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讓家中的老人照料孩子嗎?

為什麼?


首先取決於老人的行為模式如何,老人的知識結構職業背景如何。

如果一開始跟老人在教育上有嚴重分歧,就不要找老人帶了。

此外我個人認為老人帶大的孩子通常心智、情緒控制、脾氣、社會融合能力、協作能力、專註力等方面都容易欠缺,典型的是幼稚、不合群,到青春期叛逆嚴重,外部環境不合心意後,情緒不能控制,更無法尋找有效的途徑跟外界環境打交道。很多老人帶大的孩子,就算是比較好的孩子,也經常會出現這種看起來成年了,但遇到問題、困難之後就瞬間變回5歲。

而且,換位一下,對於老人來說他們帶孩子,且不說剋制不住的溺愛,他們並沒有將來孩子長大將要面對整個社會的意識,即便有也很淡漠,他們更享受孩子對他們的依賴,以及自己重新被需要的感覺。甚至有一些老人只是希望藉此可以養老,由兒女承擔他們以後的生活。所以他們幾乎很少像父母一樣為孩子遙遠的將來打算。

所以很多被老人帶大的孩子在回憶中都有一個肆無忌憚的童年,卻在成年後處處不如意,他們跟父母的關係在青春期開始衝突,他們會傾向於完全否定父母,但將來的幾十年,父母是能夠提供支持的,而老人已經乾枯。這個局面對於一個青年來說就太沉重了,依賴的爺爺奶奶祖輩人無法理解參與到他目前的生活解決眼下的問題,而能夠參與並有能力參與的父母卻沒有獲得青年足夠的信賴,於是很多人要靠自己和環境的反覆磕碰來獲得經驗,而那些經驗跟父母的告誡是一樣的。

最後老人帶孩子,考慮到眼下老人的年齡段,他們通常無法適應現代社會,他們照料孩子經常是在需要保護的地方很危險,需要放手的地方卻很保護。

典型的例子,老人喜歡給小孩買零食,卻不知道零食的危害以及適齡的概念,幼兒吃果凍、或者糖豆窒息的例子已經不是孤例,坐車不綁安全帶,手抱孩子坐在副駕這種事情簡直多到懶得提,更別說老人帶著孩子闖紅燈了。但是真正需要放手的,比如跌倒站起來,和小朋友衝突之後怎麼一起玩耍,嘗試新東西、新的運動,如何跟小動物相處,等等這些早期社交活動他們不是代勞,就是過渡保護,應該發展的能力被減少了。更不用提孩子的自主意識這種高級貨了,大部分老人喜歡聽話的孩子,不要調皮,要順從。然後他們在成年後通常有兩個模式,一個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習慣性服從安排,但過程中任何不順心他們都會瞬間放棄,並不堅持,因為沒有任何樂趣。

另一種就是為了有主見而有主見,逆反,衝動選擇,任性,無視他人的勸告,自大,然後後悔,一樣會輕易放棄。

在中國目前的狀況人員構成,社會發展的處境來說,老人照顧孩子真的屬於最無奈的選擇,但凡有一分奈何都不應該這麼選。


作為一個被老人帶大的孩子,我覺得被老人照料長大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老人比父母更加柔和體貼,對孩子的情緒很好。但是我自身所體會到的壞處就是當父母的建議和老人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出現衝突的時候,感覺會不太好,也說不清楚哪裡不好……反正就是父母管教我的時候我會比較不爽……而且有時候就會有一些說不明白的爭紛,尤其是父母偶爾對老人的抱怨(只是隨口說說的)會讓我比較不知所措……

現在我二十歲了,還沒有「家長」的心態,但是我非常不贊成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一歲之前可能還好,但是三四歲的時候就非常不好了。我現在快二十歲了,和絕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正在上大學,看著周圍形形色色的同學,能夠感受到不同的人在【求知慾】這方面的區別。絕大多數老人還是太保守了,沒有帶領孩子認識新生事物的觀念,這對於孩子的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能夠感受到那些從小被合理要求但是較少管束的孩子比較有探索的熱情和創新的意識,但是老人可能更傾向於給孩子更多的管束和更少的要求。

但是老人在情感方面對孩子的照顧與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中青年壓力大,不可能總是以很耐心的方式疏導孩子,還是需要老人的,但是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還是應該儘可能地多帶給孩子新的視野吧(比如去博物館科技館什麼的?)

暫時想到這些。


推薦閱讀:

有一個很自私的媽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開設室內兒童遊樂場的前景如何?
兒子五歲,我要脫產去外地讀書兩年。作為媽媽在這期間如何教育孩子?
越來越反感收養的孩子了,怎麼辦?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親子 | 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