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的條件下,怎麼能不增加政府投入又能改善患者和醫生的滿意度?
經常聽臨床醫生說,現在的醫療浪費太多。政府同樣的投入完全可以讓國人有更好的醫療保障,讓醫生有合理的收入。
比如門診不能報銷制度,比如醫療保險的三六九等制度,比如各省各地區的區別制度。比如上級醫院的門檻費制度……如果你在國家衛計委,你會怎麼在不增加政府投入的情況下進行醫療改革?
大膽重用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讓他利用中國人民喜歡靠日常飲食實現健康目標的執著,大力推廣豬蹄治病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葯膳方案,同時進一步發掘祖國傳統醫學和民間勞動人民歸納總結出的各類偏方,畢竟現在中藥材漲價比化學葯還快。
本來我想說利用宗教和邪教的,怕被封號,算了吧。謝邀不能
多建寺廟吧。
將醫院的目標從救死扶傷轉移到提高滿意度來可能有些用。
醫學類高校進一步擴招,職醫考試分數大幅度下降,吸引學渣來當醫生。一個優秀的醫生也許需要10個渣醫生的待遇,但無論如何也幹不了10個渣渣的工作量。這就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醫生水平低,就怕有人看不上病。
重建三級醫療體系,降低大醫院壓力增加效率,適當的配備家庭醫生醫療檔案全部電子化,檢查報告聯網完全共享,隨身份檔案跟隨終生建立一些專門的查體中心,完善各年齡段職業工種的定期體檢制度
減少重症終末期的過度治療,除實驗性療法外盡量舒緩療護
減少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稅收,倡導利用院校平台進行研發,全力壓縮研究成本裁撤醫療系統的冗餘人員醫保要向優先救治有康復希望的病員傾斜如果你一定要花錢續命的話,價格提的足夠高,所得收入用於補貼其他支出以下觀點純屬個人沒事扯淡,本人理論知識和經驗都有限,歡迎不同意見。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太大了,醫學有個分支學科叫做醫學經濟學,而整個醫學經濟學這個學科的目的,就是為了解答你提的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話題主可以去買幾本衛生經濟學的書來研究一下,恐怕解決這個問題比你想像的要複雜的多。而且很遺憾的告訴題主,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同時,雖然說這是個醫療的問題,責任主體卻不是衛計委,至少不是衛計委一個部委就能夠解決的事情,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所提到的報銷制度,各省地區的區別制度,這些更多的是取決於財政部和各級財政廳財政局,而不是衛計委。尤其是目前衛生系統在中國的地位是比較低的,有興趣的話題主可以關注一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看看有多少是衛生相關的話題,一般情況下不超過百分之一。衛計委雖說是幾大部委之一,但是地位明顯跟其他部委無法相提並論,至於地方衛計委,存在感更是低下,提到疾控中心,很多其他政府機關都不知道是做什麼的(不是開玩笑)。再者是題主所說的醫療浪費,題主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浪費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所有的行業都無法避免的事情。對於醫療行業來說,浪費基本上集中在幾個方面,過度醫療,行政浪費,還有單純的資源損耗。拿糧食來打個比方,假如僅考慮滿足人民的正常營養需求,那中國的糧食產量養活30億人都綽綽有餘,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養活13億還得靠進口,為什麼?第一,因為現在大多數人吃的遠遠超出了自己正常的營養需求,放到醫療裡面這就是過度醫療,第二,有很多糧食根本沒有被吃就直接浪費掉了,放到醫療裡面就是資源損耗。但是不可避免不代表不能夠減少,實際上目前中國醫療資源浪費的下降空間非常大。正如我上面所說,醫療改革這個課題太龐大,撿重要的幾點說的話,就是下面這些。
1、整體上,解決「姓資還是姓社」。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覺得很好笑,這個年代了還要糾結這個問題。但是在醫療上還就要糾結這個問題,可以說,中國頭幾十年的醫療改革很大程度上都花在這個問題上了。
從中國目前公立醫院的佔比就能看得出來,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不支持醫院的市場化的。2005年中國對於醫改不成功的報告裡面也有寫「現在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規律。」當然這不是什麼不可以的事情,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醫療市場都不是完全市場化,運行的也不錯,但是這問題是,別人一般都是建立在完備的醫療保障制度和巨大的政府投入上,而中國一樣都沒有。事實上,中國之前的醫療改革的目的(個人揣測),是希望在不建立完備的醫療保障的情況下,降低政府投入和實現全民基本醫療保障。作為一個醫療投入在gdp佔比排在全球一百名開外的國家,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其中的可笑之處。但是實際情況是,沒有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患者看病治病照樣要自己掏錢,政府投入不足,醫院照樣要自己賺錢來過日子,最後結果就是,除了一個醫院的公家身份,其他的該市場化照樣還是市場化,而由於公家身份帶來過多的行政干預,除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和降低效率,基本上沒有帶來什麼好處。所以說,假如不解決這個「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那醫療改革還得繼續在這上面糾結下去。至於到底結果如何,那你得問國務院去,我可回答不了。我只能說在政府投入不增加的前提下,我個人擁護進一步市場化(不是完全市場化),保留少量公立醫院,其他的包括醫院到藥品等等全部放開,市場經營,市場管理,市場決定價格。前一段時間的葯價放開,同時醫保內藥物價格採取政府議價,我覺得這就是個很好的開頭。至於我支持市場化的原因,這個太過複雜,不細說,簡單的說下就是,醫療問題根本的就是醫療需求與供給的嚴重不平衡,解決的根本就在於「開源」也就是增加醫療資源供給,而要開源,只能依靠進一步的市場化。再者還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費。PS:堅決取消「以葯養醫」這個禍國殃民的政策,這應該是市場化的第一步!!!
2、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說白了就是醫保。其實這條是跟不增加政府投入相悖的,因為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必定會增加政府投入,除非你想完全照搬老美那一套。但是老美那一套就意味著極大地增加企業人工成本和醫療費用漲的沒邊了,這些都是跟現在的國家發展方向相反的。
而這醫保不只是你每個月交多少醫保,什麼病能報銷,能報銷多少比例那麼簡單,當然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內容。但是除了這些還應該有各種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標準,計費管理體系,醫院間轉診制度等等。這些就是控制過度醫療的有效手段,這也是世界上各個國家控制醫療浪費的通用手段。3、控制疾病風險。簡單的說,就是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得病的少了,自然醫療費用也就省了。但是很遺憾,這個方面中國做的不是一般的差,假如說前兩個方面中國是做的不到位的話,這個中國幾乎可以用倒行逆施來形容了。一個例子就能說明問題,我給大家講個笑話:中國已經控煙11年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國在這方面的作為,只能說在中國疾病譜已經從急性傳染病轉向慢性非傳染病,同時老齡化激增的情況下,中國的思路還停留在三十年前的狀態。再者,在沒有全民醫療保障的情況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負擔沒有體現在政府負擔上,也部分影響了重視程度。
4、去行政化。原因不細說,總之很複雜。這方面其實也一直在做,由於歷史原因,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是最終會做到什麼程度很難講。很多人認為這次醫院的去編製就是去行政和市場化,我只能說圖樣,去編製只不過是為了減少政府投入甩包袱而已,在最後方案出台之前,說去行政化還太早了點。
以上就是個人觀點了,最後還是那句話,我的理論水平和經驗都有限,歡迎不同意見。
大力發展中醫。
萬一大力出奇蹟了呢。
非醫生只能從患者角度講話。
作為血友病人,我們患者組建的血友之家公益組織和血友病吧這些年來做的就是科譜血友病知識,教會大家正確的治療方法。這樣,只要不是涉及生命危險或需要手術這種情況,大部分 的出血我們都可以自行解決。此外,血友之家這些年來一直在跑政策報銷,只要能幫我們血友報銷部分或大部藥費,就可以保證我們病友用藥,那麼我們的生活就由地獄式的痛苦掙扎,轉變成了可以和正常人差不多的生活狀態。
再一個,科譜了血友病知識,也可以大大減少醫院的誤診。也幫助醫院減少了很多嚴重事件。
即國家政策執行到位在經濟上解決病人壓力,醫生更了解血友病減少誤診和不當醫療,病人能得到有效治療大大減輕痛苦,從而能為社會作出正面的貢獻,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反之,以前的國家沒有政策,很多醫生不了解血友病,反覆誤診,即使確診也是束手無策,而病人家庭百般波折花費掉巨款卻毫無用處,病人因此終生被病痛折磨並導致殘疾、死亡。
綜上,國家政策需要更接地氣,醫生需要更加專業,病人需要知道正確的就醫途徑和方法,並及時得到心理開導,讓社會減少戾氣,趨於穩定。一幫外行管著內行,內行養著外行還得聽話。累死累活掙不上倆錢還被道德綁架。拿本該是自己的東西也像偷人似得。還時不時讓這幫醫奴們背鍋頂杠。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還想要醫奴感恩戴德山呼萬歲謝主不斬之恩!
國家目前不正是在這麼做嗎?
大力扶持莆田系醫院,同時制定大批政策把醫生逼出公立醫院。比如:取消醫院事業單位編製,多點執業,暗地縱容醫鬧等。
不增加政府投入倒是真的,至於你醫生患者滿意不滿意,我管不了那麼多,甩了醫療這個財政包袱再說。題主你好
先說我不是醫生,不代表本人觀點我不是確切知道你所指的投入指什麼,簡單搜了搜,不怎麼出力的只有這一條the government』s health system should launch reforms to pursue a zero profit policy for drgs (Yip et al. 2012).以及加強安保、病患交流,設立中立機構來判定醫療糾紛,社區醫院等等,這也可能算投入吧還有一個人提出multisite licence to practise medicine in China, 和醫學生有關的,你可以參考下然後再給你幾個圖
從調查結果看,醫生在收入上最為不滿意,其餘方面可以考慮改善
以及病患最不滿意的是服務和治療結果,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減少老幹部的不必要的浪費的醫療開支。
問題是。。。誰敢?個人感覺就是醫療分級,分公立私立吧,現在得改革方向還是靠譜的。
國家方面:對高端私立醫院收多些稅(這種醫院的患者群基本是社會中上層,利潤可觀,即使高稅依然可盈利),收上來的稅補貼基礎公立醫療體系,完善醫療保險體系,尤其是特病大病,總投入不會增加太多,效果卻出來了。 患者方面:根據經濟實力和保險類型選擇醫院,去基層公立能保證獲得廉價的基本醫療保障,如果遇上特病大病,可以自己能接受的價位的私立醫院,加上保險,最後費用雖也不低,但也不會高的離譜。有錢人可以選擇高端的醫療服務,大家各取所需。 醫生方面:公立醫院工作的普通醫生拿國家提供的平均到中高水平工資(按接待挂號患者人數做獎金標準),撐場子的主任醫師拿高水平工資。私立醫院醫生就不用說了,自由人,掙多掙少全靠自己本事。藥物及醫療器械國產化是一個好方法,而且國家已經在這樣做。現在常常有手術費兩千而材料費兩萬的情況,醫生覺得勞動價值沒有體現,患者覺得材料太貴,雙輸。不如或明或暗地規定公立醫院不許使用進口材料及器械,手術費五千材料費五千,這樣總費用下降一半,而且醫生明面上的收入還翻倍,雙贏。同時減輕醫保及患者負擔。前往公立醫院的患者根本接觸不到進口醫療產品,也無所謂因為落差而不滿意。出於貿易自由的原因,可以在私立醫院使用進口醫療產品,比如手術費和材料費都兩萬,供有條件的人選擇。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將富人和窮人天然地通過價格隔離在兩種不同的醫院,互相根本接觸不到,大家都滿意。——————————————————分割線————————————————————國產耗材、藥物很多都比國外的差。比如說鈦板更容易外露、骨粉更容易感染,臨床上我都吃過虧。又比如說,正頜手術拉鉤的時候,有一套德國的拉鉤,感覺簡直要好太多。所以很同意評論里的意見。然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建立在有對比的情況下,如果患者根本就用不上進口產品呢?那他們也只能認命吧。
中國人均GDP排名大約在伊拉克和安哥拉之間,各位醫學精英想給祖國人民提供相當於發達國家的醫療水平,對此我深表敬意,同時也認為是絕對不可行的。有多大錢辦多大事,如果通過主動的技術閹割使公立醫療的供給水平重回第三世界國家水平,我覺得矛盾會少很多。
如果有一天見不到留學生和華僑回國看病,我們的醫改應該就成功了吧?暖曰:「王獨不聞魏文王之問扁鵲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剌血脈,投毒藥,副肌膚,而名出聞於諸侯。』魏文侯曰:『善。
凡此者,不病病,治之無名,使之無形。至功之成其下,謂之自然。故良醫化之,拙醫敗之,雖幸不死,創伸股椎。」所以說博大精深的中醫你們不懂不要緊,但不要盲目偏信西醫!
就寫這麼多吧,我去領稿費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