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0是不是真的如很多網友所說性能極差?

我看很多人說T50特別垃圾,是這樣么?


老有人比較來比較去的拿f22,殲20和俄國T50作為標準5代機(原四代)來橫向比較性能,其實,以老蔣的看法,毛子T50就是專門釣三哥用的,坑阿三貨,根本不能算第五代戰鬥機。

特別聲明:本文所有圖片數據均來自於公開網路,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涉及泄密。

五代戰鬥機的標準來自於f22的問世,標準就是4s,Stealth(隱形);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能力);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級信息優勢超戰場感知)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目前來看只有美國f22可以完全達到,中國殲20其它三項應該完全沒有問題,超音速巡航尚存疑,但起碼後期新型發動機改進裝機後是可以達到的,但是因為五代機設計之初就是全面的綜合性能目標設計指標,所以綜合性能上五代機和四代機還是有整體性能的巨大代差的,四代機再怎麼改進,受限於原始設計也無法跨越代差。

而五代機標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隱身能力,因為其它幾個性能即使4代戰機在大幅度改進後也可以逐步達到,只有隱身能力是個系統工程,在機體外觀設計時就要提前統籌考慮,氣動布局是在新飛機研製初期就要重點考慮的,後期無法大幅更改。

說回T50,之所以說坑,就是其基本不具備隱身能力,啥?等離子隱身?你似不似傻?真信你智商就該充值了。

一 完全沒有隱蔽的暴露在外的發動機,這是全機最大的反射源,紅外特徵極為明顯,就這還好意思說五代機?逗傻子呢吧。

(圖片來源:Wikipedia)

從底下看,幾乎就是倆發動機扛著一個薄片機身。

二 完全沒有任何遮蔽的進氣道進氣口,很多戰鬥機為了達到正面隱身效果,對進氣道進行了遮蔽,甚至在設計之初就進行了優先優化處理,比如s進氣道,進氣道成s形狀,使得發動機最大的反射源前風扇不直接暴露在外。

下圖是f18大黃蜂,典型的三代機,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過隱身的問題,可以從進氣道清晰地直接看到發動機風扇,這是非常大的正面雷達反射源,現在很多四代機改進都在進氣口加上屏蔽網,但是會影響進氣效率,近而影響飛行性能,而且隱身效果也跟五代機不是一個量級。

大直筒,進氣效率倒是高,也對,這種薄片機身你讓進氣道咋s。

(圖片來源:PIXNET)

可以參考一下s進氣道的內部結構。

(圖片來源:PIXNET)

從這個角度還能看到從未打開過的所謂的內置彈艙。

直進直出,這麼看非常明顯了吧,直腸子,從嗓子眼直接看到P眼。

第五代戰鬥機座艙蓋大多使用整體式,取消框架,也是為了盡量減少雷達反射源。

看看毛子這種分體框架座艙蓋,還活在80年代,標準四代機。

這種框架是非常大的雷達反射源。

美國早在f16年代就使用了一體座艙蓋,f22更是發揚光大,一體倉蓋主要的困難就是強度問題,但視線最好,如果要反雷達還要在座艙蓋鍍膜。

中國早期的殲20也是類似f22的整體座艙蓋。

後期又加上了加強框,原因還不知(無外乎加強強度),不過跟俄國的區別還是巨大的,座艙蓋玻璃還是一體的,加強框是在內側加強,加上座艙防雷達塗層後是不會影響隱身效果的。

(圖片來源:Sputnik International)

隱身戰機要求彈藥全部可以內部掛載(當然低威脅程度作戰外在掛彈能力是保留的),到目前為止T50連所謂的內置彈艙都沒有打開過,我們仔細比較一下幾款戰機的內置彈艙,我就想問問T50的內置彈艙可能在哪裡?逗傻子呢吧?

我們來看看f22的主內置彈艙,主要為一個主艙體,又分為兩個獨立的內部空間,可以掛載6發中距空空導彈。

上下兩圖還可以看到側面副彈艙也已經打開,可以掛載格鬥空空導彈,主副彈艙巧妙的利用了進氣道造成的空間。

側彈艙發射響尾蛇格鬥導彈。

(圖片來源:Sputnik International)

主彈艙深度跟機體厚度有關。

F35因為單發,造成機體兩個主彈艙左右配置,但因為機身比較厚實,彈艙的深度大小也相當可觀。

最後來看看我們的殲20,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的殲20機體最大,額外的一個好處就是內部彈艙空間相對可以更大。

但是,相對於歐美我們的電子元器件體積相對較大,通俗的說同樣性能我們的導彈個頭可能會相對更大,同樣大小我們的性能可能會略差,這方面劣勢很可能抵消掉我們內置彈艙更大的優勢,而俄國導彈在這方面只會更嚴重。

結構類似於f22,主彈艙單側可以掛載2枚遠程重型空空導彈,據說使用的是雙脈衝火箭發動機。

這種尺寸的內部彈艙相信掛載反艦和對地導彈也可以勝任,最起碼主彈艙掛載兩枚應該完全無壓力,殲20的主彈艙有數據說大約4.5米長,大家自行評估吧。

殲16近期掛載測試,可以看到導彈的個頭可不小,據說編號是霹靂15,射程從125-400公里的說法都有,甚至有消息稱接近500公里射程,導彈長度有說5米有說6米的。

側彈艙可以掛載霹靂10e這個尺寸的格鬥彈。

機體厚度紅線。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假想的主彈艙掛載中距空空彈最少可以掛載6發。

霹靂12的外貿版本長度3850毫米,跟米國AIM120類似。

網上不知名作者做圖,可以很好詮釋掛載重型遠距空空彈和中距空空彈可能的搭配方式。

咱在回頭看看從來沒有打開過彈艙的f50,據說彈艙可能位於紅色部分。

主彈艙還有可能真實存在,不過從尺寸深度來看非常不樂觀,至於格鬥彈艙位置,呵呵,你真信啊,估計是實在沒地方編了。

對比一下f22的大體住彈艙位置和大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高山做的CG圖f50可能的主彈艙配置,問題是咱能現實點看看毛子導彈的尺寸嗎,又不是掛法國的米卡,R77基本不可能放的進去。

就t50這紙片一樣的機體厚度,我就想問問往哪插,Al31的發動機直徑大約1300mm,看T50的倆個發動機之間的大小也就比Al31直徑略大。

其實蘇27在兩個發動機中間的位置是主內油箱,我就想問問,如果真在那裡設了內置彈艙(先不說大小),機內主燃油往哪放?T50的作戰半徑可是號稱1100公里。

側面透視看看,就是兩個主彈艙真實存在,因為機體厚度越往後越薄,彈艙的深度也會差別巨大。

這個。。。。。。YY一下就成,千萬別當真。

R-73格鬥彈,個頭比美國響尾蛇要大。

半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彈R27個頭更大,基本上沒有內置的必要和可能。

主動雷達制導的R77是目前毛子最先進的中距空空彈,個頭小了不少,尾翼摺疊的話有可能塞入假如存在的內置彈艙,不過恐怕前面超不過3枚,後面超不過兩枚,這已經是最樂觀的YY了。

下圖重型遠距空空導彈號稱300公里的KS-172-s1,呵呵。

號稱400公里的RVV-BD超遠程導彈,個頭可都不小,T50的所謂內置彈艙想都不用想。

大概比較一下彈體大小kh-31和ks-172,就T50那薄片身材內置彈艙能塞下?(如果真有內置彈艙的話)。

正面看除了t50是個扁片以外,其它三款隱身戰鬥機都是正面成一定厚度的矩形,除了隱身的需要外主要就是要考慮內置彈艙的存在。

側面看一下機體厚度。

從後方看更明顯,紙片機身,氣動布局倒是不錯,我就想問問內部彈艙往哪插。

刨了艙門厚度,機械部件,加強機體結構,能平著放兩枚小個頭的導彈我就算他能個。

看看殲20的厚度。

F22後面看看機體厚度,F22的矢量噴口只能上下偏轉,順便吐槽一下T50以後可能安裝,所謂全形度的矢量發動機,先不說壽命和實際使用效果,反正三哥已經在蘇30MKI上當過凱子了,一個路數,先吹,誰信誰知道,有種別停飛啊。

簡單從以上幾點就可以看出T50根本不可能屬於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範疇,它就是一架蘇27拍扁了的終極大改(那不是有蘇35呢嗎?)廢話,廢話,廢話,不做個拉皮拍黃瓜,不說是跟F22比肩的第五代戰鬥機咋騙好高騖遠人傻錢多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三哥啊。

紙片飛機。

如果按毛子的劃代方式蘇35算四代++,T50頂多可以算四代+++,從目前看超機動性還是不錯的,不過在未來超視距為主導的空戰格局中,超強的狗斗能力意義有多大?(更何況f22和殲20的格鬥能力也未必不如T50),你敏捷性再好好得過導彈?

T50機體和發動機的安裝方式結構跟米格29這種典型的4代機毫無二致。

至於4s里的其它三項,超音速巡航即使現在做不到換髮後我相信T50可以達到,超機動性以毛子的以往的尿性和T50的氣動應該完全沒有問題,戰場的感知。。。。。以毛子的火控雷達光電水平來說跟歐美和中國應該都有一定差距了,整體而言四代機大改,以前稱為三代半戰機的颱風陣風殲10c蘇35應該都能做到,但是四代大改就是大改,裝什麼五代啊,好壞好壞的。

最後祝願三哥在2025年前能開上,單價不要超過2個億美刀。

特別聲明:本文所有圖片數據均來自於公開網路,包括Sukhoi PAK FA - Wikipedia,PAK FA / T-50 / Project 701,Air recognition,PAK FA: Russian Stealth Fighter of the Future,Indo-Russian 5th generation fighter to take-off by 2012 - The Times of India,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sukhoi-t-50-cant-compete-with-the-f-35-2014-6,所有照片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所有內容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涉及泄密


校長的回答已經很好了,不過我還是想補充一些。

也許在未來可能的單挑空戰中,T50幾乎會被F22或殲20完全壓制,但是單就這個項目來看,還是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和毛子特殊的需求,當然吐槽也是免不了的。

1.戰略需求

與追求攻勢空軍的美國空軍和未來的中國空軍不同,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收縮,因此重要任務是國土防空加上小規模衝突應付能力,而國土防空結合就可以整個體系,依靠俄羅斯較強的反隱身雷達,有主場優勢,對於單個戰機的隱身要求沒有中美那麼高,在相同的技術水平下,毛子就可以把設計重點放在別的性能上。

不得不贊一下毛子的塗裝,但裸露的發動機成為了此圖的亮點

順便補充一點,校長認為「從嗓子眼到屁眼」的發動機艙是T50不隱身的關鍵點,我認為有誤,YF23的發動機艙也能從前方直接看見葉片,但是通過合理的腔體設計、敷設隱身材料,YF23還是獲得了四代機里幾乎最好的隱身性能,也不能說毛子這個進氣道設計一定對隱身性能破壞巨大。

T50發動機不隱身的敗筆主要是裸露在外的發動機(最新的原型機上敷設了一層材料,但是效果肯定不如20、22、23等飛機一開始就把發動機設置在機內)和升力體帶來兩個進氣道之間的寬間距,而這兩點是YF23所沒有的,YF23機身下方平整,發動機尾噴口更是設置在了機身上方,再結合其他設計,最終獲得了強於F22的隱身能力。

2.性能取捨

蘇霍伊設計局的總師波戈相(現俄羅斯聯合航空公司總裁)表示過,沒有必要為了隱身性過於犧牲氣動性能。這個想法在毛子國內是比較主流的,毛子認為把rcs降到1m^2左右就差不多了,在國土防空下就夠了。而中美的隱形戰機也確實是為了隱身犧牲了其他一些性能的。這隻能說因為任務不同,導致思路不同,直接拿來比較是不客觀的。

3.成本原因

毛子畢竟不是蘇聯了,在設計T50的時候,毛子充分考慮到了技術繼承性,這樣T50的生產線是改裝自蘇27生產線而非像中美一樣新建生產線(還弄個脈動的),不免顯得有些寒酸,即便有印度的市場,T50的訂單也不可能達到中美未來主力戰機的規模。所以,經濟因素也極大左右了T50的設計。

T50的進氣道框架和蘇34的共線生產

F35採用脈動生產線,殲20也將在脈動生產線上孵化,脈動生產線能極大增加生產效率,儘管投資巨大,但磨刀不誤砍柴工。

農業台也介紹過T50設計

並不是因為T50是蘇霍伊設計的,沒有驚艷的感覺,就說蘇霍伊的設計水平下降了,成本在戰機設計中是很重要的因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毛子的戰略態勢和中國或者美國相同,而且擁有充裕的資金、擁有足夠的訂單、擁有一個偉大的國家,那麼它一定會拿出不同的作品。我的意思是,中美俄三國在設計四代機時都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思路不同導致了產物不同。

可能俄羅斯有些單項技術落後了,但是人家知道最適合自己的是什麼。

下面就來一一分析一下三款重型戰鬥機:

美國設計F22是為了應付蘇聯前線航空兵的龐大米格29機群,歐洲機場密度高,因此F22相對腿短,也相對緊湊,4S指標在當時的歐洲也都有相應的作用,並不是僅僅為了裝逼的。

為了內部容量,F22用了兼顧升力和隱身的船型布局,也如校長所說設計得比較厚,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由於作戰對象是蘇聯的米格29,再加上F22相對緊湊,所以彈倉是以空空導彈為基準設計的,體積不如後來的殲20.(至於校長所說的,中國導彈技術不如歐美,導致同樣效果下導彈體積更大,這點我是不認同的,我國導彈技術已經部分超越美國了。)F22雖然緊湊,但密度高,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38噸,也就能搭載性能更好的設備。

再看看我國的殲20,我國的假想作戰環境就和當時的美國完全不同,所以毫無疑問需要更好的綜合性能。首先形成完整作戰能力的殲20必須滿足4S(其實現在也能滿足,但只能勉強超巡,意義不大),考慮到要決戰於大洋之上,必須擁有不俗的航程和具備發射反艦導彈和防區外製導炸彈的能力。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大的機內空間,所以611所把機身設計得比較長,也是比較厚的,後半部做了修形加強高速能力。

與T50不同,由於殲20在各種指標上都稱得上是領先,相應的成本也上升。殲20很貴,不過中國非常有必要研製和批量裝備這樣一款戰機,這是重要的戰略籌碼,軍費不是主要問題,而且在未來規模上去以後成本也是會逐漸下降的,保守估計,總機隊規模不會低於五百架。

殲20的機體較長,整體做了高速修形

當然較長的機身勢必會影響機動性,不過611所結合自己的鴨翼技術積累達到了足夠的指標,從航展上來看幾乎能說是非常優異。總體而言,殲20的氣動是比較激進的,但是由於它內部空間大,而且設計時就極大優化了超音速性能,它的潛力是非常大的,現在的俄羅斯也許就不敢如此冒險。換裝了新低涵道比矢量發動機之後的殲20一定會在超巡、超機動和隱身性(用鋸齒噴口,並因此取消腹鰭)上更上一層樓。

再來看看毛子的T50,也許對印度來說這是一個愚蠢的選擇,或者說印度在四代機上沒有選擇,因為它並沒有毛子比較先進的國土防空體系。但是對於毛子自己來說這算是一個務實的產品,誠然,這不是一個跨越性的作品,在技術層次和單機戰鬥力上比不過另外兩強。不過我們需要看到,蘇霍伊設計局在設計時受制於各種條件,比如很多子系統的發展沒有保證,資金也不充裕,也許T50是俄羅斯目前的最佳平衡點。

正如波戈相所說,依靠幾何外形,T50的正面rcs的確在1m^2左右,算是達到了設計指標,在未來的俄羅斯國土防空作戰下,俄羅斯認為這個指標已經夠用(俄羅斯不會去管印度怎麼樣,如果印度也想建立適合T50的國土防空體系,那還是得向毛子買買買,正中毛子下懷)。在達到了這個設計指標的前提下,俄羅斯試著去強化T50的其他能力,比如說超巡和超機動能力,還有毛子正在弄的AESA(個人表示不看好,但是毛子的確在很努力地強化T50的各種探測能力,堆積各種雷達,還包括光電探測,毛子的目標是T50在100km之內用光電探測手段探測到F22、殲20級別的戰機並發動攻擊),在前兩點上,T50也的確能做得很好,不會比另外兩強差。

俄羅斯的國土很大,所以還是要擁有較大航程,這樣不用裝備過多數量就能守衛國土,在成本上有利,那麼繼承蘇27的升力體布局也是很好的選擇,更何況這種布局還有利於超機動。

校長吐槽T50的彈倉,的確這成為一個笑柄,而且目前的狀況來看,如果T50擁有比較大的彈倉,那麼勢必會在結構上出現嚴重問題(在蘇27上,現在T50彈倉的位置是飛機最關鍵的主梁,如果這塊被挖空很深,在結構上就不安全了),很難承受T50級別的超機動,相信毛子在這點上肯定不會太過激進。個人推測T50的彈倉不會很深,因為以國土防空為主,所以基本上滿足中距空空導彈的需求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設置滿足大直徑導彈的彈倉(但是印度版如果強行要求放置布拉莫斯就不一定了)。至於毛子的對地對海任務,應該是交給蘇30級別的三代機來完成。

在上述的總體設計下,毛子在細節上也是有一些創新的,談兩點,可動邊條和導彈繭包。

可動邊條是一個比較取巧的設計,它起到了部分鴨翼的作用,但卻沒有增加什麼阻力,在大部分時間與主翼為一體。

毛子在T50機翼下設置了一個繭包彈倉,裝一枚格鬥彈,雖然我希望中國永遠不要搞這種半吊子設計,但是真的到了視距內空戰下,這個繭包彈倉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成本上也是有很大的顧慮的,對未來的主力空優戰機,中美都可謂不惜血本,盡最大可能上最強技術。為了維持機隊規模,相應的中美也都推出了中型四代機作為補充(中國的中四也許是單發飛機)。但是俄羅斯沒有錢弄第二款四代機,也沒有足夠的訂單分攤成本,因此毛子必定要在性能上有很大取捨。

所以簡單地概括下,T50的設計要求是:良好的氣動效率、航程、超巡、超機動,分階段強化的探測能力,適度隱身,繼承蘇27/30/35已經試驗的部分技術,以及對俄羅斯來說可以接受的成本。由此產生的最終產品,就是T50,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好了,接下來該吐槽了。

毛子吹了幾十年的等離子隱身,這玩意兒從米格I.44開始一直在吹。中美俄都在搞,吹的最厲害的是毛子,但是最先搞出來的是土鱉,現在的進度表是中&>美&>俄。

就是這貨

如果等離子隱身真的有用,那毛子還搞T50幹嘛?直接把蘇35上裝等離子隱身就可以了。

說到底還是拿來騙某國銀子的。

如果未來毛子拿到足夠的投資,以毛子的設計能力,研發一款真正的四代機是沒有問題的,只是T50是目前來說最好的選擇。

做了些微小的分析,謝謝大家!

安利幾篇

國會是美軍最大敵人

有記載的國會老爺們坑了五角大樓多少次?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 知乎

055驅逐艦

中國055大驅在藍星屬於什麼水平?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 知乎

飛翼布局歷史

B2轟炸機從發明至今為何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仿造?而原子彈卻能夠仿造?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 知乎

二戰後各國海軍有哪些訓練艦

二戰以後至今各國海軍都有哪些訓練艦?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 知乎

自己辦的軍事公眾號:鳥巢軍武評論,非軍迷請無視


速度慢,和同類比起來T50的速度略慢,和各國同類比起來完全不佔上風。

防禦差,僅僅是20MM的機炮就能撕裂T50的那可憐的薄皮裝甲,輕而易舉擊殺駕駛員,擊毀重要設施。

火力差,毛熊那可憐的軍工技術導致T50火力完全不如同級別的載具。如果交戰的話,T50不是先手很難取得勝利。

當然這一切都不是缺點,致命的缺點是

T34這款坦克太過於優秀,在它的光輝下同時期的坦克的亮點都被它掩蓋。

什麼?你說的T50不是蘇聯的?

那不好意思,作為捷克線的十級中坦,筆者還沒有出到,只能說一句彈夾炮好爽

——————————

相關問題

我的知乎回答:為什麼當年美國的轟炸機能順利到達廣島長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3127875/answer/134047163


T-50好歹是藍星最強三點九五代戰鬥機。


蔣校長怎麼也變成人形自走RCS計算機了,唉。。。取關。

YF23 從進氣道望過去,一眼看到菊花。

YF23兩個發動機艙中間這薄如紙片的機身怎麼放得下彈倉?

T50彈倉大小是個問題,但據此就說T50導彈放不下就是偽命題了,不管什麼戰鬥機,機體設備、武器布置都是大命題。

一張嘴就說人家不能隱身,放不下導彈。那還發展 RCS模擬, CAD, CAE,幹嘛。CATIA, MATLAB, Fortran都去吃屎吧。

。。。。。。。。分割線。。。。。。。。。

是我對公眾號要求太高了,可能。

話說最近怎麼看不見孟書記了呢,雖然吐槽過他,不見了也怪想的。

公眾號在普及知識方面,還是比我們這些吹毛求疵的影響大啊~

。。。。。。。。分割線。。。。。。。。。

好吧,推薦一本書《飛行器隱身技術》

表面平行,遮擋壓氣機葉片,避免突出物尤其是球形突出物(因為有各個方向的鏡面反射),避免機翼銳角之類的(好像是因為散反射),說到底,都是「指導思路」,驗證一款設計的隱身性,還是要老老實實地模擬,實驗才行。


米格29K第一次出戰就掉了一架,T50飛個表演發動機著火……

講道理……

俄羅斯人整天喊的口號比誰都響,什麼十萬噸航母,什麼T50馬上裝備部隊,什麼等離子隱身系統……我……一個都沒見過……

反而是見著冒幾公里黑煙的褲子,港口裡生鏽的戰艦,剛飛就掉的戰鬥機和比賽上各種給人設關卡,最後還沒拿幾個第一的坦克……


實名反對所有【無腦噴】蘇霍伊T50的答案

理由稍後填坑

————好吧 德語課前來一發 一二九前來一發——————

首先還是說一下個人看法

1.反對的是【無腦噴】蘇霍伊T50,不是噴T50就反對,說實話看著T50身後那兩根不鏽鋼管外觀的東西我也想噴,但是說什麼【打不開彈倉】【彈倉只能裝格鬥彈】【發動機垃圾】之類的話,真的就過分了。

2.反對無腦噴T50不代表T50技戰術性能趕得上F22,但是不是哪個國家的五代機都是和美帝的F22一個用法,只要能夠滿足本國空軍的作戰需求,就是相對而言優秀的五代機,PKA-FA全稱是未來前線航空系統——T50本質上是一種多用途前線戰鬥機,俄羅斯人不是拿它去踹門的【現在俄羅斯也沒有隨便踹門的能力】,國土防禦的作戰背景會使得T50在隱身上的劣勢得到一定的彌補,就像J20現階段的尾部設計一樣。不是不想做,是設計的時候側重點不同——沒有急迫的全向隱身的需求,只需要達到一定的隱身效果即可,於是在適當修行的基礎上將設計重點轉移到氣動等方面

————上課了 十一點後再說 之後還有令人惆悵的排練———

趁著休息更一點點,關於彈艙的問題

事實上,T50可能是中美俄三國下一代主戰戰機中主彈艙條件最好的一個,注意,主彈艙條件最好,不是格鬥彈艙。當然問題還是要正視的:T50的中央彈艙對於機體結構強度而言是個非常巨大的隱患——本來側衛系列為底子的中央升力體機體強度就不討好,再加個中央彈艙的確有可能更加難看,但是就彈艙本身而言還是個好彈艙:F22太淺只能掛SDB,F35大是大深是深然而受機體結構設計影響過於臃腫,殲20或許是個比較好的平衡但是也擁有比T50更大的機體的優勢。

關於T50的彈艙設計、能不能打開、打開之後能裝多少東西,下面問題下的院方已儘力的這個答案說的很清楚了,轉過來給大家看一下,侵刪

相對於F-22和殲20而言,俄羅斯T-50是怎樣的一種設計思路?

至於格鬥彈艙,T50的設計只能說是能用——就是比某些沒有格鬥彈艙的第五代戰鬥機要好,但是隱身性和兼容性都比不上F22/J20,至於在狗斗中的影響,翼下繭對發射時的格鬥彈引導頭肯定有遮蔽作用,發射角度【導彈相對於載機的角度】也相對固定,基本上和F22一個量級——都比不上兔子的提前外置大砍刀。

總而言之,彈艙方面,T50的主彈艙設計優秀,格鬥彈艙相當湊合——既不像有些人說的打不開沒彈艙,也沒有被吹到天上去的實力——看到過其他關於T50問題下有【T50因為主彈倉兼容性更好所以綜合戰力排第一】的言論也是很醉。

————————————————————————————

接下來是發動機

結論:T50現在使用的發動機基本可以滿足發揮飛機性能的需求但是發動機存在隱患——比如溫控

雖然借大神之言其本質上【是打了雞血的AF31改】,但是好歹人有能力把雞血打進去——雖然起了個火,但是至今6架T50不也飛的挺好的。

無論是117還是117S還是「據稱」使用的30工程,軍用推力均在120KN級別【左右,117/117S偏左,30工程偏右】,而最大加力推力則在185KN級別【30工程還要高25%,當然,這個沒人知道具體情況】,推力上來說,足夠用,即使存在著壽命不足等諸多缺點【其實考慮到俄系發動機一貫的風格我覺得這是個正常情況233333】,進度也要快於我國神龍不見首不見尾的WS15。

————————————————————————————

然後是隱身能力

可以說T50基本沒把全面優化隱身能力當回事

但是

人家不一定是要和全向隱身的娘娘正面懟的啊

不得不承認的是,糟糕的進氣道設計【S忽略不計、發動機葉片直接暴露、以及進氣道前緣毫無處理】、機頭部分各種蜜汁突出、吊在下面的繭包、不鏽鋼色的後機身基本葬送了T50在隱身性能方面達到美帝標準的可能——的確也就是比沉默鷹/啞巴蟲高一點的水平。

但是

人家和我們尾部設計遭到詬病的J20一樣,主要對空任務是立足於國土防禦作戰的

意思是

先敵發現可以交給預警機和陸基大型雷達

做好前向隱身【2333然而T50前半球還是要優化——進氣道改不了,起碼那些天線想辦法埋進去】

盡量減小被踹門的F22發現的概率就行

至於攻擊

首先,T50的武器清單中,有一種東西叫做KS172——T50可以做到被F22打下來之前先把對方的加油機/預警機等高價值目標幹掉

其次,T50基本不會主動尋求和F22進行空戰,萬一被尋求空戰了,那...其實高速性能與狗斗性能都比較優秀的T50也不是沒有存活幾率——大不了以數量換質量嘛。

————好的跑題了,回來作總結—————————————

總結就是,在俄羅斯正在重建的空軍作戰體系當中,T50是可以發揮被賦予的任務的,具體表現為欺負小朋友射的了大型空對面武器,被大朋友欺負時可以作為國土防空的重要一環發揮攻擊對方高價值目標、延緩踹門者推進速度。還是回到前面那句話,能夠滿足任務需求的飛機就是好飛機,無論T50隱身性能和航電性能與F22差得有多遠,高於歐洲主流四代半戰機的隱身能力、與F22比肩的機動性、略優於F35的大尺寸載荷攜帶能力以及全球五代機中數一數二的高速性能已經足夠讓T50完成任務——完成俄羅斯的任務,因此對俄羅斯來說,這個看起來不那麼名副其實的【第五代】就是可以用的優秀五代。至於可愛的南亞鄰居,我個人覺得在T50的發展歷程當中,他發揮的相當重要的提款機作用——能不能得到好處那就是另一個帶有不確定性的故事了。


唉為啥樓上都那麼愛黑T50呢。。。

我還得說兩句公道話。

首先,菱形機頭+可動邊條+全動尾翼,有效主動產生強渦流同時保證一流的操縱性能。在矢量推進的輔助下必然具有無可比擬的亞音速機動性。

其次,巨大的升力體+隧道間串列兩個彈艙,保證升力面積的同時提供了可觀的機內空間,預計有不錯的航程和多用途潛力;

補充: @蔣校長 黑T50彈倉有點過頭了。

總體而言,主彈倉出色,格鬥彈倉尚可。

考慮到超過50°的大後掠角,其超音速性能也不見得遜色。

已知的小幅扭轉的進氣道、菱形機頭設計,以及傳聞的等離子體技術,也會使其有效雷達反射面積大幅下降。

因此毫不誇張地說,在配套航電到位的情況下,這應該是世界最強的三代半戰鬥機的驗證機了,沒有之一。

========

現在這麼早就說我在黑T50,會不會給人口-口的感覺?

評價戰機不能只看性能,還要看用途。毛熊長辭,後輩也鮮有團戰上高地的鬥志。如果只要求塔下反殺,這型沉默Su27夠用了。

熊心壯志今不在,守甲歸田復何求。

—— @四海之內


一個能開出40邁的坦克,不錯了。

什麼,你說這是灰機?毛子的灰機什麼時候有T這個設計局了?

我只知道Mig、Su、Tu、La、Ka、Mi、An、IL、Yak、Be


T50究竟如何,能不能同F22及殲2O抗衡,還沒確切消息。但就算不能,除以上二者之外,又有什麼飛機可抗T50?歐洲的雙風,還是日本心神?俄羅斯制衡美國,是其核武。當今,年邁的圖95繞飛歐美,相關國家哪個不戰戰兢兢?


我在戰地里開它,跟殲20和F35沒差啊


看看這上世紀的非整體座艙蓋,裸露的土豪金的屁股,翼面上糟糕的銳角,還有機頭突出的各種空速管感測器,就知道隱身性如何。

還有進氣口的鯊魚鰓。本來T50就是與SU27一脈相承的中央升力體結構,所以結構強度不足的弱點也是一脈相承。到了SU35才算是解決強度不足的問題,現在又把一個拍扁的SU27肚子上挖個洞作為內置彈倉,結構強度美得不敢想像,做個超機動會不會解體?

這彈倉也忒小了,不知道除了空空導彈還能不能裝別的東西,也許能裝不少手榴彈進行對地打擊。聽說有格鬥彈倉?我看不出來。那倆鼓包就是格鬥彈倉的話也有點小。

優點嘛,好看!T50是我心目中最好看最帥的四代機,完爆F22和土20。

然並卵,這貨目前的真實戰力也就是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是心神。


我覺得蘇霍伊設計局的人不至於犯如此大的錯誤,比如蔣校長提到的隱身和結構設計問題,很可能是因為窮,不得已而為之。

在美帝f22沒有露面之前,毛子肯定已經著手su27下一代研發,問題來了,這個時候五代機標準尚未形成,兩國都是抓瞎,最終f22以其優異的性能表現成了五代機標準。而此時正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最低落的時候,別說研發戰機,能保住設計院不倒閉就已經是燒高香了,米格因為沒訂單,29半殘廢,改進機型遲遲沒有,五代機米格1.44驗證機從94年到現在只有一架,雅克直接狗帶,垂直起降的發動機設計被f35吸收,歸根一個字,就是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t50之前蘇霍伊還有一個五代機su47,看圖片簡直就是su27換塗裝騙錢的,被軍方否定之後上馬t50,t50沒記錯的話好像是2010年左右首飛的,當時一度霸佔軍事報頭條,後來閑置一段就拿去騙三哥的錢,連俄軍方都不信t50的技術,如無意外,這又是坑三哥的巨坑。

蘇27是蘇聯70年代立項,經過幾個原型機迭代不斷改進出來的最終版本,相比最初的設計,改的連他媽都不認識,在70年代末準備定型被推翻重新設計了一次,那時候蘇聯軍備競賽設計院不缺錢,所以su27歷經千辛萬苦搞出來了。 由於美帝的氣動理論和設計理念較為先進,f16和f22相對比較幸運,不過f16的發動機可謂命途多舛,先是普惠打包票說時間沒問題,五年足矣,現有發動機基礎上魔改一下就可以了,結果從70到85年整整十五年才搞定。

俄羅斯是真沒錢了,1w億美金的gdp,軍費支出664億美金,又不是先軍政治,扛不住啊,t50本來就是趕鴨子上架的產品,這飛機的定位是什麼呢

蘇霍伊航空多用途前線戰機(ПАК ФА)

前線飛機,毛子還沉浸在保守的戰略縱深的戰術里,我懷疑是和米格一起併入航空聯合體後思路懵逼了,居然還在搞前線飛機!所以隱身確實沒被考慮到,美帝的f22也才97年首飛啊,t50剛設計出來出來就意味著被淘汰的現實,毛子又沒錢,不可能像su27一樣推翻了重新來,於是就硬著頭皮強行五代機。

不要以為全世界都像中國這麼幸運,62年一窮二白下搞出原子彈,一年半後順利搞出氫彈,j10就敏銳的定準鴨式布局,j20能在氣動和影身後來居上,這種不走彎路的戰鬥機設計先例世界罕見,你看f2就抄偏了。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在戰鬥機設計上少有原創,美帝和毛子走完了彎路我們看到了彎路才能有後來居上的後發優勢,而且中國現階段不缺錢,j20才能短時間崛起。

從長遠來看,全球範圍內就剩下中美兩國的五代機了,缺錢缺人的國家沒份。按照美帝的進度條,f22 從首飛到形成戰鬥力8年時間,不出意外的話,3年後j20開始全面列裝了,不好意思,又讓某些人失望了。


垃圾?垃圾你讓高盧雞造一架出來我瞅瞅。。。

另外,不是全部贊同@蔣校長的回答。校長的基本思路和論據沒有任何問題,全部正確,然而有一點我要強調。

T50是幹啥的?並不是他是蘇霍伊設計的,就表示他像當年的Su27系列一樣是蘇聯對美國全面追求空戰性能優勢的產物,實際上俄羅斯和蘇聯毫無可比性,而T50和當年的su27也毫無可比性。

因為俄羅斯的T50根本沒有追求碾壓F22,甚至連技術水平持平都沒有追求。不是說,大家都做五代機,做出來的東西就一個水平或者至少差距不大。也不是說蘇霍伊在蘇聯時代中後期是製造大航程高性能的攻擊性空軍制空戰鬥機,米高揚是製造國土防空軍使用的大航程國土防空截擊機,所以T50就是標準的高性能空軍用戰鬥機。

為什麼俄羅斯合併了空軍和防空軍?你以為是俄羅斯不需要防空軍了?錯了,他是不需要空軍了。。。他要空軍幹嘛?跟美國搞對抗?拉倒吧,蘇霍伊設計局能辦到國家經濟也辦不到,所以目前俄羅斯空中力量只有仨工作,一是國土防空,二是虐一下不聽話的小弟,三是去支持一下代理人政權,這三點哪一個也不再需要世界頂尖水平的空軍作戰力量,反而是國土防空力量不僅可以勝任,而且效費比更高。

T50根本就是一架國土防空戰鬥機,也重現不了Su27時代的輝煌,他的準確定位應該是主要用來接替mig31以及目前的戰術對地打擊飛機,說穿了,就是背靠俄羅斯的防空系統,進行攔截任務,隱身效果不出色不是問題,甚至載彈量不足也不是問題,只要航程夠,一切都不是問題,原則上來講mig31也完全可以在未來十幾年內勝任該任務(別問為什麼,因為美蘇對抗結束了,美國也沒有那麼大的財力燒那些黑科技用來偵查俄羅斯了),但是mig31是個截擊機,它並不能勝任全部的任務,所以需要一款可以取代mig31和su27的高級戰鬥機。

不要再YY什麼俄羅斯對抗美國了,代表蘇維埃對抗美國夢想的MIG1.44和S37,都趴雞窩幾十年了。。。蘇維埃空優超機動思想的絕響。


沒啊,相當出色的一款偵查坦克!只是火力不足,只有45㎜傳家寶。

不過沒關係!我們還有57神針!彈夾裝填,爆菊爆到爽。

啥?你說的是天上飛的?

毛子的飛行坦克不是早就沒了么……


T50同F22交換比=蘇27同F22交換比

他,是第一種打不開彈艙的「五代機」

他,是第一種雞血機的「五代機」

他,是第一種主要靠外資的「五代機」

航電摺合蘇30SM水平,發動機略優(可靠性和壽命感人),機動同理

什麼,RCS?反射太大了我看不見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