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學習好,有什麼捷徑嗎?


一個弔兒郎當的學生成為省前十進入北大,究竟經歷了什麼?

北大學生寫給你

我叫黃歐,北京大學工學院大四的本科生,我在初中的時候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後來我的學習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依靠著自己總結的一套學習方法,通過自身的努力,最後成功的考進省前十,進入北大。在北大,我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就不及格,然後也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成為北京大學的三好學生。我想跟大家分享下我這些年的成長曆程,尤其是在初中和大一,那兩次改變我人生的轉折點,我經歷了什麼,又是什麼使得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最後,我還會分享一些大學畢業後工作選擇的思路,和面對高考的學習方法、策略。

我是怎麼考上北大的?

我來自重慶市的一個比較偏遠落後的山區縣城,經濟水平、教育水平都遠落後於主城區。中考考了一個縣裡面的二流中學,我在班上都是第一名,可是年級排名都是十來名。這個成績在縣裡、市裡並不能排上名次。我一直過著玩笑打鬧,吃飽睡覺的日子。

初二,我們換了一個班主任。很偶然的一天,老師講起了人生規劃,他說國家的經濟建設是按照五年規劃來執行的,人生,其實也需要有個五年規劃。

初二了,五年之後,便是大學生,你們有想過你們會上哪個高中,然後到時候上哪個大學嗎?現在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在五年後的日子裡,你們坐在怎樣的教室裡面。再過一個五年,你們該工作了。再想像一下,那時候你坐在怎樣的地方工作,在做些什麼事情?那個時候你們是不是已經結婚了,已經買車了嗎,有房子了嗎?再過一個五年,你們應該已經有孩子了,事業也已經有小成了,能想像出來那時候你們的生活嗎?你們想的這些,如果能夠很清晰的話,那很可能就是你將來那時候的現狀。

總有人說改變需要時間,什麼的,我相信頓悟。我就是在那一瞬間覺醒了。

我的行為和決定,將決定我未來生活的樣子。我堅定這老師的話語,我能想像出來將來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我就可能做成什麼樣子。於是我在心裡暗暗許諾,我說,五年後的今天,我要坐在清華北大的教室,在中國最頂級的學校上課。

我的目標明確,這需要戰略上的規劃,和戰術上不斷堅持不懈的努力。還有一點,就是要有時間點的概念,到了某個時間點,有一些目標,是必須達成的。我開始認真地做自己買的輔導資料,開始去看上面的總結,開始去刷題,下課了我總是第一個衝出去吃飯,然後永遠是第一個沖回來,但是不再是在走廊上一群人嘻哈說笑,而是努力看書,刷題。

就這樣,一個月過去,我月考考到了年級第三,那是我當時有史以來最好成績。

儘管我是學校中考年級第二,但高中時,我仍然只是年級十幾名。那時候已經有全市競爭這個概念,所以知道自己大概處境,離夢想很遙遠。高考是一件再現實不過的事情,千萬不能自欺欺人。

當時我們學校理科已經好幾年沒有人考上北大清華了。人要對自己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有一個清晰的判斷。我拿到年級第一,還要領先第二一大截,才有可能順利考上。

靠著和初中一樣的那股勁,我開始了對年級第一的衝刺。第一個月,我在食堂吃飯都爭分奪秒,練就了全班第一的吃飯速度,現在在我們系也還是,都是那時候養成的習慣。認準了一件事,就是這麼認真的去做。看書,做作業,刷輔導資料,第一個月月考我到了第六,第二個月月考我到了第一。那天我的心情很平靜,或許只有做到了才發現,縱使有差距,也是通過努力彌補的。

當然後面的月考沒能穩住第一,因為自己明白基礎還不夠紮實,每個月都更加努力。高二,我能很多次保持在第一,高三,我已經基本上是年級第一了。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北大的學生智商都很高。我們省一年考到北大的人也就十幾人吧,但是接觸之後發現大部分都不屬於這種天賦異稟的。很多人,都明白努力很重要,可是明白歸明白,做到是另外一件事情。

去適應大學生活

從高中到大學,由於環境的急劇變化,會有一個適應期,適應的快,能早在大學生活中活出自己的世界;如果適應得慢或者適應得不好的話,就會虛度許多光陰。

所以,進入大學之前,家長對孩子的各方面輔導也尤為重要。

當時我選專業的時候,只是把各個專業的介紹看了一遍就做了決定。那時候第一門課是數學分析,我們修的高數難度僅次於數院。一開始學著挺新鮮,期中考試卻只有56分,這是人生第一個不及格。

當時我們的數分老師是黃克服老師,人稱黃老爺,課上的很好,也很喜歡掛人,期中掛了接近一半。可是黃老師來講的時候,輕描淡寫提了一句,期中很簡單吧,我看有人都考了滿分。我當時就懵了,大腦裡面都是空白。第一次發現,大學裡面牛人這麼多。後來其他科的考試成績出來了,每一科都有人考接近滿分,每一科都有人虐你。院裡面好多競賽保送生,在高中都已經學到了大二的課程。第一次,我知道原來外面的世界是這樣。

大一的第一學期過的很憂鬱,一心想刷題刷起來,但是總是差距很大,越往後面越難。恍恍惚惚的一學期過去,期末考排名都60%後面去了,這對我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打擊。一時間都很想轉院去經院啊之類的社科院系,最終還是留了下來。迷惘無助的時候,偶然發生了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大學的生活。那時認識哲學院的師兄,當時師兄大四,很喜歡騎行,曾經騎行過川藏線,就把我也帶到騎行裡面去了。

大一暑假時候,我騎行了一次滇藏線,出發的時候都簽了安全協議書,也沒讓家裡知道。我們是八個人的一支隊伍,物資、技術、醫療等儲備都分別做好分工,師兄做隊長,負責總體進度協調,第一天出麗江過去就是翻兩座山,然後就是一個十幾千米的大下坡,到了金沙江。一路高原景色,經過香格里拉,白馬雪山,鹽井,然烏湖,波密,林芝;穿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經歷了橫斷山區的一山有四季的美景,以及廣闊的藏區高原草場,壯麗的雪山冰川,最終到達拉薩。二十多天的騎行,前後騎行了1600km。路上經歷了很多艱難,也讓我忘卻了在學校的煩惱。

藏區騎行,上山的上坡路很長,一般一個上坡都是接近1000米的海拔提升,最長的上坡在紅拉雪山,36km的上坡,要花六個小時,海拔增高1800。

一開始騎上坡的時候,師兄告訴我們用2x2的低速擋就好,速度慢就輕鬆,但是我試了試覺得好慢,換成2x4的檔位,騎起來快多了,稍微累一點而已,但是我發現我騎了好幾天始終在隊尾拖後腿,在那個36km大上坡的時候,我只好換成低速擋慢慢騎,奇蹟般的,我按時騎到了山頂。而且不累,後面幾天我都適當降低檔位,發現我慢慢的來到了隊伍前面,內心甚是不解。然後才明白,有時候,急了,反而可能會慢。這就是欲速則不達。

人生路就像是這上坡,路很長,不辛苦往上走你就走不動。但是如果太急的話,可能適得其反。我開始有條理地去學習,課程還是很難,但是不再慌亂。成績也慢慢提升了起來,最終也順利保研。同時,我還空出了實踐做了不少學生工作,參加創業項目,平時出去騎車也沒有落下。

所以我想對高中生們說,等你們以後上大學了,你們也要經歷這樣的適應過程。我的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不具有可重複性。但是領悟到的東西還是很值得分享的。

在畢業期一定要思考的東西

大家關於工作的理解是很不一樣的。如果你知道你將來想要從事什麼工作,到時候沖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就是了。有同學就曾經說過他將來想做官做領導,指點江山,建功立業,可是真的當他走進公務員行業之後,才發現,做的無非是些端茶送水跑腿,小心翼翼應付人際關係,完全談不上什麼兼濟天下的情懷。上大學之前,多數人心中都隱約有著對未來工作崗位的期許,也因此選擇了專業,但是真的進來之後,可能發現就不是這麼回事。就像經濟學院不是教你怎麼賺錢,中文系不是教你如何文藝,工學院不是教你怎樣搞工程一樣。

畢業有幾條路,出國,保研,工作。我們工學院本科生就業的不多,三分之一會保本院研,三分之一出國,還有一部分保送到其他兄弟院校。

碩士的話,基本上不會從事本專業工作,多數去公司,國企或者私企,還有外企,還有的去公務員行業。博士可能會好一點,力學方向的還是有很多繼續從事科研工作,像我所在的能源方向的話,有1/3的博士會去公務員行業,1/3去企業,剩下的出國深造讀博士後或者去科研院所從事研究工作。

出國去的話一般有幾種:一是為了得到國外的研究經歷,國外的研究經歷還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想要在國外定居工作或者回來再外企,跨國企業工作的,這部分人也比較多;還有就是其他各種目的的,比如純粹去經歷一下完整的國外文化的。但是我個人的話,很堅定將來要在國內發展,國外額誘惑也很大,不過我更需要留在國內拓展一下人脈,了解國內就業以及工作最新的情況,所以我選擇保研。

今年我們這一級的保研也是這幾屆裡面壓力最大的。我們有不少同學都選擇了去工作。目前在國內工作主要是三條線,最傳統的仍然是去國企、政府或者科研院所,另一條線是去民營企業,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去的人比較多,待遇高很多,但是競爭也高得多。還有一個,就是創業,本來創業是一個一直存在的選項,這一兩年被炒熱了,國家也開始介入進來。

我認識不少師兄,去了一些大型國企或者政府的,都反應福利不如以前了。但是即便是清華北大的同學,想要去到好一點的這些國企崗位的話,競爭也很激烈。還有就是公務員行業,公務員行業現在能進入的途徑主要是傳統的國考和選調,當然選調只是部分學校會有。

政府部門。學生工作經歷是必不可少的了。需要有一定資質。一般省級部門的選調,比如各省省委辦公廳啊,省委組織部啊,這種級別的選調基本上都是院系學生會主席、研會主席啊,院團委部長啊比較集中的地方了。中央選調的話,可能就需要更往上走才靠譜了,比如校會主席、副主席,院系團委學生副書記以上等。當然,有出色的社會經歷或者獲獎經歷也是可以加分的,比如挑戰杯項目啊,創業項目啊什麼的,不只是成績,除了成績好以外往往需要至少一個領域的充足歷練才能有效地進入核心競爭環節。

民營企業。現在金融行業當然是工資最高的了。但是不一定只有光華這樣的專門學這塊的可以去,理論上多數專業都是有機會去的,不過要輔修相關方面知識,而且需要考證,總之不是很容易。不過我們級今年就有個本科大神本科直接拿了花旗的offer,就修了一個經雙,參加了一個比賽獲得了認可,直接被花旗簽走,年薪50萬。傳統的銀行、投行、券商,待遇總的來說都很好。互聯網企業去的人也很多。總的來說,有學工經歷、科研或者創業項目獲獎經歷、實習經歷會比較有優勢,如果都具備了的話就能做出一份很不錯的簡歷,這樣選擇面會寬很多。

我的建議是步入大學之後,抓緊時間多嘗試一些事情。大學是我們進入社會前最後一個能專門抽時間進行自我準備的地方,總的來說可以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怎麼樣考好高考?

我對學習方法的認知,就是成功沒有捷徑。如果說捷徑真的有的話,那就是不斷努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當你能夠把你的學習習慣調整到你自己最合適的持續學習最高有效強度的時候,你就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了。學習方法本質是迫使自己不斷學習。高考的話,最近已經開始改革了,據說將來文理不分科了。但是高考的制度沒變,出題人沒變,所以應對方法一樣,都是應試教育。高中的知識是一個對世界的基本認知,考的是熟練掌握程度。

那麼具體來講高考。

首先是語文,分為幾部分,字音字形病句這一類基礎題,以及古文,還有閱讀題,最後有一點語言表達,其後是作文,不同省可能有些不同,大體一樣。關於語文卷,如果所有知識掌握都夠了,那麼做起來肯定不難。對於作文以外的題目,有些東西驚人的相似,考得就是那幾樣東西,來回換來回考。這是我高三的時候刷題發現的,在做了大量的題之後,會發現不同的題考得東西總是來回出現。尤其是閱讀題,答案幾乎是一個模子裡面出來的。

作文題主要靠素材積累,平時看看讀者這樣的書,儘管它只是一本雞湯雜誌,但是上面很多素材適合用來寫高考作文。針對性的練習一下,拿個四十幾分到五十分都不難。如果選擇題只錯兩個,後面古文題閱讀題每題丟分不太嚴重的話,110-120以上並不難。

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識點,要考什麼。比如幾何題考幾何關係的建立,函數題要求你找到等量關係並解出來。每種題型就練一道題,然後相似題型看答案。選擇題最後一題和填空題最後一題以及計算題的最後一題都比較難。我要求自己針對性練習選擇題和填空題最後一題的難度,這兩道題我只需自己錯一道,扣5分。計算題最後一題我只能做出來第一題,第二部分題壓軸的我肯定不會,口7分,即便這樣也還有138,不是很拖後腿了,結果高考的時候就扣了最後6分,考了144。

英語大概是最簡單的了,建議直接按照李陽的瘋狂英語執行。粗暴但實用,畢竟高考看的是成績。李陽是不是愛忽悠啊人生態度啊什麼的,盡可不去理會他,考完再談。瘋狂英語的學習方法很出成效,用瘋狂的速度來刷辭彙量,刷聽力,刷閱讀,你會發現進步很快。往往一個學期就能見效而且成果穩固。家長們和學弟學妹們如果英語沒有找到自己的方法的話就去買一套瘋狂英語的書,然後執行就是了。這方法比較無腦,不過簡單而且出成效。

還有理綜。理綜我們是物理化學生物。理綜要考好,選擇題是不能錯的,最多錯一個題,錯兩個題就很難考得好了。一個題6分,很痛。面對理綜不要心慌,合理分配時間最重要,有時候選擇題卡住了,不要慌,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制,然後把後面的題做完再說,有空再來看。這三科是都需適當刷題的,但是每科花的時間不如數學那麼多。

物理題比較有套路,公式什麼的都是有定性的,所以記住公式,明白考點,然後把過程分解的好一點,不要放過其中的細節,不粗心就不會錯。化學主要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後,還要善於串聯,尤其是後面的大題,猜反應的過程那裡,比較費思維。不僅要記住已經學過的反應和考點,還有可能出現完全沒見過的反應,如果見多識廣就比較好,這是需要多數刷題的,如果看一點大學的普化,大致補充一下也是挺好的。生物總體來說不難,概念題更多一些,出題多數是把概念包裝過了再拿來考,畢竟不需要太多計算,難度相對較低。背背書,做做題,記得全面一點就沒有大問題了。我不是文科的,文綜就不提供意見了。不過總的來說,文綜靠背,以及建議了解一點時事政治,很有用。

最重要的東西的話,一個是自我覺醒,一個是堅持,還有一個是心態。

我自己是學生,對學生的心態是很了解的。但是要做到自我覺醒也是最難的。就像我初中,如果不是班主任那一席話,我可能也不會發生什麼質的變化。但是他這一席話我別的同學聽了就只是聽了,可能當做耳邊風就過去了。當你意識到了,我的一輩子不能這樣過去的時候,你就覺醒了,自然會不一樣。所以,家長能做的事情,恐怕就是幫助自己的孩子實現自我意識的覺醒吧,但是這種事情只能儘力為之,沒法強求。

我自己家裡面也有上初中高中的親戚,大部分都沒有從那種原始的自我狀態中走出來。人的個性不同,擅長不同,成熟也分早晚,但是高中只有三年。如果有幸在這個時間段之前就已經堅定了目標,並且能堅持執行,那麼高考也不算難為之事。

唯發奮才能苦讀。

還有一個就是堅持,堅持這種美德,頌揚了好多代,但是能做到的不多。「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說的就是這現象吧。最後一個就是心態,不急,不燥,熱切但是不浮躁,高中有三年,堅持下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切記浮躁。穩下心來紮實學習。

人生沒有捷徑。人生路很漫長,堅持走下去,不要放棄。人生,在路上。


別做「聰明的傻瓜」,這世上哪有什麼捷徑!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張照片,畫面里是一個碩大的書架,並配著一句話:

我今年又看了 100 本書!快來圍觀!

這一 「壯舉」 給他帶來了上百個贊。

我很好奇他讀了什麼書,就把照片放大。結果發現書架里雖然擺滿了書,但其中很多居然尚未拆封。

書都沒拆怎麼讀書呢?

我開始翻閱他的朋友圈,試圖找出答案。他的朋友圈幾乎清一色的各種讀書會、音頻書、濃縮書等。

還有一句讓我驚呆的話:

原來還有這麼省時省力的讀書方法,我以前可能讀了假書!(捂臉)

我覺得,讀書這件事兒已經被他 「妖魔化」 了。

確實,有這麼多人幫他省時間,似乎也沒有必要一本一本啃下去。

他只需付錢就可以買到所謂的 「知識體系」,並假裝這些都是自己內化的東西。然後再買一些書放在書架上,以顯示自己確實是個 「讀書人」。

與人交談,也只要提前記下書名、作者,再從這些 「知識體系」 里挑一些重點句子背下來,自然會有人讚歎:高!實在是高!

都說 「知識改變命運」,可事實卻是:

知識無法改變命運,運用知識的能力才可以!

這不就是孔老夫子說的那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嗎?

想通過捷徑達成目的,最後都只會得不償失。

不只是讀書,任何學習都是一樣的。自從我開始寫作,身邊總會有人問我:「嘿!給我講講提高寫作能力的訣竅唄?」

我也每次都會和顏悅色地答道:「多讀多看多寫多想。」

對方几乎每次都會露出一副 「你說的不是廢話嗎?」 的表情。

我隱約覺得,他們都認為寫作這件事兒一定存在著某種深不可測的秘訣!

再說學英語,明明 「多聽多讀多記多說」 就足以學好,可就是有很多人想要尋找一條所謂的 「捷徑」。

老實說,我不是很明白:

為什麼一個人寧願花時間在尋找捷徑上,也不願花時間去踏踏實實做事呢?

每個知識領域都有著被人們稱為「套路」的存在,有點兒類似於武功中的招式。

但招式易學,內功難進。懂得再多的招式,沒有充盈內力做基礎都只是花拳繡腿罷了。

那麼,內力要如何提升呢?積累,大量、長期地積累。

沒有這些基本功作為底子,就算每天都去聽講座、學別人的經驗,也只是白費功夫。

如何通過寫作月入十萬?

辭職 XX 天,我通過寫作賺了 2 萬。

月入六位數,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我以為,這樣的演講不乏有用的乾貨,但是我們務必明確的是:

知道與做到從來都是兩碼事。

社會不斷發展,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其中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實際上已經不適應 「現代社會」 的需求了。

例如: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保證自己存活。因而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發現食物就會塞到肚子里去,以應對找不到食物的情況。但這一本能在現代社會卻成為了很多人的困擾。人們不會飢腸轆轆,卻也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以至於脂肪越積越多,最終損害身體健康。

類似的還有:

大腦比我們想像的要懶得多。

遠古時期,我們依靠直覺更多,這是由於客觀環境需要我們做出快速反應所致。另一方面,避免「深入思考」還可以節約能量,保證基因的最低需求。

於是,這個偷懶的習慣就這麼順利傳了下來。而這一習慣又會使得我們在做決策時傾向於當下的利益最優解。

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心裡大概會是這樣的想法:

這件事太難了,要是努力過後最終還是解決不掉,為什麼不讓別人幫我做呢?

有問題嗎?沒有。聰明嗎?聰明。

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真的就是最優解嗎?

也許是的。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會反覆出現的問題。

比如說,信息檢索。笑來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

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句話背後蘊藏的含義,但這句話帶給我的啟發有兩點:

1. 獨立思考的習慣

2. 發現更多可能性

要知道,生活是相互聯繫的整體,基本上解決一個問題之後還有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如果每次都尋找捷徑,而不去獨立思考,就意味著你永遠無法獨立得出答案,要一輩子依靠別人的大腦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開始尋找答案,就有很大的概率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你可能會找到精彩的書,可能會接觸一些牛人,可能還會發現有價值的網站。

最重要的是,你學會了如何尋找答案。

很多人都說生活是一場馬拉松,可我覺得生活更像是跨欄。

我們總會遇到障礙,有的人選擇跨越,就會一個接一個地跨過去。有的人選擇繞過,就只能不斷地繞路,等到繞不過去的那一天,才發現自己再也無法跨過障礙。

這世上本沒有捷徑,偷懶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捷徑。

警惕一切號稱 「捷徑」 的東西,因為不走彎路,才是真正的捷徑。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堅持適度原則,注意事物的數量變化。

創造條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轉化。

注意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作為一個勉強算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我反對給學生傳授什麼學習的捷徑,相反的,我會一直告訴他們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付出跟回報是成正比的。學習可以有技巧,但萬不能找捷徑。

中學學習的時候沒體會到流汗的滋味,你等什麼時候體會呢?大學嗎?工作之後嗎?說出來你自己都未必相信。

學習如同打地基,負責任的老師多嚴厲,不管在你稚嫩的眼裡這老師教的多不好,你有多討厭他,他只能禍害你一陣子,但如果那個老師教會了你投機取巧,那麼他將禍害你一輩子。


推薦閱讀:

因見義勇為被譬如清華這樣的學校錄取了之後,最終因為學業能力等跟不上只能退學的情況是否曾經出現過?
你因為什麼對川外失望?因為什麼討厭川外?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尤其是黑馬是如何做到逆襲的?
被水產學錄取了~可是父親非常反對~說水產學沒用~我不想復讀~?

TAG:教育 | 高考 | 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