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政治是【外儒內法】還是【內儒外法】,這種說法站得住腳么?

外儒內法的說法,是談論到中國古代政治精神的時候經常被提及的一句話。還有更完整一點的表述:外儒內法,濟之以道。

請問這種說法有根據么?

另外,我個人反而認為事實是內儒而外法。即抽象,宏觀的治國精神採用儒家的方法,但是在具體執行上,採用法家的路線。具體表現在儒學被作為國學廣泛應用在科舉等諸多方面,但是具體執行政策,又嚴明律令,非常注重製度和刑律。

大家認為哪種認知更為正確?


內儒外法

因為雖然有各式各項的法令,也很嚴密

最簡單的漢代就開始異地為官了不是

但是,儒家是內核,也就是說,青天大老爺重重懲處還是法外開恩,都是一句話

是需要貞潔烈女,烈女殉情,貞節牌坊,還是皇帝艹兒媳婦兒啊,攝政王艹皇太后啊,儒家也都能找出來合適的,你不艹都不行孔聖人在天之靈都不答應的理由給你

所以,是內儒外法

儒家還是佔據主要地位的

因為這實在是太爽了!

當然這太low了

最好的還是雇一大堆學法律的博士碩士,用來懟法院那群本科法律人士,這樣也能合理合法的千萬美金以上無犯罪哦····


兩種說法都是對的。

「內儒外法」的「內」用現在通俗的話講,就是核心價值觀,宏觀的指導思想,國家運行的基礎。「外」指的是外在變現,行政具體措施,制約國家機器的框架。

所以題主的觀點「即抽象,宏觀的治國精神採用儒家的方法,但是在具體執行上,採用法家的路線。」指的就是「內儒外法」。

「內儒外法」這個說法最早的溯源應當是荀子,荀子本身是儒家三聖之一,但他認為「人性惡」,這一點是與法家是一致的。最早見於史料是漢宣帝的一句話:「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德教就是儒,霸王道就是法。

而「外儒內法」的「內」指的是實際,「外」指的是表面。

就是看上去是推崇儒家,實際上在行政手段上重法治。這種說法也是對的,中國封建時期一直是人治為主,法治為輔,以制度遷就人事,法和儒的存在都是維繫統治的手段。

綜上所述,「外儒內法」是一種宏觀的說法,是封建社會的整體形象,「內儒外法」是封建社會的實際情況。

一般在運用歷史術語的時候要弄明白「內」「外」的涵義,貼合語境,選擇性使用。


儒表法里,這個是公論吧,沒有哪個統治者天真到,真的信儒家那一套。

如果只是看儒家經典,那真的會覺得儒家的中國,堪稱道德典範,官員都是君子,愛民如子,人民都是勤勞勇敢善良,遵紀守法,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國就是東方第一和諧社會。

但是現實如何呢?且不論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遷徙自由這些高級別的奢望了,人民連起碼的人權也沒有。一人犯罪,株連九族,還有各種慘無人道的肉刑,人民不但毫無尊嚴,而且時刻生活在恐懼之中。


所謂「內多欲而外施仁義」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參議院會有 filibuster 這種奇怪的制度?
為什麼雅典的直接民主在現今社會行不通?
中央集權的加強與帝國整體趨向保守這兩者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請問浦東新區是哪一級的政府?
為什麼美國堅持實行選舉人團制度?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政治制度 | 政治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