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衛計委發布的住院醫師規培後再加2-4年專業規培?

像這樣培養一個醫生,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暫時不算博士,然後規培三年,專業規培再2-4年,這就13年了!就算你好一點讀個5?3也是十年了。成本高的嚇人,豈不是報考的人更少質量更低嗎?還有人會來學醫嗎?就算真的來學了真的能走上這條路的還能剩下多少。而且這個對妹紙而言簡直就是天打雷劈啊還能不能有女醫生了還能不能嫁出去了……


你們啊!拿衣服!現在不是都不願意去基層當全科醫生,死也要死在大醫院當專科醫生么?不要緊,宣布現在的規培是培養全科醫生的,想當專科醫生,繼續規培。耗得起,你就耗。耗不起,趕緊響應衛生強基的國家政策去。


你認為他們真的是在考慮幾年後么?

現在這些行為正是在盡量不投入的前提下,儘力補充嚴重不足的醫生人手,是明顯的殺雞取卵行為,再這麼搞下去,用不了幾年,這個系統就該崩潰了吧。


在減少支出的前提下,儘可能滿足大醫療體的運轉,把基層醫生和新畢業學生當牛使,不給工資,只有生活補貼,又不用給交五險,廉價的勞力。拆東牆補西牆,人還是這麼多人,支出越來越少了,醫改也是這個套路,想盡一切辦法節省醫保支出,至於病好沒好,怎麼治統統不重要,這醫保就像是商場優惠劵,價值2000,但你的消費5萬才能用,仔細一想,還不如沒有了,為了省兩千,多花4萬多。


感覺衛計委的很多決策像是被一些大型的規培基地醫院給綁架了。


個人認為,這是想學習發達國家,拉近醫生水平的差距,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人家有高薪的未來作支撐,不斷吸引更多地優秀學子,讓他們知道現在的辛苦將來是有回報的。


說好的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快十年了大哥!

陳永仁學醫的啊(?? . ??)


之前剛剛和知乎某知名高年資醫生就「當前環境已經不能再差了」發生爭執,現在現實就狠狠的打了我們一巴掌。不同的時,他被打的是臉,痛痛就過去了;我則是會陰區遭到一記快准狠的偷桃拳,人直接硬挺的倒下了。

我們不做假設和演繹,從現實出發,看看這項政策專培,以及它的前置政策規培對醫療行業的影響。

1.這項政策的直接影響的是13屆畢業生和14屆部分畢業生,而根本目的,是針對醫學生群體中最大的一部分人:臨床醫學(五年制)。

1.1按照規培前的規劃,五年制本科畢業後,工作5年考主治,考過後可聘。而現在,隨著規培的全面展開,本科生必將進入5+3形式培養方式(5年大學本科+3年規培),而這時,作為一名五年制,你可以開始累積年限考主治了;

專培誕生後,雖說現行方案是「有專培證者晉陞副高優先」,但考慮到衛計委歷來的行事作風和規培的前車之鑒,待專培全面展開後,主治晉陞副高也必然會與專培掛鉤。

那麼,如果一名五年制不甘心一輩子困在主治,在5+3的基礎上,又一個+3也是勢在必行的。

1.2規範化培訓是正確的方向,畢竟中國人和外國人智商不存在本質上差異從,沒有「我們比外國人聰明/蠢多了」的事。如果外國同仁的培養經歷中存在規範化培訓,那麼中國醫學生沒道理不經過規範化培訓就能很好的從事工作。那麼,為什麼年輕醫生那裡是一邊倒的罵聲?

2.俗話說的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2.1規培和專培中,對於相關人員的待遇,都有一句模糊的「達到相關科室住院醫師的水準」,最後的結果是完美的達到了工資水準,響應了國家號召。

有人說「北上廣的規培待遇很不錯了」,那麼我想問問他,你知道北上廣有多少家醫院可以規培嗎?

2.2答案是北京28家,上海24家,廣東省40家。全國一共450家醫院衛計委公布第一批450家規培醫院名單,專培醫院只可能比這少。

有一家給規培生5000元的醫院,就意味著有5家給規培生2000元的其他醫院。對於剛參加工作的醫生來說,如果你在本院工作,規培只意味著你要比之前少部分收入;而對於不在這450家醫院工作,又不甘心與委身縣鄉醫院,那麼這意味著比研究生還要艱苦的3年。起碼,研究生的國家補貼很少有人敢扣,研究生的食宿水電網路,都是有補貼的。

3.再聊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還有規培學位的事

3.1說實話,我個人沒理清這團亂麻。先列出基本情況:

科學學位臨床醫學研究生、博士生需要參加3年規培。2015年之後,專業學位臨床醫學研究生和規培結合,專業博士和專培結合。規培授予碩士學位,無碩士學歷。

3.2個人來講,我不明白科研型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意義。如果不做臨床,讀臨床醫學學位沒有任何意義;退一步講,把他們都趕到科研崗位上去,和生命科學其他學科相比,有何競爭力?還是生命科學這個大方向人才緊缺?科研和臨床兩條線,國外分的很開,國內表面上分的也很開。因為這兩條線路要花費的腦力和精力都是駭人的,全面發展的結局就是老協和一年畢業一二十人,面對一年幾千萬的門診頂個屁用。(當然,現在來看,不做臨床未必是壞事)

3.3那麼,對於勵志從醫的孩子來說,合一專碩+合一專博是最好的選擇,花費年限和往常一模一樣,什麼證都沒耽誤,和需要規培三年的科碩科博比可直接上崗,與本科熬上來的比有學歷優勢。

但是,考慮到專業學位這些年的名額是異常的稀少,這條路的競爭以後只可能比往常更激烈。

3.4從衛計委這些年的舉動來看,醫改的目標是「全盤美化」。合一碩博的誕生也是現行教育體制與醫療體制並軌的直接體現。那麼,醫學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培養高級醫學科學家,恕我直言,中國並不需要這麼大數額的醫學科學家。博碩錄取人數只會持續下滑

-----------------------------------------------未完待續-------------------------------------------------------


德國的醫生規培制度,先談錢再談理想,這才是好老闆。中國的規培制度,只談理想不談錢,純屬耍流氓。說中國的規培是剝削制度都抬舉它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好歹給夠生活費,許多同學在上海規培領個三四千一月連生活費都不夠,民工都不止領這麼多。這是什麼制度?半奴隸制度啊!一些急診班多的科室,冒著猝死的風險,也換不來幾個錢,圖的什麼呢?圖以後成為高年資醫生賺回來?問題是升職稱的金字塔越往上越窄,現在還有專培擋著。今天付出的辛苦今天不能兌現,明天也未必能兌現。


坑人。


看了滿篇的答案,似乎都是反對的聲音,我倒覺得未必。

簡單的羅列一下大家的觀點:

1.規培加規培再規培,可以提高醫生(即將走向臨床獨立負責診冶的醫生)的水平

2.醫生的水平上來了,但待遇沒上來,因此醫生的付出和收入不匹配。這個是大家最不滿意的地方。

呵呵,我就真的呵呵了,持上述2的觀點的人,只能說你們圖樣圖森破。

把這個事情放到醫改的大背景下看,結合衛計委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來看,就不難明白政府意圖了:

公立醫院兩極分化:一方面是縣級醫院以下的基層醫院充實起來,力量加強,保基本;另一方面是各省保留有限的幾所「規培基地」,保持公立醫院高端醫學研究,同時培養大量的醫學生供給社會。而基本醫療之外的服務,特別是城市醫療服務,去私立醫院吧!!

未來的私立醫院會是這樣的:接收經過了高水平規培的醫學生、挖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開出高工資,同時高收費,提高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彌補基本醫療服務和高精尖醫學研究之間的空白段。

所以呢,現在抱怨收入低的醫學生們,畢業後直接去私立醫院吧,大約能保證你們一上班(正式的、獨立承擔診療責任)就能拿上高工資。

非 要死抱著公立醫院「鐵飯碗」的,那就要麼去基層(縣醫院及以下),要麼努力往高精尖奔,當研究型的醫生,留在每個省有限的幾個規培基地。

沒錢讀更長學制、接受專科規培的、又想抱著鐵飯碗的醫生們,就到基層去當全科醫生吧,正好基層缺醫生缺得厲害。

同學們,打破幻想,接受現實,準備畢業後到私立醫院去當醫生吧。

這其實並不是壞事兒,至少我是樂見其成的。


規培出的時候都被坑了一次了

專培出來還驚訝啥呀親(?? . ??)

蟹妖~


一方面留住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逐漸向西方制度靠攏,科碩就是科學家,專碩就是醫生。而且規培後的醫生只能進基層醫院,因為下級醫院沒有分三級專科。想進大醫院,必須得專培,精英機制。

以後想必晉陞機制,評判規則都要改變吧

其實單從政策上來看未來是挺有前景的,既保證基層醫院有人,又保證了三甲醫院有精英人才。也符合國家現在推行的 分級診療和百分之90大病不出縣的規劃。

但有個根本問題是,錢呢?!!既然學習國外的制度就把薪酬制度和醫生人身安全保護一起學過來阿!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呵呵了。

以後想當醫生,家裡不是中產真不能隨便學了。


政策的出台,是好心辦壞事了。

瀉藥, @光川 ,順便說一下你們這群人。。我就一個半月不怎麼上知乎,邀請57個!又喜又悲。

正式回答開始

前幾天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沒啥感覺,等到幾天發酵後,衛計委的一個官員出來說,其實這個規定是為了培養全科醫生,沒想到這個反應如此強大。本來這個政策的實施,是為了增加全科醫生,j建立分診制度。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分診制度的好吧,美國戰地醫院,在南北戰爭中,士兵死在戰地醫院內的比例為40%。

在二戰的時候降低到30%

朝鮮戰爭為25%,但此後的戰爭一直維持那麼高的比例。差不多隻要進醫院,就有四分之一的士兵死在病床上。

但到了伊拉克戰爭里,死亡率降低下降了!

為啥?因為戰地醫院直接治療的是病人死不死的問題,不管治癒。甚至傷者還在麻醉後的重度昏迷狀態之中就已經被轉院到下級醫院。已經變成了一個流水性的作業,一個醫生處理止血,一個醫生處理血壓,平緩後轉院到下級醫院處理。

覺得很像什麼?不就富士康的流水線么?這個出自羅輯思維142號節目中。

這樣的流水線作業可以讓傷員得到最快速度的處理,幻想下以後這樣看病:病人突然有天頭疼,發燒,到社區醫院進行治療,社區醫生,診斷為病毒性感冒,開藥,你回家。

但第二天你覺得病情加重,頭疼更加厲害,還出現了輕微腹瀉,社區醫生在回訪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轉院處理,到上級醫院治療。

上級醫院醫生診斷為腸胃型感冒,開藥,你再回家。

第三天,病情加重,重度腹瀉,已經昏迷。上級醫院抽血診斷,沒有發現霍亂病菌,但是發現一種新型病菌,再次轉院到更高一級醫院進行治療。

第四天治療好了,你回家。第五天正常上班。

你看,這種分診制度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在任意一個階段得到相印的治療,還不會多讓病人進行過多費用的負擔。拿數據說話,第一天的治療可能花銷就50元,第二天花銷在70元,第三天花銷可能在500元,第四天花銷在1萬元。注意,我指的是非常好的情況下。而且還有醫保報銷。

有人會說那我如果一開始就得到最高級治療,那麼不是可以節省前面600多的費用?

那你就想錯了,你看,如果病症只是第一天的癥狀,不會真到第四天的情況。你得到最高級的治療,那麼費用還是1萬,你願意買單么?肯定是不願意不同意的。當然有的人說我錢多,無所謂,那麼國家會想要這樣買單么?醫保支出呢?國家醫保可真的沒有那麼傻啊!

所以分級診療制度是理論上和大數據上的好事,而且病人可以得到各個有效的回訪。

然後帶來的問題是醫學生很苦,非常苦,為啥?我們就已經不算各個醫生在本科時候非得要多一年的學習過程了,出來後:執照,專培等等。你去看看別的答案就知道一個正常水平收入的醫生到什麼時候才能正式不啃老吧。

我這裡說一個新聞,前幾天聽廣播的時候聽到的,衛計委的某個人員出來說明這個問題的,她說其實早就有預料到反對意見,只是沒想到反對意見出自醫生。

我也就呵呵了,有些政策的出台者真的是腦袋一拍就出來了,記得某本書里說過,政府天生就有自帶管理的慾望,因為要顯示其的職能和權威。在這件事上,政府恰恰好是擔任了這種不負責任的管理。我認為這個就是好心辦壞事的做法。

當然,這個管理也沒有大家想的那樣真的一點不好,上邊已經說過了,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卻因為分配不均導致了現在的結果。

問題又來了,怎麼分配才均?廣播中,衛計委的人也說了,本來是有專門的專培費用的!一年3萬!國家補助,問題又出來了,什麼名義去發這個補助?誰來承擔這個補助?

反觀現在的醫療市場,醫院招不到人的情況已經開始浮現,我已經不止聽到一個主任在抱怨現在招不到人,找到了沒法用。一個市級的二甲醫院主任每天都還要在早晨查房後去看門診,下班時間延長半小時,天天如此,周日休息。你能指望她頂多少年?

真心覺得,衛計委的官員要下放到基層體驗體驗這種生活。。。


餵雞委這個B裝的好。我給9分,剩下的991分怕他們驕傲。

醫學這麼崇高的科學和藝術,活生生會被搞成一座「圍城」。將來很有可能,城外的人不想進,城裡的人想出去。

替12級13級14級的專碩問一句,辛辛苦苦保送或考上的研究生納入規培了嗎?步子這麼大真不怕雞飛蛋打?

再回過頭來說這個,現在醫學本科5+3+4=12,碩士5+3+2+3=13,博士5+3+3+1+2=14。義務教育才九年。你們真會玩!活生生要逼一個三十多歲的人當啃老族嗎?

我覺得如果這個政策真的想在2020年全面實施,請餵雞的老同志們想想學醫的孩子們技術上去了經驗豐富了素質提高了,但是待遇呢?尊嚴呢?二胎呢?

學習美國的先進醫療人才培養體系我們大力支持,但是人家本科階段不設醫學。而我們偉大的祖國正處於而且會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能不能從實際情況出發?


看了醫生們的回答與評論,發現大多數人都不否認專培是專科醫生髮展必經之路,但很多人都認為為時過早,還有很多人是對規培不滿的一種延伸。但是專培和規培要分開來看,規培是必需品,專培是奢侈品,沒有人規定必須要參加專培,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經歷專培。而且很多大醫院都早已有了類似專培的東西,這次衛計委只不過把他正式化、規範化了。至於專培的待遇怎麼樣,那還要再觀察,如果每個科室每年只收兩三個專培生,全國只有一百個醫院有資格培養專科醫生,每個專科一年只培養兩三百個專科醫生,我想這樣待遇肯定不會比規培結束就直接上班差太多!(事實上上班又會比專培待遇好多少呢?)

我覺得專培的政策非常好,既可以提高我們國家專科醫生的質量與水平,也可以完善基層醫療的建設。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一、專培不是每個醫生都需要參加的;二、規培應該是在二級學科下進行(內科學就是二級學科,呼吸內科是三級學科),我們以內科和呼吸內科為例,規培理應進行的是整個內科學科的輪轉和學習,培養的是內科醫生,而專培則在三級學科中進行,培養的是呼吸內科專科醫生(呼吸病學專家)。

所以,醫學生畢業後首先需要參加規培,這是人人都要參加的,規培完成後拿到規培證(有些人還是專碩),然後正式開始醫生生涯,這時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1、去基層醫院當個內科醫生;2、繼續參加專科醫生培訓爭取成為呼吸內科專科醫生,然後進入大型三甲醫院,登上人生巔峰。當然,專培的錄取自然很嚴格的,大部分人都沒機會成為專科醫生。

那有些人就會有問題了,縣醫院也會有呼吸內科啊,難道縣醫院的呼吸內科以後必須要參加專培了?那縣醫院還能招到人嗎?我認為專培不會也沒必要這麼推廣,沒有參加過專培的醫生也可以在縣醫院的呼吸科工作,但是不具有專科醫生的身份,縣醫院的呼吸內科將著重處理常見病(雖然我覺得縣醫院其實沒必要分科分這麼細))而真正的專科醫生將著重於疑難病的診治和新療法的推廣。你也可以理解為縣醫院的呼吸科醫生、消化科醫生只是代表著醫生個人的興趣或者專長,他們的身份和資質都同樣是普通的內科醫生,而三級醫院的呼吸科、消化科的專科醫生,則是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職業資質。當然,如果你能獲得專科醫生身份再去縣醫院的話必然要當重點人才培養了!

這種做法的好處顯而易見,只有少數人獲得專科醫生資質,更多的人將服務於基層,基層醫院因為缺少具有專業資質的醫生,和上級醫院職責差異更加明顯,上層醫院專科化、下級醫院全科化,三級診療將更加完善,另外,專科醫生制度使專科醫生在本學科更加鑽研、也使醫療行為更加規範化。

說到底,這個制度和大多數屌絲醫師沒太大關係,更多的機會是留給那些要進大醫院精英的,大家還是散了吧。


一切政策都是為了少花錢。請讀二十遍。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