的數量等等。

(賽前分區的指示牌一目了然)

7、醫療救護組。雖然我從不體驗醫療救護組的服務,但賽前認識了一位志願者朋友,給我看他們的工作安排表,每100米就有一個救護組的志願者,並且之前都接受了急救的培訓。

8、其他進步:1)交通管製做足了(跟三年前提前放開管制讓選手等紅燈相比);2)計時點充足,每處關門時間標識清晰,我大部分都提前10分鐘過,沒有提前關門情況;3)終點廣場夠大,疏散暢通,規劃合理;4)志願者非常棒,很辛苦,情緒也很投入,在終點一邊發東西一邊跟跑友說「辛苦了」。

(很喜歡這條路,忘記三年前有沒有跑過了)

儘管北馬在很多細節問題上都有進步,但我仍不得不吐槽,作為號稱「中國第一馬」,第一個全部全程的標杆性賽事,北馬今年在出發區的bug是大大的。另外還有些問題,總覺得是可以被改善的,不明白為什麼總是如此。

1、起點存包區擁堵。這是本次北馬最大的槽點,大到足以抹殺其他小細節的進步,讓我覺得本屆北馬組織仍是不合格的,因為發生踩踏事件的風險非常高。被擁堵在存包區入口的那十分鐘,我心裡的os是:「天啊!我可不想為跑一個比賽被踩死。要不我退出去不跑了吧!」不過那時候也退不出去了。

首先是存包檢錄又一次設了安檢口,降低了人流通過效率(天安門入口不是安檢過了嗎?);其次是抵達一排安檢口之前,實際上只有一個通過的入口,但沒有標誌,大家並不知道入口在哪兒,擠過去才發現都是欄杆,先造成了擁堵;最後,也是最嚴重的,通過安檢後,當大家前往存包車區域時,遇到了左右兩側兩股人流的對沖,直接在存包區入口形成了長時間的擁堵。

這個時候,跑友的表現是很棒的,不斷有男跑友喊:大家往後撐著點,大老爺們往外邊撐著點,保護好中間的空間……大家也沒有亂擠,所以慢慢挪動著,終於走出了狹窄的入口進入了存包取。

(前往存包區的時候,左右兩側都遇到反向人流)

(現場擁堵情況)

視頻封面IMG_0844視頻

2.、還是要說補給的問題。沒錯,本屆比賽補給很豐富,也很充足。但10公里和15公里仍然遇到了運動飲料不足的情況,仔細看了一下,又是紙杯不夠,導致整瓶發,然後飲料就發完了。是不是覺得歷史驚人的相似?總覺得這樣的問題應該是總結一次就能發現和改善的。試想如果今年比賽日不是陰天而是大太陽,是不是又會面臨缺水的情況?

(沒杯子了,整瓶給吧!)

(這下真沒了!)

3、人群中的救護車。起跑後不久就發現一輛救護車混在奔跑的人群中,既阻礙了通道,萬一出啥事也開不過去啊!不太明白這樣設置的用意,只是一輛在人群中相對靜止的醫療物資提供車嗎?如果這樣的話,需要安排很多車吧!另外,也有直播車一直開在人群中,從互動性上當然是好的,只是感覺也有些不太安全,一些跑友光顧著追直播車搶鏡頭,很容易發生碰撞。

(與車同行)

(直播車)

4.、終點發獎牌。啥時候能給大家掛獎牌啊?而不是領一個月餅盒子。北馬作為第一個全程馬拉松,吸引了這麼多嚴肅跑者,也該嚴肅考慮一下儀式感這件事吧。按終點的人流通過速度,既然能一個個發毛巾,自然也能一個掛獎牌,這事兒應該不難。

(感覺像領了一塊月餅)

(人家大賽終點是這樣的)

5、 終點交通。這是除了起點擁堵之外的另外一個大槽點。北京地鐵站的自動售票機竟然設置在過了安檢口的狹窄空間,不合理設置加劇了擁堵情況。國內外很多城市都是採取當天免費乘地鐵的方式,實在不行,每人發一張最低面額的地鐵票也能解決(下一屆如果這個環節主辦方還無作為的話,建議大家早上提前買好地鐵票)。

6、其他槽點:1)起點領操員形同虛設,只是象徵性地做了幾個拉伸動作;2)起點一排廁所設置在起跑區,排隊的人跟準備起跑的人混在一起,感覺很混亂;3)觀眾少,也沒人互動,這涉及到整個城市跑步文化的沉澱,需要時間來培養。

這一次跑完後,跟三年前一樣,我仍然並不想再跑一次北馬,除非某一天我被跑友們對北馬讚譽的口水淹沒。不是我挑剔,只是對於一場辦了36年的國內標杆賽事,我有更高的期待。

賽後看懶熊體育的一篇報道,北馬的負責人把服務上不去原因歸咎於報名費低,號稱如果跟收跟紐約那麼高的報名費也能把服務搞上去。如果真這麼想,那麼服務還真的難以提升呢。就算對比一下東京馬拉松好了,700多人民幣的報名費按日本的消費水平不見得比北馬的200元貴,而東馬只有9年的歷史。或者也可以對比一下上馬的100元和廣馬的120元。上面提到的很多細節,並不需要那麼多錢才能改善。

最後,要感謝北京人民讓出了半天的馬路給我們奔跑,也感謝每一個為比賽付出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知道辦一場馬拉松不容易,所以期待她更好。

原文發表於:時隔三年再跑你——談談北京馬拉松的進步與槽點


北馬是我的首馬,之前只跑過一次半馬,所以能中籤已經是奇蹟了,理所當然分到F區,賽前給自己定的目標是4小時,於是前半程保持540配速,也順利實現,問題來了,由於身處F區,槍響13分鐘以後才龜速過線,前面D區和E區的配速又普遍比我慢,不得不奮力突圍,各種變速變向勉強維持535配速,直到25公里才進入配速相當的區域開始跑直線,但此刻已經消耗了很多體力,31公里的大橋沒出狀況,上橋其實還挺輕鬆,剛過32就不行了,雙腿抽筋,跑不了幾十米就要停下拉伸,此時沿途的噴劑基本用盡,可見30公里往後出狀況的很多,走走停停5公里來到37處,遇到康復專業的志願者替我推拿,大大緩解了疼痛,不僅能走而且能小跑,於是一口氣跑完了最後5公里,最終430完賽,比目標晚了半小時,雖然跑崩,但如果來年再參賽,就能排到D區了,不用費勁突圍,也許真的能破4。

非常感謝抽筋以後主動問候的觀眾,還有好幾個替我按摩的美女,以及妙手回春的志願者,沒什麼可吐槽的,北馬我一定會再回來。


您好、謝邀

首先北京今年的馬拉松入門就提高了,要抽籤,中籤率也不是很高,而且需要參加過馬拉松的跑友才能報名抽籤。今年參賽的人數依然眾多有3萬人,一起起跑的場面很壯觀,氛圍非常棒,跑過長安街,體驗非常好。賽事補給很重要,今年的賽事補給比往年要做的好,沒有讓後面的跑友翻地下別人喝過的水。賽後的馬拉松服務也是很到位,有專業的馬拉松放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比戈跑步學院也在賽後的中點處為跑友準備了賽後專業的拉伸服務,為跑友賽後恢復提供至關重要的保證,夠逼格才比戈。整體來講,北馬就是跑者的聚會、心情很好、很興奮。


我沒抽中,在樂視做直播嘉賓


剛跑完,人生首馬,跑完腿疼的不要不要的


作者:Jeff

鏈接:參加2016北京馬拉松是怎樣一種體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2016年,北京馬拉松進一步提高門檻,把很多新手擋到門外。

無論是憑藉超高奔跑實力、比拼抽籤運氣,還是依靠各種關係,最後能拿到3萬分之1的跑步機會,都是幸運的跑者。一方面,作為一位成績平平的跑者,在第1次抽籤中就幸運入選,實在讓我喜出望外,家門口的比賽是勢在必跑的。但另一方面,自己也要面對自3月份無錫馬拉松以來從未跑過15公里以上路程的現實,因此只能安慰自己「不趕路,去感受路」,將完賽目標定在了530。為此,在北馬博覽會上領取了3條530完賽的配速手腕,也就是7:49的配速。結果,自己幾乎每一公里都跑進了7:49,當然排隊等洗手間的那1公里除外。

起跑區評分:3.5分

去年的起跑區就感覺有些混亂,今年稍微好一些但也無法令人滿意。主要是起跑前1小時內,大量人群從唯一入口進入到存包區,同時人流也從存包區出來到各自的起跑區,於是造成了對流,一時間擁擠不堪。但存完包後,各起跑區還是井然有序的,可以好評。另外一點是起跑區的洗手間數量略顯不足,去年好評如潮的男用槽式小便器被取消。雖然今年沒有尿紅牆,但在廣場花壇邊卻有不少男士隨地便溺,實在不雅也有違舉辦方的規則。筆者在發令槍響後15分鐘才到起點,就是因為等廁所的緣故。

領物、存取包:4.5分

今年領物必須本人憑藉身份證領取,因此很大程度上杜絕了替跑,儘管無法根除。筆者第一天中午領物,因此沒有體驗到後兩天的人流。整個領物是流暢的,入場前可以試穿衣服避免了尺碼不對,今年也沒有出現大量尺碼不足或過剩現象,可見主辦方是做了調研的。博覽會總體而言井井有條,各贊助商的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參與者可以獲得跑步裝備等獎品。

存取包方面。如上所述,存包出現了擁擠,但取包還是很順暢的,是人流不那麼集中和存包車準備有序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跑者在賽前後收到簡訊提示存包車的號碼,方便了存包和取包。

起跑區至起點:4分

一槍出發,因此肯定存在先後經過出發拱門的情況。除非是非常注重成績的高手,普通跑者真的沒有必要計較從起跑區至起點的距離。與其他賽事相比,起跑區域非常大,到起跑區的過程總體是順暢的。並且到了長安街後道路非常寬,不容易發生擁擠現象,想超人也非常容易。

志願者:5分

北馬志願者很多都是來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在校生,絕大多數訓練有素,服務熱情,而且人員配備非常充足。從起點到終點,跑者都得到了志願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印象深刻的是志願者會把水杯和海綿球舉起方便跑者取用,一邊招呼跑者補給一邊給加油助威。在部分缺少杯子的站點,志願者還會大喊「前面有水」。此外,安保和醫療志願者無處不在,滿滿的安全感;攝影志願者「神出鬼沒」,滿滿的存在感。我給志願者打滿分,不怕他們驕傲。

賽事補給:5分

這次應該沒有上次跑得慢的沒水喝的現象。一路上飲用水、功能飲料、能量膠、香蕉、小番茄、鮮蘿蔔,再加上不少跑團和個人的私補,一時間有了在東京跑馬的感覺。有跑友大呼,水多得可以洗澡了;也有跑友說,簡直可以把報名費吃回。部分站點杯子不足那都是消失,再多跑幾十米就能喝到了。但要批評的是部分跑友有浪費飲用水的現象。賽事水準提高,跑友素質也不能落下啊。

賽道環境:4.5分

近幾年北馬賽道基本上沒怎麼變化,今年也只是在去年基礎上在後半段作了微調。能從祖國的心臟出發,沿著長安街一路往西到金融街,再到昆玉河,海淀,知春里,學院路……直到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鳥巢,融合了北京的過去和現在,怎麼說都是一條經典的跑道。北馬跑道整體平坦,起伏很少,加上今年天氣極佳,很多人都創下了PB。也許自己對於這條跑道過於熟悉,驚喜感少了一點,所以就給個4.5分吧。

完賽包、獎牌:4分

獎牌是對跑者最大的獎勵。今年的獎牌延續了去年的設計風格,主要造型和元素未做變更,只在花飾上做了微調,因此一眼看去和去年的差不多。但這是北馬獎牌,而且還鑲嵌了一小塊金箔,因此還是受到廣大跑友的喜愛。完賽包中規中矩,完賽毛巾和去年的也僅有顏色的變化,顯然沒有大浴巾受歡迎。完賽包里飲料和充足的,小點心也夠吃。完賽後,在等待朋友的過程中,還能享受按摩、冰敷等服務。如果有興趣,還能領取冰棍、紀念郵折、小點心等額外禮物,以及享受號碼牌塑封、獎牌刻字等服務。

總體評價:4.5

2016年北馬已經結束,對於很多跑友而言,本次北馬不僅是一次大聚會,也是創造自己PB的大好機會。作為3萬分之1的我,對於這場賽事非常滿意。希望北馬能夠辦得更好,早日成為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之一。

原創文字,wx公主號:theinterview(廣馬)敬請關注。


難得的好天氣,可惜平時不努力,浪費了刷記錄的機會


北馬:最密集的中年男人苦行僧式修行

9月17日,36歲的北馬,作為一場3萬人的賽事,沒有驚喜,也沒有驚嚇,趕上「天時地利人和」,應該是到了這場老牌賽事的最佳狀態。

稿原標題是:一場不熱情也難吐槽的賽事。朋友建議,最感同深受的是中年男人苦行僧式修行,改了標題。

本人女,北馬凈成績4小時14分20秒。

相對其他賽事來說,北馬是高手、嚴肅跑者最多的地方,畫像標籤:35+中年人,生活進入穩定壓力狀態的城市中產。

所以賽道萌妹少,幾乎沒有人玩耍,少有人走路、自拍,全程在一堆埋頭認真跑步、大汗淋漓的嚴肅臉中年大叔人堆里,空氣瀰漫著汗水的味道。

1、依舊是最有吸引力的國內賽事

相對一些生活熱情的二線城市賽事來說,比如漢馬、無錫馬拉松、哈爾濱馬拉松,北馬像一個四平八穩的中年人,無趣而穩健,不熱情,但秩序井然。

見足世面的北京群眾,對賽事熱情一般,所以不可能看到像武漢人民一樣,扒著樹榦、仰著脖子為你加油,以及積極向你展現城市特色和擁抱的友好。

跟這座城市的氣質一樣,各種優勢資源稟賦彙集於此,不需要伸橄欖枝吸引或討好你,你們還是都會蜂擁於此,以至於,城市要設立最嚴格的落戶門檻。

馬拉松報名也是如此,近幾年,從早年的尿紅牆,高濃度霧霾,到2015年的補給不足,都不妨礙它國內第一賽事的地位,2015年北京只辦全馬賽事,成為國內第一個全馬型比賽;2016年增設國內最嚴報名門檻。

其賽事組織和服務,雖沒二線城市熱情,但是北京舉辦大型活動經驗豐富,3萬人馬拉松,不會形成突如其來的酒店、安保、交通壓力,賽事平穩有序。

另外經驗豐富、被吐槽歷史悠久的組委會,也是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只要稍微聽取群眾意見,細節方面,都不至於太差。

很多選手吐槽存包、過安檢慢、以及起點隔離區廁所少,我沒有存包,安檢確實有滯留,我所在的C區,廁所充裕。

今年有網友評價,北馬似乎放棄了過去的麻木不變,正在改進引贏得人心。

2、天時地利人和

9月17日,是北京入夏以來最適合長跑的一天,所謂天時利好。

16日下午收到最高溫濕熱北馬預警簡訊。幸晚上一場暴雨,暴晒霧霾去無蹤。

北馬讓很多人成績PB(personal best),個人認為天氣是最大的原因。

地利,則是賽道沒有坡度,南方一些城市的多山、多橋,北馬更有利於平穩配速前進。

至於人和,自然是能和這樣一群平均水平不錯的真賽跑者一起上賽道了。

我一路穿梭在420前後,這些人代表了北馬普通中上男選手的平均水平。

跟外地馬拉松相比,北馬有報名門檻,選手都是有過馬拉松經驗的,目測抱著純粹打醬油來玩的不算多。

整體觀感,北馬是萌妹和小年輕最少的賽事,35+中年男人居多,一路跟很多人聊天,印象除了北京本地,浙江、廣東和江蘇人居多,他們大概處在最無趣的年齡,跑步於他們是一種嚴肅的修行,娛樂元素不多。

說直白些,北馬最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就是一個個中年男人,很無趣和認真的跑步,大汗淋漓,後半程拖著僵硬的腿跋涉,特別是一些體重不低的大叔,更是辛苦,所謂苦行僧式真跑者。

看到有些人背上刻著42.195公里的快感,我想,這種苦行僧式極限運動,說身體有快感,一定是假的。

其實,能走上全馬賽道,每個人都只能是獨立的個體,在不同的時段,會有不同的陪伴,但也都只能一起跑過某一段路,大家都是一路苦行僧式樣的奔跑,內心更有各的故事和充盈,每一秒都不枯燥。

3、跑道上的父親和夫婦

長跑是一項極其枯燥和孤獨的運動,保持長跑習慣的人,故事應該不少。

我前半程比較慢,作為C區選手,被很多DEF區的選手超過(ABCDEF按照過去成績劃分,A最快),35公里開始加速,一路看到了更多背影。

對我來說,賽道最動人的關鍵詞是父親。有男士背後刻著「妞妞爸爸」,有刻著「乖、乖媽」……

想起單位領導同事,他跑過的幾十場馬拉松,獎牌都送給女兒;還有一位貴陽朋友,他跑步的原因,是因為當父親後,想為女兒樹立榜樣;更想到了《釜山行》里的父親,也想起了永遠理解我的父親。

愛情在這種賽事,更直白和矚目,逢賽事都會有求婚、表白。這次有看到男青年背後刻著對女朋友的告白,也有刻上深情告白情侶衫的並肩跑青年夫妻。

另一對刻著「珊瑚婚夫妻」情侶衫的老人,在跑道上跑散了。

先看到老先生,然後隔了幾百米又看到他夫人。年齡約在60歲左右,他們在1981年首屆北馬時結的婚,兩千零幾年開始跑步,今年他們的婚姻和北馬同歲,滿35周年,進入36個年頭,說是喝了口水就擠散了。

如果說漢馬、哈馬像新婚夫婦,北馬或許就像已過了珊瑚婚的老夫妻,熱情指數不夠,也大概進入了磨合程度尚好的穩健期。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shujuzhougc 最一線的大數據時代;財經女記者 馬拉松跑者】


連續兩次成績比上一次慢一分鐘,哈哈哈哈,賽道補給充足,還不錯。


槽點其實挺多的,為啥網路一邊倒的叫好,甚至有言論說要趕超東京馬拉松?個人認為一是網路水軍力量不容小視,二是因為情懷粉實在太多,一味的跪舔對「北馬」其實沒有任何好處,有實力才能讓情懷落地!

「北馬」,這兩個字在全國4000萬馬拉松愛好者心中已經被神話,雖然有「上馬」、「廈馬」、「揚馬」與之並稱四大,但「北馬」終究是「北馬」,它被更多地賦予了競技之外的意義,甚至成為了中國馬拉松的象徵與符號。這樣一場賽事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跑友來說,無異於一場朝聖。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報名抽籤之後,相信每一個幸運中籤的普通跑友都會更加珍視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畢竟在我們的意識中,「北馬」代表著中國最高規格的賽事體驗;最細緻的賽事組織;最完備的賽事保障。至少在9月17日早上我踏上前往天安門廣場的路上之前,我還抱著這樣的期望。

前往起點,一路通暢。6:30準時到達東長安街公交車站。沿廣場東側路步行至安檢口,通過地下通道抵達廣場。人有三急,如廁問題永遠是大型路跑賽事組織者避不開的難點,至少從起點區域來看,情況似乎不太樂觀,移動廁所前不出意外地排起了百米長龍,粗略估算了一下,排在隊尾的選手至少需要40-50分鐘才能解決如廁問題。這讓我不得不開始擔心賽道上的廁所數量。畢竟去年北馬萬人「尿紅牆」的壯觀場景還歷歷在目,關注度甚至超過了賽事本身,想必賽事組織者們不會不知道吧?

安檢口前只有可憐的10個移動廁所,拜託,這可是30000人的賽事啊

安檢口前的這幾個廁所估計是沒希望了,只能去集結區碰碰運氣了。組織者在起點區域設置了大量志願者和標識指引,可以說達到了事無巨細的地步。美中不足的是這些標識的尺寸(尤其是高度)顯得有點不那麼人性化。起點區域人頭攢動,很多標識牌要近距離才可以看清,志願者的手舉牌也是時有時無,畢竟誰也不可能一直伸著胳膊舉一兩個小時。有些標識牌其實完全可以做成固定的立牌,志願者一個轉身,手舉牌上的箭頭也跟著轉動,容易給參賽選手造成誤導。

這樣的手舉牌太難以看清,完全可以做成落地指示牌,由志願者看管,既方便了志願者,字體放大後也更容易辨認,難道北馬也需要摳這點兒成本?

志願者一個轉身就會指錯方向,還是落地指示牌更合理,志願者已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舉不動了也是人之常情

參賽人數較多,但起點區域並沒有大量垃圾堆積的現象。市政環衛車隨時清走垃圾,保持起點區域清潔衛生,這一點給予好評

檢錄口還是通過的比較順利,我也確實看到了集結區有大量的移動廁所,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沒想到這邊排隊的同志們比安檢口那邊還要多。再怎麼樣也得憋著吧,上了賽道再說嘍。

集結區的廁所數量有所增加,但仍然無法滿足使用需求

大屏幕上播放些什麼東西根本無從知曉,趴在朋友背上手舉過頭頂拍了這張照片,簡直是不給我們這些矮個子活路啊

隊尾到拱門足足花了15分鐘,人實在太多了,前3公里基本都是步行狀態。這種情況下官兔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速度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更讓人感到有點不解的是竟然有直播車在賽道上行進,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亮點,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關注這其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如果一定要設置這樣一台直播車,能否換成更為環保的電動車輛?

實是國內路跑賽事不多見的一個亮點,但是皮卡周圍太多前呼後擁的選手,不免讓人心驚膽戰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成語叫「水落石出」吧,等潮水散去,留下來的便是真相,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看過一些跑友發布在公眾號上的文章,可以說是一片祥和,志願者熱情盡責、補給點乾淨整潔。但跑在中後段的我卻看到了這些跑友沒有看到的場景,賽道前段補給點物資嚴重不足,補給點附近垃圾堆積成山,志願者一片茫然,無所事事。要知道,在我後面還有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選手,他們的飲水、補給問題怎麼解決?而一直想上廁所的我到了5公里還不得不長時間排隊,有些實在忍耐不住的選手只能在路邊「就地解決」,「尿紅牆」升級成了「尿樹林」。

手抖見諒,應該是5KM左右的一個補給點

男人尿吧尿吧尿吧不是罪~

越往後跑越是觸目驚心,「北馬」的金字招牌在我心裡逐漸土崩瓦解,多說無益,直接上圖了。

空空如也的補給點,請問我得跑多快才能喝上一口水?

精工的品宣部門看到這樣一幅場景有沒有那麼一絲後悔呢?

前段補給不夠用,後段飲料整瓶送。補給品數量分配極不合理,這是連1000人規模的樂跑賽事都不會犯的低級錯誤吧?

兄弟們,這就是你們擠破頭想來卻來不了的北馬

觸目驚心,歡迎來到垃圾堆

丟棄在賽道上的紙杯也許情有可原,但是像塑料瓶、硬質瓶蓋、香蕉皮這樣極易造成選手滑倒摔傷的垃圾也充斥著整個賽道,這樣的北馬我寧願不要

計時系統是一場馬拉松賽事的重中之重,對於北馬這種30000人級別的賽事,計時毯的長度實在太過小家子氣,過計時毯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是我吐槽,這哪裡有半點IAAF金標賽事的樣子呢?

為了適應計時毯的長度,組織者不得不用錐筒收窄賽道

一碼歸一碼,好的地方還是要表揚。終點的設置還是非常規範和高效的,衝線後設置了鐵馬隔離人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擁堵,完賽物品的發放流線也設置的非常合理,唯一有點遺憾的是取包區排隊阻塞了通道,下次可以考慮單獨設置一個快速通道給沒有存包的選手直接通過,既方便了這一部分選手,又可以合理分流掉一部分人員。

完賽物品發放秩序井然,通過速度也非常快

無論如何,我的第一次「北馬」算是結束了。我當然明白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太大,我實在沒辦法用這句話安慰自己。在國內馬拉松賽事井噴的今天,僅靠一塊金字IP就能大殺四方的時代可能快要終結了。一大批真正組織出色,服務周到的賽事正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逆水行舟的道理自不必多言。「北馬」作為國內大型路跑賽事的標杆,36年的積累與沉澱,不應該展現成今天這副模樣。東京馬拉松,2007年首次承辦,現在已經貴為世界六大城市馬拉松賽事,賽事組織可以細緻到什麼程度?每個補給站切香蕉的時間都可以精確到分鐘。而我們的標杆「北馬」呢?希望「北馬」的賽事組織者能多一點危機感,認真地想想,如果一直以這樣的標準來規範賽事,那麼「北馬」被拉下神壇還需要多久呢?


第一次跑北馬,賽事疏導不好。進入檢錄區的路太窄,比賽要開始了還進不去,在檢錄區外面干著急,後來進入別的分區。昨晚下了小雨,一掃前兩天的高溫和霧霾,得益於好天氣和補給充足,PB完賽。


推薦閱讀:

如何在跑步爬山的同時,防止腿部長肌肉?
減肥期間慢跑十公里 時間一小時左右 一周幾次比較合適?
為什麼越跑步體重反而增加了呢?
你們真的只通過跑步瘦下來嗎?
有哪些適合在健身房鍛煉聽的中文歌曲?

TAG:健身 | 跑步 | 馬拉松 | 科學跑步 | 跑步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