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證明了遊戲行業可持續盈利性,為什麼任天堂做不到?

2008年-2012年任天堂的股價

過去五年,任天堂的股價從70美元,跌到13美元,股價下跌了70%,任天堂第一財季虧2.2億美元 Wii銷量不及同期50% 為什麼任天堂不轉型?


我查了一點資料,做了一點快速的估算,數據未必準確,但是數量級應該不會有錯:

1. 騰訊是中國網遊的老大,佔據1/3的市場份額。騰訊Q1,Q2和Q3的遊戲總收入在170億人民幣左右,相當於27.3億美元。

2. 任天堂2012年的總銷售額122億美元。

3. 一般認為,中國網遊產業的開端是1999那年,到目前為止14年。

4. 任天堂從1974年開始進入遊戲產業,將近40年了。

5. 根據2012年4月的報道,任天堂手中握有105億現金,每年損失2.5億也能撐到2052年。如果考慮不動產、設備和投資,撐到2075年是沒有問題的。

6. 任天堂手中握有數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產權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Console平台擁有者之一。

7. 2011年任天堂虧損4.6億,儘管今年營收不如預期,但是預計仍舊有7千5百萬的利潤。

8. 遊戲公司股票價格大幅度下降是前幾年經濟危機中的普遍現象。EA從53刀跌到現在的14刀,THQ從25刀跌到3毛錢,Zynga從14.7刀到2.6刀。連Blizzard Activition這個賺錢貨也從17.5刀跌到了11.4刀。

遊戲行業可持續盈利性如果是由哪個公司來證明的話,任天堂絕對有資格躋身其中。任天堂從FC時代過來,也是經歷過起起落落,但是總體上從來沒有虧損過。任天堂的賺錢能力實在是不能小看的,不同於索尼和微軟,任天堂的硬體從來都是盈利;任天堂的遊戲利潤率在業界內超一流的,看看這個http://VGChartz.com上的遊戲總銷售排行榜,Game Database, Best Selling Video Games, Game Sales, Million Sellers, Top Selling,前20中18個是任天堂。2011年這個公司首次出現了虧損,但是今年已經預估恢復營收7千500萬,主要原因還是Wii U和Wii的銷售疲軟。主機從來不會是日不落帝國,任天堂也從來不是一家激進的公司。Wii發售多年以後的疲態和Wii U硬體設計上的保守都是可以預料的。但是你想證明遊戲公司盈利的不可持續性,你說Zynga,THQ甚至EA都可以,偏偏選了任天堂,實在是選錯對象了。

國內市場這幾年的確高速發展,但畢竟比起全球市場,規模還算是小的,格局也是有限的。從主流市場的觀點來看,中國的網遊市場不過跟英國相當而已,全世界2012年的遊戲行業總收入在670億美元左右,其中中國80億左右(此數據還有待考證,根據騰訊的業績和市場佔有率推算,中國的市場大約在100-120億左右,出入頗大。時間不夠,姑且採信80億)。市場快速上升的時候分倒了一杯羹,不能用來證明盈利能力;市場進入平穩期以後,能守住這份家業,持續盈利才是真正的NB。要給中國公司下這個論斷,比如騰訊、盛大和網易,恐怕還為時過早。我會選擇謹慎的繼續觀察,並且期待他們有一天能夠進入國際市場。任天堂作為全球大市場的主要玩家39年來第一次虧損,用來陪襯一個10多年上升期小市場上的小玩家,這恐怕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命題。

讓任天堂轉型,轉成什麼?網遊,手游,頁游?這是典型的中國思路。全世界2012年的670億美元總收入中Console仍舊是主流。任天堂佔據Console市場1/3不到,略低於微軟和索尼,不過任天堂是利潤率最高的。你讓這麼一個大玩家,大贏家就因為有了點不到銀行存款零頭的損失,受大市影響股價下跌就轉型,情何以堪?視任天堂的核心競爭力如無物么?任天堂的Wii有將近1億的裝機量,NDS 1.5億,3DS 2千800萬,明後兩年又要展開新的主機大戰,做了這麼大,這麼強,轉型恐怕從來就沒有過可能性。

總之,中國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還需要繼續謹慎的觀察,相反任天堂的持續盈利能力是久經考驗的,作為主要玩家,完全沒有轉型的必要。


首先市場不一樣...中國市場不管哪個產業都必須單獨拿出來說的。

其次,我想說...根本就是兩種公司。中國那些公司是網遊公司,跟任天堂這種傳統遊戲廠商有很多不同。

中國網遊市場增長迅猛,供銷渠道商業模式成熟,單從賺錢來說簡直領跑世界...前幾年的話還有換皮遊戲讓開發成本變很低,如今換皮遊戲吃不太開了。而且這兩年開放平台和網頁遊戲的盛行讓市場再次出現了一批挑戰者和新玩家,過去的端游市場仍然在暴利,但是增長勢頭稍稍減弱了。

而日本遊戲市場已經30年了,用戶群體成型了,爆髮式增長比較少見了,上一次應該是靠NDS的腦白金引發的中老年市場...如今大家都在分蛋糕。尤其是IOS剝離了很大一部分輕量級遊戲玩家,既然我可以花1美刀買一個遊戲在我已有的手機運行,我為何要花錢買個主機再花3,40刀買個遊戲呢?當然諸如口袋妖怪,馬里奧這些玩家是不會因為這種事流失的...任天堂堅決不進入手游市場,也是因為要保有核心競爭力。那就是移動遊戲的掌機市場。

公司盈利模式不同...所以我不認為任天堂跟國內能相提並論,國內網遊公司賣點卡,賣道具,賣增值服務。而任天堂則是賣主機,然後靠主機撐起的遊戲市場帶來的開發授權費,自己研發遊戲的賣遊戲卡帶錢,遊戲自帶的一些DLC,還有依靠遊戲帶來的周邊效益(玩具,卡牌,動畫,電影)。

電影你可以去查下...每年30億+日元票房妥妥的,不過去年沒往年好,這應該也是一個股價下跌的原因吧。

我記得去年(更正一下,是2011年)應該是近年來任天堂第一次出現虧損吧。原因很多,3DS定價超過預期(8月開始降價大跳水,銷量上升),口袋妖怪正作新作連續3作出在NDS平台(以往都是靠新作帶動新主機銷量的,但是3DS上的口袋妖怪正作直到前幾天才剛有消息),wii已經基本完成使命(幫助任天堂收復家用機在N64,NGC時代的失地),不及同期50%很正常,wiiu在初期宣傳後缺乏更加誘人的大作陣容。

轉型...轉什麼,他們做卡牌起家,轉作電子遊戲,又拓展了周邊業務。你非要他們轉手機和網遊嗎?現有的硬體相關的業務怎麼辦,作繭自縛嗎。網遊在日本是吃不開的。而手游已經有DeNA,GREE那種大頭擺在那邊,傳統遊戲廠商就SEGA手游還混得不錯吧。放棄自己優勢領域去一個全新領域而分散公司能力,在WIIU發售的檔口絕對是不行的。

其實你反過來想,掌機與主機市場是對遊戲市場的一個細分,這樣就知道任天堂,SCE和微軟為何都在搶這塊地了,當然微軟主要還是想要電視那塊屏幕。

然後再說...國內其實也就大頭那幾家賺錢,死的多少小公司你都看不到了。


我抖個機靈

到82年為止,美國遊戲公司連續6年證明了遊戲機行業可以持續盈利持續增長,然後83年美國本土所有遊戲公司一家不剩全完蛋了,只有搞電腦遊戲的倖存。一直到1987年日本人接手美國遊戲業為止,美國本土一台遊戲機都沒賣出去。

任天堂是1889年成立的,1979年開始做遊戲,到現在也30多年了。把中國所有數得著的遊戲公司加起來,累計壽命能不能超過任天堂?


謝謝邀請。

首先有一點,我堅決不贊同把任天堂神化,尤其是現在的任天堂。迪斯尼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不一樣的風格與政策。任天堂在它最輝煌的時期也並非事事神機妙算。在了解到這一前提後,我們才能客觀地討論這個問題。

那麼第二個問題,你認為任天堂的遊戲不像「國內」遊戲一樣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是基於哪方面得出這個結論?我個人主觀推測,你是不是覺得任天堂的贏利模式不像國內這樣基於F2P的消費模式,從而很難讓一個遊戲持續達成贏收好幾年?

如果你是基於這樣的觀點,只能說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偽命題。是你沒有弄清F2P與主機零售遊戲形式的區別。雖然F2P消費模式最近在國際上都暴發出了十分巨大的能量,但我依然可以清楚地告訴你,零售遊戲至今佔據了國際遊戲市場收入的大頭。F2P它依託的就是花錢購買服務,購買Item來讓玩家玩遊戲時獲取更大的優勢或樂趣,如果F2P不「可持續」,那乾脆回家買地瓜。零售遊戲則將遊戲售出的那一刻便已完成了贏利的目的。自然在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玩家購買之後,便很快結束了它的贏利周期。個別遊戲可以持續賣出很多份,被稱為長賣,但這不是普遍現象。

兩者最終收入的多寡,自然還是看各自的產品。騰迅DNF賺得缽滿盆滿,任天堂的新超級馬里奧也售出了近兩千萬份,凈利上十億美元,亦不徨多讓啊。

所以,如果你說的是這個問題,那你實際討論的是零售遊戲形式與F2P之間的區別,與任天堂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當然,在這個問題澄清後,我們再來討論任天堂是不是「可持續發展」

一、

任天堂一直以來,都是一家軟體公司。而不是一家硬體公司。大家要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任天堂與索尼最大的區別是,後者製作了很多不錯的遊戲,比如《GT賽車》、《啪啦啪》等等,但索尼製作這些遊戲的目的是賣出更多的硬體,索尼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為了讓硬體稱霸市場。那麼任天堂呢?他們恰恰相反,他們之所以推銷硬體,發售專門的硬體,是為了賣出更多自家的遊戲。也就是說,如果現在給任天堂一個機會,讓他去索尼的PS平台發售遊戲,並且一定能獲利更多,那麼任天堂會毫不猶豫地投懷送抱。因為馬里奧,口袋妖怪,才是任天堂的最大價值所在。

那麼任天堂要推出硬體,其實只是顯示了他可以擁有一個自己掌控的平台。能相對地弱化與其它遊戲公司間的競爭。並且能夠專為自己的遊戲來設計硬體。當然最後一點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看到了N64,NGC,Wii,NDS乃至WiiU這樣不同與其它主機的硬體。好不好,在其次。

但這樣的結果也在Wii的時期造成了一個後果。那就是任天堂為了更多地賣自己的遊戲,必須大量販賣自己的硬體。而被NDS和Wii所證明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便是為了自己的硬體增添一個無與倫比的噱頭。當然,這兩台主機都成功了。但是一旦這個噱頭貶值。他們的硬體也會一路下滑(因為沒有硬性的優勢),並且占重頭的軟體銷售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這也一部分證明了為什麼任天堂的股價一路下搓。(3DS與WiiU的失利)。

當然,這幾年任天堂也受到了地震與日本經濟的影響。無可避免地與其它日本大企業一樣萎縮。

二、

任天堂存不存在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當然存在。對於任天堂來說,硬體的品牌價值從來都是被忽略的。幾乎沒有硬體品牌得到真正的延續。我們至多只能看到,FC變成了「Super」FC,GB變成了GB「Advance」,Wii變成了WiiU,僅此而已。沒有太多繼承下優良品牌的傳統。(事實上,我認為FC是個不錯的品牌,只是不適合作為一款高新主機的名字!)

那麼任天堂的資源是什麼呢?答案顯而易見。馬里奧,大金剛,皮卡丘。這些才是他們真正掌握的可持續資源。就像迪斯尼的唐老鴨與米老鼠一樣。它們已經遠遠超出了「遊戲角色」的範疇,而變成了一種大眾偶像的級別。所以,馬里奧在幹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馬里奧在干。它就像一個可塑性無限的角色,你讓它穿上什麼,它就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任天堂在經歷了如此之多的風雨依然挺立的原因。因為其它廠商從來沒有如此大密度地去培養自己的一個角色形象到如此的地步。只有迪斯尼,或DC這樣的美漫公司,會進行這樣世代交替地培養。其結果就是這些角色在公眾中的認知度已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讓任何一位從不玩遊戲的媽媽都能夠知道,將馬里奧買回家。


國外的公司,比如暴雪等,是切實想做好遊戲的,在遊戲性可玩性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們的模式不是賣虛擬道具為主的,而是把遊戲品質做起來,時間付費,讓玩家願意為他們的作品買單。

國內的公司,我不說全部,但是大部分都是利用遊戲挖坑讓人往下跳,你不買道具?不花錢?那只有玩的很好摸出門道而且願意花時間的人才能不花錢。換言之,國內大部分遊戲不是在遊戲性可玩性上下功夫,而是在挖據人性醜陋面上下功夫,不停的把人的慾望放大,讓人掏錢。

如上。


國產網遊和手機網遊什麼情況你們難道不知道么?

那都是些什麼水平的東西,那種質量能叫遊戲么?如果是簡直就是對玩家智商的侮辱。

  1. 網遊:趨同化嚴重,基本上打來打去就是那幾下,好玩的基本上都是代理的,所謂的創新就是把人家炒剩的東西加到自己身上變成大雜燴。可以說十年前流行什麼,現在也還是什麼,一點都沒長進。
  2. 網頁遊戲:遊戲史上的一朵奇葩,基本上除了幾款都是用來圈錢的東西,圈玩就走,隨便點點的東西,說的好聽點叫降低門檻,完全沒有遊戲性
  3. 手機網遊:除了什麼三國,御劍,RPG系列,美女系列還能做點其他的東西出來么?那些手機遊戲不對itunes 刷榜會死啊,這難道不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人人遊戲所有iOS遊戲遭蘋果下架網頁遊戲缺乏創新 玩家炮轟:要遊戲不要圈錢
_動態
_光明網

反觀任天堂

1。先從在日本的主機佔有量說吧,

這是最近一期的統計表,好吧3ds,3dsll,wii,wii u都是任天堂的。ps3和psp是索尼的,xbox360是微軟的,可以看出任天堂在掌機和家用機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

2.遊戲質量

任天堂遊戲的質量和那些公司能比么?典型代表:馬里奧,塞爾達傳說,動物之森,口袋妖怪...隨便哪個都是叫得響噹噹的品牌。

於是我們看見了這樣一份報告,,真心讓我菊花一緊。

可見在有些遊戲製作人眼中 遊戲變成了單純

比拼用戶量,比拼誰的更賺錢的東西,完全不講究遊戲最重要的是遊戲性!

綜上:股票不能代表一切,暫時的成功完全不能代表什麼,等有一天市場開始理性對待那些遊戲,國內的那些不思進取的公司也就是該關門的時候.

附錄:

馬里奧3D樂園

馬里奧賽車7


國內公司都賺大錢?別鬧了。

再個題主說虧損,又補充股價。這倆不一樣好吧?

股價下跌沒啥說的,xbox的逆襲,再加上ios橫空出世,再加上自己的3ds雖然表現還行,但是跟ds比要差不少。資本市場不看好他太正常了。最近wiiu表現也還可以,但是仍然一堆人唱衰。因為上一代表現太好了。

另外任天堂研發的成本跟國內公司完全不能比好么?賣遊戲機就算不虧損也賺不到啥錢,主要都是靠遊戲補收入。這跟國內公司完全不一樣的模式。

這麼大的公司轉型哪那麼容易,最近也在投入網路服務。時下火的都沒有積累,沒法瞎轉啊。

ps,說壟斷缺少創新的,微軟跟索尼都死了么?另外,你真把任天堂看得太扁了。要說創新對電子遊戲的貢獻,任天堂一個就差不多滅了全世界了。再看看遊戲累計銷量,那榜單基本都被任天堂霸佔了。

最近斷網了,不方便查數據,全憑印象答的。


居然拿那些賺快錢騙鄉巴佬的中國劣質網遊公司賺錢作正例,你tm在逗我?!


這問題典型的「專業投資人士」思路啊,對行業不深入了解只看媒體報道和財務數據。我用外行的話反問一下,中國遊戲公司能盈利才幾年的事?任天堂賺了多少年錢了?如果問題早幾年,搞不好變成「為什麼任天堂做遊戲可以軟硬通吃賺的盆滿缽滿而中國沒有這樣的公司?」


遊戲行業可持續盈利

不意味著單一公司可以

看看那幾個上世紀九十年代IPO的遊戲公司

騰訊的持續盈利只能說明

這是個能夠變現的平台

找到了遊戲這種變現能力強的產品

任天堂

才幾年不盈利?


一個做遊戲,一個是???我也不知道,但是???能賺錢到是真的,別比了任天堂就算虧死,人家也是在認真做遊戲,另一個只是在賺錢而已,做????

人傻,錢多,速來,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傻子多真是這些公司的福音,大量的中國傻子養活了他們,這個問題能提出來我都覺著你腦子讓門夾了


就中國遊戲行業這幾年的爆發能證明什麼可持續盈利性?從雅達利時代以來各個家用機周期都比中國遊戲行業更大規模更長時間!!!真要論可持續性,任天堂第一EA第二~前者為什麼不轉型?任天堂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其對流通渠道的把持,這是其最低谷也能保持軟體有著其他廠商無法比擬銷量的關鍵!也是當年忠臣倒戈之根本!而這種對手無法比擬的優勢,在網路數字銷售渠道的時代,沒有任何意義!剩下的就是形象、記憶、口碑,可這東西沒法免費化,也就和前幾年的office一樣寧死也不願意免費化!


沒有數據自己亂答的。還有我自認為是個遊戲玩家,我的觀點估計是不會很客觀的從市場盈利角度講了,如果答非所問了請摺疊。

首先我想罵任天堂,各種反人類的設定,比如限區,比如超爛的遊戲下載業務,還有我要薩爾達的高清續作!!但再怎麼樣也比中國網路遊戲好不是?

我認為任天堂股價下落很大一部分是由遊戲內容決定的。

任天堂有兩塊區域,一個是家用機一個是掌機,掌機在歐美基本沒有戰鬥力,也許只有像日本和中國這樣人口密度大生活節奏快的國家才有掌機的一席之地吧。

家用機的話數據我不了解,但是整個日本遊戲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不斷下降是看得出來的。任天堂的家用機遊戲以家庭娛樂為主,不是說低齡向,但是口味對於青年及以上玩家來講確實太輕了,我個人已經很難在口袋妖怪和馬里奧上花費幾十個小時了,玩不了多久我就會轉投文明、黑暗之魂、上古捲軸、dishonored之類的遊戲,更不用說廣大喜歡車槍球遊戲的玩家,你能指望喜歡使命召喚的玩家玩任天堂的主機?所以我看好wiiU,說不定這是個既能玩GTA、COD,又能玩薩爾達的主機啊!

從我一個玩家的角度,日本的遊戲我感覺也就是黑暗之魂、任天堂的第一方、capcom的部分遊戲和小島秀夫的遊戲能看,別的遊戲要不就是fans向要不就是爛作,你說galgame?不是我瞧不起galgame,但是galgame是fans向或者宅向的,從份額來講只是整個遊戲業的滄海一粟,我覺得現在全部的日本遊戲,去掉黑暗之魂的話,在我心中的地位還不如美國一個2k出的遊戲,更別說其它歐美廠商比如育碧、rockstar、bethesda、bioware等巨型工作室還有數不盡的小公司了,不只是任天堂,整個日本遊戲業都爛到不行了。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掌機上基本只有日式遊戲能玩,但是也不多了,就任天堂的第一方或第二方還能看看,我真後悔買了psv,有這個錢我可以預購10份《生化奇兵無限》,所有我買的psv遊戲只有一個女神異聞錄4是值的,家用機的話,你是願意買一個任天堂主機,只能玩馬里奧、薩爾達、皮克敏,說不定還能玩銀河戰士,還是願意買一個xbox,能玩上古捲軸、俠盜獵車手、忍者龍劍傳、使命召喚、質量效應?雖然我也很喜歡薩爾達,但是我還是會優先選擇歐美遊戲。

SE和一些日本遊戲廠商已經轉型去做手機遊戲了,但是他們是loser,任天堂沒有轉型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堅持自己的東西,就是家庭娛樂和促進人際交往。

日本和歐美市場已經差不多飽和了,要想進一步發展就是要打破遊戲零售的壁壘發展下載遊戲,像steam一樣,不然本來就隕落的日本爛遊戲配上昂貴的價格結果只有死,但是日本是個古板的國家,要發展下載遊戲只怕遊戲零售商不願意,所以才推出了下載卡,為什麼eshop明明是網路商店卻只能通過購買零售商銷售的點數卡才能充值?

還有,如果要轉型,向中國學習的話,我立馬粉轉黑,全是網路遊戲,遊戲沒好玩多少,免費遊戲里沒有公平,錢倒越要越多。作為任天堂來講,盈利雖然重要,但是首先是做遊戲,驕傲的任天堂遊戲人也許不會允許自己去做快餐式的網路遊戲。


一個有品牌價值的公司跟一堆只知道圈錢的散兵有何對比價值?


無語... Wii U 上市第一周零售店庫存都快賣光了...


井の中の蛙、大海を知らず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