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從零開始,培養一個人的閱讀習慣?

首先你要開始看書才行。


先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自己平時比較關注的方面,比如歷史啊戰爭啊科幻啊什麼的。然後找到這個領域的名作,靜下心,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最好是圖書館,買一杯咖啡什麼的,關掉手機,默默的看。找到快感之後,就慢慢的停不下來。切忌看一些網路非主流小說以及各種心靈雞湯彙編本,題主加油。


首先暫時放下你要提高思想水平的初衷,抱著「看完這本書我就提升了多少」的心態完全扼殺了閱讀的樂趣。從隨便什麼書開始,但初入門越簡單越好,剛有了閱讀的興趣,要以趣養趣,別在別人眼光下看書,讓趣芽被各種經典大部頭們捂死了。

回到主題: 推薦比較有名的網路小說,各電商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各類雜誌一般都是選摘,可以在看到喜歡的文段類型後找原書看。

慢慢提升啦別急,只管看就是了。


本人剛好最近在改進閱讀方式。

我以前很愛紙質書,書的紙質好和油墨的味道讓我拿到書之後迫不及待的閱讀完整本書。最開始的時候什麼書都看,不管是文學或者管理還是心理啊,哲學啊,人文史,反正就很雜。(悄悄說,高中那會迷著最小說?~(′ε` )不喜郭敬明者憋揍我)後來表哥建議我買kindle,然後裝逼之路一路飆高,逼格真不是吹出來的ヽ(*′з`*)?

後來現在每天必定會抽半小時看kindle,給自己充電。現在傾向於看人物傳記,還有一些史記,自從看了這些後,那些個什麼,誰的青春不迷茫,(憋揍我Σ(っ °Д °;)っ)特么就不是一個level,╮(╯_╰)╭

我不怎麼喜歡看小說,叫我看福爾摩斯還可以;看書這件事吧,貴在堅持,偶爾感情爆發了再寫個讀後感啥啥的,不管你口味怎樣,閱讀多了記的東西多了,肚子里起碼一本正經吹牛的底氣也有了,從此你可以跟汪涵大叔媲美機智哥了,走向人生巔峰了 (?′3`?)

你就隨意看看吧 (?′3`?)


看好書。


我買了很多書買了Kindle買了很多電子書

可我還是不喜歡讀書

沒關係

可以通過其他渠道

喜歡看電影就可以看看電影原著小說

喜歡做飯就可以看看料理書

喜歡什麼就去追求什麼

比如 喜歡歷史 就把歷史劇 電影都看過之後 看書看各種正史野史

很多書很出名 名人推薦 那又怎樣 看不進去

做自己 別隨波逐流了


發在自己專欄里的,可以看看:

有一段時間,生活出現了較大的變動,原有的自我調適系統似乎跟不上新形勢,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困惑越來越多、睡眠嚴重不足、過多的情緒與思慮成了包袱,傾訴也逐漸轉變為抱怨,精神亟需一些正能量的刺激,哪怕只是一瞬。於是,我開始見縫插針地閱讀。

工作以後,似乎很難用心讀完一本書,平時整天都是寫材料寫總結,下班回家以後往往覺得看到字都要吐了,所以,要重新培養閱讀習慣,大部頭的經典文獻先不要挑戰,從短平快的勵志類書籍開始看。

結合自己當時的情況,選擇了幾本女性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書籍,雖然勵志類的書籍內容上也許留不下太多雋永的東西,但好的勵志書可以給人一些可行的實踐指導,比如培養寫作的習慣就是從那時開始的。或者,至少覺得自己很苦的時候,看看別人是如何應對的,也是一種小小的激勵。

接下來,逐漸能靜下心以後,轉向自己喜歡散文小品類作品。不知為何,合口味的書比合身的衣服更好選擇,總是一眼就能認定。從當代的蔣勛、舒國治、阿城、慶山系列作品再到浮生六記、枕草子、東京夢華錄這些好讀的古典小品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甄選和擴展閱讀的範圍,感到新世界的大門在逐漸打開,在此基礎上又去挑戰更多其他體裁的名著作品。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迫自己每天打卡完成任務,而隨著習慣的養成與收穫的愉快體驗,越來越覺得求知若渴。閱讀常帶給人驚喜,以前想像中的《圍城》是一個苦大仇深的故事,沒想到卻不時被錢鍾書老師幽默抖包袱的段子逗得前仰後合;曾經瀏覽過的《紅樓夢》在我心裡是紅學家們才能讀得懂的神作,沒想到每一回卻比追美劇英劇燒腦劇還讓人慾罷不能……

當然,讀得越多也愈加意識到自己的淺薄和匱乏,也會主動地去探索閱讀的廣度與深度。周有光先生說過,「讀書按比例,既要讀文藝欣賞的書,更要讀知識理性的書,一方面培養形象思維,一方面培養邏輯思維。偏食病不利於保護健康,偏讀病不利於發展思維。」所以,去涉獵一些自己完全不熟悉領域的書籍,也是必要的思維鍛煉。此外,除了文字內容情節本身,也會去關注作品的語言、架構、敘事角度等,優秀的作者還會讓人充滿躍躍欲試的行動力,也想摩拳擦掌寫點兒什麼、體驗點兒什麼,去關注到生活中平時並不會關注的東西、更加珍惜平淡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現在才知道,多讀一點書,其實並不會成為書獃子、掉書袋,反而會讓人變得更加謙遜和有行動力。好的作者都是身體力行的行動者,他們用雙腳丈量世界、用思想和文字深化感性體驗,讓生活變得豐厚深刻。人生不再有百無聊賴的時刻,只恨年少不知惜時,浪費了大把的好時光。

在書本的陪伴下,內心也在發生著改變。我以前真的不相信人會有大的轉變,不相信一個消極的人會變得積極,不相信夢想這種矯情過於泛濫的詞兒,可我逐漸體會到了,內心一個堅實的支撐萌發出來,雖然微小卻很堅韌。即使現在讀的書還很少,寫作上水平也有限,也沒什麼人關注,然而,自己的每一天都變得充滿動力,即使工作乏善可陳、環境也讓人屢屢想吐槽,可是卻覺得一切都有了意義,心懷感恩。

運動能鍛煉外在肌體,而閱讀則使人獲得由衷的精神力量。共勉。


讀書的能力,是後天的培養;喜歡讀書,是好習慣的培育。擁有愛讀書的習慣,將加添一個人生命的深廣與豐富。讀書不是將大腦當成影印機,將書本的資料全部輸入;也不是將書本當成大魚大肉,硬是要塞入自己的腦中。而是:

1. 培養專注力。專注力,是能否讀書的第一步。

2. 重整書本知識的能力,消化所學,組成自己所需的營養份。

3. 對數學、圖表、文字、式子的判讀力,這是能否廣泛閱讀的關鍵。

4. 隨著作者的表達,讀下去的能力,這才能與作者起共鳴。

5. 濃縮文字,讀出自己感動與心得。

6. 能夠敏銳讀出書中的問題,讀出作者該講而未講,讀出作者已講,背後的含蓄。

7. 整合書本的資料,留作日後的反思。

8. 閱讀之後,與人分享。

願你知道,給人高品質的滿足,來自書本的閱讀。


用不勉強自己的方式去養成閱讀習慣——用我的文章來答問

日常上下班途中,地鐵里總會有一道年輕人閱讀的風景線,有的拿著kindle,有的拿著帶有淡淡香味的書本,有的使用手機,我在出差之前也是每天從14號線始發站開始找一個位置坐下,閱讀著知識類書籍,時間也是恰好我讀完一小節就到達朝陽公園站了,非常之滿足,覺得新的一天又是滿滿的熱情。

我開始讀書大約也就是新年前後,這個也是得益於老東家的部門文化,鼓勵同事之間多閱讀,多分享自己的新的見解。

最開始的一個星期,是早上6點起來看一小時書,因為那時候我做地鐵要倒15號線和5號線,碎片化時間不足5分鐘,沒有辦法閱讀,只好早起閱讀了。

堅持一周後,我能夠再下班後,在自己座位上讀上一小節書,也能夠在晚間臨睡前讀一小節書,不在拘泥於是早上,中午,或是晚上,也不被地點所約束,只要碎片化時間超過20分鐘,我都可以自然而然的讀一會兒書。

我沒有很強的堅持力,不能像羅胖那樣每天早晨堅持發語音,我想他的內心其實也是抗拒的,而他有很強的堅持力,很是佩服。我的堅持力不如他,我也沒有去抵禦內心對於早起讀書的抗拒,我選擇了放過自己,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堅持閱讀。

養成閱讀習慣不難,難的是找到適合你的閱讀方式.

養成習慣後,我發現了什麼?

閱讀要遵從自己需要

我很清楚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閱讀,那些不需要閱讀的朋友也無需勉強自己,你不讀書,你可以去健身,可以去旅行,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或者沒做過的事情。

人們也並不是喜歡有閱讀愛好的人,而是喜歡他們在做一件自己認為很酷的事情,很酷的事情有很多,你不需要拿閱讀這件事去死磕,結果只能是,你的堅持卻沒有收穫,走了個形式主義。

閱讀要選擇「有趣」的內容

有趣的內容對於每一個讀者都是不一樣的,我一個朋友很喜歡國民時期的文章,她會覺得很有趣,而我就不同,我更喜歡跨時代性的文章。

有趣很多時候是伴隨著有用處的,朋友喜歡國民時期的文章,她自己也能寫出同類型的文章,我拜讀過幾篇,文風有國民文學大家之風範。

如何尋找有趣的內容呢?關鍵詞其實是「圈子」,朋友喜歡國民文學,就會有自己的文學圈子,和各類文學類公眾號有約稿。圈子是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你從很小的地方先進入到圈子,然後看看圈內人都關注什麼內容,你可以嘗試關注,也可以和大家分享最近都在讀什麼書。

社群基礎很好的話,可以嘗試交換閱讀,互相郵寄自己讀完的書籍,也可以分享電子版書籍,慢慢的在圈子裡做分享,你就有了自己喜歡的,並且覺得有趣的內容了。

如何尋找適合的閱讀方式?

每一個人適合的閱讀方式不一定相同,適合的閱讀方式是在時間,頻率,地點,閱讀內容上都得到平衡,讓自己舒服的閱讀,而非勉強自己去和內心的抗拒作鬥爭。

時間上來說,我建議可以嘗試早起,午休,晚上下班,或者臨睡前都去嘗試閱讀,起始階段的抗拒是正常的,你至少要堅持一周,然後再去調整閱讀的時間。你若喜歡固定時間點那就固定下來,你若能接受碎片化閱讀,那就可以和我一樣,只要有20分鐘以上的空閑時間,都可以嘗試閱讀。

頻率上來說,我是每天拿起書本的次數不會超過三次,每次閱讀時間都控制在閱讀一節到三節文章的時間,我會保證自己閱讀的內容得到吸收消化,而非大量閱讀,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內容消化能力」去調整閱讀頻率。

地點上來說,我只要是坐著或者站著,沒有人跟我聊天,我能夠安安靜靜的看會兒書就行,地點不重要,環境和周圍人群很重要,閱讀時,最好不要被打斷,斷斷續續的閱讀很難體會到文章的深處。

閱讀內容上來說,大的方向定下來以後,在微信公眾號,和書籍里都會有大量符合的內容,內容不難找,如果你需要互聯網電商,創業,心理學,行為學,產品以及運營類書籍,可以去我的公眾號(職場運營控)里回復「書籍」,即可得到我保存的數百篇經典書籍。

如果你不喜歡用眼睛看書,你下載完PDF版書籍之後,可以用PDF MARKUP這款軟體進行聽讀,可以調整閱讀速度,缺點是人聲的閱讀沒有太多的情感區分,但是普通話很標準,感興趣的話可以嘗試。


自從買了kindle,坐地鐵不再玩手機,慣例看書了,不知不覺一個月就看了三本書,也就是逐漸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

其實,拿本書,在每天固定的閑暇時間來看,會成為好習慣的。

而看不下去書,是因為現在速食信息文化太泛濫,無法沉下心來耐心去看書,如果再耐心一點,讀一本書,快到一半的時候你就會有恆心看完。

可能也是強迫症吧,看一本就一定要看完那種。還有就是工作原因必須要積累。讀書真的能充實很多,自從看書多了,段子也會寫了。還有就是價值觀的提升了。


弱弱的問一句:讀書的時候,怎麼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之前每次讀完之後,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沒有太多的印象(除了小說),有時候也會思考,但如果沒有和別人對這種思考進行交流的話,還是感覺讀書沒有任何收穫,求破解。


閱讀先學靜心,心靜不下來,每本書都看不深,更不要提培養閱讀習慣了


自己喜歡什麼、渴望了解什麼、希望取得何種專業資格,就去閱讀什麼!讀書的原因是感覺到精神資源的稀缺而著意改善自我。


微軟翻譯,邊看書邊翻譯,念出來,翻譯成英文


哥們,從小沒能養成閱讀習慣,由其是閱讀經典的習慣,就別勉強自己了。還是全身心去鑽研別的方面的事情比較好。


想改變自己的平庸,就改變自己的習慣吧,如果真想,就能改變,只是一時頭腦發熱,成果不大,別太強求,時間會幫你完成一切。


其實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你讀書多,你與別人交談時談資就多,會形成被崇拜的心理,然後你就會更喜歡讀書,我開始愛看歷史,看歷史就會慢慢喜歡政治,然後喜歡軍事,然後喜歡經濟,就比如喜歡歷史,對國內外歷史有個大概了解之後,看經濟類的貨幣戰爭,你就發現原來沒興趣的經濟會和歷史相伴變的有趣,還有在舉個例子,你看完孫子兵法在看三國演義,特別爽,他的兵法你都知道是哪一計,最後讀書最大的興趣是一本書到另一本書的轉移。最大的快樂是你在書中發現相同的事務,比如讀完默克爾的傳記,在看朴槿惠的自傳中出現和默克爾相同願望那一節時就會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扯遠了,我覺得特別有趣的書啊,根據自己喜歡的領域尋找喜歡的書,我挺喜歡看傳記,而且是現代媒體人或者時政人物的,比如柴靜的看見,劉瑜送你一顆子彈,對了,最近把大鵬的在難搞的日子裡笑出聲來和先成為自己的英雄不錯。


閱讀本來是一種任性而為的事,喜歡什麼看什麼,喜歡怎麼看怎麼看。時間久了,看得多了,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的見識,視野和氣質會由量變導致質變。但是你的目標是讓自己擺脫平庸,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功利,目的性較強的態度,這對你閱讀的過程會有影響,因為這會讓你背上包袱,閱讀變得不那麼純粹,不能真正體會閱讀的快樂。

不過,我還是能給你一點建議。你所謂的擺脫平庸是一個含義很綜合的說法,既要學習很多知識擴展視野,又要加深對生活人事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小說傳記要讀,這類書重在體驗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生活,讀完可以挑選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寫點東西。有關知識類的書種類就太雜了,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就看吧,這類書不像小說可以隨便一點看,要以學習的態度來讀,一張紙,一支筆,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一方面鍛煉提煉和歸納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從中學到了新知識抑或新思想。這方面社科類書籍比較適合。當你覺得單本書的閱讀已經問題不大了,可以試試主題閱讀,就是把一系列內容相關的書放在一起橫向比較,從一家之言轉向百家之言,你的思維會更開闊。有關這類書的閱讀方法,你可以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說的很詳細,但是我個人認為論述得過於繁瑣,真正閱讀的過程不可能把裡面的方法和步驟都實行一遍,所以擇其適者而從之。


推薦閱讀:

你閱讀過的書中,最難理解的書是哪本?
如果你一生只允許讀一本書,你會選擇哪本?
怎樣提高閱讀量和閱讀速度?(閱讀各類書籍、雜誌、報刊等)
如何養成看學術書的習慣?
看到很多「本文共 xx 字,預計閱讀需要 xx 分鐘」,閱讀時長和字數的關係有沒有科學的計算方式?

TAG:閱讀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