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育嬰室的理論是有真正的科學依據嗎?究竟該如何應對孩子發燒?泰諾林的副作用有多嚴重?

一歲孩子的媽媽,最怕孩子發燒,因為家人總是孩子一發燒就催促上醫院或者讓吃退燒藥。怎樣護理髮燒孩子?怎麼判斷該不該去醫院呢?


我已經將發熱的相關內容都搜索出來了,點開後直接看其中的條目就可以了。這部分的英語不是太難,如果有困難可以配合翻譯軟體查看。

KidsHealth.org

關於兒童發熱,作為家長我一般參考這個網站裡面的指導。該看醫生的還是得看醫生。我有同學是學醫的,他們的教材我還是看過的,包括他們工作中發生的事情我也聽聞不少。這個東西沒有5~6年以上的學習,加上長久實踐經驗,是很容易出狀況的。你很難保證你的孩子不是百分之一的特例。如果萬一是了。醫生來做判斷正確的幾率是要遠高過自己的。自己做判斷絕對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也許很多人未必會出事,但是一旦出問題就是以孩子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為代價。

這個道理拿我學建築的來說,你臨時學幾個月的造房子,和我10多年設計經驗來比,就算造外觀一模一樣的房子。我在布局和結構的理解,耐用性,合理性上的理解也足夠完爆了。而且,即便我懂一點其他專業的知識,我也會更願意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在抗震,強度上,我一定會聽結構師的,水電暖通我也不會逞強自己弄的。

所以,就我的建議來說,還是去看醫生怎麼說吧。


孩子發燒當然要去醫院,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必要應對措施,當然如果你對中國醫生的處理風格有意見的話,可以:

1、選擇具有西方背景的醫院。

2、和醫生溝通時明確你的要求,如:不願使用中藥,不願輕易使用抗生素等。

3、用藥可以參考網上的資訊,比如你提到的泰諾林:Painkillers, Paracetamol


女子聽信育嬰公眾號 堅持讓高燒孩子不吃藥靠自愈 「如此堅持了3天,孩子始終高燒不退。第4天,李女士迫於家人壓力把孩子送去醫院,血檢證實是病毒感染導致的高燒,醫生開了小兒柴桂退燒顆粒。」「跟帖中,有不少「恆星」的受害者。有的寶寶高燒抽搐20多分鐘,媽媽仍堅持「自愈」,結果後來每每發燒都會抽搐,經查腦功能受損。有的寶寶高燒「自愈」不成,結果影響了運動功能,不會走路了。有的孩子高燒5天後呼吸衰竭。有的孩子高燒「自愈」一周,導致腦膜炎,休克,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

這是2017.6.24日的新聞。新手媽媽2015年就在提問了,不過zack西西爸作了很好的回答。

上文摘錄的部分,個人覺得裡面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不能因為這個公眾號的說法不對,反之新聞的說法就是正確,高燒會導致抽搐、腦受損、運動受影響、腦膜炎這樣的說法是否搞錯了因果關係?

這個公眾號宣揚的觀點問題在於走了另一個極端,生病了就趕緊看醫生吃藥打針巴不得一天就好的是我們父母輩的做法,這也確實導致過度醫療的存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對發炎炎症消炎不能正確理解的人恐怕大有人在,一聽到炎就用抗生素的人大有人在,不知道抗生素包括哪些藥物可以治療那些疾病的也大有人在,這些不能獲取和理解正確的醫學科普知識的人都是潛在的乃至明擺著的過度依賴者來源。

但反之,糾正過度醫療的做法不是完全靠普通人的個體經驗去判斷某疾病是否自愈即可解決,人類還是准人類的時候確實也靠(也只能靠)過自愈延續下來了,但這個延續是殘酷的優勝劣汰法則下,犧牲了巨大的數量和以極低的人均壽命為代價延續下來的,自愈的僥倖活下來了,沒扛過去的拉低了壽命平均值。顯然現代社會已不可能靠僥倖存活來發展。

什麼是現代醫學的態度?是用科學的辯證精神,不斷去探索和發展,獲取新知識、提高認識、修正甚至否定舊認知。AAP的育兒百科全書隔五年就修訂一次不斷升版,就是在不斷地修改兒科上的共識。相比之下,捧著千百年前的紅寶書會更有效?

發燒了怎麼辦?既非一生病就找醫生也非一生病就聽QQ群主的意見等待自愈,多了解閱讀一些靠譜的醫學科普知識資料吧。


迷信育兒公號自愈理論,寧波女嬰高燒近40℃其母不讓去醫院

愚昧的大眾太多了

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中專畢業搞養生公眾號月入過萬

心痛


孩子發燒,首先量體溫,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適的方法,比如不會配合的嬰兒可以選擇方便的額溫計或耳溫計,會配合的孩子,首選量肛溫,因為肛溫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最準確,這樣就能確定發燒程度, 38.5以下不需要藥物降溫,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即可,如37度盆浴.超過38.5,可以應用而不是必須應用退燒藥物,如家庭常備葯對乙烯氨基酚栓劑塞肛,或者布洛芬懸劑口服,為送去醫院爭取安全時間.

到了醫院,首先是查明病因,常見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出結果最快的是驗血,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提示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提示病毒性的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對症治療,例如高燒的時候退燒,脫水的話補液. 細菌感染首先也是對症治療,其次才是應用抗生素.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父母心急如焚的心情能夠理解,但是也不應該給醫生施加壓力,濫用抗生素的後果傷害更多的是我們的孩子.既然選擇就醫,就應該選擇相信醫院,醫生和護士,並積極配合,讓醫生更好的看病治病的同時也是關心孩子的最好方式.

至於育嬰,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怎樣育嬰,關鍵在於父母的選擇,達成一致的觀點並且從始至終的堅持。


什麼叫新聞?新聞的目的是點擊率,為了博得點擊率,就會以偏概全,危言聳聽。如果連這點都搞不懂,活在這個互聯網的世界裡,你會無所適從。

第二,我接觸過恆星育嬰室,我支持恆星。當我的孩子發燒的時候,我婆婆也是強烈要求我把孩子送到醫院去。實際上,孩子發燒咳嗽,我們去醫院的次數太多了,結果呢?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差。在恆星理念的指引下,我的孩子體質有了很大改善。我舅媽也在我的影響下,以自然方法護理孫子,孫子的體質明顯好於吃藥打針的孩子。而我的親侄子,一年至少跑五六次醫院,感冒發燒就打針輸液住院,一家人人仰馬翻,也造成了很大經濟壓力。

第三,這件事的背後是關於醫療抉擇的問題,《最好的抉擇》這本書,就涉及到醫療抉擇問題,什麼是最好的抉擇,最好的抉擇就是做了最大的努力,當出現最終的後果的時候不後悔。

說回到對恆星育嬰室倡導的療法如何看待?背後其實是你的就醫理念,你是偏激進還是偏保守,你是科技派還是自然派,激進派和科技派,多數會選擇就醫,保守派和自然派,會傾向於讓孩子自愈。

最後,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都有一定的幾率問題。正確看待這個幾率,及時判斷孩子的形勢,護理好自己的孩子。


推薦閱讀:

養孩子的過程中哪些最容易被忽略?
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吃糖和巧克力,有的小孩已經上幼兒園竟然從沒嘗過巧克力是什麼味道,這種做法值得稱道嗎?
結婚後一年就必須要孩子的人什麼心理?
好樂酷有哪些走心的產品?
孩子5歲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後果有多嚴重?

TAG:育兒 | 育兒知識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