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聯的米格3的性能在同期飛機里技術水平如何,在蘇聯空軍里地位如何?

米格設計局在二戰期間的不吃香是否與米格3的不成功有關?


抖機靈版:

3根機槍的高空截擊機?

正經版:

速度還行,爬升馬馬虎虎

發動機的話看這個

@andre

好好好,原型機吹啊?

Me109F2,實用升限好點,極速差不多。

至於AM-38發動機?不好意思NACA也有報告,Critical Alt就這麼點真好意思往截擊機上裝……

還有另一台裝AM-38的MiG-3的測試,我可能測的是假飛機。

我們繼續說AM-38和AM-39的事情

1942年造出來個I-220,等發動機等到1943年,然後還沒等來,只能換個AM-38F

1943年夏天終於等來了,飛的數據也挺漂亮,

然而測試期間AM-39故障不斷,徹底壞掉5次,每次都換了新的,最後不得不用回AM-38F,然後結果飛機摔了,GG。

Gordon老人家的書上只寫了I-231,但是年份和所用發動機都能對應,我懷疑是不是弄混了

然而無論如何一台渦輪增壓的AM-39發動機的飛機飛了幾次就摔了……

渦輪增壓I-225,飛的也很不錯,然後飛了2星期摔了。

第二架原型機才裝了4門20mm,然後也摔了……

吹原型機之前,也得找一些能正常飛的吧……

皇國試驗機,數據掉渣天,暴打米英鬼畜……

嗯,我信了……

————————

還有拿試飛摔機黑的,這PY連線腦幹的節奏么。

I-225第一架原型機失事是發動機故障(最大功率下發動機第二汽缸主連桿損壞導致火災),跟飛機設計無關。第二架原型機迫降是因為起落架故障,同樣跟飛機設計無關。是飛機不能飛?還是泔貨黨不學無術呢?想表演泔貨黨比設計師磚業系列?

————

I-225第二架原型機迫降後被修復繼續試飛,項目一直進行到47年3月,戰後繼續試飛更多意義上就是作為AM44的測試平台。AM44下馬,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如果討論開發一種實用的,能夠趕上二戰結尾的戰鬥機,那麼不用AM43/44,而選擇搭載AM-42FBTK的I-225完全可以勝任。碾壓拉沃奇金毫無壓力。

——I-22x系列除了性能之外,Gordon書中說法飛行員風評十分差勁啊,比如G Load不如MiG-3,桿力重的一筆,還有放不下起落架的balabala,順便飛機設計很棒很棒,可是發動機總是爆炸,這怎麼行呢?毛子那一票戰鬥機全走減重到死路線

43-43335號XP-51G於Aug9/1944首飛,Sep26/1944通過驗收,中間沒出任何問題,飛行員評價時發動機扭矩使得低速下指向性比其它P-51略差。

1944年4月中一架MD716號噴火VII型,使用用灰背隼112後升限飛出了14300m+。

發動機壓縮比低正好可以給低空強擊機用低辛烷值汽油。要高空性能?調整增壓器,加裝二級輔助增壓,提高進氣壓力,反而增壓潛力更大。通用靈活,除了發動機重一點,沒啥缺點。

————壓縮比低的確可以更低辛烷值,然而這是限定進氣壓不變的情況下,進氣壓高了就不用高辛烷值了?

輔助級?毛國主級都小的可以,哪來臉說裝就裝,裝了用屁股保證低空性能?

上面Merlin 61,下面Merlin III

上面AM-38下面AM-42

AM39有渦輪增壓?哪個位面?蘇聯活塞發動機的渦輪增壓都是安裝在輔助增壓器,用渦輪增壓的引擎型號都帶TK(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後綴。

Поршневой двигатель АМ-39 создан конструктором А.А.Микулин. 1800-сильный АМ-39 разрабатывался на базе АМ-35А. Использовалось охлаждение воздуха после двухскоростного центробежного компрессора. Устанавливался на самолетах: И-220 (1943 г), СДБ (1944 г).

寫得很清楚,AM39用帶中冷的雙速離心式機械增壓器。事實上ASH82系列開發渦輪增壓型號都比米庫林早,米庫林引擎一直在給強擊機用,選擇米庫林引擎的戰鬥機都沒有批量投產,給米庫林加裝渦輪增壓也就落後於其它發動機項目了。但大排量,低圧縮比的米庫林引擎安裝渦輪增壓的潛力遠比其它發動機大。

——————

I-221用的是什麼樣的AM-39,您最好仔細看看

優質100汽油試飛的數據跟拿B78+TEL調配的92號汽油試飛數據比也是要臉?

————————

標號低了一些隻影響低空性能並不影響Critical Altitude以上的性能,其次標號高低是相對於某款已定型的發動機的,不同發動機之間不能比。

其它參見

Mig-3的真實性能到底怎麼樣?_德國空軍吧_百度貼吧

知乎上一堆人強吹米格3,求人去科普一下_德國空軍吧_百度貼吧


MiG-3的性能不敢妄下結論,畢竟上面諸位已經把包線都拿出來了。

MiG-3下線很重要的原因題主已經提到了,就是和Il-2搶發動機。和西線的空戰不同,東線的主要空戰都是在低空展開,對己方陸軍實施支援和打擊敵方陸軍是東線空戰的關鍵。因此蘇方更傾向於把資源投入到能夠直接對敵作戰或是在低空性能更加良好的飛機中,而MiG-3恰好在低空不佔優勢,因此被號稱飛行坦克的Il-2排擠實在是太合理了。

不管性能好不好,因為作戰需求用不上,那麼就必須下線,把資源用在刀刃上。


米格3應該跟同時期的109E、F比,它的高空性能是佔優勢的,低空受制於AM35A的性能,並不理想。但米格3的底子其實要比雅克好,發展潛力更大。可悲劇在於為了提升米格3計劃替換的AM38發動機卻與IL-2爭奪生產線,只能不了了之。MIG-3換AM38F發動機的I220(MIG-11)如果投產會是二戰蘇聯前期能夠獲得的最強戰鬥機(5000米642KM/H,海平面576KM/H,爬升3000米2.5分鐘,5000米4.6分鐘)。以MIG-3為基礎發展的搭配AM39A發動機的I-231,7100米高度速度707KM/H,海平面速度579KM/H,爬升5000米4.5分鐘。MIG3基礎上修改機身結構安裝AM42FB-TK300B渦輪增壓發動機的I-225,10000米高空速度726KM/H,海平面560KM/H,爬升10000米8.8分鐘,5000米4分鐘,4門20毫米SSH20航炮,到二戰後期也是頂級活塞螺旋槳戰鬥機水平。所以黑米格3設計是毫無道理的。

米格3為基礎發展的終極型號I-225

本來不想說什麼,既然某裝逼犯要黑米格3和AM35A(當然此裝逼犯一貫靠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無中生有來吸引眼球)。那麼我說說米格3+AM35A組合的終極版本MIG-3U(I-230),試飛7000米最大速度656KM/H,11900米升限。爬升10000米用13分鐘,8000米高度左穩盤37秒,右穩盤35秒,最大爬升率每分鐘978米。武器2門SHVAK航炮。可以說性能能夠與109G平分秋色。

MIG-3U(I-230)

戰爭不是某些泔貨裝逼犯思維模式里的斗獸,而是政治、經濟、軍事的系統較量,是針對戰場需要的各種資源的配置組合。MIG-3發展潛力大,底子好,拿出去斗獸是合適的,但它要跟前線更需要的IL-2爭米庫林發動機生產線,它的機身製造工藝又要比雅克更複雜。所以它只能讓位。同理還有拉格3,拉格3性能雖然糟糕(用M105發動機拖動笨重的機體),但發展潛力同樣巨大,最終在拉-7上修成正果。但這個過程並非如許多人熟知的那樣拉沃契金一拍大腿給拉格3換上ASH82發動機變身成拉-5。這期間還有插曲,1940年拉格設計團隊中的古德科夫給斯大林打了個小報告,說副航空工業人民委員雅科夫列夫壓制自己設計新飛機。斯大林找雅科夫列夫問了情況後就給他批准了。古德科夫的方案GU-1可以看作蘇聯版P39是,在新設計的機身中部安裝一台AM37,武器是一門SH37中軸炮,古德科夫號稱這架飛機設計速度能夠超過700公里時速 ,但第一次試飛就摔死了 試飛員。之後也就不了了之了(事實上GU-1同樣死於同IL-2爭奪發動機生產線,所有打米庫林發動機主意的戰鬥機都如此)。但古德科夫並沒有死心,他又看中了ASH82發動機,並且直接將蘇-2的機頭嫁接到拉格3機身上,這個方案叫GU-82(蘇2已死,ASH82發動機生產線比較空閑)。沒錯他做了跟拉沃契金同樣的事情,而且比拉沃契金先一步。但最終試飛顯示GU82的性能略輸LA5,因為拉沃契金並沒有直接將SU-2的機頭拿來就用,而是做了氣動修型。

可見性能好的,未必會被選中發展,而性能因素只在兩種型號資源配置類似的情況下才會起主導作用。

==============================================================

原型機吹?原型機飛出的性能代表機型的設計性能,原型機的發展型號就意味著機型的發展潛力,而是否投產取決於多種因素。

還有拿試飛摔機黑的,這PY連線腦幹的節奏么。

I-225第一架原型機失事是發動機故障(最大功率下發動機第二汽缸主連桿損壞導致火災),跟飛機設計無關。第二架原型機迫降是因為起落架故障,同樣跟飛機設計無關。是飛機不能飛?還是泔貨黨不學無術呢?想表演泔貨黨比設計師磚業系列?

I-225第二架原型機迫降後被修復繼續試飛,項目一直進行到47年3月,戰後繼續試飛更多意義上就是作為AM44的測試平台。AM44下馬,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如果討論開發一種實用的,能夠趕上二戰結尾的戰鬥機,那麼不用AM43/44,而選擇搭載AM-42FBTK的I-225完全可以勝任。碾壓拉沃奇金毫無壓力。

發動機壓縮比低正好可以給低空強擊機用低辛烷值汽油。要高空性能?調整增壓器,加裝二級輔助增壓,提高進氣壓力,反而增壓潛力更大。通用靈活,除了發動機重一點,沒啥缺點。

AM39有渦輪增壓?哪個位面?蘇聯活塞發動機的渦輪增壓都是安裝在輔助增壓器,用渦輪增壓的引擎型號都帶TK(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後綴。

Поршневой двигатель АМ-39 создан конструктором А.А.Микулин. 1800-сильный АМ-39 разрабатывался на базе АМ-35А. Использовалось охлаждение воздуха после двухскоростного центробежного компрессора. Устанавливался на самолетах: И-220 (1943 г), СДБ (1944 г).

寫得很清楚,AM39用帶中冷的雙速離心式機械增壓器。事實上ASH82系列開發渦輪增壓型號都比米庫林早,米庫林引擎一直在給強擊機用,選擇米庫林引擎的戰鬥機都沒有批量投產,給米庫林加裝渦輪增壓也就落後於其它發動機項目了。但大排量,低圧縮比的米庫林引擎安裝渦輪增壓的潛力遠比其它發動機大。

要說原型機試飛性能,拿優質100汽油試飛的數據跟拿B78+TEL調配的92號汽油試飛數據比也是要臉?

PS:懶得跟吃飽飯沒事幹,為黑而黑不學無術的裝逼犯浪費時間,已拉黑勿回。


米高揚的開山之作米格-1,是在波利卡波夫的I-200設計基礎上出來的。而新組建的米格設計局的班底,包括格列維奇,都是原先波利卡波夫的人。連配屬的飛機廠原先都是波利卡波夫的。簡單來說,年輕的米高揚頂替了權威波利卡波夫的位置。原因嘛,除了他本人的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飛機設計師米高揚有一個在政治局的哥哥。

米格-1/3的介紹很多了。我只說一點。米格-3的性能數據雖然很亮眼,但可靠性和操縱性很差。蘇聯自己的說法是米格-3的發動機佔用了伊爾-2的份額。但如果想深一層,米格-3如果受歡迎,怎麼會以這種原因停產?


推薦閱讀:

德軍二戰末期有沒有能和盟軍高端螺旋槳戰鬥機比肩的螺旋槳戰鬥機?
為何飛機的窗子都這麼小?
為什麼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機翼武器掛架會與機身中軸線有一個小角度,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在機場登機時還沒到登機時間很多人就去排隊了?
如何看待「烏克蘭3000名航空技術人員移民中國」是謠言?

TAG:航空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