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TV未能獲電視免費牌照為何引起巨大的爭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ews/realtime/20131015/51812803
今日政府終於肯公佈增發電視牌照嘅最新進展,不過最終結果,竟然係王維基嘅香港電視不獲發牌,反而有線奇妙台同NOW嘅香港電視娛樂就獲電視免費牌照。今日其實好多網民已經勁期待王維基可以得到免費電視牌,不過最後竟然發俾冇乜自己製作嘅NOW同有線,都大鬧政府。有網民喺facebook發起咗《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嘅專頁,喺短時間內已有超過22萬人讚好,可見網民真係好期待王維基可獲發牌。
增發免費電視牌照風波,愈演愈烈,根結在政府就香港電視(下稱港視)落選,未能提出使市民信服的理據,證明政府處事公平公正。事態的處理,本來可以很簡單,政府偏偏以種種托詞藉口,拒絕解釋,這種取態,使人認定箇中有不可告人之處。
1.篩選機制不透明
行政會議最後決定三選二,篩掉了王維基投資的港視,並以行會和商業機密等理由,拒絕公開交代原因。不少民眾認為在三個申請者中,以港視最有機會帶給電視節目新氣象,在結果公布後覺得難以接受而走上街頭。當日遊行中,不少人批評政府黑箱作業,形容港視「死得不明不白」。2.本地免費電視節目缺乏競爭,一台獨大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是自由市場的金科玉律,也是促進企業持續提升產品質素的動力。香港號稱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偏偏免費電視市場長期缺乏競爭,形成一台獨大的局面,導致節目質素日趨低落,市民有選擇等於無選擇,可謂莫大諷刺。近年免費電視(TVB)節目粗製濫造,質素每況愈下,部分劇集更被指抄襲外國電視劇,同時道具佈置,場景安排隨隨便便,穿幫鏡頭無數,劇情發展不合理。然而由於缺乏競爭,收視率依然高企,可謂咄咄怪事。3.香港電視(HKTV)的努力有目共睹
香港電視(當時叫做城市電訊)在2009提出免費電視申請後,積極為電視製作做好準備,包括於將軍澳工業邨興建30萬平方呎的電視中心。2012年,王維基為投入更多資源發展電視業務,更決定將經營多年的本業電訊業務賣出,套現50億元。同年12月,城市電訊宣布公司改名為「香港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簡稱香港電視(HKTV)。王維基賣家檔儲足銀彈擬建立「電視王國」,招聘逾700名演藝人及幕後人員,信心滿滿地積極製作電視節目,還親自帶隊視察街景,洽談了東南亞一些買家購買電視製作,一副雄心壯志的模樣。同時也製作多部劇集,籌備綜藝節目,聘請知名製作人。誠意十足,還放出了例如《警戒線》第一集上網供市民免費觀看,所以香港市民非常樂見於香港電視的出現,希望看到更好的劇集,也終於等到能和TVB競爭的電視臺。結果莫名其妙的被打死(沒有告知原因),市民期待落空,同時又看到王維基痛哭,香港電視裁員,難免於心不忍,必然起來反對。4.管治危機
本來香港政府認受性就飽受質疑,政府威信在去年和今年各種事件(例如特首遷建,廉政公署湯顯明事件,佔領中環隱憂等等)這次不發牌可以說是逆民意而為之: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做調查,由政府宣布發牌翌日,即上周三至周五訪問了532人,結果顯示七成人反對只增發兩個牌照,另外,受訪者亦有七成不滿未發牌給港視。市民的主流取態十分清楚。事件發生已一周,人們注意到建制陣營各方人士,鮮有出面替政府護航,建制派與政府保持距離的取態,較為少見,顯示政府陷入孤立無援境地,必須認真嚴肅處理,否則政局會動盪不安,政府更難實施有效管治。這次發牌事件,政府必須在兩個問題上交代清楚:
(1)政府會發出3個牌照,一直是申請者以至公的理解,此所以2011年7月廣管局(後改名通訊局)向行會建議發出3個牌照;此後行會共6次討論和觸及發牌事宜,到2012年12月,政府的內部文件還顯示,政府在通訊局和3名司長支持下,完成審視申述工作,並在3名司長授權下,再向行會提交發牌文件,3名司長認同發牌給3個申請者。所以,按已披露的文件顯示,政府一直以發3個牌照為工作目標,現在變成「3揀2」,政府何時改變了政策,有必要交代。
(2)若說發牌數目改為「3揀2」,則為何香港電視落選,它在哪些方面不及其他兩個申請者(即是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其實政府不難交代。因為政府在不同時段委託顧問公司做了4個評估,據已披露的其中一個報告,一些評估基準有數據支持,只要全面公開這些報告,哪一個申請者更優勝,一目了然,根本毋須政府多費唇舌。談談這個事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現象吧。
10月20日香港舉行遊行,活動主辦方指有12萬人參加,警方指有3.6萬人參加。不管是12萬還是3.6萬,這個遊行的規模也算是近期最大的一次了。有趣的是,對這次遊行,大陸媒體基本上都視而不見,即使有報道露頭也很快被和諧(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而今天,各大網站報章又翻出港漂劉涵遇難的事件,炒作中港矛盾。據報道,所謂「蝗蟲」的FACEBOOK專頁得到2900個贊。而撐港視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upporthktv)截止10月22日已經有49萬個贊。哪個是主流民意,想必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最後說說我眼中香港人憤怒的原因。一方面是香港經濟地位的下滑,一方面是政府對所謂香港精神的蔑視。前不久,港交所總裁李小加關於阿里巴巴上市的那篇《投資者保障雜談》,應該算是對香港精神的一個淺顯的詮釋:
程序先生繼續發表他的意見:「整件事不關誰對誰錯,也不是說特別股權結構對市場是好是壞,更不是
說公司創辦人和進取的對沖基金究竟誰可以創造價值或破壞價值。 每件事大家都可以證明有好壞兩面、
甚至多方面。整件事不關香港到底應該擁抱明天還是活在往昔。大家都希望擁抱明天。」
這時,只見人人都坐了下來,聆聽程序先生講話。「這件事關係到審慎程序。」程序先生說道。「香港
的《上市規則》非常清晰,如果要修訂條文,必須按照審慎程序進行。如果為了迎合新來者而朝令夕
改,我們的公信力便蕩然無存。那麽甚麽是審慎程序?就是說,如果公司要求的改變『有限、適度而且
平衡』,又能根據香港現行整體上市機制的條文規定或精神合理地處理,豁免或者批准都可以斟酌。這
亦是上市委員會及證監會一直以來的工作之一。另外,我們亦應考慮所行使的酌情權能否歸納為一項先
例。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香港是法治之都,監管者需要為將來尋求類似待遇的其他上市申請人劃定一
條清晰的法規界線,並仔細闡述劃定這一界線的原因。」
程序先生續說:「如果要求超出了《上市規則》所許可的有限酌情範圍,那就要經過適當的公眾諮詢之
後才可以修訂規則及政策,確保所作的改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是香港的優良傳統,必須堅持。」
換句話說,這個決策的對與錯,好與壞,都要時間去證明。但是做出這個決策的過程一定要公開透明並且符合公眾的利益,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免費電視發牌事件,正是漠視了這一精神,以行政會議保密原則為擋箭牌,拒絕公開評判標準和最終打分等。正是港府的這一做法引起了這一風波。而中央政府在文宣上的配合,也發人深思。
長期以來,香港只有兩個免費電視頻道,一個是香港無線電視(TVB),一個是香港亞洲電視(aTV),在香港電視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兩台為了競爭收視率曾展開無數次短兵相接的收視大戰,精彩節目層出不窮。 於70年代,兩台的競爭相當激烈;80年代,由蕭若元發起「千帆並舉」而推向白熱化;90年代末亞視漸走下坡;2000年後,無線一台獨大。無線電視和亞洲電視各佔本地粵語頻道的市場份額,80年代最高峰一度為6:4,到1994年的7:3,到1999的8:2,到2007年變成9:1。 在歷年的競爭中,無線長期處於優勢狀態,亞視屢屢進攻都不得要領,以致頻頻易主,經營方針越發不明確。由於缺乏競爭,使得無線製作的節目質量每況愈下,無線為穩定自身的觀眾群,題材不敢貿然創新,劇集取向越來越保守,趨向對原有劇集的成功模式不斷翻炒,演員、橋段、對白屢屢「似曾相識」。亞視為了節約成本,只製作小成本的新聞資訊節目,且基本上以重播節目充塞時段。
媒體越來越多元化,受眾品味要求越來越高, 臨近地區的電視業飛速發展,但香港的電視節目質量停滯不前,引起觀眾的普遍不滿。單單從收視率來講,2000年左右亞視黃金時段劇集的收視率是6-10%左右,無線黃金時段的收視率是28-30%上下。而2010年代之後,亞視黃金時段的收視率已經降至1-2%左右,甚至頻頻出現0收視,在競爭對手收視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無線的收視不升反降,反而降至25-28%左右,雖然也有網路普及等因素的影響,但觀看電視節目總人數的減少、觀眾用遙控器投票已是不爭的事實。
2009年中,香港廣管局舉行的免費電視牌照中期檢討公聽會,成為增發電視牌照事件的導火索。參與討論的民眾認為,對比其他市場,香港缺乏節目選擇,電視業界死氣沉沉,應引進新的廣播機構加入免費電視市場,討論結果也間接促成了之後的開放市場決定。港府在同年12月開始接受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有三間公司提交申請,分別是現有的兩家收費電視頻道有線、NOW和王維基的CTI(後改名為HKTV)。
香港廣管局在2011年中議決原則上同意增發牌照。然而,港府卻一拖再拖,遲遲未就發牌作最後決定。這三家申請機構又以王維基的HKTV最為高調和積極,先是發短訊力挖競爭對手TVB的當家小生花旦與幕後,導致無線幕後人才流失,隨後又砸巨額資金興建媒體打大樓,為日後的自製劇集做準備。為了籌集資金更新不惜親手賣掉旗下的電訊業務套現。王維基於1990年代白手興家創辦城市電訊,打破當時香港電訊的長途電話壟斷局面,其後進而成立香港寬頻,再次挑戰電訊盈科旗下網上行的香港最大網路服務供應商地位。在市場營銷策略及廣告宣傳手法上,他以破格、富創意、擅打擦邊球和逆境戰著稱,被喻為"電訊魔童"。不少民眾都期待王維基能重演CTI對電盈一幕,挑戰無線的強勢地位。
然而等了近四年,港府終宣布發牌決定,呼聲最高的HKTV落選,引發了香港輿論爭議,原因有幾點:
- 港府對電視牌照一事拖而未決,本身就引起不少民眾不滿。廣管局早已向行會建議發三個電視牌照,但是上到行政會議層面後,最終結果變成了「三選二」。此次匆匆發牌,並未公布具體原因,只是以「一籃子因素」回應,以行會保密機製為擋箭牌,讓民眾質疑發牌機制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是否符合公眾利益。
- 被發牌的兩家機構有線跟NOW到目前為止並未提出具體的發展計劃。兩台的強項是新聞、體育節目,而香港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類型是電視劇,有線暫無劇集製作計劃,NOW走的是合拍劇路線,只有HKTV堅持高成本本土製作。民眾憂慮獲得牌照的兩個電視台只是會把現有擺在收費頻道的節目擺在免費頻道播放,並不能足以挑戰無線的地位。反觀HKTV準備最充分,已有幾套劇集存貨在手,而且標榜製作質量打破常規,向美劇看齊。眾所周知,搞電視這行是個燒錢的無底洞,王維基的一連串動作無論最後效果如何,但起碼向社會跟觀眾展示出了足夠的誠意。而最有誠意的競爭者偏偏沒有得到牌照,引起民意反彈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 王維基在申請電視牌照的過程中,其「有夢就去追」「在陌生的領域從零開始,白手起家,不畏艱難挑戰強者」「與員工同甘共苦,凡事親歷親為」的形象深得港人支持。香港電視業界從業人員缺乏流動,電視劇製作人員基本上只能集中在無線,無線的「工時過長」「包薪制」飽受詬病,HKTV的「搶人大戰」使得行業整體待遇得以提高,即使HKTV因未獲發牌即時裁員320人,也有裁員的員工對曾經的老闆心生感激。
- 港府以及梁振英班子接二連三出現問題(梁振英僭建風波、前廉政專員湯顯明違規事件、發展局陳茂波局長囤地風波、會見菲總統處理馬尼拉人質事件時態度不當),發牌事件無疑更是火上澆油,為民眾情緒找到了新的宣洩點。
不透明
有能力嘅冇得做,冇能力嘅就霸著個位。
我只知道youtube上面的評論港燦都在罵政府,不是香港那個,是大陸那個。呵呵。
推薦閱讀:
※為何王維基在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會失敗?
※香港的英語水平是否在回歸之後極度退步?
※為何香港和澳門對印度免簽,而對中國大陸不免簽?
※為什麼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現在的音樂與那時差距有多大?
※為什麼香港土地利用率這麼低?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