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造在海底的什麼層面上?
和孩子開車經過翔安海底隧道,孩子問,問什麼整段隧道都沒有看到海?我記得之前看過新聞,廈門翔安海底隧道並不是直接穿過海水,而是建在海水下的岩石層,但是具體是在什麼位置,我不記得了,百度了一下也百度不到!哪位大神給我講講,希望可以有截面圖,或者示意圖,看圖給孩子講會更直觀一點。謝謝!
另外,海底隧道所處的位置,是否屬於大陸架的一個部分?
謝邀,翔安隧道是中交二院設計、中鐵施工的,我並未參與。不過你問的內容 @博麗靈夢的圖已經足夠說明,我就不贅述了。另外也可以參考翔安隧道的百度百科資料:廈門翔安海底隧道
翔安隧道採用的是鑽爆法,也叫礦山法,顧名思義是源自於以前開山採礦用的老辦法,本質上是用炸藥來進行岩石的爆破,這種工法施工成本低廉(翔安隧道大概每米30萬),但施工風險相對較高,而且因為海底隧道最大的問題就是滲水,而防水是鑽爆法的短板,翔安隧道每天的抽水量大概在2萬方左右,運營維護成本算是比較高的了。
關於海底隧道(或者稱為「水下隧道」)的知識,可以參考我師妹 @白雪的答案:海底隧道是怎樣建成的,隧道裡面的水是怎麼排出來的? - 白雪的回答。也歡迎關注我們設計的港珠澳海底隧道、深中通道和大連灣海底隧道,用的都是沉管法,要先進許多。
不過,坦率地講,以後不要讓孩子學土木,這種夕陽產業沒前途的。
==========光 棍 節 補 充 分 割 線 =========
頭回在知乎上正兒八經回答問題。一直覺得國內的科普環境太差,以致於絕大多數科學工作者沒有動力向普羅大眾宣傳一些哪怕是起碼的科學常識,缺乏基本科學素養的普通老百姓除了依賴微信朋友圈的狗屁文章之外,又習慣於用主觀臆斷和憑空想像來對這個世界隨意判斷。這是件很悲涼的事兒。那些在這裡傾注大量熱情來碼字的人,我真的真的很佩服你們,至少我做不到。
另外加上回復題主的追問「翔安海底隧道最終還是在岩石層,不是在水裡,所以不能用沉管法吧。而且沉管法對生態是不是有一定的破壞?」1、各種工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並且與造價相關,不能一概而論。2、翔安隧道的確是在岩石層里的。3、並不是翔安隧道這條線路不能用沉管法實現,而是在做工程可行性研究時經過方案比選,領導選了鑽爆法,領導最大,所以聽領導的。4、沉管法在施工時並不會比鑽爆法對環境產生更大的影響,沉管法是在陸地上提前做好隧道的管節,然後用若干大馬力的駁船託運到現場然後沉放到海底,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海底成槽」這道工序。港珠澳跨海大橋的沉管隧道之所以第一時間否定掉了鑽爆法,就是因為用炸藥會對附近水域的白鰭豚有影響。
5、沉管法隧道的具體位置,可以理解為在水與海床面的交界處,不過因為管節沉放下去之後上面還會覆蓋2m左右深度的碎石保護層,用來防止船隻和錨具的撞擊,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埋在石頭下面的。6、我一直覺得,只要改造自然,就會對生態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權衡利弊這個層面就太高了,我只是搬磚的,有活干,有飯吃,就挺好。7、另外,只要不是透明的觀光隧道,在裡面走都是看不到外面的海的。 使用透明材料要求水深不能太深,不然水壓太大,材料強度不夠,這一點你可以給孩子結合其他科學小實驗講講。百度文庫里能夠搜索到翔安海底隧道的工程介紹 裡面的這張圖應該能很好的回答你的問題
推薦閱讀:
※在西方建築史中,歷史主義和折衷主義是一回事嗎?
※在自己設計或自己參與設計/參與招商引資的建築里生活或工作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呼吸式」幕牆和單層幕牆很少運用於居住建築中?
※殼體結構的屋頂可以和內部產生聯繫嗎?
※如何理解今年霍普杯的題目:出乎意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