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貧窮的兄弟越不懂得兄弟齊心的道理?越自私自利?
我來自農村,我爸那一輩有五六個兄弟姐妹,我自己也有三個同母異父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從我爸和我的經歷看,兄弟之間總是互相攀比,而且也不懂得互相幫助,看不得別人過得好!所以我對兄弟之間的感情看的很淡!我媽很好強,萬事不求人,所以她的作為她的孩子,我哥姐他們買房子,都不會找彼此借錢,也知道都不會借彼此的,他們寧願花更高的代價找銀行貸款也不找兄弟幫忙。他們比我大十幾歲,所以沒什麼共同語言,感覺兄弟感情很淡,我和我姐關係好一點,但是我媽經常說我姐是個自私自利的人,我剛考上大學那會家裡沒錢,我哥我姐不但不支持反而打電話給我叫我不要讀大學出去打工,我實在理解不了,想起這些往事我就很失望,就越來越看淡了兄弟情義。我哥我姐都希望我早點買房,剛畢業收入低存不了什麼錢,不敢買房,現在收入好了些,打算買房了,其實我首付都沒什麼問題的,只是我不想貸太多款,所以就想找我姐借點錢,之前我姐說想換一套大房子,最近我問她看好沒有,她說壓力太大了不買了,我說不買好撒,房子你也有兩套房子啦!不用太累啦!正好也可以借點錢給我,我姐說只借兩萬,我說多借一點吧!我給你算銀行利息,反正你存銀行還不是一樣的,她還是不願意,說她婆子媽還有女兒要花錢,我說你要是急用我會想辦法立馬還你錢的,她還是不願意。我說我一年收入也有十五萬,不會不還你的,還可以寫借條,她還是不願意。想想她買第二套房的時候一時周轉不過來,我沒什麼錢,還借過她兩萬急用的,我姐夫給我爸媽打電話借錢,後來也給我打電話了,我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了,根本沒想那麼多。想不到我找她借錢就是這樣的結果,現在已經不再相信這些所謂的親情啦!還比不上我爸認識的和我們同姓的一個阿姨,阿姨沒兄弟姐妹,把我爸當兄弟看,很熱心,有空還幫我去售樓部看看有沒有我合適的房子,幫我介紹女朋友。她之前買房子的時候,叫我們也買,說近一點以後有個照應,因為收入存款不多那時沒買成,有時覺得親兄弟還比不上外人。
謝邀。
看到這個題目自己也有點感觸,因為自己家裡面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雖然我當時並不在場)。人啊,其實是很複雜的動物,不是一個「好」或者「壞」字就能概括得了的。我有幾位長輩。從我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我都還不錯。我小時候曾經在他們家裡住過,吃過飯,他們都很熱情。不過我媽呢,有時候會說說他們的「壞話」,說某某某其實很小氣啦,給我的壓歲錢才那麼點= =。。(其實我自己倒不在乎)當然壓歲錢都是小問題,也發生過一些其他矛盾——比如對我奶奶的贍養問題。我奶奶大部分時間是住在我們家的,我爸是她最小的兒子,我因為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所以關係也很親。然後按理說我家負責贍養,別的兄弟姐妹應該出點贍養費什麼的。不過那幾位長輩似乎不太情願的樣子,錢好像是從來沒給過的,也不願意把奶奶接過去住。
不過這都是小問題。真正的大矛盾,發生在我奶奶去世以後——你猜對了,就是爭遺產的問題。
前年冬天我奶奶去世,我當時在美國回不來。然後下面的事情大部分是我媽向我轉述的。我奶奶也沒立什麼正式遺囑,遺產其實也沒多少,然後上面給了一筆安葬費。本來呢,這些錢怎麼分配,幾家人是在一起談妥了的,那幾位長輩當時也表示同意。不過第二天就翻臉了,幾位長輩上我家來理論,說遺產分配得不公平,說奶奶在我們家住了這麼久,我們家「私吞」了部分遺產,還說他們手裡有遺囑——到底有沒有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反正他們也沒拿出來過。當時我爸不在家,我媽在家,他們當著我媽的面說,我媽是「外人」,不跟我們家一個姓,沒有說話權,一定要我爸出來給個說法。後來等我爸回來,我媽說他臉都氣白了,昨天說好的事情怎麼今天就變卦了。後來也沒有跟他們爭,我家就拿了幾千塊,別的全部給他們分了——其實總共也沒多少,加一起不會超過3萬。
後來因為這件事,我爸再也不願意跟那幾個親戚來往了——都是親兄弟親姐妹啊,就為了2萬多塊錢所謂的「遺產」,把關係鬧僵了。後來我暑假回國的時候,我爸請親戚朋友一起吃飯,還是叫上了那幾位親戚,他們也都來了——我當時也並不覺得氣氛有多彆扭,幾位親戚還跟我嘮家常,問東問西,和我小時候的情形也差不多,好像什麼不愉快的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當然我自己不是當事人,也並沒有覺得特別尷尬。
說真的,人性真的就是很矛盾很複雜。我並沒有感覺到那幾位親戚對我有什麼惡意,感覺他們對我的態度和我小時候也差不多。至於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那麼自私的舉動,連自己的親人都要算計,我也只能憑自己的感覺臆測了——在那個缺衣少食、經常餓肚子的年代長大的人,很容易就變得自私,很容易就把物質利益看得很重,很害怕失去,對於物質上的利益,不管是不是自己應得的,都要想法設法搶過來(「搶」在那個年代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生存策略),然後緊緊攥在自己手裡不放手。其實很矛盾,那幾位親戚,雖然錢其實比我們家應該多一點(他們還有不少閑錢去炒股),但是他們平常過日子非常的節省,節省到不正常的地步,什麼東西都要買最便宜的,甚至是食物都要冒著過期的風險買便宜的打折的——可能真的是在那個年代餓怕了吧,不捨得消費,積攢金錢卻不是為了消費,只是因為「錢多了才有安全感」。
那麼對這樣的親戚如何應對呢?首先說說我媽的態度。我媽說她雖然被擠兌,被當成外人,但也並不覺得特別委屈。因為她有我,我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只要有我在,什麼兩萬塊的遺產,根本就 不 重 要 好嘛。所以你自己首先要變得強大,自己要能自立自主,不需要依賴別人。他們要跟你爭什麼,讓著點他們就好了,小得小失不要計較那麼多。要把你自己的格局放大,眼光放遠,不要在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中迷失了自我。等到有一天,你的生活圈子、生活層次跟那些人根本就沒有交集的時候,他們怎麼想怎麼做都影響不到你的時候,你就能心平氣和地和別人講自己的故事了——就像我現在做的一樣哈哈哈~你這個觀點蠻奇怪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攢那麼多錢又不是為了借給你,你還給銀行一樣的利息,你覺得你有銀行的信用級別嗎……題主,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啊。另外我覺得你也挺缺心眼的,問姐姐買房沒,姐姐說沒買成,你居然說太好了正好借錢給我,我要是你姐以後就沒你這個弟弟了。都說到這了還給你講了那麼多合情合理的道理,你這是個好姐姐啊。
作為一個獨生女,我一向不能理解兄弟姐妹們的親情,所以看到這個問題,總覺得怪怪的。劃重點,題主他買房子,付的起首付,但是不想向銀行貸款,所以以銀行的利息向姐姐借錢。意義呢?你既然能付的起首付,給一樣的利息,為什麼不向銀行貸款呢?銀行還可以分期還款,還到後來考慮通脹,那都是一筆很小的錢了啊。實際上呢?熟人借款我們知道都是二分月息的樣子,銀行貸款利率呢?是一年六分左右,所以題主就是以銀行的利率向熟人借錢,還埋怨人家不肯借。更何況,向銀行借,轉頭就還利息了嘛,向姐姐借,有空再還錢,沒毛病!更有意思的是,題主借錢還採取了一種非常討人嫌的方式,套話,堵死後路。什麼是套話?就是你室友問你,小李,你今天下午有活動嗎?你回答要約會,他就來一句,既然你出門,那你就把你電腦借我用一些吧,我下午要做點材料。看,你後路被自己事先堵死了,拒絕難度就變大了。這種搞法對外人都討人嫌,題主用在自己親姐姐身上,先問人家有沒有買房,再借錢,真是難以形容。
然後,樓主說那個阿姨好,因為幫他介紹女朋友,介紹他一起買房,這種順水人情,樓主說這就是好了。但是他姐真金白銀願意借他兩萬,他覺得這叫不好。所以我對兄弟姐妹之情難以理解的地方就在這裡了,外人做一點,都是好的,親人做再多,都是應該的。哦,樓主還借給過姐姐兩萬呢,所以姐姐他借兩萬都是吝嗇,實際上呢,人家是實在周轉不過來,向他借的兩萬,他是有錢,就是不想向銀行借錢,所以向人家借超過兩萬。一個是救急,一個連救窮都算不上。
題主還說哥哥姐姐不給他錢讀大學,記恨了這麼多年,從道理上說,哥哥姐姐有什麼義務供他讀大學?他讀大學的時候,他哥哥姐姐估計剛好三十齣頭,三十齣頭的人剛剛結婚或者剛生孩子,又要結婚,又要買奶粉,又要買房,沒準還買車,正好是人生最緊巴的階段之一,題主通篇沒有考慮過,光記恨人家不給他錢。從情理上來說,兄弟姐妹互相幫扶是對的,可是題主自己也說他們年齡差別大,從小感情淡,誰會出錢給一個感情淡的人讀大學?更何況這裡還有一個微妙的同父異母,說句實在話,作為前妻的子女,對父親的老來子能有多少感情,確實難說,就實際生活來說,很多都是不怨恨就不錯了,更何況還是題主這麼一個有點一言難盡的人。總而言之,題主的兄弟姐妹們確實親情淡漠,但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題主你也一樣,只不過人家雖然淡漠,但是拎得清,反正也不和你打交道,題主估計是受寵的老來子,對人家淡漠的同時,還想著人家能為他貢獻一下,這嘖嘖。1、問問你父母。沒事生那麼多孩子幹嘛?就一個蛋糕,三個人分,自然沒那麼多錢上學。2、兄弟姐妹之間沒有義務誰非要幫誰、照顧誰,因為他們不是你的監護人。3、當然越窮越要爭奪資源。4、記得自己只生一個,別禍害下一代。
如果借銀行和借你姐效果一樣,你為啥不借銀行呢?何況銀行又不會因為急著用錢催你還。
如果同行的阿姨這麼給力,你為啥不找阿姨借呢?
所以這個問題確定只是你的親戚有問題嘛?
至於兄弟之間這麼不大方,其實我家上一輩相處還挺不錯的,可能和家庭環境有關係吧。你爸爸他們可能關係本來就很一般吧。
在這裡我要吐槽個事情。幫兩個表姐在海外買化妝品,她們竟然不給我錢。我還是個學生啊,說好了給她們代購是為了換人民幣給我妹妹用的,她們竟然收了貨就開始裝瞎,不回應我在微信群里明明白白的要錢的話。我也不相信這些所謂的親情啦!還是男朋友好啊,他剛開始工作半年,年底發了4000塊錢獎金,唰打給我1000,讓我給家裡人發紅包。
你還是找阿姨借吧。我借錢就是找辦公室的師兄,2000美金,說借就打過來了一點也不含糊,也不說利息也不催還。我自己慢慢一個月一點地還給他。
不齊心,自私自利,貧窮肯定不背這鍋!
你們貧窮嗎?年入15萬叫貧窮?能買得起兩套房叫貧窮?我去!我也沒怎麼看到你們不齊心的問題,更加是你們感情的問題,這應該怪你們的父母從小對彼此的處事方式和正確態度。兄弟之間都被你說的沒感情了,還哪來齊心不齊心!心都是用心交的。
自私自利的問題的話,如果只通過找你姐借錢這一件事,我認為還是不公許的,也許她真的為難,或許不是你姐不想借,她借錢肯定要跟你姐夫商量呀。多嘴!最煩拿親情當籌碼來向親人索取東西(物質/精神)
人成家立業了就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去影響別人/越界幫助別人
你應該慶幸你姐沒有通過「幫助」你而控制你,各過各的,互不相欠,多少人羨慕不來呢
那些從小被各種小恩小惠照顧著,然後被精神控制/道德綁架大半生甚至一生的太多了
題主身在福中不知福
從另一個層面講,題主在質疑「兄弟姐妹之間不互相幫助」,質疑的具體事情卻是「兄弟姐妹不幫助我」 …… 真是呵呵了,既然幫助是互相的,你也可以從自我做起嘛,主動關心姐姐需要什麼,主動提供幫助。如果你姐姐在獲取了你的幫助之後,卻拒絕幫助你,你再來質疑才有道理。你都什麼也沒對別人付出,卻說出這種話,未免太過自私了。
你姐能主動說出2萬,已經是好姐姐了,你總不能把別人掏空了吧,你姐已經有自己家庭,你不是那個家庭的家庭成員,不參與那個家的產出,憑什麼人家要借你想要的金額給你?人家有人家的家庭計劃,上有老下有小,等你自己有了兒女,跟伴侶有自己的家庭計劃(買房/買車/投資/孩子教育/岳父岳母養老)時,你的兄弟姐妹來跟你借錢,你會二話不說人家問多少你借出多少么?
「親人」二字,很多時候只不過是某些人用來勒索的工具。(這句不是在說題主的情況,而是自己感悟。)
其實,人類文明進化到今天,我個人認為,和平安定的情況下,血緣關係已經不重要了。三觀才重要。
遇到這種問題,一般想想自己棒過別人什麼,再想為什麼人家要幫你。題主不想多貸款而向姐姐借,本身也夠自私的。
個人覺得問題就是不成立的,題主是從哪裡知道越貧窮兄弟之間越不互幫互助的啊?難道你家的例子就這麼有代表性?而且你也說了你姐比你大那麼多就有些問題有代溝不很正常?
家裡姐弟五人,買頓餃子都要算誰吃得多誰吃得少,飯是誰做的,碗又該到誰洗了,從小到大,事事算天天算,心胸狹窄又養出一股小家子氣,能不自私自利?
下面是我的扯淡話語,望指正!可以交流,但不能言語攻擊!互相學習
這個現象挺普遍的,並不只是窮人,個人認為處於經濟底層(農民為例)和經濟高層(財產糾纏較多的大家族)發生這種現象的遠遠超過中產的。
處於經濟底層的多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以我家為例:我爸爸和我二伯(我爸爸的二哥),如今都在50左右,一起經歷過文革,餓過肚子學過習,最終還是沒有邁過那一步,現在兩人感情支離破碎(而大部分原因也與我媽和我二媽)。在農村家庭中,只要兩個以上的孩子都會發生一個基本的情況(並不是說城市就少了,教育的差距還是有):就是不可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始終會偏心一個,而這種不平等的對待就會給每一個孩子心裡埋下一個種子。偏心A不偏心B造成的後果是:B會有很強的表現欲、自卑感和相應的情感匱乏。行為一般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加油,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想做到很好(至少要比A好),以證明父母的偏心是錯誤的,是他們有眼無珠。這就註定AB之間有隱形的競爭,競爭都出來了矛盾自然也就來了,此刻兄弟齊心很難做到更不要說一起發財,基本在內耗。作為A,父母的偏心極有可能會讓他產生一種自我膨脹還有自我權威。B一般都不會太滿足他的強勢或者「壓迫」(B認為是A搶走了他本來應該享有的愛和關懷),當A感受到B的「攻擊」時自然不會不還擊(競爭)。最後兩個人都不一樣對方比自己過得好!!!這一點相信很多人能感受到,在以後的分家,父母的撫養權的問題等等都會存在。(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問題→AB不公平的待遇→對愛的爭奪→產生矛盾→互相排擠打壓→關係惡化並且生活水平降低)。我的媽媽經常說我奶奶偏心現在看錯了吧(我其實不認同我媽媽的觀點:1.老人已經選擇了就沒必要去重提,聰敏的人打算未來2.人為自己而活,多關注自己家中之事,少一點攀比,多改善自己生活)經濟處於中層相對來說比經濟底層強點:父母的素質較好,教育水平較好,相對兩人的資源也比較充足(避免了對一個事物的爭奪,爭奪時父母的選擇又很大影響孩子)。雖然父母的愛也會有一點傾斜,但相對父母的處理方式會稍微強一點!經濟處於高層:兄弟之爭多是為了爭奪資產以及相關的家中以及公司的權力(經濟底層中層也會有)。而這種觀念的形成不僅受父母的影響,而且與環境的安全感程度,家族和社會文化的影響,互動群體的氛圍等等。提問者也不用太過糾結,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負責,無愧於心即可。由於家庭原因對中層高層並不太了解,就不妄加猜測。另外這個也不是貧窮人家才有的。(深夜碼字可能沒多大思路)實際上人際關係想要更加穩定牢靠還是要靠利益(當然單純靠利益不談感情也不行,反之同理)
也就是互惠互利的關係
而貧窮,這兩個字拆開來,其實就是指見識的缺乏和財富的缺乏
這二者的結果就是,導致一個人又缺錢,生活水平低下,目光又短淺
期望這種人懂得互惠互利貌似是不太可能的
互惠互利原則本身就帶有滯後性
然而題主長這麼大還沒懂得什麼是人設性格,自私無私這都看人
你不相信那些所謂的親情沒問題,別不相信親情就行
真的倒霉不是遇到讓你「不相信親情」的事情,你只是小毀一次三觀
真的倒霉是所有親戚都是這個樣子的······從概率上是不太可能,總有一些
跟你關係好的親戚
你把關係看得很淡,卻讓別人借你錢?好吧,這其實也正常,正因為看得淡才借錢嘛…但別人不借錢不是很正常么?而且你的條件更奇怪了,你給利息那為什麼不去銀行貸款?如果銀行都不給你你親戚幹嘛給?如果銀行給你你幹嘛去找親戚借?至少在我看來,你這個說法又不想還錢的傾向,要我我也不借。
首先,謝邀。
作為獨生子女,我其實不太理解那種和親生哥哥姐姐的感情,但是我有堂哥堂姐,表哥表弟,說實在的,可能因為他們不是我的血親,我覺得人家幫我,那我心存感激。人家不幫我,也是正常的。所以能在我能力範圍之內解決的問題,我就盡量自己解決。
題主不妨換個角度想,你的親生哥哥姐姐,就一定要幫你嗎?甚至你的父母,在你成年之後,是不是一定就要幫你?我覺得答案還是一樣的,幫你,可能在他們能力範圍之內,你要感謝。不幫你,因為你已經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他們的生活和考量,其實你也沒有必要那麼生氣。
你可能會說,可是他們有困難我都幫了啊,那我有困難他們為什麼不幫?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當下的處境也只有自己知道。你只是想著對方有閑錢不借給你,想沒想過她可能也需要這個錢去做別的用途,只是不太方便什麼事情都告訴你?對待一個人以善良之心,不是希望對方回報自己同樣的善良,而是因為我們知道善良是對的,無論對方怎樣對待我們,我們都要保持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我們都要是善良的,這才是良性的思維方式。
但我承認,對家人,我們很難做到。我曾經讀到一句話,就是如果我們能夠把對待外人的態度,用來對待我們的親人,就萬事大吉。實際上,因為很多事情,我們覺得你們是我的親人,所以對一切理所當然,反而就失了感激之心,也逐漸失去了親人之間本該有的親密感。
另一方面,我覺得兄弟齊心這個事情,與貧富無關,與從小的家庭氛圍和受到的教育有關。這個世界上,有和諧的一塌糊塗,雖然家裡沒錢,但是出事了每個人都盡心儘力的家庭,也有非常有錢,但是4,5個人沒有一個人願意贍養父母的家庭。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親人,但是我們能夠選擇我們看事情的角度。
其實說句實在的,如果那個人不是你親姐,你想要買房子,和朋友借,大多數朋友2萬都不會借給你,借給你的也會要你打欠條,你沒有按時還款,真的就不要了的朋友又有幾個?但是我相信,你姐姐借給你這個錢,並且不願意多借,其實是抱著你還不上的心態的,你不還,她也不會像陌生人一樣和你對峙公堂的。這個時代,和誰借錢,真的好借?就像你口裡誇的那個熱心的阿姨,你跟她借錢,她會借給你嗎?
珍惜和你有血脈親情的人吧,那雖然是不能選的,也是無可替代的啊。
生存不難,生活很難。生活越拮据,人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就越低。親情意味著相互支持,但親情也同樣意味著更高的不確定性。信你,幫助你,是恩德。不信你,不幫你,也沒必要記恨。不信你,不幫你,還口口聲聲說為你好的,離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