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算擁有高的財商?

生活中,我們經常評價一個人情商高低或者是智商高低,只是財商的高低如何判斷呢?或者說擁有「高財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智商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

情商建立在智商的基礎上,

財商建立在情商的基礎上。

所以你會看到社會始終還是呈現金字塔型,想知道高財商的人長什麼樣,可以交20萬會費進高級會所。


要看財商,評價一個表現就夠了,就是如何對待負債。

如果說理財中有什麼辭彙,是小夥伴們一聽就要連連擺手說要不起要不起的,「負債」一定算在前三名。

在一般的印象里,負債通常和欠債不還全家玩完、人死債不爛、父債子還之類火藥味十足的口號聯繫在一起。

而且,父母一輩通常會教育我們,欠錢是不好的,負債是很不爽的。

一個栗子是,房地產飆車這麼多年,憑一套兩套房子鹹魚翻身脫貧暴富的不在少數,但能全面認識房地產的金融屬性的人還是少數,許多還是習慣做一件事情,提前還款。

在他們看來,一睜眼就發覺自己欠銀行幾十萬實在是太可怕了,感覺就像自己被判了幾十年的勞改,一定是要無債才能一身輕。

不能給銀行打工,不能被利息所剝削,要儘快地擺脫這樣的枷鎖。所以,一有點錢,就琢磨著提前把房貸給填上,算著每個月少還的利息,不禁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高比例首付配合短年限貸款。

不管是向親朋好友借錢也好,還是自己閃轉騰挪湊一湊也好,總計劃著多給一些首付,然後少貸一些錢,少貸幾年。

問到為什麼,回答往往是覺得欠債不好,被銀行吃了利息不划算。

然而他們真的算過賬嗎?也許並沒有。

我們來想像一個理想情況。

假設有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雖然我們手上的現金恰好是100萬,但只首付30萬,剩下70萬走商業貸款。

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手中餘下的70萬通過理財產生的收益大於貸款利率,那就能跑贏利息。

當然,實際情況很可能是我們並沒有那麼多現金在手,貸款買房有些迫於無奈,那麼計算過程會複雜一點,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動手先試算一下,回頭我們交流交流。

說這麼多開場白,今天要聊什麼呢?

只是想說一個也許很簡單的看法,負債這個事,要分好壞兩方面來看。

如果是由於借用資金而產生的負債,則並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比如我們上面所說的房貸,其本質實際上是我們借用了銀行的資金而支付的成本,產生的效果是用少量的錢擁有了自己的資產。

資金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的高低就體現在利息上。

對於借錢的一方,利息就是每個月要多還的那一部分。而對於出借的一方而言,利息就是他借錢給別人所產生的收益。

說到這裡,機智的小夥伴會聯想到一個詞,收益率。

沒錯,我們所接觸的許多理財,其本質就是借錢給別人,從而收取利息。

用接地氣的話來說,叫收租子。

比如以某某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實際上就是把錢借給銀行和金融機構,他們按日給咱支付利息。

比如大家熱衷的網貸,說穿了就是個人金主直接把資金租借給個人客戶賺利息,順便給中間商吃個手續費。

許許多多這樣的工具和手段,構成了我們的金融市場。它們就像是一隻只看不見的手構成的網路,把資金從閑置的地方調配到最需要它們的地方,從而支持著整個龐大經濟體系的運行。

所以,能否認識到負債與利息的意義,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財商。

財商高的人,會將合理的負債視為一種工具,支持他達到購置資產、賺取收益或者配置資金的目的。

而財商暫時需要鍛煉的朋友,可能只會被多支付的利息蒙蔽雙眼。

有關心新聞的小夥伴會問,最近上頭的大佬們說要清理金融機構以及地方上的各種負債,同時房貸的利率也有上調之類,這是不是在說不鼓勵大家背著債務繼續奔跑?

還有的說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以往大家放膽借款買房是基於以後錢不值錢的預期,可是現在好像錢開始值錢了,到處都開始收緊錢袋子了,再大舉借債,是不是不太好?

對於以上的看法和問題,首先要表揚的是這些小夥伴的觀察力很敏銳,抓住了負債這個事情的一大核心,風險管理。

負債不僅有成本,而且還有風險。在借錢的一方,風險體現為能不能按時還得上錢、收益能不能覆蓋利息等等;在出借一方,風險體現為借出去的錢能否收得回來之類的。

所以就像我們一直提倡的,任何事情要有個度。負債也是一樣,在合理的程度以內,那就是良性的,超過了那個度,就會演變成難以收拾的不良債務。

那麼這個度在哪裡?從我們個人的層面來說,以下三點是有助於判斷的:

第一,負債的性質。

如果是可以讓整體資產得以提升的操作,比如房貸,則負債被視為可接受的使用成本沒毛病。從總的預期上來說,我們是賺的。

但如果是某些無法帶來收益的負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用消費貸款買個新款手機,產生的利息就不認為是有正面意義的。因為手機並沒有辦法為你帶來收益,只是一項消費,會削減總資產。

同樣的行為還有貸款買車、透支信用卡買包包等等,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並不會產生新的收益,只是提前消費提前享受,而商品的貶值、維護和使用成本的增加,只會對未來的生活與財務狀況造成負擔。

所以,能在未來賺錢的負債是可以接受的良性欠債,反之則應該盡量避免。

第二,負債的具體程度。

對於個人來說,不管什麼樣性質的負債,總比例最好能控制在總資產的一半以下,而且盡量保證收入積攢的速度能大於利息累積的速度。

舉個栗子,貸款買房,每個月還款金額最好不要超過收入的一半,否則壓力會很大,同時收入上一有什麼波動就會對還款產生影響,進而導致一系列衍生後果,比如徵信記錄受損。

再比如消費貸款或者信用卡透支,如果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那最好控制其金額,並保證在還款期限之前解決掉。

第三,培養一點算計。

有種想法想得好,從長期看,通貨膨脹很厲害,所以現在欠的錢看似很多,N年以後其實沒多少。佐證是十年前買房每月還一千多當時覺得很難受,現在感覺完全不是個事兒。

這個想法對,也不對。

對的地方在於從算數上說這個邏輯沒有問題,而不對的地方是連我們都知道以後用貶值的錢還回去,銀行會那麼傻?

關鍵就在於「長期」兩個字。

長期是多少年?這個說不清楚。大家可能習慣了這十幾年的通貨膨脹,所以完全忽略了通脹其實也有周期,在某些特別的年份完全有進入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或者程度輕一點,通脹放緩,而信貸有所收緊。

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負債率過高,則有可能在這些暫時的波動中成為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的駱駝。

比如,預期房價會長期上漲,於是放手借貸買房,積累的還款壓力很重。如果不幸遇到11年或者15年那種漲不動還往下掉的情況,就很可能拿不住手上的房產,導致巨額的虧損。

或者沒那麼糟,遇上的是銀行貸款利率升高和首付比例提高的時候,欠債的成本並不划算,比如現在限貸正是風聲正緊的二線城市們。

負債是現代金融的基礎之一,如何對待它,反映著一個人對財富的掌控和管理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財商。

一點負債沒有,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但是放開膽子借一堆債的行為,拿到任何時代也只能用作死來評價。

關鍵就在這個度的把控上面。

所以,負債並不一定是壞事,但一定不那麼簡單。不論是出於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而抗拒它,還是因為覺得算來算去太複雜所以迴避它,最好的治療方案都是嘗試多去了解,多去學習。

否則,在這變幻紛擾的世界裡緊握財富的船舵,你真的有信心嗎?


都是普通人,沒有知乎那麼多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案例。講我一個大學同學,幾年未見,一次去福建旅遊順便吃了頓飯。

這個同學家境不好,拼了兩年考上公務員,餓不死,社會地位也湊合,一直迷糊混日子。後來碰上了他老婆,她老婆家境也不好,還有幾個兄弟。

同學和他老婆是網上認識的,都是家裡幫不上忙的(也許還要反過來幫家裡),交了女朋友之後,我同學繼續混日子,然後她老婆說要結婚,要買套房子。

我同學說結婚也沒什麼,怎麼買得起房子呢?

他老婆挺利索的把家裡有的財產點了下,可以跟誰借,兩人的收入大概什麼時候還,怎麼還,日常哪些開支要收緊全列了下。還有結婚的開支怎麼周轉~

只記得我那同學傻乎乎的笑了下,說"我的婚禮還挺風光的呢!好像做夢一樣,一下子房子老婆都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

那時候還年輕,只覺得這姑娘賢惠,聊著天也不會讓你有那種唯利是圖的小家子氣。後來自己開始理財了,才真心覺得同學這個懶貨撿到寶了,傻人有傻福吧。

題主說的財商高我想就是這姑娘這樣的吧,未必要多高的收入,但是能用僅有的資源靈活分配,花的恰到好處,同時不受惑於金錢,懂得滿足。

同學那愚蠢的一笑,以及對自己風光婚禮的滿足,幾年後想起來還是很溫馨!


高中時,大家都在玩DOTA2,LOL之類的。有一個同學比較菜,但也不是菜的摳腳,只是說完對戰天梯時比較菜。但是他有種一旦開活動(比如dota的年獸活動)就是無敵的存在的天賦,各種刷箱子,倒賣裝備。生生賺了800,而且我覺得他當時還沒完全投入。還經常借錢,一次大概借個5 600然後玩夢幻西遊之類的遊戲,過幾天就把錢還了。


財商是會計、投資、市場和法律等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綜合。—羅伯特·清崎

不知道樓上是怎麼把財商和情商扯到一塊的…


聽說買保險這事,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財商?

買保險原來不是小事,這事完全考驗一個人的財商?

所謂財商,顧名思義,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縮寫為FQ(Financial Quotient),財商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即價值觀);二是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

簡而言之包含兩方面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開源容易理解,就是收入,例如每月的薪資收入或者自己有產業的每月的營收款,財商高的人會給自己設定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收入水準。

節流,即減少支出減少現金流的流出,而這個比較難做到,為什麼呢?因為,支出耗費比較隱形,在無形之中,不知不覺你就花錢了而且你還感覺不到。舉幾個例子,平時在用手機,等到話費提醒才發現充值的話費不夠了,也許還沒有太久時間;吹個空調,開個電腦,看個電視,一到月底看到電費通知單傻眼了,頓時覺得貴......類似這樣的例子,有沒有。

所以,財商高的人,不僅僅對賺錢有感覺,對花費也有感覺,能夠駕馭財富並且應用財富,往往很多人對此是沒有感覺的。

說個段子,也是別人給我安利的,我弟弟讀初中的時候,有個同班同學,他家是兄妹倆,當時學校距離家有點距離,一家財務長媽媽就決定在學校附近首付購買了一套房子分期還貸。

按說這是一筆開銷對吧,但遇到那段時間是房子漲價的時機,兄妹倆初中畢業考取高中,也離開了學校,媽媽就把那套房子賣了,結果房價翻了好幾倍,足夠在城市(本人在三線城市)最好的地段又買了一套房子還夠裝修費,還足夠支付兄妹倆初中三年的學雜費,同時還夠高中大學費用。

這個時候,只能對那個媽媽拍手贊個高。

有一句說的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生活不是一下子變得很艱難也不是一下變得很富有,就見平日里的點滴差異積累。

我們來想想世界上有錢的聰明人哪個不上保險的?有誰可以舉個反例來證明嗎?當然請別舉這樣的例子,俺們家村東頭的首富二狗子家就沒有買保險......說真,國內巨富沒有哪個是不買保險的,國外更別說了,保險意識更加豐富。當然在此說一定要買保險,而是提個問題--這些人既然已經這麼有錢為什麼還要買保險呢?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性,有錢人善於借別人的錢做自己的事情。在財務管理中審計財務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預提費用,是指企業按規定預先提取但尚未實際支付的各項費用。 就是企業還沒支付,但應該要支付的,要記入負債。

簡單來說,就是預估把未來要支出的那筆錢先準備好。好比家庭成員中,自己來做支出預算,除了每月的水電煤氣吃用開銷等,那是否會遇到意外變故,患病調理,年老時的儲備,肯定還有孩子教育金支出,這些也許並不是眼前就發生而是一個可能性。對於成熟並且思維周全的人做預算,不是說好不好吉利不吉利,而是認真考慮發生的可能性。這個時候,就要找對應的工具來解決。

隔壁老王想給自己預留20萬來應對患病風險,想想自己如果每個月存1000,一年只存了12000,存10年才存12萬。這個時候發現有保險,每年保費幾千,可以20年或者30年支付,就可以有20萬的保障了。有的保險還可以把所繳的保費,如果沒有用到保障,就可以全部返還,等於自己沒花錢。消費型的,每年的費用比較低,算算也合算。那自己可以把每個月存的1000元,部分支付保費就可以了,其他的就可以用作其他用途的儲備。

於是,大家發現保險這個工具不錯。

Tara建議,不離開生活談保險,也相信保險是基於生活需要應運而生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長久存在。

購買保險從來不是為了未來的一萬,而是為了未來的萬一。

聰明人永遠是借力,有序有步驟的給家庭收支做方案,預算思維,更是一種財商的體現。

  • 版權聲明:本站原創文章,由Tara發表在經紀人生分類下,於2017年07月18日最後更新
  • 轉載請註明:聽說買保險這事,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財商? | 保險經紀人Tara +複製鏈接


《財商教育》

現金流模式

資產: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負債: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現金流- 收入 :股息、利息、租金收入、版稅支出

書(book)、買回資產 「 知識產權 」

資產:股票、債卷、票據、房地產、知識產權

負債- 0 一個人怎麼樣處理他的錢,當他有了錢後會怎麼做。


推薦閱讀:

這張富豪合影的背景和細節是什麼?
如何評價《中國人到底有多少財富?》、《怎樣才能改變你所處的階層》、《為什麼你改變不了自己的階層 》?
初始資本5K,5W,50W,分別怎樣最快完成資本積累?
本人在校生,九月開始炒股,現在有三萬,該怎麼分配?
我手上有10萬塊,是買車還是投資?

TAG:投資 | 理財 | 經商 | 金融常識 | 資金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