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戰機發展史?


(更新J15彈射版,在最後)

殲-5

新中國建國後,迅速開始了仿製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工作。1951年12月,周總理親自主持會議研究決定,要在3到5年的時間裡試製成功雅克-18和米格-15。後殲擊機項目改為試製更加先進的米格-17。1956年9月8日,沈飛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殲-5,即米格-17Ф型,隨後批量生產。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飛機的國家之一。(感謝朝鮮戰爭)

殲-6

殲-6原型為米格-19,二代機,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在蘇聯,米格-19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實際上很多飛行員都是由米格-15/17直接改飛米格-21的。但在中國大陸,殲-6始終是空軍和海航60、70年代主力戰機,長期活躍於國土防空作戰,有一句名言就是殲6包打天下。後來以殲-6為基礎開發了強-5。(六十年代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殲-6。印巴戰爭中殲-6共擊落一架米格-21,八架蘇-7和三架英制「獵人」戰鬥機,自己損失三架。)這一時期可以算是中國空中力量最接近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年代。

殲-7

殲-7原型為米格-21F-13,二代機。1961年中蘇簽署協定,授予中國米格-21F-13及R-11F-300發動機的製造特許權。但後期中蘇交惡,實際上大部分的技術資料沒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錯誤,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幾架樣機,這給試製帶來了困難。最後經過負責此項目的沈飛和成飛的艱苦努力,硬是「照貓畫虎」把米格-21製造出來。這一過程是痛苦而卓有成效的,科研力量的思想變得更腳踏實地。(也正是在這個項目上,雖然中國落後於世界,但是吃透了技術,從此開始逐步自主研發。也正是從這裡,和印度拉開了質的差距。)( J7曾經出口到美國過喲 ) 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業部確定成飛和貴飛也生產殲-7。後來沈飛把J7放大搞出了J8,成飛從J7演化出了梟龍,貴飛搞出了JL-9,至今還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殲-8

殲-8是我國在殲-7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外號「空中美男子」。研製的背景是這樣的:六十年代,台灣連續派出U-2和無人偵察機「慰問」大陸,美國軍隊也經常派出高空偵察機入侵中國領空,尤其是核、火箭試驗基地上空,獲取軍事情報。而解放軍殲擊機的高空性能有局限,難以擊落敵高空偵察機。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提出在殲-7基礎上研製高空高速殲擊機,也就是後來的J8。J8分兩個形態,一個是機頭進氣,後來改成兩側進氣.(中美南海撞機就是J8,中美和平典範也是J8)目前可能還有部分J8服役,做偵查用,JZ-8。在很長一段時間裡,J8無奈得支撐起守衛共和國天空的重擔,後來美國F22服役了,我國的主力依舊是J8。當年自欺欺人的編出「J8槍挑F22」的故事還歷歷在目。

殲-12

殲-12是我國第一種完全依靠本國技術力量進行設計和製造的噴氣戰鬥機。文革前夕我國空軍受到政治思想和部分上層人物鼓吹的影響,於67年4月啟動「小殲」的研製計劃。計劃突出新殲擊機要小、輕、靈,按當時「開展空中游擊戰」的設計思想,本意是要研製一種高機動靈活,短距起降,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就是空中李向陽)

其實這之中中國還搞了很多機型,諸如殲-9、東方-107、東風-113等,都是無疾而終,不過J9對未來J10的研製是有所幫助的,一會兒會提到。

殲轟-7

殲轟-7「飛豹」,是由我國於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型戰鬥轟炸機。其實這玩意更大程度上算轟炸機,當年也是從轟炸機的項目上走的。目前還在各個部隊服役,上海世博會都有巡邏,近來有JH-7B出現,但不是網路上PS的DSI進氣道那個。

FC-1/JF-17

也就是梟龍,為巴基斯坦開發,中國並未裝備。(JF-17的意思是取中國的殲J,取西方的戰鬥機F,巴基斯坦裝備F16,希望梟龍比F16更好所以編號17,也就是JF-17) 由超七項目演化而來,事實上和J7沒什麼關係了,只不過是項目的延續而已,為三代機。梟龍是世界第一種服役了的裝備有DSI進氣道的戰鬥機。

蘇-27系列

蘇聯解體, 俄羅斯經濟一落千丈,於是中國抓住時機, 通過一年多的協商談判, 最終確定了第一批26架蘇-27SK的採購協議, 並很快從91年開始陸續接收, 92年底全部交付完畢。這裡有個小故事,第一批交付的蘇-27,嚴格來說是在非法狀態下交付的,是從俄軍現役裝備中拿出來的。(這是因為當時的俄聯邦外交部長安德烈?科濟列夫和第一副總理葉戈爾?蓋達爾,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男孩幫」主要成員,他們為了討好美國,以中國政府與819政變集團有嫌疑為借口,迫使總統葉利欽簽署了推遲向中國出口蘇-27的總統令)。後來又引進多批蘇-27和蘇-30MKK/MKK2。(96台海危機的時候還派上過用場,新聞聯播放的軍演視頻里有畫面)不遠的將來,蘇-35也將孔雀東南飛,嫁入種花家。

殲-10

殲-10的研製經歷了18年時間, 比西方第三代戰鬥機批量裝備晚了近20多年。當初軍方的普遍思想是要su27不要J10,幸好後來江總支持,才堅持下來的。70年代,國內航空界突然對鴨式(國內當時叫「抬」式)氣動布局大大地感冒,湧現了一個又一個方案。611所繼續進行,搞出了J9,高空高速,單發單座無尾三角翼,兩側進氣。但由於科研力量不足,加上J9的目標過高,到了80年該機下馬了,但是技術傳承了下來。2000年初,J10歷經坎坷,裝備部隊。

ps.講個小故事,J10有個外號叫「惡棍」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由來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很多人以為是進氣道上方的六根惡趣味的棍子,其實不是的。我考證過了,惡棍的由來是因為J8被官方說成空中美男子,到了J10,大家覺得官方的品味確實不咋滴,想起一個不同於官方的名字,當時想出了「惡棍」,對應「美男子」,後來又因為機緣巧合,這個名字就被叫開了,不過起源真不是因為那六根加強筋。J10的官方外號是「猛龍」。

目前該系列有J10A,J10S,J10H,J10B,J10C,J10C已經有幾架開始試飛WS10了,好消息。另外J10C和J10B的外觀區別在於天線的不同,一般人看不出區別的。

ps2.我見過J10B的試飛,哈哈,炫耀一下。我見過J10B,J20的低空試飛,J11B的雙機低空訓練,J8,JH7A的訓練,哈哈,也算比較圓滿了~

殲-11系列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決定引進蘇一全套生產線並在國內組裝生產200架蘇-27sk。98年底, 國內完成了首架蘇-27的組裝, 實現了首飛, 國內命名為殲-11戰鬥機, 從而結束了中國無法生產現代重型第三代戰鬥機的歷史。沒搞錯的話,J11是按照協議,組裝生產,J11A屬於撕毀協議,自己單幹了。J11B開始,中國全面國產化蘇-27,除了外形相似,裡邊東西全是自己的,使用玻璃化座艙,機體採用複合材料減重,後期更換了國產發動機,又對進氣道進行了適應性調整。15年,中國研製成功J11D,採用更先進的電子設備和雷達,在J11B的基礎之上繼續深度改進,目前還在試飛。

如果有人能看到這裡的話,或許會奇怪,J11C到哪裡去了,一會就說(看到這裡的朋友記得評論留個言,也不枉費我寫了大半天)

殲-15系列

殲-15就是殲-11C。殲-15起源於烏克蘭的T10K,總的來說,殲-15之於蘇-33,就像殲-11B之於老蘇-27,在材料,航電,雷達方面有所升級,總體還是在參考前輩的設計。不過雙座型的J15是串列座艙,而雙座型的su33是並列座艙,算是中國首創了。目前有J15,J15S,還有曝光的J15彈射版本,另外不遠的將來,電子戰版本也會出現。

殲-16

說白了J16就是su30的中國加強版本。目前已經服役了,另外電子戰版本的J16也出現了,還在試飛中,也算是中國首創,綜合了美國咆哮者的技術自主研發。

中國版su34(代號不詳)

2015年的時候,有網友爆料稱中國版的前線轟炸機已經開始試飛(其實相關消息2014年左右就在微博流傳了),大致就是並列雙座的J11,運用了T50上的可動邊條翼技術。

殲-20

殲-20,綽號威龍,民間戲稱黑絲(黑絲帶,黑色四代機)。為什麼長得和現有幾款都不太一樣的,主要是因為宋老對小展弦比深有研究,造詣頗深(參見論文《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布局研究》),另外J20由J10上來,技術上有些一脈相承的味道(當然,J20都長這樣了,居然還有人說他是模仿的,雖然不知道他眉毛下面的是什麼東西,但是如果它是常規布局,豈不是被人罵死?)J20目前進度比T50要快,T50受俄羅斯經濟影響,可能還會更落後於J20。J20最新一架2101正在穩步試飛中,其他各機也在執行各種不同的試飛任務,壯哉我大中華!

殲-31

FC-31,綽號鶻鷹,由沈飛的快速試製中心開發,已經在14年珠海航展對外亮相過,今年應該會出2.0版本,期待其在國內外市場的成功。

回頭看我國的戰機研發歷程,可以說,J7對我國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機型,正是從J7開始,逐步走向了自主研發的道路,J8屬於在別人的基礎上自己努力,總體來說沒有擺脫蘇式的框架。再之後,通過J9,雖然J9失敗了,但是技術保留了下來,人才也得到了鍛煉,之後經過努力,一步步研發出了J10,再有了後來的J20。也是從J7,J8開始,中國通過和平典範,通過給各國提供定製版J7,逐步接觸了國外的技術,避免了閉門造車的失誤。

當然,J7本身,沈飛把J7放大搞出了J8;成飛通過超七項目,逐漸演化出了梟龍,裝備巴基斯坦空軍,據說巴基斯坦近來和卡達在談;貴飛搞出了JL-9,海空軍都有裝備,用於訓練用。

通過引進SU27,我國接觸了先進氣動的戰機,也接觸到了真正的「重型戰鬥機」,畢竟能裝一個班嘛哈哈~,然後通過國產化,形成了一個系列,覆蓋海空軍包括艦載機部隊,在這方面,確實得感謝蘇聯死得漂亮。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二代機的持續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新世紀初的時候,美國都開始裝備四代機F22了,並且過渡了好多代的隱身技術(U2,隱身塗料+高空;SR71,隱身設計+隱身塗料+高空高速;F117,外形隱身+隱身塗料),連第一種三代機F14都準備退役了,甚至對岸都有IDF+F16+幻影2K了,我國的主力還依然是J7/J8。這就導致了我國三代機的時間被壓縮得特別短,導致數量跟不上,(二代機保有量太大,而且部分二代機生產出來才沒幾年),尤其是三代半的時間,基本上和四代機快重疊了。比方說J10C/J11D/J16等,還有未來的彈射版J15。

不過,幸好中國從未放棄,並且鬼使神差的少走了不少彎路(尤其是可變後掠翼),甚至J20的進度比T50還要快一點。

感謝奮戰在祖國各個角落的科研人員,軍工人員!幸福並感激著!

當然,如果要說到中國的戰鬥機發展,台灣也算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要介紹一下台灣省的「自研」戰機IDF了

F-CK-1

F-CK-1經國號,又名IDF(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為台灣省於80年代開發,可以勉強算是亞洲「自主研發」的第一款三代機,其實就是美國幫忙,台灣打個下手開發的,近年來的升級工作都得求助美國。台灣省開始研發的時候,IDF的假想敵是大陸的J8,幻影2K,F16。是的你沒有看錯,我沒有寫錯,當年中美蜜月期,後兩者差點就來到大陸了,可惜風雲突變,最後去了對岸。不過,台灣開發IDF的技術人員,日後倒是有不少去了南棒子,為棒子開發T50作出了不小的貢獻。這麼想想,日本F2,南棒T50,台灣省的IDF,貌似都可以算F16改來著,也是蠻有趣的。

===============

ps.有人問並列雙座的su33。

確實有這麼個東西,SU33UB,特徵是圓形雷達罩(非扁狀),主起落架單輪。區別於su34的特徵

放幾張SU33UB的圖

再看SU34,主起落架雙輪,扁形鴨嘴狀雷達罩

你看,確實不一樣~

===============

評論區有人說

感覺現在中國一下子研究這麼多戰鬥機,攤子鋪的太大了

其實我覺得還是蠻清晰的,首先,J7,J8這些二代機都已經停產了,現在留下來主要是考慮三代機數量還不多,這些二代機又還很新,捨不得丟,畢竟是土共嘛,勤儉節約是根植在骨子裡的。。。

小龍只是為巴鐵定製的出口版,我國並不裝備。

三代機中,我國裝備的是J10系列和J11系列。

J10A和同型教J10S(也就是雙座J10A),以及海軍的J10H(其實大概就是做了防鹽霧處理的J10A),我這樣說應該很直觀吧。

J10B相對於J10A,主要是升級了航電,從空優截擊向多用途轉變,進氣道改為了DSI進氣道(外觀的最大特點)。

之後就是J10C,其實J10B和J10C,可以看做是J10B block1和J10B block2的區別。如果按美式的命名方式,說不定就這樣了。我說得還算好懂吧。

J10ABC型不是同時生產,開始生產10B,10A就停了,生產10C,10B也就停了。所以仔細捋一捋,脈絡還是很清晰的。

J11系列比較複雜。

首先是進口的SU27和SU30.這兩者其實大致可以看作是F15C/D的區別,就是一個單座一個雙座。(注意我強調的大致)因為SU27本身又有雙座同型教,su27和su30在中國的定位也有所區別,所以只能說,大致可以把SU27/SU30當成F15C/D。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比較簡潔了?

沒有人會覺得F15A/B/C/D/E/F/J/K/SA/SE/SG種類繁多吧?

好了我們繼續說,首先我們進口了SU27,然後生產線按許可生產的是J11,後來自己單幹組裝出來的是J11A,再自己全面國產化的是J11B,最近曝光的是J11D,作為J11系列運用國內新技術升級的型號。(只不過這裡邊J11B又有同型教叫J11BS)這一溜理順了吧~

J16其實就是整合了J11D的技術國產化的SU30。前面我們說了,「我們大致可以把SU27/SU30當成F15C/D」。J11D和J16其實也就是J11D/E,只不過不這麼命名罷了(大概就這麼個意思,大家領會精神)

J15其實和J11B很多的設備都通用,只不過J15以後有雙座型,改進型等等,而且外形也不一樣,又是海軍/中國第一款艦載機,單獨給個編號也不奇怪。

其實仔細捋捋,J11系列的脈絡大致還是清晰的,各自雖然名字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設備通用,後勤也算大致統一,其實也不太複雜。

嗯,大致就是這樣,裡邊有一些表述和我的理解可能有點問題,還請大家指正,謝謝。

=================

2016年5月20日更新

啊,520還在更新,證明我是一隻不折不扣的單身汪==

更新一個美國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

首先,美國明確說明了——中國空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中國空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中國空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空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

歡迎有意見的朋友們去美國投訴。。。。

當然我覺得這算是蠻客觀的評價了~

總述:

中國目前擁有2800架飛機(不包括無人機),作戰飛機2100架(包括戰鬥機,轟炸機,戰鬥轟炸機與攻擊機)、三代半600架,儘管目前仍然有大量二代與三代機,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很快就會成為以三代半為主力的空軍。

人數規模:

空軍389000人,海軍235000人,海空軍人數總共佔PLA的27.5%。裁軍後海空軍人數相對佔比會上升,有中國分析師認為裁軍後海空軍的絕對人數也會上升。

三代半:

殲-10B是第一款專門設計的三代半。

據報告,2015年11月,引進24架蘇-35的談判成功完成,如果中國成功引進了蘇-35,那麼它們很可能會在2018年服役。

四代:

中國至少在2009年以前就開始著手研發四代機,並且是除美國之外唯一研發了兩型四代機的國家(美國的原版評價)。

2015年中國開始測試第5,6架J-20原型機(答主備註:該報告成文時間應該在2015年底左右,所以沒有提及2017以及2101。)

第二型五代機FC-31在J-20首飛不到兩年就首飛了。(答主補充:FC-31大改版本,也就是2.0版本近日已經高滑了)

轟炸機:

H-6H、H-6M已經服役十年了。

全新研發的H-6K可搭載6枚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具備對關島精確打擊的能力。2015年H-6K進入西太平洋地區,展示了其遠程能力。

海航還有H-6G,可搭載4枚反艦巡航導彈。

當然,所有的轟炸機都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加油機:

HY-6

從烏克蘭引進了IL-78,並且還將繼續引進。

其他:

中國空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遠程防空導彈體系,包括S-300PMU1/2、HQ-9

中國計劃引進S-400,並且正在研發HQ-19,兩者具備反導能力

再添加幾個火箭軍相關:

約1200枚短程彈道導彈

DF-16射程800-1000km

CJ-10射程1500km(答主備註:這個其實是巡航導彈,海陸空平台都可搭載。)

DF-21D射程1500km

DF-26隻提及了存在,射程數據沒有提及

75-100枚洲際彈道導彈

DF-5、DF-5B(分導式多彈頭)

DF-31、DF-31A(DF-31A射程超過11200km)

DF-41

(答主備註:報告忽略了鐵路機動的彈道導彈~)

2015年進行了19次發射,共發射45個航天器。

2015年成功發射了兩款新的載具:CZ6與CZ11。CZ6是液體燃料的小火箭,1000kg的LEO載荷。CZ11主要特點是快速反應,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短時間內將小載荷發送到LEO。

2015年成功完成一箭20星的發射。

2020年前將完成北斗全球組網:

2014年7月與2007年1月進行了新的反衛星測試。

反導:

新的專用雷達:JL-1A(可以精確跟蹤多枚彈道導彈)和JY-27A

S-300PMU2(可以應對1000km,速度2.8km/s的彈道導彈)

HQ-9(對500km內的戰術彈道導彈實施點防禦)

2010年1月和2013年1月,中國成功施行了兩次中段攔截

有關海軍的相關資料補充在:中國海軍到底有多強? - 入不忘兮的回答。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

2016年9月18日更新

又是一年九一八,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更新之前提到過的J15彈射版,首飛了喲

=================

歡迎廣大知友評論留言,有空我會更新的。

阿里嘎多。


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院士,於2016年3月22日13點10分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86歲。《環球航空》報道說,1998年3月23日,殲-10戰鬥機首飛成功,在距離殲-10戰機18歲生日前一天的時刻,宋老撒手人寰,令國人感慨萬千。

18年前,被稱為「骨氣機」的殲-10終於完成了首飛。宋文驄特意將自己的生日改為了3月23日。其實,在這一天離開,宋老肯定做了最艱難的掙扎。這,應該不是巧合。這是一種深深的情結,這是一種動人的力量。

這一天,輿論圈一直處於沸騰狀態,無論是媒體還是朋友圈,都被疫苗事件佔據了。在輿論的喧囂中,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宋老離世的消息。想必,宋老並不在意,就像他的一生,默默地背負著國家賦予他和他們的重大責任,潛心在軍工領域耕耘,並不在意世人對他和他們的關注一樣。

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將沉沉的敬意奉獻給他——

感謝 入不忘兮 的發帖,另外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記住這位老人!致敬!


匿名提問?不是釣魚么


留名待答


J-9項目波瀾壯闊


推薦閱讀:

f-15機體結構壽命是多少,兔子在東海這麼搞,霓虹f-15的機體壽命能挺得住嗎,謝謝?
F15兩側的進氣道與機身之間的縫隙對高速飛行有多少影響?
以F35的性價比和機動性來看,f35真的是雞肋嗎?
為什麼中國戰鬥機只掛四枚導彈?
為什麼殲轟7可以做到翼身融合,殲十卻不行?

TAG:戰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