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筆記本電腦的 CPU 都變得不可更換了?

剛剛也查了些相關資料。比如說mq可以更換,hq不能更換。因為二者一個採用bga封裝,一個採用pga封裝。然而通過調查,我發現,貌似在14年前的筆記本電腦,基本都是可以更換cpu的,也就是都是mq。可是到了今天,為什麼全都是hq或者hk的了?包括各個頂級筆電廠家,如外星人、微星等,一面強調可升級性,一面卻將早先的mq的可更換類型cpu,全都改成了hq或hk。是因為bga封裝比之pga有什麼先天優勢么?還是說是因為市場變化什麼的呢?


主要是INTEL乾的,和廠商關係不大。

從善意的角度可以認為是為了提高系統可靠性,降低價格(成本),減輕體積重量。

從惡意的角度可以認為是為了降低二手貨流通率,提高新品銷量。

其實喜歡折騰的也就一小撮性價比追求者,廠商靠他們早破產了。所以INTEL這個改動毫無阻力。


第一,筆記本電腦輕薄化是潮流,一部分遊戲本也是。現在這種不可更換CPU的設計有利於做輕薄。介面、CPU本身、扣具再加上銅管的厚度對於現在的輕薄本來說簡直不能忍。

第二,即便做成和台式機一樣的可更換CPU,用和台式機一樣的介面,但是也基本上只能在同一代的CPU之間來回換,過幾年還是要過時。

第三,筆記本的散熱沒有台式機那樣的餘裕,比如說一台筆記本的散熱模塊能壓住i5,但是換了i7可能就會出問題,你想用i7就需要買更高端的模具,也就是說制約你的性能的東西是你的模具的散熱水平,而筆記本的散熱模塊不像台式機的散熱器那樣容易升級。

第四,目前而言筆記本電腦仍然像手機一樣是一種集成度很高的大眾電子消費產品,主要用戶群體對可升級性這種東西並不很敏感。(但是我認為將來筆記本電腦市場更細分化成輕薄本、遊戲本、工作站這三類以後,遊戲本和工作站市場會重視可升級性的,期待能升級的主板和散熱模塊,以及更容易升級的屏幕)

當然,我認為在現在的這個市場里,做台式機CPU筆記本的主要的意義是做出神舟k680d那種高性價比高升級潛力的遊戲本。用裝一個不會太大的成為性能短板的奔騰CPU的方式來降低整機成本,把一個散熱水平還行的模具用很低的價格賣給用戶,而用戶還能在將來自己換一個i5上去提升性能,這種機器的競爭力在用戶對性價比很敏感的低端遊戲本市場是很強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把設備做的儘可能的輕薄。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INTEL考慮到房價越來越高,人們已經幾乎騰不出空間來安置PC了,所以他們要做的儘可能的小;比如手機模式就很好,可以揣在褲兜里,完全不佔用平米數利用了垂直空間,所以這些年,手機的銷售數量要遠遠高於PC.

這些年INTEL一直在筆記本領域推超極本的概念,設備儘可能的輕,儘可能的薄,要做到這兩點,晶元走向集成度越來越高是必然趨勢,PCB上面可以說是寸土寸金,必須要拋棄一些輔助性的元器件。

假如你要讓CPU可以更換,你就必須設計一個和原來的PC類似的socket(即PGA插針式),即使是觸點式的,你也必須用一根鋼絲可以壓住,這就必然更厚,多了一個socket,就必然更重,這與輕薄的概念是背道而馳的,而台式機,伺服器對空間不是那麼在意。

所以你看,不僅把CPU焊在了主板上,還把內存也焊在主板上(即內存也不可更換了),還把SSD顆粒也焊在了主板上(硬碟也不可更換了)

每次傳統被打破的時候大家都會疑惑:

為毛你把光碟機扔了?叫我怎麼捨得難過

為毛你把USB也扔了?

為毛你把......

當然這帶來一個潛在的缺點就是,以前因為PC搬起來特別笨重,女生會想方設法讓男同學到自己的宿舍修電腦,多修幾次,佳偶天成;現在設備過於便攜輕薄,她們竟然直接帶到課堂上讓男同學修理,多少對璧人就這麼擦肩而過了?如果把這個邊際遞減效應放在14億人口基數的泱泱大國,這是什麼樣的影響?

INTEL,你有考慮過男同學的感受嗎?我們就那麼便宜,好利用? 每集成一個元器件到PCB上面,單身人口佔有率將提高()%!

這次CES上面 INTEL發了個 NUC,簡單來說就一句話:

老紙這次把AMD的Vega顯卡也焊在了主板上,絕對薄短透露,COOL!

這是以後的台式機:

以前,電腦壞了,總是你拿去修,原因很簡單,你老婆說:「人家是女孩紙嘛」;

以後,電腦壞了,可以叫你老婆買菜的時候拿過去修,原因很簡單,你說:「就一盒面膜的大小,你也拿不了?就一個KFG全家桶的重量,你也嫌重?」

如果你能把CPU,內存,硬碟,基帶,天線都集成到一個極小的空間(下圖左邊大半為電池):


我的筆記本用的是i7-4710mq,pga封裝,可以用螺絲卸下來換別的四代移動CPU,最高可以4980mq吧好像(經提醒是4940mx,4980是hq),我同學就是4720hq,不可拆卸。(都是15年高考後買的)

Intel的第四代還存在bga和pga兩種封裝,而且其實兩者在古樸規格相同的情況下厚度是差不多的,但是五代開始5700hq就取消了pga的mq形式,你可以理解為為了輕薄,或者佔地更小,但是其實更多還是為了提高利潤率。

而Intel的雞賊遠不止如此,就算筆記本可以理解,台式機七代U升八代U都要換主板,針腳一樣就在內部晶元上換一下位置,我是相當服氣的。

Intel這幾年乾的最有價值的事大力推廣雷電介面,讓輕薄本可以外接強力的顯卡,犧牲有限的性能獲得相對完美的遊戲體驗,但這樣一來我對不能更換CPU的怨念也就越大了。

不過後來我就釋然了,畢竟牙膏廠擠了這麼多年,一個bug全回去了,四代i7和七代i7(標壓)也沒有天壤之別。

AMD,加油啊!


因為在網上發聲的人和買產品的人並不完全重合,需求不同。而廠家造產品能滿足最多人的需求就ok了。

筆記本電腦的核心價值在於便攜和可移動性,走到極致就是所有東西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所以這兩年輕薄本大行其道。要輕薄又可靠,cpu又能換,還得適應不同功耗的散熱需求,還得大家買得起,做不到啊。

那就把最多人不需要的cpu能換這個功能去掉唄。

其實汽車發動機現在也能換的,你見過幾個人沒壞就自己換的?面向大眾的工業化產品,遲早要走到用戶買了悶頭用就行,不必自己拆開折騰的地步。電腦能更換部件,更主要是因為以前它是專業設備,用戶為了靈活性可以為之付錢。


廠商:英特爾叫我乾的啊

英特爾:廠商反饋你們老愛買丐版


謝邀。說白了,主板就是硬體化的三大主線

數據匯流排

控制匯流排

地址匯流排

CPU就是通過三大主線跟外設,跟存儲器相連的,你CPU確定了,那麼你每種匯流排的根數和寬度等等就都確定了,主板也就確定了。

所以基本上CPU的每一次大的更新換代,主板也跟著升級。

要是擱在以前,CPU大的換代比較慢,慢到比電腦的使用壽命還長,那麼這時候做成可拆卸的,也方面你換一下同代CPU里的新型號。對硬體廠商和用戶來說這都是好事。

但是現在,CPU的迭代簡直了……等你想換CPU的時候,供你選擇的CPU已經淘汰了,買著也許更貴(二手)。況且有買那新CPU的錢,一台新筆記本都買出來了。

既然如此,幹嘛不做的更薄一點呢,直接變成不可拆卸的多好,反正你永遠不會動那玩意兒。

至於PC嘛,PC平台對於薄厚的需求也不是剛需,況且PC的各硬體流動性比較大,況且各硬體廠商之間也有自己的平衡和較量,但是估計不可拆卸式也會成為主流。

還有,CPU屁大點個地方,做引腳巨費事巨增加成本,採用直接焊接的方法能節省一筆開銷不說,還能增加觸點數量提高穩定性

何樂不為?


強調可升級正是因為14年以及前幾年民用固態硬碟普及,培養出來的拆電腦自己升級的潮流,DIY從一小撮人的愛好變成了一個買低配再升級的大眾套路。

然後可升級的概念就被廠商偷梁換柱了,因為硬碟體積的縮小,一些電腦裡面可以再擠出來一個硬碟位然後因為成本緣故,這個位置是空著的。這個情況之前也有,但是廠商不宣傳,直到買低配升級這個套路普及了,廠商也拿出來宣傳了。

而此前的真正可升級卻被刻意拋棄,我們可以內心不這麼陰暗地去理解,那就是智能移動設備的技術工藝和設計倒逼PC的成果,把筆記本電腦手機化,很多部件開始被整合起來,New Macbook可以說是一個開端。你買手機有沒有想過給手機硬體升個級?一般人不會這麼想,想的人也未必敢做。

目前還不知道這個趨勢是好是壞,假如雲端可以消滅優盤,無線可以消滅有線,以這個趨勢是可以接受的,假如這個過程中哪個部分脫節了,那受罪的是用戶(比如優盤還在被廣為使用而電腦卻只有TypeC)。

從內心陰暗的角度去理解,把電腦當成手機做,那換電腦的頻率可以參考手機了。


可以換的話那不是給處理器操做了嫁衣,你要想人家公司要生存,要發展,搞個能換的人家賺什麼錢


一句話,為了讓你換電腦而不是換件


知乎有句話叫做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題主是陷入了遊戲本是一種以DIY為主的筆記本的錯誤觀點,受到了比較嚴重的主觀觀點的干擾。

實際上遊戲本的目標人群是很簡單——打遊戲的人。

遊戲本的存在意義在於有較好的遊戲性能,目前情況下主要指代顯卡性能強並且盡量散熱優秀(也有散熱不優秀的)。

在14年左右的機器也就是4代U時期處理器性能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散熱是相對比較嚴重的,因此4代架構Haswell被人叫做Hotwell。

所以由於要達到遊戲本的散熱要求,不少遊戲本必須增大散熱器的體積,同時體積也增大了,又因為MXM2.0介面(移動顯卡)的存在,擁有完整性能的筆記本起碼17寸以上,並且十分厚重。

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副產品叫做可DIY性,當然這個可DIY性並不是4代U時期突然出現,而是隨著筆記本發展漸漸產生的。

筆記本電腦源自台式機,但是在向標準移動設備發展,什麼是標準移動設備?就是天生的移動設備,也就是手機平板。

隨著發展的進程,當然也有英特爾策略的緣故,集成化程度在不斷加強,漸漸地處理器是焊在主板上的了,現在連內存也開始焊上去了。實際上的確焊上去可以減少功耗,或者在相同功耗下提升性能。而且體積的確是縮小了的,題主光看圖是感覺不出來的,實際上9代N卡之後遊戲本明顯開始體積縮小,最明顯的特徵是現在頂配15寸性能和17寸是可以說沒區別了,此前是幾乎不可能在不犧牲一些性能的前提下做到的。

當然,本人認為還是市場策略的原因。不過自始至終,DIY性只是部分筆記本攜帶的一個副產品而不是主要目的,甚至可以說是台式機的歷史遺留,並不僅僅是遊戲本有,實際上非遊戲本有很多都有,在各類筆記本上面取消PGA介面的時間可以說是沒有先後的。

縱觀題主的評論,題主認為購買1W到3W左右的品牌遊戲本用戶是相關發燒友,實際上並不是,有答主提到這類遊戲本銷量其實非常高,這個是對的。題主以後工作了就會發現這個價位的筆記本電腦不能說便宜,但是也稱不上貴。本質上還是快銷商品,是拿來用的工具,不行了就扔,只有當中的少數人或出於愛好,或出於預算限制,需要給筆記本升級或者延壽。

但是這裡提醒題主一句,實際上升級筆記本未必省錢,一般也就從硬碟和內存上能省點錢出來,這點恰好從側面反映出了筆記本性能升級並非主流。

作為經歷過的人,不得不說假如真的是為了方便你DIY,MXM2.0顯卡怎麼會這麼難換,廠商只是利用一個介面而已,根本不是為了方便你升級。

所以DIY只是筆記本在一定歷史階段的附加功能,並不是故意給你的功能,筆記本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像手機,而不是台式機。你手機玩不動哪個遊戲了,你所能做的是 要麼換手機要麼不玩這個遊戲。


一台三五千的手機,用了三五年,慢了,卡了,隨手就換個新的,似乎沒人置疑過什麼。

一台三五千的電腦,用了三五年,煩了,厭了,隨手就換個新的,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說白了,幾年換一台電腦的成本,已經低到完全可以承受地步了。

如果有這麼一種筆記本電腦殼,純金打造,名人設計,鍵帽都是鑽石做的。一個殼就上百萬的報價,裡面配著頂級的燈大燈閃燈會亮的硬體,然後你老人家財大氣粗,眼都不眨的就買了下來,然後問經理。你看,回頭我想升級電腦,你能不能幫我換個CUP,加個內存什麼的?

您老客氣,甭說這沒用的,你就是想重新訂製一套全新的硬體,我都能給您辦成嘍。

所以,成本和需求,才是造成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主要是主流那十幾二十瓦的CPU裝不上幾十近百瓦的**K CPU或者說**K系列cpu目前連英特爾也做不了十幾瓦的漏電,沒意義而且有多少有換的想法?就算英特爾不焊死主板,它年年改針腳定義你也沒法追新U。 最重要的是目前國情是拖慢電腦速度的主要原因是全家桶,哪怕廠商和英特爾支持4560的本子塞8700,塞了之後一樣會被全家桶干到屎一般的龜速。


因為筆電和手機等裝置都已經被列為快速消費品了,根本沒打算讓你修修補補用十幾年。


對於大多數品牌機來說

實際上雖然tdp相同,但是4910mq和4710mq還是不能隨便換的,更不要說i5換i7了。

而且現在筆記本造的基本上都是卡線,換更好的有極大概率帶不動,同級差距又太小。

而intel的德行…只能同代換。

效果就是實際上能換也沒什麼用,尤其是你又買不到無cpu准系統,那也就相當於理論能換而已。

當然藍天和微星那種准系統除外,不過畢竟少數。

不過還是intel的鍋,要是不是每代換主板的話那pga就會非常有用。


1.如果有可更換CPU的筆電,但是誰會自己去更換CPU呢?

2.有更換CPU的錢,還不如選個好一點的筆電

3.假如7代CPU筆電,想換8代,結果主板、內存都要換,甚至主板與筆電內部都不對應,花的錢還比新的還貴

4.假如手機可以隨意更換主板,那買iPhone6的人換個iPhone7的主板不就行了,蘋果不得虧死啊!


推薦閱讀:

日本是否製造 CPU?在國際市場上是否有名?
EVGA GTX590 3G 目前是否還值得入手?
CPU工藝與性能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AMD和英特爾現在的CPU工藝都是14nm應該不是同等級的吧?
為什麼電腦里CPU的工作溫度要限制在90攝氏度(左右)以下?

TAG:中央處理器CPU | 筆記本電腦 | 購買筆記本電腦 | CPU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