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愛?

愛情是什麼,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感受,一萬種說法。

愛是放手,當你離開,我不悔!愛是執著,即使離開,我依舊!愛是沉默,一行一動,一顰一笑,我只遠望,不敢靠近……

那你們對於愛情又是怎樣的呢??


愛就是促進自己或他人走向成熟的力量。

再換一個更精簡的說法。

愛就是創造。

愛自己就是創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愛孩子就是幫助他創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愛事業就是創造一個更好的事業。

所以基督教整個教義都是在講愛,其實是在講神的力量。

創造。

愛分為兩個階段。

依戀的愛,自我的愛。

也就是媽媽和孩子的情感之愛。

到後來的自愛。

凡是阻礙自我成長,個體走向成熟的力量都不是愛。

比如溺愛在剛開始的幼兒階段確實能讓嬰兒成長的不錯,但是稍微大了一點的時候,就是在阻礙孩子心靈走向成熟,所以到了後半段溺愛便不是愛。

溺愛在如果按照精神分析學派來講,就是父母潛意識就想讓孩子停留在6歲左右,讓他不要長大,不要離開我們。

這並不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所以到6歲之後就不是愛了。

6歲前,因為嬰兒需要媽媽的情感的關懷,撫摸,照顧,自己的價值感和心理都是在和媽媽的依戀期下形成的。這個時候的情感之愛對心靈很重要,所以這個時候的溺愛就是愛。

到了後來,比如父母不再能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了。

這個時候,只能靠自己自愛。

愛自己就是創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那麼,需要自律。

比如,延遲滿足,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勇敢面對,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這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自己心靈走向成熟。

包括人際關係問題,事業問題,心理問題等,一個一個解決,大的問題拆分成小的問題,不斷的在解決的過程中成長起來。

不斷的創造更好的自己。

所以愛就是創造。

基督教里的定義,其實神就是愛。

就是推進自我更加強大,更加成熟的力量。

那麼如果愛自己的孩子的話,就是幫助他成長,創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說到這裡,就會發現,這個愛,和平時我們說的愛不同。

這個愛是一種推進人們進步的力量。

而平時說的愛,比如愛情,當然也包含讓他進步的力量。

但是更多的,只是一種慾望。

一種情感的需求,需要得到他,佔有他,而不是真正的為了他的成長的做決定,而是如何讓自己更好的擁有對方,讓對方更好的照顧自己,甚至是代替自己去打理生活。

這個其實就背離了真正的愛。

因為,讓別人照顧自己,讓別人把自己當孩子一樣看待,無疑是一種退行。

心理學上叫做退行,就是遇到一定應激反應的時候,自動退化成孩子的狀態。

這也是在阻礙自己走向成熟。

真正成熟的兩性關係,是相互促進對方成長。

幫助他成為一個更好的男人,或者幫助她成為一個更好的女人。

我們都因為遇見彼此而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這個就是蘇格拉底講的,精神生殖力。

這個種生殖力是永恆的。

因為,我把我的愛在你心間種下,讓它在你的心裡生根發芽,促進了你的成長,然後,你又把這份愛回饋給我,或者給孩子,給朋友,給事業,給整個社會。

然後不斷的大家都是在傳承這份愛,但都是因為這份愛的滋養,讓我們都不斷成熟。

廣義的講,推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或者說的更加大一點推進宇宙演化的力量就是。

愛。

而反過來,阻礙宇宙和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是。

熵。

熵就是希臘神話里的卡鷗斯,愛就是後來的創造之神。

整個世界演化的方向就是從。

混沌走向有序。

就是從卡歐司的混沌無序的能量,不斷演化成更加有序的能量。

比如,原子到分子,分子到無機物,無機物到有機物,有機物到植物,植物到動物,動物到人類,人類到人類社會,人類社會到人工智慧。

整個世界是趨向於有序的。

這就是愛再構建,創造更加有序的能量。

按照埃爾溫·薛定諤的理論,這種到了有機物的階段,熵就變成了負熵。

然後生物都是以負熵為食的。

但是整體宇宙都是會被熵拉下一個更加無序的狀態。

人類到有機物的這個過程,就是死亡。

有機物再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進一步無序,進一步被熵摧毀。

那麼愛在推進著人類進步。

愛也在推進著自己進步,但這個力量,也可以理解一種想要更好的自由意志。

但愛在人類狀態的時候,轉化成了自由意志。

之前有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

說人類的活著的目的,不是人類本身,而是為了傳承基因的存在。

但我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人類活著的目的,是傳承愛。

當愛最後可能會交到人工智慧那裡。

變的更加有序。

最後,人工智慧將成為一個新的主宰。

然後我們很可能被取代。

要麼或者,我們利用人工智慧結合我們人類智慧,成為一個更加智能的人類社會。

這個比過去的原始人更加有序了。

因為,我們整個人類社會是有意識的。

就像凱文凱利在《技術想要什麼》這本書里寫到,其實技術本身,科技本身也是有意識的,就像一個生物一樣,它在不斷成長。

這個在我看來都是可以用愛來解釋。

這都是在不斷的走向有序。

而且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社會學現象。

越是底層社會,越往下走,越趨近於無序,越混沌,越是相互攻擊。

越是往上層走,精英階層,越是有序,越是秩序,越是相互幫助。

愛讓人走的更加好,當熵的力量充斥世界的時候,就會讓一切變的混沌。

比如戰爭,希特勒,無腦的民粹等等。

當整個社會的人,都是跟著情感走,不思考,不理性,只憑藉一腔熱血去幹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種混沌混亂,破壞的力量。

包括學生遊行,砸汽車,鬧市等等。

回歸回來,談個人。

你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走向成熟,最重要的是先愛自己。

先不斷自律,勇敢。

然後,當你知道如何愛自己之後,你就會把愛分給其他人,讓別人更加好。

同時,你也可以把愛放在某一向事業上。

無論是商業、政治、藝術、哲學、科學上面。

你愛藝術就可以創造更好的藝術。

你愛哲學就創造更好的思想。

你愛科學就創造更好的科技。

愛是一種創造的力量。

然而,這是唯一的神給人類的力量,但也是神最重要的力量。


作為一個剛剛離婚的男人,首先我謝謝你全小區的邀。

然後誰邀請我的,請自覺過來讓我用真理告訴你什麼叫愛。

最後,在我目前的理解中,愛,就是一系列不靠譜的隨機化學反應。


謝邀

我沒談過戀愛。

我理解中的愛情是願意為之做的事,等待、承擔責任或是其他。

這些事情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愛是荷爾蒙敲擊的心跳,是無時無刻的想念,是離別的淚水,是相聚的歡樂,是給予,是改變,是改變,是相伴,是責任。你可以描繪成人的本質,也可以說成利他的行為。但總歸是美好的,溫暖的,讓人有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和信念。在歌曲中,在故事中,我們定義了愛,卻再也無法準確的解釋。


感謝邀請,推薦閱讀《親密關係》。

先說結論:

愛是什麼?

愛是進步。是正視自己之後,有意識的進步。

愛不是什麼?

愛不是需要、期待、改造。

這有篇以前寫過的答案:

愛不是需要、期待、改造。

如果愛情中的人們懂得上面這句話,痛苦和不幸將減少一大半。

容我慢慢道來。

以下這6個步驟的路線圖,讀者看了會熟悉並哀傷,因為這是最常見的愛情模式:

1.需求

童年缺失的歸屬感、重要感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紮根,讓我們產生對歸屬感、重要感強烈的需求

2.幻想

於是我們幻想出一個夢中情人,TA將滿足我們的需求

3.投射

我們在人間尋找與夢中情人最相近的人,把我們的夢投到TA的身上

4.期待

我們發現TA與我們的夢有差別,我們對TA產生期待,希望TA改變,來滿足我們的幻想

5.幻滅

但TA終將不能滿足我們的幻想,我們的夢破碎了

6.操縱

於是我們想操縱TA,使TA像我們期待的方向改變,我們採取的方法包括引起注意、權力鬥爭、報復、自我放逐

如果我們對愛情沒有足夠的認識,至此愛情已經走進了地獄,我們將遭受無數的痛苦和不幸。

這張通往地獄的路線圖,始於童年的傷痕,終於操縱的鬥爭,無數人曾在其中痛苦掙扎,卻找不到脫身的方法。

好在有《親密關係》,克里斯多夫.孟的著作,現在我來講述破解困局的鑰匙。

鑰匙1:愛是什麼?

愛是什麼?愛是進步。是正視自己之後,有意識的進步。

鑰匙2:愛不是什麼?

愛不是需要、期待、改造。

鑰匙3:對伴侶的態度

伴侶不是用來讓你滿意的。

對伴侶有所期待是錯的,應該接受TA,讓TA自由。

鑰匙4:對傷痕的態度

童年的傷痕造成對歸屬感和重要感的缺失,這強烈的需求應該由自己來彌補,而不是由伴侶來彌補。

要真誠地正視自己的內心,正視傷痛,不要逃避,也不要轉移,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提升自己。

(以上是本篇乾貨,請反覆閱讀,認真誠實地揣摩。

下面的展開會有些啰嗦,所以有必要強調下主次)

4把鑰匙列完,解決方案齊備。

思路簡單嗎?簡單。

方案可行嗎?可行。

容易做到嗎?不容易。

「愛」可道,非常道。「愛」可名,非常名。

對「愛」這個字眼,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理解,這讓愛情這個話題看起來精彩紛呈,實際上雞同鴨講,越說越亂。

所以這裡給出在本篇里「愛」的含義:愛是進步。

很多人理解的「愛」,包括了需要、期待、改造,包括了慾望、契約、恩情、債務、罪孽、責任,包括了歸屬、安全、家庭、婚姻、倫理、道德、輿論、虛榮……這麼多附加品的介入,使「愛」原本的簡單又明確的核心含義,外面包裹了混亂又繁雜的枝葉,在無數凡夫俗子的喋喋不休之下,這個清晰的字眼被弄得模糊不清。

當慾望被當成愛情,愛情就被當成慾望。

當虛偽被當成真誠,真誠就被當成虛偽。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別再說你那從需求開始,經過幻想、投射、期待、幻滅,一直到操縱,的這一路旅程,是愛情。

也許你沒有意識到,也許你模糊地意識到一點,也許你真的把這當成愛情。但你錯了。這是自私,是索取,是貪圖,是渴求,卻唯獨不是愛情。

愛是進步。愛了之後,應該去反省自己、進步提升,而不是去要求對方,用種種你自己都沒意識到其本質含義的行為去試圖操縱TA。

這很LOW,很沒檔次,這不怪你,因為明白這個道理很難,做起來更難,但只有明白這個道理,並且這樣去做,才會獲得長久的平靜的幸福。

《親密關係》作者說:「恐懼」與「無知」是親密關係的兩大陷阱。

我會盡全力,讓你在讀了這篇文字之後,擺脫對愛情的無知。

至於恐懼,希望你能有所覺悟:童年傷痕造成的歸屬感、重要感的缺失,必須且只能通過自己的反省和努力,來直面而戰勝之。

這篇不是雞湯。雞湯是麻痹人的。這篇是解決方案。是解決問題的。

不要出於自己的私心,而對伴侶有所期待,你的遺憾,應該用自己的努力來解決,而不是求諸別人。

接受TA,讓TA自由,讓TA能夠健康獨立地發展TA自己,你也健康獨立地發展你自己。

你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陪伴,共同走在尋找自我的這條辛苦又快樂的路上。

這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

不要向外部尋找快樂,快樂的發源地是內心。

你也許愛生氣,因為一生氣就感覺不到傷痛。你感覺不到,你生氣的根本原因是童年傷痛(歸屬感/重要感的缺失)的回放,而不是你所以為的導致你生氣的直接原因。那些傷痛你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忘記了(對痛苦的兩個常見辦法:麻醉自己,遺忘),卻常常在一些事物的觸介下,借屍還魂。

當傷痛重演時你用生氣麻痹自己,用生氣帶來的正確感安慰自己,這不能根除傷痛,你只有正視實際上面對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抹平傷痕。這比生氣要困難多了,但這是正確的。

有時你生氣是為了觸發對方的負罪感,來控制對方,這也是錯的,有期待才會有不滿,有不滿才會想控制。不要期待。期待是通往地獄的大門。

當出現了矛盾,正確的辦法是溝通,兩個人分享心裡的痛,《親密關係》的作者列出了8項有效溝通的綱要:

  • 我想要什麼?

  • 有沒有什麼誤會要先澄清的?

  • 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真實的?

  • 我或我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

  • 這種情緒是怎麼來的?

  • 我該怎麼回應這種情緒?

  • 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

  • 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關於解決問題,《親密關係》的作者給出了6條原則:

  •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出問題的框架

  • 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 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百負責

  • 自由並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

  • 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關於溝通、解決問題、自我反省,我有一點自己的心得,議論如下:

溝通的目的是交換信息,交換信息有助於認清問題的本質,只有認清了問題本質,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如果不溝通,憑藉自己的單方面信息,以及對對方信息的揣測,來估計著行動,解決問題的成功率要低很多。

很多時候會不想溝通,可能是意識到自己有錯但不想承認(承認就相當於給對方攻擊自己的機會),也可能是在生氣,生氣的本質是通過傷害對方,來試圖操縱對方。無論是哪一種可能,不溝通都是不對的,因為只有溝通,才可能解決問題,只有解決了問題,才能擺脫痛苦。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正確道路。

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自我反省,如果自己都沒認清自己,別人怎麼能通過溝通來了解你的想法呢。自我反省的第一原則是對自己誠實,欺騙自己沒任何好處,儘管欺騙自己能舒服一點,而正視自己的內心會非常痛苦,但那也要正視自己的內心,因為欺騙自己是飲鴆止渴,長期會帶來更大的痛苦。

自我反省,建議在孤獨、安靜、黑暗、放鬆的情況下(沒錯就是晚上睡前),放下一切虛榮和社交狀態,放下一切舉止和交談語氣,讓皮肉鬆弛,讓心念流轉,讓血液流轉,讓腦力流轉,向內,向心底,向本質,體會內心的感受,要真實,要坦誠,要勇敢,要深刻,看到自己的骯髒,醜陋,猥瑣,平庸和軟弱。

別沮喪,別愧疚,這些真實的本性,是人人都有的,你並不比別人差,而你如果能看到自己的這一層,你已經比別人好了,深入認識自己並不是簡單的事,很多人不是沒覺悟,就是沒能力,或者是沒決心。一個人只有認識了自己的本心,才能發現存在的問題的本質,才能針對地努力提升,解決問題,才會減少痛苦,增加幸福。這和不能諱疾忌醫是同樣的道理。

愛是進步,解決了問題,人才能進步。你現在的狀態是確定的,之前的一切事情都無法改變,現在的一切傷痕、痛苦都確實存在,真真切切地存在,你逃避或者轉移,它們也不會消失,只有反省自己,分析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傷痕和痛苦消散,這樣你的狀態就比剛才好了,即是說,你進步了。

你對自己的愛取得了正面的效益。

《親密關係》一書,重點講繞開淺礁,講愛情悲劇發生的原理,及怎樣避開它們。

很多人把感情與講道理對立,認為感情中不能講道理,其實任何事情都能講道理,只是有的領域道理不為大家熟知,或者說被廣泛誤解。

(有些人的所謂「感情中不能講道理」,是對女性的思維能力的歧視,毫無道理,但有些女性居然贊同這一點,認為自己有不講道理的權利。)

(正如有些人所謂「讓著女人」,是隱含了「女性不如男性」的前提,然後給點小恩小惠,但有些女性居然把這當做特權,享受甚至索取之。)

(或者放棄特權,或者承認自己地位低男性一等,二者必取其一,有些撒潑型「女權主義者」,完全在給女性抹黑,既要求男女平等,又要求享受特權,邏輯混亂,貪得無厭。用這種爭取法,只會越折騰越被歧視。)

(以上幾個括弧聊了幾句關於男性和女性相對關係的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又很混亂,古代的,現代的,西方的,東方的,種種觀念,都在衝擊著社會的認知,眾口紛紜,吵吵鬧鬧。在這個過渡的時期,也許無法在哪怕一個小範圍取得共識和一致標準,以致出現很多以自己的標準評判別人行為的既無知、又失禮的做法,而這偏偏是很常見的。但至少,你和你的TA這兩個人,應該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一致,這件事非常重要。)

回到括弧們前面的話題,感情也可以講道理,讀了《親密關係》後,就會發現,感情的道理,並不比其他學科的道理複雜,甚至更簡單。

只怪太多人出於種種原因,或者是無知,或者是無德,發明了種種亂七八糟的觀念和理論,讓愛情這件本來很純粹很簡單的事,變得臃腫膨脹,色彩混亂,面目不清。

明明是圖財,偏要說是愛情。

明明是好色,偏要說是愛情。

明明是施虐,偏要說是愛情。

明明是虛榮,偏要說是愛情。

……

愛情無罪,愛情神聖,愛情是多少阿貓阿狗的政治正確,是多少男盜女娼的道德大旗。

我相信愛情,但我不相信你們口中稱為愛情的那種東西。

人們都喜歡大詞,「美女」早就爛大街了,「女神」也慢慢廉價了,這是大家都看到的。

但「愛情」這個詞,很早很早就在被一些根本不配用這個詞的人糟踐了,大家卻沒留意,或者認為愛情就是這樣的。

語言是為人類服務的,詞意變化是合理的,但我們最好還是知道,愛究竟是什麼東西。

不是為了摳字眼,而是知道清楚了,能更好地過這一生。

愛是進步,是接受,是放手。

愛是不需要,是不期待,是不改造。

愛是幫助,是鼓勵,是陪伴。

愛是成為自己本來是的那個人,是讓TA成為TA本來是的那個人。

多麼簡單而鬆散!

多麼高內聚而低耦合!

多麼羅曼蒂克!


能說出口的都是喜歡吧?


謝邀。愛是咒。在漫畫/電影《陰陽師》中,安倍晴明曾如此介紹咒術:「名字就是最基本的咒語」。

如果一個物品/現象沒有名字,它就什麼都不是。它不會被關注,不會被使用,不會被思索。

當你試圖把種種懵懂的情緒/感動/行為/關係都命名為「愛」,它就成了束縛/鞭策你的咒語,或者你控制別人的武器。愛的本質在不同情境下當然是不同的,根據「施咒目的」而定。

莊子曾描述一種超越了「咒」的狀態:無己、無功、無名。和這種純粹的境界相比,愛的真相實在是不值一提。


謝邀!

這個問題沒有終極答案,只有靠我們窮盡一生去探求,但是依然可能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還是沒有能想明白。


謝邀,荷爾蒙分泌


@瓴爇晨謝謝邀請。敬請移步愛情如此美好,佛陀為什麼要人放棄愛欲? - 佛教 - 知乎


謝邀。

這就是愛。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486838


謝邀

愛是一種迷戀

我們來對比一下林黛玉和薛寶釵。林黛玉有愛沒有仁,薛寶釵有仁沒有愛。

林黛玉有愛沒有仁的觀點大概大家都可以接受。這個姑娘對寶哥哥死心塌地,但是對其他人就不大客氣了。

但是很多人覺得薛寶釵是個有大愛的人。我覺得這個姑娘「仁」字做得很好,「愛」真的談不上。

愛是一種迷戀,就是被一個什麼東西打動了自己。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薛姑娘對所有人都很好。但是其實要做到真愛是不可能對所有人都很好的,因為每個人都不同。人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林妹妹只把寶哥哥視為知音,所以她才是真愛。寶姐姐對自己身邊有知識,沒知識,有人品,沒人品的所有人一視同仁。所以,其實她誰也沒愛過,她應該只能算是一個有行善欲的人,但從她的詩:「好風憑藉力,助我上青雲」來看,其實這個人心裡想的是地位。


謝邀。

什麼是愛?

這個問題2000多年前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哲學王蘇格拉底給出的。

什麼是愛?蘇格拉底說「它既非不朽之物,也非必朽之物,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它是偉大的精靈,像所有精靈一樣,它是神明與凡夫之間的中介」

詳細的解釋起來,是這樣的:

愛是介於兩端之間的東西——可朽與不朽,美與丑,善與惡,得與失,痛苦與快樂等之間的東西。為了更進一步說明愛經常搖擺在兩端之間的命運,蘇格拉底借狄奧提瑪之口講了一個愛的寓言。寓言是這樣的——

  當初,美神阿佛洛狄特誕生時,諸神設宴慶祝,他們中間有技藝神之子資源神。晚宴剛畢,貧乏神來到門口行乞,因為她聽到裡面有歡聲笑語。資源神多飲了幾杯瓊漿——當時還沒有酒——喝醉了,信步來到宙斯的花園裡,倒頭昏沉沉睡去。貧乏神所缺的就是資源,心裡想著要和資源神生一個孩子,就跑過去睡在他旁邊,於是就懷了孕,她懷上的就是愛。因此,愛成了阿佛洛狄特的跟班和僕從,因為他是在阿佛狄洛特的生日投胎的,此外他生性愛美,而阿佛狄洛特就是美本身。

  由於愛是貧乏神和資源神的兒子,所以他命中注定要一直貧困,他也不像我們所相信的那樣文雅和俊美,而是相貌醜陋,赤著腳,無家可歸,經常睡在露天里、道路旁,沒有床褥,總是分有著他母親的貧困。但另一方面,愛也分有著他父親的稟賦,追求美和善,因為他勇敢豪爽、精力充沛、幹勁十足,是一名能幹的獵人,也擅長使用各種計謀。他生來就充滿慾望,也非常聰明,終生追求智慧,是玩弄巫術騙人的能手

愛既是可朽的又不是不朽的,因為他可以在一天之內有多種變化,一切進展良好時他生氣勃勃、如花似錦,但他也可以馬上衰亡,因為他得到的東西一直在很快地消失,然後又憑藉他父親的稟賦而再生。所以愛決不會完全處於貧乏狀態,也不會完全脫離貧乏狀態。

  愛是處於無知和智慧的中間狀態。古希臘的諸神都不會去尋求真理。他們不會企盼智慧,因為他們是聰明的——已經擁有智慧的諸神幹嗎還要去尋求智慧呢?但是無知的人也不會去尋求真理或想要變得聰明。之所以落入這種無望的境地,原因在於他們既不擁有美和善,又不擁有理智,他們滿足於現有狀態,不會去企盼他們從來沒有丟失過的美德。

  由於智慧是事物中最美的——難怪以愛智慧著稱的哲學成為許多古希臘人的最高追求——而愛以美的東西為他愛的對象。所以,愛,必定是智慧的熱愛者,正因為如此,他介於有知和無知之間,這與他的出身也有關係,愛的父親充滿智慧和資源,而他的母親卻缺乏智慧和資源。這樣說來,蘇格拉底的愛的本質,早已超出愛情的範疇,它是對人的欲求的一個隱喻,適用於一切人,適用於一切行業。

所以,愛是慾望和智慧的統一體,單有一種無法成為愛的本身,所以愛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智的。

愛的感性表現為盲目和衝動,為得到愛人的愛而寧可拉低智商;愛的理智表現為理解和寬容,為保護愛的神聖而甘願付出。所以,愛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因為不完美而完美。


愛是一種給予時沒有一絲想得到任何回饋的念頭的感受

愛就是接受

愛就是容許對方擁有他想要的一切——即使那是你無法提供給對方的

愛就是沒有附加條件的付出

真正的愛是能愛對方是的任何樣子

一個人需要另一個人,誤以為那就是愛;事實上當一個人真正在愛時,絕不會執著或捆綁住另一個人

幾乎每個人都誤把虛幻我(ego)得到的認可當成愛,也因為那並不是真正的愛,所以無法帶來滿足,結果一直需要或要求得到認可,如此只會帶來更多挫折。

摘自《零阻力的黃金人生》。


說出來的是喜歡,做出來的是愛。


12.23

更新回答

我在考慮更新要不要轉匿名。

以前我覺得愛這種東西還是會因為時間和距離的拉長而淡化。

後來我發現它是真的會淡化。

但只要那個人重新出現在生活里。

有些人就是沒法拒絕。

就是這樣。

謝邀。

大概是,長久的心動吧。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