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人到底有多少財富?》、《怎樣才能改變你所處的階層》、《為什麼你改變不了自己的階層 》?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財富?

一、中國有多少錢

中國有多少錢,或者說,13億人民一共擁有多少資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基本上,近似地我們可以使用「儲蓄+股權+實物資產」這個公式。

但是,國債不計入其中。因為國債是對國民的負債。而國家是全體國民的。

實物資產,主要是房子車子。電視機彩電冰箱也算。

另外一方面,統計口徑也不同。

1978年時,貨幣化的東西很少。每個月還定期發糧票布票。糧票其實也是錢,當年的全國糧票,價格似乎是0.09元/兩。

而實物資產,今天的中國人,大致都擁有價值不菲的房子車子。可在當年,房子卻是單位分配的。雖不擁有產權,卻擁有實質上的終身使用權。

所以這是一筆糊塗賬。你真的要比「2015年比1978年富多少倍」,那是沒法算的。誰也沒有精確的數字。

但我們可以取一個近似的例子。

假設1978年,「儲蓄」和「其他福利」是1:1的關係。

假設2015年,「儲蓄」和「其他資產」房產股票基金車子,也是1:1倍關係。

則「2015年比1978年富多少」,可以簡化成「存款多了幾倍?」

這樣就容易計算得多了。

1978年全國總存款220億人民幣。

2015年居民總存款60萬億人民幣。37年翻了3000倍。

年化24%

怎樣才能改變你所處的階層

為什麼你改變不了自己的階層

=============

八十年代一碗哨子面 0.12元,大概確實漲了100倍。


題目描述修改了一下,提出了24%貨幣量增長的來源。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

一開始就有一個假設:

假設1978年,「儲蓄」和「其他福利」是1:1的關係。

假設2015年,「儲蓄」和「其他資產」房產股票基金車子,也是1:1倍關係。

為什麼是1:1和1:1?為什麼不是1:10和1:1?為什麼不是1:1和1:10?這種毫無根據的假設,要是敢在學術文章上放出來,非得被審稿人打出腦漿來不可。

而且為何社會財富會被分為

「儲蓄」和「其他福利」

「儲蓄」和「其他資產」房產股票基金車子

有一個也很大的項目叫做「現金」,或者專業點說,叫做M0,這跑到哪裡去了?1978年現金與儲蓄的比例是多少?2015年呢?

從這兩句開始,後面的數據分析就都沒有意義了。如果隨便假設的話,貨幣財富的變化可以是3000倍,也可以是300倍,30倍,或者30000倍,那分析還有意義么?

——————————————————————————————————

他引用的數據也有問題。

再比如說:

1978年全國總存款220億人民幣。

2015年居民總存款60萬億人民幣。37年翻了3000倍。

為什麼1978年還是總存款,2015年就變成居民總存款了?為何不是全國存款餘額?那豈不是還把他已經驚悚無比的24%進一步提高到26.5%?這種極其初級的錯誤在全文中屢見不鮮,足可見作者的「專業水平」。

——————————————————————————————————

那麼我們不看具體數據,就看一些比較核心的分析公式,比如說:

貨幣膨脹=GDP+通貨膨脹+修正項[1]

[1]修正項通常很小。不超過1%每年。主要是指貨幣化範圍的擴大。譬如以前買糧食需要糧票,不可以直接購買。糧食放開之後,對貨幣交易的需求量就會增加。這裡可以把糧票近似地看成另一種貨幣。

這是個什麼見鬼的公式?

首先,以貨幣財富計價的增加值必然顯著小於GDP+貨幣膨脹,因為GDP中計量的大量財富,比如食品、服務,都在這一年就消耗掉了,並不會積累下來。

第二,以貨幣計價的財富總量與貨幣供給也不是對等的。他引用存款數量其實專業上都是用M0、M1、M2這些貨幣供給的度量標準來描述的。其實貨幣供給的增加,有很大的成分是金融活動產生的。A在銀行里存了100塊錢,銀行給B發了50塊錢貸款,B把這50塊錢存在活期賬戶里。這時候總存款就從100塊變成了150塊。這種改變和通貨膨脹沒有直接聯繫。

——————————————————————————————————

所以呢,這文章,基本假設錯,引用數據錯,核心公式錯,還怎麼看呢?


何如看?都是收智商稅的東西。製造焦慮情緒,再利用人的焦慮賺錢。


10萬塊,每年增24%,

按截圖應該是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增24%,也就是複利計算。

十年下來10萬變成86萬,二十年740萬,五十年47億。

五十年4.7萬倍,如果人人都能成億萬富翁,本幣要怎麼貶值才能做到啊,但貶值達到的數字實現不了幸福啊,與截圖理念不符啊,能這樣我真醉了。

如果用中國今年的GDP70萬億人民幣來算,年增24%,五十年後中國GDP3290000萬億,

2014全球GDP77.3萬億美元,換成人民幣479萬億,世界GDP增速2.9,五十年後全球GDP2002萬億。

好吧,網上那麼多蠢得可怕的文字能傳播我很無語,中國不是沒文盲了嗎?


瀉藥~~我看不懂其中經濟邏輯啊,不過假如認同他的說法,那用我高考剛及格的數學來算了一下:

假設你有1億,你就得有900萬稅後年薪;

假設你有1000萬,你就得有90萬稅後年薪。

文章結論是「這幾乎不可能」,我知道知乎上百萬年薪的比比皆是,不過我不是……但是我也沒有1000萬。

即使……加上賣腎之類,我估計我全身上下都加一起也湊不齊1000萬……當然,事先說明,我只賣身不賣腎,給我1000萬也不行,所以不要私信我,謝謝!

突然感覺輕鬆了,我沒有1000萬居然是優勢了,假設我只有100萬總資產,那麼我只需要稅後年薪9w就可以了。如果我再窮點,比如10w,那我只需要稅後年薪9k就行了——這簡直無法追求啊。

生活充滿希望了,baby~~!!!


這種問題為什麼邀請我回答,好像我從農奴翻身做了主人似的(;′??Д??`)

從來不看這種書,根本沒有意義,簡直就是腦殘的存在。想要過好日子,就得自己奮鬥,要麼就有個好爹。

而我,還是社會底層的IT女屌。


XY,微信朋友圈既視感。


不懂經濟,不過我覺得題主說的是固定資產把。?GDP是生產總值不是財富總值。如果去年有100塊,今年生產了100消費了92,財富就增加8到108第二年扣除通貨膨脹GDP增加8%生產108,因為是扣除通貨膨脹所以消費依然92,那資產就增加16,增長率16/108。這樣算下去增長24%是有可能的,這就是所謂的財富的原始積累吧?也就是富人財富凈增加值大於24%,窮人低於24%。題主的意思應該是,雖然窮人也越來越富,但是地位和資產佔比卻在下降和縮小,並且窮人資產的積累建立在生活質量的提高速度小於GDP的基礎上。


有一個很嚴重的邏輯錯誤,按照這個演算法全社會沒幾個人在往上走,都是往下降階,大家都往下掉,誰往上升呢?鬼么?


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如果不是結尾要買房的論斷,確實可以反映出社會的現狀「生產與搶劫」。

從兒童時代我們就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成績好的聽話的同學被成績差的打架混混的同學欺負,甚至收取保護費,幫忙寫作業,考試給答案,這不就是搶劫嗎,學校教會了我們生產,卻不教會我們如何應對這些強盜,或許是在今後的更高級更隱秘更複雜的搶劫打劫偷竊中能讓我們失去優勢,更有利於統治集團的剝削,每個朝代都無法避免。所謂的社會經驗,亦可以說是「忽悠經驗」,「強盜經驗」,「流氓經驗」,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清華北大的學生,高材生最後給某些學歷較低的人士打工,因為屬性就不同,一個不過是高產棉花的綿羊,而另一個卻是虎視眈眈的強盜,不過高產的綿羊總比低產的綿羊活的好一些吧,「可持續剝削」,不是嗎?


我覺得知乎上某些人實在太關注數據細節了。數據再正確,也沒卵用。都是中國統計局公布出來的數據,有用?世界上那麼多經濟學家,拿了各種model,各種數據,分析出來各種結果,經濟崩潰啊,房價要大跌啊(謝國忠之類),有卵用?

本系列文章數據我也是不信的,無論是意淫也好無論是誇張也好,但結論卻是我感同身受的。我相信n多人一樣有感覺。在上海北京工作it人士,08年,你拿20-30w屬於高的。7年之內這個門檻就變成了40-50w。20w基本屬於入門級。你們難道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20年多前,4線城市,親戚年入10來w,就是小老闆了,車啊房啊司機啊大哥大啊手機啊都有,到處投資貸款多線發展。現在同樣小老闆階層你年入10來w?怎麼也得200w才能達到。在北上因為房價,差別恐怕更大。

所以對這一系列文章,我的想法就是,結論不可以忽視,自己還是要拼搏(是否要靠房產自然另說)。鑒於本文作者是非常成功的炒房專家,對於本文房產致富的建議我覺得還是要批判性接收。爬階絕大多數人也沒興趣,但是不管怎樣,維持相同水準,甚至稍微進步一下,確實要更加努力。我個人覺得,不想爬階,房產只要維持在同一階層的平均數就行了,比如同階層的人2-3套房,你也要努力2-3套房,才能維持在這個階層。其他無需多靠房產,人生太沒意思。

至於這系列文章的分析過程就呵呵無所謂了。當然對於知乎某些「經濟"專家,我也是呵呵無所謂了。


如圖


我覺得題目應該改為,為什麼你沒有一個好爸爸,可以給你留很多錢


全社會財富增速為什麼不是240%?反正都是扯蛋的話了,再扯高點唄?


看到這麼多人對歐的文章冷嘲熱諷,覺得好安心。


經歷了16年的房地產市場大潮後,不知道上述回答者們各自的財富和階層地位變化如何?如果聽了題主的結論在15年買房了和反對題主的結論堅持不買房甚至15年賣出房子,那麼今天的差距如何?題主的數據經不起仔細推敲的,但是在目前中國這個社會狀況下,其結論對每個人的確有警示意義。今天的中國,最不能相信的就是經濟學家學術文章的所謂數據。


忍不住吐槽一下,你想了解中國家庭的財富狀況為什麼去不去看看CHFS的報告而去看這種弱智的地攤文學?或者某些銀行對國內高凈值人群的評估?

看這種玩意簡直在浪費你的生命。


分頁阅读: 1 2