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食節目很火,很多評委都很年輕,我想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美食家,這個職業太好了吧?
因為工作原因,我認識不少和餐飲相關的非核心從業人員。這種「非核心」的概念,可以理解為並不真正從事餐飲行業,但工作內容和餐飲密切相關,比如餐飲公關、餐飲媒體、美食評論家和美食作者。
大多數時候,這些工作被我們稱為「看上去很美」,和外界想像的相去甚遠。當然,隨著時代的不同,這些職業的性質也在發生變化,標準也就越發有趣了起來。
如果要我負責任地說,成為「美食家」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媒體的興起,讓更多體驗式的內容廣為傳播。而大多數與餐飲相關的媒體也好,自媒體也好,他們所做的體驗式報道,大多是流於表面。食物的味道,餐廳的環境,夾雜著個人喜好和利益元素,成為了所謂非核心餐飲從業者中的大多數。
而成為真正的美食家,由我有限的觀察,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足夠積累是成為美食家的基礎。當一個人對於食物和餐廳的評價,僅限於個人喜好的「好吃」,不論寫了多少連篇累牘的文章,還是多麼的客觀公正,都只能稱為媒體報道或個人「體驗」。
多體驗,當然是積累的一方面。必須體驗過足夠多的餐廳和食物,才能對好壞形成經驗和足以讓他人認可的標準。選擇餐飲類媒體,可以加速人積累的過程,並且讓人在個人消費水平達不到時,更早地接觸到高級的餐廳和食材,幫助建立「好」的概念,可以說是一種捷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外的美食家最初是從餐飲專業類媒體記者編輯做起的。當然,其他答案提到的有錢有閑,是快速積累豐富體驗的另一種捷徑,所以還有很多美食家,大多是從小有豐富外食經驗的人。
除了體驗,學習是積累的另一個方面。只會吃不夠,烹飪的手法,各個地區流行的風潮,名廚,食材的風味,味道的搭配,學習的過程中間,知道專業人士對於「好」的評判方法。畢竟,大多數人最初對於好壞的判斷,都是從模仿與參考開始的。
第二點,是我的個人意見——沒有一個美食家,是可以通曉一切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部分深入鑽研下去。畢竟,懂川菜的人不一定可以正確評價法餐,會做的人未必會吃,而酒和餐酒搭配一般也被認為是一個非常獨立的部分。
有了豐富的積累,有些人可以形成一套個人的客觀評價體系,這種體系是建立在對於專業度的審核之下,而不僅僅是個人的口味。而美食家應該清楚自己的短板,有些可以通過繼續積累經驗來彌補,另一些可能需要適當的告訴自己的讀者。
是的,讓讀者明白自己的評價標準非常重要,對於美食評論這件事來說,沒有誰是絕對正確的。當一個人具有專業性客觀的評價標準,被足夠數量一群人所認可,並且能夠影響這些人,他才有資格被稱為美食家。
所以,美食家是一個有公信力的稱號。當一個人從最初的美食愛好者,或是餐飲記者編輯,成為一個美食家的時候,他個人的影響力應該可以保障他可以不拿餐廳的好處,一以貫之地使用自己的評價標準,將真實的一切呈現給公眾。而他們的每一次表達,都會接受公眾的檢驗,這是對於自身公信力的維繫。
當然,正如之前所說,美食家們的評價標準也只是相對客觀,每個人的標準都是帶有個人色彩的。所以,美食家大多數時候穩定的受眾群,是和他從評價體系上類似的人。當然,也有一些自己無法體驗的受眾把美食家們的評價也作為一種「體驗式」的內容,這其間的紐帶,大多數時候就是依靠名聲和口碑了。
另外,因為美食家和公眾連接的媒介,傳統以圖文為主,所以大多美食家都寫了一手好文章,例如像蔡珠兒,石光華這樣的美食作家。
所以,在以前,成為美食家的人年齡一般不會特別年輕。現在因為學習途徑的拓展,年輕人對於外食文化的接受程度高,與公眾的連接途徑也有了變化,所以美食家可能也會「年輕化」。但我想我之前提到的一些積累和標準形成的公信力,還是很重要的,成長成真正的美食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基本要求:
首先,那些人多數都是有工作的,有的開餐廳,有的做別的,共同點是吃東西都是愛好。其次,得有錢有閑,能滿足去各種地方吃不同東西的消費。拓展技能:比較強的文字功底、口頭表述能力(在網上發文或上電視的需求)擅長食物攝影(發照片用)對食物比較挑剔,至少吃過正宗的菜式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美食節目評委的話也能信?
嗯我就是個寫美食和餐廳的,我要告訴你的是
不要!對這個!職業!有任何!幻想!
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入不敷出!入不敷出!
一定要告訴你的是,我們吃東西不是免費的,一定是自己掏錢吃的「一些商業推送的除外」
@蔡瀾先生是最出名的美食家了,他說過做美食評論絕對不能白吃,那你寫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是中立的了,很糟糕的
這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有錢又有閑,有錢又有閑,有錢又有閑
舉個例子來說吧,我經常吃一家餐廳或者吃好幾家餐廳寫一個系列,少說也要三五百塊錢,尤其是一些貴餐廳一頓飯四位數都是常見的,吃完洋洋洒洒寫一寫,裝入口袋的也就只有幾百塊「對於大部分不知名的美食評論來說就這個數了」
但是你不要覺得洋洋洒洒寫一寫很輕鬆啊,你知道鰻魚有幾種做法嘛,哪個產地的黑松露最好嘛,哪款酒該配什麼吃么,不同時節應該吃什麼么,可可豆有幾種么,咖啡豆的晾曬方式呢?
大量的知識儲備和廣泛的嘗試都是必要的,自己沒有經濟基礎和知識基礎不可能寫出來的東西讓人承認的,比如說最出名的美食評論之一@聞佳,前期也是自費吃了不計其數的餐廳到現在寫出來的東西才讓人接受,再比如@余青葭姐姐,吃了東京上海北京的成百上千家甜品店和米其林,還在東京制菓學校進修才開始寫作和開店,@陳不謅,WSET LEVEL3,澳門旅遊學院的相關專業學生,這樣的積累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吃幾家店子就說能寫美食評論了的。
所以說,千萬不要覺得美食評論是個很美好的工作,不對,應該說任何工作都沒有你看到的那麼美好,任何別人看到的光鮮背後都是各種各樣常人不知道的辛苦和投入才換來的。你可知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
難
有錢 能擠出時間 願意花時間精力去探訪 同時有文化
這就是為什麼我更相信 @Paradox Xu 的走走吃吃而不願意看一眾覺得「媒體當然應該白吃白喝」的欄目第一是有錢,第二是有錢,第三還是有錢,去那些地方必須自己出錢不能吃請
記住幾個詞,例如,爽滑 脆韌 Q彈 軟糯 爆漿的口號 在嘴中瞬間炸裂之類的
「美食家」是我五歲時候的理想 當時我爸只跟我說了一句,美食家不是光會吃就行了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體會是,首先你得吃過很多很多的好東西,從高大上的到黑暗料理的,世界各地的美食,暫且稱為美食閱歷吧。其次你得對於食材和烹飪方式有相當的了解,即使自己不是專業廚師,好歹也算半個專業的,這是專業領域的深度。再次,你如果對不同飲食的文化層面,歷史人文社科等有了解,那是頂好的。最後,你需要嫻熟運用適當的途徑表達你的獨特見解,譬如好文筆,攝影技能等等。總是是一個綜合要求很高的職業呀…
先要有舌頭和胃上面的天賦吧。豬肉丸子,吃不出 手剁純裡脊 三分肥後腿肉 加了澱粉的絞肉餡兒 和 加了添加劑的肉泥 的區別 就別考慮做美食家了
可以打電話問下蔡瀾。
得能寫。不管是啥風格,得把黑的說成白的,
有錢有閑,也就是說富二代
你要走正路,我只能說,沒有真正的美食家,只有愛吃的文人,所以先做一個好的文人。
如果要走另外一條路,比如知乎美食家,那就相對好當。你可以把35歲以下作為你的目標讀者。挑選那些高熱量,重口味的蒼蠅館子,往死里誇,誇的角度還要刁鑽,誇得連店主聽了都不好意思那種。
當然這還不夠,一個美食家不能只混蒼蠅館子,所以你還要捨得花錢,上那些名聲在外的館子(最好是西餐),各種挑毛病,例如口味清淡你就說單調,味濃你就說搶鏡,反正一道菜毛病還挑不出來么。結尾曬出一張令人乍舌的賬單,然後來一句其實不是這餐廳不好,只是香港(法國)某某三星餐廳實在太入我心之類的話。(當然你要保證大部分讀者都吃不到那家餐廳)。
總之,作為一個知乎美食家,你不是要告訴讀者什麼好吃的,而是要迎合他們的喜好,花式帶給他們認同感。
郭德綱:相聲誰都能說,因為每個人都說話,門檻低,可要說好不容易,得要十幾年如一日的練基本功!!餐飲行業也如此,門檻更低!誰都要吃飯,誰都有對味道的理解,誰都能自詡為餐飲行家,可只有真正干過這一行的才知道其中滋味!
首先文筆要不錯,另外擅長鬍說八道。掌握這兩點你就成美食家了。反正近十來年我看到的大多數美食家基本都是掌握這兩點
推薦閱讀:
※各城市各地區都有哪些正宗的美食?
※月餅最傳統的做法是什麼?
※怎麼做一份辦公室午餐?
※和中餐比,法國菜每份的分量為什麼那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