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姚中秋為什麼從自由主義轉變為儒家?


謝邀。其實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意味著「XX主義」分類的不靠譜。

OK,回來答題,我認為可以將這個問題分成三部分:

1.姚中秋為什麼會有自由主義者之名?

2.姚中秋為什麼會倒向儒家?

3.自由主義和儒家兩種屬性是否可以共存?

1.姚中秋為什麼會有自由主義者之名?

當然首先一個問題是,姚中秋是誰?請移步姚中秋_百度百科。

他從RUC畢業之後,讀了不少經濟學、法學、政治學著作,與馮克利等人一起翻譯了不少經濟學奧地利學派的書,尤其花大力氣鑽研哈耶克(1899-1992,西方自由主義陣營「新保守主義」理論大家)。後來還和一幫同道成立了「華人哈耶克學會」——甚至這個名字還是他本人提議的(當然,後來他被這個學會拋棄了。)

研究西學的人被稱為自由主義者是一條正常邏輯。秋風除從事學術翻譯外,又利用自己媒體人的便利條件(成為獨立學者是後來的事,成為北航教授就更晚了)密集發聲,以時評的形式為市場競爭、自由產權、市場秩序「鼓與呼」,逐漸成為一名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共知識分子。

所以,在大眾眼中他成了類似鉛筆社一般的典型的自由主義者,而更準確地分法,那時候他應該屬於古典自由主義的擁躉。

2.姚中秋為什麼會倒向儒家?

秋風自己就曾說過,「中國人天生就是儒家,這是我們的宿命。」

有一個很早的具體的線索,他在歷史系碩士論文做的就是錢穆,名為《錢穆歷史文化思想初探》,RUC圖書館的編號是 (M)11.8/91。 據他自己講,當年為了寫論文他在北京圖書館(後來叫國家圖書館)讀了五六十本錢穆先生的著述。

在誤打誤撞進入經濟學奧地利學派的研究之後,他遇到了哈耶克。「哈耶克的態度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因為總是有人批駁說傳統怎麼妨礙現代化,說會束縛人,把人置於一個奴役的狀態。哈耶克給了一個強有力的論證,他說恰恰是傳統讓人自由。」「之前閱讀錢穆、陳寅恪的著作時,我對傳統的感情已經建立起來了。等讀到哈耶克給出這樣一個強有力的論證,讓我對自己原來已經有的那種情感充滿了自信。」

在哈耶克之後,他又順藤摸瓜研究英國傳統去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早期現代」的問題,重點是普通法,特別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前大半個世紀的變遷,重點人物則是愛德華·柯克。普通法在英國社會結構和政治秩序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由此他進入了憲政問題的研究,提出了「普通法憲政主義」的構想。英國的普通法傳統保證了其文明的延續性,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於是他開始有了更多所謂文明的自覺——他逐漸認識到,我們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禮」和英國的「普通法」其實同一性質的東西,甚至他們都紮根於「封建制」。早在孔子時代就遇到了「古今之變」的問題。

由於他自感已經認識到西方文明最核心的東西,於是就乾脆不再做西學,轉而回到中國自身文明傳統,研究起了儒家,積極投身到「禮樂重建的過程」中去,很快就成為了「儒家憲政主義」乃至「大陸新儒家」的先鋒人物。

總結概括一下,錢穆和哈耶克的「保守」傾向給他埋下了種子,具體則是普通法和憲政問題直接促使他從西學轉回中學。這中間研究西學的那段經歷被他自己稱為「精神的出走」,是藉助他人來理解自身——藉助他人的鏡子,可以將自己看得更清楚。

3.自由主義和儒家兩種屬性是否可以共存?

其實這是題外話,但這個問題很值得討論。就秋風本人的見解,他認為自己是完美地兼顧了自由主義和儒家。雖然早已被自由主義陣營唾棄,但他自承其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並沒有多大改變,「只不過在自由主義的原則之外,又增加了其他的原則」。

當然,這幾年他的儒家色彩是越發得濃了,以「儒者」自命自不必說,特別是在弘道書院成立並擔任書院山長之後,在公眾場合露面幾乎都是儒者的形象。此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標誌,在他的「儒家憲政主義」論說裡面,一開始他是將「儒家」作為修飾詞的,重點是憲政;而現在則因為他越來越強的儒家認同,「憲政」二字反而淪為了修飾詞。

試圖融合自由主義和儒家,民國以來就有人不斷嘗試,且不說什麼「昌明國粹,融化新知」,比較典型的如港台新儒家,標誌性的事件是1958年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和張君勱四先生髮表的《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的宣言》,直接亮出希望儒家能在新時代開出民主科學「新外王」的主張。

其成敗如何,現在下結論太早,還是交給時間來檢驗吧!

拓展閱讀:秋風 重拾儒家的落葉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法家都去當漢奸、當洋奴了,所以漢人只能選擇儒家,選擇華夏正道,難道還有其他辦法嗎? :P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比韓國強?
怎麼看乾隆帝七世孫在吉林穿「龍袍」率眾祭祖?
請教「靝」「?萬丈」「埊」「?多年」「?人主」「?見?父母」「?先生」分別是什麼字【天長地久君親師】?

TAG: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