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美英蘇三方(主體是美蘇兩方)在1963年簽訂的這一條約,是否意味著兩約的核軍備競賽遭到短暫遏制?感覺就在同期雙方一些非常瘋狂的核武器計劃都下馬了,雙方的核戰爭計劃變得更「理性」,更「成熟」。


關於更「理性」,更「成熟」。

下面是一堆可能非常晦澀難懂的東西,為了看起來不反人類,我儘可能加了一點導讀內容

博福爾在同年出版的著作中寫道

核時代的總體戰略已經清除了19世紀的、尤其是克勞塞維茨學派的戰略思想。這一學派的續承者們曲解了他們祖師的思想,因而產生了惡劣的影響。清除了陳腐的思想,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我們現在必須建立一個新的體系,而且這一次不應在建立太專門化的理論,以致把我們引入更嚴重的錯誤中去。所以,我們不應做的事情,就是僅僅擬制出「核戰略」,以適用於當前的特殊情況。必須要有一個總體戰略,不僅能夠應付核武器及其可能的繼承者(外層空間,生物戰等)帶來的問題,而且還能應付其他的難題和間接戰爭。

-------------------------------------

戰略是一門古已有之的藝術。但直到最近為止,它還是一種秘密傳授的藝術。那種古老而神秘的藝術本來已經送到博物館裡去了,而近若干年來,在各種事變的壓力下,它又被挖掘出來,現在似乎進入了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新階段。戰略也許可以永存,但戰略如果要駕馭各種紛紜複雜的現象,例如冷戰、總體戰爭、革命戰爭和核戰爭,則它必須作相當巨大的改變。它必須放寬其眼界和作根本的修正。

===============================================================

導讀1:這裡【克勞塞維茨學派的陳腐思想】指的就是:戰爭即為暴力的最大使用

題外話:如果讀懂了《戰爭論》就會明白,錯的不是克勞塞維茨,是世界

我的觀點:不是人們缺乏理性,而是理性的標準和意義發生了變化,核戰爭其實也是理性的

不能把追求核戰爭簡單的用【非理性】一筆帶過,而是要發現,理解那個時代下的【理性】

這種【理性】的認知,有一個發展過程

如果把認為重要的東西留下,不重要的東西打碼的話,大概可以用圖來解釋

這也是博福爾所說的相當巨大的改變和根本的修正

階段1:二戰-50年代中期

表現為目的直接的戰略,如軍事干涉,軍備升級

階段2:50年代中期-60年代

表現為核戰爭、核訛詐,逐步升級

階段3:70年代至今

表現為反外部動作、追求集體安全、地區衝突

美蘇的領導人,只是被命運嘲弄的人,歷史車輪下的塵埃罷了

---------------------------------------------------------------------------------------------------------------

  但這是不是真正的和平呢?我們可以斷言,並非如此。人類對於權力的貪慾還不會消滅。這種貪慾同那些我們仍然只能模糊地了解卻主宰著人類經濟進步和生物進化的力量相結合,總是能找到一個新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將決定權力的更迭,你爭我奪,猶如鐘擺搖晃不定。過去那種戰鼓咚咚、戰旗飄飄使用軍隊的戰爭也許變成歷史的陳跡,從此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戰爭,其形式是革命戰爭的發展,是種族鬥爭,是重複出現的危機,是工業和軍事領域中的科學競賽。

   20世紀的人類,經過了1914-1918年和1939-1945年兩次毫無意義的大戰,今天真有談虎色變之感。今天藉助於現代科學的一切資源也許能使他們終於找到一種預防這種浩劫重演的方法。但是命運的嘲弄要人類付出代價,而這正是他們所不希望的,這就是:鬥爭將以較小的規模繼續發生,但將永遠繼續下去。

  大規模的戰爭與真正的和平將一起進入墳墓。

====================================================

大規模的戰爭與真正的和平將一起進入墳墓。

這句話及其論述,使我對博福爾5體投地

導讀2:

在國際關係領域,博福爾的觀點得到了承認和發展

總之,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美歐的國際安全研究基本上就是一種以軍事戰略為中心的研究。以這種模式進行研究的學者,後來被稱為傳統主義者。傳統主義的安全假定是,國家之間始終存在發生戰爭的可能,而使用軍事力量對於國家和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應當把安全研究界定為有關軍事力量的威脅、使用和控制的研究。

更多內容詳見《國際政治學概論》 第5章:國際關係與安全研究——安全研究的發展一節

另一個有必要提一下的觀點:

博福爾認為,戰略是永恆不滅的,且為先導地位,不隨武器的發展而變化,但需要適當的修正

那麼其反面就是【戰略獨立性】的觀點,這兩種觀點,也很難完全說誰對誰錯

導讀3:

關於所謂的【戰略獨立性】,核戰略是具有獨立性的戰略嗎?

這種【核戰略的獨立性】是核戰爭、核訛詐等行為的理論基礎

而有一種觀點指出,歷史上至少有兩次戰略獨立性的【聒雜訊】,即馬漢和杜黑

那麼冷戰時期,核戰略獨立性的鼓吹,也必然是狺狺狂吠而已

更多內容詳見《戰略:戰爭與和平的邏輯》以下章節

核武器的出現

獨立性的減弱:顛覆

獨立性的消失:抑制和報復

威力過大的武器

====================================================

這樣,在任何渺小的國家意志都無法阻擋的歷史車輪的推動下

【核戰爭的起源——克勞塞維茨學派】被否定了

【核戰爭的理論——核戰略的獨立性】沒落了

【核戰爭的替代品——間接戰略】復興了

不僅是美蘇的領導人,很多人都發現,在這個時代,可以找到一個新的戰場

畢竟啊,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舉個栗子,你買了個手機,覺得好用、好看就行了

你不會關心FDD和TDD的調製解調編碼原理,以及和CDMA的區別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戰爭怎樣作為政治的延續,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延續

回頭看了一下,好像寫的還是那麼反人類......


想要了解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意義,必須結合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蘇對抗的整體態勢和雙方核軍備競賽的進展來思考問題。

《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背景:

1、1946年12月14日,聯大通過第41號決議,即《關於有必要儘早全面調整和裁減軍備與武裝部隊的決議》,號召國際社會減少對抗、裁減軍備;1952年1月第六屆聯大召開會議,成立了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內的12國裁軍委員會,正式開始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間的軍控與裁軍鬥爭。

2、1949年9月,蘇聯成功進行核試驗,一舉打破美國的核壟斷地位;1957年8月,蘇聯洲際彈道導彈試驗成功;1958年,蘇聯率先部署了SS-6型洲際彈道導彈,核軍備的擴張大大增強了蘇聯在軍控談判中的地位;西方國家在1957年第十二屆聯大中提議增加裁軍委員會成員數量,此舉被蘇聯認為是陰謀削弱蘇聯的發言權,隨即宣告退出該委員會,國際裁軍問題陷入僵局;

3、美國方面認為,蘇聯進一步增強核軍備的勢頭已不可阻擋:1961-1963年間,蘇聯部署了第二代洲際彈道導彈SS-7和SS-8,並加緊了第三代戰略導彈SS-9、SS-11和SS-13的研製和部署;同時期蘇聯海軍還完成了Z級和Y級潛艇的部署,隨艇配備了SS-N-4和SS-N-6兩種潛射彈道導彈;蘇聯空軍則進一步擴大了TU-95「熊」式遠程轟炸機的部署,新式TU-22超音速轟炸機即將裝備部隊。

4、蘇聯方面認為,美蘇間的緩和是有可能的:赫魯曉夫時期,美蘇領導人就重大國際地區問題展開磋商的確為美蘇的緩和創造了機會,促進了美蘇間的了解和交流,就一些關鍵問題取得了共識;1962年古巴核導彈危機後,蘇聯意識到軍事冒險的危險,蘇聯政府在對美策略上由左傾軍事冒險開始向右傾政治投降調整,積極謀求緩和;赫魯曉夫本人過於理想化的對美觀感嚴重影響蘇聯對美政策,在其「國際事務美蘇決定論」指導下,蘇聯開始積極尋求與美妥協。

5、國際上,中法等國都在積極地謀求核力量:1960年以後法國已進行了多次核試驗,中國也即將突破核門檻,中法在這一時期都表現出不服從美蘇的離心傾向,在政治上追求獨立自主,兩國的核試驗都對美蘇的核壟斷地位造成了影響。

總的來說,美蘇在這一時期是有共同利益的,即:在核軍備競爭態勢不可扭轉的情況下降低烈度,避免過分影響國民經濟;制定有效措施和溝通機制,避免戰略誤判導致的核大戰爆發;制定有利規則,保證美蘇核優勢的同時遏制中法核力量的發展。所以,美蘇開始謀求利用軍控談判和裁軍條約維護自身核壟斷地位,其結果就是《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令人心驚肉跳的古巴核導彈危機後,美蘇都開始反思自己的核戰略和外交策略,1963年4月,英美政府首腦致信赫魯曉夫,希望展開核力量方面的談判。蘇聯政府考慮到過去10年間蘇聯已經進行了大量核試驗,收集到了比較豐富的數據,進一步展開大氣層和水下核試驗意義已經不大,於是同意展開談判。同年7月,蘇聯外長葛羅米柯、美國助理國務卿哈里曼、英國科學大臣黑爾什姆在莫斯科舉行會談,7月25日草擬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實驗》條約。8月5日,三國外長正式簽字,並宣布對所有國家開放簽字,196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屆聯大以104贊成、1反對、3棄權通過了該條約。

從性質上看,這是美蘇由全面對抗,走向即對抗又妥協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後,美蘇進一步謀求共同主宰世界,同時預防核大戰爆發。

問題一:美蘇在1963年簽訂的這一條約,是否意味著兩約的核軍備競賽遭到短暫遏制?

並沒有,《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主要遏制目標不是美蘇,而是中法(此時美蘇已經不再需要進行大氣層和水下核試驗)。在簽約後,美蘇核力量仍然保持著快速的增長,蘇聯的核武器載具(陸基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由60年代初的340件發展到60年代末的1360件,發展仍然非常迅速,對抗仍然非常激烈。

問題二:同期雙方一些非常瘋狂的核武器計劃都下馬了嗎?

是的,美蘇經過50年代的探索,到60年代都總結出了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核軍事理論,即「火箭核戰略」和「靈活反應戰略」,以威力更強、更精幹的核武器代替了過去粗糙、分散的核武器,數量減少了,但威力大大提高。

舉幾個例子:

詹姆斯·M·加文陸軍中將在1956-1957年間給聯合原子能委員會的報告中要求,僅陸軍就需要151000件核武器,其中106000用於戰術戰場、25000用於空中防禦、20000件用於支援盟軍,一個典型的美國陸軍師在一天的激烈戰鬥中會使用不少於423枚核彈頭。而事實上美國自掌握核武器以來的半個多世紀里一共才製造出約70000枚核彈頭。

1958年初,美國海軍曾提出用100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組成「北極星」艦隊,這實在是太多了,經過反覆扯皮,最終定在45這個數字上。並在1957-1964年間採購了41艘。

1958年,美國陸軍要求在西歐、土耳其和日本(沖繩)構築中程彈道導彈火力網,由16個中隊、240枚導彈(由「雷神」和「丘比特」組成)。但這種效費比糟糕的項目很快被砍了,PGM-17A「雷神」和PGM-19A「丘比特」在1963年雙雙退役,其中「丘比特」服役不過兩年(1961-1963)就宣告退役。

1963年美蘇《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是一個里程碑,標誌著雙方核力量的發展經過50年代的迷惘與摸索,正式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更加激烈的核軍備競賽就在前方。

問題三:雙方的核戰爭計劃變得更「理性」,更「成熟」了嗎?

是的,避免擦槍走火成了雙方的共識,擼起袖子打之前先得問問怎麼回事。

這一時期,美蘇為了加強聯絡,避免誤判,所簽訂的條約遠不止這一個,還包括:

1959年《南極條約》;

1963年《美蘇關於建立直接通信聯繫的諒解備忘錄》,美蘇熱線從此發展起來;

1967年《關於各國探索及利用包括月球與其他天體在內的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

1967年提出、1972年生效的《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傷武器的條約》。

另外,美蘇在核默契上的成果不僅限於核軍控,還有防擴散。

1962年,美蘇向十八國裁軍委員會提交的一項草案中首次提及防擴散問題;

1967年美蘇外長於紐約會談,就防擴散達成默契;

1968年1月美蘇聯合提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草案,並與當年8月第22屆聯大通過;

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

總之,60年代美蘇軍控談判的核心是共通的:

鞏固美蘇核大國地位,遏制中法等後起國家;

加強聯繫避免核誤判,防止緊張局勢再升級;

美蘇聯絡機制常態化,兩大國共同主宰世界。


《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如何看待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答:典型的不平等條約。

客觀上加深了中法友誼。

朝鮮的問題不是朝鮮的問題,而是全球核擴散的縮影。

1、世界秩序

1648年神聖羅馬帝國同法國、瑞士簽署了威斯特伐利亞合約,從此以後世界開始進入一個由複雜異常的文件(契約關係)組成的現代社會,我們把這種國際關係稱之為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而改變這一體系的唯一方法就是戰爭!

2、NPT

1968年,美、蘇、英簽訂NPT(不擴散和武器條約),1992年,中、法加入。大多數人認為NPT可以保障世界和人類社會有序的發展,還有一小部分人認為NPT就是核發展的種族隔離制度,剝奪了正常國家發展和使用核武器的權利,這不公平,那怕這種權利會消滅人類。假如塔利班有了核武器他會幹什麼?ISIS名義上也是一個國家,ISIS的口號就是末日決戰,假如ISIS有了核武器他們會幹什麼?朝鮮不止一次的說要毀滅韓國,攻擊美國!NPT通過暴力終止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核武器項目,NPT通過談判終止和結束了南非、巴西、阿根廷、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核武器和計劃。(還有台灣、韓國等不能說的核計劃)事實上,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已經掌握了核武器,而五常的態度就是漠視,而這進一步刺激了南非、巴西、阿根廷、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台灣、韓國的核武發展野心和計劃。

3、連鎖反應

核技術事實上已經在向中東擴散,假如中東歷次世界大戰打造的戰略平衡被打破,那第六中東戰爭就是核戰爭!這不是危言聳聽,即使是巴基斯坦這樣的小國,有了核武器以後,都經常對其他國家進行核訛詐和恐嚇。美國曾經找其他有核國家談過,大意就是銷毀大部分核武器,只保持非常少的數量,甚至完全銷毀。已經被俄、法、英明言拒絕。

人類幾百年來通過戰爭構建的世界秩序,面對核擴散,將會出現崩潰的局面。即使是冷戰古巴導彈危機時期構建起來的核均勢,也伴隨著核武器的擴散而慢慢失去平衡。為了保證自己的核安全,一些小國已經開始公然依附於大國,而這種核聯盟不是有助於局面的緩解,而是加速核平衡的消失。當第一枚戰略核武升空的時候,就已經不是那個國家和那個國家之間的戰爭,而是全球性的戰爭,為了保證這場戰爭沒有最後的所謂勝利者,人類社會所有的城市都會被移為平地。

4、恐怖的扭曲

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核武庫,但美國想的卻是自己的核安全!於是開始構建導彈防禦體系。對於中國、法國、英國、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一方面沒有那樣多的財力保障導彈防禦體系的構建,另外一方面也沒有波蘭、烏克蘭、韓國、日本那樣的戰略縱深來布置導彈防禦體系。所以只能增加核武器的數量和技術含量,用以降低對方攔截的成功率,而美國面對這種情況只能進一步提升導彈防禦體系的數量和質量,於是就成了變相的軍備核競賽,最恐怖的是這場競賽沒有盡頭。

5、核戰爭理論的發展

以前的戰爭是小規模衝突,然後升級,從戰術衝突涉及到戰略層面,然後兩國宣戰,最後簽署和平協議終止戰爭。以後的戰爭是,令對手猝不及防,毀滅對方的戰爭資源,毀滅對方的主要城市,毀滅對方的核打擊力量,毀滅對方的二次核打擊力量。

6、人類歸宿

舉個例子:2025年,外星人寫的人類歷史,是這樣記載的,水星上的印度丟了一頭牛,懷疑是巴基斯坦偷的,於是雙方爆發了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巴基斯坦認為自己背後有美國支持,於是向新德里發射了一枚近程導彈,印度方面出現誤判,於是開始核報復。幾分鐘以內全世界的有核國家都進行了表態,三個小時後地球上沒有一座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24小時候以後地球上沒有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於是人類因為一隻走失的牛而毀滅,成為宇宙間的笑談。

7、總結

東北亞的戰略平衡、東亞的戰略平衡、全球的戰略平衡都是戰爭打出來的,唯一的區別就是核戰爭和常規戰爭的破壞是不一樣的!假如戰略的天平失去平衡,核戰爭毫無疑問的會爆發。道理很簡單,與其一個人死不如拉個墊背的。現在的情況就是,美、俄、法、英一人幾把火神開始互瞄(多方位打擊),美國自以為有一個警用盾牌就能不死,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一人一把步槍,也趕來幫忙,這個時候誰的手抖一下,根本沒有解釋的時間,那人類社會就熱鬧了!假如再出現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大罷工那樣的炸彈客當攪屎棍,那就駭賠了!何況我們這個社會手持菜刀,老牛在腰間的瘋子多了去,所以只能自求多福。就連世界警察美國,都自詡能手持盾牌同時幹掉兩個人!誰最害怕?答:英國和法國。詳見:美國玩阿富汗。正所謂,逗比年年有,越往後越多。

8、權重

無論是單極、雙極、多極,有了核武器戰爭就不會輕易打起來。核武器遏制了戰爭,才有人類社會自二戰以來的長足發展。


推薦閱讀:

日本海軍的烈風式艦載戰鬥機,其真實性能如何?
一個普通人有沒有可能偷一架戰鬥機回國?
如何評價人民日報的微博文章《@印度,#界線即是底線#!》?
火藥與炸藥的區別是什麼?
直19E武裝直升機的首飛有什麼深遠的意義?

TAG:軍事 | 美蘇冷戰 | 核武器 | 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