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體育的「舉國體制」是怎樣的?
謝邀...不敢給出專業性很強的回答 只是說說在英國一年多看到的東西。我在的學校 不誇張的說 是英國數一數二的私立女校。對運動的熱愛以及運動方面的強大那是不用說的了。班裡每個人都有項自己擅長的,更有甚者 有個基友去參加了這屆奧運會rowing的選拔賽。也就是說,一個17歲學生就是奧運會的料子。老師不僅著重培養好苗子,還要動員全校都加入運動社團。
再來說說國家主義。
因為是老牌的大英帝國,每個英國人都暗戳戳的卯著一股勁兒。要在國際的競技上取得好成績。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政府鋪天蓋地的宣傳都能自發的為運動員加油。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運動員贏了某項榮譽,國家並不會施加那麼大的壓力讓她/他一鼓作氣,下一次還必須捍衛。會歌頌會讚美,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沒人記得你是誰。不把運動員的成績當回事兒而只在乎他們有沒有拼盡全力,這才是體育精神吧。遵守規則,接受結果。蟹邀(?′ω`?)
剛玩知乎 第一次被邀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喂!首先 說下「舉國體制」 這個詞來源於前蘇聯 大天朝建國初期學習了前蘇聯的這個體制 這幾十年也有了一些根據現在的情況作出的變化 但我國體育競技仍然還是為國家爭得榮譽 實現國家意志的存在 也就是說我國有完整的國家體育權利體系與機構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財政需要來供養整個競技體育體系
簡單說 體育上的「舉國體制」是指國家整個體育系統是官辦官管的而在英國 到目前為止 體育系統仍然算是民辦官助的 所以不能算傳統意義的「舉國體制」 英國體育組織仍然是民間組織 資金的來源除了政府的資助還有社會各種捐助 類似於彩票行業的福利等等 英國參加奧運會的有可能是專業運動員也可能是業餘運動員 對於業餘運動員來說 在體育上的選擇和決定並不受國家的管理和控制
舉個栗子 這屆男子飛碟多項決賽銅牌獲得者英國選手Edward Ling(愛德華 林)就是一名農民而非國家管理的專業運動員 他比賽結束就表示了「比賽搞定!現在本王只想回去種地= =」同理 在舉國體制的大天朝 孫楊張繼科之類想回家種地 我想需要申報和批准吧~不管怎麼樣 教練也需要先同意吧~
不可否認的是 腐國人民投入在體育的錢確實不少 畢竟每個國家都不想在奧運會這樣的大事上面丟臉吧 對於這次得了第二 英國人十分興奮地表示我們居然替代了中國成為第二 可是有十三億人的中國呢(傲嬌臉)
多家新聞媒體報道:這段大概表達了:打敗了中國 我們現在可是體育界的「超級力量」呢(拜託……
並且針對說英國投入大量資金一事 蠢萌的英國人也反駁了 澳大利亞也投入很多好嗎 紐西蘭也是 中國光為一項比賽就能投入多少多少
這次失去了第二名吧 天朝媒體很多也趕緊發文站隊了 畢竟大哥新華網發聲了嘛
綜上 這個問題到底怎樣各位看客應該心裡也有數了 要我說 有幾家父母有條件的情況下不去幫自個兒的孩子呢 尤其是看著隔壁老王的兒子年年第一 樓下小紅勤勉努力穩居第二的情況下 不給自己孩子砸錢報個補習班啥的說得過去么~
至於我大天朝的體制問題 一天兩天也不會改變 好不好不多說 作為中國人 希望它能一直進步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吧
PS:話說現在運動員都越來越帥了呢!!!
本人不才 也就在腐國呆了快兩年 很多地方說的不對不全面的歡迎評判指正~轉篇張斌老師的:《英國隊的成功密碼——彩票資助下的專業主義》
8月14日,英國選手在里約完成了一次小爆發,連奪五金,金牌數追平中國,獎牌榜上超越中國,位居第二名(15金16銀7銅)。套用我們的命名方式,這一天該是「大不列顛日」。15日,盛裝舞步再添一金,16比15暫時領先我們。英國人自豪啊,《天佑女王》在里約奏響的次數明顯多於《德意日之歌》和《馬賽曲》,超越《星光燦爛的旗幟》很難了,超過《義勇軍進行曲》雖然很難,但在里約氣勢不俗已成定局。
一如中國可以享受曾經本土奧運的紅利,英國也在盡情揮灑著2012倫敦奧運會蓄積而成的深厚能量。二十年前,亞特蘭大奧運會,英國僅僅拿下一塊孤單的金牌,雷德格雷夫和平森特兩位爵士在雙人賽艇中留下了個人傳奇的光彩。英國競技體育的統帥部和投資機構首推UK SOPRT,設置運動表現總監一職,統領全局。
前任總監皮特·肯有言,「如今,我們已經學會緊盯巨獸的眼睛,告訴自己,我們可能贏得勝利的。但回到1996年那個年代,很多英國人來到國際競賽舞台上,是沒有取勝的決心和願望的。」
兵敗96之後的第二年,UK SPORT成立,通過運作國家博彩基金和政府財政投入,幫助多達110個運動項目求得發展。因此,英國人將自己的競技體育體制描述為「博彩資助下的專業主義」,當年是在首相梅傑推動下,國家博彩基金才得以大規模投入到英國的競技體育體系建設中,目前基金的五分之一資金專屬於體育。
因此最近幾屆奧運會中最終站上領獎台的英國運動員在內心中都該感念梅傑當年的英名決策,只是在那恢弘的頒獎畫面上不能打上Lottery Fund的水印,而博彩資助拍攝的電影開篇則可以清晰看到LotteryFund字樣。
每次奧運會都是我們反思自己競技體育體系的絕佳時機,反體制是當下普遍的大眾心態,因此「金牌至上」一向會被列為第一大罪狀。何為「金牌之上」本身就概念不清,在此不做糾纏,讓我們看看UK SPORT的價值體系,也許會更冷靜接受現實。
UK SPORT自從承擔了為各個項目撥付博彩基金和財政投入後,其辦公地點就未曾消停過,英國的各個單項運動協會都會傾盡全力與之溝通,希望能在四年的奧運周期中獲得更多投資。
每個奧運周期結束之後,UK SPORT都會舉辦一次陳述大會,讓各個協會充分表達訴求,描繪未來藍圖,核心就是能否在世界大賽關鍵是在奧運會和殘奧會中能否奪金拿銀,否則就很難得到資金方面的青睞,UK SPORT將這一準則稱為「不妥協文化」。一旦平衡好資金投入方案,UK SPORT會通過大眾傳媒將分配方案和各個協會的藍圖一併公布,讓公眾有充足的知情權。
里約奧運周期,UKSPORT總計投入資金3.5億英鎊,比北京奧運會周期增加了16%,目標簡單至極就是要在奧運會和殘奧會上奪得獎牌,目標創造客場奧運會的最佳戰績和超越倫敦的殘奧會成績,這也是一種「獎牌至上」吧,精英競技體育唯一的價值體現。
截止昨天,英國代表團在里約奪得的獎牌平均每塊的投資成本大約是550萬英鎊。在UK SPORT的藍圖規劃中,對於運動投入大致可分為領獎台計劃和領獎台潛力計劃,前者專註於當下的奧運周期,而潛力計劃的時間周期則是八年兩屆。
每位被列入名單中的運動員都會獲得每年多則6萬少則2萬英鎊左右的資助,目的很簡單,就是讓獎牌爭奪者們可以專註訓練和比賽,最好擺脫高貴但不切實際的業餘體育狀態,此外這些運動員出國參加大賽還會得到適當的補貼。
以跳水為例,英國跳水協會上報UK SPORT的奧運會目標是1-2枚獎牌,顯然這一次在里約他們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在UK SPORT和英國跳水協會的官方網站上你可以查到,2013-17年間,協會可以獲得653萬5700英鎊的投資,9名選手受益於領獎台計劃,15位受益於潛力計劃。
投資容易,如何實現既定目標則是關鍵,UK SPORT與各單項協會密切合作,完善「高水平表現系統」。一個項目如若想取得突破必須有引領眾人開天闢地的帶頭人,英國在三個優勢項目上亦是如此,場地自行車的輝煌有賴於Dave Brailsford爵士的卓越貢獻,賽艇的領袖名叫Dave Tanner,帆船則由Stephen Park統帥,他們鍛造隊伍,架設系統,雕刻團隊精神,從北京奧運會開始以上三個項目高速發展,至今還讓英國奧運軍團享受著巨大的紅利。
UK SPORT在英語競技體育屆掀起了學習以上三個大項的熱潮,不斷複製「高水平表現系統」,選好帶頭人,走好奧運路。英國人堅信,成功是可以被精確設計出來的。為此,UK SPORT還為每個項目設立了「世界級表現計劃」,並附設「世界教練員計劃」,為全球延攬傑出教練員做出準備,英國跳水崛起背後便有中國教練的心血。
UK SPORT雖然在確定投資目標時非常勢利,但他們也在竭盡努力讓英國體育的奪牌項目在寬度和深度方面爭取都能所拓展,在里約奧運會上,蹦床和跳水的突破顯然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UK SPORT不僅看中獎牌,還緊盯第四名選手,在他們看來這是最具有潛力的獎牌得主,隱在獎牌背後的第四名榜單上,英國居然可以排列非常靠前,這讓英國體育暗自得意,迭代發展,新人不斷嶄露頭角,才能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不至於起伏過大。
UK SPORT作為半官方和半民間的組織,不僅扮演投資者的角色,而且與英國奧委會一道擔當起塑造英國體育精神的使命。從2002年開始,英國奧委會在運動員中提倡用自己的表現「標註英國」,提倡積極向上、褒獎勝利、寬容失敗的團隊文化。
此番努力已經結出碩果,本屆奧運會儘管英國僅有三分之一的項目入住了奧運村,但並沒有影響營造團隊氛圍,巨星級運動員也自覺融入團隊,處處表率,給人以清新之感,被褒獎為前所未有的「團隊活力」。
英國公眾與我們有些相像,總是拿足球開涮,在他們眼中「三獅軍團」身上充滿了「幽閉恐懼症」和「瘋狂妄想狂」的氣質,要看正能量還屬Team GB。但英國的精英運動文化也有走偏之時,其王者之師——場地自行車隊中就滋生了恃強凌弱的風氣,去年隊內一度矛盾滋生。
而UK SPORT與英國奧委會之間也長期存在暗戰,最近幾年才達成微妙的平衡。如果未來我們有意選擇英國模式為範本的話,還要更為審慎地研讀其體系建設的邏輯,有怎樣的社會便會有怎樣的體育,中國體育選擇的主動權一定是源自社會深度變革的動力,否則不過是修復工程而已。
女排精神不是營銷熱點,當如廣場舞才是舉國體制。
在英國自行車橫掃金牌時,有國內媒體深扒,英國奧運崛起,靠的也是舉國體制。
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英國派出三百大軍只收穫金牌一枚,整個國家以前首相梅傑在94年設立的全國彩票基金為始,重振體育大業。其收入的50%作為獎金,28%以及未領獎金作為社會公益基金,其中20%用於體育事業。
97年成立的英國體育總局將這部分錢和政府撥款通過「Strategic Investment」的方式,把更多資金給予最有可能獲獎牌的項目。每個項目可獲長達八年的投資,來發掘金牌潛力。英國運動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英國67塊獎牌平均獲政府和基金近410萬英鎊的投入,平均每個英國人為金牌付出了1.04英鎊。
看到這裡我們大概更覺得委屈,天天反省自己國家為一塊獎牌舉一國之力,而其實西方國家也是舉國體制。
此舉國體制,非彼舉國體制。前者每個人讚頌金牌,後者每個人享受運動。如同那場5公里。
以自行車項目為例。自行車非英國人發明,但自從130年前英國機械工程師、自行車之父約翰.斯塔利實現了自行車的現代化和大規模製造後,自行車在英國一發不可收拾。
今年,英國交通部門宣布撥款5百萬英鎊用於Bikeability Plus計劃,對全民進行不同程度的自行車技能和安全培訓,包括教幼兒如何學會平衡,稍大的孩子則學習如何自己維修和保養自行車,已有2萬英國孩子受益於該計劃。
從娃娃抓起,不是從小進入體校,孩子苦到失去享受運動的力氣,是自小送孩子自行車作為生日禮物,是周末帶孩子去公園去大農村騎車。
運動的本質是熱愛和健康,然後,是整個社會的躁動。
英國每年有裸騎遊行,呼籲公眾騎車環保出行;
每年為英國經濟貢獻7200萬英鎊的騎車上班計劃,政府通過稅收優惠鼓勵公司購買自行車並租賃給員工;
英國心臟病基金會與自行車協會合作,鼓勵民眾騎車以降低心臟病風險;
前倫敦市長親力親為,騎車上下班;
國家從細枝末梢的投入,讓孩子乃至90歲老爺爺都受到奧運精神的感染,紛紛開始自己喜歡的運動,正應了倫敦奧運的口號:
激勵一代人。
成立於1959年的英國自行車協會是英國自行車運動的官方組織,擁有14萬會員,口號是:更好的騎車環境,更明智的投資,更強大的領導層,讓英國成為真正的自行車王國。
它還提醒民眾,不要沉浸於少數精英在奧運賽場上的勝利,英國作為自行車王國的紅利還沒有充分被發掘。但其實自行車作為英國人最喜歡的運動,其相關產業每年為英國經濟貢獻近30億英鎊。
這是舉國體制。
郎平作為唯一以運動員和教練身份都奪得金牌的人,是偉大的;女排姑娘從小組賽失利到最終奪冠,是值得尊敬的。
但當我們談論女排精神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怎麼跟昨天還刷屏奧運,今天繼續葛優躺的人,解釋什麼是體育精神?
大概如村上村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寫道:
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有效地燃燒,哪怕一丁點兒。
對個體來說,體育精神特別純粹。
對社會來說,獎牌和全民健康,最怕輕重失宜。個人深度英倫文化公號:米字橙(ChengziUK)這是政治問題回答不好
說起英國體院,不得不提起拉夫堡,這個學校在英國有兩個校區,一個在倫敦,一個在拉夫堡。包括我們看到的在奧運會拿到獎牌的好多選手都是在拉夫堡畢業的,包括延伸出來的體育管理相關的專業都不錯。
推薦閱讀:
※這個球算不算越位?
※我們的生活中到底哪些生活設施是必需的,哪些是不一定要有的?
※為什麼國人寬容孫楊,而劉翔卻被黑的體無完膚?
※如何看待李娜2014年法網一輪游?
※為什麼沒人覺得孫楊厲害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